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央行政策操作

央行政策操作

發布時間: 2020-12-08 02:26:34

❶ 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手段有哪些

政策手段主要有四個方面:
第一,公開市場業務。這是發的國家最常用版也是最有效的辦法權。公開市場業務就是在公開市場上買賣有價證券,從而達到減少獲增加市場流動性的目的。若流動性過剩,那麼央行在公開市場賣出有價證券收回現金,這屬於緊縮性貨幣政策,若流動性不足,則在公開市場買進有價證券,從而增加市場流動性,這屬於寬松貨幣政策,由於操作上的主動性,也稱作擴張性貨幣政策;
第二,法定準備金率。這在我國使用比較多,法定準備金率是銀行收到一筆存款所需要存入中央銀行的比例。法定準備金率和貨幣創造乘數直接相關,法定準備金率越高,貨幣創作乘數越小,起到收攏資金的作用,反之則反是;
第三,銀行貼現率。銀行貼現率事實上就是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借款的利率,提高貼現率,銀行借款成本增加,流動性減少;貼現率降低,銀行借款成本下降,流動性增加。當然這都是理論上的說法,在現實中,商業銀行很少向中央銀行借款,因為這將影響到商業銀行的聲譽,導致客戶流失,如果商業銀行資金非常緊缺,必須向中央銀行借款時,利率再高也是要借的,因此貼現率對貨幣的控製作用並不明顯;
第四,道德勸說。就是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的警示等。

❷ 央行最近有哪些調控舉措

央行調節利率的手段?這。。。直接調啊。。。
您應該是想問國家的貨幣政策有哪些吧?
1)存款准備金政策
(如果銀行有100塊存款,央行只允許貸出去80,剩下的20就叫准備金)
存款准備金政策是指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存款等債務規定存款准備金比率,強制性地要求商業銀行按此准備率上繳存款准備金;並通過調整存款准備主比率以增加或減少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促使信用擴張或收縮,從而達到調節貨幣供應量的目的。
2)再貼現政策
再貼現是指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將貼現所獲得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轉讓。對中央銀行來說,再貼現是買進商業銀行持有的票據,流出現實貨幣,擴大貨幣供應量。對商業銀行來說,再貼現是出讓已貼現的票據,解決一時資金短缺。整個再貼現過程,實際上就是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之間的票據買賣和資金讓渡的過程。所謂再貼現政策,就是中央銀行通過制訂或調整再貼現利率來干預和影響市場利率及貨幣市場的供應和需求,從而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的一種金融政策。
3)公開市場操作
公開市場操作指的是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買賣政府債券來控制貨幣供給和利率的政策行為,是目前多數發達國家(更准確的說是大多數市場經濟國家)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給量的重要和常用的工具。當經濟處於過熱時,中央銀行賣出政府債券回籠貨幣,使貨幣流通量減少,導致利息率上升,促使投資減少,達到壓縮社會總需求的目的。當經濟處於增長過慢、投資銳減不景氣的狀態時,中央銀行買進政府債券,把貨幣投放市場,使貨幣流通量增加,導致利息率下降,從而刺激投資增長,使總需求擴大。
4)調節基準利率
最差勁的政策,效果雖然很明顯,但是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很大。
最近的例如:利率一旦降低,老百姓手裡的錢一多,就開始盲目地投資黃金,十年間的黃金波動走勢也未必能看出將來是否會有收益。這使得錢流出國家,國外的投資者即使是存銀行也能使資產升值(相對國內老百姓)。

❸ 什麼是貨幣政策,央行實行緊縮貨幣政策,應如何操作。

貨幣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銀行為影響經濟活動所採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貨幣供給以及調控利率的各項措施。用以達到特定或維持政策目標——比如,抑制通脹、實現完全就業或經濟增長。直接地或間接地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和設置銀行最低准備金(最低儲備金)。貨幣理論和貨幣政策是同一事物的兩面,一個是從經濟理論角度講,一個是從政策措施講。

判斷通貨緊縮有兩個標准:一個是價格同比下降,一個是貨幣供應量增長率下降或負增長。
1、 貨幣政策方面。為治理通貨緊縮,防止經濟的進一步下滑一系列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以啟動消費和增加投資。

2 財政政策方面,證券交易印花稅免除,增值稅改革,實行減稅政策。加大民生工程建設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解放消費。

3刺激消費方面。消費需求是經濟增長的真正和持久的拉動力,投資需求其實也是消費需求的衍生物,在買方市場條件下尤其需要刺激的是消費需求。目前中國存在消費意願不足的現象,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國有企業改革使工人下崗的數量不斷上升,人們對經濟發展的信心不足,預期收入下降等;同時,由於住房制度、醫療制度等改革使居民增加對遠期消費支出的預期,消費支出的期限結構發生變化,使得當前的消費傾向降低。因此,啟動消費的手段就是要增加居民的即時消費傾向,使遠期消費轉化為即期消費,其中增加居民收入是刺激消費的首要辦法,因為「要想讓人花更多的錢,就必須讓人有更多的錢」。同時,消費信貸也為此提供了一個手段。但目前發展消費信貸的約束條件在於銀行對家庭的信譽和還款能力缺少信心,為此需要從法律上加強對借款人的約束,重建社會信用關系,以促進消費信貸的發展和消費需求的增長。

❹ 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及其如何運用

中央銀行通常採用三種主要的政策工具來達到自己的調控目的,這三種政策工具分別是:法定準備金率、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活動,法定準備金率要求所有存款機構都要把存錢的一個最低百分比作為准備金,這個最低百分比就稱為准備金率,貼現率是中央銀行隨時准備把准備金貸放給商業銀行時的利率,公開市場活動是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買賣政府有價債券--國庫券和債券,當中央銀行進行公開市場活動時,它是與銀行或公司進行交易,但不與政府進行交易,
中央銀行可以通過制定名義利率目標和控制貨幣供給來實施貨幣政策,在過去的近20年裡,許多中央銀行已經從貨幣供給操作程序轉向利率操作程序,
法定準備金率
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準備金率時,銀行必須持有更多的准備金,為增加自己的准備金,銀行必須減少自己的借款,這樣就減少貨幣量,當中央銀行降低法定準備金率時,銀行可以少持有準備金,為減少准備金,銀行增加自己的借款,這就增加貨幣量,
當中央銀行提高貼現率時,銀行必須為他們從中央銀行借貸的准備金支付更高的價格,面對較高的准備金成本,銀行就努力持有較少的准備金,但在法定準備金率既定時,銀行為減少自己所借的准備金,就必須減少借款,因此,貨幣量就減少,當中央銀行降低貼現率時,銀行向中央銀行借貸准備金時就支付較低的價格,面對較低的准備金成本,銀行願意借貸更多的准備金,並增加自己的借款,這樣貨幣量就增加,
當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活動中購買有價證券時,銀行的准備金增加,銀行增加自己的借款,而且貨幣量隨之增加,當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活動中出售有價證券時,銀行的准備金減少,銀行減少自己的借款,而且貨幣量隨之減少,公開市場活動比其他兩種手段使用得更加頻繁,並且操作最復雜,
公開市場操作
從國際上的慣例來說,大部分國家喜歡採用公開市場操作,因為這是市場手段,不會產生經濟動盪,但對於我國來說,公開市場操作(雖然近期不斷調高央票率)的規模還是比較少,這主要還是我國金融市場不發達,央票或者國債的二級市場不夠完善。
我國最喜歡的工具是調整准備金,但其實調整准備金在我國的作用也沒有國外那麼有效,這主要還是我國銀行的超額准備金過高,調高准備金,對商業銀行影響不是很大,這也是07年不斷上調准備金卻無法抑制房地產價格的原因。
如果最近的一系列貨幣收緊措施還是無法抑制過快通脹的話,央行接下來應該會提高基準利率的方法

❺ 央行最新政策

央行近日召開貨幣政策委員會2008年第二季度例會提出,要進一步調整和優化信貸結構,堅持有保有壓,增加對小企業的資金支持。同時,關於貨幣政策取向的表述中,並沒有出現「從緊」二字。

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的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都表示要堅決貫徹從緊的貨幣政策。

關於下一階段貨幣政策的取向,會議提出,要保持貨幣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金融宏觀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靈活性,把握好調控的重點、節奏和力度,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創造良好的貨幣環境。

關於信貸政策,會議稱,要進一步調整和優化信貸結構,堅持有保有壓,加大對「三農」、災後重建、助學、消費、帶動就業多且特別困難行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引導金融機構為小企業提供合適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增加對小企業的資金支持。合理發揮利率杠桿的作用,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會議認為,應進一步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產業、外貿、金融監管等政策的協調配合,加快結構調整步伐,促進國際收支趨於基本平衡。

今年中國經濟面臨諸多不利因素。央行在日前召開的年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提出,要正確處理好總量調控與結構優化的關系,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支持和促進中小企業和對外經濟平穩發展。

摩根大通在最近一份評論中稱,預期中國宏觀政策將保持現狀,監管部門不會進一步出台宏觀調控政策,並且會放鬆某些部門的調控,例如增加出口退稅以幫助出口企業,以及鼓勵批出更多的中小型企業貸款等。該投行認為,一旦預期的價格上調及放開即將完成,監管部門可能於第四季度放鬆信貸控制。

同時,一些市場分析人士紛紛預期,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人民幣升值速度將較今年上半年明顯放慢。渣打銀行在一份報告中稱,下半年無論是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還是兌美元匯率,升值速度都將放緩,預計人民幣兌美元在今年底將升至6.6。

❻ 央行是通過怎樣的具體操作使人民幣升值的

經濟學上講,可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依據:

第一,人民幣匯率自1994年以來已近10年沒有進行調整,而這10年中國經濟和國力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第二,90年代以來,一些權威的國際機構和貿易夥伴一直就認為人民幣存在不同程度的價值低估。

第三,按照國際經濟學的理論,外匯節余過多本身就表明外幣定價過高,本幣定價過低,本幣有升值壓力。

第四,從2001年以來,世界各主要貨幣包括東南亞國家的貨幣對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一直沒有調整,即人民幣實際上也跟隨美元對其他貨幣大幅度貶值。且不說90年代人民幣是不是過度貶值或定價過低,單說近年來其他國家的貨幣對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沒有動,僅此一條,就可以判斷人民幣對美元的價值有可能低估。

(三) 國際政治分析

人民幣匯率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國際政治問題。有學者特別指出,一些西方國家頻頻呼籲人民幣升值,背後還另有原因。有的是出於嫉妒,有的是為了轉移國內對當局的指責,有的則是為了爭取國內製造業的選票。如西方國家簡單地將人民幣幣值水平與其本國製造業的衰退聯系在一起,試圖強迫人民幣升值。造成美國就業機會減少的因素不是中國,而是全球化競爭的無形之手。國外鼓噪人民幣升值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一是人民幣匯率過低。有人提出應將人民幣匯率確定在1美元兌4.2元人民幣左右的水平。二是中國外匯儲備過高,中國入世以來,並沒有出現進口激增,相反貿易順差大幅增加。三是中國廉價商品大量出口造成世界通貨緊縮。有人認為,近年來,中國廉價產品大量出口導致日本和歐美通貨緊縮,中國應使人民幣升值,在世界經濟中擔負相應責任。

美國之所以施壓人民幣升值,是認為中國實行的「盯住美元匯率」政策,使美元貶值的積極效用沒能全面發揮,只是「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企業的出口競爭力,刺激了中國產品的出口」,尤其是2002年美元貶值的同時,美國外貿逆差卻創出了4352億美元的歷史峰值,對華貿易逆差達到1031億美元。實際上美國外貿逆差劇增的原因不在於中國的人民幣匯率政策本身,而是美國產業結構調整、對外直接投資擴大、個人消費支出的增長、以及美元貶值的J曲線效應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金融霸權作為軍事霸權和經濟霸權的延伸,美國憑借其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主導地位,隨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強制性地推行其政策,不斷獲取霸權利潤,維護其「金融霸權國」地位。美國通過美元貶值,既能減輕其外債負擔,每次美元大幅貶值都能使美國債務減少三分之一,又能刺激其產品的出口,還能轉嫁其各種經濟危機,成為其對其他國家進行剝削的主要形式。人民幣匯率之爭的根本目的,就是美國希望通過人民幣升值,阻礙中國商品大規模進入美國。施壓人民幣升值與美國對華反傾銷政策一起,構成了布希政府對華經貿政策調整的新內容。

近年來,關於「亞元」問題的討論已越來越熱,誰能成為未來亞元的主導,已變成一個日益敏感的話題。日本由於其經濟十年來的萎靡不振,日元充當亞洲貨幣主導的可能性在變小。而中國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已經逐漸成為亞洲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和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因此人民幣的價值日趨明顯,在中國周邊國家已經開始形成一個「人民幣地帶」,導致日本對此憂心忡忡。在2002年日本對華出現50億美元順差的背景下,日本財長鹽川正十郎提出議案,提請七國集團通過「與1985年針對日元的『廣場協議』類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幣升值,將全球壓制人民幣升值的聲浪推至頂峰,目的就在於想通過人民幣升值,打垮人民幣對日元的挑戰,確保日元的未來主導地位。

近年來,中國對外經濟摩擦日益加劇,但更多的還僅僅局限於微觀經濟摩擦。加入WTO以後,中國處於制度大調整階段,制度性因素在中國經濟發展中越來越受到關注。美日歐等國施壓人民幣升值,使得制度性經濟摩擦在中國對外經濟摩擦中的份額開始加重。

(四)人民幣升值的客觀作用

1、 加強經濟自循環的能力

當匯率變化反映了外幣的供求程度之後,企業和家庭就能及時調整其策略,更為有效地利用外幣。而且,如果國內企業長期藉助有利匯率帶來的成本優勢,通過出口低端產品賺取利潤越容易,國內企業投資於產品研發的動機就越小。這不利於國家的競爭力的長期發展。

2、 增加貨幣政策的自由度

為了維持人民幣對美元的固定匯率,人民銀行必須從市場中買入美元、投放人民幣。這使央行難以將貨幣供應控制在目標區間之內。為抵消外匯占款的影響,人民銀行必須進行所謂的「本外幣對沖操作」,即在買入美元的同時,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賣出政府債券或央行票據,從市場中回籠資金。適度擴大人民幣波動范圍能增加貨幣政策的自由度。

3、 與緩解目前「經濟過熱」的顧慮相一致

在固定匯率下,升值壓力會被轉化為通漲壓力——外匯占款導致貨幣供給量上升,帶來通漲壓力。而通過發放央行票據來回籠外匯占款的做法不具持久性,並將導致政府財務負擔的上升。擴大人民幣浮動范圍會緩解升值壓力向通漲壓力的轉換——人民幣升值會對國內價格形成向下的壓力,由於:1) 外匯占款減少導致貨幣供應量的減少;2) 貨幣升值將使進口價格降低,因此可能壓低國內價格。

人民幣升值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中央政府做出的決定,不會是因為某一個原因,除非這個原因的壓力大到讓政府無法迴避或阻擋。我覺得原因有三:
第一:化解各國以及各種資金對人民幣升值的期望和壓力;
第二:逐漸擺脫盯住美元的模式,為人民幣成為硬通貨做准備;
第三:藉此機會,縮小港幣和人民幣的匯率差,爭取達到1:1,然後,在適當時機下,人民幣、港幣和澳元將融合,形成單一貨幣。

人民幣實行的是盯住美元匯率制。人民幣近10年都處於升值趨勢中,人民幣升值是以人民幣匯率下降形式反映出來的,即1美元兌換的人民幣金額減少。1994年人民幣平均匯率為8.6212,1995年為8.3490,1996年為8.3143,到2003年為8.2770(國家統計局,2004),人民幣匯率近10年下降了4.1%。從2001年開始連續3年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在8.2770,2004年1—5月人民幣匯率累計平均仍為8.2770.2003年以來,人民幣再一次面臨升值壓力,國際上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美國、歐盟、日本等不斷施壓,希望迫使人民幣升值。國內外理論界也有人依據各種模型估算出人民幣「應升值的幅度」,高的估計達到50%以上,低的估計也有15%以上。

人民幣升值的原因來自中國經濟體系內部的動力以及外來的壓力。內部影響因素有國際收支、外匯儲備狀況、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狀況、經濟增長狀況和利率水平。從1994年至今,中國國際收支中的經常項目均為順差,中國的外匯儲備2002年達到2864億美元,比1994年增長了5.55倍。從人民幣購買力評價(PPP )看,中國的物價水平只相當於美國的21%(世界銀行,2002)。從通貨膨脹率差異看,美國自1998年以來的平均通貨膨脹率為2.23%,中國同期的平均通貨膨脹率(CPI )為-0.3%,比美國低2.53%。1978—200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 )年均增長9.3%。這25年間,我國的經濟增長無疑是世界上最快的。從中美兩國的利率差異看,中國同業銀行拆借利率2002年底為2.7%,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為1.25%。中國的短期利率比美國利率高1.5個百分點。在國內,人民幣存款利率也比美元存款利率高1.4個百分點。此外,2002年上半年開始,美元由強走弱,人民幣跟著美元一起貶值,和人民幣升值的趨勢相背離。在中國相對勞動生產率快速增長的情況下(1993—1999年中國製造業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至少比同期美國製造業高1.5個百分點),人民幣反而隨著美元貶值,使得貿易逆差國的貿易逆差越來越大,這些都構成了人民幣升值的外部壓力。

對策:

一、緩解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壓力

匯率升值的壓力來自於多個方面,而出口的快速增長、資本流入、外匯儲備迅速增加,都是重要影響因素。但是,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很高,從對外貿易入手,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較為不易。不過,在中國的對外貿易夥伴中,對美順差最大,來自於美國的壓力也最大,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調整對外貿易地理結構來減輕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針對資本流入所帶來的壓力,在繼續鼓勵外資流入的同時,我們的企業可以適度考慮以對外直接投資方式進入他國市場。針對外匯儲備迅速增長所帶來的壓力,我們可以採取措施適當控制其增長速度。另外,也可以考慮推行QDII制度。通過這些措施,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為漸進式調整人民幣匯率水平打下基礎。

二、在全球化背景下權衡人民幣升值問題,適時調整匯率水平與匯率制度

從國際經驗來看,既然經濟大國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面臨匯率升值的內部壓力與外部壓力是不可避免的,而人民幣升值是大勢所趨,在人民幣未來的升值過程中,避免出現類似「廣場協議」那樣的大幅度匯率調整極為重要。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不要簽訂類似「廣場協議」式的國際性文件。為此,要讓匯率始終能夠反映經濟基本面。我們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對人民幣匯率適時做出適當的調整,使匯率水平既能真實反映中國的經濟狀況,又能避免未來人民幣快速升值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要認識到,成功地調整人民幣匯率政策,對於未來的宏觀經濟穩定、貿易品部門與非貿易品部門產業間的平衡發展以及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都具有深遠而積極的意義。而這一點,有待於政府採取果斷措施,消除升值預期。

三、要綜合處理匯率升值影響物價水平所產生的問題

對於人民幣未來走勢,基於巨大的升值壓力,我們必須對其可能對物價水平的影響引起足夠的重視。我們要實事求是,具體深入地分析他國匯率波動的歷史教訓,才能真正有助於我們借鑒。匯率問題,涉及面甚多,在我國越來越多地參與各種國際交往的情況下,匯率變動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從整個日元的升值中,就長期來看,日元的升值導致了日本物價的整體下跌,日本CPI指數,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持續保持低水平,90年代中期以來多年出現負增長。所以說看本幣升值對物價的影響不能只看眼前,而要著眼於長期,著眼於對未來物價的影響,對長遠的整體經濟的影響。那種認為人民幣升值可能抑制當前通貨膨脹趨勢的觀點,短期來看也許可行,長期來看,還可能進一步形成通貨緊縮趨勢,不利於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

我們不能單從本幣的升值來看對物價和對整體經濟的影響,不能因為眼前出現的通貨膨脹趨勢而寄希望通過人民幣升值來抑制短期通脹壓力。在短期內,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具有重要意義。畢竟,通過人民幣對外升值來抑制通脹的短期作用也是有限的,但匯率升值對宏觀經濟所造成的影響是整體的,且宏觀經濟政策對物價的影響也會抵消本幣升值對通脹的抑製作用。所以說,要認真研究綜合處理匯率升值通過影響物價,進而影響經濟系統的問題,為未來人民幣升值後減輕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做好准備。

四、其他減輕人民幣升值負面影響的對策

針對人民幣升值對出口貿易的不利影響,我們可以適時調整我們的貿易戰略,減少經濟增長對外需的依賴程度。作為出口企業來說,要努力增加出口產品的附加值,逐步改變原來低勞動力成本、低價格進入國際市場的做法。針對出現人民幣升值對物價水平下調的壓力,以及對總需求的負面影響,我們可以通過西部大開發的措施,擴大內需來解決。針對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儲備風險,我們要深入研究未來世界主要貨幣的變動趨勢,根據我們進口規模,適時調整中國的外匯儲備幣種結構和總量規模。針對人民幣升值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我們可以大力發展多元化的金融市場,增加投資、融資渠道。
一、人民幣升值之利:
(一) 人民幣升值可能意味著人民幣地位的提高,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地位的提升。
1)中國老百姓手中的財富更加值錢,人民幣一升值,老百姓手裡的錢就更值錢了,中國的人均GDP全球排名也可以往前挪一挪。
2)中國外債壓力的減輕和購買力的增強等等。
例如:誰在掏錢維持號稱「全球老大」的美國政府的日常運轉?想當然的回答是美利堅合眾國的廣大納稅人。這個回答並不全對。因為當前的美國聯邦政府財政赤字巨大,光*納稅人的貢獻還不夠開銷,因而不得不大量舉債。而最大的債主是誰?是日本和中國。中國3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很大一部分買的是美國政府公債。
中國成為了全球最強大的帝國的最大債主之一。這個事實本身顯示了中國日益增強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去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僅次於美國;對全球貿易增長的貢獻,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經濟實力說話的人民幣自然而然也就獲得了更大國際事務話語權,這是好事。
3)有利於進口產業的發展:中國石化副董事邵金揚在接受采訪時稱:「如果人民幣升值,海外資產對我們來說會較便宜。」如果人民幣升值5%,中國石化2003年進口的石油,以目前的價格計算,成本將減少逾1億美元。

(二)人民幣升值的前景還是越來越清晰的。
這是因為,正如1994年以前人為高估人民幣幣值的政策被迫放棄一樣,人為低估人民幣幣值也是難以持續的,因為在匯率的問題上,政策干預,雖能一時起作用,但最終還是市場說了算。只要中國能夠保持經濟高增長,同時推動人民幣完全可自由兌換進程,那麼,人民幣升值,成為區域乃至世界貨幣將為時不遠。而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中國的經濟增長會在不遠的將來突然停步;中國的貨幣當局也一再表示,人民幣將走向完全可自由兌換。
實際上,人民幣的上升之旅已經開始,起點就是1994年1月1日的大幅貶值。這一年,人民幣官方匯率向市場匯率並攏,由上一年的1美元兌5.80元人民幣調整為1美元兌8.70元人民幣,貶值幅度為33%。從那時起到去年末,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的情況是,人民幣相對於美元、歐元(1999年以前為德國馬克)和日元名義升值幅度分別為5.1%、17.9%和17%;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實際升值分別為18.5%、39.4%和62.9%。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的結果也反映了同樣的趨勢。
雖然如此,但在當前,試圖誘導人民幣大幅升值,不具備現實條件。

二:人民幣升值之弊:
(一)受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長將會放緩。表現在三個方面:
1) 人民幣升值會影響到我國外貿和出口。人民幣升值,就會提高中國產品的價格,加大資本投入的成本,帶來的是我國出口產品競爭力的下降,從而引發國內經濟的不景氣。
一國貨幣的升值,帶來的是該國出口產品競爭力的下降,從而引發國內經濟的不景氣。在這個問題上,日本是有血的教訓的。在1985年,為了遏制廉價日貨出口狂潮,美、法、德、英的財政首腦就採取過相應的手段,迫使日本簽署了「廣場協議」,從而逼迫日元升值30%。此後,從1985~1996年的10年間,日元兌美元比率由250:1升至87:1,升值近3倍。而「廣場協議」被公認是引發日本經濟衰退的罪魁禍首。現在日本無非是想把這一悲劇轉嫁到中國。
2) 還會影響到我國企業和許多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因為盡管「中
國製造」已經成為世界市場的主要產品,但中國產品的一個致命弱點是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目前所佔的市場份額,主要依*中國產品價格的低廉,在競爭中並不處於主導地位,如果競爭力受到打擊是很可怕的。
《中國企業家》這次調查的最大發現是:82.4%的企業認為,人民幣匯率的變化,會對企業的經營活動產生影響。對於正在中國經濟舞台上活動著的企業來說,人民幣就像空氣和水一樣。
例如:創維集團董事局主席黃宏生,這位中國彩電出口大戶的老總面對升值的前景憂心忡忡,他認為,中國出口的大多是技術含量低的產品,高科技產品很少。人民幣如果升值,中國的國際地位也許提高了,但製造業在全球的競爭力將逐步喪失。他算了一筆賬,如果人民幣升值10%,就等於出口價格提升了10%,而中國國內製造企業好一些的利潤也只有5%左右,加上一些財政貼息,中國企業盈利水平平均也不到3%。平均3%的利潤率怎麼可能調節10%的升值壓力?肯定會出現大面積虧損。
黃宏生以創維為例,勾劃出中國企業對人民幣升值的最高心理底線:「現在我們在美國市場很難有大的提升,很大原因是其他世界工廠產品跟我們的價格一樣低。比如來自墨西哥的彩電、歐洲土耳其的產品很便宜,我們提一美元都不可能。我們今年在美國市場希望能提高三千萬美金銷售,但是如果人民幣升值了,那麼這個計劃就流產了。」
又如:與製造企業相比,那些在匯率風險最前沿的外貿企業,是變化的最強烈的感知者。對於出口型企業來說,出口的量,相對進口,要大得多。因此,黃宏生才說,人民幣升值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東方科學儀器進出口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黃方寧,向記者講了一個因為歐元升值——也就是人民幣貶值,導致虧損的例子。2003年年初,他們有一筆交易,簽約時歐元和美元的匯率還是1:0.9,等到交貨時,漲到了1:1.1了,他們又沒有採取鎖定匯率的措施,於是賠了。「即使我們有10%、20%的中間利潤,也都抵不上升值的損失。只能自己補上去了。」
再如:一些原來在中國進行生產的跨國企業,可能會將投資轉移到墨西哥或馬來西亞,20世紀80年代,台灣也曾經歷過中國現在的壓力,在台幣對美元的匯率從1:40漲到1:25後,一些傳統的低附加值產業,紛紛轉移到東莞。同樣,有專家分析,如果人民幣升值,這些傳統產業又會從東莞轉移到像中亞、越南等更不發達的地區。本來,中國還有很多地區,比如西部,可以容納這些產業,但因為貨幣的調整是針對所有企業的,可能使得中國被迫提早經歷產業空洞化的過程。
3) 還會破壞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使我國的金融距爆發危機的邊
緣越來越近。升值業可能葬送我國多年辛苦造就的良好投資環境,新增的海外投資則會減少,中國經濟增長的原動力將被大大消減,因為這種投資變得相對昂貴。另一方面,國際游資的投機活動可能增加,使我國的金融距爆發危機的邊緣越來越近。
例如:從墨西哥金融危機到亞洲金融危機,顯而易見的是這些國家的政府均是以高利率的貨幣政策,以吸納國內資金,但其效果卻適得其反,由於內部資金乏力,又吸引了大量的國際游資流入,使資金流向出現偏差而形成資金結構上的矛盾,埋下了貨幣危機的隱患;同時又產生了外資流入推高了本幣匯率的矛盾,觸發了經濟結構問題的暴露,或出現泡沫經濟或出現經濟滑坡,從而被迫實行本幣貶值政策,直接導致貨幣市場和證券市場的交易風險,並最終引發金融危機。
何為金融危機?這就好比是一戶本來很窮的人家,來了一個巨富親戚,
為他們帶來了暫時的「富裕」生活,因而外人便因其闊而借給這家人巨資,不料這戶人家的富親戚突然消失,留給這戶人家的只有高築的債台,並因此導致了借其巨債的朋友。一時間危機四起。
可見,如果人民幣升值,則會導致:由於內部資金乏力,又吸引了大量
的國際游資流入,使資金流向出現偏差而形成資金結構上的矛盾,埋下了貨幣危機的隱患
4) 還有,升值後導致投機不可避免地盛行:由於以美元表示的國
民財富迅速增加,股市和房地產達到高潮,一些「泡沫」進一步膨脹或造就新的「泡沫」,兩極分化繼續擴大,導致投機不可避免地盛行。
例如:美國許多散戶投資者紛紛在當地開立人民幣儲蓄帳戶,希冀有朝一日人民幣匯率制度變化會讓他們受益。當然,這些散戶帳戶並非是真正的人民幣帳戶,因為依照中國不可自由兌換的匯率體制,在海外開立人民幣帳戶是非法的。他們開立以人民幣計價的儲蓄帳戶,帳戶內的存款是美元,但基於人民幣的現貨匯率,這些帳戶將因人民幣兌美元現貨匯率的波動而升值或貶值。 Everbank首席執行長Frank Trotter稱,公司此舉在一些客戶中產生了很大反響。自一年多以前人民幣匯率開始顯示失衡跡象以來,這些客戶一直在要求開立人民幣計價帳戶。Everbank於7月1日推出了此類新帳戶,並在隨後的幾周內將逾650萬美元投入該類帳戶。
(5)此外,人民幣升值之不利多多:
人民幣升值會給中國的通貨緊縮帶來更大的壓力;人民幣升值物價肯定會降下來,因為進口品的價格會下降。
人民幣升值增大就業壓力,惡化當前就業形勢:外商投資企業對吸引國內勞動力是一個重要的渠道,尤其是現在的情況更是如此,所以此時人民幣升值不僅會影響吸引外資,而且也會加劇當前就業形勢的惡化。
財政赤字將由於人民幣匯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時影響貨幣政策的穩定。
人民幣升值會對中國的優勢產業產生嚴重損害。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是以勞動力成本為優勢的。中國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很容易受到反傾銷措施的限制,出口形勢並不樂觀。如此時人民幣升值則會是使目前這種狀況更加惡化所以此時人民幣升值不僅會影響吸引外資,而且也會加劇當前就業形勢的惡化。
三:世人在全球通貨緊縮壓力面前再次聚焦人民幣。
匯率的變動與各國國內的利率水平、貨幣供應量、國民收入水平以及物價水平等因素是密切相關的,一種貨幣到底是升值還是貶值應該由市場說了算,而不是由政治說了算。
然而:鹽川正十郎的提案則更像一場政治陰謀。手拿一張一百元的人民幣,如果是一個小孩問:這值多少?那麼,這個小孩一定還幼稚到沒有學會用錢。如果是日本財長鹽川正十郎問,這值多少?那麼,這就會引發一場風波。而這場風波就是在七國集團財長會議上的一項提案——日本要求人民幣升值。
最近人民幣是否應該升值的討論成為國際上一個十分關注的話題。先有日本財相在七國財長會上提出要求,後有美國財長斯諾講話和印尼召開的亞歐會議的聲明,都呼籲人民幣升值,近日,美國「健全美元聯盟」又提出欲通過「301條款」促使人民幣升值,格林斯潘的講話,更是讓世人在全球通貨緊縮壓力面前再次聚焦人民幣。可謂是官民聯合、齊心協力向人民幣匯率問題發難。這場由日本挑起、美國擔綱主演的人民幣匯率之爭全面上演,再次使中國成為世界關注的中心。
其實,站在日本人的立場上考慮,鹽川正十郎提出這個問題並非沒有道理。首先,日本經濟一直處於低谷,憑什麼你中國卻一枝獨秀?中國的一枝獨秀我們日本也有貢獻,你看,日本從你們那裡進口了多少商品。其次,人民幣只有升值,日元才能夠貶值,這樣日本的出口產品才有競爭力。 中國經濟具有廉價勞動力、高技術水平和廉價的貨幣3大優勢,而三大因素中日本可能幹涉的,只有最後一點——人民幣匯率。日本甚至想借人民幣升值的「利空」阻止本國企業到中國來投資,但因為在市場經濟國家,政府幹預不了企業的行動,所以他們就要求人民幣升值。他們認為,這樣就可以提高中國產品的價格,加大資本投入的成本,使他們在國內達不到的目的,通過對人民幣施加壓力來達到。
迫使人民幣升值,是日本爭奪未來「亞元」主導權的戰略舉措。近年來,關於「亞元」問題的討論已越來越熱,誰能成為未來亞元的主導,已變成一個日益敏感的話題。日本由於其經濟十年來的萎靡不振,日元充當亞洲貨幣主導的可能性在變小。而中國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已經逐漸成為亞洲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和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因此人民幣的價值日趨明顯,在中國周邊國家已經開始形成一個「人民幣地帶」,導致日本對此憂心忡忡。在2002年日本對華出現50億美元順差的背景下,日本財長鹽川正十郎提出議案,提請七國集團通過「與1985年針對日元的『廣場協議』類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幣升值,將全球壓制人民幣升值的聲浪推至頂峰,目的就在於想通過人民幣升值,打垮人民幣對日元的挑戰,確保日元的未來主導地位。
美歐方面的動機似乎更為明顯,就是為了通過人民幣升值消弱中國的經濟實力,進而打擊中國的國際影響。
人民幣匯率之爭本質上仍然是貿易問題之爭。美國之所以施壓人民幣升值,是認為美元貶值只是「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企業的出口競爭力,刺激了中國產品的出口」,尤其是2002年美元貶值的同時,美國外貿逆差卻創出了4352億美元的歷史峰值,對華貿易逆差達到1031億美元。美國希望通過人民幣升值,阻礙中國商品大規模進入美國。
升值的國際壓力日大。盡管從長期來看,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幣升值是必然趨勢,但在沒有形成中國真正的出口優勢(品牌)之前,人民幣名義匯率不宜進行大幅調整;即使面臨巨大的國際壓力,中國也應該按照本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對匯率進行控制,否則,就會像日本和德國那樣,將自己大好的經濟前景毀於一旦。

❼ 央行貨幣政策調整分別其什麼作用

1.一年期存/貸款利率和法定準備金率
只有在需要釋放貨幣政策重大轉變的信號時專,央行才會調整屬一年期存/貸款利率和法定準備金率。
2.公開市場操作(OMO)
央行每周二和周四會進行公開市場操作以增加或減少流動性;
公開市場操作主要有三種工具:回購協議(Repos)、逆回購協議(reverserepos)以及央行票據;回購和發行央行票據會降低系統的流動性,而逆回購操作則會增加系統的流行性。3.短期流動性操作(SLO)
央行2013年1月引進了短期流動性操作,即在一周內的任意工作日進行7天及以下的回購或逆回購操作;
僅面向央行確定的、具有系統重要性的12家銀行;
短期流動性操作不會及時披露信息,信息披露通常比操作滯後一個月。
4.常備借貸便利(SLF)
央行於2013年增加了常備借貸便利這一貨幣政策工具,並通過此種工具在2013年全年增加了2.365萬億人民幣的流動性;
與短期流動性操作的區別:①期限不同;②信息披露方式不同;③央行的角色不同,央行在短期流動性操作中更主動。

❽ 央行三大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順序是什麼

沒有固定的順序一說吧。
公開市場業務比較靈活而且可以方便的逆向操作,所以通常都版是用來微調,進權行日常操作的情況比較多。
再貼現率改變的效果在中國不如在西方明顯,這是因為我們的商業票據應用不是那麼的普遍和廣泛。但這種政策工具可以對商業銀行釋放出一種明確的信號,控制信貸的能力較強,因此在一些中等規模的調整中用的比較多。
至於存款准備金率的調整杠桿效應太強,其微小的變動都會引起難以准確預估的貨幣量變動,所以這種手段在我國通常都是在需要較大調整的時候使用的。
對比這三種工具,我們可以發現它們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沒有什麼通常意義的使用順序。

❾ 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及操作方法

中央銀行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存款准備金制度、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存款准備金制度

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備金率。

2、再貼現政策

再貼現是指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將貼現所獲得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轉讓。對中央銀行來說,再貼現是買進商業銀行持有的票據,流出現實貨幣,擴大貨幣供應量。

對商業銀行來說,再貼現是出讓已貼現的票據,解決一時資金短缺。整個再貼現過程,實際上就是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之間的票據買賣和資金讓渡的過程。

3、公開市場業務

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調節貨幣供應量的活動。與一般金融機構所從事的證券買賣不同,中央銀行買賣證券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調節貨幣供應量。

(9)央行政策操作擴展閱讀

貨幣政策的使用

當貨幣政策邊際效用遞減,因此央行會慎用降息降准這樣的貨幣政策工具,而更傾向於運用公開市場操作等手段保持市場流動性,以及利用中期借貸便利與常備借貸便利,這種新型貨幣政策工具來調節短期流動性。

公開市場業務指中央銀行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調節貨幣供應量。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有回購、現券交易以及發行中央銀行票據三個品種。央行回購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者都是央行在公開市場上吞吐貨幣的行為。

❿ 「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 央行具體是如何操作的

要繼續實施促進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加大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進一步發揮貨幣政策的作用,並綜合配套地運用各種宏觀調控手段。從目前經濟運行的發展趨勢及經濟運行的客觀需求來看,今年我國宏觀政策的取向基本上仍將以擴張的取向為主,並且擴張的力度有可能大於去年。具體分析,近年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將主要體現如下幾方面的特點:
一、今年仍將實施以積極的財政政策為主的擴張性宏觀經濟政策。
以積極的財政政策為主是我國目前擴大需求、啟動經濟增長的擴張的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特點。國際經驗表明,通過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拉動經濟增長,必須保持足夠的力度,並持續實行到需求和景氣明顯回升。如果力度不夠或者過早放棄,將會前功盡棄。因此,在新一輪經濟增長真正啟動之前,積極的財政政策不會中斷。鑒於近年經濟運行的實際情況及其發展的客觀需要,我國仍將實行擴張的財政政策,且財政政策擴張的力度有可能大於前幾年。其主要措施將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繼續執行去年調整居民收入分配的政策措施,並將加大該政策的落實力度,將力促「長工資」、提高「三條線」社會保障支出水平的政策措施得到認真、徹底的執行;
2、進一步提高出口退稅率,把目前15%的平均出口退稅率提高到接近17%的水平,加大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力度;
3、將繼續發行擴大內需的專項國債,其規模有可能大於去年,投資的重點將包括基礎設施、高新技術產業的設備投資及技術改造投資、某些供不應求的服務領域的投資等。投資的方式既包括財政的直接投資,也包括對投資所需貸款的貼息投入。
4、實行鼓勵投資的財政政策,重點鼓勵民間投資的增長。
今年財政政策在鼓勵投資方面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進一步減免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二是對用於擴大再生產的收入減免所得稅,包括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
5、實行鼓勵消費的財政政策,這包括兩方面的選擇,一是實行特別減稅政策,即在目前特定的的期限內,一次性減免個人所得稅的政策;二是對私人用於購房、買車的收入所得給予所得稅返還。
二、實施與積極的財政政策相配套的貨幣政策。
近年貨幣政策將體現既積極又穩健的特點,重點將加大貨幣的供應量以及促進貨幣的流動性。
從前年11月21日起,中國人民銀行已經把金融機構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由8%下調到6%,並且規定這次下調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所增加的可用資金全部由商業銀行自主使用,這為商業銀行擴大貸款創造了有利條件,為金融機構平穩過渡到今年准備了充足的流動性。
具體分析判斷,近年我國貨幣政策將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在貸款方面,將擴大銀行貸款與財政支出相配合的力度,特別是要增大與所發行的專項國債相配套的銀行貸款比例;增加對中小金融機構的再貸款,發揮中小金融機構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中的積極作用,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
在金融創新方面將加大汽車消費信貸、住房消費信貸的力度,積極開展各種抵押、質押貸款業務、擴大助學貸款范圍,並簡化上述各種貸款的手續;
在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配合方面,將適當限制國有商業銀行資產總額中國債所佔的比例,堵住國有商業銀行的後路,迫使銀行主動強化信貸服務,對有效益、產品有前景的企業積極主動地發放貸款。
同時,國家也將制定相應的政策,強化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和商業銀行貸款機制,在加強貸款責任制的同時,完善和加強激勵機制,使銀行的風險約束機制與利潤激勵機制相結合,鼓勵銀行放貸,發揮信貸人員的積極性,鼓勵信貸人員深入企業和市場調查講究,積極改善金融服務,更好地滿足社會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加速貨幣在經濟運行中的流通速度。在改善銀行的經營管理方面,將引進並鼓勵銀行之間的競爭,從外部形成對銀行利潤動機的壓力,通過對商業銀行提出明確的利潤目標,促進其調整內部資產結構。
三、政府引導投資增長的政策力度將加大。
由於去年上半年國有經濟固定資產投資出現了停滯不前甚至負增長的情況,國民經濟增長的後勁明顯不足。而在目前經濟尚未啟動的情況下,國有經濟投資增長是帶動民間投資和居民消費增長以及促進經濟回升、調整景氣預期的主要動力。因此國家在啟動經濟的關鍵時刻,必將加大國有經濟投資的政策力度,確保今年國有經濟投資的增長幅度超過去年,為順利啟動經濟打好基礎。
從目前來看,今年擴大投資的政策措施將主要體現在增發經濟建設專項國債以增加投資、發展資本市場以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加大引進外資的政策力度以擴大外商直接投資、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貸款以刺激民間投資增長以及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等幾個方面。
四、加大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政策力度。
去年,我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出現了自改革開放以來的首次下降,這對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低於上一年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同時也將影響到今後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結構升級的進程,進而影響到我國產品國際競爭力的提高。因此,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不僅對啟動經濟有利,對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針對去年我國利用外資下降、經濟復甦後的亞洲各國吸引外資競爭力加強的局面,今年我國政府必須在利用外資的法制法規、優惠政策等軟環境方面採取相應的政策措施,同時在一些領域進一步放寬對外商投資的限制。
目前,我國已經在金融業、保險業、投資公司、航空業、工程公司、旅遊業、中介服務業等八個領域放寬了對外商投資的限制,今年外商在這些領域的投資有望得到明顯的增加。去年底,中央和地方政府還出台了一些對外商投資的進一步優惠政策,如對已設立的鼓勵類和限制乙類外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研究開發中心、先進技術型和產品出口型外商投資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時,擴大免稅進口的設備及其技術、配件、備件范圍;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進行技術改造項目的外商投資企業以及生產高新技術產品的外商投資企業,其采購的國產設備可按有關規定抵免企業所得稅;對鼓勵類、限制乙類外商投資企業在投資總額內采購國產設備,符合規定條件的,可享受全額退還國產設備增值稅的政策優惠;外國企業向中國境內轉讓技術以及外商投資企業取得的技術轉讓收入將不再徵收營業稅等。
為了配合開發西部的發展戰略,國家加大了對西部地區的外商投資的優惠程度,如放寬中西部地區吸收外商投資領域和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條件和外商持股比例限制;對已有國內投資的外商投資企業到中西部地區再投資的項目,凡外資比例達到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的,可享受外商投資企業待遇;對設在中西部地區的鼓勵類外商投資企業,在現行稅收優惠政策執行期滿後三年內,減按百分之十五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等。
從發展趨勢上來看,今年全國及各地在具體實施及細化吸引外商投資的政策措施時,其力度將隨具體情況而有所加大。因此今年吸引外資的政策環境將進一步改善,外商直接投資下降的局面將得到扭轉。
五、對國有企業改革的力度加大,國有企業發展的環境將進一步改善。
近年,國家對國有企業改革及扶持的力度將明顯加大,其目的就是為了基本上解決或轉變國有企業長期以來經營困難的問題。應該講,去年以來國有企業在國家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治理「五小」、限產壓庫、紡織工業的壓錠等)和宏觀扶持政策措施(如近兩年發行的專項國債的使用主要是國有企業受益)的作用下,經營狀況已經有所改善,其突出的標志是經濟效益的回升,重點行業、重點地區和重點企業經濟效益明顯好轉。
國有企業的改革將重點加速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在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中普遍進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除極少數必須由國家壟斷經營的行業外,競爭性行業的大中型企業將改制為多元持股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大型企業集團將按母子公司體制規范改制。
擴大直接融資渠道是近年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手段,今年除了繼續做好國有企業債轉股工作之外,還將重點做好石油、石化、寶鋼、鋁業、電訊等企業集團的海外上市融資工作,同時在國內證券市場推動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上市,並適當提高公眾流通股的比重。上市的重點是支持國有大中型企業和企業集團,特別是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國有資產將以更大的規模和更快的速度通過證券市場重組,證券市場將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工具。
為激勵國有企業經營者的積極性,今年將在國有企業中擴大對經營者的個人激勵機制,通過對經營者進行股份期權獎勵、提高年薪、增加獎金等方式,提高國有企業長期發展的積極性。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是今年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之一。今年國家將加強對生產總量的控制,淘汰落後的生產能力,重點是加強對紡織、煤炭、治金、建材、煙草、輕工、有色等行業的總量控制,關閉污染嚴重、資源浪費大的「五小企業」等,緩解結構性矛盾,減輕供大於求的壓力。
六、繼續擴大內需,加大財政投入,拉動經濟增長。
繼續實施擴大內需、鼓勵居民消費的積極政策,拉動經濟增長;今年將會有3.6億元的財政投入,幫助實體經濟增長。今年,為歐債危機後的恢復期,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機遇期。必須很好把握。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