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行政信

行政信

發布時間: 2020-12-07 18:55:44

⑴ 什麼叫行政信息化

一 所謂政府行政信息化,簡捷地說就是工業時代的政府(即傳統政府)向信息時代的政府(即現代政府)演變的過程。具體說,政府信息化就是應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將管理和服務通過網路技術進行集成,以及對政府需要的和擁有的信息資源的開發和管理,來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決策質量、調控能力、廉潔程度、節約政府開支,改進政府的組織結構、業務流程和工作方式,全方位地向社會民眾提供超越時間、空間與部門分隔的限制的優質、規范、透明、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和服務。其主要內涵是應用現代化的電子信息技術和管理理論,對傳統政務進行持續不斷地革新和改善,全面實行政府管理行政的電子化即電子政務,從而實現高效率、高質量的政府管理和服務。

二 行政信息化與電子政務的關系
1.政務處理電子化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政府部門的許多日常政務工作不再依照傳統的方式進行,可以通過政府的網站來實施。比如海關報單、單位和個人報稅、政府批文、政府文告的發布等,使人們在網路上足不出戶就能向政府進行業務申辦,並在網上直接獲得有關批文。英國政府機構網站的總數已達1000多個,每星期的訪問請求超過2000萬。正如英內閣辦公室大臣麥克卡特尼所說,英國在使用新技術提供公共服務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人們現在可以通過網路使用多項政府服務而無需再排長隊。日本政府開始於2000年3月的「電子政務工程」的主要內容是通過互聯網辦理各種申請、申報、審批等手續。該工程已於2003年以前全部投入使用。屆時,日本政府將在網上辦理申報稅金、遞交有價證券報告、出口產品審批等政府各部門的3000多項業務。

2.政府采購電子化

政府采購是指各級政府為了開展日常政務活動或為公眾提供公共服務的需要,在財政的監督下,以法定形式、方法及程序,從市場上為政府部門和所屬公共部門購買商品和服務。我國政府過去所使用的是一種分散的采購方式,采購資金脫離財政監督,出現了盲目采購、重復采購、隨意采購、不公平競爭等現象,導致公共開支的浪費和資金使用效率下降,同時也為腐敗的產生創造了條件。而電子商務的出現,為政府實施電子化采購提供了便利的途徑。

政府采購部門可以利用電子商務實現網上采購。首先要在互聯網上建立專門的網站,發布采購消息、招投標信息和其他有關新聞。供應商可以直接將標書傳送到網站。政府采購部門可以按照招投標程序開標,並邀請有關專家在線評議,在網上實時發布評估結果。政府采購部門通過電子商務可以提供如下服務:一是電子購物服務。在網上提供各種用品,從傢具、辦公設備到電腦、實驗室設備應有盡有。美國聯邦總務署在1999年為客戶提供了80萬種在線產品。二是智能付賬服務。政府采購部門要逐步在互聯網上建立智能付賬卡系統,用智能卡鑒定和證明身份,在線支付各種費用,並儲存有關大樓和電腦的准入許可、醫療和其他信息。政府采購部門可以利用佔有巨大市場的優勢,為客戶約定優惠價格,節約政府開支。三是資料庫服務。要建立政府采購項目、采購合同、供貨商情況等詳細資料的資料庫,提供給所有客戶,使其成為實現購買和查找信息的網路中樞。

3.社會保障服務電子化

互聯網為政府開展社會保障事業提供了技術平台。政府的社會保障部門運用電子資料交換、磁卡、智能卡等技術處理各種社會保障業務,直接將政府的各種社會福利、社會保險交付受益人。電子政府要完善電子支付功能,必須加強「網路銀行」的建設。按照目前較為公認的評價標准,網路銀行必須至少提供以下5種業務中的一種的銀行方可稱作網路銀行。這5種業務是:網上支票帳戶、電子異地結算、網上貨幣數據傳輸、網上互動服務和網上個人信貸。為了保證電子政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還可以實行身份認證的電子化。如日本政府於2000年3月向國會提交了《電子簽名與認證法案》,從而使電子簽名具有同本人簽字、蓋章同等的法律效力。電子身份認證的另一目的是通過一張智能卡集合個人的醫療資料、個人身份證、工作狀況、個人信用、個人經歷、收入及繳稅情況、公積金、養老保險、房產資料、指紋等身份識別信息,通過網路實現政府部門的各項便民保障服務。

4.政府決策支持電子化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基於計算機技術建立起來了一種新型的政府決策支持系統,和傳統的方式相比,這種電子化的政府決策支持系統更為客觀、准確。它為政府的各有關部門提供多種決策分析和方案,是政府決策的重要助手,成為電子政府的重要組成部分。決策支持系統以有效性為主要目標,對決策者起「支持」和「輔助」的作用,支持決策的全過程。政府決策支持系統的基本功能包括:第一,及時收集、整理、存儲和提供與政府決策過程有關的各種數據。第二,對系統所使用的數據、模型、方法進行組織、維護和管理。第三,具有較強的數據處理能力,能夠在所要求的時間內靈活地運用模型和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匯總和加工,以獲得綜合的數據和預測信息。第四,幫助明確決策目標,建立、修改模型,提供各種備選方案,並對方案進行評價和選優。第五,在原有數據、模型和方法的基礎上,再生成新的數據、模型和方法。第六,提供方便的人機對話介面和圖形輸出功能,具有良好的數據傳輸能力,以保證及時准確地把所需數據和信息提供給決策者。

⑵ 什麼叫行政信賴利益啊

例如:《行政許可法》第八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取得的行政許版可受法律保護,行權政機關不得擅自改變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
行政許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者廢止,或者准予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可以依法變更或者撤回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由此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第八條中由於公民對行政機關的信賴(行政機關通過,自己已經依法取得),而行政機關改變或者撤回它自己發出的行政許可,這樣會給公民造成損失,公民得到補償就來源與行政信賴產生的信賴利益。
通俗的說,就是行政機關為了社會公共利益,「說話不算數」,給受到損失公民的利益補償

⑶ 簡述提高行政信息溝通的有效經驗

答:簡述提高行政信息溝通的事實應該有效經驗。

⑷ 誰跟我解釋下行政信賴保護原則,謝謝啦!

行政信(依)賴保護原則是指政府對自己作出的行為或承諾應守信用,不得隨意變更,不得反復無常。
信(依)賴保護原則的要求:
1、行政行為一經作出,非有法定事由和法定程序不得隨意撤銷、廢止或改變,即行政行為具有確定力或公定力。
2、行政機關撤銷或改變其違法作出的行政行為,如這種違法行情形不是因相對人過錯造成的要對相對人因此受到的損失加以賠償。
3、行政機關對行政相對人作出授益行政行為後,事後即使發現有違法情形,只要這種違法情形不是因相對人過錯造成的,行政機關亦不得撤銷或改變,除非不撤銷或改變這種違法行政行為會嚴重損害國家、社會公共利益。
4、行政行為作出後,如事後據以作出該行政行為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廢止,或者據以作出該行政行為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可以撤銷、廢止或改變已經作出的行政行為,但這種改變需利益最大化。
根據行政法的原理,行政信賴保護原則的適用應當主要遵循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政府機關必須本著誠實信用的精神,以誠實信用的方法做出行政行為。為了確保行政行為的明確性、連續性和穩定性,樹立和保護行政相對人對政府機關及其行政行為的真誠信賴,政府機關必須本著誠實信用的精神,以誠實信用的方法做出行政行為。例如,政府機關在做出行政行為時不得進行欺詐、威脅、脅迫,不得以虛假的表示誤導相對人。
第二,政府機關原則上不得制定對相對人具有溯及力的政府規章、命令。政府機關做出的政府規章、命令,其效力不得適用於施行前已經終結的事實,即不得限制或損害相對人已經依法取得的利益。這是法治國家中法的安定性的必然要求。如此方能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尊嚴與政府的公信力。
第三,行政行為撤銷與廢止中的信賴保護。撤銷與廢止制度分別適用於違法和合法的行政行為,二者都有可能損害社會民眾的信賴利益。因此行政法要求政府機關對行政行為的撤銷和廢止應當受到嚴格限制,政府機關一方不得依職權隨意改變該行政行為。它要求政府機關一方沒有法定事由並且經過嚴格的程序不得對原行政行為做出改變。它是法的安定性原則在行政行為上的具體表現,或者說是對行政行為的一種要求。法律規范的安定性,要求行政行為本身不受任意改變;法律秩序的安定性,要求行政行為所設定的權利義務關系能得到持久維持。因此,行政行為的撤銷與廢止應當受到嚴格限制。
第四,行政行為的無效應受到限制,其適用范圍應當縮小,通過更加嚴格的行政行為撤銷程序為行政相對人的信賴利益提供製度保障。為了保護社會成員的信賴利益和維護法制秩序的安定,若無效行政行為與後續的行政行為各自獨立,並產生法律效果,則先前行為的無效不導致後續行為的無效;如果兩行為是為實現同一目的而不可分離地連續時,則先前行為的無效後果將導致後續行為的無效。那種違法行政行為一概無效是不利予信賴保護的,是不足取的
從理論上說,對行政相對人的信賴利益主要有兩種保護方式,即存續保護和財產保護。所謂存續保護,即因行政行為而產生的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不論其是否合法,一律要穩定行政相對人所信賴的法律狀態。所謂財產保護,即在必要時打破原有法律狀態,而對行政相對人因信賴行政行為而遭受的損失予以財產上的保護。這兩種方式各有利弊:如果一味採用前者保護相對人利益,有可能嚴重損害公共利益;而僅採用後者,則有可能使在某些行政行為中無法用金錢來代替的相對人利益得不到真正的維護,如資格授予類的行政行為。
信賴利益的財產保護體現在信賴補償制度上。行政信賴利益由既得利益和期待利益構成——二者的區別在於社會成員是否已實際佔有這部分權益,並有權通過處理該權益獲得新的利益。信賴利益受到損失,如何進行補救,具體而言,相對人可以通過行政途徑和司法途徑尋求法律保護,解決信賴補償問題上的爭議。行政途徑有行政申訴、行政復議;司法途徑則主要是通過行政訴訟。

⑸ 什麼是行政信息公開化

政府信息公開行政信息公開制度是基於憲法上的知情權以及行政機關的行政說明責任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獲得行使公權力的組織的除外事項之外的任何信息的制度。該制度在各國實踐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申請人資格以及除外事項的確定,結合各國制度發展歷程、中國立法及實踐情況,提出行政信息公開制度的其出發點是人民主權,請求主體是任何人,不存在內部人和外部人的區分,在請求時,也沒有必要明確表示請求該信息的目的。在統一的行政信息公開立法中借用各國的經驗,既採用列舉除外事項的立法例,也通過公開原則的確立、嚴格解釋規則以及舉證責任規則的確立,限制行政機關在不公開事項的裁量權

⑹ 行政信息的公開化能起什麼作用

對政府一些工作和工程還有民生方面有幫助,這是我們每個公民享有的知情權

⑺ 簡述行政信息的意義 是什麼

1、行政信息是行政溝通的物質基礎
2、行政信息的質量是行政溝通高效、暢通的依據和保證。

⑻ 行政信息的特徵有哪些

政府在進行行政管理的過程中必然產生大量的信息,這類信息就是行政信息,也稱政務信息,是行政管理過程中行政主體、對象、環境等的特徵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進行交換的發展變化狀態的表述。行政信息具有一般信息的特徵,即具有廣泛性、無限性、可共享性、可開發性、時效性和可傳遞性。除此之外還具有自身的特點,即具有自己特有的表現形式、書寫格式、傳遞要求;也具有覆蓋面廣、權威性強、靈敏度高的特性。

⑼ 行政信賴利益是什麼

行政法信賴保護原則的基本含義是,行政相對人因為信賴既存的行政法秩序而安排其生活或處版置其財產,則不權能因為後來的行政行為的變動而使其遭受不能預見的損害。該原則要求政府對自己作出的行為或承諾應守信用,不得隨意變更,不得反復無常。
我國的法律依據是《行政許可法》第8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受法律保護,行政機關不得擅自改變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行政許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者廢止,或者准予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可以依法變更或者撤回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由此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