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互聯網執法

互聯網執法

發布時間: 2020-12-06 02:57:39

『壹』 如何解決區域網內「網路執法官」發起的攻擊

屏蔽網路執法官的解決方式 利用Look N Stop防火牆,防止arp欺騙 1.阻止網路執法官控制 網路執法官是利用的ARp欺騙的來達到控制目的的。 ARP協議用來解析IP與MAC的對應關系,所以用下列方法可以實現抗拒網路執法官的控制。如果你的機器不準備與區域網中的機器通訊,那麼可以使用下述方法: A.在「互聯網過濾」裡面有一條「ARP : Authorize all ARP packets」規則,在這個規則前面打上禁止標志; B.但這個規則默認會把網關的信息也禁止了,處理的辦法是把網關的MAC地址(通常網關是固定的)放在這條規則的「目標」區,在「乙太網:地址」里選擇「不等於」,並把網關的MAC地址填寫在那時;把自己的MAC地址放在「來源」區,在「乙太網:地址」里選擇「不等於」。 C.在最後一條「All other packet」里,修改這條規則的「目標」區,在「乙太網:地址」里選擇「不等於」,MAC地址里填FF:FF:FF:FF:FF:FF;把自己的MAC地址放在「來源」區,在「乙太網:地址」里選擇「不等於」。其它不改動。 這樣網路執法官就無能為力了。此方法適用於不與區域網中其它機器通訊,且網關地址是固定的情況下。 如果你的機器需要與區域網中的機器通訊,僅需要擺脫網路執法官的控制,那麼下述方法更簡單實用(此方法與防火牆無關): 進入命令行狀態,運行「ARP -s 網關IP 網關MAC」就可以了,想獲得網關的MAC,只要Ping一下網關,然後用Arp -a命令查看,就可以得到網關的IP與MAC的對應。此方法應該更具通用性,而且當網關地址可變時也很好操作,重復一次「ARP -s 網關IP 網關MAC」就行了。此命令作用是建立靜態的ARP解析表。 另外,聽說op防火牆也可以阻止,這個還沒有試過。 防止P2P終結者的攻擊 1:第一種方法就是修改自己的MAC地址,下面就是修改方法: 在"開始"菜單的"運行"中輸入regedit,打開注冊表編輯器,展開注冊表到:HKEY_LOCAL_MACHINE\System \CurrentControlSet\Control\Class\{4D36E9E}子鍵,在子鍵下的0000,0001,0002等分支中查找 DriverDesc(如果你有一塊以上的網卡,就有0001,0002......在這里保存了有關你的網卡的信息,其中的DriverDesc內容就是網卡的信息描述, 比如我的網卡是Intel 210 41 based Ethernet Controller),在這里假設你的網卡在0000子鍵。在0000子鍵下添加一個字元串,命名為"NetworkAddress",鍵值為修改後的MAC地址,要求為連續的12個16進制數。然後在"0000"子鍵下的NDI\params中新建一項名為NetworkAddress的子鍵,在該子鍵下添加名為"default"的字元串,鍵值為修改後的MAC地址

『貳』 網路造謠的判定與執法機關分別是什麼理由

網路猶謠言是否被定罪,要看其對社會公眾產生的影響,目前在我國,判專定是否為網路謠言屬及是否追責,是由公安機關來完成的。如果對公眾產生了影響,影響到正常的社會秩序,那麼公安機關會按治安處罰條例來處理,處理的方法基本是警告、罰款、拘留、勞教。如果情節嚴重或產生嚴重後果則要根據刑法來追究刑事責任。如果你寫論文,應該從道德與法律兩方面來寫,法律主要參照的是治安處罰條例和刑法。

『叄』 提問 應《網路安全法》規定,6月1日起使用互聯網服務需帳號實名認證

網路安全法將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微博等未經許可不得提供新聞信息服務、非法獲取出售公民個人信息超50條將入罪、民用無人機擁有者須實名網路登記……6月1日起,一批新規將影響我們的生活。


網路安全法加強個人信息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自6月1日起施行,這是中國網路領域的基礎性法律,明確加強了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打擊網路。網路安全法共有7章79條,其中針對個人信息泄露問題規定:網路產品、服務具有收集用戶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應當向用戶明示並取得同意;網路運營者不得泄露、篡改、毀損其收集的個人信息;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個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
微博等未經許可不得提供新聞信息服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自6月1日起施行。規定提出,通過互聯網站、應用程序、論壇、博客、微博客、公眾賬號、即時通信工具、網路直播等形式向社會公眾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應當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禁止未經許可或超越許可范圍開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活動。
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執法人員應取得執法證
《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行政執法程序規定》自6月1日起施行。《規定》對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的執法程序作出詳細規定和說明。《規定》明確,執法人員應當參加相關的法律知識和業務知識培訓,並經行政執法資格考試或者考核合格,取得執法證後才能從事執法工作。行政處罰由違法行為發生地的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管轄。在調查取證時,執法人員不能少於兩人,並應當出示執法證。
關系國家安全重要網路產品應經網路安全審查
《網路產品和服務安全審查辦法(試行)》自6月1日起施行。《辦法》旨在提高網路產品和服務安全可控水平,防範網路安全風險,維護國家安全。《辦法》指出,關系國家安全的網路和信息系統采購的重要網路產品和服務,應當經過網路安全審查。


民用無人機擁有者須實名網路登記
《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名制登記管理規定》自6月1日起施行。規定指出,民用無人機的擁有者須按要求進行實名網路登記。登記後,擁有者將收到包含登記號和二維碼的登記標志圖片,擁有者必須確保無人機每次運行期間,均保持登記標志附著其上。
資產評估投訴 15日內書面決定是否受理
《資產評估行業財政監督管理辦法》6月1日施行。《辦法》規定,資產評估委託人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對資產評估機構或資產評估專業人員的違法開展法定資產評估業務等行為,可以向對該資產評估機構備案的省級財政部門進行投訴、舉報,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可以向對該資產評估機構備案的省級財政部門舉報。財政部門接到投訴、舉報的事項,應當在15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書面決定。不予受理的,應當說明理由,及時告知實名投訴人、舉報人。


新修訂《農葯管理條例》鼓勵逐步減少農葯使用量
新修訂的《農葯管理條例》6月1日起施行。《條例》規定,實行農葯生產許可制度,明確農葯生產企業應當具備的條件,並規定由省級農業部門核發農葯生產許可證,實行農葯經營許可制度,對高毒等限制使用農葯實行定點經營制度。《條例》還規定,劇毒、高毒農葯不得用於蔬菜、瓜果、茶葉、菌類、中草葯材的生產。通過推廣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先進施葯器械等措施,逐步減少農葯使用量,對實施農葯減量計劃、自願減少農葯使用量的給予鼓勵和扶持。
非法獲取、出售公民個人信息超50條將入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6月1日起施行。司法解釋明確,向特定人提供公民個人信息,以及通過信息網路或者其他途徑發布公民個人信息的,應當認定為刑法規定的「提供公民個人信息」。司法解釋明確,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蹤軌跡信息、通信內容、徵信信息、財產信息等個人信息五十條以上的,即構成犯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出新規
《國務院關於修改〈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的決定》自6月1日起施行。《決定》將《條例》第二十二條修改為:「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徵收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實行與鐵路等基礎設施項目用地同等補償標准,按照被徵收土地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執行。」

『肆』 執法方面怎樣解決網路犯罪刑事管轄權

您好!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網路犯罪也呈急劇增長之勢。由於互聯網的虛擬性、全球化,網路犯罪也打破了疆界領土的限制,呈現出跨國性的特點。由此帶來的一個重大問題是:對網路犯罪如何行使管轄權?解決這一問題,不僅關繫到有效打擊網路犯罪、維護網路安全和有關各方的利益,而且關繫到不同國家司法主權的沖突與協調。

一、網路犯罪刑事管轄問題的提出

傳統犯罪空間是指行為人實施犯罪的場所,一般具有三維性。這種場所可以是室內、室外、公共場所、荒郊野外等,沒有犯罪空間,行為人將無法作案。然而,隨著互聯網路覆蓋全球各地,把全球變成了一體,犯罪空間也由三維變成了多維。由於網路犯罪空間與傳統犯罪空間的不同,決定了網路犯罪的無國界性、行為與結果的分離性以及巨大的危害性。網路空間的全球化、虛擬化打破了主權疆域的界限,為犯罪分子跨地域、跨國界作案提供了可能。

如何確定網路犯罪的犯罪地,是一個爭議激烈的問題,從世界范圍來看,最為著名的案例,是1996年的U.S.訴THOMAS案。美國加州的THOMAS夫婦經營一個名為「世界上最齷齪的地方」的電子公告版,為付費的用戶傳送色情圖片,附有精美的廣告詞,誘使用戶訂閱、購買錄像帶。田納西州的郵政檢查員DIRMEYER以化名提出申請成為用戶,並下載數個圖形文件,拿到了他所需要的「證據」。利用這些證據,DIRMEYER向田納西州西區聯邦法院指控THOMAS夫婦違反了該州的法律和《FEDERAL 0BSCENITY LAW》。法院認為,盡管THOMAS夫婦的材料是儲存在加州自己家的電腦中,由用戶個人自由下載的,且不違反加州法律,但是卻是在田納西州被發現的,違反田納西州的法律,因而被判有罪。該案引發的爭議是:在超地域、超國界的全球信息網路系統中,人們是否必須遵守世界上其他地區相互沖突的法律。

2000年11月在海南省海口市召開的「新千年中國刑法問題研討會」上,無國界犯罪的管轄問題引起了學者們的關注。根據我國刑法理論及刑法典規定,犯罪行為或者犯罪結果有一項發生在我國領域內的,即認為是在中國領域內的犯罪。但對於網路犯罪行為並未發生在中國領域內,而行為在空間上穿越了中國領域的,我國是否有管轄權,法學界存在著諸多爭議。

二、網路空間給國家管轄帶來的沖擊

世界各國、各地區政府對於網路犯罪的管轄權問題都十分關注,並積極地擴張其管轄權的范圍,從傳統的國家(地區)領域之內,擴大到整個虛無空間的網路之中。這樣一來,等於世界各個國家或地區對於任何網路上的犯罪都可以主張刑事管轄權,這不僅可能造成對犯罪嫌疑人權益的過度侵害,也必然對傳統意義上的國家主權形成巨大沖擊。

因此,有學者建議,應擺脫傳統地域管轄的觀念,承認網路虛擬空間是一個特殊的地域,並認為在網路世界與現實世界中存在一個法律上十分重要的邊界。人一旦進入網路世界,則應適用網路世界的法律,而不再適用現實世界中各國不同的法律,即所謂的「網路自治論」。這樣,網路就徹底顛覆了植根於真實空間的立法系統,或至少推翻了「網路空間應該由各地方法律來管轄」的主張。

然而,作為系統管理人的網路服務提供商ISP並未像該理論的倡導者所主張的那樣,實際行使網路空間的自治權利,制定相關立法並懲罰違反規則的人。況且,ISP尚不具有制定網路法律的合法權力,即使ISP制定出特定網路領域的行為規范,也還要靠國家的立法機關承認其規則的法律效力,靠國家司法機關的協助來實施。毫無疑問,國家不會輕易放棄其對網路空間的管轄權。因此,國家如何有效行使對網路犯罪的刑事管轄權,是各個國家面臨的嚴峻挑戰。

三、中國如何確立對網路犯罪的刑事管轄權

我國傳統刑法的管轄原則是,以屬地原則為主,其他屬人原則或保護原則為輔。筆者認為,對於非涉外網路犯罪,仍採用犯罪地和被告居住地法院管轄原則;而對於涉外網路犯罪,則應採用屬人主義和保護主義原則來行使管轄權。爭議的焦點在於兩個問題:一是犯罪地的確定;二是對於發生在本國境外,由非本國籍人實施的非直接針對本國及其公民的犯罪,中國是否有管轄權﹖筆者就這兩個爭議問題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

非本國人實施的、犯罪行為地或結果地不在本國領域內的犯罪的刑事管轄權問題。對於這一問題,可按以下兩個途徑加以解決:

1、有限管轄原則

有限管轄原則是在屬人管轄之外,以犯罪行為對本國國家或者公民的侵害或者影響關聯性為標准來確定是否具有刑事管轄權。這種關聯性的具體含義是指犯罪行為對於本國國家或者公民已經形成實際侵害或者影響,即已經與本國國家或者公民發生了直接聯系。這一標準是對屬人管轄原則的一種拓展,但是卻不同於傳統刑法理論上的保護管轄原則。保護管轄原則是以侵害本國國家或者公民利益為管轄的條件。這里所講的「侵害或者影響關聯性」,並不一定是指本國國家或者公民是該犯罪行為的受害者,而可能僅僅受到了影響。有限管轄原則,是我國刑法學界至今為止對網路犯罪的刑事管轄問題提出的最具代表性的理論。

但是有限管轄原則也存在明顯缺陷:太過原則化,何謂「侵害或者影響關聯性」,沒有具體、統一的認定標准。而現實案例中存在的許多情況並非涇渭分明,對於是否有「侵害或影響關聯性」經常是處於一種模糊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法官運用自由裁量權,審查和評估案情的各方面事實以確定是否存在「侵害或影響關聯性」作為判斷管轄權的依據。

2、對於「抽象越境犯罪」的管轄權認定

所謂「抽象」越境,是指行為人本身或者其犯罪行為並未在某一國家的領域內實施,而只是在互聯網路上以信號或者數據傳輸方式跨越了某國國境。有的學者主張,只要是被信號穿越的國家,都有刑事管轄權,因為從全球范圍來看,對於此類犯罪不管轄不利於懲治與打擊計算機網路犯罪。筆者不同意此種觀點,因為網路是全球化的,一個信號要穿越多個國家只需要一瞬間,如果確定被越境國對「抽象」越境行為的管轄權,則會出現這樣一個問題:一個信號如越過了多個國家甚至是幾十個國家,那麼是否所有被穿越的國家都應該對其行使刑事管轄權﹖如果是這樣,則所有處於網路環境中的犯罪將變成所有國家均享有普遍管轄權的全球犯罪,這對於傳統意義上的國家司法主權會形成巨大沖擊和影響,也必然會造成網路管轄的混亂和無序,因此,筆者主張對於單純的「抽象越境犯罪」,被越境國無刑事管轄權。但是,如果行為人在「信號過境」的過程中,其犯罪行為對於被穿越國家或者公民已經形成實際侵害或者影響,此行為已非單純的「信號過境」,根據「有限管轄原則」,被穿越國當然有刑事管轄權。

犯罪地在本國領域內的刑事管轄權的確立

1、網址——新的管轄基礎

行為人在網路中的活動范圍處於經常性的變動之中,要確定犯罪地的確很難。但是,由於每台計算機在網路上都具有惟一的物理地址——網址,所以每次網路的使用都可以確定留下活動記錄的計算機,從而確定在一定時間空間內使用該計算機的行為人。相對而言,行為人的網址還是一個比較穩定的因素。

網址是行為人在網路空間的虛擬地址,而非在法院管轄區域的地理地址,因而需要找出與網址相關聯的地理地址,才能由此決定管轄該地理地址的法院。這個地理地址就非伺服器位置所在地莫屬了。因為這是網址存在的靜態事實就能決定的關聯,而且是充分的關聯,正像居所和住所地的關聯一樣。2001年6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通過的《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域名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就是將伺服器位置所在地作為確定侵權行為地的依據。

2、對於網路犯罪地的認定標准,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1)行為人在網上作案的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如通過網路侮辱、誹謗、教唆、傳播淫穢物品犯罪等。既然網址可以成為管轄權的基礎,那麼網址所對應的網路伺服器所在地就可作為確定犯罪行為地的依據。網路犯罪行為須通過一定的計算機設備進行,犯罪行為地的確定應當以行為人為中心,以實施犯罪行為的設備為線索,認定其犯罪行為地,並且行為人實施犯罪的計算機終端、伺服器等設備是相對固定的,因此行為人實施網路犯罪的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可以視為犯罪行為地。

(2)行為人網上作案所侵入的系統區域網、侵入的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如網上侵犯商業秘密間諜犯罪、網路入侵,散布破壞性病毒、邏輯炸彈或者放置後門程序犯罪等;網路入侵,偷窺、復制、更改或者刪除計算機信息犯罪等。此類犯罪有一個共性,就是必須侵入他人的計算機信息網路才能作案。因此,所侵入的系統局城網、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為犯罪行為地。
謝謝閱讀!

『伍』 如何看待《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行政執法程序規定》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和保障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依法行使職權,正確實施行政處罰,促進互聯網信息服務健康有序發展,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網路信息保護的決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國務院關於授權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實施行政執法,對違反有關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法律法規規章的個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實施行政處罰,適用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是指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地方互聯網信息辦公室。
第三條 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實施行政執法,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程序合法、法律法規規章適用准確適當、執法文書使用規范。
第四條 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建立行政執法督查制度。
上級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對下級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實施的行政執法進行督查。
第五條 國家和地方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執法人員培訓、考試考核、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
執法人員應當參加國家或者地方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組織的法律知識和業務知識培訓,並經行政執法資格考試或者考核合格,取得執法證後方可從事執法工作。
執法證由國家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統一制定、核發或者授權省級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核發。
第二章 行政處罰的管轄
第六條 行政處罰由違法行為發生地的縣級以上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管轄。
違法行為發生地包括實施違法行為的網站備案地,網站建立者、管理者、使用者所在地,工商登記地(工商登記地與主營業地不一致的,可按主營業地),網路接入地,計算機等終端設備所在地等。
第七條 縣(區)、市(地、州)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依職權管轄本行政區域內的互聯網信息內容行政處罰案件。
省、自治區、直轄市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依職權管轄本行政區域內重大、復雜的互聯網信息內容行政處罰案件。
國家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依職權管轄中央新聞網站和主要商業網站互聯網信息內容行政處罰案件及全國范圍內發生的重大、復雜的互聯網信息內容行政處罰案件。
省、自治區、直轄市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可以依據法律法規規章,結合本地區實際,規定本行政區域內級別管轄的具體分工。
第八條 對當事人的同一違法行為,兩個以上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均有管轄權的,由先行立案或者主要違法行為發生地的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管轄。對管轄權有爭議的,應當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請共同的上一級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指定管轄。
第九條 上級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認為必要時,可以直接查處下級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管轄的案件,也可以將自己管轄的案件移交下級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查處。
下級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對其管轄的案件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權的,可以報請上級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管轄或者指定管轄。
第十條 上級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接到管轄爭議或者報請指定管轄請示後,應當在10個工作日內作出指定管轄的決定,並書面通知下級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
第十一條 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發現案件不屬於其管轄的,應當及時移送有管轄權的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或者相關行政管理部門處理。
受移送的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應當將案件查處結果及時函告移送案件的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認為移送不當的,應當報請共同的上一級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指定管轄,不得再次移送。
第十二條 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在查處案件時,發現違法行為涉嫌犯罪的,應當及時移送同級司法機關。
司法機關決定立案的,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應當自接到司法機關立案通知書之日起3日內將與案件有關的材料移交司法機關,並辦結交接手續。
第十三條 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對依法應當撤銷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吊銷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或者取消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的,應當提出行政處罰的建議,並將取得的證據及相關材料報送原發證、備案的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由原發證、備案的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依法作出是否撤銷許可、吊銷許可證或者取消備案編號的行政處罰決定。
第三章 立案
第十四條 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應當對下列事項及時調查處理, 並填寫《案件來源登記表》(格式見附件1):
(一)在監督檢查中發現案件線索的;
(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投訴、申訴、舉報的;
(三)上級機關交辦或者下級機關報請查處的;
(四)有關部門移送或者經由其他方式、途徑披露的。
第十五條 立案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有涉嫌違法的事實;
(二)依法應當予以行政處罰的;
(三)屬於互聯網信息內容監督管理行政處罰的范圍;
(四)屬於本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管轄。
符合立案條件的,應當填寫《立案審批表》(格式見附件2),同時附上相關材料,在7個工作日內報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相關負責人批准立案,並確定2名以上執法人員為案件承辦人。特殊情況下,可以延長至15個工作日內立案。
第十六條 對於不予立案的投訴、申訴、舉報,經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負責人批准後,應將結果告知具名的投訴人、申訴人、舉報人,並將不予立案的相關情況作書面記錄留存。
對於其他部門移送的案件,決定不予立案的,應當書面告知移送部門。
不予立案或者撤銷立案的,承辦人應當製作《不予立案審批表》(格式見附件3)或者《撤銷立案審批表》(格式見附件4),報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相關負責人批准。
第十七條 辦案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也有權申請辦案人員迴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近親屬;
(二)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
(三)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
辦案人員的迴避由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相關負責人決定。當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迴避決定作出前,被申請迴避人員不停止對案件的調查處理。
第四章 調查取證
第十八條 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進行案件調查取證時,執法人員不得少於2人,並應當出示執法證。必要時,也可以委託或者聘請專業人員進行協助。
首次向案件當事人收集、調取證據的,應當告知其有申請辦案人員迴避的權利。
向有關單位、個人收集、調取證據時,應當告知其有如實提供證據的義務。被調查對象或者有關人員應當如實回答詢問並協助、配合調查,及時提供依法應當保存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發布的信息、用戶發布的信息、日誌信息等相關材料,不得阻撓、干擾案件的調查。
執法人員對在辦案過程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個人信息應當依法保密。
第十九條 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在辦案過程中需要其他地區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協助調查、取證的,應當出具委託調查函。受委託的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應當積極予以協助,一般應當在接到委託調查函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完成相關工作;需要延期完成或者無法協助的,應當及時函告委託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
第二十條 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包括電子數據、視聽資料、書證、物證、證人證言、當事人的陳述、鑒定意見、檢驗報告、勘驗筆錄、現場筆錄、詢問筆錄等。
電子數據是指藉助於信息技術生成、修改、刪除、存儲、傳遞、獲取等形成的一切數據,包括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存儲在電子設備、存儲介質中的信息。
視聽資料包括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
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適用電子數據的規定。
第二十一條 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在立案前調查依法取得的證據,可以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通過網路巡查等技術手段獲取的、具有可靠性的電子數據可以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但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除外。
電子數據的收集、提取應當符合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技術規范,並保證所收集、提取的電子數據的完整性、合法性、真實性、關聯性。否則,不得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
第二十二條 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在立案前,可以採取詢問、勘驗、檢查、鑒定、調取證據材料等措施,不得限制初查對象的人身、財產權利。
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在立案後,可以對物品、設施、場所採取先行登記保存等措施。
第二十三條 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在辦案過程中,應當及時詢問證人。除案件特殊外,可以吸收證人協助調查。
執法人員進行詢問的,應當製作《詢問筆錄》(格式見附件5),載明時間、地點、有關事實、經過等內容。詢問筆錄應當交詢問對象或者有關人員核對,經核對無誤後,詢問對象或者有關人員應當在筆錄上逐頁簽字、捺指印,並註明對筆錄真實性的意見。筆錄修改處,應當由詢問對象或者有關人員簽字、捺指印。筆錄應當註明執法人員身份、證件名稱、證件編號等。執法人員應當在筆錄上簽字。
第二十四條 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對於涉及互聯網信息內容違法的場所、物品、網路應當進行勘驗、檢查,注意收集、固定書證、物證、視聽資料以及電子數據。
第二十五條 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為了解決案件中某些專門性問題,可以委託司法鑒定機構出具鑒定意見;不屬於司法鑒定范圍的,可以委託有能力或者條件的機構出具檢測報告或者檢驗報告。
第二十六條 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可以向有關單位、個人調取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材料,並且可以根據需要拍照、錄像、復印和復制。
調取的書證、物證應當是原件、原物。調取原件、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由提交證據的有關單位、個人在復製品上簽字或者蓋章,註明「此件由×××提供,經核對與原件(物)相同」的字樣或者文字說明,並註明出證日期、證據出處,並簽名或者蓋章。
調取的視聽資料、電子數據應當是原始載體或備份介質。調取原始載體或備份介質確有困難的,可以收集復製件,並註明製作方法、製作時間、製作人等情況。調取聲音資料的應當附有該聲音內容的文字記錄。
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應當對調取的證據材料進行審核,並製作筆錄。
第二十七條 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負責人批准,執法人員可以依法對涉案計算機、伺服器、硬碟、移動存儲設備、存儲卡等涉嫌實施違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的物品進行先行登記保存,製作《登記保存物品清單》(格式見附件6),向當事人出具《登記保存物品通知書》(格式見附件7)。先行登記保存期間,當事人不得進行損毀、銷毀或者非法轉移證據。
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實施先行登記保存時,應當通知當事人或者持有人到場,並在現場檢查筆錄中對採取的相關措施情況予以記載。
第二十八條 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對先行登記保存的證據,應當在7日內作出以下處理決定:
(一)需要採取證據保全措施的,採取記錄、復制、拍照、錄像等證據保全措施後予以返還;
(二)需要檢驗、檢測、鑒定的,送交具有相應資質的機構檢驗、檢測、鑒定;
(三)違法事實成立的,依法應當予以沒收的,作出行
政處罰決定,沒收違法物品;
(四)違法事實不成立,或者違法事實成立但依法不應當予以沒收的,解除先行登記保存。
逾期未作出處理決定的,應當解除先行登記保存。
第二十九條 為了收集、保全電子數據,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可以採取現場取證,遠程取證,責令有關單位、個人固定和提交等措施。
現場取證、遠程取證結束後應當製作《電子取證工作記錄》(格式見附件8)。
第三十條 執法人員在調查取證過程中,應當要求當事人在筆錄或者其他材料上簽字、捺指印、蓋章或者以其他方式確認。當事人拒絕到場,拒絕簽字、捺指印、蓋章或者以其他方式確認,或者無法找到當事人的,應當由2名執法人員在筆錄或者其他材料上註明原因,並邀請有關人員作為見證人簽字或者蓋章,也可以採取錄音、錄像等方式記錄。
第三十一條 案件調查終結後,承辦人應當撰寫《案件處理意見報告》(格式見附件9):
認為違法事實成立,應當予以行政處罰的,撰寫《案件處理意見報告》,草擬行政處罰建議書。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撰寫《案件處理意見報告》,說明擬作處理的理由,報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負責人批准後根據不同情況分別處理:
(一)認為違法事實不成立,應當予以銷案的;
(二)違法行為情節輕微,沒有造成危害後果,不予行政處罰的;
(三)案件不屬於本機關管轄,應當移送其他行政機關管轄的;
(四)涉嫌犯罪,應當移送司法機關的。
第三十二條 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進行案件調查時,對已有證據證明違法事實成立的,應當出具責令改正通知書,責令當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
第五章 聽證、約談
第三十三條 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作出吊銷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較大數額罰款(較大數額罰款的標准按照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等有關規范性文件的規定執行)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被告知後3日內提出,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應當組織聽證。當事人逾期未要求
聽證的,視為放棄權利。
第三十四條 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應當在聽證的7日前,將《舉行聽證通知書》(格式見附件10)送達當事人,告知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
聽證應當製作《聽證筆錄》(格式見附件11),交當事人審核無誤後簽字或者蓋章。
第三十五條 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對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違法行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前,可以根據有關規定對其實施約談,談話結束後製作《執法約談筆錄》(格式見附件12)。
第六章 處罰決定、送達
第三十六條 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填寫《行政處罰意見告知書》(格式見附件13),告知當事人擬作出行政處罰的違法事實、處罰的理由和依據,以及當事人依法享有的陳述、申辯權。
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應當充分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經復核成立的,應當採納。當事人在接到告知書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未提出陳述、申辯的,視為放棄權利。
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不得因當事人陳述、申辯而加重處罰。
第三十七條 擬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應當報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負責人審查。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負責人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如下決定:
(一)確有應受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的,根據情節輕重及具體情況,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二)違法行為輕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處罰的,不予行政處罰;
(三)違法事實不能成立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
(四)違法行為已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
第三十八條 對情節復雜或者重大違法行為給予較重的行政處罰,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負責人應當集體討論決定。集體討論決定的過程應當有書面記錄。
情節復雜、重大案件標准由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第三十九條 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應當製作統一編號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格式見附件14)。
《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等基本情況;
(二)違反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事實和證據;
(三)行政處罰的種類和依據;
(四)行政處罰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不服行政處罰決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六)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名稱和作出決定的日期。
行政處罰決定中涉及沒收有關物品的,還應當附沒收物品憑證。
《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蓋有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的印章。
第四十條 《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後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應當在7日內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第七章 執行與結案
第四十一條 《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後,當事人應當在處罰決定的期限內予以履行。
當事人確有經濟困難,可以提出延期或者分期繳納罰款的申請,並提交書面材料。經案件承辦人審核,確定延期或者分期繳納罰款的期限和金額,報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相關負責人批准後執行。
第四十二條 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規章,需由通信主管部門關閉網站、吊銷互聯網信息服務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或者取消備案編號的,由通信主管部門根據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出具的書面意見決定實施。
第四十三條 當事人對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給予的行政處罰享有陳述、申辯權,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處罰不停止執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四條 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又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作出處罰決定的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前應當填寫《履行行政處罰決定催告書》(格式見附件15),書面催告當事人履行義務,並告知履行義務的期限和方式、依法享有的陳述和申辯權,涉及加處罰款的,應當有明確的金額和給付方式。
加處罰款的總數額不得超過原罰款數額。
當事人進行陳述、申辯的,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應當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進行記錄、復核,並製作陳述申辯筆錄、陳述申辯復核意見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應當採納。
《履行行政處罰決定催告書》送達10個工作日後,當事人仍未履行處罰決定的,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並填寫《行政處罰強制執行申請書》(格式見附件16)。
第四十五條 行政處罰決定履行或者執行後,辦案人應當填寫《行政處罰結案報告》(格式見附件17),將有關案件材料進行整理裝訂,歸檔保存。
第八章 附則
第四十六條 本規定中的期限以時、日計算,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內。期限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屆滿的日期。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七條 本規定中的「以上」、「以下」、「以內」,均包括本數。
第四十八條 國家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負責制定行政處罰所適用的文書格式範本。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部門可以參照文書格式範本,制定本行政區域行政處罰所適用的文書格式並自行印製。
第四十九條 本規定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陸』 互聯網 稅務下,如何有效防止稅收執法風險

稅收執法風險是指稅務機關及其執法人員在執行國家稅收法律、法規、政策的過程中,因種種原因發生違法違紀行為,從而受到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的責任追究和懲罰的風險。簡言之,就是稅收執法人員因故意或過失,侵犯了國家或稅務行政管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從而引發法律後果,需要承擔刑事法律責任或行政、民事責任的各種潛在風險的集合。加強稅收執法風險防範和控制是當前稅務機關面臨的重要而緊迫的課題,也是當前規范權力運行、深化稅源專業化改革和懲防腐敗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
一、當前稅收執法風險存在的主要內容和表現形式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依法治國方略的穩步推進,公民及法人法律意識、自我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稅務機關和稅務人員在稅收執法中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執法風險。對於基層執法一線的稅務人員來說,稅收執法風險主要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和「六個環節」。
「三個方面」:一是以增值稅發票和普通發票為中心的認定管理,如一般納稅人認定、發票領購、使用和各類資格認定等;二是日常稅收管理方面,如稅務登記、稅款核定、稅款徵收、稅收減、免、抵、退等;三是稅務檢查(稽查)方面;「六個環節」:一是戶籍管理環節。由於工作疏忽,造成稅種、稅目、適用稅率認定錯誤,導致應征稅款不征少征;應辦未辦稅務登記、虛假停歇業、虛假轉入非正常戶,導致漏征漏管;由於調查核實不到位,導致納稅人房產、土地、車船等稅源基礎信息登記失真;由於責任心不強或其他原因,對注銷戶清算不嚴,導致稅款流失。二是資格認定環節。主要表現為對各種政策性減免稅、抵稅、退稅資格審查、委託代征資格審查、個體工商戶起征點資格審查等,把關不嚴,導致應征未征,不征或少征,甚至給納稅人偷、逃、騙稅大開方便之門。三是發票管理環節。對納稅人發票領購資格認定把關不嚴,對納稅人領用、開具、接受、保管發票情況監管不力。四是核定徵收環節。不能在充分調查核實的前提下進行稅種認定、徵收方式認定、應稅所得率核定、雙定戶定額核定不按程序調整或定額偏低隨意核定、其他涉稅事項核實鑒定;對納稅人逾期繳納稅款不能及時進行催報催繳;發現納稅人有逃避納稅義務等行為時不能及時採取稅收保全、強制執行等措施,或雖採取了措施,但程序越位缺位。五是評估檢查環節。不能按規定程序開展約談舉證、實地核查;對該轉稽查進一步處理的不及時轉送;對評估發現的問題不採取相應的後續管理措施;涉稅檢查不按程序進行,檢查中徇私或為稅不廉等。六是服務審批環節。納稅服務意識差或業務水平低,不按程序提醒告知;執法方式簡單、粗暴,涉稅審批隨意或審批把關不嚴,甚至徇私謀利,搞權錢交易,故意刁難納稅人,激化征納矛盾等等。
而對於各級稅務領導幹部而言,稅收執法風險則更主要集中存在於兩項重要工作中:一是決定重大事項,二是審批稅務事項。對這兩項工作,各級稅務領導幹部都應該慎重對待。比如,一些地方為圖省事,偏愛對部分企業戶或企業所得稅採取核定徵收的方式。但這種徵收方式極易引發較大的執法風險,導致出現不規范或少繳稅款。因此,稅務部門對財務健全的企業,應該全面推行查賬徵收,而且要把查賬徵收作為一項防控風險的重要工作,大力予以推行。還有一些基層稅務機關在稅收核定和減免稅認定審批上,貌似走了部分程序,實則違反程序,有違公平公正,有違程序正義,形成風險隱患。
二、影響當前稅收執法風險的主要因素分析
引發當前稅收執法風險的主要因素,筆者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從微觀入手找內因,著重從稅務人員自身因素分析;另一方面從宏觀入手找外因,著重從制度機制和環境因素分析。
(一)從稅務人員自身因素分析,有如下四點:一是政治思想素質不高,職業道德缺失,事業心和工作責任心不強。一些基層稅務執法人員工作不主動,不盡職,「不作為」極易導致執法過錯;甚至有的隨意執法、濫用職權,這是導致執法風險的一個重要因素;二是政策業務水平和執法水平不高。部分基層一線稅務執法人員平常不深入學習和鑽研稅收業務,既不精通法律法規,又不熟悉稅收、會計知識,既不掌握稅收政策,又不了解企業情況,而是憑感覺、憑經驗、憑關系執法,甚至收「關系稅」、「人情稅」,導致政策執行有偏誤、程序履行有偏差,從而形成稅收執法高風險;三是重實體、輕程序的現象依然存在。一些稅務幹部容易在執法程序上出現偏差,違反規定,不按程序操作還不同程度存在,這是產生潛在風險的另一主要原因;四是風險意識、廉潔自律意識、制度法律意識還比較淡薄,自覺監督相對缺位。部分稅務人員對如何防範執法風險沒有全面系統認識,對於在執法過程中如何避免風險的發生,缺乏有效認知。混淆了稅收執法與納稅服務的關系,有的甚或打著納稅服務的旗號,行違法之實,將與納稅人的吃請,交往過密視為「改善」征納關系;將執法不嚴、亂開口子、有稅不征視為培植稅源、放水養魚;有的雖清醒知道索賄受賄、吃拿卡要報導致的執法過錯會受到責任追究,但對因執法不當、執法過錯或程序不當引起的執法風險卻缺乏足夠的重視和認知。
(二)從制度機制和環境因素分析,有如下五方面:一是稅收立法層面和制度機制設計方面的缺陷。當前稅收立法與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之間仍存在諸多不協調的地方,使稅法與其他法律法規的銜接不暢,造成相關部門協稅護稅意識不強,稅法實施效力減弱,大打折扣。此外,稅收立法層級不高,規范性文件居多,法律法規互通性不強,補丁政策、貫徹意見過多,有的規定不具體不明確,操作性不強,造成稅務人員具體執法時容易出現違規操作、過罰失當問題產生,形成執法風險;二是政策原因。具體表現是政策沖突,地方政府幹預過多。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強調招商引資、發展經濟,由於對稅收法律規定不了解,往往出台與現行稅法規定相沖突的稅收優惠政策,甚至直接干預稅收執法,導致執法環境復雜化,給稅務人員帶來了執法風險。;三是社會治理因素。目前法治理念還沒有完全深入人心,依法治國的道路依然任重道遠,社會治理距法治社會的目標相距甚遠,還帶著人治社會的濃重色彩,一些人在法與理、法與情等方面還存在模糊認識,人情關還是一道不易過去的坎,說情風仍然還有一定的市場。這也是稅收執法潛在風險的另一個主要成因;四是稅收自由裁量權缺乏監督和濫用。這是一個巨大和潛在的執法風險,若運用不當,將會直接侵害納稅人的權益,同時也會產生極大的風險和影響。五是執法監督缺位,內控防範機制不健全。
三、如何防範和控制稅收執法風險
防範和化解稅收執法風險對當前穩定稅收幹部隊伍,樹立部門形象,提高征管質量,推進依法治稅等都有著十分重要而緊迫的現實意義。依法治稅是稅收工作的靈魂,積極有效防範和化解稅收執法風險,也是依法治稅的要求,更是將權力關進制度籠子和建設法治中國的題中應有之義。
(一)從制度機制層面來看,要著力加強四大體系建設
一是建立統籌高效的組織運行體系。從目前通行的稅收風險監控運行情況來看,普遍存在監控過於單一和滯後的問題。以監察、法規和督審等部門的有限力量應對眾多執法人員、各個環節的執法行為,並開展有效的防範和監控是相當困難的。而通過計算機監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計算機主要監控逾期辦理、應辦未辦等程序容易監控的點,並未全面涵蓋每項業務、各個環節的執法監控點,尤其信息系統無法對虛假信息加以識別,難以對執法行為中的風險開展深層次控制。同時,人工監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滯後性。目前監察、法規和督審多是對稅收管理行為開展人工監督、事後檢查,並且多採用抽查形式,監控面窄、不深入,效果也不明顯。因此,建立統籌高效的稅收風險防範和控制組織體系尤為必要。當務之急是建立以稅收執法權控制為核心,以稅收行政管理權監督為重點的監督考核管理機制。建立稅收風險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稅收風險防控聯席會議制度,統籌負責,分工協作,讓監察和督查內審部門為防控機制建設的組織協調部門,法規和評估風控部門為具體實施部門,負責對稅收管理行為進行事前、事中、事後全方位和全過程的監控,以實現對稅收執法風險事前預警、過程監控、及時校偏糾錯。
二是建立完備的規范制度體系。首先,完善稅收法律體系。不斷提高稅收立法質量,提升稅收法律層級;減少規范性文件制定的隨意性,增強法律依據制定的穩定、統一。其次,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和工作制度,使各項工作都能夠在制度的規范下運行,避免決策時拍腦袋、想當然或「一言堂」。同時,加強上下級溝通,實行雙向監督,既注意多向上級匯報,服從上級監督,也要注重發揚民主決策和接受群眾監督,切實做到下情上達、上情下達,決策科學民主,監督透明順暢。第三,要進一步理順稅收執法人員崗責體系。根據總局稅源專業化管理要求和稅收管理員制度及縣級稅務機關納稅服務規范,進一步細化基層執法人員崗位職責、理順工作流程和業務規范,明確執法人員在每一個執法環節中的權利和義務;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實行陽光辦稅,透明執法,將稅收執法權和管理權置於納稅人和社會公眾監督之下,讓權力在「陽光」和監督下運行。
三是建立多層次的防控方法體系。要建立健全多層次的內控方法體系。市局層面應作為風險防範和內控機制建設的統籌指揮,以及過程式控制制、結果運用的中樞。同時,各層級應具有相應的內控工作任務,保證內控目標與結果的一致性,建立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事後化解的全方位監控機制。通過完善預警體系,不斷加強執法監督。首先,建立預警信息收集體系,拓寬信息渠道。對內,主要依託稅收征管信息系統、執法管理信息系統、風險管理平台以及紀檢監察、執法檢查、效能監察、內部審計等途徑獲取信息;對外,通過12366納稅服務熱線、舉報熱線和專欄、召開座談會、走訪納稅人等方式收集信息。同時,通過聘請特邀監察員、行風監督員,形成預警信息監控網路;其次,建立預警信息評價分析體系。對收集到的預警信息進行歸納梳理,設立預警評價指標,區分高、中、低風險和類別,如問題暴露頻率、問題類別及集中度、人員類別及集中度等。通過分析評價預警指標,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判斷稅務人員的執法執紀以及廉潔自律情況;第三,建立預警信息運用體系。根據預警信息所反映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及時採取防範措施,有針對性地加強稅收執法工作,將預防關口前移,防患於未然。
四是建立有效的責任追究體系。特別應在考核評議和過錯追究兩個環節,充分考慮和體現稅源專業化管理模式下新的稅收執法風險內部控制要求,完成崗責體系中稅收工作可量化指標的標准化設置,對不可量化工作要採取目標責任制。實施責任積分管理,建立責任柔性或彈性追究體系,突出內控的目的不是追究責任而是在於整改和促進工作。通過調整系數,開展縱向、橫向和動態性績效評價,全面真實反映稅收管理和執法水平。要完善稅收管理員和基層執法人員考評辦法,進一步細化考核考評機制,加大考核獎懲力度;要把稅收計劃管理、績效管理與依法治稅有機結合起來,適當弱化稅收收入考核,強化依法治稅考核,將考核重心由數量為主轉化為以質量為主;在考核方式上,改變單純事後考核辦法,建立事前預防機制、事中督查機制,強化過程監控。同時要建立稅收管理員和基層執法人員依法行政外部監督機制。通過聘請社會行風監督員、開展稅收執法人員述職述廉或引入第三方評價等活動,促使基層稅收執法人員切身感受到稅收執法風險的現實壓力。
(二)從基層實踐來看,要著力加強四大「網路」建設
一是提升稅收業務能力,打造「自身免疫網」。引導稅收執法人員牢固樹立終生學習理念,採取「個人充電」與「集體充電」相結合的方式,在堅持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時,加強思想政治理論、稅收政策法規和稅收相關法律的學習培訓。按照「打鐵還需自身硬」的標准,堅持「政治過硬,作風優良」和「一崗多能」的原則,在注重提升幹部綜合素質和培養復合型人才能力的同時,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制誘惑能力,築牢「自身免疫網」。
二是提升監控管理能力,鑄造「風險監控網」。提升行業管理能力。根據轄區稅源情況,加強行業稅收管理。加強稅源分析比對,不定期組織召開稅源分析專題會,及時匯集稅源信息,有針對性地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完善管理措施。加強對零申報戶、稅負異常戶、納稅信用等級較低納稅戶管理監控、評估「號脈」,採取「解剖麻雀式」重點稽查,查深查透。積極開展稅收清查和聯防聯動,通過稅源管理、評估、稽查等部門相互協作配合,實現稅源管理、稅收分析、稅源監控、納稅評估和日常檢查各環節有序銜接,提高稅收管理質效。切實防止有稅不收、管理不到位等問題,積極鑄造「風險監控網路」。
三是增強公正執法社會認同,完善「社會協稅網」。一方面,加強對地方黨政部門領導的匯報溝通,化解行政干預,尋求理解支持;同時加大對納稅人誠信納稅的宣傳力度,進一步增強納稅人稅法遵從度,大力營造「誠信納稅、公正執法」的良好氛圍,普遍提高全社會的依法納稅水平,降低稅法遵從成本;另一方面,大力構建部門執法協作的協稅護稅網路。進一步建立健全內部的徵收、管理、服務、評估和稽查各部門的工作銜接機制,提高工作質效;密切與工商、國稅、財政、國土、房管、公安等外部經濟和社會管理部門的協調配合,建立聯席會式的協作機制,形成執法合力;建立群眾性協稅護稅組織體系,提高集貿市場、個體工商戶、私房出租等零散稅收的征管水平,最大限度減少稅收流失,通過建立完善「社會協稅網路」,努力將稅收執法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
四是提升防腐抗變能力,築牢「病毒防護網」。強化教育引導,深入開展廉政警示教育,通過組織集中學習廉政法規、舉辦黨風廉政建設暨預防職務犯罪專題講座、開展黨紀政紀學習教育活動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等各種有效形式,對幹部職工進行黨風廉政教育,同時著力加強內審督察和執法考核追究力度,築牢思想防線,加固制度防線,教育引導樹立以正確的法制觀念、認真的工作態度、堅定的責任意識、強烈的廉政紀律、熟練的業務技能從事稅收工作,增強拒腐防變意識和抵制誘惑能力,從內部築牢「病毒防護網路」,以在系統內形成不敢貪、不能貪和不願貪的廉潔從稅良好氛圍。

『柒』 公安執法視頻會不會流入網路

原則上不會。公安部明確規定:未經批准不得擅自對外提供或者通過互聯網及其他傳播渠道發布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予以保密。


法律依據:公安部《公安機關現場執法視音頻記錄工作規定》

1、第十七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剪接、刪改原始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未經批准不得擅自對外提供或者通過互聯網及其他傳播渠道發布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

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予以保密。

2、第十四條 對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應當綜合考慮部門職責、崗位性質、工作職權等因素,嚴格限定使用許可權。

因工作需要,超出本人許可權調閱、復制本部門採集的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的,應當經部門負責人批准;調閱、復制其他部門採集的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的,應當經採集資料的部門負責人批准。

紀委、警務督察、法制、信訪等部門因案件審核、執法監督、核查信訪投訴等工作需要,可以要求採集資料的部門提供有關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

因對社會宣傳、教育培訓等工作需要向公安機關以外的部門提供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的,應當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對於內容復雜、敏感,易引發社會爭議的,應當報經上級公安機關批准。

3、第十九條 對違反本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照有關規定,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

(一)對應當進行現場記錄的執法活動未予記錄,影響案事件處理或者造成其他不良影響的;

(二)剪接、刪改、損毀、丟失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的;

(三)擅自對外提供或者公開發布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的。

『捌』 求《關於加強執法監督 完善管理政策 促進互聯網上網服務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這個文件的原文,要帶

文化部 工商總局 公安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加強執法監督 完善管理政策 促進互聯網上網服務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

時間:2014-11-25 編輯:市場司辦公室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廳(局)、通信管理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化廣播電視局、公安局,西藏自治區、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總隊:
多年來,各地各部門依法加強管理和執法,積極促進互聯網上網服務行業(以下稱上網服務行業)規范有序發展,大中城市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以下稱上網服務場所)經營秩序普遍好轉,接納未成年人現象得到有效遏制。但也存在行政干預過多、市場機制扭曲、行業缺乏競爭和活力、部分地區無證照經營場所屢禁屢現等問題。為營造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規范市場秩序,改善行業形象,促進上網服務行業轉型升級,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加強執法監督,規范市場秩序
(一)依法查處無證照經營行為
各地各部門要加強分工協作,以城鄉結合部、城中村、農村鄉鎮為重點,加大對無證照經營上網服務場所的查處力度。
文化行政部門和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要樹立全領域監管的理念,實行對上網服務場所的全覆蓋走訪巡查。要會同相關部門積極發動社會力量全面排查、及時發現無證照經營場所分布情況。文化、公安、電信主管等部門對在排查中發現的無證照經營場所,要以書面形式通報工商部門,由工商部門依法予以取締。各地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門要建立信息溝通反饋機制,文化行政部門對取得營業執照後未通過審批即擅自開展上網服務經營活動的場所,要及時向工商部門通報,工商部門要按照《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以下稱《條例》)的相關規定依法處理。對以暴力、脅迫、恐嚇等手段阻礙文化、工商、電信主管等部門執法的,由公安部門依法予以查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電信主管部門要規范互聯網接入服務行為,督促互聯網接入服務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與用戶簽訂服務合同時,明確約定用戶從事上網服務場所經營活動必須取得相應法定許可,並在安裝服務中進行核實。對工商、文化、公安等部門提供的無證照經營場所及其互聯網接入服務提供者名單,通知並監督相關互聯網接入服務企業停止為其提供接入服務。對於知道或應當知道是無證照經營場所而為其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的,由工商部門按照《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第15條的規定予以查處。
各地各部門在查處無證照經營場所過程中,要做到嚴格執法與人性化服務相結合、依法取締與政策疏導相結合,對具備設立條件的無證照經營場所,應當責令其立即停止經營活動,並指導其限期依法辦理各項手續,完善經營資質;對缺乏基本設立條件,尤其是安全狀況惡劣的,要堅決取締,並跟蹤停止接入互聯網服務等措施的落實情況。
(二)依法查處接納未成年人行為
各地文化行政部門和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要進一步加強對上網服務場所的巡查,重點查處鎖閉門窗接納未成年人、多次接納未成年人、為未成年人提供公卡公號或他人身份證件以及接納未成年人長時間連續上網等行為。要公布12318等舉報電話,廣泛發動群眾、行業協會、上網服務企業及義務監督員,加強對接納未成年人行為的監督舉報。
(三)改善上網服務場所環境
目前,各地不同程度存在著上網服務場所環境昏暗、臟亂差、違規吸煙等問題,既是嚴重安全隱患,也損害消費者身心健康和行業形象。各級文化行政部門和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要提高認識,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建立營業環境臟亂差的上網服務場所台賬,督導環境整治,確保上網服務場所敞亮、開放、整潔。要商請有關部門,主動將上網服務場所環境衛生情況納入地方文明創建考核評價體系。公安部門要加強對上網服務場所違規用火用電、消防通道堆放雜物等安全問題的巡查,依法查處消防安全違法行為;對未懸掛禁煙標志或者發現吸煙不予制止的,依照《條例》的規定予以查處。
(四)健全重點地區督查制度
文化部將根據舉報平台提供的數據,不定期公布重點督辦地區名單。各地文化行政部門和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也要根據市場狀況,層層公布重點督辦地區名單,直到鄉鎮一級。對市場秩序混亂、監管不力的地區,文化部將通報批評;對市場秩序嚴重混亂的地區要限期整改,必要時約談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
二、完善准入政策,促進公平競爭
(一)取消總量限制,降低准入門檻
自本文件印發之日起,取消各級文化行政部門對上網服務場所的總量和布局要求;取消對上網服務場所計算機數量的限制;場所最低營業面積調整為不低於20平方米,計算機單機面積不低於2平方米。
凡是符合設立條件的申請,縣級以上文化行政部門應當依法受理、審批。
(二)實行先照後證管理
國家對上網服務場所的經營活動實行許可制度。上網服務場所從事互聯網上網服務經營活動的,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提出申請,提交營業執照、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身份證明材料、資金信用證明、營業場所產權證明或者租賃意向書、公安部門信息網路安全和消防安全批准文件等材料。文化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作出決定;經實地檢查並審核合格的,發給《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經審核不合格的,應當向申請人書面說明理由。申請人依法取得《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後,方可營業。
(三)鼓勵多元化和連鎖經營
鼓勵上網服務場所豐富經營業態。上網服務場所兼營其他服務項目,應依法依規辦理相關手續。
鼓勵上網服務場所發展連鎖經營,以連鎖推動規范化經營管理,以連鎖促進行業的轉型升級。取消各級文化行政部門對連鎖企業設立的認定,連鎖規模、連鎖方式由上網服務場所自主決定。
(四)擴大長效機制試點范圍
2005年8月,全國上網服務場所管理工作協調小組確定北京、上海、長沙、成都等城市為上網服務場所管理長效機制試點。現決定擴大試點范圍,新增試點地區由省級文化行政部門確定,報文化部備案。試點地區可不對上網服務場所營業時間做統一規定;上網服務場所距中學、小學校園出入口最低交通行走距離不低於200米。允許試點地區上網服務場所經營非網路游戲。允許試點地區將上網服務場所不得在居民住宅樓(院)內設立,調整為不得在居民住宅樓內設立。農村地區依法取得消防安全手續的合法用房可以設立。
三、推動上網服務行業轉型升級
推動上網服務行業轉型升級,既是提高行業經營效益、提升行業整體水平、改善行業形象的迫切需要,也是降低政府監管成本、提高監管效率、促進社會與行業良性互動、從根本上解決上網服務行業深層次問題的重要舉措。各地各部門要切實提高認識,積極轉變思路,把推動上網服務行業轉型升級作為文化市場管理的重點工作,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尊重、保護市場主體的自尊和自主創造性,為轉型升級做好政策服務。
推動上網服務場所創新經營業態,提高管理水平。鼓勵上網服務場所發揮遍布城鄉、靠近社區的優勢,參與城市社區和農村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居民提供多方面的網路文化服務,拓展公共文化服務范圍,提升上網服務行業形象,將上網服務場所納入社會公眾和基層組織的監管視線,努力把上網服務場所改造成為適合不同人群,兼具上網服務、社交休閑、競技娛樂、電子課堂、遠程服務、電子商務等功能,在文化消費中起積極引領作用的社區信息服務平台和多功能文化活動場所。
特此通知。

2014年11月16日

『玖』 為什麼監管執法部門對互聯網、金融行業這種幾乎人盡皆知的行業性加班現象不予理睬和制止秀社福下限

不告不理。民不舉官不究。監管部門懶政,這是一個原因。權益受侵犯的勞動者呢,也應該積極投訴舉報。你不去,監管部門是不會一個個上門來問的,如果來問也沒人承認,這不成了神經病了。

《勞動法》在那兒擺著,老闆就是不遵守,監管不力,處罰不嚴,是一個原因。但不遵守勞動法的,還有勞動者自己。

你依法簽合同了嗎?你要求把工作時間、加班費寫進合同了嗎?你看清合同里寫社保交多少、年假給幾天了嗎?你什麼要求也不提就簽合同,你不是自願挨宰嗎?你明明懂法卻不守法,沒有這些沒原則的勞動者,老闆敢那麼囂張嗎?大家都不去這種單位工作,那它只有兩條路,要麼倒閉,要麼提高待遇,你說是嗎?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