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行政
『壹』 社會工作行政的方法和程序
1、制定計劃或社會方案,包括實質計劃和程序計劃。各種計劃的范圍和內容,都應做到具體和周密。
2、社會工作組織的設計,即規定社會工作機構的結構。
3、人員部署,包括社會工作機構中有關工作人員的招聘、任用、訓練及管理人事行政的實現。社會工作機構的工作人員分為指揮監督的管理人員、直接服務的社會工作者、後勤事務人員、研究設計與教育訓練人員四大類。
4、領導與溝通。社會工作行政人員需採取民主方式的領導,工作人員更應以民主的方式、全心全意地給受助者提供服務。社會工作行政人員在領導工作人員的過程中,必須表現出合乎專業倫理、專業方法以及尊重工作人員人格和創造性的精神。溝通是領導程序中最主要的技術,應採取雙向交流方式。
5、協調。包括機構內與機構之間的協調。
6、監督與指導。這是社會工作行政的主要過程。
7、咨詢。其過程包括界定問題和解決問題,目的是提高受咨詢者的知識與技術水平,修正其解決特殊工作問題的態度與行為。
8、預算和年度會計控制。預算包括科目預算、成果預算、方案預算、方案成果預算。會計人員應在經常性的協調會議上報告和說明有關會計事項。
9、信息管理。包括資料輸入、儲存、組織、管理、修正,信息傳遞;信息管理的工具主要是檔案和電子計算機。
10、報告。有定期性報告和非定期性報告,包括工作人員個別定期報告、各部門的單位工作報告、各種方案的進展報告或總報告、各種工作評價報告、會計報告、專業服務報告等。
(1)社會行政擴展閱讀:
社工機構與慈善組織、慈善募捐、慈善信託
《慈善法》與社工機構是息息相關的。首先,社工機構如何成為慈善組織?兩種方式,一是設立;二是認定。設立是增量,相對於增量而言;認定是存量,相對於存量而言。
《慈善法》第十條規定設立慈善組織應當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申請登記,本法公布前已經設立了基金會、社會團體和社會服務機構的可以向其登記的民政部門申請認定慈善組織。
這就是說《慈善法》公布之後新成立的慈善組織就通過直接說我的屬性就是慈善,以開展慈善活動為宗旨,就能登記為慈善組織;如果以前是社會團體或民辦非企業單位,可以通過認定為慈善組織。但無論是設立和認定均是直接向民政部門申請登記,沒有再提業務主管單位審批的前置許可。
社工組織可以通過認定成為慈善組織,也可以直接登記為開展慈善活動為宗旨的社會組織。但如果想通過認定成為慈善組織,必須是《慈善法》頒布之前而成立的社會團體或者民辦非企業單位,《慈善法》頒布後成立的社會團體或民辦非企業單位再想成為慈善組織必須直接設立,不能通過認定的辦法來獲得慈善組織屬性。
其次,社工機構如何開展慈善募捐?只有慈善組織才可以開展慈善募捐,其他任何組織不能開展慈善募捐。《慈善法》第21條規定,本法所稱慈善募捐是指慈善組織基於慈善宗旨募集財產的活動,慈善募捐分為,面向社會公眾的公開募捐和面向特定的對象的定向募捐。
《慈善法》第22條規定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應該取得公開募捐資格,依法登記滿2年的慈善組織,可以向其登記的民政部門申請公開募捐資格。
再次,社工機構可以開展慈善信託嗎?慈善信託是進行慈善活動非常好的方式,慈善信託的受託人包括信託公司和慈善組織,如果社工機構成為慈善組織,就可以作為慈善信託的受託人來進行慈善活動。
上海市社會工作協會會長 顧東輝
社會工作要助人自助,更要有社會情懷
關於社工,很多人都有很多困惑。第一,我們都知道社工的第一個概念是「助人自助」,這個概念如何體現,在不同的方法當中怎麼體現?
比如,社區工作是要改變大環境,如何助人自助呢?第二,個案工作是社工最初的方法,跟心理學肯定不一樣。心理學中也有助人自助,這兩者區別在哪裡呢?第三,現在,國際國內對個人求助還是關注蠻多的,那我們社工除了這個,還應該關心社會嗎?
那麼,社工到底是什麼?人有三大需求,即所謂「身心靈」。社工關注的實際上是問題和需求,誰碰到問題和需求,誰就是我們需要關注的對象。因此,所有的問題和需求,在理論上社工都可以關注。那麼,資源少的需求者就成為了社工核心的對象。
什麼是任務目標和過程目標的高度融合?就是解決問題和解決問題當中的協助提升,也就是助人自助,協助這個人自己幫助自己。
社會工作的主體是機構及其工作者,其服務方法有五種: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社會工作行政和社會工作研究。
個案和小組主要是改變個人的,即所謂助人自助;社區工作是因為很多人碰到同一個困境;社會工作行政是如何分配資源、制定計劃和社會政策,即用政策改變環境。社工不是改變個人,它在改變個人的同時一定是改變場景。
社會工作的社會內涵是什麼?首先,從國際定義上講,人權及社會公義是社會工作的基石,公義是指大眾、社會的公平正義。而我們人所在場景的三大系統中,國家對應政府、市場對應企業、社會對應社會組織。
其次,社工的對象碰到的困境,90%是外在因素導致的,所謂的外在就是社會的。所以,社工要有社會情懷,一個社工界的人不關心社會,這個國家是沒有希望的。
所以,我們要體現社工的社會意境,就要不忘初心、回到本質。首先,要把社會層面體現出來,把社會的價值體現出來。其次,在實務過程中,要進行助人自助和促進美好,一定要改變環境的;第三,要做好研究,在中國的場景和文化下,如何實現社工的目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社會工作行政
參考資料來源:新華網——十位社工專家帶你讀懂中國社會工作
『貳』 社會工作行政的作用是什麼
1社會工作的含義
社會工作行政是社會工作間接的實務方法。它強調社會服務機構的運作過程,包括目標、政策、人事、管理、服務和評估,而有效的行政則能使服務呈現不同的效應。
2社會工作行政的功能
社會工作行政是將社會政策變為有效的社會福利服務的過程,它在增進社會福利方面發揮著重要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將社會政策變為社會服務行動 社會政策是國家或機構依據其占支配地位的價值觀念解決社會問題、增進成員福利的基本原則。社會工作行政就是將這些原則變為實際的福利活動,並讓有需要的成員真正受惠。社會工作行政在將社會政策轉變為具體服務的過程中要將宏觀政策具體化,因而具有解釋政策的功能。並且發揮著重要的「規劃」功能。
(2)合理運用資源,促進有效服務 包括:①具體地配置各種資源,形成社會服務的能力;②建構良好的環境來支持社會服務的提供;③監督社會服務的進程,並對之進行評估來提高服務效率。
(3)總結社會政策的執行經驗,提出修訂建議社會工作行政人員的責任不僅要高效率地執行社會政策,而且要執行好社會政策。一個良好的社會政策的基本要求是:①符合社會福利的價值,有助於社會公平和社會進步;②能夠被貫徹落實。
『叄』 簡述社會行政與公共行政的聯系與區別,詳細點
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的互動關系;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的關系是對立統一關系,即既有差;一、統一性;(一)、公共管理理論是在公共行政理論基礎上的發展;自威爾遜以來,公共行政一直是政府公共部門管理的主;從歷史發展的脈絡上可以看出,公共管理是在公共行政;(二)、兩者隸屬於同一理論框架;在廣義上,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二者是相等的,都可以;在狹義上,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被用來指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的互動關系
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的關系是對立統一關系, 即既有差別性又有統一性。
一、統一性
(一)、公共管理理論是在公共行政理論基礎上的發展和超越
自威爾遜以來, 公共行政一直是政府公共部門管理的主要理論。在其一百多年歷史中, 經歷了從傳統共行政學到新公共行政學的形式變革,公共管理學是70 年代末期以後因為受到公共政策學科範式和工商管理學科範式的影響而在原新公共行政學的基礎上形成的。
從歷史發展的脈絡上可以看出,公共管理是在公共行政的發展中成長起來的。公共管理是對公共行政的繼承和揚棄, 是對公共行政的延續和發展。
(二)、兩者隸屬於同一理論框架
在廣義上, 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二者是相等的, 都可以理解為公共部門對公共事務所進行的管理活動(主要是包括政府公共管理)。也就是說, 二者的外延是一致的。
在狹義上,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被用來指公共部門管理的兩種不同模式。一方面, 理論界傾向於把公共行政看成是政府為主體的管理活動, 在國內也被稱為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機構, 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滿足公眾的利益需求, 對涉及公眾利益的各種社會事務所實施的有效管理。它強調的是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而弱化了政府的政治統治職能。
二、差別性
(一)學科設置:
國家教育部頒布的高等教育專業目錄中,在管理科學門類中,把公共管理定為一級學科,行政管理被定為公共管理學科之下的二級學科,與行政管理相並列的是教育經濟與管理、土地資源管理、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勞動和社會保障管理。這是從公共管理的領域劃分出的二級學科。
(二)內涵區分:
公共行政的內涵與公共管理的內涵學界存有較多爭議和分歧,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觀點:
1、公共管理基本等同於公共行政
一種觀點是認為二者內涵是同一的。西方堅持傳統範式的學者認為公共管理完全等同於公共行政,代表人物就是羅森布盧姆。
從廣義上看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兩者是相等的,都可以理解為公共部門對公共事務所進行的管理活動。在狹義上可被用來指公共部門管理的兩種模式。
其三是將公共管理視為與公共行政相競爭的新範式和新途徑。主要是以波茲曼和斯特勞斯曼、雷尼、休斯為重要代表人物。
一種觀點認為二者區別不大,是同一學科的不同名稱。
2、公共管理與公共行政有著密切的聯系,但公共管理不同於公共行政。
(1)公共行政包含公共管理,公共行政的外延大於公共管理。認為公共管理只是公共行政的一個組成部分,一個分支,甚至是一種技術。把公共管理當作公共行政的一個分支,是專門研究行政管理方法、技術和技巧的這一部分。主要是以奧特、海德和沙夫利茲為代表。更有甚者,如格雷姆和海斯,他們將公共管理視為公共行政下的一個較低層次的技術性領域。
(2)公共管理包含公共行政。有學者認為,可以把公共行政看作為公共管理的一種範式,公共管理是對公共行政的超越徑和新範式,公共管理被認為是代表了公共部門管理研究的發展方向。還有學者認為,可以把公共行政視為公共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
(三)主客體區分
1、主體區分:公共管理的主題成仙多元性,涵蓋政府、非政府組織及其他社會組織,公共行政的主題是政府及少數其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主要依靠政府為代表的法定權利機構(一般不包括立法機構和司法機構)
2、客體區分:公共管理側重於社會性,注重公共服務的提供、公眾的參與城度,行政事務的透明化及社會責任和義務的履行,充分體現了課題的社會性內涵。而公共行政側重於公共性,注重公共權力的執行和公共利益的維護,體現工具性,權威性,規范性等特性。
公共管理的客體拓展,包括:以公共利益,公共服務為導向的社會公共事務,公共資源(公共設施,產品)等,公共行政的學科前沿以社會發展的現實問題為導向,其客體多樣,更大程度上是基於鞏固整治統治的政策執行。
(四)內在區分
1、特徵區分。
公共管理的特性:專業性更強,重視專業化管理,注重績效評估體系的科學化,完善化建設,積極引入認識彈性機制和業務競爭機制,強調公平與效率的統籌兼顧,側重顧客導向,構建順暢的溝通反饋機制,意為人民服務為要旨,對結果予以關注和實現;強調走向市場,具有顯著的管理主義色彩。
公共行政的特性:公共性是核心要素,旨在保持公眾權利形式的合法性及公眾利益最大化。政治性、權威性、層次性突出,管理的體制及模式固化、剛性規范引導特色,管理的程序經過規范性界定,管理的許可權和內容受法律約束和保護,責任原則鮮明,作為公民權利運行的授權人的公共行政主體受到內外部的廣泛監督,政府的行為必須對社會大眾負責,
2、管理目標區分
公共行政是一種「內部取向」,「重視機構、過程和程序的管理」,公共管理是「外部取向」,公共管理重視項目、結果和績效的管理。
3、管理體制和運作模式區分
公共行政重視計劃,組織,知道,協調、報告等基本技能的運用,強調執行規范和「政策科學化」;公共管理關注那些可以用來將思想和政策轉變為行動的管理工具,旨在將更多的企業管理思想納入到公共管理過程中來,側重強調「管理市場化」。
(五)公共行政學與公共管理學
公共行政學主要研究國家行政系統內部的運行過程及其規律,其目的是為提高行政效率提供理論指導。公共管理學則主要研究公共組織如何通過有序的活動去管理公共事務,其側重點在於對公共組織外部管理活動的研究。
從研究范圍上看,公共管理學主要研究公共管理環境、公共事務、公共權力、公共利益、公共組織、公共組織與社會、公共組織與市場、公共管理體制、公共政策與執行、公共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公共管理績效評估、公共管理責任、公共管理倫理、公共管理法制、公共管理變革等。
『肆』 社會行政事務是什麼
行政事務是指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內部的日常管理事務與各項服務。如,收發文檔、辦文辦會、接待來賓、收支買辦、車輛、安全、福利、衛生、後勤補給及保障等方方面面的日常工作都是行政事務。
舉例:
企業行政事務:
1、明確崗位職責。
日常辦公事務管理包括日常事務的計劃安排、組織實施、信息溝通、協調控制、檢查總結和獎勵懲罰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辦公物品管理包括辦公物品的發放、使用、保管、采購以及相應制度的制定;文書資料管理包括印信管理、公文管理、檔案管理、書刊管理;會議管理包括會前准備、會中服務、會後工作;其他事務視具體情況而定。作為行政部門就要按崗位職責明確分工,保證每項工作有人抓。
2、加強溝通。
溝通包括縱向溝通和橫向溝通。縱向溝通分為與上級溝通和與下級部門溝通。與上級溝通主要是充分領悟上級領導的意圖,把握住方向,同時將自己和下級部門的觀點很好的傳達給上級,這需要行政人員有觀察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與下級溝通主要是執行上級的決定以及收集整理下級部門各項信息,這需要較強的應變能力和組織能力。橫向溝通包括公司內部相關部門和外界媒體政府機關等等。在傳達精神及布置工作任務及協調各部門工作時,務必真誠、謙虛。與外界溝通需要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3、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並及時提供給管理者。
信息包括企業外部信息和內部信息。外部信息具體包括: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社會習慣、風俗、時尚變化;市場需求、消費結構、消費層次的變化;競爭企業信息;科學技術發展信息;突發事件等。內部信息具體包括財務狀況;生產狀況;產銷狀況;采購、庫存信息;設備的使用和管理;人才資源等。作為一名行政管理人員最重要的是要及時了解企業內部情況發展變化和國家政府機關相關政策和法律規定的變化。
4、培育傳播企業文化。
在企業中,僅僅用薪金留人是不夠的,還要用企業文化去吸引、感化人。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人文管理。公司「誠信、友善、寬容」的企業文化很具特色,很有代表性,非常符合企業的特點。通過企業文化的建設不斷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企業文化的建設包括:
(1)組織結構清晰,戰略導向明確。分工明確,這是企業發展的基礎。企業不僅應該有近期目標,更要有遠期規劃。行政管理人員應該協助企業管理者制定一個好的組織結構,並制定近、遠期戰略目標,從而形成一個完善的團結的團隊。
(2)建立完善的績效評價標准,形成公平、競爭的平台。管理者不完全控制員工做事情的方式,而去衡量做事情的結果,使任何人員能上能下。
(3)注重企業形象建設。包括物質形象和精神形象。物質形象包括司容、司貌、技術裝備、產品、服務設施等。精神形象包括員工精神面貌、企業風格、人文環境等。讓工作「生活化」。
(4)重視人才,用企業的發展凝聚人,用榜樣激勵人,用員工成才教育人。企業在給員工發展空間的同時,注重提供給員工再學習機會。可以開展相應的活動讓員工進行職業生涯設計,讓每個員工都能對未來都充滿信心,對公司有認同感和歸屬感。
5、踏踏實實地去執行。
『伍』 簡述社會行政的兩種起源
國家與社會的分離:現代社會公共管理的相對獨立化
按照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的看法,人類的群體生活中存在著兩種結合類型,一種是共同體,另一種是社會,其中,共同體類型早於社會類型,抑或說,共同體是古老的,社會則是現代的。由此可見,傳統時代社會意識尚未覺醒,也就是說,在傳統社會里「現代意義上的個人意識和社會意識都是無法生成的。」在這種時代里,社會與國家是高度同一,或者說國家覆蓋了社會,社會隱身於國家之中,「個人與社會都無法獨立於國家而存在」。在傳統社會里,社會公共管理涵蓋於國家的統治之中,是國家的重要職能之一。因此,馬克思主義認為,國家的社會公共管理職能統攝於政治統治職能之中,並為之服務,「社會職能的執行取決於政治統治;而政治統治的維持又必須以執行某種社會職能為基礎」。伴隨著人類社會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以及公民權利意識的覺醒和民主政制的建設,社會與國家發生了分離,形成了「社會—國家」的二元領域結構。在這種背景下,國家對社會控制開始松動,社會公共管理從國家政治統治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領域。於是,社會公共管理從傳統模式向現代模式演進,呈現出不同於傳統社會公共管理的特點:一是,傳統社會公共管理是蘊含於政治統治之中的,立足於國家本位,表現出一種統治型或者管制型治理模式;現代社會公共管理雖然與政治統治有著千絲萬縷的勾連,但是其政治色彩開始淡化,是以社會為本位,表現為一種服務型治理模式。
二、國家建構的社會視角———公民自治型公共管理的型
三、風險社會的來臨與不確定性的增長:公共危機管理的興起
四、政府的治道變革———邁向「善治」的社會行政
五、新公共服務運動———「管理即服務」的政府角色
『陸』 社會行政與社會管理,公共行政的區別
社會行政是運用國家權力對社會事務的一種管理活動。也泛指一切企業、事業單位的行政事務管理工作。社會管理是一個內容十分豐富的概念,以政府為主體的社會管理,又稱政府社會管理,即政府是社會管理的主導或唯一組織者、參加者與行動者。還有一類是社會團體為主體的社會管理,它強調社會的自治。公共行政則是國家行政組織或公共行政組織在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范圍之內對國家和社會公共事務所進行的管理活動,如國家政府負責國防、外交、貨幣、銀行、全國鐵路、國道等全國性的公共事務;地方政府則負責地方性公共產品的提供,如地方鐵道公路、地方基礎設施、地方醫療與教育等地方性公共事務。我國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負責本居住地區的公共產品的提供,如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和公共衛生等屬於公共行政,應該說公共行政是社會行政的一部分。
『柒』 社會行政是什麼
中文名
社會行政
外文名
In charge of social administration
作 者
王思斌
出版專社
高等教育出屬版社
出版日期
2006年07月
ISBN
9787040183368
頁 數
246
重 量
0.309KG
定 價
19.30元
『捌』 社會行政與社會政策有什麼關系 急!!! 好好答的高分哦,多一點
試論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的關系
摘要: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以及老年人口規模的日益膨脹,尤其是高齡老年人口的快速增
長,全社會對老齡問題更為關注。其中老年人口的養老問題是老齡化時代中國政府需要面對和解決的首要
老年人問題。本文旨在探析老年人養老問題及老年基本生活保障政策與社區照顧的關系。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
養老問題
社會政策
社區照顧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
截至
2000
年中國
65
歲及其以上人口為
8811
萬人,
占總人口的
6
.
96
%,這標志著在
2000
年前後中國正式進入老齡化國家行列。聯合國相關機構認為,在
2020
年到
2040
年期間,中國老齡化人口將從
11
.
5
%急劇升至
21
.
4
%。李浩等預計在
2020
年中國的老年人口將達到
2
.
48
億,老齡化水平將達到
17
.
17
%,
80
歲及以上老年人
VI
將達
到
3067
萬人,占老年人口的
12
.
37
%。
①
與瑞典、
El
本、英國、德國、法國等發達國家在進
人老齡化社會時,
人均
GDP
已經
1
—
3
萬美元相比,
②
中國面臨著
「老齡社會」
來臨帶來的
「未
富先老」的巨大養老壓力。
養老問題,
包括經濟供養和日常照顧服務問題,
是老齡化時代中國政府血葯面對和解決
的首要問題。
③
從社會發展來看,家庭養老不僅體現了待機之間經濟上的互惠互助,更重要
的是體現了供養雙方精神上的互相慰藉,
在家庭中,
由於長期共同生活而形成的融洽的親情
關系,
是任何其他社會關系所無法代替的,這是家庭養老的優點所在。
但是,隨著社會的進
步和現代化,人口流動的加劇,
人的個人意識增強,傳統大家庭的觀念逐漸淡化,
老年人的
家庭地位發生了根本變化,目前家庭規模日趨縮小,核心家庭、空巢家庭、老年人家庭日益
增多,
傳統的家庭養老已逐漸不適應人口老齡化發展的需要,
傳統的家庭養老已經遇到了前
所未有的挑戰。
正是在此背景下,
藉助於包括正規服務、
社區志願者及社會支持網路等社區資源在內的
城市社區照顧養老模式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與積極嘗試,
成為繼傳統的家庭養老與現代機
構養老之外的第三種養老模式。
「本文將城市老年人的「社區照顧」
界定為:
在國家宏觀指導和政策扶持下,以社區為
依託,
為滿足日常生活自理有困難的城市老年人的日常牛活照顧需求而提供的養老服務,
包
括建立和發展老年福利設施、開展居家照顧、
H
問托老服務等一系列的照順項目。包含兩層
涵義:①不使受助者脫離他所生活所熟悉的社區,在本社區內進行服務;②動員社區力量,
運用社會人際資源
(
包括正規照顧資源與非正規照顧資源
)RP
社區支持體系開展服務.
終極目
標是協力讓受助者盡量維持在社區內,過最大程度的獨立自主的生活。
『玖』 社會行政的介紹
本書是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組編的普通高等學校社會工作專業主幹課系列教材之一。基於社會行政在世界與我國的新發展,編者比較系統地介紹了社會行政在社會工作體系中的地位,指出了社會行政的豐富含義;嘗試性地從宏觀與微觀、福利制度體系與社會服務機構兩個角度介紹了社會行政的內容,著重介紹了社會工作行政的理論和方法,梳理了中國社會行政的本土實踐,並對其發展做了分析。
『拾』 社區和社會行政有何區別和聯系
社區與社會兩者之間的區別具體體現為:
(1)、在空間地域、組織范圍的角度,社區比社會小,社區的地域范圍比社會更小、更具體,社區是個人與社會相連接的橋梁或紐帶,社區成員通過參加社區活動參與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發揮自己的能動性。
(2)、在成員關系角度,社區比社會更具凝聚力,同一社區的居民,普遍具有共同歸屬感,相互間的關系較一般社會成員間更加親密,甚至具有共同的價值觀念。
(3)、在社會功能上,社區比社會的功能更加具體和專門化,社區更加接近生活,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社會則更多執行國家的功能,在功能方面更接近於國家。
在兩者的區別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社區與社會關系非常密切,以至於有人將社區等同於社會,或者說社區是社會的一部分。這種密切關系主要表現在:一、社區是社會的一部分。社區所擁有的人口、地域和設施都是社會的一部分;二、社區是一個社會的縮影,社區內部人員、地域等具體因素的多少和大小,決定了其內部關系的復雜程度。社會不是社區的簡單相加,社區也不能反映出社會的整個內涵,但是整個社會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動態體系,社區與社會的關系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社區中的關系可能有社會的特點,而社會中的關系也可能在社區中得以反映。
社區與行政區劃單位是兩個不同的范疇,社區屬於社會學范疇,強調依靠血緣、地緣關系,自然形成的共同體,而行政區劃單位屬於政治學范疇,強調依靠行政力量,法定形成的,用以實現各種職能的政權機構。兩者的區別非常清晰。
由 於行政區劃的劃分要充分考慮經濟聯系、地理條件、民族分布、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地區差異、人口密度等客觀因素,因此,行政區劃單位在一定范圍內與社區出 現了交叉,出現了基層法定社區,即:在自然性社區的基礎上,出於社會管理的需要而建立的共同體,具有明確的社區邊界和法定社區組織管理機構,主要包括黨組 織、居委會等。這些法定社區是為了實施行政管理而人為劃定的,有明確的界限,並與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形成的自然社區相對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