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環保審批許可權

環保審批許可權

發布時間: 2020-11-23 04:49:50

Ⅰ 請問「項目是省環保廳審批的,市環保局有許可權罰款嗎」

根據行政權力清理的相關要求,你給的條款已經很明確是省廳才有處罰權了,應該有兩種方式可以考慮,一是向省廳報告項目的違法行為,請求處罰。二是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等其它相關法,視其污染現象進行處罰。

Ⅱ 申請排污費減免的審批內容有哪些

希望你能採納我的回答
排污費流程說明

一、申請及審核依據:
1、《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69號)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五條;
2、《關於減免及緩繳排污費有關問題的通知》
二、申請企業報送申請材料:
排污企業向雞西市環保局提交如下申請材料
1、排污者自遇不可抗力自然災害和其他突發事件之日起30日內,向具有審批許可權的市(地、州)級以上財政、價格、環保部門提出減免排污費的書面申請。
2、申請材料:
(1)、排污費減、免、緩繳審批表;
(2)、書面說明(包括排污者名稱、減免理由、減免數額、減免期限等內容)
三、市環保局受理、審核:
市環保局對排污單位報送的登記表及相關材料進行調查核實,形成審核意見。不符合要求的退回排污單位,符合要求的在30個工作日內提出審核意見報同級財政、物價部門。
四、審批:
財政、物價會同環保部門作出是否批准減免排污費的決定由環保部門通知申請單位。
五、審批許可權:
排污者遇不可抗力自然災害和其他突發事件申請減免排污費,由市(地、州)級以上財政、價格主管部門會同環保部門負責審批。
(一)裝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上的電力企業申請減免二氧化硫排污費,按照下列許可權審批:
1、減免排污費數額在500萬元以下(含500萬元)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價格主管部門會同環保部門審批。
2、減免排污費數額在500萬元以上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價格主管部門會同環保部門提出審核意見,報國務院財政、價格主管部門會同環保部門審批。
(二)除本條(一)規定以外,申請減免排污費,按照下列許可權審批:
1、減免排污費數額在50萬元以下(含50萬元)的,由市(地、州)財政、價格主管部門會同環保部門審批。
2、減免排污費數額在5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含500萬元)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價格主管部門會同環保部門審批。
3、減免排污費數額在500萬元以上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價格主管部門會同環保部門提出審核意見,報國務院財政、價格主管部門會同環保部門審批。

Ⅲ 環保試生產審批許可權是如何規定的請老師回答

三年前的復問題了,應該制解決一下,聲明我沒有教師證哈。
目前試生產的審批許可權由各地環保行政主管部門在自己地方內部劃分,比如有的市由環境監察支隊審批,有的由污染控制科審批。具體情況可能各個省有不同的規定。但是從實際情況出發,個人以環境監察部門審批是比較合適的,監察部門是執法部門,有相應的執法設備,可以隨時對試生產企業進行執法檢查,核查環保設施運行情況,防止非法排污。

Ⅳ 《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三證的區別是什麼

用途、作用不同,法律依據不同。

用途作用方面:

1、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是交通、規劃、用地、村建、環保、安全、城建、城管、市政、住建等部門的許可,個人執行建設活動,在接受執法檢查時的施工依據。沒有此證的擬建單位,其工程建築是違章建房,不能領取房地產權屬證件。

2、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擬建單位在向土地管理部門申請使用或徵用、劃撥土地前,是城鄉交通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確認擬建項目的申請位置和范圍與城鄉規劃相符的法定憑證,是擬建單位使用建設用地的法律憑證。

沒有此證的用地責任人或單位屬非法用地,房地產商的售房行為也屬非法,不能領取房地產權屬證件。

3、施工許可證: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是建築施工單位符合各種施工條件、允許開工的批准文件,是建設單位進行工程施工的法律憑證,也是房屋權屬登記的主要依據之一。

沒有施工許可證的建設項目均屬違章建築,不受法律保護。當各種施工條件完備時,建設單位應當按照計劃批準的開工項目向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辦理施工許可證手續,領取施工許可證。未取得施工許可證的不得擅自開工。

法律依據方面:

1、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四十條規定:在城市、鎮規劃區內進行建、築物、構築物、道路、管線和其他工程建設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向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鎮人民政府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2、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為保證城鄉規劃區內的土地利用符合城市規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三十七條、第三十八條規定,由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作為建設單位向土地主管部門申請徵用、劃撥和有償使用土地的法律憑證。

3、施工許可證:《建築法》第七條 建築工程開工前,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領取施工許可證;但是,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確定的限額以下的小型工程除外。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批准開工報告的建築工程,不再領取施工許可證。

(4)環保審批許可權擴展閱讀:

一、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辦理程序:

1、規劃窗口根據項目業主的申請,組織建築設計方案技術審查,當日向並聯審批部門發放《建築設計方案並聯審批辦理通知書》。

2、各並聯審批部門收到《建築設計方案並聯審批辦理通知書》後,3個工作日內提出審查意見,簽署《建築設計方案並聯審批審核意見書》反饋市規劃局。

3、中心規劃窗口收到並聯審批部門《建設規劃建築設計方案並聯審批審核意見書》後,5個工作日內完成方案審查和施工圖紙審核。如方案需要修改,應提出修改意見,明確修改理由,項目申請人修改後重新報建;如方案得到批准,項目業主申請建設工程規劃許可。

4、中心規劃窗口根據項目業主申請和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消防設計防火審核」、「新建民用建築項目防空地下室建設意見審查」、「氣象防雷設計審核」、「城市建築垃圾處置核准」、「拆除遷移環境衛生設施審批」、「白蟻防治手續」等並聯審批事項的申報條件。

受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申請,告知項目業主一次性填報表格,提交相關材料,當天向消防、人防、氣象、市容、房管等並聯審批部門發放《建設工程規劃許可並聯審批辦理通知書》,並轉交有關申報材料。

5、各並聯審批單位在2個工作日內審批辦結,簽署《建設工程規劃許可並聯審批審核意見書》反饋市規劃局,抄告項目業主。

6、規劃窗口根據並聯審批單位《建設工程規劃許可並聯審批審核意見書》,4個工作日內完成現場放驗線,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1、項目立項

2、規劃選址。

3、用地預審。

4、用地報批。

5、環境影響評價。

6、申領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7、實施土地或房屋徵收。

8、供應建設用地。

9、辦理土地登記。

三、施工許可證:

按照中國<土地管理法>的有關規定,建築工程用地的批准手續包括以下內容:

1、建設單位持經批準的設計任務書或者初步設計、年度基本建設計劃等有關文件,向被徵用土地所在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申請建設用地。

2、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對建設用地申請進行審核,劃定用地范圍,並組織建設單位與被征地單位以及有關單位依法商定徵用土地的補償、安置方案,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3、建設用地的申請,依照法定批准許可權報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後,由被徵用土地所在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給建設用地批准書,土地管理部門根據建設進度一次或者分期劃撥建設用地。

4、建設項目竣工後,建設項目主管部門組織有關部門驗收時,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核查實際用地,城市規劃區內的建設項目竣工後,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土地管理部門核查實際用地,經認可後辦理土地登記手續,核發國有土地使用證。

Ⅳ 縣市環保局行政審批許可權有哪些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Ⅵ 急急急急急,地級市環保審批許可權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分級審批規定》,第二條 對中央政府財政性投資項目,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按照下列規定進行分級審批:

(一)對列於本規定附表一的項目,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負責審批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對其中根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規定,需要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建設項目,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委託項目建設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其環境影響報告表或環境影響登記表。

(二)對本規定附表一以外的其他項目,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批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符合本規定第六條要求的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審批按第六條規定辦理。

第三條 對地方政府財政性投資項目,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審批許可權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建議,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確定。符合本規定第六條要求的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審批按第六條規定辦理。
可以自己找找,而且不同省份有不同的實施辦法。可以搜索你們省的。

Ⅶ 怎樣確定環評影響報告由哪一級部門審批

如果是編制環評報告,應該是找有資質的環評編制機構出,如果是審批環評報告,應該是將已編制好的環評報到環保審批部門後,由環保審批部門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定:

第七條國務院有關部門、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其組織編制的土地利用的有關規劃,區域、流域、海域的建設、開發利用規劃,應當在規劃編制過程中組織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編寫該規劃有關環境影響的篇章或者說明。

規劃有關環境影響的篇章或者說明,應當對規劃實施後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作出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作為規劃草案的組成部分一並報送規劃審批機關

未編寫有關環境影響的篇章或者說明的規劃草案,審批機關不予審批。

(7)環保審批許可權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第八條國務院有關部門、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其組織編制的工業、農業、畜牧業、林業、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設、旅遊、自然資源開發的有關專項規劃(以下簡稱專項規劃),應當在該專項規劃草案上報審批前,組織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並向審批該專項規劃的機關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

前款所列專項規劃中的指導性規劃,按照本法第七條的規定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第九條依照本法第七條、第八條的規定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規劃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報國務院批准。

第十條專項規劃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實施該規劃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分析、預測和評估;

(二)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三)環境影響評價的結論。

Ⅷ 請問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環保局有哪些審批許可權

參照縣級審批許可權。

Ⅸ 為什麼說環評審批許可權不能想放就放

環境保護部近日發布了《關於強化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事中事後監管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要求下放環評審批許可權,應綜合評估承接部門的承接能力、承接條件。《意見》強調要嚴格環評審批責任追究,嚴肅查處越權審批、拆分審批、變相審批等違法違規行為。環保部今後將組織對環評審批的「雙隨機抽查」。對抽查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將依法懲處問責,抽查情況和查處結果將向社會公開。

加強環評的事中事後監管,不只是上級政府的事。讓公眾有效參與環評監督,形成政府、民間的雙重監督,是環評改革的方向所在。對此,《意見》要求落實建設項目環評信息的全過程、全覆蓋公開。而這種環評審批過程中的信息透明,正是公眾有效參與環評監督的基礎所在。

總體而言,《意見》將環評審批改革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遏制環評腐敗的矛頭,從環評機構轉向地方環保部門,這正是問題的核心所在。只有將環評審批權真正關進「籠子」,環評腐敗的土壤才能徹底根除。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