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險行政部門
① 勞動行政部門和勞動保障行政部門
監督檢查招用工及簽訂和履行勞動合同情況;
監督檢查支付職工工資情況;
監督指導勞動保護和職業培訓工作;
監督檢查社會勞動保險和職工福利執行情況;
查處職業介紹機構、職業培訓機構、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和對外勞務合作機構違反國家勞動法律、法規的行為;
二、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在管理失業保險工作中的職責主要有三個方面:
貫徹實施失業保險法律、法規。
指導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工作。
對失業保險費的徵收和失業保險待遇的支付進行監督檢查。
②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對社會保險基金進行哪些監督
《社會保險抄法》第七十九條規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對社會保險基金實施監督檢查,有權採取下列措施:查閱、記錄、復制與社會保險基金收支、管理和投資運營相關的資料,對可能被轉移、隱匿或者滅失的資料予以封存;詢問與調查事項有關的單位和個人
③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主要職責有哪些
出台和執行社會保險政策,增收和發放社會保險金,監督社保法的執行情況
④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和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區別
1.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是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社會保險的行政科室,如養老保險科、醫療保險科等;
2.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就是各地政府機構裡面管勞動和就業的機構,既國家的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各地的局等等。
⑤ 社會保險單位和個人各繳一半屬於哪個行政部門管
一般是按繳費基數繳納的。根據勞動法的規定,用人單位必須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社會保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而且也規定是企業出20%,個人出8%。所以人們協議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各付一半是違反勞動法規定的,也是無效的。按你們當地的繳費基數1320算,單位出20%就是264元,個人出8%就是105.6元。要不你們可以把單位的這一行為告到當地的勞動行政部門去,單位將被受到處罰。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⑥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不認定工傷怎麼辦
《工傷保險條例》第二十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和該職工所在單位。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對受理的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的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在15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⑦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是哪些部門
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包含:養老經辦中心、醫保中心、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勞動監察大隊
⑧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在受理工傷認定多少日內作出工傷認定決定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在受理工傷人認定申請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二十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工傷認定辦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當前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應當在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其中,對受理的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的,應當在15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在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之日起20日內,將《認定工傷決定書》或者《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送達受傷害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和用人單位,並抄送社會保險經辦機構。
《工傷保險條例》
第二十條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和該職工所在單位。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對受理的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的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在15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
作出工傷認定決定需要以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結論為依據的,在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尚未作出結論期間,作出工傷認定決定的時限中止。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工作人員與工傷認定申請人有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工傷認定辦法》
第二十二條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工傷認定決定作出之日起20日內,將《認定工傷決定書》或者《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送達受傷害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和用人單位,並抄送社會保險經辦機構。
《認定工傷決定書》和《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的送達參照民事法律有關送達的規定執行。
⑨ 地方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是指哪裡
地方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就是地方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下設各具體辦理保險業務的事業單位,如社會保險(局)、醫療保險管理(局),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
⑩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與「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的不同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和「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有區別,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包含職業安全等。工傷保險條例專門針對保險,應是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屬於金融保險監管部門)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