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行政區劃調整
A. 北京市的行政區劃是怎麼劃分的
北京行政區劃
市轄區:東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陽
|
豐台
|
海淀
|
石景山|
門頭溝
|
房山
|
通州
|
順義
|
昌平
|
懷柔
|
平谷
|
大興
縣:延慶
|
密雲
B. 北京是否擴大行政區劃
赤城來縣,懷來縣,涿鹿縣一自半,蔚縣一半,這幾縣都劃過來,北京彎,北京地理就到太行山以西了,有縱深了,北京就變成,西邊比東邊寬了,思維開闊了,而且都出了太行山以西了!太行山以西就是陸地啊!因為北京是個彎,西,北 兩面都被高山擋住了!!一面又被海擋住了!只有一面有縱深感!這三面也是擋住了思維啊!東南面的海灣還向里縮,向南都覺得被擋住了一些,如果西面能到陸地,到西南面,和西北面都出陸地了,思維一下就放開了,不再被三面壓抑了,甚至是四面壓抑了!北京再也不會感覺到閉塞了!!好好好!北京再也不會感覺到閉塞了!!就不會一直靠談判去解決領土問題了,清朝不就是一直靠談判解決問題嘛!要 恩威並用 啊。
C. 北京的行政區劃
從長安街俯瞰京城:紫禁城和北京商務中心區解放後北京的行政區劃范圍經過五次調整,直到1961年形成了今天16區、2縣的格局。截至2007年,北京共有134個街道辦事處、142個建制鎮、41個建制鄉、2554個社區居委會和3955個村民委員會。其中地處北京二環路以內的東城區、西城區、崇文區和宣武區四個區是傳統上的內城區,而隨著城市的擴張,朝陽區、海淀區、豐台區和石景山區也被認為是城內地區,形成了「城八區」的概念。規劃中北京市城區的范圍是北京五環路以內。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先後有數個近郊縣改為區。由於北京市政治、文化中心的定位,工業重心正在逐漸外移。以下為北京市各地區人口面積等情況(2007年,北京市國土資源局):
首都功能核心區
東城區。人口55.2萬,面積25.34平方千米,駐地錢糧胡同3號。
西城區。人口66.5萬,面積31.62平方千米,駐地二龍路27號。
崇文區。人口29.9萬,面積16.52平方千米,駐地幸福大街32號。
宣武區。人口55.3萬,面積18.91平方千米,駐地廣安門南街68號。
城市功能拓展區
朝陽區。人口300.1萬,面積455.08平方千米,駐地日壇北街33號。
海淀區。人口281.4萬,面積430.73平方千米,駐地長春橋路17號。
豐台區。人口169.3萬,面積305.80平方千米,駐地豐台街道文體路2號。
石景山區。人口54.6萬,面積84.32平方千米,駐地石景山路18號。
城市發展新區
房山區。人口88.7萬,面積1989.54平方千米,駐地良鄉鎮。
通州區。人口96.5萬,面積906.28平方千米,駐地新華街道。
順義區。人口73.6萬,面積1019.89平方千米,駐地府前中街5號。
大興區。人口97.8萬,面積1036.32平方千米,駐地黃村鎮興政街。
昌平區。人口89.6萬,面積1343.54平方千米,駐地城北街道。
生態涵養發展區
平谷區。人口42.4萬,面積950.13平方千米,駐地平谷鎮府前大街。
懷柔區。人口31.6萬,面積2122.62平方千米,駐地懷柔鎮府前街15號。
門頭溝區。人口27.0萬,面積1450.70平方千米,駐地大峪街道。
密雲縣。人口44.9萬,面積2229.45平方千米,駐地鼓樓街道。
延慶縣。人口28.6萬,面積1993.75平方千米,駐地延慶鎮。
D. 求北京行政區劃數據
你想要北京市什麼行政區劃數據?是只要行政區劃及其對應的行政區劃代碼嗎?😊
E. 北京最近一次調整行政區劃是哪一年
2015年10月13日,《國務院關於同意北京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15〕182號):一、同意撤銷密雲縣,設立北京市密雲區,二、同意撤銷延慶縣,設立北京市延慶區,
F. 北京市行政區劃的內容簡介
為使在家深入了解北京市行政區劃的有關情況,我們編輯出版了《北京市行政區劃》一書,從不同角度對行政區劃進行介紹,力圖將北京市行政區劃發展歷史與現狀全方位展示出來。由於考慮到來自不同方面的信息需求,我們將本書分為行政區劃基本知識、歷史沿革、政策法規及現狀情況四部分。
第一部分,行政區劃基本知識。從城市管理和政府工作建設出發,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北京市政策規定,對當前行政區劃的管理層級劃分、戰略地位、管理職權與原則、基本特徵、變更報批程序和許可權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分析和闡述,便於大家對行政區劃及有關政府管理機制情況有個粗略的了解。
第二部分,行政區劃沿革,行政區劃沿勒可以說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形成、發展及治理的歷史。
第三部分,政策法規。行政區劃是一項復雜的系統管理工程,涉及面廣,影響范圍大。作為治理國家的重要手段,其本身的運作過程更需要法律法規的保障。只有通過各級政府的規范操作,才能真正顯現行政區劃的本義和作用。
第四部分,行政區劃現狀。北京市自1994年以來,未出版發行過行政區劃情況匯編。但1994-2003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北京市在社會經濟、城市建設等各方面都有了飛躍性的發展。
從以上四部分內容可以看出,本書綜合性地反映了北京市行政區劃情況,縱有歷史演變記載,橫有行政區劃知識、法規及相關情況介紹。因此,本書既可供各級政府及行政部門管理人員作為教科書、工具書學習、使用,也可供歷史研究人員作為歷史資料研究、收藏,同時又可供眾多的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及居民個人作為實用手冊、生活指南加以利用和查詢。
G. 北京市行政區劃
老北京的地名與市場
北京作為著名古都,它的商業市場曾經經歷過「萬方輻湊極繁華」的盛況,今天,我們從北京許多老的街巷名稱中,仍可以看出北京歷史上商業市場的繁盛局面和分布情況。
北京和市場有關的地名大概有以下幾類:
1)以市為名
在北京以市為名的街巷舉目皆是,如花市大街、騾馬市、缸瓦市、煤市街、米市大街、珠寶市街、菜市口、燈市口、羊市口、東曉市、曉市口等等,這些地方都是當時的專賣市場所在地。
例如位於崇文門外的著名的花市大街,得名就是因其在歷史上曾是專門賣花的市場。它既是賣鮮花之市,又是賣假花之市。這兒售的鮮花多來自豐台、黃土崗一帶的花農,也有一些是這里的售花店自己培植的。而這兒售賣的假花名氣更大,既有絨絹製成的細活朵花,也有通草花、紙制花、綾緞花等大路貨。花行、花店、花作、花局遍布街巷,每逢集市,京城及外地的花客紛紛趕來躉貨,在這條街上,僅為安寓花行客商的旅店就有十幾家之多,足見當時的規模之盛。直至1937年盧溝橋事變北京淪陷後,花市的買賣才蕭條下來。
再如東曉市、曉市口的得名也是如此。老北京把早市叫曉市,當時,四九城都有曉市,市場里多是賣舊貨和雜物的小攤。曉市一般都挨著城根兒或壇根兒,如崇文門外的東曉市,離天壇不遠;德勝門外的曉市離城門樓很近。北京解放後,這些曉市漸漸消失,只留下東曉市、曉市口這樣一些地名。
再如前門外過去是商賈雲集之地,集中有煤市、珠寶市、磁器市等等。現在,從這些仍存的地名中便可想像出當年市場的熱鬧景象。
2)由諧音演變
北京有的地名由於所在地的市場發生了變化,或因年代久遠,名字逐漸演化,被諧音替代。
例如朝陽門外原有個雞市口胡同,成名於清代,因此處曾是賣雞鴨的市場,故名雞市口。(據《宸垣識略》記載,「東城副指揮署在朝陽門外雞市口。北營外西一守備署在朝陽門外雞市口頭條。」)民國初年,取其諧音,寓意吉祥之意,易名為吉市口,吉市口胡同。雞市口頭條胡同易名為吉市口頭條胡同。今吉市口頭條、二條、三條、四條、五條、六條、七條、八條、吉市口東巷、中巷、下坡等,都是由當年的雞市口演變而來的。
再如西城區原有個驢市胡同,當時是交易驢馬的市場,因這一市場後來逐漸衰落,直至消失,其地名也就逐級被居民以諧音所代替,演化成了現在所稱的禮士胡同了。
H. 北京行政區是如何重新規劃的
北京原來是8個城區,8個近郊和遠郊區,2個縣。
分別是:東城、西城、宣武、崇文、朝陽、海淀、石景山、豐台
通州、大興、房山、順義、昌平、平谷、懷柔、門頭溝
密雲縣和延慶縣
新的行政區合並是把東城區和崇文區合並為新的東城區,把西城區和宣武區合並成新的西城區。北京現在是14個區和兩個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