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而的用法規律

而的用法規律

發布時間: 2021-03-16 10:41:50

1. "而"的用法,和不同用法

而 #ér

【釋義】 ①又;並且:少而精|取而代之|生動而有趣。②卻;可是:忙而不亂|似是而非|心有餘而力不足。③往;到:自下而上|由淺而深|由近而遠。④用在修飾語和動詞之間,表示前面是方式、狀態、目的、原因等:挺身而出|侃侃而談|為成功而奮斗。

【而今】 #érjīn 如今。

〖例句〗過去這里幾乎與世隔絕,而今修通了公路,再也不閉塞了。

【而且】 #érqiě 連詞,表示進一步,前面往往有「 不但、不僅 」 等跟它呼應。

〖例句〗她不但文章寫得好,而且字也寫得很漂亮。

【而已】 #éryǐ 助詞,罷了。

〖例句〗我只是隨便說說而已,你別當真。

===================關於這個字的更多的信息=================

而 <名>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須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內外兩層,外層象兩腮的鬍子,內層象生在嘴下的鬍子。「而」是漢字部首之一。本義:頰毛) 同本



而,頰毛也。――《說文》

而 <連>

從古沿用下來的連詞,可連接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系

表示並列關系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表示遞進關系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荀子·勸學》

表示承接關系

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

而 ér

①〈古〉你;你的:余知~無罪也。(《左傳·昭公二十年》)、必欲烹~翁。(《史記·項羽本記》)

②表示並列、轉折、順接等:國富~兵強、知一~不知二。

而néng 1.能夠。 2.能力,才能。 3.安定。

呵呵,是這樣嗎?!還滿意嗎?!

2. 虛詞「而」的用法是什麼

而,讀音:【ér】

用法:

  1. 古同「爾」,代詞,你或你的:「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

  2. 連詞(a.表平列,如「多而雜」。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遞進,如「而且」。d.表轉折,如「似是而非」。e.連接肯定和否定表互為補充,如「濃而不烈」。f.連接狀語和中心詞表修飾,如「侃侃而談」。g.插在主語謂語中間表假◎ 設,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3. 表(從……到……):從上而下。

3. 而的幾種用法

學而不厭
勤奮學習不厭煩,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

"而"表並列

虛詞"而"的用法
一、連詞:表七種關系
1、表承接關系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②有賢士大夫發五十金,買五人之脰而函之,卒與屍合。
2、表因果關系:因而
①故予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而為之記。
②欲居之以為利而高其直。
3、表示轉換關系:可是、卻
①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②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
4、表並列關系,並列的成分必須詞性和結構相同。
①蟹六跪而二螯
②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5、表遞進關系:而且
①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於大王。
②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6、表假設關系:如果、假使
①諸君而有意,瞻余馬首可也。《馮婉貞》:
諸位如果有(拯救我村)之意,看我的馬頭(聽我命令)就可以了。
②以大王之威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立奉璧來。《廉藺列傳》

7、表狀語修飾關系:可譯為「地」「著」或不譯
①吾嘗終日而思矣。
②呼爾而與之,行道 之人弗受。《魚我所欲也》:呼呵著給你吃,走路的人不能接受。
③暮而果大亡其財。《智子疑鄰》:晚上果然他們家丟了許多財物。
二、語氣副詞:就
①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②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指南錄>後序》:
死就死了,可是境界危險惡劣,層層交錯出現,不是世人所能忍受的。
三、副詞:尚且、都
①而非是者,雖有切於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問說》:
而以是為非的人,雖然有與他修身養心品德修養有密切關系的事,可以得到有益的善事,求他使自己屈尊一下都不可能。
②千乘之君,求與之友而不可得也。《孟子·萬章下》:千輛兵車的國君,尋求與他結友都不可能啊。
四、副詞:乃
①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也,壹似重有憂者?」而曰:「然。」《禮記》:孔子從泰山旁邊經過,有一個婦人在墓旁哭得很傷心。夫子扶著車前橫木聽著哭聲,讓子路去問那個婦人,說:「您這樣哭,很像有很多憂愁似的?」(婦人)乃說:「是。」
五、指代副詞:怎麼
①況操自來送死,而可迎之邪?《赤壁之戰》:何況曹操自己來送死,怎麼可以投降他呢?
六、副詞、形容詞詞尾,無義
①鋌而走險。《左傳》:無路可走採取冒險行動。
七、連詞,相當於「以」連接上、下、往、來等字。
①三代而下,有學而無問。《問說》:三代(夏、商、周)以下,有學習,無求問。
②由孔子而來,至於今百有餘歲。《孟子》:自孔子以來,到現在一百多年了。
八、祈使語氣詞:同「耳」,吧、呵
①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

4. 而 字用法

一、「而」字的基本意思是作名詞時表示頰毛,作動詞時表示能夠。一般是做定詞後助詞或連詞。

二、「而」字的用法

1、表示對稱或領有,相當於「你」、「你的」

予豈不知而作。——《詩經·大雅·桑柔》

余知而無罪也。——《左傳》

子歸,歿而父母之世。——《國語·吳語》

2、表示指示,相當於「這樣,此」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而夫------此人;這個人。

3、表示並列關系,相當於「和」、「與」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孟子.告子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

4、表示遞進關系,相當於「而且」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荀子·勸學》

克生直臣,事我皇祖,干嚴譴而不悔。――明·錢謙益《袁可立父淮加贈尚寶司少卿》

表示承接關系,相當於「就」、「才」。

5、表示轉折關系,相當於「卻」、「但是」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

荊有餘地而不足於民——《公輸》

6、表示目的關系,相當於「來」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7、表示假設關系,相當於「如果」

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馬首可也。——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8、表示修飾關系,連接狀語,相當於「地」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9、表因果關系,相當於「因而」、「所以」

自公(袁可立)倡議,而新舊兩城屹立如金湯。——明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

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勸學》

9、表示反問,語氣強烈,相當於「難道」「豈」。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顏淵》

10、表示偏正關系,相當於「之」,「的」

虞之與 虢,相恃而勢。——《淮南子·人間》

11、與「上」、「下」、「前」、「後」、「來」、「往」連用,相當於「以」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易·系辭上》

12、語氣助詞,相當於「啊」或「吧」

唐棣之花,偏其反而。——《論語·子罕》

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左傳·宣公四年》

13、語氣助詞,用於句末,表示感嘆,相當於「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論語·微子》

14、結構助詞,用於介賓結構修飾的狀語之後。

應收股利是指企業因股權投資而應收取的現金股利以及應收其他單位的利潤。(「的」式定語從句結構中,介詞「因」構成的狀語表示動詞「應收取」「應收」的原因,「而」在其中輔助狀語對動詞的修飾。)

15、如,好像

溺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壞都舍。——《呂氏春秋》

16、另見 néng, 通「能」

(1)能夠

行柔而剛,用弱而強。——《淮南子·原道訓》

(2)才能

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莊子·逍遙游》

5. 虛詞「而」的用法

一:用作連詞
1.表示並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
②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
③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2.表示遞進關系。可譯為"並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②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
③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皜駁色,而皆若僂(《登泰山記》)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
3.表示承接關系。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陳情表》)
②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4.表示轉折關系。可譯為"但是""卻"。
①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②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陳情表》)
5.表示假設關系。可譯為"如果""假如"。
①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②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飾關系,即連接狀語。可不譯。
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國也》)
③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鴻門宴》)
7.表示因果關系,
①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②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
8.表示目的關系,
①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二:通「爾」,用作代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
①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
②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軍驚而壞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
①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十人而已(《虎丘記》)
②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③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逍遙游》)
〖而後〗才,方才。
①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②三月而後成。
〖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①今以鍾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②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諫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會兒。
①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
②既而得其屍於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促織》)
③既而將訴於舅姑,舅姑愛其子,不能御(《柳毅傳》)

6. 「而」的用法

這里「而」表轉接,相當「然而」、「可是」、「卻」
起一個轉折的作用。
類似的還有「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7.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

文言虛詞用法舉例
最新《考試說明》對本考點的要求是:「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含義」
重點是二十個虛詞
一、連詞:表七種關系
1、表承接關系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②有賢士大夫發五十金,買五人之脰而函之,卒與屍合。
2、表因果關系:因而
①故予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而為之記。
②欲居之以為利而高其直。
3、表示轉換關系:可是、卻
①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②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
4、表並列關系,並列的成分必須詞性和結構相同。
①蟹六跪而二螯
②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5、表遞進關系:而且
①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於大王。
②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6、表假設關系:如果、假使
①諸君而有意,瞻余馬首可也。《馮婉貞》:
諸位如果有(拯救我村)之意,看我的馬頭(聽我命令)就可以了。
②以大王之威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立奉璧來。《廉藺列傳》

7、表狀語修飾關系:可譯為「地」「著」或不譯
①吾嘗終日而思矣。
②呼爾而與之,行道 之人弗受。《魚我所欲也》:呼呵著給你吃,走路的人不能接受。
③暮而果大亡其財。《智子疑鄰》:晚上果然他們家丟了許多財物。
二、語氣副詞:就
①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②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指南錄>後序》:
死就死了,可是境界危險惡劣,層層交錯出現,不是世人所能忍受的。
三、副詞:尚且、都
①而非是者,雖有切於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問說》:
而以是為非的人,雖然有與他修身養心品德修養有密切關系的事,可以得到有益的善事,求他使自己屈尊一下都不可能。
②千乘之君,求與之友而不可得也。《孟子·萬章下》:千輛兵車的國君,尋求與他結友都不可能啊。
四、副詞:乃
①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也,壹似重有憂者?」而曰:「然。」《禮記》:孔子從泰山旁邊經過,有一個婦人在墓旁哭得很傷心。夫子扶著車前橫木聽著哭聲,讓子路去問那個婦人,說:「您這樣哭,很像有很多憂愁似的?」(婦人)乃說:「是。」
五、指代副詞:怎麼
①況操自來送死,而可迎之邪?《赤壁之戰》:何況曹操自己來送死,怎麼可以投降他呢?
六、副詞、形容詞詞尾,無義
①鋌而走險。《左傳》:無路可走採取冒險行動。
七、連詞,相當於「以」連接上、下、往、來等字。
①三代而下,有學而無問。《問說》:三代(夏、商、周)以下,有學習,無求問。
②由孔子而來,至於今百有餘歲。《孟子》:自孔子以來,到現在一百多年了。
八、祈使語氣詞:同「耳」,吧、呵
①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

8. 而的用法

①<名>頰毛;胡須.《周禮·考工記》:「深其爪,出其日,作其鏻之而.」
②<代>通「爾」你,你的.《記王忠肅公翱事》:「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
③<動>通「如」.好像《察今》:「軍驚而壞都舍.」
④<連>
1.表並列關系.《論積貯疏》:「苟粟多而財有餘.」《捕蛇者說》:「黑質而白章.」
2.表相承關系.《扁鵲見蔡桓公》:「扁鵲望桓侯而還走.」《石鍾山記》:「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
3.表示遞進關系.《勸學》:「君子愽學而日參省乎已.」《赤壁之戰》:「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而勢力眾寡又不可論.」
4.表轉折關系.《餚之戰》:「吾見師出,而不見其入也.」《論積貯疏》:「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⒌表修飾關系.《勸學》:「吾嘗終日而思矣.」《捕蛇者說》:「吾恂恂而起.」
⒍表假設關系.《信陵君竊符救趙》:「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趙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馮婉貞》:「諸君而有意,瞻余馬首可也.」
⒎表因果關系.《廉頗藺相如列傳》:「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赤壁之戰》:「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
⒏表時間、方位、范圍的界限,相當於「以」.《祭妹文》:「今而後,吾將再病,教從何處呼汝耶.」
⑤<助>表感嘆語氣,相當於「啊」「吧」.《論語·子罕》:「豈不爾思,室是遠而.」《論語·微子》:「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⑥詞綴,嵌在某些時間詞後面.《口技》:「俄而,百千人大呼.」《醉翁亭記》:「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

9. 總結「而」的用法

一.【而】
(一)用作連詞.
1.表示並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②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
③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2.表示遞進關系.可譯為\"並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②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
③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皜駁色,而皆若僂(《登泰山記》)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
3.表示承接關系.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陳情表》)②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4.表示轉折關系.可譯為\"但是\"\"卻\".
①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②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陳情表》)
5.表示假設關系.可譯為\"如果\"\"假如\".
①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②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飾關系,即連接狀語.可不譯.
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國也》)
③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鴻門宴》)
7.表示因果關系,
①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②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
8.表示目的關系,
①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二)通「爾」,用作代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
①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 ②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①軍驚而壞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
①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十人而已(《虎丘記》) ②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③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逍遙游》)
【而後】才,方才.
①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②三月而後成.
【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①今以鍾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②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③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諫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會兒.
①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
②既而得其屍於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促織》)
③既而將訴於舅姑,舅姑愛其子,不能御(《柳毅傳》)

10. "而"的用法

⑴表示轉折關系,相當於「然而」、「可是」、「卻」。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
④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⑵表示偏正關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詞,相當於「著」、「地」等,或不譯。例:
①一絲而累,以至於寸。
②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③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
④朝而往,暮而歸。
⑤掩口胡盧而笑。
⑶表示假設關系,連接主語和謂語,相當於「如果」、「假使」。例:
①人而無信,不知其也。
②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
⑷表示並列,相當於「而且」、「又」、「和」或不譯。例:
①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②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
④秦師輕而無禮。
⑸表示承遞關系,相當於「而且」、「並且」、「就」或不譯。例:
①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聞而愈悲。
③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
④滅滑而還。
⑹通「如」:好像,如同。例:
軍驚而壞都舍。
⑺通「爾」,你,你的。例:
①而翁歸。
②若欲死而父。
③而母立於茲。
(而已)罷了。例:
①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③俟封奏時潛易之而已。
④此其心以為天下之知戰得惟我而已。
⑤比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而後」才,方才。例:
①賴膚覺之助,而後見為體。
②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③三月而後成。
④說書雖小技,然必句性情,習方俗。如優孟搖頭而歌,而後可以得志。
⑤假諸人而後見也。
「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例:
①今以鍾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②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③通「也」,《莊子·天道》:「動而持,發也機;察而省……」也與而為互文,互文通用,也作「而」義解。(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
http://ke..com/view/42439.htm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