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弘揚執法精神

弘揚執法精神

發布時間: 2021-03-14 23:11:02

① 如何弘揚警察精神

在新時期如果弘揚警察精神,這就對警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警察要以熱愛本職的敬業精神,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團結戰斗的協作精神,秉公執法的無私精神做為自己的座右銘,來嚴格要求自己,這樣就能很好地弘揚警察精神。

② 弘揚法治精神

法治:由統治者通過強制性的法律來治理國政,管理社會。
(一)法治的涵義
法治包含兩重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這就是說,所謂法治,即良法與守法的結合。
(二)法治的具體體現
1.立法方面:亞氏強調立法必須遵守以下原則:一是反映中產階級的利益;二是研究國家的情況;三是考慮對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加強教育;四是靈活性與穩定性相結合。
2.執法思想。國家執政人員要嚴格執行法律。法律有明確規定的,應嚴格依法執行;法律規定不同詳的或沒有規定的,必須按照法律的原則來公正地處理和裁決案件。
3.守法思想。守法是法治的關鍵。國家必須加強對公民守法觀念的培養和訓練。
(三)法治的優越性
法治的優越性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而這種優越性主要體現在:第一,法律是集體智慧和審慎考慮的產物;第二,法律沒有感情,不會偏私,具有公正性;第三,法律不會說話,不能象人那樣信口開河;第四,法律藉助規范形式,具有明確性;第五,實行人治容易貽誤國家大事,特別是世襲制更是如此;第六,時代要求實行法治,不能實行人治;第七,實行一人之治較為困難,君主的能力和精力畢竟有限;第八,一人之治剝奪了大家輪流執政的權利。
法治的重要性
現代大部份國家都認同法治的重要,雖然他們產生法律、立法代表的方法不太相同。法治的好處在於能防止有特定的個人凌駕法律而傷害其他大多數人的利益。
法制與法治的區別和聯系
法制和法治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兩個概念,不容混淆。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
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屬於制度的范疇,是一種實際存在的東西;而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一種治國原則和方法,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是對法制這種實際存在東西的完善和改造。
2、法制的產生和發展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在任何國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產生和發展卻不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只在民主制國家才存在法治。
3、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項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嚴格依法辦事,法律在各種社會調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權威性和強制性,不是當權者的任性。
4、實行法制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監督等方面,都有比較完備的法律和制度;而實行法治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的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包括國家最高領導人在內,都嚴格遵守法律和依法辦事。
二者的聯系在於:法制是法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要實行法治,必須具有完備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點和歸宿,法制的發展前途必然是最終實現法治。

③ 弘揚法治精神對促進社會和諧有何意義

1954年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的頒布,為新中國法治建設奠定了基礎。在隨後兩三年裡,我國頒布了近千件法律、法令和法規,確立了我國基本法律制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法制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1997年黨的十五大確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2004年「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被寫入憲法。截至目前,我國現行法律共有231部、行政法規近600件,地方性法規超過7000件,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法制建設成就舉世矚目。 在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調整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保障人民權益,法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法治既是現代國家的重要特徵,又是社會和諧的根本保證。當前,中國正處於黃金發展期和矛盾凸顯期,在利益格局多元、社會價值多樣的新形勢下,更需要依靠法治解決社會矛盾、保障社會公平、維護國家安全。 弘揚法治精神,才能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當前,我國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法律體系日趨完備,人民民主權利的法治保障水平日益提高。但用發展的眼光來看,民主法制建設與人民民主不斷擴大的客觀要求還不相適應,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還有待進一步保障,促進人民有序參與國家治理還需要完善法制建設。只有弘揚法治精神,才能加快法制建設,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 弘揚法治精神,才能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依法執政、科學執政、民主執政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國,就是要從法律制度上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的貫徹落實。只有堅持依法治國,才能實現黨的意志和人民意願的有機統一,贏得人民的擁護和支持。 弘揚法治精神,才能加強憲法和法律的實施。經過多年努力,各級政府依法行政取得了明顯進展,司法公正進一步加強,但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仍然在一些地方、一些領域存在。尤其是在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一些問題上,不嚴格依法辦事的現象時有發生。推進依法行政、司法公正,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切實維護人民合法權益。 弘揚法治精神,才能形成全民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建設法治國家,需要全社會積極參與。各種社會組織和全體公民既是法制建設的主體,又是法律適用的對象,人人尊重法律權威,自覺學法守法用法,依法平等參與、平等發展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才能實現人與人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自覺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在今日之中國,法治正在成為人們共同的追求。只有堅持並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國家才有光明前途,人民才有美好未來。

④ 弘揚法治精神,要求

執法的主體是政府。這里政府應改成行政機關。
改正:行政機關必須做到司法公正。

望採納,謝謝,很高興為廣大學生回答,祝你學業進步~

⑤ 弘揚法治精神對促進社會和諧的意義

弘揚法治精神,才能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當前,我國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法律體系日趨完備,人民民主權利的法治保障水平日益提高。但用發展的眼光來看,民主法制建設與人民民主不斷擴大的客觀要求還不相適應,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還有待進一步保障,促進人民有序參與國家治理還需要完善法制建設。只有弘揚法治精神,才能加快法制建設,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 弘揚法治精神,才能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依法執政、科學執政、民主執政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國,就是要從法律制度上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的貫徹落實。只有堅持依法治國,才能實現黨的意志和人民意願的有機統一,贏得人民的擁護和支持。 弘揚法治精神,才能加強憲法和法律的實施。經過多年努力,各級政府依法行政取得了明顯進展,司法公正進一步加強,但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仍然在一些地方、一些領域存在。尤其是在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一些問題上,不嚴格依法辦事的現象時有發生。推進依法行政、司法公正,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切實維護人民合法權益。 弘揚法治精神,才能形成全民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建設法治國家,需要全社會積極參與。各種社會組織和全體公民既是法制建設的主體,又是法律適用的對象,人人尊重法律權威,自覺學法守法用法,依法平等參與、平等發展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才能實現人與人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⑥ 如何弘揚法治精神,樹立法治信仰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與「法治精神」是兩個內容互相銜接的科學命題。前者的關鍵在於強調法治的社會主義方向和基本原則,諸如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等;後者的關鍵在於強調全面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戰略思想和法治的普適精神。

實行法治,沒有完全相同的模式,在中國實行法治,也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完全照搬。在遵循法治建設一般規律的基礎上,迫切需要研究和探索中國特色法治建設的途徑和方式。我國封建社會歷史較長,「人治」等封建思想有一定影響,注重綱常倫理使中國社會具有「關系社會」、「人情社會」的色彩,這都成為了法治建設的歷史和文化障礙。要從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和文化傳統的實際出發,繼續尋找建設法治的可行途徑和方式,實現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唯有如此,在中國厲行法治,才能保持經濟、社會的長期穩定發展,才能維護社會安定與和諧,才能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

我們所說的弘揚法治精神,就是要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現代法治思想內涵全面落實到立法、行政、司法、法律監督、公民行為和黨對法治建設的領導等各個方面、各個環節上,協調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制社會建設,全面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和諧。

我們所說的法治精神就是以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核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突出以人為本、人民主體、執政為民、社會和諧;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為實現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而奮斗。

總之,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弘揚法治精神,就是要把作為普適價值的法治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深刻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充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性、長期性、艱巨性,既要堅持法治的一般原則和觀念,又要根據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實際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堅持和有效地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全面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探索建設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嶄新道路。

⑦ 警察執法中如何弘揚法治精神

執法過程中遵守法律程序要求,遵守法律對執法人員言行舉止的要求。根據法律和事實維護社會秩序、進行社會管理和為人民服務。

⑧ 弘揚法治精神 共建和諧社會有關資料

1954年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的頒布,為新中國法治建設奠定了基礎。在隨後兩三年裡,我國頒布了近千件法律、法令和法規,確立了我國基本法律制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法制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1997年黨的十五大確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2004年「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被寫入憲法。截至目前,我國現行法律共有231部、行政法規近600件,地方性法規超過7000件,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法制建設成就舉世矚目。 在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調整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保障人民權益,法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法治既是現代國家的重要特徵,又是社會和諧的根本保證。當前,中國正處於黃金發展期和矛盾凸顯期,在利益格局多元、社會價值多樣的新形勢下,更需要依靠法治解決社會矛盾、保障社會公平、維護國家安全。 弘揚法治精神,才能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當前,我國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法律體系日趨完備,人民民主權利的法治保障水平日益提高。但用發展的眼光來看,民主法制建設與人民民主不斷擴大的客觀要求還不相適應,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還有待進一步保障,促進人民有序參與國家治理還需要完善法制建設。只有弘揚法治精神,才能加快法制建設,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 弘揚法治精神,才能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依法執政、科學執政、民主執政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國,就是要從法律制度上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的貫徹落實。只有堅持依法治國,才能實現黨的意志和人民意願的有機統一,贏得人民的擁護和支持。 弘揚法治精神,才能加強憲法和法律的實施。經過多年努力,各級政府依法行政取得了明顯進展,司法公正進一步加強,但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仍然在一些地方、一些領域存在。尤其是在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一些問題上,不嚴格依法辦事的現象時有發生。推進依法行政、司法公正,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切實維護人民合法權益。 弘揚法治精神,才能形成全民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建設法治國家,需要全社會積極參與。各種社會組織和全體公民既是法制建設的主體,又是法律適用的對象,人人尊重法律權威,自覺學法守法用法,依法平等參與、平等發展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才能實現人與人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自覺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在今日之中國,法治正在成為人們共同的追求。只有堅持並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國家才有光明前途,人民才有美好未來。

⑨ 為什麼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科學立法是前提
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從無到有,以憲法為核心,涵蓋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三個層次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立法領域也面臨著一些突出問題。如立法質量需要進一步提高;有的法律不能全面反映客觀規律和人民意願,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性、針對性、操作性不強;立法工作部門化、爭權推諉現象較為突出,立法工作效率不高,有時因利益博弈,久拖不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面對立法不適應經濟發展的實際,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形成完備的法律法規體系」「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學立法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決定》明確提出,凡立法涉及重大體制和重大政策調整的,必須報黨中央討論決定。黨中央向全國人大提出憲法修改建議,依照憲法規定的程序進行憲法修改。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問題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向黨中央報告。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嚴格執法是關鍵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
《決定》就嚴格公正執法從體制機制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一是依法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政府是依法行政的主體,政府職能能否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轉變關系著依法治國方略能否走下去。政府部門要從以前的權力集中向權力下放轉變。要繼續大力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加快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勇於負責、敢於擔當,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堅決懲處失職、瀆職。要加強對政府行政權力的制約,通過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制度建設,努力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二是健全政府依法決策機制。堅持立改廢釋並舉,推動重點領域立法,做到重大改革於法有據、決策和立法緊密銜接。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確保決策制度科學、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積極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未經合法性審查或經審查不合法的,不能提交討論,確保做到依法科學決策。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倒查機制,落實決策領導責任制。三是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梳理各部門執法權,推進綜合執法,著力解決權責交叉、多頭執法問題。理順行政強制執行體制,完善執法程序,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對政府內部權力的制約,實現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定期輪崗,強化內部流程式控制制,防止權力濫用。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依據權力清單,向社會全面公開政府職能、法律依據、實施主體、職責許可權、管理流程、監督方式等事項。重點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實現決策、執行、結果公開透明,增強政府公信力。根據不同層級政府的事權和職能,按照減少層次、整合隊伍、提高效率的原則,合理配置執法力量。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公正司法是重點
公平正義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當前,司法領域仍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導致司法不公的現象時有發生。公平正義要靠制度來保障,確保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和基礎。建立和落實好辦案人員終身負責制,誰辦案、誰簽字、誰負責,對違法辦案導致錯案的,「一案雙查」,既要糾錯又要追責是確保司法公正的有效抓手。既要保證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又要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和司法人員的追責。要以「零容忍」的態度嚴查司法腐敗案件,保持司法隊伍的純潔。
「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實現司法公正,就必須建立一支專業化、職業化、素質過硬、作風優良的司法隊伍,把每一起案件的審理都作為依法治國的生動實踐來認識和對待,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法律負責。實現司法公正,必須讓司法在陽光下運行。要堅持人民司法為人民,緊緊依靠人民推進公正司法,通過公正司法維護人民權益。在司法調解、司法聽證、涉訴信訪等司法活動中保障人民群眾參與,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警務公開、獄務公開,杜絕暗箱操作。
司法公正的難點是司法能否獨立。《決定》規定,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健全行政機關依法應訴,支持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尊重並執行法院生效判決的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迴法庭,審理跨行政區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探索建立跨行政區域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排除地方對審判工作和檢察工作的干擾。建立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制度,有效制止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造成對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侵害事項的發生。推行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確保偵查、審查起訴的案件事實證據經得起法律的檢驗。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全民守法是保障
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在中小學開設法治課,從小培養法治意識和守法精神。建立公民誠信檔案,在違法必究硬約束的同時,完善誠信檔案軟約束,促進全民守法。

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體系。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建立健全社會矛盾預警機制、利益表達機制、協商溝通機制、救濟救助機制,暢通群眾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法律渠道。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通過全民普法的深入推進,使公眾逐漸由「知法、用法」向「守法、敬法、護法」轉變,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環境,在整個社會培育法治文化、樹立法治信仰。
更為關鍵的是,各級黨政機關領導幹部要率先垂範,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自覺依法活動,切實維護法律尊嚴和權威,不斷提高運用法律思維和法律方法化解社會矛盾和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帶動全民守法,使守法成為一種社會風尚,一種公民美德,為法治中國的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社會基礎。

⑩ 「弘揚法制精神,促進社會和諧」的作文,500字

法治是政治文明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標志。我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創建了世界上獨樹一幟的中華法系,為人類法治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新中國的建立開啟了我國法治建設的新紀元,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黨總結歷史經驗,明確了依靠法制治理國家的原則,提出了「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目前,我國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已逐步走上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道路。

隨著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社會管理需要進一步創新,需要依法調整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保障人民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為此,必須進一步弘揚法治精神,不斷加強法治建設。弘揚法治精神,才能提高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做到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弘揚法治精神,才能不斷加強基層民主法治建設,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弘揚法治精神,才能大力推進公正廉潔執法,切實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尊嚴和社會公平正義。弘揚法治精神,才能使廣大群眾增強法律信仰,自覺學習法律、依法辦事,自覺依法表達各種訴求、依法化解各種矛盾糾紛。弘揚法治精神,才能不斷加強法律監督體系建設,暢通各種監督渠道,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

弘揚法治精神、促進社會和諧,必須大力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明確法制宣傳教育的重點內容,要圍繞全市的中心任務和工作大局,大力宣傳憲法、國家基本法,宣傳與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服務和保障民生的法律法規。要突出法制宣傳教育的重點對象,加強對廣大幹部的法制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各級機關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水平和依法處置突發事件、解決信訪矛盾等能力,更好地依法管理各項經濟社會事務;要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法制宣傳教育,大力提高各類企業誠信守法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要加強青少年的法制宣傳教育,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長;要加強農村幹部和廣大農民的法制宣傳教育,依法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加強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的法制宣傳教育,切實提高他們的法律素質和依法辦事能力。要講求法制宣傳教育實際效果,充分利用各種方式方法開展工作,擴大法制宣傳教育的覆蓋面;進一步做好結合文章,在各項工作中增加法制宣傳教育要素;繼續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法制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弘揚法治精神、促進社會和諧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我們雖然已經連續開展了25年的全民普法,並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廣大幹部群眾學法用法的任務還很重。各級、各部門一定要以這次「12·4」法制宣傳活動為契機,深入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努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為建設繁榮舒適、現代一流的省會城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