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廣東省行政

廣東省行政

發布時間: 2020-11-22 20:26:07

1. 廣東省有多少個市級行政單位

廣東省廣州市 廣東省韶關市 廣東省深圳市
廣東省珠海市專 廣東省汕頭市 廣東省佛山市 廣東省江門屬市
廣東省湛江市 廣東省茂名市 廣東省肇慶市 廣東省惠州市
廣東省梅州市 廣東省汕尾市 廣東省河源市 廣東省陽江市
廣東省清遠市 廣東省東莞市 廣東省中山市 廣東省潮州市
廣東省揭陽市 廣東省雲浮市 (21個城市)

2. 廣東省有多少個縣級行政單位

2007年,廣東省轄21個地級市,54個市轄區、23個縣級市、41個縣、3個自治縣。

廣州市轄10個市轄區,代管2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越秀區。
越秀區海珠區 荔灣區天河區白雲區(景泰街道)
黃埔區花都區(新華街道)番禺區(市橋街道)南沙區(黃閣鎮)蘿崗區(夏港街道)
從化市(街口街道)增城市(荔城街道)
深圳市轄6個市轄區。市人民政府駐福田區。
福田區羅湖區南山區寶安區(新安街道)龍崗區(龍崗街道)
鹽田區(鹽田街道)
珠海市轄3個市轄區。市人民政府駐香洲區。
香洲區斗門區(井岸鎮)金灣區(三灶鎮)
汕頭市轄6個市轄區、1個縣。市人民政府駐金平區。
金平區龍湖區濠江區澄海區(鳳翔街道)潮陽區(文光街道)
潮南區(峽山街道)
南澳縣(後宅鎮)
韶關市轄3個市轄區、4個縣、1個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湞江區。
湞江區武江區曲江區(馬壩鎮)
樂昌市(樂城街道)南雄市(雄州街道)
仁化縣(丹霞街道)始興縣(太平鎮)翁源縣(龍仙鎮)新豐縣(豐城街道)
乳源瑤族自治縣(乳城鎮)
佛山市轄5個市轄區。市人民政府駐禪城區。
禪城區南海區(桂城街道)順德區(大良街道)三水區(西南街道)高明區(荷城街道)
江門市轄3個市轄區、4個縣。市人民政府駐江海區。
江海區(滘頭街道)蓬江區(環市街道)新會區(會城街道)
台山市(台城街道)開平市(長沙街道)鶴山市(沙坪街道)恩平市(恩城街道)
湛江市轄4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赤坎區。
赤坎區霞山區坡頭區麻章區(麻章鎮)
廉江市(羅州街道)雷州市(雷城街道)吳川市(梅菉街道)
遂溪縣(遂城鎮)徐聞縣(徐城街道)
茂名市轄2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茂南區。
茂南區茂港區(南海街道)
高州市(潘州街道)化州市(東山街道)信宜市(東鎮街道)
電白縣(水東鎮)
肇慶市轄2個市轄區、4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端州區。
端州區鼎湖區(坑口街道)
高要市(南岸街道)四會市(東城街道)
廣寧縣(南街鎮)德慶縣(德城街道)封開縣(江口鎮)懷集縣(懷城鎮)
惠州市轄2個市轄區、3個縣。市人民政府駐惠城區。
惠城區(龍豐街道)惠陽區(淡水街道)
惠東縣(平山街道)博羅縣(羅陽鎮)龍門縣(龍城街道)
梅州市轄1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梅江。
梅江區
興寧市(興田街道)
梅縣(程江鎮)蕉嶺縣(蕉城鎮)大埔縣(湖寮鎮)豐順縣(湯坑鎮)五華縣(水寨鎮)
平遠縣(大柘鎮)
汕尾市 轄1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城區。
城區(香洲街道)
陸豐市(東海街道)
海豐縣(海城鎮)陸河縣(河田鎮)
河源市轄1個市轄區、5個縣。市人民政府駐源城區。
源城區
和平縣(陽明鎮)龍川縣(老隆鎮)紫金縣(紫城鎮)連平縣(元善鎮)東源縣(仙塘鎮)
陽江市轄1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江城區。
江城區
陽春市(春城街道)
陽西縣(織篢鎮)陽東縣(東城鎮)
清遠市轄1個市轄區、3個縣、2個自治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清城區。
清城區
英德市(英城街道)連州市(連州鎮)
佛岡縣(石角鎮) 陽山縣(陽城鎮)清新縣(太和鎮)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吉田鎮)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江鎮)
東莞市市人民政府駐莞城街道。
中山市市人民政府駐石岐街道。
潮州市轄1個市轄區、2個縣。市人民政府駐湘橋區。
湘橋區
潮安縣(庵埠鎮)饒平縣(黃岡鎮)
揭陽市轄1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榕城區。
榕城區(新興街道)
普寧市(流沙北街道)
揭東縣(曲溪街道)揭西縣(河婆街道)惠來縣(惠城鎮)
雲浮市轄1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雲城區。
雲城區(雲城街道)
羅定市(羅城街道)
雲安縣(六都鎮)新興縣(新城鎮)鬱南縣(都城鎮)

3. 廣東省有幾個縣區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廣東省全省有21個地級市,20個縣級市、34個縣、3個自治縣、64個市轄區,4個鄉、7個民族鄉、1128個鎮、461個街道辦事處。個縣級市名義上直屬省政府,由地級市暫為代管。

一、廣州市:

越秀區、荔灣區、海珠區、天河區、白雲區、黃埔區、花都區、番禺區、南沙區、增城區、從化區

二、深圳市:

福田區、羅湖區、南山區、鹽田區、寶安區、龍崗區、龍華區、坪山區、光明區

三、珠海市 香洲區、斗門區、金灣區

四、汕頭市:

金平區、龍湖區、濠江區、潮南區、潮陽區、澄海區、南澳縣

五、佛山市:

禪城區、高明區、三水區、南海區、順德區

六、韶關市:

湞江區、武江區、曲江區、樂昌市、南雄市、始興縣、仁化縣、翁源縣、新豐縣、乳源瑤族自治縣

七、湛江市:

赤坎區、霞山區、坡頭區、麻章區、廉江市、吳川市、雷州市、遂溪縣、徐聞縣

八、肇慶市:

端州區、鼎湖區、高要區、四會市、廣寧縣、懷集縣、封開縣、德慶縣

九、江門市:

江海區、蓬江區、新會區、台山市、鶴山市、開平市、恩平市

十、茂名市:

茂南區、電白區、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

十一、惠州市:

惠城區、惠陽區、博羅縣、龍門縣、惠東縣

十二、梅州市:

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平遠縣、蕉嶺縣

十三、汕尾市:

城區、陸豐市、海豐縣、陸河縣

十四、河源市:

源城區、龍川縣、連平縣、東源縣、和平縣、紫金縣

十五、陽江市:

江城區、陽東區、陽春市、陽西縣

十六、清遠市:

清城區、清新區、英德市、連州市、佛岡縣、陽山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連南瑤族自治縣

十七、東莞市

十八、中山市

十九、潮州市:

湘橋區、潮安區、饒平縣

二十、揭陽市:榕城區、揭東區、普寧市、惠來縣、揭西縣

二十一、雲浮市:

雲城區、雲安區、羅定市、新興縣、鬱南縣

(3)廣東省行政擴展閱讀:

2016年各市行政區劃變動詳情

廣州:

將荔灣區人民政府駐地由金花街道中山七路328號遷移至石圍塘街道芳村大道西2號。

深圳:

增設龍華區和坪山區;將寶安區公明和光明街道辦事處分設為光明、公明、新湖、鳳凰、玉塘、馬田等6個街道辦事處;將坪山區坪山和坑梓街道辦事處分設為坪山、馬巒、碧嶺、石井、坑梓、龍田等6個街道辦事處。

將寶安區西鄉、福永、沙井、松崗4個街道辦事處分設為西鄉、航城、福永、福海、沙井、新橋、松崗、燕羅等8個街道辦事處;將龍崗區布吉街道辦事處分設為布吉、吉華等2個街道辦事處,橫崗街道辦事處分設為橫崗、園山等2個街道辦事處,龍崗、龍城街道辦事處合並分設為龍崗、龍城、寶龍等3個街道辦事處。

陽江將陽春市春城街道辦事處分設為春城和河西等2個街道辦事處。

揭陽將揭東區玉滘鎮劃歸榕城區。

4. 從明代開始,廣東省作為一個行政單位名稱出現,一直用到今天是否正確

廣東省,以嶺南東道、廣南東路得名,簡稱「粵」,省會廣州,是中國大陸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廣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與海南隔海相望,劃分為珠三角、粵東、粵西和粵北四個區域,下轄21個省轄市(副省級城市2個,地級市19個),119個縣級行政區(59個市轄區、21個縣級市、36個縣、3個自治縣)。
廣東省在語言風俗、傳統、歷史文化等方面都有著獨特風格,是嶺南文化的重要傳承地。通行粵語、客家語和閩語,而且粵、客兩大方言的中心都在廣東[1] 。廣東省也是中國人口最多[2] ,社會、文化最開放的省份,居粵的外國人士達百萬。
廣東省在秦以前,作為中華民族先民的南越族人民已從事農業活動[3] ,是中國歷史上商品性農業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也是中國最早出現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省份之一[4] 。至1987年,廣東省工業產值已佔全省工農業總值的79.6%,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部門,食品、機械、化工、紡織縫紉業成為廣東省支柱工業部門[5] 。自1989年起,廣東國內生產總值在中國30個省市中,連續占居第一位[4] 。廣東省已成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6] ,經濟總量佔全國的1/8,並超越香港和台灣,成為中國經濟規模最大,經濟綜合競爭力[7] 、金融實力最強省份[8] ,並已達到中上等收入國家水平[9] 、中等發達國家水平[10] 。

先秦時期
「粵」作為廣東簡稱,最原始的意義是指代華南百越
千年商都—廣州
(百粵),古文獻中「粵」和「越」互為通假,可隨意互調使用。隋唐以後,「粵」字意義收窄,指嶺南地區,或稱「南粵」。[17]
距今約12.9萬年以前,嶺南出現了早期古人(馬壩人)。商與西周時代,廣東先民便與中原商、周王朝有了經濟文化往來。春秋戰國時代,嶺南與閩、吳、越、楚國關系密切,交往頻繁。歷史上楚庭、南武城的傳說,反映出這一時期嶺南與楚、越的關系。《國語楚語上》也有「撫征南海」的記載,可見當時嶺南與楚國有軍事、政治關系。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佔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南海郡轄境是東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據《漢書》記載),郡治番禺。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此外,粵西有一部分屬象郡和桂林郡,粵北部分地區屬長沙郡。這是廣東歷史上第一次劃分行政區。
秦末,南海郡尉任囂病危,委任龍川縣令趙佗代職。任囂死後,趙佗即起兵隔絕五嶺通中原的道路。秦亡之際,趙佗武力攻並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當時,廣東除今連州及樂昌北境屬長沙郡管轄外,都屬南越國地盤。趙佗及其後的南越國,都與漢朝一樣實行郡縣制。
兩漢時期
漢武帝平定南越後,漢朝將南越地劃分為南海、蒼梧、鬱林、和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9個郡。為了便於監督各郡官吏,漢朝又設立13個常駐監察機構,稱為「十三部」,其中設在蒼梧郡廣信縣(今廣東封開)的交趾部,專門負責糾核嶺南九郡。東漢末,交趾部改為交州,除監察權外,還擁有軍政大權,成為郡上一級政府,地方行政制度也就從郡縣二級變為州、郡、縣三級。今廣東省境包括交州轄下的整個南海郡(粵中、粵東),還包括蒼梧郡、和浦郡、荊州貴陽郡和揚州豫章郡的一部。其中南海郡較秦代增置3個縣:揭陽、中宿(今清遠)和增城。
東漢末,赤壁之戰後逐漸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公元210年(漢獻帝建安十五年),吳國的孫權任命步騭為交州刺史,率兵抵番禺。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步騭把交州州治從廣信東遷番禺。264年(吳景帝永安七年),東吳為便於治理,又把南海、蒼梧、鬱林、高梁4個郡(今兩廣大部)從交州劃出,另設廣州,州治番禺,廣州由此得名。東吳時期,今廣東省境除廣州轄下的4郡外,還包括荊州始興郡和海南島。
魏晉南北朝
西晉時,今廣東省腹地屬當時的廣州,粵北屬荊州,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屬交州。南北朝時代,中國政局南北分裂。南朝統治者對俚人(越族)實行「羈縻」政策,在原地大量封官,導致州、郡數猛增。增設的州、郡、縣多集中在粵中、粵西、粵北地區,粵東地區設置較少。因為當時粵東農業經濟沒有粵西發達,交通也沒有粵西方便。隋初,設廣州、循州(今惠州)兩個總管府統領諸州。隋煬帝廢州為郡,改為郡、縣兩級,大加省並,今廣東省境分屬10郡、74縣。
唐宋時期
唐初地方設州、縣。嶺南45州分屬廣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個都督府(又稱嶺南五管)。655年以後,5府皆隸於廣州,長官稱為

廣東風光(13張)
五府(管)經略使,由廣州刺史兼任。唐朝中期潮州汕頭一帶曾經隸屬福建,屬閩州都督府和福建節度使等。756年(肅宗至德元年),升五府經略使為嶺南節度使。862年(懿宗咸通三年),嶺南道劃分為東、西道,東道治廣州,廣東屬嶺南東道,這是廣東省名中「東」字的由來,也是兩廣分為東西的開始。

五代十國時期,嶺南為南漢王劉氏占據,行政區劃基本上繼承唐朝的建制。南漢升廣州為興王府,在州縣稀疏的粵東和粵北,增置1府4州。南漢後期,全境共轄60州、214縣。後梁貞明三年(917),清海、靖海兩軍節度使劉岩立國,國都廣州。國號初名大越,年號乾亨,次年改國號為漢,史稱南漢。南漢立國後,承襲唐朝典章制度,並大體沿用唐代官制。升廣州為興王府,在粵東和粵北增置一府四州。啟用幕府士人分領諸州,刺史不用武官,從而擺脫唐後期藩鎮割據之弊。仿唐制開科取士,擴大地方士人的仕途。大規模鑄銅、鉛兩種「乾亨重寶」。這是嶺南首次大規模造幣,促進了嶺南地區商品流通。積極開展對外商務活動;又與鄰國創造良好外交關系。南漢歷四主55年。南漢國的建立,促進了嶺南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府、軍)、縣三級。今廣東省境包括廣南東路14州和廣南西路境內的7州,共61縣。宋朝對唐制有所繼承又有所調整。粵西及海南島裁撤8個州,而粵東、粵北除循唐制外,仍保留南漢所增置的4個州。997年(宋太宗至道三年),廣南路分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東路治所在廣州,西路治所在桂州,廣東大部分屬廣南東路,「廣東」即廣南東路的簡稱。
元明清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分省、路、府(州、軍)、縣四級,另有道,是省以下、路府之上的承轉機構。今廣東省境分為廣東道和海北海南道。廣東道道治在廣州,海北海南道道治在今雷州市。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廣東道為廣東等處行中書省,並將海北海南道改隸廣東,廣東成為明朝的十三行省之一。而且,過去長期與廣
廣東地區歷史地圖(南漢)
西同屬一個大區的雷州半島、海南島劃撥廣東統轄,結束了廣東以往隸屬不同政區的狀況,廣東省區域輪廓自此基本形成。終明之世,廣東設10府1直隸州,統轄7州75縣。其中,屬明代新置的有順德、從化、高明、饒平、惠來、大埔、普寧、澄海等22縣。這些新置的縣大多集中在粵東地區,基本形成當今縣制的分布格局。南澳島此前屬福建管轄,明萬曆三年(1575年),南澳島分屬福建,廣東,設南澳副總兵,即「協守漳潮等處駐南澳副總兵」,分廣東、福建兩營。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升設南澳總兵,管轄閩南、台灣、粵東海域軍事,直到1915年,南澳全島才劃給廣東。澳門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被葡萄牙人借口船舶遭風浪波濤,請求借地晾曬貨物,並賄賂地方官員,取得澳門的賃居權[18] 。
清初承襲明制,地方行政機關分省、道、府、縣4級,但將明時的布政使司正式改稱為省。「廣東省」名稱正式使用,所轄范圍與明廣東布政使司相同。清設總督管轄廣東、廣西兩省,稱「兩廣總督」,初駐肇慶,清順治三年(1646),朱元璋後代在廣州稱帝,年號「紹武」,史稱「南明」政權,僅存在40天。1746年(乾隆十一年)總督府移廣州。清代廣東省最南的轄境是南海諸島的曾母暗沙。西沙群島(時稱「千里長沙」)和南沙群島(時稱「萬里石塘」)屬於廣東省瓊州府的萬州管轄。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北宋時期中國政府已在此行使主權,清政府更是經常派水師巡視。明清時期廣東北遷,有「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乾隆年間廣東、福建下南洋。
1842年,鴉片戰爭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中英南京條約》,香港(時屬新安縣)正式淪為英國的殖民地,並開通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19] ,1843年6月1

廣東各市風光圖冊2(27張)
8日,在澳門附近的望廈村進行會談,7月3日,雙方在望廈村正式簽訂了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海關稅則》,又稱《望廈條約》[20] 。1843年10月8日,由於英國的要求,中英雙方在廣州和香港繼續商談,又訂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又稱《虎門條約》[21] )。1844年10月中法兩國在廣州附近的黃埔(今廣州黃埔區)簽訂了《黃埔條約》[22-23] ;1858年6月27日正式簽訂中法《天津條約》,另有《和約章程補遺》,增開瓊州、潮州等六口[24] ,中美簽訂《天津條約》,增開潮州(後改汕頭)、台南為通商口岸[25] ;1860年8月,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佔領天津、大沽、登州、北海、廣州等處英軍,中國割讓廣東「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26] 。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葡萄牙獲「永駐管理澳門」的特權[18] ,1898年6月9日在北京正式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1860年英國所奪占的尖沙嘴以外的九龍半島的其餘部分租與英國[27] ;1899年11月16日(光緒廿五年十月十四日),清政府與法國簽訂《廣州灣租界條約》,「中國國家將廣州灣(今湛江市)租與法國國家······定期99年。」法國把租借地范圍內的陸地和海灣,總稱為廣州灣。從此,廣州灣便成為法國的租借地。

中華民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後,各省紛紛響應,宣布獨立。11月9日,廣東便實現「和平光復」。各界代表集議推舉胡漢民為廣東都督,陳炯明為副都督。11月10日,廣東軍
國父孫中山
政府正式宣告成立。同盟會員幾乎占據了軍政府各部首腦的位置。 廣東軍政府執政期間(1911年11月~1913年8月),貫徹了孫中山的思想主張和南京臨時政府的政策法令,實施了一系列具有民主主義性質的革命措施,還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了一些發展社會經濟的政令[28] 。1917年9月10日,孫中山在廣州就任軍政府大元帥,南北形成對峙局面,護法運動正式開始。1921年,成立廣州市政廳。1921年5月建立中華民國政府,孫中山任非常大總統;1925年6月24日,國民黨中央議決改組大元帥府,1925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7月改廣州市政廳為廣州市政府。國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分為省、行政區、縣和市,實行委員制。廣東省政府下設廣州、北江、東江、西江、南路、海南6個行政區,每區設一行政委員,代表省政府處理本區事務。1927年12月16日,黃紹閎率桂系部隊在梧州誓師討粵,兩廣戰爭爆發。此前,粵系要員在廣州發難,驅逐桂系勢力,釀成廣州事變,桂、粵雙方結怨日深。12月11日,共產黨人發動廣州起義,桂系藉此攻擊汪派「疏於防範」,而且參預逆謀。14日,國民政府下令解除張發奎、黃琪翔等粵方軍政首腦的職務。桂系發動兩廣戰爭後,分兵兩路進攻廣州,先後佔領肇慶、三水、河口等地。粵軍第四軍全力攻佔東江,回師廣州阻擊桂軍。桂軍改變計劃,轉攻東江[29] 。1929年,陳濟棠執掌廣東的軍政大權;1936年,還政中央。1938年6月,日本侵佔南澳島。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侵佔廣州,廣州淪陷;廣東省府撤退到粵北(今連州市);為適應戰時需要,全省

廣東嶺南建築(29張)
設4個行署。1940年4月,汪偽政權在廣東成立偽省政府,全省改設為9個區(包括淪陷區),到1941年,復改設9個行政督察區。 1943年,日本又侵佔廣州灣。1945年8月18日,中法簽訂《交收廣州灣租界地專約》。1945年抗戰勝利後,民國政府把行政督察區分為省府直接督察區和專署行政督察區兩種。省府直接督察的有南海、番禺等12個市縣,專署行政督察區則分為11個區,共轄88個縣。1949年,解放軍解放南京後,南京國民政府南遷廣州,李宗仁將其總統府設在現在的華南師范大學內[30] 。

中華人民共和國

廣東古村落(20張)
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10月28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成立;11月6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全省共設珠江、東江、西江、北江、粵中、南路、興梅、潮汕、瓊崖等9專區,共轄7市98縣,廣州市為中央直轄市。1952年,廣東省和廣州市由中南行政委員會領導,將北海市及欽州專區劃歸廣西,廣西的懷集縣劃入廣東。1954年,廣東省改由中央直接領導,原由中央直轄的廣州市劃歸廣東省管轄。1955年,廣西的北海市和欽州專區所屬各縣劃歸廣東省,並更名為合浦專區。1965年,北海市及合浦專區所屬各縣劃歸廣西壯族自治區。1979年,原屬惠陽地區的寶安縣改設深圳市,原屬佛山地區的珠海縣改設珠海市,均由省直轄。廣東省直轄廣州、海口、汕頭、湛江、茂名、佛山、江門、深圳、珠海、韶關等10市,分設韶關、惠陽、梅縣、汕頭、佛山、湛江、肇慶等7地區和海南行政區及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共轄14市、92縣、3自治縣。1981年,設立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由海南行政區直接領導。1983年以後,開始實行市管縣、鄉鎮管村的新體制。1988年,中央政府將海南行政區從廣東省劃出,另設海南省;同年,廣東開始取消地區設置,另設18個地級市(後增加到21個地級市),全面實行地級市管縣體制、以及鄉鎮管村體制。[31]

5. 廣東省有多少個行政區

廣州市:越秀區荔灣區海珠區天河區白雲區黃埔區番禺區花都區南沙區蘿崗區增城市從化市
深圳市:福田區羅湖區南山區寶安區龍崗區鹽田區
珠海市:香洲區斗門區金灣區
汕頭市:金平區龍湖區濠江區潮陽區潮南區澄海區南澳縣
韶關市:湞江區武江區曲江區樂昌市南雄市始興縣仁化縣翁源縣新豐縣乳源瑤族自治縣
佛山市:禪城區南海區順德區三水區高明區
江門市:江海區蓬江區新會區台山市開平市鶴山市恩平市
湛江市:赤坎區霞山區坡頭區麻章區廉江市雷州市吳川市遂溪縣徐聞縣
茂名市:茂南區茂港區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電白縣
肇慶市:端州區鼎湖區高要市四會市廣寧縣懷集縣封開縣德慶縣
惠州市:惠城區惠陽區博羅縣惠東縣龍門縣
梅州市:梅江區興寧市梅縣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平遠縣蕉嶺縣
汕尾市:城區陸豐市海豐縣陸河縣
河源市:源城區紫金縣龍川縣連平縣和平縣東源縣
陽江市:江城區陽春市陽西縣陽東縣
清遠市:清城區英德市連州市佛岡縣陽山縣清新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連南瑤族自治縣
東莞市
中山市
潮州市:湘橋區潮安縣饒平縣
揭陽市:榕城區普寧市惠來縣 葵潭縣 揭東縣 揭西縣
雲浮市:雲城區羅定市新興縣鬱南縣雲安縣

6. 請問廣東省有幾個地級市

截止2018年,廣東省下轄21個地級市,劃分為珠三角、粵東、粵西和粵北四個區域,其中珠三角: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珠海、江門、肇慶、惠州;粵東:汕頭、潮州、揭陽、汕尾;粵西:湛江、茂名、陽江;粵北:韶關、清遠、雲浮、梅州、河源。

(6)廣東省行政擴展閱讀

廣東省山脈大多與地質構造的走向一致,以北東―南西走向居多,如斜貫粵西、粵中和粵東北的羅平山脈和粵東的蓮花山脈;粵北的山脈則多為向南拱出的弧形山脈,此外粵東和粵西有少量北西―南東走向的山脈;山脈之間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還有高要、清遠、楊村和惠陽等沖積平原。台地以雷州半島―電白―陽江一帶和海豐―潮陽一帶分布較多。

廣東省轄市當中,廣州是國家中心城市,深圳為計劃單列市,深圳、珠海和汕頭為經濟特區,廣州和湛江為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下分121個縣級行政區,包括62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36個縣、3個自治縣。其中佛山市順德區被廣東省為省直管縣試點,對順德區實行省直接管理縣財政體制。順德區享有地級市的行政執法許可權,並將接受廣東省的直接考核,分數單列。20個縣級市法律上直屬省政府,實際上是由地級市暫為代管。

7. 廣東省行政區劃

廣東省共轄廣州、深圳、珠海、汕頭、佛山、韶關、湛江、肇慶、江門、茂名、惠州、梅州、汕尾、河源、陽江、清遠、東莞、中山、潮州、揭陽、雲浮等21個地級市,劃分為珠三角、粵東、粵西和粵北四個區域,其中珠三角:廣州、深圳、佛山、東莞、肇慶、惠州、江門、中山、珠海;粵東:汕頭、潮州、揭陽、汕尾、梅州、河源;粵西:湛江、茂名、陽江、雲浮;粵北:韶關、清遠。其中廣州和深圳為副省級城市,深圳為計劃單列市,深圳、珠海和汕頭為經濟特區,廣州和湛江為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下分119個縣級行政區,包括59個市轄區、21個縣級市、36個縣、3個自治縣。21個縣級市名義上直屬省政府,實際上是省政府交由地級市代管,其中高州市、陽春市、英德市、陸豐市、普寧市以及羅定市的是財政省直管市。

8. 廣東省有哪些具體的行政機關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組成部門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廣東省經濟貿易委員會 廣東省教育廳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 廣東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 廣東省公安廳
廣東省國家安全廳 廣東省監察廳 廣東省民政廳
廣東省司法廳 廣東省財政廳 廣東省人事廳
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 廣東省國土資源廳 廣東省建設廳
廣東省交通廳 廣東省信息產業廳 廣東省水利廳
廣東省農業廳 廣東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 廣東省文化廳
廣東省衛生廳 廣東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廣東省審計廳

直屬特設機構
廣東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直屬機構
廣東省地方稅務局 廣東省環保局 廣東省廣播電影電視局
廣東省體育局 廣東省統計局 廣東省物價局
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廣東省新聞出版局 廣東省林業局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 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 廣東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
廣東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廣東省知識產權局 廣東省旅遊局
廣東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 廣東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 廣東省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

部門管理機構
廣東省監獄管理局 廣東省勞動教養工作管理局 廣東省中醫葯局

議事協調機構辦事機構
廣東省人民防空辦公室 廣東省打擊走私綜合治理辦公室 廣東省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領導小組辦公室

其他機構
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廣東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廣東省國家保密局
廣東省信訪局 廣東省金融服務辦公室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
廣東省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 廣東省人民政府駐上海辦事處
直屬事業單位
廣東省科學院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
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 廣東省檔案局(館) 廣東省地方史志辦公室
廣東省機械設備成套局
歸口部門管理的事業單位
珠江電影製片公司 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
廣東省機電設備招標局 廣東省航道局 廣東省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
廣東省信息中心 廣東人民廣播電台 廣東電視台
廣東南方電視台 廣東省廣播電視技術中心 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
廣東省人民醫院 廣東省體育運動技術學院 廣東省生產力促進中心(廣東省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
廣東省測試分析研究所 廣東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廣東省公路管理局
廣東省考試中心 廣東省出版集團 廣東省水文局
廣東新華發行集團

9. 廣東省的行政區劃

廣東省陸地面積為17.98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1.87%;其中島嶼面積1592.7平方公里,約佔全省陸地面積的0.89%。全省沿海共有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759個,數量僅次於浙江、福建兩省,居中國第三位。另有明礁和干出礁1631個。全省大陸岸線長3368.1公里。按照《聯合國海洋公約》關於領海、大陸架及專屬經濟區歸沿岸國家管轄的規定,全省海域總面積41.9萬平方公里。廣東省省會廣州市,全省共轄21個地級市(含59個市轄區)、21個縣級市,36個縣、3自治縣。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