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簡審批優化
A. 結合編辦三定方案怎樣優化流程,簡化審批程序
一是科學制定實施方案。根據中央和省市簡化優化公共服務工作的統一安排部署,我辦迅速貫徹落實,結合雨花實際,及時制定《雨花區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基層群眾辦事創業工作實施方案》,按照服務便民利民、辦事依法依規、信息公開透明、數據開放共享四項基本原則,明確了編制公共服務事項清單、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積極推行「互聯網+公共服務」三大核心任務。
二是聯動推進清單編制。為加快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和辦事指南的編制進度,我辦協同區政務服務中心、區電子政務辦等牽頭部門,採取面對面、條對條的方法,對全區29個涉改部門逐一開展業務培訓,對「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228項公共服務事項逐條予以核對,對申報報表及申報程序進行逐一講解,為公共服務事項清單編制和集中審核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是嚴格把關審核程序。我辦嚴格按照部門全面梳理上報、牽頭部門集中審核、審定確認和公示公布四個步驟,對單位提交的公共服務清單事項名稱、實施依據、申報材料、辦理流程、法定時限、辦理時限、收費依據、收費標准、承辦機構、辦事指南及相關報表逐項審核,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與單位溝通,指導其修改完善,確保填報事項的准確性和規范性。
四是簡化優化服務流程。按照「服務便民利民」原則,我辦對公共服務事項的辦理條件和流程進行全面清理,要求各涉改部門填報《公共服務事項非政策性支持的蓋章證明摸底表》,對凡是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和蓋章環節,原則上一律取消,堅決砍掉各類無謂證明,進一步簡化優化辦事流程,縮減公共服務辦理時限。
B. 如何建立規范高效的審批運行機制
構建規范高效的行政審批機制主要從規范行政審批程序、推進行政審批電子化、強化行政審批監督機制三方面入手。
一、規范行政審批程序
(一)規范申請程序
目前,我國行政審批事項繁多,程序繁瑣復雜。首先,為了保證行政審批申請人了解有關規定、申請的程序和條件。行政審批機構應當公示行政審批的相關規定及申請行政審批的具體流程。公示方式可以多樣化。行政審批機構一般在審批機構大廳里公示審批流程圖,也可以採用在網站上公布等其他方式,但是必須以便民為原則。其次,目前在我國,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人難找的四難現象較為嚴重。行政審批機構應當實行首問責任制。該制度規定群眾來訪時,機關在崗被詢問的工作人員即為首問責任人。要求首問責任人對群眾提出的問題或要求,無論是否是自己職責(權)范圍內的事,都要給群眾一個滿意的答復。最後,行政審批機構應當將申請登記在冊,嚴格遵守《行政許可法》等相關法律關於申請程序的規定。
(二)規范審查程序
《行政許可法》第三十四條規定:「行政機關應當對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進行審查。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機關能夠當場作出決定的,應當當場作出書面的行政許可決定。根據法定條件和程序,需要對申請材料的實質內容進行核實的,行政機關應當指派兩名以上工作人員進行核查。」該條文規定了審查的程序和條件。筆者認為,在審批機關審查申請過程中也應當引入迴避制度。如果負責行政審批的工作人員與審批事項或是審批申請人有利害關系,應當迴避。同時禁止行政審批機構工作人員於審批審查通過之前,在公共場所之外,單方面與審批申請人接觸。公務員本人違反相關規定,應給予相應處分,以此保障審查程序的公正。
(三)規范決策程序
對於技術性強、專業要求高的行政審批事項,為保證決策的科學性,行政審批機構在決策過程中,應當邀請相關專家論證該事項。筆者建議建立專家咨詢制度,確保專家組成的全面性,論證的獨立性。美國早在1972年就通過了《聯邦咨詢委員會法》,目的在於通過法律保證各種形式的專家咨詢機構建議的客觀性以及公眾在專家咨詢過程中的知情權。目前在我國,某些行政審批機關可以任意挑選專家進行咨詢或論證,從而可能導致被挑選的咨詢專家受利益驅使,甚至為決策機構所僱傭。因此,決策機構對專家的選擇必須考慮不同專家的利益立場,盡可能使受決策影響的利益各方都能有專家代表,從而通過專業知識的相互制約而獲得平衡。另外,對於涉及行政相對人及第三人重大利益的行政審批事項,應當舉行聽證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需要逐步完善行政審批聽證程序,以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
二、推進行政審批電子化
充分利用現代網路信息技術,加快推行網上行政審批建設與應用,切實提高辦事效率,加快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步伐的必然要求,是構建「權力陽光運行機制」,打造廉潔政府的重要內容。
建設電子行政審批,一是要全面整合網路資源,統籌管理。政府網站是電子審批的服務終端,是公民與政府重要的接觸點。二是要改進技術手段。理想化的電子行政審批,以行政相對人為中心,實現一對一的服務模式和全天候審批。這需要改進技術手段,健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從網路層、應用層等構建完整的電子審批體系。三是完善相關法律。行政審批電子化也是一把雙刃劍,需要有配套的法律、法規為其保駕護航。實現行政審批電子化的同時,也要實現行政審批法制化。
三、強化行政審批監督機制
對行政審批工作進行監督的目的,就是維護公平、公正、公開的陽光競爭環境。一是健全審批部門內部監督制約機制,落實審監分離制度,加強部門內部監督檢查,建立審批人員定期輪崗和審批迴避制度。二是健全行政審批部門外部監督機制。有關紀檢監督部門紀檢監察要立足本職,廣泛收集企業及服務對象對審批制度改革的意見和建議,對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研究反饋給有關部門。三是建立責任追究制度。要按照「誰審批,誰負責」和「權責對等」的原則,明確審批單位、審批人對審批過錯的責任。各地區或各部門根據自身特點制定行政審批責任追究實施細則,以確保行政審批工作依法、規范、有序地進行。
C. 對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改革有何意見,建議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優化發展環境,全面加快本地區振興發展,根據中央、省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本地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大力簡政放權
(一)最大限度向市場、社會、基層放權。堅持市場化改革導向,切實減少政府對市場主體及社會事務的過度管制和限制。凡是市場主體能夠自主決定、自擔風險、自行調節的事項,堅決放權市場;凡是可由社會組織承擔的事務性管理工作、適合由社會組織提供的公共服務、社會組織通過自律能夠解決的事項,堅決轉移給社會組織;凡是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由基層管理更方便有效的審批事項以及涉及公民個人的審批事項,一律下放到縣(市、區)審批。進一步理順市、區管理體制機制,賦予區一級更大的管理許可權;支持瑞金省直管改革試點,對龍南等具備條件的縣賦予市級經濟管理許可權;對國家級重點鎮和省級百強中心鎮、市級示範鎮賦予部分縣級經濟管理許可權,推進擴權強縣、擴權強鎮。
(二)接住管好上級取消下放的審批事項。對上級決定取消的審批事項,市、縣兩級在上級公布之日起取消到位,不再審批。對上級下放的審批項目,由市、縣審改辦牽頭及時做好承接落實工作。市、縣各承接部門要加強與上級部門的溝通聯系,自上級下放決定發布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完成承接工作,向社會公布項目審批條件、流程和承諾辦理時限,納入行政服務中心窗口辦理,並在1個月內將項目承接落實和運行情況書面報告市、縣審改辦。對市政府下放給縣級政府的行政審批項目,市直、駐市有關單位要在市政府作出下放決定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將下放項目的審批依據、條件、程序、時限及執法規范等事項通知縣(市、區)承接部門,並做好指導服務工作。
(三)堅決清理精簡審批事項。按照依法合理、應減盡減、分類研究、區別處理的原則,由審改辦牽頭組織,今年對現有的行政許可項目、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進行全面清理,該取消的取消、該下放的下放、能委託的委託、能轉變管理方式的轉變管理方式。在全面清理的基礎上,完整列出保留、取消、下放、委託、轉變管理方式等審批事項目錄並向社會公布。持續推進簡政放權,將凡是能放的行政審批事項堅決放開、放到位,充分激發市場主體的創造活力。
1.取消:國務院、省政府明令取消的;違法設定的行政許可項目;不符合法律規定、利用「紅頭文件」設定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以及按照國務院審批制度改革工作精神,能取消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的;市場機制能夠有效調節的;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能夠自律管理的;行政機關採用事後監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夠解決的;長期未實際實施,取消後不影響社會管理的。
2.下放:國家、省下放到我市未明確不可以下放的;在經濟管理許可權內能夠簡政放權、提高效率的;能夠方便基層群眾辦事的;辦件量特別大的。
3.委託:暫時不能下放的,除法律、法規明確規定不能授權委託審批的事項外,可通過授權委託方式向基層延伸服務。
4.轉變管理方式:暫時不能取消、下放或委託的,按國務院、省政府的審批制度改革精神,調整為轉變管理方式。
(四)大幅減少前置審批條件。全面清理前置審批條件,取消沒有法定依據、自行設定的前置審批條件和重復性的前置預審,最大限度減少預審和前置審批環節。可以採用事後監管或間接方式管理的行政審批事項,原則上不設前置審批條件。市縣兩級政府應編制前置審批條件目錄並向社會公布,凡是需要中介機構出具檢測、鑒定、認證、評估報告或意見書等作為前置審批條件的,必須列入目錄。
(五)推廣政府購買服務。建立健全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機制,凡適合社會力量承擔的,積極通過政府采購、委託等方式交給社會力量承擔,有效解決一些領域公共服務產品短缺、質量和效率不高等問題。嚴格政府購買服務資金管理,加強政府購買服務績效管理。
二、創新審批機制
(六)加快推進「網上審批」。提前謀劃,加快推進包括網上辦事大廳、業務辦理系統、並聯審批系統、服務支撐系統、效能監察平台等內容的網上審批系統建設,確保如期完成建設任務並投入運行。在新的網上審批系統建成之前,充分利用已有基礎設施、審批系統和應用平台,對各縣(市、區)和市直(駐市)部門現有服務資源和信息資源進行梳理、整合,實現市、縣兩級行政服務中心、對口部門網上審批系統縱向相聯,部門網上業務審批系統與同級行政服務中心網上審批系統橫向互通,並將全市所有行政審批項目納入網上審批系統辦理,全程跟蹤監察。
(七)建立「受理、審批、監管」三分離工作機制。規范行政審批事項收件受理。除省統一運作或涉及保密事項等特殊情況可不進入行政服務中心的事項外,其他所有行政審批事項必須按應進必進的要求進入行政服務中心,各審批部門原則上應在行政服務中心設立服務窗口,統一收件受理行政審批事項,將受理信息即時錄入網上審批系統辦理。審批事項不進駐行政服務中心或在行政服務中心窗口之外受理的,一律按違規論處;事後錄入受理信息的,視為違規操作,予以問責。規范行政審批內設機構設置。行政審批事項在5項及以上且內設機構限額尚有空額的部門,設立行政審批服務科(股)室;行政審批事項在5項以下,或部門內設機構限額已滿的部門,指定某一業務科(股)室掛牌設立行政審批服務科(股)室。各審批部門將所有行政審批事項(專業技術性特別強的除外)集中到一個科(股)室負責,一名領導分管,成建制進駐行政服務中心。對辦件量小的審批部門,可不進駐行政服務中心設立服務窗口,由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設立綜合窗口統一受理,再通過網上審批系統分發至相關審批部門辦理。各審批部門原承擔審批職能的業務科(股)室不再承擔審批職能,專司批後監管工作。
(八)創新中介服務機構管理方式。全面清理行政審批前置中介機構和服務事項,研究出台《本市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機構管理辦法》。加快推進中介服務機構與行業主管部門脫鉤,切斷權力依附和利益輸送關系,實現中介活動與行政職能分離。仍在承擔中介服務職能的事業單位按照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要求,逐步實行職能剝離、管理脫鉤或改為中介服務機構。培育中介服務市場。引入競爭機制,打破中介服務壟斷,各行業主管部門不得設置或借備案管理等變相設置區域性、行業性的中介服務執業限制,不得指定中介服務機構實施前置服務,不得委託中介服務機構變相實施行政審批和行政收費。在行政服務中心設立中介配套服務區,引導各類中介服務機構進駐並設立窗口,打造中介服務超市。加強中介服務機構監管。建立統一的中介機構信用平台,公開中介服務機構基本信息、服務項目、承諾期限、收費標准及依據。嚴禁掛靠、租賃、出借中介服務機構資質、從業人員執業資格等行為。建立中介服務機構信用等級評價管理機制,根據企業和群眾滿意度、投訴率對中介服務機構進行信用評級,信用評級情況向社會公示;對失信主體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
(九)優化再造審批流程。各審批部門要按照「時間短、流程優、服務好」的要求,參照深圳等發達地區的審批流程,創新、優化、再造審批流程,及時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進一步減少審批層級和環節,對將一個審批事項拆分為多個環節或步驟實施審批的,一律合並。進一步減少申報材料,取消沒有法律依據、不合理要求、同一事項和同一審批鏈上重復提交的材料。進一步壓縮辦理時限,不需集體討論、專家論證、上報省和國家的事項,實行「一審一核」;備案、年檢事項以及審批條件、申報材料符合要求且不需現場勘察的事項及其他能夠即時辦結的行政審批事項,一律在服務窗口即時辦結;凡是部門職權范圍內應該決定的事項,不得以提交上級領導會議決定等為由延長辦理時限。
(十)推行重點項目並聯審批新機制。在行政服務中心設立「並聯審批」窗口,統一負責「並聯審批」事項的咨詢、申請、受理、協調、督辦等工作。「並聯審批」窗口受理申請後,由市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根據具體情況,確定牽頭主辦部門,並通過網上審批系統分轉給主辦、協辦部門同步辦理,實行封閉運行、協同辦理、全程監管。制定《重點項目並聯審批工作實施細則》,建立健全重點項目聯合踏勘、聯合審圖、聯合驗收制度,探索技術性審查和行政審批相分離的審批模式,形成「信息共享、並行辦理、結果互認、提前介入」的重點項目並聯審批新機制。
三、大膽先行先試
(十一)開展開發園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試點。選擇1-2個經濟技術開發區或工業園區開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試點,把規劃參數調整、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審批、企業登記等審批許可權以及縣(市、區)的其他審批許可權下放給園區,實行「園內事園內辦結」。推進園區行政管理創新,以一定區域為單位,統一辦理水土保持方案、交通影響評價、礦產壓覆、文物保護等前置審批,為園區企業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十二)開展行政審批標准化建設試點。選擇若干項業務量較大、與公眾聯系緊密、社會關注度較高的審批事項,開展行政審批標准化試點。按照「審批條件法定、審批環節精簡、審批時限縮短、申請材料精細」原則,建立行政審批服務標准,規范試點事項運作要素,推進審批事項名稱、審批依據、受理條件、申報材料、審批程序、辦理時限、收費標准等要素標准化,統一標准實施審批。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對全市所有行政審批事項實行標准化審批。
四、健全審批管理制度
(十三)建立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管理制度。市、縣要按照依法設定、科學分類、統一規范、動態管理和信息公開的原則,編制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在清單之外,一律不得設置、實施行政審批事項。建立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管理系統,實行審批事項適時調整動態管理和審批事項編碼目錄管理。在調整變動行政審批事項時,要同步調整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除涉及國家秘密及其他依法不予公開的事項外,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要在政府網站和部門網站公開,公開內容包括:項目編碼、審批部門、項目名稱、設定依據、審批對象、所需材料、審批流程、承諾時限、收費標准及依據等。
(十四)推行行政權責清單管理制度。各審批部門要依照法律法規和部門「三定」方案,認真梳理本部門的職權、職責,科學編制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實行「兩單合一」並向社會公開,推進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完善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行政權力公開運行機制,構建權界清晰、分工合理、權責一致、運轉高效、法治保障的政府職能體系。
(十五)完善電子監察制度。結合網上審批系統建設,進一步完善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實現市、縣兩級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聯網。完善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實時監控、預警糾錯、績效評估、信息服務功能,對行政審批項目從受理到辦結的每一個環節進行全程監督,實時糾正違反規定的行為,預警超過審批時限的審批事項。建立行政審批網上舉報投訴系統,健全行政審批網上投訴受理、處理和結果公開制度。
(十六)建立健全事中事後監管制度。堅持權力與責任同步下放、調控和監管同步加強、權力下放與能力建設同步推進,建立健全事中事後監管制度。對取消的審批事項,根據事項的性質、內容和要求,加強後續監管,完善監測體系,避免出現監管真空。對保留的審批事項,通過實地檢查、定期檢驗、抽樣檢查等方式,加強批後監管。對下放管理層級、轉變管理方式、委託實施的事項,要加強服務指導,避免管理脫節。對轉移給社會組織、交由行業協會自律管理的事項,有關部門要研究制定具體辦法,加強監管,促進社會自治和行業自律。特別是對涉及人民群眾健康安全的食品葯品、生產安全、環境保護等行政審批事項,必須嚴格監管到位。
五、完善政務服務體系
(十七)調整行政服務中心管理體制。將行政服務中心的建設和管理工作移交同級政府辦公廳(室)負責,並將市、縣(市、區)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歸口同級政府辦公廳(室)管理。
(十八)推進政務服務平台建設。將政務服務平台建設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范疇,大力推進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居)四級便民服務平台建設。2014年底前,全市所有鄉鎮(街道)建立便民服務中心,村(居)建立便民服務代辦點,基本實現便民服務全覆蓋目標。各級行政(便民)服務中心要改進服務方式,通過提供咨詢、查詢、引導、義務代辦等服務,方便基層群眾辦事,並在醒目位置公布投訴、監督電話,接受人民群眾監督。
六、強化改革保障
(十九)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市全面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領導小組,由市長任組長,市政府常務副市長任副組長,市直相關部門(單位)為成員單位。各縣(市、區)也要相應成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各地、各部門尤其是領導幹部要深化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認識,主動轉變職能,做到真改、真放、真便利。市審改辦要根據本意見,制定工作計劃,細化分解任務,加強指導督辦。監察部門要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落實情況納入監督體系,加強行政問責。政府法制部門要加強行政審批執法監督。各相關部門要從改革大局出發,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
(二十)完善考核機制。建立和完善行政審批績效考評體系,細化、量化考評指標,明確獎懲措施,增強考評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公平性。創新行政審批績效考評方法,以社會滿意度為重要評判標准,健全公眾評價和「第三方」評估機制。重視行政審批績效考評結果運用,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對窗口的考評結果作為對部門行政審批績效考評的重要依據,部門行政審批績效考評結果納入機關績效考核體系。行政審批績效考評結果向社會公開,接受公眾監督。
(二十一)嚴肅改革紀律。市政府每年組織兩次以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全面督查,不定期開展重點抽查、明察暗訪。對各地在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中行動遲緩、措施不力的,予以通報批評。對各審批部門違法拆分審批事項、增加審批環節、明放暗不放的,追究部門主要負責人的行政責任。對工作人員在行政審批中違規收費、監管失職的,嚴格追究部門主管領導和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
D. 怎麼樣形象地用「壓縮軟體」中的「壓縮」概念表示簡化流程、減少中間環節
你已經動了很多腦筋了,再補充一些,供參考:
一是去除冗餘信息,在機關部門的服務中,具體表現就是要減少一切不相關的服務,進一步明確部門職責,圍繞部門的目標來開展工作。
二是減少中間環節。
三是職能整合,也就是合並同類項,把相近的工作,相關的工作進行重新整合,把以前由多個部門負責、多人負責的事情,盡量整合到一個部門,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裁減冗員。這是壓縮的核心。
四是理順各部門的工作職責,按新流程辦事,提高服務效率。
E. "所有行政審批事項都要簡化程序"有何重要意義
行政審批是現代國家管理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事務的一種重要的事前控制手段。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在行政審批中長期存在的問題越來越突出,有些已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
據統計,我國近十年共取消了六批行政審批項目。從表面上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直接的受益者是群眾,簡化審批流程有效地提高了行政服務效能,過去花10天才能辦成的事,現在只需要2天,對群眾們來說,是一件大好事。
在部分擁有行政審批權的部門,讓百姓跑斷腿、跑空腿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老百姓、企業主為了辦成事無奈之下甚至會向工作人員或者負責人有所「表示」,長此以往,部分工作人員就仰仗著手中的權力,養成了「吃、拿、卡、要」的惡習,以致民怨四起。這不僅滋生了腐·敗,還嚴重影響了黨和國家的形象。
因此,簡化「行政審批」程序有著更加深遠的意義。其一,能有力地約束和規范行政權力,有利於行政審批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一。其二,能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有利於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有利於增強行政審批的透明度,便於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
應該說,簡化「行政審批」程序,規范和優化審批機制,最大的受益者是黨和政府。「陽光審批」能有效地促進行政機關權力透明化,助力陽光政務,拉近黨和人民的距離。
F. 所有行政審批事項都要簡化程序有何重要意義
行政審批是現代國家管理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事務的一種重要的事前控制手段。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在行政審批中長期存在的問題越來越突出,有些已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
據統計,我國近十年共取消了六批行政審批項目。從表面上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直接的受益者是群眾,簡化審批流程有效地提高了行政服務效能,過去花10天才能辦成的事,現在只需要2天,對群眾們來說,是一件大好事。
在部分擁有行政審批權的部門,讓百姓跑斷腿、跑空腿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老百姓、企業主為了辦成事無奈之下甚至會向工作人員或者負責人有所「表示」,長此以往,部分工作人員就仰仗著手中的權力,養成了「吃、拿、卡、要」的惡習,以致民怨四起。這不僅滋生了腐·敗,還嚴重影響了黨和國家的形象。
因此,簡化「行政審批」程序有著更加深遠的意義。其一,能有力地約束和規范行政權力,有利於行政審批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一。其二,能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有利於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有利於增強行政審批的透明度,便於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
應該說,簡化「行政審批」程序,規范和優化審批機制,最大的受益者是黨和政府。「陽光審批」能有效地促進行政機關權力透明化,助力陽光政務,拉近黨和人民的距離
G. 為什麼要簡化行政審批程序
一、簡化行政審批程序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行政審批工作在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縣行政許可管委會的直接領導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扎實穩步推進。按照「精減項目、減少環節、規范程序、提高效率、明確責任、強化服務」的工作要求,結合建立行政審批服務大廳,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縣委政府大膽改革行政審批運行管理機制,對部門行政審批項目、依據、時限、程序進行了多次清理、規范,行政審批程序得到進一步優化和簡化,辦事效率明顯提高,辦事環境逐步改善。
(一)行政審批項目管理程序明確
在推進全縣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程中,縣政府明確行政了行政審批的項目管理程序。對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及時取消,及時文件、政府公眾信息網、行政審批網站進行公示,相關行政機關不再審批;對新開辦的審批業務,嚴格審查把關,由行政審批管理和法制部門審查,報縣政府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審查、研究後實施,部門不得隨意增加審批項目。經過清理規范,目前,全縣行政審批項目由2004年的416項變為348項。其中屬行政許可 310項,屬非行政許可的行政審批38項。
(二)行政審批運行程序機制較完善
一是行政審批服務大廳審批流程化。全縣39個部門、單位進入大廳集中辦公,設辦事窗口17個,其中常駐窗口16個、綜合窗口1個(受理23個部門行政審批業務)。大廳推行「一次告知制」、「單軌制」、「雙章制」等辦件管理制度,實行「六件制」、流程式、網路化辦件。行政相對人到大廳辦事,一般到咨詢窗口進行咨詢,到辦事窗口申請,辦事窗口一次性告知並審查材料、當場更正,材料不齊當場告知,材料齊備給予受理,能即辦的當場辦結,需多個科室聯辦理的,按程序辦理。二是部門行政審批機制相對集中化。去年,全縣創新審批機制,對部門內部行政許可職能進行合理歸並,相對集中部門行政許可權,12個部門單獨設立許可科,科室人員整體進駐大廳集中辦公,負責受理和辦理涉及本部門單位的行政審批業務;20個部門掛牌設立許可科。未整體進駐大廳的部門,由大廳綜合窗口接件,部門許可科辦理。三是窗口行政審批「授權」明晰化。建立三級授權委託書制度,實行重大項目主要領導或集體決策審批、重要項目分管領導審批、一般項目行政許可科審批。三級授權後,工商部門推行一審一核,企業預核名、注冊十分簡便。環保、衛生、林業、質監等部門充分授權許可科,所有辦件由窗口人員直接出現場、直接辦件。國土農房建設、交通運管、房管部門初審復審、財政契稅整體進入大廳,實現「一個窗口對外」。行政審批大廳辦事窗口或行政許可科直接審批的項目達到101項,直接審批率為29%。四是涉及多個部門的行政審批「並聯」化。重點是對涉及外來投資或兩個以上行政部門的審批事項,縣管委會建立「綠色通道」制度,推行「聯審會辦」,實行告知承諾、缺席默認、超時默認、特事特辦、先批後辦。這些做法,大幅度減化了部門審批程序,實現行政審批提速,在全市處於靠前位置。
(三)行政審批辦事程序較為規范
全縣重點對進入行政審批服務大廳的行政許可、核准、登記、備案項目,規范了辦事程序。一是全面清理了行政審批前置條件。做到每個審批事項目的前置,都有法規依據。共簡化部門辦事程序41項,現行行政審批時限4639天,比法定時限壓縮2691天。二是普遍設立行政審批《辦事指南》。《辦事指南》置放於辦事窗口,並通過行政審批網站對審批項目、程序、材料、時限、收費、依據、結果及申請書格式文本、示範文本等實行了「九公開」。三是認真實施了審批項目流程再造。全縣對基本建設、新征建設用地、土地使用權轉讓、企業登記、生產性企業改擴建、采礦權審批、房屋交易、公積金貸款等12項重大審批程序實施流程進行再造,明晰辦事環節,統一公示,為群眾提供了辦事方便。通過流程再造,縣國土局將原資產、耕保、土地利用、規劃等4個科室,合並為兩個科;建委試行三段式審批,審批環節由14項減為13項(工程質監安監合並審批),前置由88項減為60項,審批時限126個工作日,減為42天,辦事程序大幅度簡化。
(四)行政審批內部程序相對明確
《行政許可法》實施後,縣行政許可管委會對行政審批項目內部流轉提出應當制定工作規程,涉及部門兩個以上科室或多個部門的審批應當制定流程圖等「九個應當」要求,目前,16個有常設辦事窗口的部門建立了行政審批《工作規程》,明確行政審批申請、告知、接件、受理、審查、簽批、制證、蓋章、監管、評價、公示、送達等具體要求;製作《行政審批工作手冊》,明確辦事窗口工作職責、崗位職責、工作人員任職要求、行政審批目錄、辦理科室及授權委託審批目錄、工作流程圖、服務承諾及准則等內容,規范行政審批受理方式、審查方式、簽批方式、蓋章方式、送達方式,使部門行政審批程序較為明晰化。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行政審批運行程序有待強化
從調查情況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一是行政審批相對集中不夠。一方面,行政審批窗口向大廳集中不夠。一些部門沒有在行政審批大廳設立辦事窗口,有的是以多種借口,進入後撤出了行政審批大廳或者由原來的常設窗口變為綜合窗口。如國稅局以使用市上信息網系統為由撤出了行政審批大廳,給外來投資者帶來不便;水電、農業由常設窗口改為綜合窗口。另一方面,一些部門內部行政審批權相對集中不夠,行政許可科「有名無實」。特別是有關立項、規劃、用地等與基本建設投資、外來投資密切相關的部門,沒能進一步整合行政審批職能,使設在大廳的辦事窗口審批許可權十分有限。縣計委部門對民間投資的備案項目,辦事窗口尚不能完全授權審批。縣建委基本建設、建設項目規劃和國土部門新徵用地等有關科室整合不夠,辦事環節多,程序復雜。三是授權審批率低。各部門授權大廳許可科直接審批項目不到全部項目的30%,一些窗口仍然存在「空轉」問題。四是賦予行政許可管理機構協調職能力度不強,推行「聯審會辦」效果缺乏制度保障。
(二)基本建設行政審批程序有待簡化
固定資產投資領域審批程序除備案項目外,一般包括立項、可行性研究、用地、設計方案、初步設計、施工圖、開工和竣工驗收等若干審查階段,各個階段又分成若干個審批環節。其中屬審批項目的,要涉及計委、國土、建委、環保、消防、交通、市政、水利、氣象、旅遊等10個部門,需經過項目報建,辦理選址意見書、土地徵用、地質勘察、環境影響審批、消防審批、防雷審查等36個申報程序或辦事環節,並涉及地災評估、地質測繪、地價評估、施工圖審查、建設交易、防雷中心、質量檢測、環境監測、建設工程設計咨詢、房屋評估、房屋測繪、房產交易等12個中介機構辦理相關手續。屬核准項目的,一般包括申請、項目核准申請報告(由具備相應資質的工程咨詢機構編制)、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規劃選址意見書、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項目用地預審意見或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意見、涉及國有資產或土地使用權出資的,須由有關部門出具確認文件、涉及特許經營的項目,需提供有權部門出具的批准意見、根據有關法律法規應提交的其他文件環節。且審批與收費銜接,誰審批、誰收費,使收費成為審批的前置條件,辦事程序十分復雜。
(三)部門內部門審批程序復雜
存在主要問題是:有的部門內部科室未整合,審批職能未能向行政許可科學相對集中;有的沒有認真制定實施行政審批工作規程;有的中介組織沒有與行政機關完全脫鉤,加上誰審批、誰收費,部門服務質量不高,以致群眾「辦事難」的問題沒能有效解決。如在建設領域行政審批方面,一般要經過辦理「選址意見書」 、「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房屋拆遷許可證」、 建設工程初步設計批復、建設工程施工圖審查備案、「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建設工程項目報建、招投標申請、「建設工程規劃驗收合格證」 、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備案等13個階段,每個階段涉及2至5個程序,3至12個申報材料,共涉及6個辦理科室、4個中介、事業組織,73項程序,需蓋章60至70個。如在新徵用土地領域審批方面,一般要以經過申請、耕保科現場踏勘、進入預審(土地利用規劃、地災評估報告、礦產壓覆、擬用地面積測繪)、預辦(一表一書四方案、初步設計批復、委託征地補償安置協議、勘測定界報告、土地利用現狀分幅圖、其它涉及環保、消防等資料)、縣政府向市政府上報審批、統征辦征地、安置補償,再進行劃撥、出讓或招、拍、掛等17個環節,共涉及7個科室、6個中介組織和事業單位,70個程序,需提交90份相關資料,如果加上科長、局長審核簽字等環節,辦事環節就更多。
三、改革行政審批程序的對策措施
改革行政審批程序,牽一發而動全身。我縣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走在了全市的前列,處於改革攻堅階段。簡化行政審批程序,解決群眾「辦事難」,必須以解放思想為動力,以機制創新為主線,以推進重點領域行政審批改革為突破口,加大行政審批運行機制、審批程序改革力度,從而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規律的新的行政審批秩序。
(一)解放思想,創新行政審批大廳管理
行政審批大廳順應行政審批改革而生。要從根本上簡化行政審批程序,就必須在減少行政審批項目的同時,創新行政審批大廳建設和管理。需要我們解放思想,發揚「敢想敢幹、實干快乾」的武隆精神,大膽借鑒江浙經驗,進行思維創新、實踐創新。根據市政府《關於進一步創新和完善行政審批服務大廳運行機制的指導意見》(渝府發[2006]156號)文件精神和《行政許可法》第二十五條、二十六條確立的相對集中許可權制度,建議縣政府報請上級人民政府同意,創新建立協調型、部分實體型相結合的行政審批服務大廳。明確大廳為縣級行政機構,設立管理、協調、審批、監督四個工作部門,對行政審批工作實施充分的協調權和經常性、一般性項目的直接審批權,使大廳真正成為全市、全國首屈一指的政務服務中心。同時,國稅、農業、水電、人事等部門在大廳增設常設窗口;建委規劃、國土土地利用科與行政許可科等要進一步整合審批職能,進駐大廳窗口,強化審批職能。
(二)創新行政審批服務模式
結合武隆實際情況,積極推行並聯審批、代辦服務、一表受理、告知承諾、集中年檢、市縣鄉鎮三級行聯動、網上協同審批等服務模式。建議縣委政府整合相關職能部門資源,開發網上協同辦公系統,並統一建立全縣行政審批服務網站,並最終實現縣鄉村行政審批聯網,實現網預受理、審批服務,逐步推行網上並聯審批。鼓勵涉及行政許可中介組織、行業協會、事業單位在大廳設立服務點,方便群眾辦事。
(三)加大重點領域行政審批程序改革力度
在投資項目領域,要認真制定實施非政府投資項目審批辦法,對少數重大項目和限制類項目,從經濟安全、資源環境、整體布局等方面進行核准,其他不使用政府資金建設的非政府投資的項目,不論規模大小,一律實行備案制,並依法為其辦理環境保護、土地使用、資源利用、安全生產、城市規劃等許可手續。在建設用地領域,對應當通過公開招標、掛牌、拍賣取得用地的項目,一律實行「招拍掛」;對不宜實行「招拍掛」,需市政府審批的用地項目,要進一步明晰、簡化新征建設用地、經營性土地出讓、非經營性土地劃撥內部辦理程序,嚴格用地政策和審批時限。在建設規劃領域,要區別規劃區、非規劃區項目,簡化對非規劃區、一般項目的審批。在建設項目行政審批領域,要根據全市建設領域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方案,結合武隆實際,盡快推行建設領域「五大環節有限並聯(合並)審批」改革,合並內容相近、重復設置的審批環節。
(四)完善行政審批相關制度
一是要進一步完善聯審會辦制度。規范縣政府或縣行政許可管理委員會聯審會辦、縣行政審批服務大廳聯審會辦、部門牽頭聯審會辦程序及制度。對聯合會辦中遇到的重大、緊急或難點問題,由縣政府召開聯審會議研究解決;一般性行政審批、或縣委政府交辦的行政審批事項,由行政審批服務大廳召開聯審會議;需兩個以上科室審批的事項,由部門並聯辦件。聯審會辦實行一次性集中告知、統一受理、集中辦件、承諾辦件、特事特辦、先批後辦。並實行超時默認制、缺席默認制。二是實行牽頭部門負責制。重點是對建設領域行政審批過程中,根據不同階段,需由多個部門共同辦理的審批事項,明確牽頭部門統一受理,其他涉及的部門均協辦。其中,立項階段由縣計委牽頭,規劃選址、規劃審批階段由縣建設、規劃局牽頭,施工階段由縣建委牽頭;徵用建設用地階段由縣國土部門牽頭。各牽頭部門對協審部門有協調權、監督權,各協審部門對牽頭部門負責在規定的時限內向牽頭部門提出辦理意見,並承擔相應責任。三是完善聯合踏察制度。建設項目需要組織兩個以上部門現場踏察的事項,由縣行政服務大廳組織各相關部門一次完成踏察,不允許各部門多頭、分散踏察。各部門要及時參加聯合踏察,並在踏察結束後按照規定的時限向牽頭部門提出明確的書面意見,否則,即視為同意,並承擔相應責任。四是積極落實《武隆縣行政審批綠色通道制度》(武隆行管委發[2006]5號)文件,對重大項目實施特事特辦,對不涉及安全、不違反國家大的政策法規的審批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先審批後辦手續。五是大力實施授權委託審批制度。要通過建立授權委託審批制度,縣級部門的所有審批過程原則上都在大廳內進行,部門每個審批項目需簽批的分管領導原則上只能為一個、內部簽批科室不得多於兩個。
(五)著力簡化部門內部辦事程序
各部門要認真制定行政審批工作規程,進行行政審批內部門辦事流程再造。徹底清理行政許可、非行政許可和其它服務項目審批辦事程序、申報資料、前置條件、收費依據及標准。凡不符合法律法規、行政條例的,一律取消。要清理涉及行政審批的中介組織、行業協會和事業單位,精簡各類專業技術審查事項。各行政審批部門要與中介、行業協會組織完全脫鉤,不再承擔或變相承擔有關專業設計圖技術性審查工作。要對辦理時間過長的項目,進一步壓縮審批時限。要清理收費項目,改革收繳方式。由投資項目,根據投資規模、投資領域、投資地點、土地使用的不同類型,由縣政府綜合測算收費標准,制定收費分配方案,由縣行政審批服務大廳「一個窗口」一次性代收各種費用;對工業園區項目免收、減收、緩收相關行政事業費用;對沒有法律依據的各類收費項目,一律清理取締;對一般性行政審批,一律取消收費,確保部門簡化辦事程序。
H. 如何加強部門聯動力度,提高行政效率,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
效率可以通過各方面來進行提升,具體看以下內容:
行政效率的提高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效率的高低總是動態的和變化的,提高行
政效率始終是相對的。在我國,行政效率的提高受到全社會的普遍關注。就當前而言,提高 我國的行政效率,主要應採取以下一些措施:
一、更新觀念,提高行政人員素質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漸建立和完善,人們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准則 等都發生了變化,在此情形下,觀念的更新尤為重要。在行政人員中要樹立全局觀念,減少 扯皮推諉,提高工作效率;要樹立人才觀念,選好才用好才,從而調動人才的積極性,才會有
高效率;樹立時間觀念,使人們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才能重視效率,講求效率。 行政效率與行政人員的素質優劣直接相關。因此,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競爭激勵 機制,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化的行政管理幹部隊伍,還要注意把不同專業水平和素質的 行政人員有效地組織在一起,形成一個合理的群體結構,這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關鍵。
二、優化行政組織
實現行政組織設置的合理化,是提高行政效率的組織保證。首先,要合理劃分權 限,妥善處理好中央和地方、上級和下級的關系,改變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其次,要按照精
簡效能的原則和行政管理的實際需要設置,多餘的要取消,重疊的要合並,精簡人員,副
職和虛職數目要盡量減少。再次,健全決策、執行、信息咨詢、監督,改變目前設置
上執行系統過於龐大、信息反饋不暢、監督無力的狀態。最後,實現決策中心一元化,避免政
出多門、議而難決、下級無所適從等現象。
三、推進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保證行政暢通,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前提。依法行政要求行政主體必須具備法制觀念,行政人員具備必要的法律素質,依法規定各級的地位和職責許可權,使法制管理成為管理的首要法則。只有依法行政,行政權力的行使得到法律的支持,才能使行政權力高效運行。從嚴格依法行政的角度看,要提高行政效率,主要採取以下措施:首先,依法加強行政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各級必須將參與行政決策的實現機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確保決策的民主化;科學的決策原則和程序要由法律法規加以確認,從而賦予其強制性的普遍
權威,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其次,要加強行政權力的法制化,使行政權力在運行過程中依法定行為模式合法運行。因此,要依法保證行政權力的權威性,做到以法定編、以法定官防止因權力的人格化傾向而出現的以權謀私等腐敗現象的發生;要依法確保許可權的合理劃分;要建立權力濫用的救濟機制,嚴格追究違法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法律責任,對受到侵犯的公民權利給予法律救濟。最後,加強行政程序法制化,使各級的行政管理行為、工作方式和工作程序有法可依。嚴格依照程序來組織和實施行政行為是現代高效行政的突出特點,行政程序法是保證行政行為正確合法和靈活高效的基本手段。
四、強化行政監督
行政效率是對行政權力的運行方向和運行時效的反映,行政權力運行的狀況直接決定著行政效率的高低。在缺乏監督的情況下極易導致行政權力的異化和以權謀私的現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