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政策措施
1. 政策措施
一、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
( 一) 邊境貿易的優惠政策
國家在現行邊境地區專項轉移支付的基礎上增加資金規模,加大對邊境貿易發展的支持力度,為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2008 年全年按 20 億元掌握,實際執行期為兩個月,以後年度在此基礎上建立與口岸過貨量等因素掛鉤的適度增長機制。地方財政部門要結合本地實際,並根據支持邊境貿易發展和邊境小額貿易企業能力建設的要求,認真落實中央補助資金,切實發揮資金使用效益。要充分發揮財政和審計部門的監督檢查力量,保證專項轉移支付的資金能真正發揮促進邊境貿易發展的作用。
( 二)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西部優惠政策
2009 年,西部地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全面落實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相關政策措施,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但西部地區經濟總量小,產品處於產業鏈低端,生產方式比較粗放,自我調整能力弱,目前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定、不鞏固、不平衡。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保持西部地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對於擴大國內需求、挖掘發展潛力、拓展迴旋空間,促進全國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西部地區要堅定信心,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機遇,更加註重推進結構調整,更加註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註重深化改革開放,化解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2009 年 9 月 10 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 《關於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西部地區經濟平穩較快的意見》( 國辦發 [2009] 55 號文) ,其中,對新疆部分地區的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1.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做好重點項目儲備和前期工作。抓緊做好中亞、泛亞、南亞等國際運輸通道規劃研究。加快國家高速公路、西安—成都和重慶—貴陽—南寧等鐵路通道以及中國至周邊國家 ( 地區) 鐵路通道前期工作步伐。推進陸上能源資源戰略安全大通道建設。開展新疆布爾津河西水東引一期工程、卡拉貝利水利樞紐工程等項目前期工作。對阿勒泰地區而言,主動配合有關部門做好與阿勒泰地區有關的中亞國際運輸通道規劃研究前期准備工作,提前調研、准備資料、溝通信息。根據阿勒泰地區總體發展戰略,結合阿勒泰礦業特區建設目標任務,提出阿勒泰地區至俄羅斯、哈薩克、蒙古 3 國鐵路及公路等國家運輸通道建設設想。如中俄能源合作是中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和兩國經貿合作的重要內容,是雙方互利共贏的現實選擇,具有市場互補性強等優勢。2009 年 10 月 13 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與俄羅斯總理普京在北京舉行中俄總理第十四次定期會晤,兩國總理就進一步加強中俄能源合作達成以下共識: 落實好中俄在石油領域合作的政府間協議,其中簽署了中俄天然氣合作路線圖,決定東西兩線同步啟動,其中西線天然氣工程由俄羅斯的戈爾諾—阿爾泰斯克—阿列套進入中國的阿勒泰地區。當前地區已商中石油就天然氣管道線路選擇、喀納斯口岸選址等開展前期工作。力爭喀納斯口岸基礎設施與輸氣管道、伴行公路同步開工建設。即未來要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建設促進阿勒泰地區的國家運輸大通道的建設。與哈薩克和蒙古的運輸大通道建設也將根據這一思路提前謀劃,盡早開展相關前期工作。
2. 加大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力度
鞏固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成果。組織實施好鞏固退耕還林成果,落實基本口糧田、農村能源、生態移民、後續產業發展、補植補造和退耕農戶培訓等各項措施,解決退耕農戶當前困難和長遠生計問題,做好荒山荒地造林工作。完善退牧還草政策,加快實施退牧還草工程,擴大實施范圍,加強牧區水利和棚圈建設,以建促退,推動草畜平衡和舍飼圈養。
上述政策多數與阿勒泰地區有關,如地區今後繼續實施退牧還草工程; 加強推進農區「舍飼圈養」,使天然草原植被得到自然修復。加快游牧民定居,是轉變牧民生活方式、實現脫貧致富的革命性的措施,是礦業特區建設中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改善礦業特區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在完成 2. 34 萬戶 10. 94 萬人的牧民定居工程的基礎上,積極穩妥地推進牧民定居工程建設步伐。2010 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將加快標准牧草料基地建設作為畜牧業發展的重點,並大力推進開發式牧民定居,阿勒泰地區要緊緊抓住這一機遇,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扎實有效地推進牧民定居工作。
3.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引導產業有序向西部轉移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在西部地區部署國家科技基礎設施,繼續建設一批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支持科研院所、企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圍繞西部地區面臨的共性關鍵問題開展科技攻關。繼續保持和加大對西部高新區的政策支持力度,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
引導產業有序轉移,發揮東部地區資金、技術、人才、管理優勢和西部地區資源、市場、勞動力優勢,引導東部地區產業向西部地區梯度轉移。依託交通干線、樞紐,選擇一批具備一定基礎條件的城市開展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試點,推動建立承接產業轉移的示範園區和東西部地區互動產業合作示範園區。嚴把產業政策關、環境保護關和資源集約利用關,防止落後產能向西部地區轉移。研究制定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具體政策。國家審批、核準的重大產業項目優先在西部地區布局。
針對上述政策措施,利用國家支持高新區,以及將推動建立承接產業轉移的示範園區的大好機遇,礦業特區也可定位為礦業高新區,完全能夠作為承接礦業轉移的示範區。爭取得到高新區和示範區的相關優惠政策。在礦業特區內,圍繞礦業深加工,加強與國家支持的參與西部建設與發展的國內外科研院所的聯系,對有色金屬、稀有金屬 ( 鈹) 選冶加工,白雲母和鉀長石開發利用等關鍵技術,開展科技攻關,突破技術難題,為礦業特區大規模開發利用上述礦產資源創造條件。
4. 加強中西部地區互動
堅持政府推動、市場運作、機制創新、互利共贏的原則,鼓勵東中部地區設立各類區域合作專項資金,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推動東西部地區共建長期穩定的能源及礦產資源開發基地。建立和完善各類跨行政區的區域經濟協作組織和行業性組織。繼續建設好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西部國際博覽會等東西部地區互動平台。積極推動東部發達地區對口幫扶西部貧困地區工作。加快建立健全區域協調互動機制,形成東中西部地區協調互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東西部互動機制及對口幫扶等工作在阿勒泰地區也有體現。如幹部援疆工作,迄今,阿勒泰地區已接受六批援疆幹部的對口支援,其中前三批為江蘇常州的對口援疆,後三批為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派出的。自 2002 年始,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第四批援疆幹部對阿勒泰地區實施對口支援,2008 年第六批援疆幹部入阿開展援疆工作。阿勒泰地區歷來高度重視援疆工作,充分發揮援疆幹部在招商引資、項目爭取、幹部培訓等方面的橋梁紐帶作用,為促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援疆幹部在宏觀管理、人脈等方面具有很強的優勢,但也存在援疆幹部來自不同的單位,互不隸屬,在爭取項目、資金等時,往往單兵作戰,難以形成合力等問題。阿勒泰地區也在考慮探索創新符合阿勒泰地區實際的科學援疆新機制,爭取東部地區經濟發達地市的對口幫扶。
5. 加大投入力度,落實組織保障
繼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中央資金投入要繼續向西部地區傾斜,逐步增加對西部地區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中央擴大內需新增投資繼續向西部地區傾斜,重點投向西部地區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災後恢復重建等領域,增加投資規模,優化投資結構,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通過政府投入帶動銀行貸款和社會投資,引導民間資本投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
狠抓政策和工作落實。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結合實際,按照職能分工,切實落實好各項任務。國家發展改革委要積極做好綜合協調,完善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措施,研究解決西部大開發的重大問題,推動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阿勒泰地區是一個以牧為主的少數民族聚集區,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自然生態環境脆弱。阿勒泰地區最大的民生工程是牧民定居工程,控制性水利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成為地區的重點,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為礦業特區發展的關鍵。中央擴大內需新增投資西部的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阿勒泰地區要主動加強與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及各成員單位聯系,加大包辦力度,積極爭取國家對地區牧民定居工程、控制性水利工程、生態環境保護等工程項目。
( 三) 人才方面的優惠政策
1) 人才和智力向西部地區流動。支持其他地區的人才以兼職、短期服務、承擔委託項目、合作研究、技術入股、承包經營等多種形式參加西部開發。組織國內高級專家、優秀博士後和海外留學人員分期分批到西部地區考察和進行咨詢服務,運用現代通信手段和網路技術開展遠程服務。支持在西部有條件的地方建立留學人員創業園,充分利用其技術密集、設施完備、政策優惠的有利條件,吸引留學人員創辦高新技術企業或從事高新技術研究與開發工作。
2) 西部地區工作的各類人才實行來去自由的政策。其人事檔案可轉到接收單位或由原單位保存,也可由接收單位或原單位所在地政府主管部門所屬的人才交流機構保管。
3) 為西部地區的外籍高科技人才、高層次管理人才和投資者提供出入境便利。提供入境、居留便利的人員范圍是: 執行中央或地方政府與國外簽署的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項目、重點工程協議的外籍高科技、高層次管理人才,在華任職的留學歸來人員中的外籍高科技、高層次管理人才,執行政府間無償援助協議的外籍人員,較大的外商投資企業投資者及外籍高級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
阿勒泰地區要針對國家對人才方面的優惠政策。結合阿勒泰地區實際,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引進地區緊缺的地質勘查、礦業、管理等方面的高級人才。在礦業特區內,利用新區礦業園區這一平台,依託地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建立留學人員創業園,充分利用其技術密集、設施完備、政策優惠的有利條件,吸引留學人員創辦礦業高新技術企業或從事礦業高新技術研究與開發工作。阿勒泰地區與周邊 3 個國家的礦業合作日益加強,隨著地區礦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俄羅斯、哈薩克和蒙古 3 國礦業高科技人才、高層次管理人才和投資者到阿勒泰礦業特區任職、工作,在未來很可能成為常態。應按照上述人才方面的優惠政策,為阿勒泰地區的外籍礦業高科技人才、高層次管理人才和投資者提供出入境便利。
二、相關優惠政策及實施情況
國務院 「32 號文」是根據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於 2007 年在充分認識新疆在我國發展和穩定大局中的特殊重要戰略地位的條件下提出的。國土資源部堅決貫徹落實「32 號文」精神,同年11 月,國土資源部以國土資發 [2007] 258 號文向國務院上報落實「32 號文」情況。主要從新疆享受國土資源優惠政策、加強礦產勘查、加快優勢礦產資源開發、加強地質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的防治、推進資源稅費支持政策的制定、創新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機制、加強地質科技研究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形成了國土資源部貫徹落實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的落實措施。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阿勒泰地區落實 「32 號文」精神,用足用活國土資源部 258 號文中提出的國土資源特殊政策。經過 3 年多的實施,國土資源部門在落實新疆、阿勒泰地區承接內地產業轉移過程中的土地資源特殊政策、加強礦產資源潛力轉化為礦產資源優勢力度、力促礦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務實推進礦產資源稅費支持政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一) 土地利用優惠政策
考慮到新疆用地需求及其土地資源特點,在調整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准方面給予優惠,從而促進新疆承接內地產業轉移。對使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范圍之外的國有未利用地建設工業項目的,按照 《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准》的 30% 執行。特事特辦、提高用地審批效率。在用地上優先安排和重點保障能源基地建設項目和優勢礦產資源開發項目、水利工程建設項目、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電力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土地利用指標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
阿勒泰礦業特區內礦業深加工項目在礦業園區落地,享受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准,這為促進礦業大企業、大集團在礦業園區內落地提供了土地優惠政策的支持,如新興鑄管集團鐵資源深加工項目、特變電銅集團銅資源深加工項目等。在阿勒泰礦業特區建設中上述重點項目均有如控制性水利工程,水電、煤電、風電等能源基地建設項目以及優勢資源轉化項目 ( 新興鑄管、特變電) 等,在新區建設中,可享受土地利用指標適當調整的優惠政策等。
( 二) 礦產勘查支持措施
為促進新疆礦產資源潛力轉化為礦產資源優勢,提高基礎地質工作程度。加大地質礦產調查評價與勘查工作力度, 「十二五」末全面完成中比例尺區域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調查,基本完成重要成礦有利地段 1∶ 5 萬區域地質和礦產調查,統一規劃部署天山、阿爾泰山、昆侖山、阿爾金山等重點成礦區帶內重點勘查規劃區的礦產勘查工作; 加強地質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促進和諧發展; 國土資源大調查、中央地質勘查、基本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等中央財政專項年度投入規模增加一倍以上,加快實現地質找礦突破。由國家出資完成重點勘查區礦產普查。境外礦產資源勘查,加強與中亞五國地質調查機構的合作,開展新疆與中亞重要成礦區帶對比研究,指導新疆地質找礦工作。
依據國務院 「32 號文」,國土資源加強對新疆礦產勘查力度,2008 年 7 月 11 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與國土資源部簽署協議,確定了 「358」項目。國土資源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 2009、2010 兩年將共同投入 11. 2 億元財政資金開展礦產勘查工作。阿爾泰-准噶爾重點成礦區帶是 「358」項目中部署的重點勘查礦帶,阿勒泰地區位於該重點成礦區帶內,與新疆乃至北疆其他地區相比,地質工作程度較高,屬於深化地質礦產勘查的地區。阿勒泰地區重視 「358」項目的實施,要以國土資源部、新疆實施的 「358」項目為契機,在阿巴宮-庫爾提鉛鋅鐵銅金等 6 個礦產資源重點調查評價區內,在富蘊縣蒙庫-阿巴宮鐵礦、青河縣卡拉先格爾一帶銅金礦等重點勘查區內,積極爭取國土資源大調查、中央地勘基金、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等專項地勘資金,加快實施阿勒泰-准噶爾成礦區帶基礎地質調查和重要礦產勘查項目。重點加強鐵、銅、鉛鋅、鎳等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努力增加探明資源儲量,為礦業特區建設奠定物質基礎。
新疆與中亞重要成礦區帶對比研究工作進展順利。截至 2009 年 12 月,中國、蒙古、哈薩克、俄羅斯、韓國等五國聯合地質填圖工作取得重要進展,編制完成了世界首張1∶ 250 萬大地構造圖等。中國地質調查局與原蒙古工業和貿易部礦產資源與石油管理局簽訂 「中蒙邊界地球化學塊體編圖對比研究」合作項目協議,也已有了良好進展。這些成果對指導新疆地質找礦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三) 優勢資源轉化優惠政策措施
國土資源部通過加大礦產資源整合力度、制定礦山最低開采規模、將優勢資源優先配置給大企業、大集團等措施,加強礦產資源開發基地建設,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集約化水平。在第二輪礦產資源規劃啟動、培訓、研究、編制、預審及審批過程中,國土資源部及其相關單位大力支持和幫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州、縣 ( 市) 級第二輪礦產資源規劃編制工作。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礦產資源規劃 ( 2008 ~2020 年) 已於 2009 年經國土資源部審批,是全國省級礦產資源規劃中較早通過審批的規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兩輪礦產資源規劃均已完成。作為國土資源部第三批阿勒泰地區援疆幹部派出單位的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通過設置援疆資助項目,幫助阿勒泰地區編制第二輪礦產資源總體規劃。
( 四) 積極推進礦產資源稅費支持政策
與有關部門協商,加大中央分成集中的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對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專項資金的支持力度; 推進部分礦產品資源稅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並適時調整石油、天然氣、煤炭、金屬、有色金屬和其他非金屬礦原礦等稅收水平; 加大少數民族地區資源勘查開發稅費改革力度,完善欠發達地區礦產資源開發補償機制,逐步提高礦產資源補償費率和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起征標准,以及調整礦產資源補償費和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中央與地方分成比例,加大地方留成。
就礦產資源補償費而言,中央和自治區的分成比例是 4∶ 6。自治區改革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制度。自治區規定,自 2008 年起,各地州上繳的礦產資源補償費全部返還本地,自治區不留。就阿勒泰地區而言,由於部分阿勒泰地區礦山企業拖欠礦產資源補償費,地區加大清繳力度,2008 年該地區礦產資源補償費達 9 000 多萬元,2009 年為 5 600餘萬元。僅這項加大礦產資源補償費地方留成的優惠政策,為阿勒泰地區加強礦產資源勘查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作出了貢獻。
2. 國十條的法規政策
進一步完善法規政策,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既要堅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又要加強政府宏觀調控和政策引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根據不同險種的性質,按照區別對待的原則,探索對涉及國計民生的政策性保險業務給予適當的稅收優惠,鼓勵人民群眾和企業積極參加保險。立足我國國情,結合稅制改革,完善促進保險業發展的稅收政策。不斷完善保險營銷員從業和權益保障的政策措施。建立國家財政支持的巨災風險保險體系。修改完善保險法,加快推進農業保險法律法規建設,研究推動商業養老、健康保險和責任保險以及保險資產管理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健全保險法規規章體系。將保險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發揮新聞媒體的正面宣傳和引導作用,普及保險知識,提高全民風險和保險意識。
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意義,加強溝通協調和配合,努力做到學保險、懂保險、用保險,提高運用保險機制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能力和水平。要將保險業納入地方或行業的發展規劃統籌考慮,認真落實各項法規政策,為保險業改革發展創造良好環境。要堅持依法行政,切實維護保險企業的經營自主權及其他合法權益。保監會要不斷提高引領保險業發展和防範風險的能力和水平,認真履行職責,加強分類指導,推動政策落實。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實現保險業又快又好發展,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3. 5月1日起將有哪些新的政策法規落地實施
4月30日消息, 進口抗癌葯實現零關稅,宣揚、美化侵略戰爭或被追究刑事責任,快件未經允許不能直接放快遞櫃,59國人員赴海南旅遊免簽……5月1日起,一大批新的政策法規將落地實施。
資料圖:河北雄安新區
境外旅客赴雄安新區購物可享離境退稅
自2018年5月1日起,河北省將正式實施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境外旅客在河北雄安新區安新縣江軒商貿有限公司和雄縣天奕商廈有限公司等46家商店購物可享受離境退稅政策。
境外旅客可享受離境退稅的物品包括服裝、鞋帽、首飾、電器等共21個大類324種。食品、飲料、水果、煙、酒、汽車、摩托車等不能享受離境退稅政策。
境外旅客申請辦理退稅應該同時符合以下條件:境外旅客離境日距最後入境日未超過183天;離境日距退稅物品購買日不超過90天;同一境外旅客同一日在同一退稅商店購買的退稅物品達到500元人民幣;退稅物品尚未啟用和消費;所購退稅物品由境外旅客本人隨身攜帶或隨行托運出境。
來源:網易新聞
4. 相關政策措施
西藏自治區以礦產資源豐富的拉薩市作為和諧礦區建設的主要地區,在2009年11月印發了《中共拉薩市委員會和拉薩市人民政府關於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礦區的意見》[2009]84號,提出了拉薩市建設和諧礦區的總體要求、基本原則和工作目標,通過統籌兼顧地方政府、礦山企業、礦區群眾的利益,建立和諧礦區建設的長效機制,同時考慮到部門工作的職責,強化組織建設,合理開展建設和諧礦區工作。
1.利益相關方的處理
在處理地方政府、礦山企業、礦區群眾的利益關系方面,一方面地方政府做好對礦山企業的服務工作,積極主動地調解各種矛盾糾紛,維護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對礦山企業在生產中遇到的困難,在政策法規規定的范圍內幫助協調解決,依法依規收取各種稅費、加強執法監管,杜絕對企業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等各種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另一方面,通過主動地開展保護資源、保護生態、安全生產、維護群眾利益等工作,強化礦山企業的社會責任;通過壯大和發展次生(延伸)產業,鼓勵企業參與引導農牧民興辦各類實體;對通過培訓的礦區農牧民群眾,礦山企業在同等條件下應優先吸納到企業就業,最大限度地落實「用工本地化」,讓群眾從礦產資源開發中得到實惠。
一方面礦區村級組織結合礦區發展的實際,因地制宜地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解決當地農牧民的就業問題;不斷完善《礦區牲畜非正常死亡認定和補償辦法》、《礦區草場徵收徵用補償辦法》等制度,對涉礦領域存在的各種共性問題,制定了補償標准和辦法。
一方面政府和相關部門積極化解礦群矛盾,維護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通過科學組織涉礦問題的收集、核實和解決,正確界定合理訴求和不合理訴求,維護了群眾和企業雙方利益,將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進一步融洽了黨群、干群、礦群關系;對群眾的一些過激行為耐心疏導,對極個別帶頭組織、煽動鬧事者依法處置。對歷史原因形成的礦群矛盾糾紛,地方政府實行幹部下訪、領導包案制度,進行耐心細致的調處工作,將礦群矛盾化解到位。
2.和諧礦區建設的長效機制
拉薩市政府全面考慮涉礦的諸多問題,從生態恢復、資源補償、安全生產、利益調節等方面建立並強化相應機制,保障和諧礦區建設。
(1)強化礦區生態恢復機制。堅持邊開采、邊恢復的治理原則,盡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並及時進行造林綠化等恢復治理,使礦業生產中不積存新的生態問題。礦山閉坑礦區的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率達到100%。堅持「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建則建」的原則,恢復治理歷史遺留的采礦棄地,消除安全隱患和地質災害隱患,綜合開發利用廢棄礦區。
(2)建立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嚴格執行拉薩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批轉〈拉薩市生態環境恢復保證金實施意見〉的通知》(拉政辦發〔2006〕9號的精神,建立「事前防範、過程式控制制、事後處理」的三條生態環境保護防線,按照植被和土壤類型從嚴徵收生態環境恢復保證金,明確企業是資源補償、生態環境保護欲修復的責任主體。各礦山企業要制定並實施礦區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方案,實行礦區生態質量季報制度和礦山企業生態環境保護年度審核制度。
(3)形成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機制。盡快編制完成《拉薩市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總體規劃》。所有的礦產資源開發項目都要編制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規劃或方案,各縣(區)應在選址意見審批和環境影響評價的初審環節,依照《拉薩市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總體規劃》和《拉薩市旅遊總體規劃》對開采區實施控制。在對新建項目的備案、核准、審批中,要把保護措施列為重要內容,原有礦產資源開發項目相關保護措施不健全的,要按規定及時彌補。對地質環境十分脆弱地帶的礦產資源開發項目和不能確保地質災害預防治理的業主,不批准其項目實施;強化項目地質災害的危險性評估和評估成果的強制性運用。
(4)健全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加大礦山安全投入,加強礦山安全技術管理,創新礦山安全監管體制,監督指導礦山企業建立健全並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安全目標管理制度、安全例會制度、安全檢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安全技術措施審批制度、勞動防護用品管理制度、事故管理制度、安全獎懲制度和安全生產檔案管理制度。
(5)建立政府、企業、群眾三方利益共商機制。縣級人民政府在礦產資源的開發中,必須根據責、權、利相匹配和屬地管理的原則,牽頭成立利益共商聯系會議制度。縣際之間的資源開發,由市人民政府負責協調;鄉際之間的資源開發,由縣(區)人民政府協調;村際之間的資源開發,由鄉(鎮)人民政府負責協調。
(6)加強礦區應急機制建設。強化隱患排查,加強風險評估,建立礦區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制度、重點人員包保制度、信訪穩定工作制度、礦區治安管理制度、農牧民經常性法制宣傳教育制度,完善礦區應急救援組織體系、應急資源儲備調用體系、災害預防布控體系、維穩處突預案體系,多謀細劃,長期演練,不斷提高安全管理、預防預警、應急救援的能力和水平。
(7)健全地方性礦產資源法規體系。以《礦產資源法》和《西藏自治區礦產資源管理條例》為准則,緊密結合拉薩實際,不斷健全和完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管理、礦產儲量管理、采礦審批發證管理、礦產資源有償開采管理、礦山關閉管理等一系列關於開發和保護礦產資源的地方性規定、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5. 政策和法規有什麼區別哪些屬於政策哪些屬於法規如何區分政策和法規
法規則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法規、自治法規和經濟特區法規。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效力僅次於法律。
6. 政策、措施與建議
礦業要成為麗水市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必須配合以適宜的政策與措施,使之與礦業發展相配套、相協調,促使麗水市礦業持續、穩步、健康發展。
一、加強規劃,優化結構,合理布局
重視礦業的發展,必須從戰略高度認識「編制礦產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規劃」的重大意義。各級政府要從人口、資源、環境因素出發,盡快編制中長期礦業發展規劃,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將礦業納入麗水市和各縣(市)的社會、經濟發展總體規劃之中,使之得以有序、合理、健康發展,並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
礦產開發要向高資質條件的、資源利用水平高的、生態保護意識強的企業配置。禁止低水平開采、群采、破壞生態環境。
要根據資源特點市場需要、科研成果,對礦產資源的粗加工和精深加工業,要合理進行布局,充分發揮各種優勢,積極扶持引導,使之健康、快速發展。
二、實行規模經營,加快推進現代企業管理體制
麗水市礦山企業的現狀是規模小、分布散、設備簡陋、效益差。工業生產非規模生產難以形成效益,而規模生產離不開原料供應。因此,以礦產為原料的產業,首先要形成規模生產,根據市場需求等條件,建立一批相應的礦山和礦產品生產基地,保持礦產品的開發和持續發展。要充分利用本地優勢礦產資源,力求配套,提高科技含量。發揮現有企業作用,走改革的路子,逐步擴大規模、擴大產量、提高質量。只有實行規模經營,才能形成規模效益,才能造就競爭力。而實行規模經營,推進礦業與相關產業的一體化,則勢必打破區域、部門、行業、所有制的界線,加快建立現代企業體制。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一方面可消除礦業發展的局限,賦予礦業無限的發展前景。更主要的是適應了當今科技革命的發展,提高了礦業精深加工的水平,使之獲得最大利益。
另一個方面,礦產開發業、精深加工業,實施大中小並舉發展。大、中、小並舉發展不是各自為政,自成一條龍生產體系,而是根據需要與可能,進行科學的配套,選擇合理的規模。其一,如花崗岩、葉蠟石、沸石、螢石等優勢礦產,資源、技術、資金條件允許,則應向大、中規模發展,特別是精、深加工業,更應採用集團規模戰略。其二,對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加工,實施分散采礦,集中選礦,集中加工。這樣有利於零星礦點的開發,同時對一些大儲量的礦產開發不形成過重的前期投資。其三,對同一個業內的礦業企業,小的企業發展是為大(中)企業配套,促進大(中)企業的盡快形成。
三、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礦業向高、新技術發展
無論是發展螢石業、沸石業、葉蠟石業還是鉬業等,亟須的是先進的技術。先進技術包括先進的設備、工藝、技術、管理。沒有先進技術,礦業成為麗水市新的經濟增長點勢必流產。因此必須十分注重先進科技和科技載體——人才的引進,使礦業建立在高、新技術基礎上。
引進技術與人才,根據麗水市的實際情況,採用靈活多樣的方式,貫徹《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和《浙江省鼓勵技術要素參與收益分配的若干規定》,以技術入股為重點,技術商品買賣為配套的形式,輔之適當彈性,加大吸引力度。
在引進技術、人才的過程中,必須十分注重麗水市的技術開發、人才發掘和培育工作。除了與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國內礦產工業部門和企業加強聯系,加深聯合外,要重視培育麗水市的科研機構,如縉雲的沸石研究所、青田的葉蠟石開發研究所等。當然麗水市的科研機構在體制、機制上必須與市場經濟相適應。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麗水市已擁有礦業的技術和管理隊伍,他們在礦業的發展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今後和將來,仍需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挖掘和培養各方面的潛能。對本地的技術、管理人員的挖掘、培養和發揮作用,可以對引進外地的技術和人才起著示範作用,甚至關鍵作用。
資金是發展礦業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除推行現代企業制度籌措資金外,吸引外資、爭取國家撥款和銀行低息貸款是十分關鍵的問題。
吸引國內外大財團(企業)到麗水市投資,在整個吸引技術、人才、資金的戰略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能夠吸引國內外大財團(企業)到麗水市投資礦業,則不僅可以帶來大量資金,建立起較大規模的企業,而且可以帶來先進的設備、工藝、技術、管理方法,提升礦業的技術和產品基礎,拓寬營銷渠道,形成良性循環。
四、強化質量管理,建立品牌意識
麗水市礦業特別是精深工業能否順利發展,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是質量管理。從現在起,礦業中有條件的企業應向ISO國際體系邁進,嚴格質量管理,以高科技含量、高品質的產品取信用戶,佔領國際國內兩大市場。
品牌是無形資產,品牌意識必須得到強化。目前麗水市已形成「劍石牌」、「神石牌」、「龍泉紅」等幾只在全國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鉬化工、沸石、花崗岩品牌,今後還應進一步打響。同時還應對青田石雕、龍泉青瓷等進行整體注冊以便保護該名牌。在今後的礦業特別是精深加工業發展過程中,還應注重建立其他品牌,使礦業產品在名牌效應下成長壯大。在建品牌,樹名牌時,注意品牌寧少勿濫,同時限制無牌產品,打擊冒牌產品。
注意現代互聯網路,名牌礦產品要建立網上窗口,青田石雕、龍泉青瓷應由政府上網,擴大麗水市礦產品在國際國內的知名度和銷售渠道。
五、理順關系,改革礦業管理體制
礦業是一個特殊的工業,它除受一般工業的工商、稅務等公共法律法規調節外,還受到《礦產資源法》、《環境保護法》、《水土保持法》、《森林法》、《土地法》、《礦山安全法》等等法律法規的調節,由此涉及的管理部門有地礦、環保、工商、稅務、土地、水利、林業、勞動等,但其上級主管部門是縣(市)、地的經委。各管理部門之間、管理部門與主管部門之間往往因為各自對法律法規的側重不一、利益不一而意見難以統一,使縣(市)政府難以協調,嚴重影響和制約了礦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使整個法律體系難以落到實處,礦業出現的問題難以得到及時、有效地處理。同時,礦業的采礦權、加工權分離和法律真空,造成礦業管轄權和生產秩序的紊亂。兩大原因的作用,影響了礦業的健康發展。
因此,要使礦業健康發展,使其成為拉動麗水市經濟發展的工業,就必須理順關系,改革體制,建立強有力的礦業管理機構。
(1)必須樹立長期發展觀念和全局利益觀念,嚴肅認真搞好本行政區域內的礦業工作,加強管理,統一協調,落實措施。
(2)各行政執法部門、礦業主管部門應各司其責,認真執法,密切配合,對發展礦業的工作形成步調一致的行動,形成合力,共同抓好此項工作。
(3)實行授權和報告制度。礦業由眾多的法律法規調節和受眾多的部門管理,不利於整個工作協調和管好。應通過授權,將執法和管理權力逐步集中到地礦、環保等部門,特別是地礦部門,使其真正肩負起礦業的發展、規劃、管理等各項責任。使之責權相稱。與此同時,為防止權力失衡或走樣,上述部門應定期向地、縣(市)人民政府和授權部門報告,接受授權部門的監督。
(4)健全規章,完善制度。結合麗水市礦業發展實際,健全、完善礦業發展的規章制度,促進麗水市礦業健康、穩步、協調發展。如制定《麗水市礦產資源管理辦法》、《麗水市礦產品運銷環節監督管理辦法》等等。
六、加強地質勘查,增加後備資源
礦產儲量是礦業發展的前提與基礎。麗水市礦產資源潛在優勢大,但總的地質工作程度比較低。一些程度較高的地質工作,大部分是在20世紀90年代前做,進入90年代後,受地質勘探體制改革的影響,地質勘探工作,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資源儲量的增加,更是有限。而另外一方面,經相當時間開采後,一部分礦山的資源已經枯竭,如青田鉛鋅礦、松陽煤礦等;另一部礦山的資源也受後備資源不足的威脅,如景寧包山鐵礦、慶元鉛鋅礦、遂昌金礦、青田黃洋鄉鉬礦等。可以說,目前除沸石、葉蠟石、花崗岩、螢石外,均面臨著儲量不足的危機,嚴重影響著礦產工業的發展。因此,亟須加強地質工作,增加礦產資源儲量。
加強地質工作的主要途徑有:一是地方政府與地質勘探部門和其管理部門聯系,爭取立項,由國家投資;二是由企業自身投資,進行風險勘探,邊探邊采;三是企業與地勘單位合作勘探,利益共享;四是對有前景的靶區,由縣(市)政府投資勘探,勘探成果實行競標拍賣;五是由地勘單位自行勘探,勘探後優先取得采礦權或進入市場轉讓。
今後地質工作的重點是增加金銀、鉛鋅、鉬的資源儲量,重點是遂昌金礦的多金屬礦區、黃洋鉬礦區、仙渡鉬礦區等。
7. 法律、法規、政策、標準是如何區別和分類的
區別:
1、制定主體不同
2、制定程序不同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總稱。
法規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我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
政策是國家政權機關、政黨組織和其他社會政治集團為了實現自己所代表的階級、階層的利益與意志,以權威形式標准化地規定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應該達到的奮斗目標、遵循的行動原則、完成的明確任務、實行的工作方式、採取的一般步驟和具體措施。
標準是規范性文件之一。其定義是為了在一定的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經協商一致制定並由公認機構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復使用的一種規范性文件。
(7)法規政策措施擴展閱讀:
基本內涵
簡述
法律通常是指由社會認可國家確認立法機關制定規范的行為規則,並由國家強制力(主要是司法機關)保證實施的,以規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社會規范)。
法律是維護國家穩定、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最強有力的武器,也是捍衛人民群眾權利和利益的工具,也是統治者統治被統治者的手段。法律是一系列的規則,通常需要經由一套制度來落實。
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體系會以不同的方式來闡述人們的法律權利與義務。其中一種區分的方式便是分為歐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種。有些國家則會以他們的宗教法條為其法律的基礎。
法學家們從許多不同的角度來研究法律,包括從法制史和哲學,或從如經濟學與社會學等社會科學的方面來探討。
法律的研究來自於對何為平等、公正和正義等問題的訊問,這並不都總是簡單的。法國作家阿納托爾·法郎士於1894年說:「在其崇高的平等之下,法律同時禁止富人和窮人睡在橋下、在街上乞討和偷一塊麵包。」
在一個法制健全的國家中,創造和解釋法律的核心機構為政府的三大部門:公正不倚的司法、民主的立法和負責的行政。
而官僚、軍事和警力則是執行法律,並且讓法律為人民服務時相當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若要支持整個法律系統的運作,同時帶動法律的進步,則獨立自主的法律專業人員和充滿生氣的公民社會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8. 如何辨析政策,法規,制度,體制,機制這幾個概念
政策是指國家政權機關、政黨組織為了實現自己所代表的階級、階層的利益與意志,以權威形式標准化地規定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應該達到的奮斗目標、遵循的行動原則、完成的明確任務、實行的工作方式、採取的一般步驟和具體措施。
是一個大概的方針,指向。
法規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簡單的說 政策是總體框架 而法規是框架中的內容,具體怎麼實施都要法規來規范,而法規又是建立在政策的總體布局之下的,法規的制定不能與政策相沖突。
「機制」指的是有機體的構造、功能和相互關系,泛指一個工作系統的組織或部分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和方式,如:市場機制、競爭機制、用人機制等。
「體制」指的是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等的組織制度,如:學校體制、領導體制、政治體制等。
兩個詞的中心語和使用范圍不一樣,「機制」由有機體喻指一般事物,重在事物內部各部分的機理即相互關系,「體制」指的是有關組織形式的制度,限於上下之間有層級關系的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
制度最一般的含義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准則。許多情況下,制度也是某一領域的制度體系,如我們通常所說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法律制度和文化制度等。
機制包含在制度當中
9. 法律法規政策體系要怎樣建立
政務信息公開,要依法公開。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規定,對運用行政權力辦理的與人民群眾利益相關的各類事項,只要不屬於黨和國家機密,都要向社會公開。為保證政務信息公開內容的真實可靠、保證政務信息公開措施的落實、保證辦事結果的公平公正,必須完善政務信息公開的法制建設。
完善政務信息公開法制建設,從我國的國情、黨情、社情和民情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建立健全各項政務信息公開法規制度。當前,加強政務信息公開法制建設的主要任務是:通過法規制度建設,將中央、國務院有關政務信息公開的部署和意見轉化為具體規定,將原則性的要求轉化為具有約束力和強制力的法規制度,研究制訂政務信息公開的相關法律;進一步完善政務信息公開工作的領導方式、領導體制和工作制度,將已確定的政務信息公開工作方針、領導體制、工作格局以及政策措施法定化、程序化;通過健全法規制度,將政務信息公開工作的各項部署、各項要求與重大改革措施、重要制度設計等相互融合、相互協調;把紀檢監察機關與有關機關的職能分工,把黨和國家機關在政務信息公開工作方面的責任,逐步法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