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支行政村
A. 河南特色有什麼
特色小吃
1、道口燒雞
明上河園是由河南省開封市人民政府與海南置地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的一座大型宋代文化實景主題公園,坐落於開封市龍亭湖西岸,是首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基地。
(1)魯支行政村擴展閱讀:
南省,簡稱豫,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鄭州,位於中國中部,河南界於北緯31°23'-36°22',東經110°21'-116°39'之間,東接安徽、山東,北界河北、山西,西連陝西,南臨湖北,河南省總面積16.7萬平方公里。
河南地勢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地勢西高東低,由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水面構成;地跨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四大水系。河南地處沿海開放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結合部,是中國經濟由東向西梯次推進發展的中間地帶。
截至2017年末,河南省共有A級景區412處,其中5A級景區13處、數量位居全國第三,4A級景區146處。全省共有世界地質公園4個,國家地質公園14個,省級地質公園15個,國家礦山公園2個,國家級恐龍蛋化石群自然保護區1個,星級酒店532個,旅行社1199家。
參考資料:網路-河南
B. 華容縣有多少個鄉鎮
2008年,華容縣轄三封寺、萬庾、北景港、城關、宋家嘴、治河渡、注滋口、操軍、梅田湖、插旗、鯰魚須、東山12個鎮,團洲、護城、終南、幸福、南山、勝峰、新河、新建8個鄉,馬鞍山新區、工業園管理區、小集成洪泛管理區3個區。482個村(居委會)、場,其中村民委員會440個。
(2)魯支行政村擴展閱讀
華容縣位於湖南省北部邊陲,岳陽市西境,地處東徑112°18′31″~113°1′32″,北緯29°10′18″~29°48′27″。北倚長江,南濱洞庭湖。周鄰6縣(市)、場,東與岳陽市君山區交界,西與益陽市南縣相鄰,南連國營北洲子農場,北接湖北省石首市,東北與湖北省監利縣隔江而望。
縣境廣袤均為70公里,境內東西最大橫距68公里,南北最大縱距80公里。集雨面積1612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0.76%。其中平原1028平方公里,佔56%;低山丘崗區328.2平方公里,佔17.8%;水面255平方公里,佔26.2%。
華容地屬北亞熱帶,為濕潤性大陸季風氣候。具有「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雨水集中;春溫多變,夏秋多旱,嚴寒期短,暑熱期長」的特點。2008年極端最高溫37.5度。極端最低氣溫為-3.9度,年降水量1188.6毫米,日照1516.8小時。無霜日262天。
C. 河南的特色有什麼
上面說到了小吃和風景這個大家都知道
我來說說人文環境地理方面
河南位於我國中部偏東、黃河中下游,處在東經110°21′ ~116°39′,北緯31°23′~36°22′之間,與冀、晉、陝、鄂、皖、魯6省毗鄰,東西長約580公里,南北跨約550公里。全省土地面積16.7萬平方公里,在全國各省市區中居第17位。
河南正處於我國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的過渡地帶,位置適中。河南在全國的版圖上,從政區和交通地位來看,占著居中的地位。以河南為中心,北至黑龍江畔,南到珠江流域,西到天山腳下,東抵東海之濱,大都跨越兩至三個省區。若以省會鄭州為中心,北距京津唐,南下武漢三鎮,西入關中平原,東至滬、寧、杭等經濟發達地區,其直線距離大都在600—800公里之內。在歷史上,河南一向是我國人民南來北往、西去東來的必經之地,也是各族人民頻繁活動和密切交往的場所。現代的京廣、京九、焦枝、隴海、新菏等鐵路干線縱橫交織於河南,這種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方便的交通條件,更加密切了河南與全國各地的聯系。因此,無論從與全國經濟聯系考慮,還是從相鄰省區經濟技術交流著想,河南均處於中心位置。在當前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開發中西部地區的形勢下,對全國經濟活動中的承東啟西,通南達北的重要作用是其它省區不可比擬的。
氣候特點 河南地處北亞熱帶和暖溫帶地區,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降水豐沛,適宜於農、林、牧、漁各業發展。其特點為:其一,過渡性明顯,地區差異性顯著。河南處於中緯度地帶,我國劃分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正好穿過境內的伏牛山脊和淮河幹流。此線北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地區,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70%,此線以南為亞熱帶濕潤半濕潤地區,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30%,氣候具有明顯的過渡性特點。全省由於受季風氣候的影響,加上南北所處的緯度不同,東西地形的差異,使河南的熱量資源南部和東部多,北部和西部少,降水量南部和東南部多,北部和西北部少,氣候的地區差異性明顯。其二,溫暖適中,兼有南北之長。河南氣候溫和,全省年平均氣溫12.8-15.5℃,冬冷夏炎,四季分明,具有冬長寒冷雨雪少,春短乾旱風沙多,夏日炎熱雨豐沛,秋季晴和日照足的特點。河南處於暖溫帶和亞熱帶的過渡地帶,南北兩個氣候帶的優點兼而有之,具有南北之長,有利於多種植物的生長。其三,季風性顯著,災害性天氣頻繁,河南西靠廣闊的歐亞大陸,東近浩瀚的太平洋,冬夏海陸溫差顯著,風向隨季節變化明顯。季風氣候對農業有利的方面是主導的,但也有其不利的一面,主要在於它的不穩定性,具體表現在年降水量的時空分布不均,往往全年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約佔全年降水量的45-60%,降水的不穩定性極易引起旱澇災害。
地貌特徵,河南地質條件復雜,地層系統齊全,構造形態多樣,是我國地質條件比較優越的省區之一。河南的地貌主要有兩個特點:其一,地勢西高東低,東西差異明顯。河南位於我國第二級地貌台階和第三級地貌台階的過渡地帶。西部的太行山、崤山、熊耳山、嵩山、外方山及伏牛山等屬於第二級地貌台階,東部的平原、南陽盆地及其以東的山地丘陵,則為第三級地貌台階的組成部分。河南地勢的總趨勢為,西部海拔高而起伏大,東部地勢低且平坦,從西到東依次由中山到低山,再從丘陵過渡到平原。河南最高處與最低處相差2390.6米,正是這樣的地勢,使河南境內較大的河流,大都發源於西部山區。其二,地表形態復雜多樣,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地貌類型齊全。河南地貌形態復雜多樣,境內不僅有綿延高峻的山地,也有坦盪無垠的平原,既有波狀起伏的丘陵,還有山丘環抱的盆地。多種多樣的地貌類型,為河南農林牧和工礦業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河南山脈集中分布在豫西北、豫西和豫南地區,北有太行山、南有桐柏山、大別山、西有伏牛山。河南的丘陵多數是低山經過長期風化剝蝕的石質丘陵,有些是黃土高原經流水切割而形成的黃土丘陵,丘陵與山地往往相伴而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豫西北少數地區、豫西山地東緣和豫南東部邊緣地帶。河南平原廣布,遼闊坦盪。省內中部、東部和北部平原由黃河、淮河和海河沖積而成,亦稱黃淮海平原,西起太行山和豫西山地東麓,南至大別山北麓,東面和北面至省界,面積廣闊,土壤肥沃,是我國重要的農耕區。西南部為南陽盆地,具有明顯的環狀和階梯狀地貌特徵,面積約2.6萬平方公里,是河南最大的山間盆地;盆地中部地勢平坦,水熱資源豐富,多種植物均可在此生長發育。
地質土壤 河南省由於氣候、地貌、水文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加以農業開發歷史悠久,因而土壤類型繁多,其分布情況如下:
京廣線以東,沙、潁河以北的廣大黃河、海河沖積平原,是河南分布面積最大的潮土區,山丘區較大河流的河灘地一般也是潮土分布區。河南的潮土可分為砂土、淤土、兩合土3個土屬。砂土主要在黃泛上游和主泛道附近,淤土在下游或河間地帶的靜水沉積區,兩合土則介於兩者之間,這些地區因耕墾歷史久,一般有機質缺乏,自然肥力不高,因為漏水漏肥,灌溉指標和施肥水平都要較高的標准。
沙、潁河以南的淮北平原和南陽盆地唐、白河兩岸的南陽、唐河、新野、鄧州等是砂疆黑土分布區,這些地區土質粘重,水分物理性差,排水不良,下部常有砂疆阻隔,但有機質較高,有較大的潛在肥力。
黃河兩岸的新鄉、商丘、開封、濮陽等4地區的部分縣是鹽鹼土的分布區。由於含鹽量過高,影響農作物的生長,重度鹽鹼土則寸草不生,成為鹽鹼荒地。建國初期鹽鹼地面積約600多萬畝,後因灌溉不當,1961年發展到1300多萬畝,70年代後大力推行挖溝排水等措施,目前已降到約400萬畝。
淮河以南的洪積傾斜平原,淮河北岸的淮濱、息縣、正陽及省境內的唐、白河下段河流兩側等地區有水稻土的分布。總的來說,河南省水稻土有機質含量較低,耕層欠松宣,其肥力水平不及長江下游的水稻土,但仍是河南的高產土壤之一。
豫西的黃土丘陵的白土階地和緩丘上中部的立黃土、低山丘陵區位置較高處的紅粘土、太行山及伏牛山東側向潮土過渡地區的油黃土等,都是褐土類的土屬。這些地區有些肥力尚好,有些則屬瘠旱薄地,但水土流失嚴重,是需要採取水保措施的主要土類。
由秦嶺入河南段(靈寶南部)起,東到嵩山、東南到方城北,熊耳山、嵩山和伏牛山2支層疊的中山山地,太行山的中山山地均分布著棕壤。這些地區層厚變化大,一般土層較薄,是林業用地,宜控制開墾、合理利用。
豫西低山與丘陵的南坡和大別山北坡,或稱坡積侵蝕緩崗坡地,發育有黃棕壤。是河南亞熱帶林木,特別是茶葉、油桐等經濟林木的適宜土壤。但這種低山丘陵風化嚴重,水土流失較厲害。此外在南陽盆地和信陽地區的低丘崗地上,由黃棕壤或黃褐土經耕種熟化而來的黃剛土亞類,是旱地土壤,土質粘重,干時堅硬易於龜裂,通氣性能不良,有機質含量偏少,易旱易澇,是河南低產土壤之一。
綜上所述,河南的土壤大類型有黃棕壤、棕壤、褐土、潮土、砂疆黑土、鹽鹼土和水稻土7種。若以質地分類,它們占總耕地的百分比是:粘質47.1、沙質19.9、壤質15.1、沙壤質底層加膠泥14.0、礫質3.9。
全省轄17個省轄市,1個省直管市,21個縣級市,48個市轄區,89個縣,2123個鄉鎮,4.80萬個行政村。省轄市為: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許昌、漯河、三門峽、南陽、商丘,省轄地區為:周口、駐馬店、信陽,省直管市為濟源市。
D. 古代的青丘是現代的哪個城市
青丘就是在山東西南部的菏澤。中國自古就有分野的說法,即天上的二十八宿和人間的地域相對應,而二十八宿又與一動物對應,比如室火豬,心月狐,即室宿的分野是豬,心宿的分野是狐。而室宿的分野是河南的北部,河南北部古代就有一個豕韋國,是一「豕」為圖騰的國家;以此類推,那麼心宿的分野是以狐狸為圖騰的國家,而心宿的分野是宋國,即是河南的東部,山東西部的菏澤一帶。青丘國顧名思義是以丘為地貌的地方,盡管古代地形發生了滄海桑田的變化,但是翻開古代的地圖,依然在此地聽到許多以丘命名的地方,比如商丘、蔡丘、犬丘、楚丘、陶丘等等,更讓人驚奇的事情是,據《左傳》記載,菏澤東明縣一帶竟然有一個青丘,是著名青丘會盟的地方!可見菏澤、商丘一帶古代是以丘陵為地貌的地方。
據《太平寰宇記》和《元和郡縣志》均載:「舊傳初置縣在濮水南,常為神狐所穿穴,遂移(城)濮水北,故曰離狐。」而古代的離狐縣在山東省菏澤市一帶,至少到唐代這里依然是神狐出沒的地方。青丘與塗山,塗山歷史悠久,是塗山氏族的發源地。相傳塗山便是今菏澤市曹縣境內之前,古稱塗山,今稱土山集(「塗」通 「土」)。大禹治水時,往來於塗山一帶,在路上遇到塗山氏女,相傳塗山氏女便是一隻九尾狐,兩人一見鍾情,禹想到自己三十歲還沒成婚,治水回來一定要娶此女子為妻。禹治水回來又見到在此等待的塗山氏女,於是與其在桑台(景山,後改楚丘,皆在今山東曹縣境內)成婚。婚後四日,禹即受命外出繼續治水。《呂氏春秋·音初》記曰:「禹行功,見塗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塗山氏之女乃命其妾候於塗山之陽。塗山便在今菏澤市曹縣土山集。據《歸藏·啟筮》雲:「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黃帝殺之於青丘。」據說蚩尤活動在青丘一帶,而蚩尤墓自古就在菏澤、巨野一帶,可能此地是黃帝處死蚩尤一帶。可見事情已經很明了了,青丘國在豫魯交接一帶的菏澤。
今在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西南部,現名馬嶺崗鎮,距市中心4公里,220國道縱穿全境,交通便利,轄66個行政村,農業人口15萬人,耕地面積14萬畝,是菏澤的西南大門。
E. 閩東第一大行政村屬哪個村莊
香港與澳門客家人分布 \r\n香港與澳門的客家雜居各處,約占當地居民十分之一。 \r\n \r\n \r\n台灣客家人分布 \r\n台灣客家人主要聚集在靠山的丘陵地,多形成客家人為主的村莊,保有濃厚的客家文化。箇中代表如: \r\n \r\n海陸腔 \r\n桃園縣:觀音鄉,新屋鄉,楊梅鎮富岡地區。 \r\n新竹縣:全縣(除了竹北市及關西鎮部分地區)。 \r\n花蓮縣:花東縱谷平原。 \r\n \r\n四縣腔 \r\n桃園縣:中壢市、龍潭鄉、平鎮市、楊梅鎮。 \r\n新竹縣:關西鎮部分地區。 \r\n苗栗縣:不靠海的內陸地區。 \r\n高雄縣及屏東縣:六堆地區 \r\n \r\n大埔腔 \r\n台中縣:豐原市、東勢鎮,石岡鄉,新社鄉。 \r\n詔安腔 \r\n雲林縣:侖背鄉、二侖鄉,西螺鎮。 \r\n桃園縣:八德市部分地區、大溪鎮的黃興村。 \r\n台北縣:新店市的安坑庄。 \r\n南投縣:中寮鄉部分地區。 \r\n宜蘭縣:部分地區。 \r\n \r\n推動台灣客家人分布的二項因素,主要為閩粵械鬥及樟腦採集業。例如花蓮縣客家人多為日治時期樟腦業盛行時,自台灣西自遷居,台南縣楠西鄉亦有同例。今日全台灣約有15%人口是客家人。 \r\n \r\n但由於台灣近八成為閩南族群,大都市如台北市或其他零星地方也有許多客家人,但是因為沒有說客語的環境,很多人的文化認同已經有所改變,甚至數代前即不通曉客語,同化於鶴佬人,成為「福佬客」。 \r\n \r\n據《2004年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台灣新竹縣、苗栗縣超過60%是客家人。其次桃園縣40.1%、新竹市30%、花蓮縣29.8%、屏東縣23.2 %、台東縣20.4%、高雄縣19.6%。雲林縣、澎湖縣、台南市縣、連江縣、嘉義市縣、金門縣等則最少,比例不足10%。其他縣市則在10~20%間。 \r\n \r\n中國大陸(含港澳)2950萬人 台灣 310萬人 \r\n \r\n台灣人(包括鶴佬人73%、客家人13%)86%;外省人12%;原住民:2% \r\n \r\n以文化人類學來區分,主要分為南島語系的台灣原住民族與漢藏語系的漢族,鶴佬人、客家人、多數外省人,皆屬於後者。 \r\n \r\n台灣原住民族 \r\n在日治時期依據居住地區分為高山的高砂族及平地的平埔族。國民政府來台後,統稱為山地同胞(無分居住地,簡稱山胞)。近年來在法律上統一以台灣原住民族為稱謂。由於山地的阻隔,語言與風俗習慣迥異,而有亞族的再區分。目前共有泰雅族、阿美族、布農族、卑南族、達悟族、排灣族、魯凱族、鄒族、邵族、賽夏族、噶瑪蘭族與太魯閣族等十二個亞民族為政府所承認,另外屬泰雅族一支的賽德克族正積極爭取成為第十三個原住民族。特此 要知道 內地所統稱的高山族 是一種非常外行的稱呼方式! \r\n \r\n \r\n漢族 \r\n漢族是台灣人口比例最大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目前,漢族人口約為13億,佔世界總人口的19%,分布於世界各地。除兩岸四地外,漢族在東南亞和北美洲也有較多分布。西元前5000年起,當今漢族的主體華夏族在黃河流域起源並開始逐漸發展。如今,漢族人口99%以上都分布在大中華地區,在中國大陸,漢族占總人口的92%,分布於各個省份;在台灣的漢族占總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門漢族分別占總人口的95%和97%。漢族使用的語文是漢語和漢字,並在悠久的歷史中發展出了及其豐富和璀璨的文學和藝術作品。漢語方言眾多,主要有:官話(國語)、台灣話、客家話等。 \r\n \r\n鶴佬人 \r\n又稱為閩南人、福佬人、Holo人(參見:鶴佬人),主要是在清領時期,由中國大陸福建省南部移民而來(亦有戰後來台者,屬外省人)。又根據原居地,有漳州鶴佬人、泉州鶴佬人之分。目前為台灣四大族群中人數最多的族群,占人口總數的73%左右。 \r\n \r\n鶴佬人語言以台灣話為主,為閩南語之一支,可粗略分為南部腔、北部腔、宜蘭腔等;各腔間彼此差異性不大,僅有幾個字詞發音不同。 \r\n \r\n \r\n客家人 \r\n在清朝領台時期,由中國大陸廣東省東部移民而來(亦有戰後來台者,屬外省人)。又根據原居地,有四縣客家人和海陸客家人之分。目前台灣客家人的分布,在台灣北部以桃竹苗為客家人最多的地方。除了桃竹苗三縣以外,客家人集中的地方,還包括南部的六堆地區,主要是指屏東縣的內埔、長治、麟洛上局樹、萬巒等鄉鎮,及高雄縣美濃、六龜等鄉鎮。這六堆地方,客家人總共大約有三十多萬,可以說是第二個客家人集中的地方。 \r\n \r\n其他各縣市中,花蓮縣可以說是客家大縣,客家人口佔全縣百分之四十,達十幾萬人。再來就是台東縣,客家人口佔全縣大約四分之一,即百分之二十五左右。其次,客家人相當多的縣市是台中、南投、高雄三個縣,客家人佔百分之十幾。其他如台北和高雄兩個直轄市,客家人人口也都不少。至於台南縣台南市,是客家人最早來到的地方,但多已與鶴佬人同化,或遷居他處。 \r\n \r\n語言以客家話為主,又分為四縣腔(桃園、苗栗,屏東及高雄的六堆地區)、海陸腔(新竹、花蓮部份地區)、大埔腔(台中東勢一帶)、詔安腔(雲林侖背一帶)和饒平腔、永定腔等散居各地。 \r\n \r\n \r\n外省人 \r\n有時被稱為新住民。主要是指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到台灣的中國大陸各省人民,早期多聚居於眷村,近年來開始散居於台灣各地。其語言除原鄉語言外,主要使用國語。 \r\n \r\n \r\n馬祖人 \r\n或稱閩東人、福州人。居住在馬祖地區,其語言使用福州話。多數情況被列為外省人。\r\n\r\n參考文獻:中華民國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內政部戶政司 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
F. 抗日戰爭中擊斃和俘虜的日軍高級將領有哪些
(1931年"九·一八"事變起至1945年8月15日止的時間內,死於中國「境內」和被俘的日軍將領)
一.被共產黨軍隊擊斃
(一)、被八路軍、新四軍及地下黨擊斃和俘虜
1、加藤仁太郎,海軍少將(追),朝光丸監督官。於1938/07/31被中共游擊隊擊斃於南門港碼頭。
2、清水正一,陸軍少將(追),第4混成旅團聯隊長。於1938/9/29被八路軍聶榮臻部擊斃於五台。
3、沼田德重,陸軍中將,第114師團師團長。於1939/08/12被八路軍擊傷斃命於山東。(重傷死)
4、赤本三尼,陸軍少將(追),冀東憲兵司令。於1939年被八路軍偵察部隊誘擒,後因反抗被擊斃。
5、山口少將,118旅團旅團長。於1939/9/20被八路軍115師343旅擊斃於汾離公路王家池附近。
6、水原義重,陸軍少將,獨立混成第8旅團旅團長。於1939/09/29被八路軍一二O師主力擊斃於河北靈壽陳庄地區。
7、阿部規秀,陸軍中將,獨立混成第二旅團旅團長。於1939/11/07被八路軍斃於河北淶源。
8、吉川貞佐,陸軍少將,華北五省特務機關長。於1940/05/17被共產黨員刺殺於河南開封。
9、飯田泰次郎,陸軍中將(追),第35師團步兵團長。於1940/11/28被八路軍斃於華北(重傷死)。
10、秋山靜太郎,陸軍少將。於1941/1/13被八路軍115師蘇魯支隊擊斃於山東諸王莊。
11、土屋兵馬,陸軍少將,獨立混成6旅團旅團長。於1941/5/25被八路軍山東長清縣十區游擊隊擊斃。
12、山縣業一,陸軍中將(追),第116師團119旅團旅團長。於1941/12/25被新四軍擊斃於安徽。
13、下田宣力,陸軍中將(追),華北方面軍第二鐵道部監。於1942/1/26在華北被八路軍武工隊擊斃。
14、鈴木川三郎,日偽山西省政府教育廳行政顧問、陸軍少將,日本天皇表弟。於1942/1/17被八路軍太行二分區武工隊俘虜。
15、坂本吉太郎,陸軍少將(追),冀渤特區警備司令。於1942/6/9被八路軍斃於河北深澤縣宋庄。
16、和田純久,海軍少將(追),海南警備府特務部局長。於1944/2/6被海南民眾抗日自衛隊獨立總隊(以後的瓊崖縱隊)在儋縣城外伏擊斃命。
17、大橋熊雄,陸軍中將(追),華北方面軍特務部部長。於1944/4/4被中共北平地下黨暗殺。
18、吉川資*,陸軍少將,第59師團第35旅團旅團長。於1945/05/7被八路軍斃於山東半島
(二)被東北抗日聯軍擊斃
1、天野六郎,陸軍少將,關東軍第15旅團旅團長。於1932.3被擊斃於東北。
2、渡久雄關,陸軍中將,關東軍11師團師團長。於1938.1被東北抗聯第7軍和第5軍3師伏擊斃命。是八年抗戰中第一個被擊斃的陸軍中將。
3、日野武雄,陸軍少將,關東軍軍付。於1938.9.26斃於東北。
4、松島少將,日軍駐敦化討伐軍司令。於1939.9.24被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陳翰章、魏拯民部擊斃於敦化縣寒蔥嶺。
5、副島太郎,陸軍少將(追),第24師團90聯隊長。於1942.5.21錦州斃命。
6、細谷直三郎,陸軍少將(追),第1師團工兵第1聯隊長。於1943.12.19東北戰死。
7、小金澤福次郎,陸軍少將(追),工兵第7聯隊長。於1944.6.19黑龍江戰死。
8、半田伊之柱,陸軍少將(追),鐵道兵第2聯隊補充隊長。於1944.6.29東北斃命。
9、森玉德光,陸航中將(追),白城子教導飛行團長。於1944.7.25東北戰死。 10、服部曉太郎,陸軍中將,關東軍1師團師團長。於1944.8.12黑龍江斃命。
11、鈴木真雄,陸軍少將(追),關東軍高級參謀。於1944.12.24東北戰死
再附上被國民黨擊斃的日軍將領名單以供大家參考:
二.被國民黨軍擊斃
1、林大八,陸軍少將(追),1932/03/01,斃於上海。
2、倉永辰治,陸軍少將(追)第3師團第6聯隊長1937/08/29,斃於上海吳淞。
3、家(加)納治雄,陸軍少將(追)第101師團第101聯隊長1937/10/11,斃於上海。
4、淺野嘉一,陸軍少將,華北方面軍淀泊場監1937/11/14,戰傷斃命天津。
5、杵春久藏,陸軍少將(追)第20師團參謀長1938/08/02斃於山西運城。
6、飯冢國五郎,陸軍少將(追)第101師團第101聯隊長1938/09/03斃於江西德安。
7、小笠原數夫,陸航中將航空兵技術部部附1938/09/04坐機於湖北孝感被擊毀。
8、飯野賢十,陸軍少將(追),第106師團第103聯隊長1939/03/22斃於南昌。
9、山田喜藏,陸軍少將(追),第16師團第33聯隊長1939/05/12斃於湖北大洪山。
10、田路朝一*,陸軍中將(追),第15師團第15步兵團長1939/06/17斃於安徽南部。
11、小林一男,陸軍少將(追),騎兵第14聯隊長1939/12/21斃於內蒙古安北(綏遠)。
12、中村正雄*,陸軍少將,第5師團第12旅團長1939/12/25斃於廣西昆侖關。
13、左藤謙,陸軍少將(追),第33師團第214聯隊長1940/03/02斃於江西潘陽湖。
14、木谷資俊,陸軍中將(追),野戰重炮第2旅團長1940/03/20斃於江西。
15、水川伊夫,陸軍中將綏西警備司令1940/03/22斃於內蒙古五原。
16、前田治,陸軍中將,第35師團長1940/05/23斃於山西晉城(另說:北平重傷死)。
17、藤堂高英*,陸軍中將(追)獨立第14旅團長1940/06/03斃於江西瑞昌。
18、大冢彪雄,陸軍中將(追)第一軍經理部長1940/08/05斃於晉東南(另說:北平重傷死)。
19、井山官一,陸軍少將(追)參謀本部部附1940/10/16斃於湖北宜昌。
20、大角芩生,海軍大將(另說上將),南太平洋艦隊司令1941/02/05坐機於廣東中山被擊毀。
21、須賀彥次郎,海軍中將(追),南太平洋艦隊高參1941/02/05坐機於廣東中山被擊毀。
註:網友牛老爺說,大角岑生,須賀彥次郎兩名,有資料說當時大霧,飛機故障毀機。而附近的國軍游擊隊長袁帶冒功,說飛機是被打下的。但一般說法都沒有改正,因而還算在國軍的名下。
22、上田勝,陸軍少將(追),第37師團227聯隊長1941/05/13斃於山西中條山。
23、大津和郎,陸軍中將(追),鎮海灣要塞司令1941.8.10斃於鎮海
24、酒井直次*,陸軍中將第15師團長1942/05/28斃於浙江南溪(蘭溪?)。
25、淺野克己,陸軍少將(追),第23軍高級參謀1943/05斃於廣東東江。
26、仁科馨,陸軍少將(追),第40師團第235聯隊長1943/06/01斃於湖南。
27、黑川邦輔,陸軍少將(追)第56師團參謀長1943/06/28斃於雲南。
28、中園盛孝陸航中將第三飛行師團長1943.9.9黃浦戰死
29、布上照一,陸軍少將(追),第116師團第109聯隊長1943/11/23斃於湖南常德。
30、中畑護一,陸軍少將(追),第3師團第6聯隊長1943/11/25斃於湖南常德。
31、下川義忠*,陸軍中將(追),第11軍第10野戰補充隊長1944/04/19斃於湖北應城。
32、橫山武彥*,陸軍中將(追),第62旅團長1944/06/11斃於浙江龍游。
33、木村千代太*,陸軍中將(追)第59旅團長1944/06/11斃於河南。
34、和爾基隆,陸軍少將(追),第116師團第120聯隊長1944/07/21斃於湖南衡陽。
35、大橋彥四郎,陸軍少將(追),第3師團第18聯隊聯隊長1944/07/25斃於湖南長衡會戰。
36、左治直影,陸軍少將(追),第39師團參謀長1944/07/27斃於湖北荊州。
37、志摩源吉*,陸軍中將(追)第68師團第57旅團長1944/08/06斃於湖南衡陽。
38、藏重康美,陸軍少將(追),第56師團第148聯隊長1944/08/16斃於雲南騰沖。
39、大西洋,陸航少將(追)第8飛行團團長1944.8.20湖北戰死
40、南野豐重,陸軍少將(追),第58師團第148聯隊長1944/09/08斃於雲南芒市。
41、與野山壽,陸軍少將(追),第34軍兵器部部長1945/02/09斃於華中。
42、山縣正鄉,海軍大將(追),第四艦隊司令長官1945/03/07斃於浙江椒江。
G. 肥鄉是那個城市的
肥鄉縣隸屬於河北省南部,邯鄲市轄區東部。地處東經114º37′~115º01′、北緯36º29′~36º40′之間。東與廣平縣交界,南與成安縣相連,西與邯鄲縣接壤,北與永年、曲周二縣毗鄰。
邯濟鐵路橫貫東西與邯黃鐵路(起點站)相連呈丁字形過境建肥鄉站;青蘭高速,309國道貫穿縣境,交通優勢極其明顯。
肥鄉縣域呈北東部較大、南西較小,北東走向較長的不規則形狀。海拔2648米,最低點為夕陽西部的小石板河出境處,海拔1340米。滇池湖面平均海拔為1887米。肥鄉縣處於大陸性氣候區,受明顯的季風影響。春季盛行偏南風,冬季北風占優勢,夏秋兩季南北風交替出現。大風日數以春季為最多,平均為9.8天;秋季最少,平均為2.2天。2013年,肥鄉縣的礦物資源有石油、石膏、煤等。2013年,肥鄉縣野生植物茅草、蘆草、菅草、刺蓬棵、艾蒿、茵陳蒿、蒼耳棵、車苣麻、狗尾草、牛緶草、板板草、蒺莉苗、抓地秧、醋溜酸、灰灰菜、蒲公英、掃帚苗、豬毛菜、刺兒菜、薺菜、大花苗、野薄荷、地黃、兔絲子、米布袋、紅眼棵、小蟲盤等。
2014年,肥鄉縣生產總值完成84億元,增長10.7%;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2.5億元,增長24.3%;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9683元,增長13.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6443元;全部財政收入完成4.6億元,居東部縣第三位,增長15.1%,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2億元,居東部縣第二位,增長34.3%,居全市第二位、東部縣第一位。
H. 請問新疆哈密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如何
哈密市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部,東連甘肅河西走廊,西接吐魯蕃地區的鄯善縣,北鄰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和伊吾縣,南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連,東北與蒙古人民共和國毗鄰。
哈密市東西長約404Km,南北寬約300Km,面積8.57萬平方公里,其中國有土地8.37萬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38.87萬人,居住著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回、滿等24個民族,其中漢族佔71.83%,維吾爾族佔28.17%,全市共轄19個鄉、鎮、廠,104個行政村,5個街道辦事處,45個居委會以及哈密鐵路分局、兵團農十三師、三道嶺礦物局、新疆鋼鐵集團雅滿蘇礦、七角井鹽化總廠等中央、自治區駐哈單位。
哈密市是哈密瓜的故鄉,以盛產哈密瓜聞名於世。哈密市位於新疆東部,是新疆通往內地的門戶,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東部與甘肅省酒泉地區相鄰,西部與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木壘縣和吐魯番地區鄯善縣毗鄰,南部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縣接壤,東北部與蒙古國有46公里邊界。
哈密古稱昆莫,曾為烏孫王府所在地。東漢時稱伊吾盧,置宜樂都尉。三國時魏置宜禾伊吾都尉。隋大業六年(公元610年)設伊吾郡。唐貞觀四年(公元630年)置西伊州後改稱伊州。唐末歸西漢金山國,後轉附西州回鶻漢國。元代稱哈密力,隸甘肅行省。元末割據自立,稱哈密國。明朝置哈密衛。清康熙年間一度被蒙古准格爾部佔領,後歸附清朝,被封為一等札薩克,編旗設隊。清乾隆年間設哈密廳,光緒年間改為直隸廳。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哈密縣。1961年國務院決定以原哈密鎮為基礎成立哈密市,1962年撤銷哈密市,1977年1月恢復哈密市。1983年國務院決定撤銷哈密縣,政區並入哈密市。1984年5月完成撤縣並市工作。
遠在兩千年前,哈密就是漢代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的要塞,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東大門」。哈密市交通、通訊網路健全便利,國道312線、蘭新鐵路、亞歐通信光纜橫貫哈密。東北、華北、西北,穿越哈密的「三北」最捷公路通道已被國家列入重點建設項目,該公路的建成將使烏魯木齊至北京的距離縮短約1400公里。312國道哈密—吐魯番高等級公路建設項目、哈密—羅布泊公路建設項目、哈密機場復航項目即將開工建設。哈密—南疆鐵路干線的建設也已提上議事日程。這些項目的實施,將在哈密形成公路、鐵路、航空多道路、全方位、立體化交通網路,為哈密乃至全疆的大開發、大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
市區共有鋪裝道路54條,道路總長約71公里,面積1377399平方米。主幹道23條,次幹道31條,形成了主次幹道為主,支路為輔,內外相連,首尾相接,縱橫交錯的平面交通路網。市內共有公交車輛186輛(含4輛城市觀光大巴),公交線路十四條,共有高、中檔計程車近1000餘輛。
2004年全年郵電業務總量2.43億元,比上年增長3.4%。其中,電信業務總量2.19億元,增長1.9%;郵政業務總量0.24億元,增長20%。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14.99萬戶;行動電話用戶13.81萬戶;年末計算機互聯網用戶1.42萬戶。
哈密市礦產資源豐富,目前已探明各類礦種76種,佔全疆已探明礦種總數的60%以上,儲量較大的有煤、鉀鹽、鐵、銅、鎳、黃金、芒硝、石材等,目前已開采32種。已探明的工業礦床135處,其中大型礦床28處,中型35處,小型72處。三道嶺煤田探明儲量15億噸,已建成西北最大的露天煤礦,形成年產原煤200萬噸規模的礦山企業;吐哈盆地油氣資源總量預測約20億噸;大南湖煤田分化煤黃腐植酸含量達3.5億噸,淺層分化煤多達2000萬噸。市區域內有色金屬礦產有8種,產地124處,以銅鎳礦儲量最豐富。現已發現礦產地11處,其中大型礦床3處,中型礦床3處,小型礦床5處。鎳金屬儲量88.9萬噸,控制達1584萬噸,列全疆之首,位居全國第二;銅金屬儲量55.1萬噸,佔全疆銅礦探明總儲量的17.3%,預測資源總儲量868萬噸,僅次於阿勒泰,排位新疆第二。
哈密市的氣候非常適宜瓜果作物生長,哈密是哈密瓜的主要產地。全市現有耕地面積21.77萬畝,市域內可耕地140萬余畝,可開發利用的荒地560萬畝;林業用地面積640萬畝,森林覆蓋率2.48%;有野生林地300萬畝;有天然草場2583萬畝全市現有天然草場面積22.4萬畝。哈密市水源主要由地表水(主要靠天山降雨、降雪)和地下水(天山冰川融化)兩部分構成。
哈密市日照非常充足,全年日照時數為3303—3549小時,年均日照為3358小時,有充足的太陽能可以利用。市境東部的星星峽為全國日照時數最高的地區之一,年均3575小時,有「日光峽」之稱。全市無霜期182天。
哈密是典型的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晝夜溫差大,民間流傳有「早穿皮襖午穿紗,晚間圍著火爐吃西瓜」的諺語。山區以外的市轄區域,年最大日較差26.7℃,年極端最高氣溫43.9℃,年極端最低氣溫-32℃。
哈密市風多、風強。春夏多風,且多風大,個別年份對平均風力可達8級,最大風力可超過12級。每年8級以上風平均22.2天。東部的沁城、紅柳河年平均風速為3.7—4.5米/秒,西部的柳樹泉河七角井一帶為4.8—5.0米/秒,而十三間房平均風速達9.3米/秒,素有「百里風區」之稱。有發展風力發電的獨特條件。
由於哈密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生物資源極為豐富。哈密市的植物分為農作物、花卉、中草葯、林木和草源五大類,1000餘種。農作物主要有:小麥、大麥、高粱、糜谷、蕎麥、棉花、豆類、油料作物以及哈密瓜、西瓜、葡萄、大棗、杏、梨、蘋果等;野生中葯材中面積較大的有黨參、雪蓮、柴胡、大黃、麻黃、甘草等150多種;林木中有落葉松、方松、胡楊、山白楊、梭梭、紅柳、沙棗等天然林樹種。
哈密市域內動物分為獸、禽、蛇蟲、魚等4大類數百種,獸禽類主要有:羊、牛、馬、騾、驢、駱駝、雞、鴨、兔等。受國家保護野生動物主要有野駱駝、野驢、黃羊、雪豹、馬鹿等,受國家保護禽類主要有雪雞、天鵝、鷹、長耳鶚等。
哈密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民族風情濃郁,人文、歷史、自然景觀星羅棋布,聞名瑕邇。雄偉的天山橫貫全境,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兩個氣溫帶,山北雪山草原風光、山南大漠風光,有「十里不同天,一日游四季」和「新疆風光縮影」之說。主要自然人文景觀有雄偉的天山、神秘的魔鬼城、哈密回王陵、蓋斯墓等,其中享有瑞士風光的東天山名勝風景區,已被列為國家AAA級風景區;同時還開辟有大漠風光探險游、「農家樂」民俗風情游等旅遊項目。哈密市列為新疆四大旅遊重點建設城市,星級賓館10家,2004年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哈密市東天山「新、奇、險、特」旅遊線路的開放,是哈密市與吐魯番、敦煌的歷史文化為主的旅遊區建設為一線,互為補充,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