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行政
『壹』 行政綜合和稅收業務崗位是什麼意思
行政綜合和來稅收業務崗位職責簡介源:
1,徵收管理,稅源管理,稅務稽查簡稱為「征管查」三職能,有些地方不設綜合管理機構,設綜合管理機構的職能賦予也不盡相同,從字面意義上看近似辦公室。
徵收管理狹義指征稅,就是在大廳收錢開票。 稅源管理職能多由基層稅務分局(所)或稅源管理科承擔,從事日常稅源巡查,稅收督促入庫,涉稅事項輔導等等。做這工作要勤跑腿,多下戶。
2,稅務稽查可以概括為稽內查外,可以發現日常稅源管理中的不規范現象,可以對納稅人稅收政策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稽查人員要求業務精湛,稽查結案的數據,同級稅源管理部門不能否定,但稽查局可以否定同級稅源管理部門的日常檢查數據。
綜合管理肯定要求經驗比較豐富的啦。
,3,地稅的行政綜合崗位是公務員的大三分類,綜合管理類、行政執法類和專業技術類,它們只是在實際工作中有差別。國稅綜合管理不是職位就是綜合管理,應該和財會有比較多的接觸。
『貳』 稅收是經濟手段還是行政手段經濟手段的含義,行政手段的含義分別是什麼
稅收是經濟手段。
經濟手段指政府在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的基礎上藉助於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經濟杠桿是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宏觀調控的價值形式和價值工具,主要包括價格、稅收、信貸、工資等。
也是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來影響和調節經濟活動的措施。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國家在宏觀調控中最常用的經濟手段。國家還可以通過制定和實施經濟發展規劃、計劃等。對經濟活動參與者進行引導,以實現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行政手段指國家憑借行政權力,通過頒布行政命令,制定政策、措施等形式,對商業經濟活動進行宏觀調控或干預的方式或方法。
行政手段,國家通過行政機構,採取帶強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規定等措施,來調節和管理經濟的手段。行政手段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很常見的,比如工商局的檢查,稅務的查稅,政府的命令等等。
(2)稅收行政擴展閱讀
稅收與其他分配方式相比,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的特徵,習慣上稱為稅收的「三性」。
1、強制性
稅收的強制性指稅收是國家以社會管理者的身份,憑借政權力量,依據政治權力,通過頒布法律或政令來進行強制徵收。負有納稅義務的社會集團和社會成員,都必須遵守國家強制性的稅收法令,在國家稅法規定的限度內,納稅人必須依法納稅,否則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這是稅收具有法律地位的體現。
強制性特徵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稅收分配關系的建立具有強制性,即稅收徵收完全是憑借國家擁有的政治權力;另一方面是稅收的徵收過程具有強制性,即如果出現了稅務違法行為,國家可以依法進行處罰。
2、無償性
稅收的無償性指通過征稅,社會集團和社會成員的一部分收入轉歸國家所有,國家不向納稅人支付任何報酬或代價。稅收這種無償性是與國家憑借政治權力進行收入分配的本質相聯系的。無償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政府獲得稅收收入後無需向納稅人直接支付任何報酬;
另一方面是指政府徵得的稅收收入不再直接返還給納稅人。稅收無償性是稅收的本質體現,它反映的是一種社會產品所有權、支配權的單方面轉移關系,而不是等價交換關系。稅收的無償性是區分稅收收入和其他財政收入形式的重要特徵。
3、固定性
稅收的固定性指稅收是按照國家法令規定的標准徵收的,即納稅人、課稅對象、稅目、稅率、計價辦法和期限等,都是稅收法令預先規定了的,有一個比較穩定的試用期間,是一種固定的連續收入。
對於稅收預先規定的標准,征稅和納稅雙方都必須共同遵守,非經國家法令修訂或調整,征納雙方都不得違背或改變這個固定的比例或數額以及其他制度規定。
稅收的三個基本特徵是統一的整體。其中,強制性是實現稅收無償徵收的強有力保證,無償性是稅收本質的體現,固定性是強制性和無償性的必然要求。
『叄』 行政綜合和稅收業務崗位是什麼意思
1,徵收管理,稅源管來理,自稅務稽查簡稱為「征管查」三職能,有些地方不設綜合管理機構,設綜合管理機構的職能賦予也不盡相同,從字面意義上看近似辦公室。
徵收管理狹義指征稅,就是在大廳收錢開票。
稅源管理職能多由基層稅務分局(所)或稅源管理科承擔,從事日常稅源巡查,稅收督促入庫,涉稅事項輔導等等。做這工作要勤跑腿,多下戶。
稅務稽查可以概括為稽內查外,可以發現日常稅源管理中的不規范現象,可以對納稅人稅收政策執行情況進行檢查
『肆』 行政收費的與稅收的區別
行政收費與稅收的區別在於,稅收是一般徵收,用於國家的一般支出;收費則是由於特別支出的需要,因而要特別徵收。 例如,證照的收費。證照是發給某些人的,就不能用稅收來支付製作證照的成本,而要由取得證照者支付成本費。排污企業的排污行為將造成國家的特別支出,因而有必要用收取排污費這種特別徵收來增加排污企業的負擔。
『伍』 稅收的行政成本包括什麼反應了什麼問題
稅收的行政成本包括內容如下:
政府行政開支(即所謂的行政成本或行政費用),稅收行政成本指政府為取得稅收收入而支付的各種費用。國家取得稅收收入的過程包括制定稅收制度、組織征稅活動、開展納稅檢查並處理違章案件三個階段。與此相適應,征稅成本也由立法成本、徵收成本和查處成本三個部分構成。
在全國乃至全球的特殊地理特點帶來的貧困縣凸顯的民族問題,對政策的需求自然不同。實際操作中,反映出對政策的執行不力,暴露出政府行政成本居高不下與現實需求的矛盾。
稅收成本增長較快,並且稅收成本上升的速度還超過了收入的增長速度,是中國近年來的一個重要經濟現象。這一現象不僅會影響稅收純收入,還會導致政府經濟信息失真,由此誤導政府經濟政策,影響國家宏觀調控體系的運行,並損害國家稅法的權威與實施效果。
要降低稅收成本:
首先要強化正式制度約束的作用,這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加強稅收立法:嚴格限定稅收的委託立法權,提升稅法的效力級次和穩定性,合理劃分稅收許可權,合理設計稅制,提高單部的稅收法律效率,發揮稅收法律體系的規模效應;二是深化稅制改革:採取漸進式的增量改革,選擇適合中國國情的稅制模式,設計與稅收管理體制相適應的稅制,改革目前的稅制供給狀況。
其次要發揮非正式制度約束的作用,包括加強稅收宣傳工作,加強稅務機關和人員的成本意識,提高稅務機關的專業服務水平,發展和規范稅務代理業,強化納稅人權利等方面。第三是要增強實施機制的有效性,提高我國稅收征管體系效能,包括完善稅收征管制度,強化稅源監管,實行區別納稅申報,強化稅務稽查,加強稅收信息化建設,優化稅務行政資源配置。
第四是要減少信息不對稱,包括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信息交流機制,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建立稅收舉報制度,完善對稅務機關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強化對納稅人的激勵與約束機制。
『陸』 稅務行政管理工作是幹嘛的啊
廣義的稅務行政管理是指根據國家法律而設立的稅務行政機關執行國家稅收法律、政策,依法管理稅收行政事務的行為。其管理內容涵蓋了稅務機關行使稅收征管權和稅收執法權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行政行為,包括對納稅人的稅務管理和對稅務機關內設機構和稅務工作人員及其工作質量的行政管理。
狹義的稅務行政管理是相對於稅收業務管理而言,僅指稅務機關為保障稅收職能正常運轉而開展的行政管理活動。其管理內容包括各級稅務機關行政、人事、財務、資產及內部後勤保障管理等,即稅務機關對內設機構和稅務工作人員及其工作質量的管理。
『柒』 稅務局屬於國家行政機構嗎
國家稅務局是國家行政機構。
國家稅務總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主管稅收工作的直屬機構。
稅務局內設機構:
一、辦公廳
二、政策法規司
三、貨物和勞務稅司
四、所得稅司
五、財產和行為稅司
六、國際稅務司
七、收入規劃核算司
八、納稅服務司
九、征管和科技發展司
十、大企業稅收管理司
十一、稽查局
十二、財務管理司
十三、督察內審司
十四、人事司
十五、機關黨委
十六、離退休幹部辦公室
十七、巡視工作辦公室
(7)稅收行政擴展閱讀:
稅務局其主要職責是:
一、具體起草稅收法律法規草案及實施細則並提出稅收政策建議,與財政部共同上報和下發,制訂貫徹落實的措施。負責對稅收法律法規執行過程中的征管和一般性稅政問題進行解釋,事後向財政部備案。
二、承擔組織實施中央稅、共享稅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基金(費)的徵收管理責任,力爭稅款應收盡收。
三、參與研究宏觀經濟政策、中央與地方的稅權劃分並提出完善分稅制的建議,研究稅負總水平並提出運用稅收手段進行宏觀調控的建議。
四、負責組織實施稅收徵收管理體制改革,起草稅收徵收管理法律法規草案並制定實施細則,制定和監督執行稅收業務、徵收管理的規章制度,監督檢查稅收法律法規、政策的貫徹執行,指導和監督地方稅務工作。
五、負責規劃和組織實施納稅服務體系建設,制定納稅服務管理制度,規范納稅服務行為,制定和監督執行納稅人權益保障制度,保護納稅人合法權益,履行提供便捷、優質、高效納稅服務的義務,組織實施稅收宣傳,擬訂注冊稅務師管理政策並監督實施。
六、組織實施對納稅人進行分類管理和專業化服務,組織實施對大型企業的納稅服務和稅源管理。
七、負責編報稅收收入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開展稅源調查,加強稅收收入的分析預測,組織辦理稅收減免等具體事項。
八、負責制定稅收管理信息化制度,擬訂稅收管理信息化建設中長期規劃,組織實施金稅工程建設。
九、開展稅收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參加國家(地區)間稅收關系談判,草簽和執行有關的協議、協定。
十、辦理進出口商品的稅收及出口退稅業務。
十一、對全國國稅系統實行垂直管理,協同省級人民政府對省級地方稅務局實行雙重領導,對省級地方稅務局局長任免提出意見。
十二、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捌』 什麼是稅收的行政效率和經濟效率
1、稅收效率原則要求政府征稅要有利於資源的有效配置和經濟機制的有效運行,提高稅務行政的管理效率。稅收效率原則包括稅收經濟效率原則和稅收行政效率原則兩方面的內容。
2、稅收經濟效率原則是指政府征稅應盡可能保持稅收對市場機制運行的「中性」。稅收經濟效率是從稅收與經濟關系角度,將稅收置於經濟運行過程之中,考察稅收對社會資源和經濟運行機制的影響狀況。
『玖』 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是稅收行政法規嗎
1、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是指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關行使行政權力,履行行政職責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是國務院,行政法規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制定、行政法規必須經過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規具有法的效力。行政法規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作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它的效力次於法律、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
2、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是由國務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制定頒發的,所以屬於行政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