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師宗執法局

師宗執法局

發布時間: 2021-03-07 07:24:33

A. 2010年企業紀檢監察工作總結和計劃

上半年,州紀委教研室在委局的統一領導下,認真學習貫徹省紀委六次全會、州紀委六次全會精神,按照紀檢監察宣傳教育研究工作的總體部署,緊緊圍繞全州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切實發揮宣傳教育在懲治和預防體系中的基礎作用,努力構建有特色的反腐倡廉宣傳教育工作格局,為全州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障-

和輿論支持。現將上半年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理清思路,明確工作目標和任務
為使反腐倡廉宣傳教育調研工作計劃周密、推進有序。年初,教研室圍繞中心,確定了今年工作目標和任務。按照省紀委宣教工作會精神和重點課題調研工作的安排,進一步理清了今年工作思想和重點。
(一)宣傳教育工作。一是按照「三年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的要求,突出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監督檢查工作取得的成效、獲得的經驗和得到的啟示的宣傳教育;二是按照中央、省著力加強制度建設的要求,突出以《廉政准則》和《工程建設基本流程》等法規制度的宣傳教育;三是按照中央、省藏區工作會精神,突出以藏區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情況監督檢查的宣傳。
(二)調查研究工作。結合我州實際,從6個方面擬定了全州紀檢監察調研參考課題50個。突出對學習貫徹《廉政准則》推進我州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加強藏區政策落實情況監督檢查、探索治理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的有效途徑、加強村務公開促進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推進紀檢監察機關自身建設等方面成效、經驗和問題的調查研究。
二、把握重點,著力工作創新和實效
反腐倡廉宣傳教育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基礎性工作,也是治本之策。做到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使宣傳教育工作更富實效和生命力是教研室工作應加強和努力的方向。
(一)構建「立體式」宣傳教育工作格局
我州反腐倡廉宣傳教育工作按照「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紀委組織協調,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各展所長,廣大幹部群眾通過多種形式積極參與,形成整體合力」的要求,把反腐倡廉宣傳教育工作納入全州宣傳教育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之中,通過黨風廉政責任制、懲防腐敗體系建設、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等把宣傳教育工作責任落實到了相關部門,健全聯席協調會制度,紀委監察積極組織協調,加強督促指導。採取綜合手段,通過報刊、電視、出版、互聯網、戶外廣告、展板、黨校培訓班等,形成教育的整體合力。同時,以廉政文化活 本文來自文秘114 http://www.wenmi114.com,轉載請保留此標記。 動為抓手,反腐倡廉工作做到「橫向到邊」,拓展到各縣、各部門,延伸到學校、社區、企業、農村、家庭和景區;「縱向到底」,上到黨員領導幹部,下到廣大人民群眾,都作為宣傳教育對象。
(二)推進反腐倡廉宣傳教育調研工作
1、監督檢查成果展。製作了以「廉潔救災、陽光重建」為主題,客觀反映全州紀檢監察機關自「5·12」汶川特大地震以來,救災和重建監督檢查成果展板,並組織在全州各縣、部分重點鄉(鎮)展出,展板展出後,得到了廣大幹部群眾的積極關注。把監督檢查工作從黨內認可拓展到了社會認可。
2、《廉政准則》的宣傳教育。《廉政准則》是一部重要的黨內法規,學習宣傳教育要力求高度、廣度和深度。按照全國貫徹實施《廉政准則》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和州委的要求,我州「六個一」迅速抓好學習宣傳。即:召開一次領導幹部會議。在全州貫徹徹實施《廉政准則》會上,州委書記侍俊、州長吳澤剛對抓好我州的學習貫徹工作作了總體安排部署;舉辦一個專題輔導講座。通過黨委(黨組)會、中心組理論學習會、民主生活會、黨校培訓班和宣講團等形式開展《廉政准則》專題講座。今年3月州委常委會上,州委常委、州紀委書記王承先作了題為《帶頭築牢廉潔從政自律防線共同維護執政黨長治久安》的《廉政准則》輔導講座。州委黨校各主體培訓班次中均設置了《廉政准則》課程。金川縣組織宣講團赴各鄉鎮和縣級部門進行宣講;開辦一系列宣傳專欄。在州電視台新聞後每日學一條《廉政准則》,日報、「中國州」網、州紀檢監察門戶網共刊載學習貫徹《廉政准則》相關信息30餘篇;發放一批學習資料。編印發放《廉政准則》單行本10000冊。征訂相關輔導資料1200餘冊、輔導光碟10套;舉行一次知識測試活動。組織全州副科級以上黨員幹部參加《廉政准則》知識測試活動,並將成績納入廉政檔案,作為選拔任用的一個條件。同時,把《廉政准則》納入黨政領導幹部任職資格考試內容;設置一幅廉政廣告。在各縣設置了「認真執行《廉政准則》,為藏區跨越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作風紀律保障」「認真執行《廉政准則》,確保牧民定居工程建設廉潔高效」大型戶外宣傳廣告。
3、先進典型和警示教育。深化學習王瑛、王繼宏先進事跡活動,組織觀看《遠山的紅葉》電視連續劇。參與州質監局、商務局等部門作風整頓活動開展警示教育,組織州、縣黨員幹部觀看《蛻變與悔悟》《被金錢毀滅的人生》《賄變》等警示教育片
本文《紀委教研室紀上半年檢監察工作總結_文秘114_免費文秘網》由文秘114 http://www.wenmi114.com 為您整理,更多範文請訪問:http://www.wenmi114.com/wenmi/fanwen/mobanfanli/2010-10-07/20101007215062.html

B. 想知道: 白城市 洮南市南苑小區 在哪

位置的自然環境:洮南市吉林省西北部,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東部的中心地帶,總面積?5102平方公里的界限。東大安鄰居,邊界線長37.1公里,西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突泉縣科右前旗科右中旗烏蘭浩特邊境,邊界線是264公里長,通榆縣交界以南的邊界110.79公里長;東北部和吉林洮北區省毗鄰的邊界長度131.58公里。
地形地貌:洮南市的地形是在東南向西北,城市的最低點過店淖爾海拔134.1米,,最高點為市區牛山,海拔662.5米,不斷增加的趨勢。北部半山區(大興安嶺余脈),中央微波平原,南部的沙丘。
氣象數據:洮南市的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溫差大的季節雨熱同季的特點。多風乾燥的春季乾旱和炎熱的夏季降雨集中溫帶的秋季,在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降水量為377.9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7-8個月。年平均蒸發量是2083??.3毫米,年平均日照3005.3小時的平均年有效積溫3000.5C180厘米,最高溫度40.2C,最低氣溫33.3C土壤封凍深,平均初霜日期為9月27,終霜日為5月7日,次年,無霜期為142天。
,歷史
洮南 - ,在洮兒童河南岸的名字命名。她不僅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也是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吉林省的西北部邊境城市,被稱為「百年古鎮的都道府縣說。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和考古發現證明,早在四千年前,有蓬勃發展的土地,計息。春秋隋唐朝代的東胡,鮮卑族和其他少數族裔生活在這個洮南集排除前,當太寧路,所擁有的奴兒干秘書科爾沁右前旗泰寧管轄下的行政區劃的演變頻繁。鬆散的沙漠都督府,遼,金,唐屬台州市在其目前的位置洮南房子建於1904年,明,清。司法管轄區靜安開鎮,中曾根縣,禮泉,在1913年,政府撤出設縣,洮南縣,在奉天後14 1945年8月,已連接到嫩江,遼寧北部,黑龍江省,1954年6月,劃歸吉林省,1958年10月合並前白縣12個鄉鎮洮5月國務院批準的縣。 21日,1987年撤縣設市,洮南市。
三個行政區劃
白城市洮南市,吉林市轄16個鄉鎮(包括少數村2),5個鎮,6個區辦事處。
人口的民族
2000年底洮南市總人口431699人,其中包括漢,蒙,滿,回,朝鮮等15個民族,市區人口121401人,佔了總人口的28.1%。
5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耕地274萬畝。(農村人均耕地約10畝),約208萬英畝林地232萬畝的草原,丘陵,總面積1517?30萬畝。
水資源的七個孩子洮河流域內大小河流的支流嫩江,境內156公里長的蛟流河是洮兒童在70公里長的河的支流。群昌,創業中型水庫兩個水的存儲容量126800000立方米,39郭家嶺,四海氣泡的大小泡沼。43.6畝表面魚水為32.6萬畝,18萬畝的魚水,15.4畝qianweitang,可收回蘆葦面積??720萬畝,年產8000噸的蘆葦。全市總水資源5.42億立方米米的/年,其中地下水資源量為4.48億立方米/年。
森林資源活立木蓄積總量的2.29億立方米,主要是楊樹,松樹,榆樹,柳樹,森林覆蓋率達到9.51%。
礦產資源:銅,鋁,鉛,鋅,鐵,金,銀等金屬已探明煤,珍珠岩,石灰石,高嶺土,膨潤土,黃石等20多種非金屬。 />野生植物資源豐富的220餘種葯材,如防風,甘草,麻黃草,蒺藜。
專業:黑水西瓜,綠豆的大鸚鵡,四個熱(辣椒,煙草,大蔥,大蒜)蓖麻油萬寶粉條,雜糧,新鮮蔬菜。

C. 水土保持治理措施規劃

一、標准條款

1 綜合治理措施的總體布局

總體布局應包括措施平面配置與實施順序安排兩個方面,每個方面又各有小流域規劃和大、中流域規劃兩個層次的不同要求。

2 綜合治理措施的平面配置

2.1 小流域綜合治理的措施配置,應遵循以下原則:

2.1.1 以整個小流域為規劃對象,流域四周分水嶺為界,不受行政區劃(縣、鄉、村)的限制,進行全面規劃,建成完整的防禦體系。

2.1.2 根據流域內各類土地的適宜性和發展生產的需要,確定土地利用規劃;根據土地利用規劃,在不同利用的土地上分別配置相應的治理措施:在宜農的坡耕地配置梯田(梯地)與保土耕作措施,在宜林宜牧的荒地上配置造林種草與育林育草,根據需要在坡耕地和荒地配置各類小型蓄排工程,在各類溝道配置各項治溝措施,做到治坡與治溝、工程與林草緊密配合,協調發展,互相促進。

2.1.3 治理保護與開發利用相結合。根據各類土地防治水土流失的需要,因害設防地部署各項治理措施;而各類治理措施的產品又應滿足群眾生產、生活需要,並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通過梯田、壩地等基本農田建設,應解決群眾糧食問題;通過造林、種草和育林、育草和營造果園、經濟林,應解決群眾燃料、飼料、肥料問題,並與當地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結合,建成商品生產基地,發展市場經濟,促進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2.1.4 小流域各項治理措施的平面配置,應逐項到位,落實到措施規劃圖上(一般應以土地利用規劃為基礎,有的可與之結合),明確反映各項措施的具體位置和數量,並作出典型設計,便於實施。

2.1.5 不同類型地區的小流域,其治理措施各有不同,應因地制宜。不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

2.2 大中流域綜合治理的措施配置,應遵循以下原則:

2.2.1 應根據不同類型區確定各區的生產發展方向及水土保持措施總體布局。

2.2.2 根據規劃范圍內不同區的水土流失特點和開展工作的需要,確定重點防護區、重點監督區與重點治理區,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a)大面積連片的森林和草原,應列為重點防護區,制定和實施防止破壞林草植被的規劃。

b)資源開發和基本建設規模較大,破壞地面造成嚴重水土流失的,應列為重點監督區,實施監督執法,要求有關單位做好水土保持規劃,與主體工程同步實施。

2.2.3 大中流域的土地利用規劃和農村生產方向,應當與所在省和地區的區域經濟發展方向一致,並納入區域經濟體系,其治理措施配置應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服務

2.2.4 大中流域規劃的實施,應在總體規劃基礎上,以小流域為單元,分期分批進行。小流域規劃中措施配置的原則,在大中流域實施治理進程中均應遵循。

3 綜合治理措施的實施順序

3.1 小流域綜合治理措施的實施順序安排,應遵循以下原則:

3.1.1 應先治坡面,後治溝底;先治支毛溝,後治干溝;先治上游,後治下游。在某些具體情況下,需要採取相反的作法時,應經過科學論證,確定其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方可採用。

3.1.2 應先治投入少、見效快、收益大的地方。有的措施雖然投入較多、見效較慢,但對小流域的生產和治理有全局性重大影響,經過科學論證也應優先安排。

3.1.3 規劃中對實施順序上相互影響的措施,應根據其相互關系妥善安排。對廣種薄收農業(糧食)用地偏多,而造林種草土地偏少的地方,應通過先修基本農田,提高糧食單產,促進陡坡退耕,造林種草。修建基本農田、退耕陡坡、造林種草三者的實施順序應緊密配合,逐年交錯進行。

3.2 大中流域綜合治理的實施順序安排,應遵循以下原則:

3.2.1 應根據各個類型區水土流失特點和開發利用的效益,確定其實施順序。對水土流失嚴重,影響當地群眾生產生活和淤積下游水庫、河道,危害較大的地區,應優先安排實施;對雖然危害不大,但投入少,開發利用效益大的地區,也應優先安排。

3. 2. 2 對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地區和貧困山區 ( 簡稱老、少、邊、貧地區) 的實施,應優先安排。

3. 2. 3 經過研究確定為重點治理區的,應優先安排。如重點治理區面積較大,還應根據上述原則,選 「重點中之重點」優先安排。

3. 2. 4 在規劃范圍內分期分批實施的小流域,同樣應根據上述原則,確定第一、二批優先實施順序; 但應同時適當考慮大致均勻分布在不同的行政區劃,避免過分集中。

4 各項治理措施規劃

4. 1 坡耕地治理措施規劃

4. 1. 1 梯田 ( 梯地) 規劃應包括修梯田地段選定、類型確定、道路規劃、地塊布設、田埂利用等內容。陡坡區 ( 15°以上) 與緩坡區 ( 5°以下) 應有不同要求,因地制宜區別對待。

4. 1. 2 保土耕作規劃應包括改變微地形的保土耕作 ( 溝壟種植,抗旱豐產溝等) 、增加地面被覆的保土耕作 ( 草田輪作、間作套種等) 、提高土壤入滲與抗蝕能力的保土耕作 ( 深耕、深松等) ,各地應根據不同條件因地制宜地配置。

4. 2 荒地治理措施規劃

4. 2. 1 水土保持造林應主要在水土流失的土地上實施,應做到適地適樹,既能保持水土,防治侵蝕,改善生態環境,又能解決群眾的燃料、飼料、肥料,並增加經濟收入。

4. 2. 2 水土保持種草應主要在水土流失的土地上實施,同時結合畜牧業的發展,選種抗逆性強的優良飼草。

4. 2. 3 封禁治理規劃應包括封山育林與封坡育草兩方面。對原有殘存疏林應採取封山育林措施,對需要改良的天然牧場可採取封坡育草措施。

4. 3 溝壑治理措施規劃

4. 3. 1 應以 「坡溝兼治」 為規劃原則

在搞好集水區水土保持規劃基礎上,進行從溝頭到溝口,從支溝到干溝的全面治理。

4. 3. 2 溝頭防護工程規劃

應根據溝頭附近地形和來水情況,因地制宜地布設蓄水型或排水型溝頭防護工程,防止水流下溝,制止溝頭前進。

4. 3. 3 谷坊工程規劃

應根據溝底地質和附近的建築材料情況,因地制宜地布設土谷坊、石谷坊、柳谷坊; 合理安排谷坊高度與間距,減緩溝底比降,制止溝底下切。

4. 3. 4 淤地壩與小水庫 ( 塘壩) 工程規劃

a) 首先應進行壩系規劃,在干溝和支溝中全面、合理地安排淤地壩、小水庫和治溝骨幹工程,並確定各項工程的實施順序。

b) 根據淤地壩、小水庫、治溝骨幹工程三者的不同要求,正確選定每項工程的壩址,確定工程規模。

4. 3. 5 崩崗治理措施規劃

崩崗是風化花崗岩地區溝壑發展的一種特殊形式,其治理布局原則與溝壑治理相似。

4. 4 風沙區治理規劃

4. 4. 1 北部 ( 東北、西北、華北) 風沙區治理,應因地制宜地布設沙障、防風固沙林帶、農田防護林網、成片造林種草和引水拉沙造田等措施。

4. 4. 2 中部 ( 黃河故道為主) 風沙治理,應採取密植楊柳堵住風源、淤土壓沙、育草固沙等措施,固定沙丘,改造沙地,發展林果商品生產。

4. 4. 3 東南沿海風沙區治理,應營造大型防風固沙林帶和選種適應高溫樹種,有條件的搞圍海造田。

4. 5 小型蓄排引水工程規劃

4. 5. 1 坡面小型蓄排工程。包括截水溝、蓄水池、排水溝三項措施。截、蓄、排應合理配置,暴雨時應保護坡面農田和林草不受沖刷,並可蓄水利用。

4. 5. 2 「四旁」 小型蓄水工程。包括水窖、澇池 ( 蓄水池) 、塘壩等,主要布設在村旁、路旁、宅旁、渠旁,攔蓄暴雨徑流,供人畜飲用,同時可減輕土壤侵蝕。

4. 5. 3 引洪漫地工程。

a) 有引坡洪、村洪、路洪、溝洪、河洪等五種。其中前三種措施簡便易行,暴雨中使用一般措施即可引水入田; 後兩種應正式規劃設計,修建永久性的引洪漫地工程。

b) 引溝洪工程包括攔洪壩、引洪渠、排洪渠等,主要漫灌溝口附近小面積川台地。

c) 引河洪工程包括引水口、引水渠、輸水渠、退水渠、田間工程等,主要漫灌河岸大面積川地。

二、理解與實施

本節是新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說明了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措施的總體布局以及各項治理措施規劃。其中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措施的總體布局包括平面配置和實施順序兩個方面,每個方面又有小流域規劃和大、中流域規劃兩個層次不同的要求。小流域的平面配置要求以整個小流域為規劃對象,根據土地利用現狀和評價,因地制宜地進行治理,切勿不能千篇一律。大、中流域綜合治理的配置要求根據各地特點進行水土保持分區,確定不同的治理措施,分區後也要遵循小流域措施配置的原則。在實施順序方面,小流域遵循的是從小到大,從上到下,先易後難的原則。大、中流域則是採取,先治理重點區域,減少水土流失帶來的危害。

各項治理措施規劃包括了多項在我國最有代表性的水土保持治理區的治理措施,即: 坡耕地的治理措施規劃、荒地治理措施規劃、溝壑區治理措施規劃、風沙區治理措施規劃和小型蓄排引水工程規劃。

與原標准相比,新標准改動的地方主要有:

( 1) 刪除原標准一些條款中不必要的贅述,如: 7. 2. 1. 1 中 「從分水嶺到坡腳,從溝頭到溝口,從支毛溝到干溝,從上游到下游」,7. 2. 1. 5 中 「由於其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情況、水土流失特點不同」,7. 3. 2. 4 中 「使地方政府的領導力量和匹配資金以及勞工量能相應地均勻分布」,7. 4. 4 中 「我國北部、中部、東南沿海三地風沙區治理各有不同的規劃要求」 等。

( 2) 對原標准某些條款進行了簡化更改,如: 將條款 7. 2. 2. 1 「根據各地不同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情況和水土流失特點,將規劃范圍分為若干個不同類型區,因地制宜地分別提出每個類型區的治理措施配置要求,突出每個類型區的措施配置特點,並選一條有代表性的小流域進行典型規劃,提出典型的配置模式。」改為 「應根據不同類型區確定各區的生產發展方向及水土保持措施總體布局」。

( 3) 刪除原標准 7. 2. 2. 2 的 「c) 對原來水土流失嚴重,對當地和下游造成嚴重影響或重點水利水電工程上游、老 ( 根據地) 、少 ( 數民族) 、邊 ( 遠山區) 、貧 ( 困地區) 列為重點治理地區,進行專項規劃,提出比一般治理要求更高的治理進度和措施配置」部分; 原因是在本節後半段實施順序安排中又有涉及,在此不作贅述。

( 4) 因為崩崗治理措施治理原則和溝壑治理相似,故刪除原標准 7. 4. 3. 5 崩崗治理措施規劃的解釋。即: 「a) 在崩口以上集水區綜合治理,崩口處修 『天溝』,制止水流進入崩口。」和「b) 溝口底部修谷坊群鞏固侵蝕基點。崩壁兩岸修小平台造林種草,崩口下游修攔沙壩防止泥沙流出。」

三、示例

根據水土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合理進行水土保持治理措施規劃,要充分發揮大自然的生態自我修復能力,恢復良好的生態環境,盡可能保持生態系統的自然性和良性循環。以「雲南省師宗縣五洛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措施」為例,簡單概括如下。

1.基本情況

雲南省師宗縣五洛河地處東經104°14'~104°19',北緯24°33'~24°39',境內由高山、梁坡、溝谷3個地貌單元組成,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呈階梯狀,海拔高程1460~773.0m,相對高差687.0m,總面積14.78km2。系珠江幹流上的一條二級支流,溝道平均經降i=0.045,平均溝壑密度2.12km/km2。屬雲貴高原之滇東岩溶地區的槽區地帶。

區域內年平均氣溫18.3℃,最高氣溫達38℃,最低氣溫-2℃,多年平均蒸發量1710.4mm,多年平均降雨量1360.0mm,土壤以紅壤土、紫色土、黃棕色土為主,土層一般厚為150cm,最厚1000cm,pH值6~8,成土母質主要是三疊系頁岩母質。主要樹種有雲南松、柳杉,主要草種有長矛、紫君等。

水土流失侵蝕類型以面蝕、溝蝕和重力侵蝕等,總流失面積達8.09km2,占總面積約67.6%,據《雲南省水文資料》推算年徑流模數為:483830m3/km2,侵蝕模數3500t/km2·a。境內壯、苗、漢三民族聚居3個行政村,12個自然村,3866人口,1700個勞動力,人口密度192人/km2,以糧食生產為主,一年一熟旱作農業區,農業經濟以甘蔗、生薑為主。

2.綜合治理措施的總體布局及平面配置

以整個五洛河小流域為規劃對象,依據地貌特徵,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布設,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根據流域內各類土地的適宜性和發展生產的需要,確定土地利用規劃;根據土地利用規劃,在不同利用的土地上分別配置相應的治理措施,配套措施總體布局為:先上後下,先坡後溝;以集水工程措施為先導,以植物聚流措施為主體。

根據實際情況,在宜農的坡耕地配置梯田(梯地)與保土耕作措施,在宜林宜牧的荒地上配置造林種草與育林育草,根據需要在坡耕地和荒地配置各類小型蓄排工程,在各類溝道配置各項治溝措施,做到治坡與治溝、工程與林草緊密配合,協調發展,互相促進。五洛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共進行:山樑頂防護,坡面防護,溝底、溝坡防護,村莊道路防護四道防護體系進行綜合治理,建成完整的防禦體系,實現小流域生態環境治理保護與開發利用相結合的目標。

3.綜合治理措施的實施順序

小流域綜合治理措施規劃中,對實施順序上相互影響的措施,應根據其相互關系妥善安排。應先治投入少、見效快、收益大的地方;對廣種薄收農業(糧食)用地偏多、而造林種草土地偏少的地方,應通過先修基本農田,提高糧食單產,促進陡坡退耕,造林種草。修建基本農田、退耕陡坡、造林種草三者的實施順序應緊密配合,逐年交錯進行。

4.各項治理防護體系措施規劃

(1)山樑頂防護體系。山樑頂自然坡度在10°以下,水土流失形式以濺蝕片狀為主。防護措施為:分水嶺營造防護林,荒坡地選林種草,實行耕造結合,以封為主,同時在坡面匯流集中處,修卧牛坑,涵養水分,保持水土,制止山樑頂水土流失。樹種選擇適宜區域生長迅速,防護性能好的樹種種植,採用桉樹營造防護林為宜。株行距為1.5m×2m,造林密度為3333株/hm2左右,共營造25/hm2桉樹防護林,修卧牛坑7496個,形成第一道防線。

(2)坡面防護體系。坡面是產生水土流失的嚴重區域,由坡耕地、荒地形成。根據坡面水土流失的不同特點,不同地形條件和土地利用情況以及農業發展對基本農田的要求等,在小於25°集中連片的坡耕地區域內修築水平梯田,建立高標准梯田,通過改變地形,起到蓄水保土,改良土壤的作用,變原來的「三跑田」為「三保田」。根據區域條件修築梯田36hm2(540畝)。在大於25°的坡耕地進行退耕還林,荒坡地營造防護林,育草或封山育林,調節地表徑流,緩減沖刷,有效防制了坡面侵蝕。在區域內,根據立地條件情況進行配置造林項目種類,在立地條件差的地帶營造以桉樹、杉木為主的水土保持防護林,株行距均為1.5m×2.0m,造林密度為3333株/hm2左右。在緩坡地帶立地條件好的營造以芭蕉、臍橙、板栗為主的經濟果木林。芭蕉的株行距為4m×4.0m,造林密度為630株/hm2左右。臍橙、板栗的株行距為3m×4.0m,造林密度為840株/hm2左右。其次是採取「以封為主,封育結合」的原則,進行區域內封禁治理,以較少的投入,擴大水土保持防護林面積。使區域內疏幼林迅速生長,不受人為破壞,並進行補植、補播及對幼林、中齡林的定期扶育管理等措施促進植被迅速恢復。因此,坡面營造水土保持防護林175hm2(2625畝),營造經濟果木林125.54hm2(1883畝),封禁治理345.73hm2(5186畝),形成第二道防線。

(3)溝道防護體系。溝頭修築防護工程溝埂、埂牆、谷坊、澇池等,用來保護徑流跌水而引起溝頭延進,溝底打壩淤地或修築小型水利工程,以穩定溝底,溝坡兩岸修築水平截水溝,以減少坡面匯流產生的面蝕,做到治坡與治溝,工程與林草緊密結合,建立能排能蓄,有引有欄的水利體系,有效堵截流失道路,穩定溝坡,防止溝岸侵蝕擴張,共配置水保工程20件。其中:水平截水溝8條,0.4m×0.4m矩形過水斷面,Q=0.25m3/s,共長1.77km,澇池4個,V=3m×3m×2.8m,谷坊8座,形成第三道防線。

(4)村莊道路防護體系。該區域裸露面積較大,徑流較集中。村莊設置「四旁」植樹,道路兩旁營造護路林,村莊庭院栽植果樹及花卉、種草,發展庭院經濟。此外,村莊在相應位置應配設防護工程,如排水溝、導流壩等,特別是場地、道路等,進行「硬化」處理等。結合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進行合理的配置,從而達到了綜合治理的效果。內域內共有12個村民小組(自然村),共配置「四旁」植樹風景林面積25hm2(375畝),樹種選擇逕延及圓柏。株行距為1.5m×2m,造林密度為3333株/hm2左右,營造庭院經濟果木林面積20hm2(300畝),樹種選擇:美國黑李、油桃,株行距為3m×4m,造林密度為840株/hm2左右。配置道路「硬化」砂石路面4.5m寬,長3.17km,75#砂漿砌塊石排水溝長2.06km,過水斷面0.8m×0.6m,Q=0.35m3/s,形成第四道防線。

(5)農耕措施防護體系。在流域區內種植旱作物為主的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一大策源地,根據實際情況,除採用修築梯田的面積外,其餘小於15°坡耕地需要進行保土耕作措施減輕水土流失的危害。採取農耕措施技術為:橫坡耕作、溝壟種植等方法改變微地形。增加地面植被覆蓋,合理安排種植作物,採用間作、輪作、套種、混播等方法,提高農作物生態群落相互協調,生長環境互補的良好地面植被。採用地膜覆蓋,育苗移栽,濕植播等方式提高農作物產量。改變土壤質地,增加團粒結構,提高抗蝕性,大力推廣農科技術,推廣優良品種,增施化肥,精耕細作,合理調整植株密度,使農耕措施既增加糧食產量,又具有明顯的水土保持效益,配置農耕措施56.27hm2(844畝)。

通過以上對土地利用結構的合理調整,各治理措施的綜合配置,五洛河小流域形成了控制水土流失的「四道防線」,建立了區域發展的生態效應,為區域繁榮山區經濟脫貧致富,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D. 2011年雲南省農業技術高級職稱評審通過人員名單

2011年雲南省農業技術高級農藝師評審
委員會評審結果公示

根據《雲南省專業技術職稱(資格)評審委員會評審庫管理試行辦法》的有關規定,現將2011年雲南省農業技術高級農藝師評審委員會評審結果予以公示。若評審通過人員有弄虛作假情況,可向雲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反映,舉報電話:0871-3635255。
1 李樹萍 西雙版納州農環站 高級農藝師
2 唐應和 景洪市經濟作物工作站 高級農藝師
3 王麗春 景洪市種子管理站 高級農藝師
4 馬成湘 勐海縣勐海鎮農業服務中心 高級農藝師
5 羅 梅 勐海縣甘蔗技術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6 鄒俊雲 勐海縣甘蔗技術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7 譚光榮 勐海縣茶葉技術服務中心 高級農藝師
8 張連坤 勐臘縣菜籃子工程辦公室 高級農藝師
9 蔣建雲 勐臘縣橡膠技術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10 郭愛民 勐臘縣尚勇鎮農業服務站 高級農藝師
11 熊志文 勐臘縣種子管理站 高級農藝師
12 何國華 勐臘縣農機技術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13 黃喬芬 文山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高級農藝師
14 何紹貴 文山市種子管理站 高級農藝師
15 許應武 文山市植保植檢站 高級農藝師
16 仲富珍 文山市植保植檢站 高級農藝師
17 陸加瓊 文山市開化鎮農技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18 朱 潔 文山市烤煙生產服務中心 高級農藝師
19 李品漢 麻栗坡縣經作站 高級農藝師
20 李 明 麻栗坡縣大坪鎮農技站 高級農藝師
21 杜金泉 西躊縣蚌谷鄉農技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22 楊宗亮 西疇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23 楊 東 丘北縣辣椒研究所 高級農藝師
24 駱 芬 丘北縣農環站 高級農藝師
25 楊叢勝 丘北縣農環站 高級農藝師
26 普愛麗 丘北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27 戚蘭昌 丘北縣農廣校 高級農藝師
28 錢子明 丘北縣錦屏農技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29 王金福 丘北縣雙龍營農技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30 龍開華 丘北縣樹皮農技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31 趙興光 丘北縣溫瀏農技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32 農江虎 廣南縣農環站 高級農藝師
33 朱廷照 廣南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34 陸賢榮 廣南縣舊莫鄉農技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35 徐如祥 廣南縣壩美鎮農技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36 馮光勇 硯山縣經作站 高級農藝師
37 趙雲柱 硯山縣植保站 高級農藝師
38 楊 華 硯山縣土肥站 高級農藝師
39 黃永剛 富寧縣種子管理站 高級農藝師
40 楊秀蓮 富寧縣土肥站 高級農藝師
41 方誌勇 富寧縣農環站 高級農藝師
42 王益光 富寧縣洞波農技站 高級農藝師
43 王紹祥 文山州農業科學研究所 高級農藝師
44 蒙文興 文山州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45 楊明紅 文山州漁業站 高級農藝師
46 沈光才 文山州土肥站 高級農藝師
47 馮光榮 蒙自市果蔬技術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48 劉 艷 蒙自市果蔬技術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49 戴炳林 蒙自市水產站 高級農藝師
50 李炳祥 蒙自市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51 李智紅 蒙自市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52 曾玉紅 蒙自市文瀾農業服務中心 高級農藝師
53 趙艷輝 個舊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54 儲麗萍 個舊市大屯農技中心 高級農藝師
55 喻正彬 個舊市水產站 高級農藝師
56 榮建文 開遠市靈泉辦事處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57 薛衛平 石屏縣柑桔實驗站 高級農藝師
58 張建偉 石屏縣寶秀鎮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59 張澤華 石屏縣新城鄉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60 李志奇 石屏縣異龍鎮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61 黃祿仕 石屏縣龍武鎮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62 李銀來 石屏縣哨沖鎮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63 張榮勝 建水縣植保站 高級農藝師
64 白祝英 建水縣農民科教培訓中心 高級農藝師
65 夏桂清 建水縣種子管理站 高級農藝師
66 李臣智 建水縣農業環保監測站 高級農藝師
67 陳永軍 建水縣官廳鎮農推站 高級農藝師
68 張恆亮 建水縣盤江鄉農推站 高級農藝師
69 陳雲仙 建水縣園藝站 高級農藝師
70 劉春國 建水縣臨安鎮農推站 高級農藝師
71 謝家華 建水縣農業技術推廣所 高級農藝師
72 李建傑 建水縣臨安鎮農推站 高級農藝師
73 馬桂梅 彌勒縣農民科教培訓中心 高級農藝師
74 李保生 彌勒縣種子管理站 高級農藝師
75 高文鴻 彌勒縣種子管理站 高級農藝師
76 湯文俊 彌勒縣新哨農技站 高級農藝師
77 楊家書 彌勒縣朋普農技站 高級農藝師
78 呼寶健 彌勒縣朋普農技站 高級農藝師
79 普繼雄 彌勒縣巡檢司農技站 高級農藝師
80 作艷梅 彌勒縣五山農技站 高級農藝師
81 王 麗 彌勒縣五山農技站 高級農藝師
82 鄧文龍 彌勒縣西三農技站 高級農藝師
83 普海生 瀘西縣果樹站 高級農藝師
84 饒汝金 瀘西縣種子管理站 高級農藝師
85 馬恩喜 瀘西縣中樞鎮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86 段向東 瀘西縣中樞鎮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87 張宏斌 瀘西縣午街鋪鎮農技站 高級農藝師
88 趙春元 瀘西縣午街鋪鎮農技站 高級農藝師
89 何雲昆 瀘西縣向陽鄉農技站 高級農藝師
90 朱春燕 瀘西縣農廣校 高級農藝師
91 趙建甲 瀘西縣植保站 高級農藝師
92 曾文乾 瀘西縣果樹站 高級農藝師
93 張劍竹 元陽縣攀枝花鄉農業服務中心 高級農藝師
94 李富華 紅河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95 許瑞紹 紅河縣植保站 高級農藝師
96 白義芬 紅河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97 陶玉英 紅河縣種子站 高級農藝師
98 楊 艷 金平縣植保站 高級農藝師
99 黃榮麗 金平縣種子站 高級農藝師
100 尹子瓊 金平縣農推中心 高級農藝師
101 劉花荷 金平縣營盤鄉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102 尹子庭 金平縣勐拉鄉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103 林輝雲 金平縣金河鎮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104 楊海士 綠春縣茶葉技術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105 馬斗普 綠春縣種子管理站 高級農藝師
106 李貴生 綠春縣種子管理站 高級農藝師
107 馬斗魯 綠春縣植保植檢站 高級農藝師
108 保健彬 屏邊縣種子管理站 高級農藝師
109 趙發軍 屏邊縣發展生物產業辦 高級農藝師
110 曾國華 河口縣植保站 高級農藝師
111 蘇建瓊 紅河州農業環保站 高級農藝師
112 丁 勇 紅河州農業行政執法支隊 高級農藝師
113 潘翠玲 紅河州種子管理站 高級農藝師
114 唐千雁 紅河州農科所 高級農藝師
115 李桂仙 紅河州農科所 高級農藝師
116 於麗華 臨滄市土肥站 高級農藝師
117 丁湘林 臨滄市土肥站 高級農藝師
118 馮雲生 臨滄市農技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119 王文生 臨滄市農技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120 李正良 臨滄市農技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121 李桂菊 臨翔區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122 周泰鳳 臨翔區植保植檢站 高級農藝師
123 呂文紅 臨翔區水產技術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124 董潤芳 臨翔區鳳翔街道農業中心 高級農藝師
125 何富紅 臨翔區忙畔街道農業中心 高級農藝師
126 劉守誠 雲縣愛華鎮農業中心 高級農藝師
127 張廖銀 雲縣茂蘭鎮農業中心 高級農藝師
128 沈佳琴 鳳慶縣種子站 高級農藝師
129 彭志安 鳳慶縣勐佑鎮農技中心 高級農藝師
130 韓羅成 鳳慶縣洛黨鎮農技中心 高級農藝師
131 唐建洪 鳳慶縣農廣校 高級農藝師
132 史國強 鳳慶縣水產站 高級農藝師
133 李加華 雙江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134 蔡文旺 雙江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135 張明玉 鎮康縣種子站 高級農藝師
136 陳廷欽 鎮康縣土肥站 高級農藝師
137 陳廷貴 鎮康縣農廣校 高級農藝師
138 劉瓊花 麒麟區蠶桑站 高級農藝師
139 賈葉華 麒麟區農業行政執法大隊 高級農藝師
140 晏麗惠 麒麟區農產品質量中心 高級農藝師
141 李林東 麒麟區三寶鎮農業綜合站 高級農藝師
142 馬超平 師宗縣丹鳳鎮農業中心 高級農藝師
143 張實富 富源縣經作站 高級農藝師
144 董 坤 雲南省農科院富源魔芋所 高級農藝師
145 趙 琴 雲南省農科院富源魔芋所 高級農藝師
146 谷 華 富源縣種子管理站 高級農藝師
147 盧家富 富源縣種子管理站 高級農藝師
148 周永興 宣威市倘塘鎮農業中心 高級農藝師
149 陳興片 宣威市寶山鎮農業中心 高級農藝師
150 孔令權 宣威市格宜鎮農業中心 高級農藝師
151 劉大明 宣威市經作站 高級農藝師
152 孟學智 沾益縣蠶桑站 高級農藝師
153 盧曉斌 沾益縣盤江鎮蠶桑站 高級農藝師
154 李玉美 沾益縣植保植檢站 高級農藝師
155 崔學開 沾益縣農業產業經營和農產品加工管理服務站 高級農藝師
156 解志莉 會澤縣農技中心 高級農藝師
157 袁 劍 會澤縣種子站 高級農藝師
158 劉兆華 會澤縣火紅鄉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159 高有明 會澤縣田壩鄉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160 王順金 會澤縣老廠鄉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161 龍坤雲 會澤縣植保站 高級農藝師
162 劉金友 會澤縣經作站 高級農藝師
163 肖石良 會澤縣大橋鄉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164 付 娟 會澤縣農廣校 高級農藝師
165 黃興崇 會澤縣雨碌鄉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166 張本嵐 會澤縣農技中心 高級農藝師
167 虎彥芳 會澤縣農技中心 高級農藝師
168 虎恩林 會澤縣農廣校 高級農藝師
169 陳發芝 會澤縣娜姑鎮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170 幸金定 會澤縣種子管理站 高級農藝師
171 朱 麟 會澤縣水果工作站 高級農藝師
172 盧艷萍 陸良縣農業產業化辦公室 高級農藝師
173 聞小芬 陸良三岔河鎮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174 王小紅 陸良馬街鎮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175 嚴美芬 陸良馬街鎮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176 黃學林 陸良縣召誇鎮農技中心 高級農藝師
177 孫月萍 陸良縣召誇鎮農技中心 高級農藝師
178 宋智華 陸良縣板橋鎮農技中心 高級農藝師
179 王壽紅 陸良縣龍海鄉農技中心 高級農藝師
180 高東芬 陸良縣蠶桑站 高級農藝師
181 蔡學文 陸良縣蠶種場 高級農藝師
182 吳文坤 馬龍縣植保站 高級農藝師
183 吳聰利 馬龍縣種子站 高級農藝師
184 張曉彬 馬龍縣農廣校 高級農藝師
185 羅興財 馬龍縣王家莊鎮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186 王選萍 馬龍縣舊縣鎮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187 秦貴榮 馬龍縣馬過河鎮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188 張美玲 羅平縣種子管理站 高級農藝師
189 向 磊 曲靖市水產站 高級農藝師
190 雷 勇 曲靖市土肥工作站 高級農藝師
191 劉 英 曲靖市植保站 高級農藝師
192 趙鳳琳 曲靖市土肥工作站 高級農藝師
193 劉愛萍 曲靖市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194 唐麗仙 富源縣農廣校 高級農藝師
195 武慧生 陸良縣馬街鎮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196 白 蓮 元謀縣經濟作物工作站 高級農藝師
197 李炳英 元謀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198 趙文相 南華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199 羅興華 南華縣植保植檢站 高級農藝師
200 周正富 南華縣龍川農推中心 高級農藝師
201 繆慧英 祿豐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202 畢 用 祿豐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203 張 旺 祿豐縣植保植檢站 高級農藝師
204 郭明祥 祿豐縣一平浪農推中心 高級農藝師
205 邵連榮 祿豐縣廣通農推中心 高級農藝師
206 李淑蘭 武定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207 姚知本 雙柏縣白竹山茶廠 高級農藝師
208 李華榮 雙柏縣茶桑站 高級農藝師
209 管春翠 楚雄州植保植檢站 高級農藝師
210 拜勝亮 楚雄州農科所 高級農藝師
211 張中平 楚雄州農科所 高級農藝師
212 楊發明 楚雄州農科所 高級農藝師
213 馬淑英 楚雄市東瓜農技中心 高級農藝師
214 楊發忠 大姚縣蠶桑站 高級農藝師
215 殷吉虎 永仁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216 陶朝瓊 永仁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217 陳光富 永仁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218 羅應平 永仁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219 蔣漢民 永仁縣蠶桑站 高級農藝師
220 楊開澤 牟定縣農業環保監測站 高級農藝師
221 劉 剛 楚雄州農業行政綜合執法支隊 高級農藝師
222 周淑英 玉溪市農業科學院 高級農藝師
223 錢榮青 玉溪市農業科學院 高級農藝師
224 張玉榮 玉溪市農業科學院 高級農藝師
225 郭建英 紅塔區研和鎮農技農機站 高級農藝師
226 張士來 紅塔區高倉鎮農技農機站 高級農藝師
227 朱金銀 紅塔區春和鎮農技農機站 高級農藝師
228 張開敏 紅塔區小石橋鄉農技農機站 高級農藝師
229 田晶華 紅塔區春和鎮農技農機站 高級農藝師
230 袁穎存 江川縣農業局經作站 高級農藝師
231 李家祥 澄江縣經作站 高級農藝師
232 趙嘉德 澄江縣植保站 高級農藝師
233 王 剛 澄江縣植保站 高級農藝師
234 王 勇 澄江縣農業技術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235 陳 春 澄江縣土肥站 高級農藝師
236 楊 兆 澄江縣土肥站 高級農藝師
237 楊正龍 通海縣河西鎮農技農機站 高級農藝師
238 張 娜 通海縣農業技術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239 常繞玲 通海縣楊廣鎮農技農機站 高級農藝師
240 壩永源 通海縣高大鄉農技農機站 高級農藝師
241 李仕華 峨山縣農業技術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242 楊宏偉 峨山縣農廣校 高級農藝師
243 陳升庭 華寧縣青龍鎮農技站 高級農藝師
244 龔彩蘭 華寧縣寧州鎮農技站 高級農藝師
245 矣金平 易門縣農業產業化辦公室 高級農藝師
246 飛光林 易門縣植保植檢站 高級農藝師
247 王瓊珍 易門縣種子管理站 高級農藝師
248 張文芮 易門縣種子管理站 高級農藝師
249 李灶福 易門縣銅廠鄉農技農機站 高級農藝師
250 李成友 易門縣小街鄉農技農機站 高級農藝師
251 邵遠明 元江縣經濟作物工作站 高級農藝師
252 白嘎發 元江縣水利局魚種站 高級農藝師
253 王寶雲 玉溪市水產工作站 高級農藝師
254 宋福東 彌渡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255 丁成武 彌渡縣植保植檢站 高級農藝師
256 李國成 巍山縣農技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257 許 燕 巍山縣南詔鎮農綜站 高級農藝師
258 官由基 巍山縣移民工程技術服務站 高級農藝師
259 趙健生 劍川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260 趙利臻 劍川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261 趙福壽 洱源縣種子管理站 高級農藝師
262 馬峰翔 洱源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263 朱燦美 洱源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264 楊榮輝 洱源縣園藝站 高級農藝師
265 郭津荔 洱源縣園藝站 高級農藝師
266 雷 聰 大理州土肥站 高級農藝師
267 李 江 大理州農科所 高級農藝師
268 楊俊青 大理州農科所 高級農藝師
269 龔國勝 鶴慶縣西邑鎮農綜站 高級農藝師
270 侯琴慧 鶴慶縣植檢植保站 高級農藝師
271 段澤名 鶴慶縣植檢植保站 高級農藝師
272 楊淑滿 鶴慶縣雲鶴鎮農綜站 高級農藝師
273 王明會 鶴慶縣農環站 高級農藝師
274 楊忠嗣 鶴慶縣辛屯鎮農綜站 高級農藝師
275 洪正傑 鶴慶縣茶桑果葯站 高級農藝師
276 趙根源 鶴慶縣茶桑果葯站 高級農藝師
277 張麗梅 祥雲縣農技推廣所 高級農藝師
278 李秀梅 祥雲縣農技推廣所 高級農藝師
279 劉春壽 祥雲縣農技推廣所 高級農藝師
280 杜學文 祥雲縣農環站 高級農藝師
281 袁仕良 祥雲縣植檢植保站 高級農藝師
282 環玉蘭 祥雲縣祥城鎮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283 劉愛武 大理市上關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284 袁玉順 南澗縣種子管理站 高級農藝師
285 彭德智 南澗縣公郎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286 楊紹武 永平縣植檢植保站 高級農藝師
287 付桂菊 永平縣園藝工作站 高級農藝師
288 楊 永 永平縣農技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289 張繼光 永平縣水泄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290 張學萍 漾濞縣植檢植保站 高級農藝師
291 常思平 漾濞縣瓦廠鄉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292 董麗梅 賓川縣金牛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293 張 玲 賓川縣植檢植保站 高級農藝師
294 龍仕飛 雲龍縣檢槽鄉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295 吳應玲 景谷縣永平現代農業示範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 高級農藝師
296 邱世剛 景谷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297 莫會斌 普洱市種子站 高級農藝師
298 陶仕科 雲南省普洱茶樹良種場 高級農藝師
299 楊海雲 普洱市農科所 高級農藝師
300 謝淑芳 普洱市農科所 高級農藝師
301 毛 輝 普洱市土肥站 高級農藝師
302 蘇建蘋 思茅區農廣校 高級農藝師
303 張宏偉 寧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304 李美英 寧洱縣植保植檢站 高級農藝師
305 鄧興祿 景東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306 廖邦宏 景東縣甘蔗技術指導站 高級農藝師
307 自桂榮 景東縣種子管理站 高級農藝師
308 張 雄 景東縣農業試驗站 高級農藝師
309 楊成山 景東縣文井鎮農業工作站 高級農藝師
310 喻光澤 景東縣太忠鄉農業工作站 高級農藝師
311 李有仙 西盟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312 何 榮 瀾滄縣蠶桑產業發展辦公室 高級農藝師
313 李亞平 瀾滄縣種子管理站 高級農藝師
314 徐改林 瀾滄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315 柴錦元 瀾滄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316 王 輝 孟連縣茶葉辦公室 高級農藝師
317 張永蘭 景谷縣種子管理站 高級農藝師
318 李俊峰 景谷縣種子管理站 高級農藝師
319 余開亮 景谷縣種子管理站 農業技術員
320 蘇其蘭 景谷縣農環站 高級農藝師
321 艾仁俊 景谷縣永平鎮農業工作站 高級農藝師
322 王祖華 景谷縣永平鎮甘蔗站 高級農藝師
323 廖 波 江城縣農技推廣大中心 高級農藝師
324 李世強 迪慶州土肥站 高級農藝師
325 王建忠 迪慶州土肥站 高級農藝師
326 思紅兵 迪慶州植保植檢站 高級農藝師
327 楊文光 迪慶州農科所 高級農藝師
328 李江雲 迪慶州農科所 高級農藝師
329 李光芳 香格里拉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330 李雲昌 香格里拉縣虎跳峽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331 俞國新 香格里拉縣尼西鄉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332 和志相 德欽縣拖頂鄉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333 和瓊芳 維西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334 趙仕林 維西縣白濟汛鄉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335 和雲英 迪慶香格里拉縣經濟開發區農技中心 高級農藝師
336 和立英 維西縣土肥站 高級農藝師
337 王順黨 德宏州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338 韓永連 德宏州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339 張碧勝 德宏州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340 肖衛華 德宏州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341 李艷美 芒市土肥站 高級農藝師
342 張宗興 芒市茶技站 高級農藝師
343 陳應宏 芒市風平鎮農技中心 高級農藝師
344 李發正 梁河縣植保站 高級農藝師
345 楊素華 梁河縣植保站 高級農藝師
346 陳正松 梁河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347 曹樹珍 梁河縣茶技站 高級農藝師
348 李繼傳 梁河縣甘蔗技術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349 楊根海 梁河縣甘蔗技術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350 李慶林 盈江縣農環站 高級農藝師
351 楊安華 隴川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352 張光為 隴川縣種子管理站 高級農藝師
353 鄧學楓 瑞麗市植保站 高級農藝師
354 王 進 昭陽區永豐鎮農業中心 高級農藝師
355 劉平潤 昭陽區園藝技術推廣所 高級農藝師
356 趙家學 昭陽區園藝技術推廣所 高級農藝師
357 馬林仙 昭陽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358 孔敏仙 昭陽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359 李朝貴 昭陽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360 劉 萍 昭陽區植保植檢站 高級農藝師
361 季天錫 昭陽區北閘鎮農業中心 高級農藝師
362 夏 淵 魯甸縣蠶桑產業辦 高級農藝師
363 蔡 華 魯甸縣龍樹鄉農技站 高級農藝師
364 唐興勇 巧家縣大寨鎮農業中心 高級農藝師
365 莫美江 鹽津縣興隆鄉農綜站 高級農藝師
366 蔣能武 鹽津縣落雁鄉農綜站 高級農藝師
367 楊進榮 鹽津縣植保站 高級農藝師
368 王升懷 大關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369 馬良武 大關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370 楊忠國 永善縣黃華鎮農業站 高級農藝師
371 穆宗友 永善縣溪洛渡鎮農業站 高級農藝師
372 張如培 綏江縣中城鎮農技站 高級農藝師
373 鍾德衛 綏江縣新灘鎮農技站 高級農藝師
374 姚洪林 綏江縣南岸鎮農技站 高級農藝師
375 吳毓飛 鎮雄縣植保植檢站 高級農藝師
376 熊世安 鎮雄縣植保植檢站 高級農藝師
377 張翼亮 鎮雄縣植保植檢站 高級農藝師
378 余美鳳 鎮雄縣經作站 高級農藝師
379 胡 祥 鎮雄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380 陳昌緒 彝良縣角奎鎮農技站 高級農藝師
381 毛自穩 威信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382 郭 全 水富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383 黃毅梅 昭通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 高級農藝師
384 和光宇 麗江市農科所 高級農藝師
385 和七生 古城區農環站 高級農藝師
386 劉偉莉 古城區園藝站 高級農藝師
387 朱輝華 古城區植保植檢站 高級農藝師
388 王潔清 古城區園藝站 高級農藝師
389 何桂英 古城區金山鄉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390 楊菊良 古城區祥和街道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391 李鐵錘 玉龍縣土肥站 高級農藝師
392 余培江 玉龍縣園藝站 高級農藝師
393 歐陽有 榮玉龍縣植保站 高級農藝師
394 段紅英 玉龍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395 李維培 玉龍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396 李秀芳 永勝縣永北鎮農技站 高級農藝師
397 譚思菊 永勝縣片角鄉農技站 高級農藝師
398 邱映偉 永勝縣程海鎮農技站 高級農藝師
399 譚志華 永勝縣永北鎮農技站 高級農藝師
400 高 驊 永勝縣蠶桑技術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401 子志彩 永勝縣三川鎮農技站 高級農藝師
402 譚思彥 永勝縣仁和鎮農技站 高級農藝師
403 羅華珍 華坪縣園藝站 高級農藝師
404 黃必瓊 華坪縣園藝站 高級農藝師
405 謝慶聰 寧蒗縣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406 張應貴 寧蒗縣永寧鄉農技站 高級農藝師
407 和時勝 麗江市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 高級農藝師
408 郭宗勇 怒江州水產站 高級農藝師
409 周光良 怒江州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410 楊 貴 怒江州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411 祝建華 怒江州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412 楊 毅 怒江州經濟作物管理站 高級農藝師
413 付益劍 怒江州經濟作物管理站 高級農藝師
414 張萬全 怒江州經濟作物管理站 高級農藝師
415 和 平 保山市種子管理站 高級農藝師
416 寸朝文 保山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高級農藝師
417 字尚永 保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高級農藝師
418 王錦艷 保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高級農藝師
419 吳建麗 保山市農技推廣中心 高級農藝師
420 王汝良 保山市水產工作站 高級農藝師
421 趙國斌 隆陽區熱作站 高級農藝師
422 董金蘭 隆陽區永昌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423 姚學賢 隆陽區漢庄農科站 高級農藝師
424 何禎國 施甸縣農推所 高級農藝師
425 李賽菊 施甸縣農推所 高級農藝師
426 段立己 施甸縣甸陽農推站 高級農藝師
427 趙明翠 施甸縣甸陽農推站 高級農藝師
428 趙 艷 施甸縣植保站 高級農藝師
429 楊恩清 騰沖縣騰越農技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430 谷方正 騰沖縣種子管理站 高級農藝師
431 黃啟銳 騰沖縣種子管理站 高級農藝師
432 付金芳 騰沖縣種子管理站 高級農藝師
433 段正培 騰沖縣農業技術推廣所 高級農藝師
434 張月強 騰沖縣明光農技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435 周新孝 騰沖縣茶桑技術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436 張立輝 騰沖縣茶桑技術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437 余世旺 龍陵縣茶葉技術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438 黃碧芬 龍陵縣農廣校 高級農藝師
439 藺汝龍 龍陵縣水產工作站 高級農藝師
440 張香構 龍陵縣農業技術推廣所 高級農藝師
441 徐翠芬 龍陵縣農環站 高級農藝師
442 賴建有 龍陵縣碧寨農技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443 張艷芬 龍陵縣龍江農技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444 魯紅剛 龍陵縣龍山農技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445 周媛香 龍陵縣龍新農技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446 姚新昌 龍陵縣勐糯農技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447 張家媛 昌寧縣田園農技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448 李榮娥 昌寧縣茶葉技術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449 白秀琳 武定縣水利局灌區管理站 高級農藝師
450 趙振寰 大理州漁業工作站 高級農藝師
451 張應賢 鶴慶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452 楊美權 雲南省農科院葯用植物研究所 高級農藝師
453 侯書斌 雲南省農廣校 高級農藝師
454 蔡曉琳 雲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高級農藝師
455 李永平 雲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高級農藝師

雲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二O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E. 雲南省教育廳舉報郵箱

雲南省教育廳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雲南省教育廳為主管全省教育事業的省政府組成部門,與中共雲南省委高等學校工作委員會合署辦公。

貫徹實施國家教育工作方針、政策,起草有關教育的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制定全省教育改革與發展戰略和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擬定教育體制改革的政策,並負責指導、協調、督促實施。

雲南省教育廳主要職責

(一) 貫徹執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起草有關地方性的教育法規草案。

(二) 負責對高校工作進行調查研究,為省委、省政府對高校工作的決策提供有關情況和建議。

(三) 領導高等院校黨的工作,制定高校黨建工作規劃,指導高校搞好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做好高校黨委、紀委換屆工作和黨員的管理教育工作。

(四) 負責高校幹部隊伍建設;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推薦高校領導幹部人選,並配合省委組織部進行考察、討論、報批。

(五)指導高校黨委做好統戰工作;規劃並指導各級各類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掌握並分析教職工和學生的思想狀況,及時處理好突發性的重大問題。

(5)師宗執法局擴展閱讀

雲南省教育廳機構設置

辦公室 負責廳機關財務和國有資產管理;負責重要會議的組織安排和督辦查辦工作;負責文秘、保密、信息、宣傳、信訪、檔案、保衛等工作;負責協調學校治安的綜合治理。

政法處 負責全省教育改革與發展戰略的研究並就重大問題進行政策調研;規劃並起草教育法規等規范性文件草案;負責教育系統綜合法規宣傳教育和執法及監督工作;負責機關的行政復議和對外應訴工作。

人事處 負責廳機關及直屬單位的黨務、人事和機構編制管理工作;負責教育系統表彰獎勵;負責教師資格認定;規劃並指導教育行政幹部及中等以下學校校長(含幼兒園園長)隊伍建設;配合有關部門研究提出各級各類學校的編制標准;指導各級各學校內部人事與分配製度改革。

組干處 負責全省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工作;管理省委授權范圍內的高等學校幹部;擬定高等學校處級幹部培訓規劃。

社政處 規劃全省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的建設;負責指導高等學校學生與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穩定工作;負責指導高等學校宣傳、統戰工作,規劃並指導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指導教育系統社團工作。

發規處 擬定全省教育事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負責高等學校體制改革和布局、結構調整;會同有關部門承辦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的設置、撤銷和更名;擬定高等學校和省管中專招生計劃;管理省級基本建設項目及教育基建投資;負責全省教育事業基本信息統計、分析工作。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