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活動
㈠ 企業行政管理活動的主體
行政管理主體一般是指政府組成部門、直屬機構等,是由國務院「三定方案」確定的,行政管理主體是受行政體制、國家法律法規、國家政策影響的,隨著變化而變化的。從字面理解,行政管理即執行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管理政府規定的事務活動,這種事務有其明確要求,不能越權、瀆職、不作為,否則,會受到追究責任。主體主體指政府組成部門、直屬機構、政府授權的單位,比如公安、法院、檢察、稅務、工商、質檢、環保、安監等部門,政府授權的比如衛生防疫部門。
「執法」就是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執法由行政機關和司法兩個部分組成。狹義的執法就是指司法。行政執法,是指部分國家行政機關依據國家行政法規行使行政職權的活動,這些活動都是行政機關的執法活動,例如工商部門進行工商登記,稅務機關收稅等等等等。
㈢ 我國行政管理活動的主體是
我國行政管理活動的主體是國家各級行政機關。
行政管理( public administration)是運用國家權力對專社會事務的一種屬管理活動。也可以泛指一切企業、事業單位的行政事務管理工作。行政管理系統是一類組織系統。它是社會系統的一個重要分系統。
行政管理最廣義的定義是指一切社會組織、團體對有關事務的治理、管理和執行的社會活動。同時也指國家政治目標的執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狹義的定義指國家行政機關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又稱為公共行政。
隨著社會的發展,行政管理的對象日益廣泛,包括經濟建設、文化教育、市政建設、社會秩序、公共衛生、環境保護等各個方面。現代行政管理多應用系統工程思想和方法,以減少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支出和浪費,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㈣ ( )是行政控制活動的起始環節。
確立控制標准是行政控制活動的起始環節。
拓展資料
一、行政控制是指行政領導者和工作人員為了檢查行政執行的進程和完成情況,糾正實施過程中的偏差,以確保實際工作與工作計劃相一致而採取的措施。
行政控制是管理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於決策計劃的實施具有重大意義。行政控制的目的在於要指出計劃實施過程中的缺點和錯誤,並對其加以糾正,以便在計劃的行政工作狀態和實際的行政工作狀態之間實現一致。
行政控制對於做好行政執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為了實現決策目標,當工作計劃確定後,行政實施中的控制也就開始了。
二、行政控制過程
1、確定標准
首先是確定控制的標准。標准愈明確,控制就愈有效。如果沒有標准,就無法衡量實際執行情況是否發生偏差,也不知道如何糾正偏差。一個可行的標准應包括六個因素:
(1)對象,即需要進行控制的內容和范圍;
(2)目的,即標準的任務、各項具體要求以及需要解決的問題;
(3)地點,即執行該標準的空間范圍;
(4)時間,即規定完成標準的時間期限和日程安排;
(5)執行者,即規定標準的執行單位和人員;
(6)方法,即實現標準的途徑和措施。
2、衡量績效
衡量績效就是按照控制標准,衡量實際成效,檢查執行情況是否與確定的標准相一致,找出執行中出現的偏差。為此,必須做好測量工作。
測量工作要注意全面性、客觀性和敏感性。測量既可以全面測量,也可以抽樣測量。
3、糾正偏差
糾正偏差就是根據測量的結果,採取切實的措施和步驟,糾正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偏差。
糾正偏差是控制工作的最後環節,也是控制工作是否有效的表現。
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修改目標調整計劃。在糾正偏差中,主要的調節手段是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經濟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
行政控制對於搞好行政工作,特別是搞好具體實施階段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許多管理學家都把控制列為管理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他們都強調控制對於決策計劃實施的重大意義。
㈤ 行政工作包括哪些內容
行政工作包括的內容:
1、會議、活動組織: 負責公司企業文化建設,包版括公司內、外部各權類公關、宣傳、演示、文體等活動的組織、宣傳、安排工作;負責公司各類會議的組織、安排、服務工作。
2、物品管理: 負責公司辦公用品、低值易耗品、辦公設備的采購、登記、核查管理工作;制定辦公用品計劃,報主任審批;做好每月的分發、調配、保管工作,建全登記制度,做到帳物相符。
3、環境衛生: 負責公司及現場指揮部辦公秩序和環境衛生的監督管理工作。
4、安全保衛: 負責公司的安全保衛工作。制定安全防火制度,負責公司防火、防盜等安全保衛工作;安排節假日保潔、保安的值班。
5、食堂供餐:
6、證照年檢:
7、設備管理:
8、事務工作: 負責交納電話費、物業費,保證公司各部室飲用水供應,處理公司與客戶之間的相關事務。
9、完成領導臨時交辦的任務。
㈥ 為什麼說合法行政是行政活動區分於民事活動的主要標志
法無授權即禁止,是行政的基本原則,是合法性的基本體現。
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是法無禁止即授權。
因為公民權是本源,國家行政權是衍生的權力,必須收到限制和監督,是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
㈦ 行政活動的規律有哪些
行政活動主要是指政府在管理國家和社會的過程中對單位、個人、集體、社會團體、外國人及單位發生的關系,行政活動的規律就是必須依法進行,法律、法規沒有授權(沒有規定享有的權力),行政機關不得自己隨意行使,即無授權及禁止。對公民個人來講,法律沒有禁止的公民都可以自由行使。即無禁止及自由。
㈧ 行政管理活動區別於一般管理活動的特點是什麼
公共性
1、行政管理的權力基礎是公共權力
2、行政管理的基本職能主要是管理社會公共事務
3、行政管理的宗旨是為了公共利益服務
4、行政管理必須承擔社會公共責任
5、行政管理必須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
㈨ 以下哪些是行政活動
鄉選舉委員會組織的鄉選舉工作、中國人民銀行會同國務院銀行監督機制制定的支付規則這兩個是行政活動。後者是抽象行政行為
㈩ 什麼叫行政
「行政」指的是一定的社會組織,在其活動過程中所進行的各種組織、控制、協調、監督等活動的總稱。
在國家范圍內,行政是指由國家行政機關對於不屬於審判、檢察工作以及立法中的其他法律的具體應用問題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規進行的解釋。
狹義地講,指國家職能中,除了立法和司法以外的全部職能的總稱;
廣義地講,指作為決策職能的政治之外的執行職能。
廣義的行政管理是政府行政組織、非政府的公共組織對公共事務的管理與公共服務的提供。
(10)行政活動擴展閱讀
行政的思想原則:
1、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思想,在堅持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基礎上,前瞻性、全局性地謀劃好未來全國人口和經濟的基本格局,引導形成主體功能定位清晰,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互協調,公共服務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斷縮小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
2、主要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引導人口與經濟在國土空間合理、均衡分布,逐步實現不同區域和城鄉人民都享有均等化公共服務;堅持集約開發,引導產業相對集聚發展,人口相對集中居住,形成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其他城鎮點狀分布的城鎮化格局,提高土地、水、氣候等資源的利用效率,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堅持尊重自然,開發必須以保護好自然生態為前提,發展必須以環境容量為基礎,確保生態安全,不斷改善環境質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堅持城鄉統籌,防止城鎮化地區對農村地區的過度侵蝕,同時,也為農村人口進入城市提供必要的空間;堅持陸海統籌,強化海洋意識,充分考慮海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做到陸地開發與海洋開發相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