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行政審批局
『壹』 在高港區怎麼辦理營業執照
針對您所闡述的情況,您這邊可以前往泰州市高港區行政審批局提交設立登記,申請辦理營業執內照,其流程如容下:
1、工商核名,就是將自己准備的名稱提交至核名系統。當同一行業以及地區下不存在重名情況,就可以領取企業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
2、將經營范圍、注冊地址產權文件、相關負責人身份證材料等,提交至工商局設立。當材料通過審核後,就可領取營業執照。
當然,在領取營業執照後,申請者還需要前往備案點申請刻制備案,前往稅務機關辦理備案登記。
『貳』 泰州市公安局的內設機構
辦公室職能
掌握全市公安工作情況,圍繞公安中心工作開展調查研究,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負責起草涉及全局性工作的重要文件、會議報告和匯報材料;負責局務會議和局重要會議的會務工作及局領導政務活動的協調安排;負責重大事項、領導批示、建議提案辦理的組織協調、督察督辦;負責市公安局互聯網網站維護管理;負責公安統計管理和公安機要、保密工作;承擔局發公文審核、文件信件收發、用印和文印工作;負責檔案資料的收集、保管及公安史料的編研工作。
政工綜合處職能
掌握全市公安隊伍建設情況,收集、分析、綜合有關重要情況和重要信息,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組織開展全市公安政治工作調研,起草政工重要文件和報告,負責政治部重要會議的會務工作;承擔政治部日常事務工作和文件材料的收發、督辦工作;負責政治部網站的維護管理;負責指導基層公安隊伍建設和基層黨的組織建設。
人事處職能
指導全市公安幹部人事工作;負責市區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職工的考核、職務任免、調配、工資、福利、特撫、人事檔案管理等工作;協助地方黨委組織部門推薦、管理、考核公安局領導幹部;承辦、指導公安系統機構編制管理、公安院校畢業生分配、人民警察錄用和辭職、辭退等具體工作;負責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的警銜管理。
教育訓練處職能
制訂全市公安教育培訓規劃、措施、方案,並組織實施;負責指導公安隊伍正規化建設;負責全市公安系統政治思想理論教育,組織開展立功創模活動和表彰獎勵工作;指導和開展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服務工作;指導人民警察培訓學校的教學管理等工作。
宣傳處職能
負責全市公安機關的思想理論宣傳工作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負責與新聞單位的協調與溝通,開展調查研究,樹立典型,多渠道宣傳法制建設,反映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指導全市公安機關報刊、出版、影視和新聞報導工作;指導全市見義勇為工作,負責見義勇為基金的管理;負責全市公安犧牲民警撫恤補助的申報辦理工作;負責公安文化建設和文娛體育活動。
科技處職能
負責科研項目的立項、成果鑒定、技術推廣及重大課題的攻關;擬訂本地社會公共安全行業及技術防範工作的政策、發展規劃,為全市安全技術防範工作提供業務指導;擬訂全市技防監控建設總體規劃,指導各地開展技防監控實戰應用;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實施對社會公共安全行業管理,對全市安全技術防範產品、工程的質量監督、管理;宣傳、推廣應用安全技術防範高新技術及設施,組織有關安全防範關鍵技術的攻關。規劃全市公安信息通信與科技信息化工作;負責信息系統維護工作;負責全市公安信息以及社會公共信息資源的共享;負責信息中心技術支撐平台、信息化應用平台、網路應用安全平台、有、無線通信和公安網路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行管理;負責全市公安信息化應用工作,包括信息化建設及信息綜合研判、信息服務,對需求和建設應用情況進行分析研判;組織市區公安各項通信保障及重大活動、處置各類重大事件的應急通信保障。
信訪處職能
負責接待並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違法違紀、失職瀆職行為的控告;受理對公安機關作出的處理決定或檢驗鑒定結論等不服而提出的申訴;接待處理人民群眾來信、來訪;檢查、指導全市公安機關的信訪工作;協調辦理跨市、市(區)的公安信訪工作。
警務保障處職能
負責全市公安機關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劃和檢查指導;負責全市公安機關警務保障;負責全市公安機關經費的綜合管理;負責全市公安裝備、被裝管理;負責全局房產及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負責市局大型會議、突發事件和重大應急任務的警務保障;負責全局內部安全工作;負責市局機關接待工作,為機關提供後勤服務。
審計處職能
負責對市區公安機關的財務收支和有關經濟活動、經濟責任、經濟效益、建設項目預(概)初決算執行情況進行審計,對財務法規執行情況進行檢查、指導;監督、指導市(區)公安機關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組織開展專項審計調查,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
離退休幹部處職能
負責依據有關規定落實離退休幹部的政治、生活待遇,組織、指導全市公安機關離退休幹部的管理工作;配合市局黨委抓好離退休幹部黨組織建設和思想教育工作,發揮離退休同志在三個文明建設中的積極作用;負責局機關離退休幹部的慰問走訪及日常服務工作。
保留政治部,既是市公安局黨委主管全市公安政治工作的辦事機構,也是負責指導全市公安隊伍建設的行政職能部門。管理政工綜合處、人事處、教育訓練處、宣傳處、離退休幹部處。
指揮中心職能
負責指導全市公安機關指揮中心的工作和110報警服務工作;指導、管理全市公安情報信息工作;協助局領導指揮調度警力,處置緊急治安案件、嚴重暴力性案件、重大自然災害事故及其它重大治安問題;負責全市社會面巡防工作的業務指導;承辦市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室日常工作。
單位內部安全保衛支隊職能
依法監督指導單位內部治安保衛工作,履行金融、文物等單位安全防範設施建設行政許可、行政審批職能,確保重點單位重要部位安全;依法查處由公安機關管轄的重大責任事故等刑事案件;負責指導單位內部治安保衛隊伍建設;監督、指導市直重點單位安全保衛工作。
治安警察支隊職能
掌握全市治安管理工作情況,研究制定對策;指導治安行政案件的查處審核和治安部門管轄刑事案件偵查工作,直接組織查辦重大案件;指導、監督公共場所、特種行業和槍支彈葯、爆炸物品、危險物品的管理工作;指導戶籍、常住、暫住人口和居民身份證的管理工作;指導派出所業務工作;指導治保、保安聯防等群防群治工作,指導全市保安管理工作。
交通巡邏警察支隊職能
負責全市城鄉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和道路治安管理;負責和指導全市交通安全法制宣傳教育和車輛注冊登記、檢驗,駕駛員考核、管理工作;參與道路建設交通安全設施的規劃和驗收;受理和指導交通違章、事故處理及復議工作;協助有關部門做好突發性治安事件、重大刑事案件、交通事故的現場保護,制止違法犯罪,留置證人和可疑人員,及時組織搶救傷員;承擔市區計程車的治安管理,負責市級治安卡口和查報站的工作;協助市政府有關部門開展市容環境綜合治理工作。
刑事警察支隊職能
管理和指導全市刑事偵查業務和刑事技術工作;負責分析研究全市刑事犯罪活動的動態、特點及犯罪規律,制定全市刑事偵查工作的措施、對策,組織偵辦全市影響較大的大、要、惡性案件;直接偵辦特大刑事犯罪案件,組織、協調、指揮跨市(區)串並大案和系列案件的偵查工作;負責全市刑事技術的研究、運用與刑事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承擔外地刑事案件的協查和協作工作。
經濟犯罪偵查支隊職能
負責掌握全市經濟犯罪活動的動態、規律和特點,指導、協調對全市經濟犯罪案件的偵查工作;直接承辦全市影響大、危害大的經濟犯罪案件和上級交辦的重大經濟犯罪案件,打擊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犯罪活動;開展經常性的預防經濟犯罪的宣傳和檢查活動。
水上警察支隊職能
負責處置轄區水域內發生的案件和突發事件;負責轄區水域重大警衛、大型活動的安全保衛工作;指導開展水域群防群治和涉水單位的內部治安保衛工作。
禁毒支隊職能
負責全市禁毒工作的規劃、管理和指導;查禁和打擊販毒、吸毒、種毒等違法犯罪活動;組織、指導禁毒宣傳和毒品預防教育;檢查、督促精神、麻醉葯品的管理及易制毒化學品的管制工作;對與毒品有關的違法經營場所和行業進行檢查;組織對跨市、市(區)涉毒大案、要案的偵查工作。
出入境管理支隊職能
指導、協調全市公安機關承擔的出入境管理工作;負責公民因私出國(境)、出境旅遊、因私勞務的報批發證工作;負責對外國人、華僑、港澳台居民出入境、居留等事務的管理及有關簽證工作;指導、協助或參加涉外事件的查處;指導全市公安外事工作。
監所管理支隊職能
負責全市監所系統業務工作和隊伍建設,開展調查研究,掌握監所工作情況,制定監管工作的有關規章制度;指導、監督、檢查全市看守所、拘留所、收容教育所、強制隔離戒毒所的監管工作;規劃指導監所建設和監所技術工作,負責監管技術裝備管理,開展監所達標活動。
網路安全保衛支隊職能
組織、指導全市信息網路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偵查信息網路違法犯罪案件等。
法制支隊職能
負責全市公安法制建設的規劃與組織協調,指導公安機關的法制工作調研;組織開展法制培訓工作,對全市公安機關的執法情況進行檢查、監督和指導;承辦公安行政復議、應訴和國家賠償工作;依法承辦全市勞動教養、少年收容教養相關工作。直屬分局負責對外行使執法權,對市局業務處、支隊辦理的刑事、行政案件情況進行審核、監督、檢查、指導;負責直屬分局各類法律文書製作、編號及有關印章的管理;對確有必要的重大執法事項進行審核把關。承擔市公安局的行政審批及相關服務職能。
警務督察支隊職能
組織、指導、協調、監督全市公安機關的警務督察工作;圍繞公安中心工作和重大警務部署開展現場督察;受理和現場處置群眾的舉報、投訴;實施對公安機關及人民警察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和遵守紀律的監督;負責全市公安民警執法權益保護。
警衛支隊職能
組織、指導全市警衛工作,研究擬訂有關警衛工作方案;負責來泰視察和參觀訪問的黨政要人和重要外賓的安全警衛工作和有黨政要人、重要外賓參加的大型活動安全工作。
收容教育所職能
負責對被決定收容教養的賣淫嫖娼人員進行教育和管理,進行性病檢查和治療。
泰州市拘留所職能
負責對市區受治安拘留、司法拘留和行政拘留人員的教育管理工作。
泰州市人民警察培訓學校職能
承擔人民警察初任培訓、警銜和職務晉升培訓以及知識技能更新的培訓任務;協助做好人民警察學歷教育與管理工作;完成上級交給的其他培訓任務。
『叄』 要去泰州工作了,這個城市如何
歡迎來到泰州
泰州古稱海陽、海陵,漢初置縣,東晉設郡,南唐建州,先民祈盼「國泰民安,龍鳳呈祥」,泰州之名從此而始。素有「漢唐古郡、淮海名區」之稱的古之海陵與金陵南京、廣陵揚州、蘭陵常州齊名華夏,飲譽神州。這里江海交會,氣勢磅礴,唐代詩人王維為之驚嘆:「浮於淮泗,浩然天波,海潮噴於乾坤,江城入於泱漭。」
泰州境內名勝古跡眾多,現存古遺址、古建築、古石刻數百處,其中列為省市級文物保護的有134處,全市建有5座博物館,珍藏文物萬余件,不少為稀世珍品。千年古剎光孝寺在海內外佛教界享有盛名,日涉園、崇儒祠、岳王廟、安定書院、施耐庵陵園、鄭板橋故居、梅蘭芳紀念館等人文景觀俱是泰州歷史文化的瑰寶。
泰州人文薈萃、名賢輩出,「儒風之盛、夙冠淮南」,書法評論家張懷瓘、教育家胡瑗、《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泰州學派」創始人哲學家王艮、評話宗師柳敬亭、「棋聖」黃龍士、「揚州八怪」代表人物鄭板橋、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地質學家丁文江等,均是泰州歷代名賢中的傑出代表。宋代名相呂夷簡、晏殊、范仲淹、抗金名將岳飛、《桃花扇》作者孔尚任、《鏡花緣》作者李汝珍、民族英雄林則徐、書畫大師齊白石等均在此主政或興業。2100多年的歲月流轉、滄海變遷,泰州,越發顯得神定氣閑,清新脫俗。徜徉在泰州的大街小巷,厚重的歷史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千年文化的遺跡彷彿粒粒珍珠,遍布在城市的角角落落,連綴成一幅波瀾壯闊、神采畢現的歷史畫卷。
泰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近代以來,波瀾壯闊的歷史風雲彰顯著泰州人不屈的意志,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泰州人民與外國侵略者展開了浴血奮戰,用鳥銃與抬槍擊沉英國軍艦。泰州又是一個有著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大革命時期,共產黨員沈毅在這里發動了「五一起義」;抗日戰爭時期,陳毅三進泰州城,唇戰國民黨頑固派,挫敗了他們假抗日真反共的陰謀,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率部挺進蘇中,建立了蘇中抗日根據地;粟裕在這里指揮了著名的蘇中「七戰七捷」戰役;彪炳史冊的「黃橋決戰」在這里拉開戰場,泰州人唱著《黃橋燒餅歌》浴血支前。1949年4月,張愛萍將軍受中央軍委之命在泰州白馬廟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正式成立。人民解放軍在這里開始了氣勢磅礴的渡江戰役,揚起了渡江第一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放了南京,宣告了蔣家王朝的覆滅。
泰州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人民海軍從這里駛向大海。
泰州市戰略地位重要,自古以來,泰州就是里下河地區通江達海的門戶,對這一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起過重要作用。泰州市地處沿海和長江「T」型產業帶的結合部,有良好的區位優勢、資源條件和經濟基礎。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發以來,泰州社會經濟全面發展,成為一座以工業為主的工商業城市。
1996年8月,泰州發展的歷史篇章掀開新的一頁,經國務院批准,地級泰州市組建,下轄靖江、泰興、姜堰、興化四市和海陵、高港兩區,面積5793平方公里,人口504萬。2001年末,泰州市行政區劃設海陵、高港2個區,興化、靖江、泰興、姜堰4個縣級市,共有91個鎮、8個鄉、6個街道辦事處、338個居民委員會、1578個村民委員會,其中海陵區、高港區下轄9個鎮、2個鄉、6個街道辦事處、87個居民委員會、127個村民委員會。泰州作為一個區域中心城市的功能日趨完善,對推動區域工業化進程的作用日益明顯。
作為長三角16座中心城市之一,泰州站到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新起點。泰州工業經濟基礎雄厚,現有各類工業企業3.4萬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083家,形成以機電、化工、紡織、食品、輕工、醫葯、建材等為主體的支柱行業。全市近100個產品的生產規模、市場佔有率在全國名列前茅,其中56個產品的產銷量居全國同行前三位,17個產品成為「單打冠軍」,涌現了春蘭集團、揚子江葯業集團、陵光集團、中丹集團、興達鋼簾線、新世紀造船等一批銷售突破10億元或利稅過億元企業。其中,春蘭(集團)公司是全國最大的50家企業集團之一,揚子江葯業集團規模總量和效益指標自1996年起連續7年在全省同行蟬聯榜首。近20年來,年平均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10%以上,所轄市、區有5個先後進入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區)的行列。2003年,全市實現GDP580億元,財政收入66.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65元,年末各項存款余額608億元。2005年,泰州市在全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序中列第57位。2006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過1000億元,財政收入過150億元,泰州進入城市綜合實力五十強名列第47位。
泰州是全國最大的醫葯生產科研基地,醫葯經濟總量已連續4年、經濟效益連續8年居全國第一位。揚子江葯業集團則是全國最大的醫葯生產企業,2005年銷售收入、利稅和綜合競爭力三項指標均為全國第一位。
2006年10月,佔地面積20平方公里的「中國醫葯城」----泰州醫葯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正式掛牌成立,一批全球領先、世界第一、世界唯一的高科技醫葯技術項目相繼在園區落戶,標志著泰州「醫葯航母"增添了「核動力」。
泰州農業資源豐富,素有「魚米之鄉」、「銀杏之鄉」、「水產之鄉」的美譽,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優質棉、瘦肉型豬、淡水產品、優質銀杏生產基地和蔬菜生產加工出口基地。興化市被國家環保局認定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姜堰市被江蘇省認定為省級生態農業試點縣(市),姜堰市河橫村被聯合國環境署授予「全球環境500佳」稱號。
泰州建築業發展較快,目前擁有房屋建築總承包特級資質企業2家,一級資質企業3家,二級資質企業59家,多次摘取全國建築工程質量最高獎——「魯班獎」,在國內外建築市場贏得了「神兵」、「鐵軍」的稱號。
泰州服務業發展迅猛。全市擁有各類市場360個,其中超億元市場25個,商貿餐飲等傳統產業持續增長,交通、郵電、市政服務基礎產業高速發展,金融保險、信息咨詢、社區服務、房地產等產業迅速崛起。泰州是一個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的文明城市。
泰州素有「教育之鄉」的美譽,全市擁有各類學校 1134所,其中國家級、省級重點高中20多所,高等院校5所。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江蘇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泰州職業技術學院、泰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和泰州廣播電視大學不斷發展壯大。
科技事業成績斐然,泰州被列為全國技術創新試點城市。截止2003年底,全市擁有各類科技人才20多萬人,創辦市級以上廠辦科研開發機構105家,其中博士後工作站9個;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18家,高新技術產品448項,創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9家。
泰州文化、衛生、體育事業發展迅速,建成3個省級文化先進市、4個省級衛生保健先進市和3個計劃生育先進市、1個計劃生育模範市。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280個,醫院床位1.68萬張,衛生技術人員1.57萬人。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躋身於三級醫院行列。建市以來,全市運動員參加省級以上比賽累計獲得金牌85枚,銀牌66枚,銅牌65枚。社會保障事業快速發展。離退休人員和失業人員保險金實施按時、足額、社會化發放,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醫療保險覆蓋率不斷擴大,社會救災、救濟、互助、福利等社會保障事業繼續發展。
泰州是一個開發開放步伐加快的濱江城市,截止 2004年9月份,先後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來泰州投資興業,累計興辦三資企業1700多家,實際利用外資累計15.6億美元。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如日本三井物產、雅馬哈、久保田公司、韓國LG公司、瑞士魏德曼、美國GMT公司、荷蘭阿克蘇公司等均已在泰州落戶。進出口貿易增勢強勁。全市現有自營進出口獲權企業256家,出口市場發展到137個國家和地區。對外經濟合作進一步擴大。全市勞務輸出遍及亞、非、歐、美等34個國家和地區,先後與美國紐波特紐斯市、澳大利亞拉特羅布市、韓國陰城郡、芬蘭科特卡市等4個城市締結友好城市。泰州境內長江岸線近百公里,其中-10米以上較為穩定的深水岸線60公里,正成為沿江開放開發的重要板塊。
目前,沿江開發總體規劃編制完畢。楊灣海螺水泥、陵光重交瀝青——燃料油等重點產業項目已落戶沿江,沿江高等級公路、泰州電廠等重點基礎設施項目進展順利,中石化(泰州)開發園區、中國精細化工(泰興)園區、江陰開發區靖江園區等重點園區發展勢頭良好。泰州是一個投資環境優良的美麗城市。泰州水陸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蘇中入江達海的 5條重要航道在此交匯,是沿海與長江「T」型產業帶結合部。以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泰州港為主體的內河港口群初具規模,萬噸級以上泊位5個,泰州港集裝箱碼頭年吞吐能力達到10萬噸標箱。
泰州引江河集引、排、航等功能於一體,被譽為「中國的萊茵河」。江陰大橋使長江天塹變通途,是泰州與上海、蘇南的快速通道。328國道、寧通高速公路、廣靖高速公路、寧靖鹽高速公路、京滬高速公路以及新長(新沂——長興)鐵路、寧啟(南京——啟東)鐵路在泰州境內縱橫交錯。泰州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古泰州城與水緊密相連,城內外水網密布,街渠相依,形成了以稻河為南北長軸,兩座城池為其雙翼,外城河與城內的玉帶河交錯環繞,水繞城、城抱水、街河並行、水城一體的城市格局,因其形似鳳凰,泰州又有鳳凰城之別稱。泰州社會生活環境優良。民風淳樸,勤勞善良,遵紀守法。近年來,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開展,泰州市被評為江蘇省文明城市。誠信泰州扎實推進,企業誠信平台正在建立。平安泰州建設活動深入開展,社會治安保持穩定,靖江市、高港區被評為省級安全市區。泰州各級政府服務快捷高效。地級泰州市組建以來,以其高效的運行機制、權威的調控機制、嚴格的監督機制逐步形成了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的政府工作模式。泰州率先在全省推行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精減426項行政審批核准事項,組建了市行政服務中心,19個部門建起「便民服務大廳」,39個部門和單位向社會作出優化服務公開承諾。開放開明的政策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嚴明規范的法律環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環境,讓外來投資者賓至如歸。
中國的新興城市——泰州,必將對泰州地區乃至蘇中的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泰州地處江蘇中部,位於北緯32°01′57〃~33°10′59〃,東經119°38′24〃~120°32′20〃。南部瀕臨長江,北部與鹽城毗鄰,東臨南通西接揚州,是蘇中入江達海5條航道的交匯處,是沿海與長江「T」型產業帶的結合部。
全市除靖江有一獨立山丘外,其餘均為江淮兩大水系沖積平原。地勢呈中間高、兩頭低走向,南邊沿江地區真高一般在2~5米,中部高沙地區真高一般在5~7米,北邊里下河地區真高在1.5~5米。全市總面積5790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82.74%水域面積佔17.26%。市區面積428平方公里。
孤山位於靖江市區北面五六公里的孤山鎮,海拔55.6米,周長1.5公里,佔地面積5萬平方米,是浙江天目山向東北延伸的余脈之一。它雖沒有鄱陽湖畔大、小孤山雋秀,也不比廣東肇慶孤山俏麗,更不如杭州西湖孤山嫵媚……然而,它卻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孤」山——長江北岸、南通之上、金陵以下,蘇北大平原唯一的一座山,故而頗具盛名。
泰州境內河網密布,縱橫交織。北部地區,地勢低窪,水網呈向心狀,由四周向低處集中,這里的湖泊分布較多。
江淮分水嶺由西向東從中部穿過該市,境內河流大致以通揚公路為界,路北屬淮河水系,路南屬長江水系。人們習慣上把屬於長江水系的老通揚運河和與之相連接的河流稱為「上河」,而把屬於淮河水系的新通揚運河和與之相連的河流稱為「下河」。高水位時,上河水位高於下河水位1.2米左右,平均水位差為0.9米。
泰州市在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受季風環流的影響,具有明顯的季風性特徵。這里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具有無霜期長,熱量充裕,降水豐沛,雨熱同期等特點。
泰州市的氣溫最高在7月,最低在1月,冬夏季南北的溫差不大,年平均氣溫在14.4℃—15.1℃之間;年平均降水量1037.7毫米,降雨日為113天,但受季風的影響,降水變率較大,且南北地域之間亦存在著差異。泰州市地區的溫度帶屬亞熱帶、干濕區屬濕潤區。
泰州地區,一般在3月底、4月初進入春季,6月上、中旬進入夏季,9月中旬開始進入秋季,11月中旬轉入冬季。大致上每年冬季有4個多月,夏季有3個多月,春、秋季各2個多月。
一般情況下,該市四季的氣候特徵比較明顯。冬季冷空氣活動頻繁,易受到寒潮侵襲。當冷鋒過境時(即北方冷空氣南遷時),全市普遍降溫,氣壓上升,有時還會出現大風、雨雪、霜凍等天氣現象。冷鋒過境後,天氣轉晴,形成「三日寒,四日暖」的寒暖交替的天氣變化過程。如果遇到強冷空氣爆發南下(即冬季風強烈作用),48小時內氣溫驟降10℃以上那就是寒潮天氣。寒潮是該市冬半年主要的氣象災害。寒潮入侵時,會造成劇烈降溫,有時還會出現大風、大雪、凍害等災害性天氣,這對農業生產、水陸交通、市政建設及人民的生活等都會造成嚴重的危害。
春季,該市天氣多變。春季冷暖氣團互相爭雄,旋進旋退,因此天氣就時寒時暖,乍晴乍雨。正如俗話所說的那樣:「春天孩兒面,一天有三變」。春雨對三麥、油菜等越冬作物的返青、生長,以及春播作物的及時下種和萌發都是極為有利的,這真是「春雨貴如油」。
當春天遠去的時候,來自太平洋上的暖濕氣流會該我市帶來一段高溫多雨的天氣,夏季到來了。該市夏季最典型的兩種天氣是梅雨和伏旱天氣。正常年份的初夏(6月中下旬至7月中上旬)多出現陰雨連綿的天氣,這是由於冷暖氣團在江淮地區勢均力敵,形成准靜止鋒天氣系統。這時正好是江南的梅子成熟的季節,所以稱為梅雨(亦稱「黃梅雨」、「霉雨」)。古詩「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正是梅雨季節的景象寫照。梅雨天氣一般持續23天左右。梅雨有利於水稻、玉米、棉花等農作物的生長發育。但由於夏季風強弱不一,雨期來臨有早有晚,持續期有長有短,降水量也有多有少,往往出現「空黃梅」或「旱黃梅」、「澇黃梅」、「遲黃梅」等不正常現象,不正常的梅雨天氣最易出現旱澇災害,這對農作物的生長發育有著嚴重的影響。梅雨過後的盛夏,受副熱帶高壓的控制,出現炎熱乾燥的天氣,這時正值三伏季節,人們稱之為「伏旱」。伏旱天氣多出現旱災,尤其是對「三日不雨小旱,七日不雨大旱」的高沙土壤區威脅最大。盛夏,正值稻穀生長旺季,需水正多,其他秋熟作物玉米、大豆、花生等開始揚花結籽,棉花開始吐絮,甘薯塊根開始形成,也都需要一定的水分供應。因此,及時做好監測、預報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工作。
該市的秋季天高氣爽,冬季風逐漸南遷,冷空氣慢慢占據該市,氣壓也逐漸升高,多出現晴朗天氣,這時的風力也不大,有利於此季的農作物成熟和收割。另外,在每年的夏秋季節,該市也常受到台風的侵害。台風出現時,多強風、特大暴雨等災害性天氣,這也會給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等帶來嚴重的災害。
泰州地處東亞季風氣候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常年主導風向以東南風居多,春、夏兩季多東南風,秋季多東北風,冬季以偏北風為主。
泰州是一個快速崛起的新興工貿城市。地級泰州市組建以來,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2004年,全市實現GDP705.20億元,財政收入86.4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9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74元,年末各項存款余額712.09億元。泰州農業資源豐富,素有「魚米之鄉」、「銀杏之鄉」、「水產之鄉」的美譽,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優質棉、瘦肉型豬、淡水產品、優質銀杏生產基地和蔬菜生產加工出口基地。興化市被國家環保局認定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姜堰市被江蘇省認定為省級生態農業試點縣(市),姜堰市河橫村被聯合國環境署授予「全球環境500佳」稱號。泰州工業經濟基礎雄厚。現有各類工業企業3.4萬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083家,形成以機電、化工、紡織、食品、輕工、醫葯、建材等為主體的支柱行業。全市近100個產品的生產規模、市場佔有率在全國名列前茅,其中56個產品的產銷量居全國同行前三位,17個產品成為「單打冠軍」,有一批企業的名牌產品獲得了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之最證書,涌現了春蘭集團、揚子江葯業集團、陵光集團、中丹集團、興達鋼簾線、新世紀造船等一批銷售突破10億元或利稅過億元企業。其中,春蘭(集團)公司是全國最大的50家企業集團之一,揚子江葯業集團規模總量和效益指標自1996年起連續7年在全省同行蟬聯榜首。泰州建築業發展較快,目前擁有房屋建築總承包特級資質企業2家,一級資質企業3家,二級資質企業59家,多次摘取全國建築工程質量最高獎——「魯班獎」,在國內外建築市場贏得了「神兵」、「鐵軍」的稱號。泰州服務業發展迅猛。全市擁有各類市場360個,其中超億元市場25個,商貿餐飲等傳統產業持續增長,交通、郵電、市政服務基礎產業高速發展,金融保險、信息咨詢、社區服務、房地產等產業迅速崛起。泰州工業基礎扎實,規模工業是泰州經濟的顯著特色。
以春蘭集團、揚子江葯業集團為代表,全市擁有大中型企業集團二百多家,規模以上企業一千多家,50多個產品的生產規模和市場佔有率居全國之首。機電、醫葯、化工、船舶修造、新材料等五大產業集群隨之迅速崛起,進一步提升了泰州企業的配套能力。
春蘭集團,其發展之路被中國經濟學界稱為「春蘭現象」、「春蘭模式」、「春蘭奇跡」,已成為高科技支撐、多元化發展、國際化經營的特大型企業集團。
揚子江葯業集團,30年前還只是一個作坊式小廠,如今已成為中國最大的中成葯提取生產基地,綜合效益連續數年在全國6000多家醫葯企業中名列三甲。
緊跟春蘭和揚子江發展的步伐,陵光集團、LG公司、梅蘭集團、林海集團、興達集團、新世紀造船廠等企業脫穎而出。「十五」期末,全市30強工業企業營業總收入將突破1000億元。
「魚米之鄉」泰州擁有32.6萬公頃耕地、11.3萬公頃水面灘地,是國家重點糧棉、蔬菜和水產品生產基地。以無公害大米為主的河橫綠色食品基地被聯合國環境署認定為「全球500佳」,「大佛指」銀杏是昆明世博會指定的全國唯一無公害白果,被譽為「長江三鮮」的刀魚、鰣魚、魚回魚蜚聲中外、名滿天下。50多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著泰州農業實現由傳統向現代轉變的歷史性跨越。泰州是一個開發開放步伐加快的濱江城市。截止2004年9月份,先後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來泰州投資興業,累計興辦三資企業1700多家,實際利用外資累計19.77億美元。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如韓國LG公司、雅馬哈、久保田公司、瑞士魏德曼、美國GMT公司、荷蘭阿克蘇公司等均已在泰州落戶。進出口貿易增勢強勁。全市現有自營進出口獲權企業256家,出口市場發展到137個國家和地區。對外經濟合作進一步擴大。全市勞務輸出遍及亞、非、歐、美等34個國家和地區,先後與美國紐波特紐斯市、澳大利亞拉特羅布市、韓國陰城郡、芬蘭科特卡市等4個城市締結友好城市。泰州境內長江岸線近百公里,其中-10米以上較為穩定的深水岸線60公里,正成為沿江開放開發的重要板塊。目前,沿江開發總體規劃編制完畢。楊灣海螺水泥、陵光重交瀝青——燃料油等重點產業項目已落戶沿江,沿江高等級公路、泰州電廠等重點基礎設施項目進展順利,中石化(泰州)開發園區、中國精細化工(泰興)園區、江陰開發區靖江園區等重點園區發展勢頭良好。
泰州特產
泰州梅蘭宴
共有21道菜、9道面點和小吃,其中有18道菜取名於梅蘭芳的代表劇,如錦鳳還巢、林黛玉憐花、楚霸王別姬、楊貴妃醉酒等。「梅蘭宴」以淮揚風味為主,用料考究,製作嚴謹;追求本味、清鮮平和、菜品雅麗、形質兼美。
靖江蟹黃湯包
是中華六大名點之一,享譽大江南北已有近200年的歷史。其特點:稠而不油、油而不膩、皮薄如紙、湯多味美;剛出籠時「放在盤里如座鍾,夾在筷上像燈籠」,蟹油金黃,輕輕晃動,宛如一枚軟殼蛋。品嘗湯包要記住十二字要領:「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吸湯」。
長江三鮮
包括刀魚、鰣魚、河豚,屬回遊性魚類。刀魚,學名刀鱭,魚型狹長而薄,頗似尖刀,因此得名;肉質細嫩,腴而不膩。鰣魚體扁而長,色白如銀,肉質鮮美肥嫩,列全國「鰣、甲(中華鱘)、鯧、黃」四大名魚之首;加工時不去鱗,以保持其真味。河豚古稱「鰒魚」,有毒,國家衛生部門明令禁食;改革開放後,人工網箱或圍欄養殖獲得成功,無毒或微毒河豚菜餚堪稱一絕;河豚富含膠原蛋白,有滋容養顏等功效。
黃橋燒餅
歷史上,黃橋曾是江淮一帶的糧食集散地,黃橋燒餅成為挑夫們的快餐。在黃橋決戰中又成為支前的主食,從此「黃橋燒餅黃又黃,黃黃的燒餅慰勞忙……」這首著名的《黃橋燒餅歌》,隨著新四軍的腳步傳遍大江南北;並入選開國大典國宴,毛澤東稱贊「黃橋燒餅好出名的喲」。現分普通和精細兩大系列二十多個品種,用料考究、製作精細、色澤黃亮、香脆可口,是江蘇省名點之一。
梅蘭春酒
選用優質高梁、小麥為主要原料,採取高溫制曲、高溫蒸餾工藝,經過長期貯存,精心勾兌而成。色澤微黃,清徹透明,香氣幽雅,酒體醇厚。先後榮獲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金獎、歷屆江蘇省食品博覽會金獎;遠銷香港、台灣、東南亞、中亞及歐美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1992年,朝鮮金日成主席訪問揚州時,梅蘭春酒被選作國禮。
靖江肉脯
靖江「雙魚牌」豬肉脯始創於1936年,選料精細,採用傳統工藝,配以多種天然香料,經過十多道工序精心加工而成。產品色澤鮮艷、味道鮮美、食用方便、回味無窮,曾兩次榮獲國家金質獎,遠銷日本、俄羅斯、東南亞及港澳地區,是饋贈之佳品。
泰興白果
白果是銀杏的俗稱,泰興是銀杏之鄉,以盛產果大、仁滿、漿足、殼薄、粒重、色白、味甘糯、耐貯藏的「大拂指銀杏」而著稱於世。泰興白果營養豐富,葯食俱佳,經常食用可預防老年痴呆、哮喘痰咳、遺精、帶下、尿頻等疾病,尤其對心腦血管疾病有特殊療效。1999年,被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指定為全國唯一無公害白果,享有永久冠名權。2004年9月,通過國家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雙認證;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原產地域保護」產品。
中庄醉蟹
歷史悠久,馳名中外, 18世紀曾被選為進京貢品。選料講究,配製精細;肉質細嫩,色清比玉;五味俱全,鮮美誘人;含有人體所需的八種氨基酸,營養價值頗高。
宣堡小餛飩
以產於千年古鎮(宣堡鎮)而得名,具有皮薄餡嫩、味美湯鮮等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中央電視台曾拍攝《宣堡小餛飩》專題片。
難得米酒
取里下河地區的精良糯米,採用傳統工藝釀制而成。風味獨特,含有多種氨基酸,久負盛名,「揚州八怪」代表人物鄭板橋為之留下了「家釀亦已熟、呼僮傾益盆,小婦便為客,紅袖對金樽」的佳句。
溱湖八鮮
溱潼湖水域寬闊,水質清淳,物產豐饒,以其水產品製作的「溱湖八鮮」名宴,名揚天下。
(1)、溱湖籪蟹:自古以來「南有澄湖閘蟹,北有溱湖籪蟹」,又稱「南閘北籪」。溱湖籪蟹,青眼紅毛,膏厚肉腴,為上乘之品。
(2)、溱湖甲魚:具有大、厚、團、黑四大特點,經常食用能滋陰補腎、涼血降壓。常與童子雞、甲魚蛋、海參配成「霸王別姬」、「帶子上朝」、「夜戰馬超」等名貴大菜。
(3)、溱湖銀魚:通體透明、如晶如玉,體態纖細、形似柳葉,無鱗無骨,是稀有的水產品之一。
(4)、溱湖青蝦:殼堅色青,體肥肉厚,取其製成的各種佳餚,別具風味。
(5)、溱湖水禽:溱湖水禽品種繁多,各種美食水禽的體內含有賴氨酸、丙氨酸、組氨酸等,既有野生風味,又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6)、溱湖螺貝:殼薄肉嫩,味道鮮美,無臊腥之氣,性溫涼。經常食用可滋陰降火,降壓補腎,平肝宣肺。
(7)、溱湖四喜:有「大四喜」和「小四喜」之分。「大四喜」為青(魚)、白(魚)、鯉(魚)、鱖(魚),「小四喜」為昂(刺)、旁( 皮)、羅(漢)、鰺(魚)。用「大四喜」製作的各式大菜,實為溱湖美食之佳餚。「小四喜」均為野生,營養豐富,味道特別鮮美。
(8)、溱湖水蔬:品種繁多,均為無公害綠色食品,一年四季,源源不斷;色彩嬌艷,水靈脆嫩。
泰州「三麻」
指麻油、麻糕、麻餅。「壽星」牌麻油,不僅質純、香濃、味醇,而且對延緩皮膚衰老和燙(燒)傷後的皮膚再生有奇效。泰州生產麻糕歷史悠久,尤其是「嵌桃麻糕」,素享盛譽。雙色麻餅始創於清同治年間,兼甜、咸兩味,色澤金黃,質地酥脆,回味無窮。
刁鋪羊肉
選用精心飼養的山羊,製作方法獨特,無膻味,冷切、紅燒、白燒均別具風味,老少食之皆贊不絕口。「高港全羊席」,更為特色名宴,每到冬季,四面八方慕名品嘗的人,絡繹不絕。
『肆』 江蘇泰州簡介
泰州市地處江蘇省中部、長江沿岸,為長三角經濟區16座中心城市之一,有鳳凰城的美譽,具有 2100多年的歷史。全市南北長而東西窄,南北最大直線距離約124公里,東西最窄處約19公里,最寬處也僅55公里。全市總面積5793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28平方公里。總面積中,陸地面積佔82.74%,水域面積佔17.26%基本概況滔滔長江,奔流不息,在萬頃波濤即將入海之際,她放緩匆匆東行的腳步,用溫甜的乳汁滋潤著美麗的歷史文化名城——泰州。
泰州古稱海陽、海陵,漢初置縣,東晉設郡,南唐建州,先民祈盼「國泰民安,龍鳳呈祥」,泰州之名從此而始。素有「漢唐古郡、淮海名區」之稱的古之海陵與金陵南京、廣陵揚州、蘭陵常州齊名華夏,飲譽神州。這里江海交會,氣勢磅礴,唐代詩人王維為之驚嘆:「浮於淮泗,浩然天波,海潮噴於乾坤,江城入於泱漭。」
泰州境內名勝古跡眾多,現存古遺址、古建築、古石刻數百處,其中列為省市級文物保護的有134處,全市建有5座博物館,珍藏文物萬余件,不少為稀世珍品。千年古剎光孝寺在海內外佛教界享有盛名,日涉園、崇儒祠、岳王廟、安定書院、施耐庵陵園、鄭板橋故居、梅蘭芳紀念館等人文景觀俱是泰州歷史文化的瑰寶。
泰州人文薈萃、名賢輩出,「儒風之盛、夙冠淮南」,書法評論家張懷瓘、教育家胡瑗、《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泰州學派」創始人哲學家王艮、評話宗師柳敬亭、「棋聖」黃龍士、「揚州八怪」代表人物鄭板橋、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地質學家丁文江等,均是泰州歷代名賢中的傑出代表。宋代名相呂夷簡、晏殊、范仲淹、抗金名將岳飛、《桃花扇》作者孔尚任、《鏡花緣》作者李汝珍、民族英雄林則徐、書畫大師齊白石等均在此主政或興業。2100多年的歲月流轉、滄海變遷,泰州,越發顯得神定氣閑,清新脫俗。徜徉在泰州的大街小巷,厚重的歷史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千年文化的遺跡彷彿粒粒珍珠,遍布在城市的角角落落,連綴成一幅波瀾壯闊、神采畢現的歷史畫卷。
泰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近代以來,波瀾壯闊的歷史風雲彰顯著泰州人不屈的意志,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泰州人民與外國侵略者展開了浴血奮戰,用鳥銃與抬槍擊沉英國軍艦。泰州又是一個有著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大革命時期,共產黨員沈毅在這里發動了「五一起義」;抗日戰爭時期,陳毅三進泰州城,唇戰國民黨頑固派,挫敗了他們假抗日真反共的陰謀,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率部挺進蘇中,建立了蘇中抗日根據地;粟裕在這里指揮了著名的蘇中「七戰七捷」戰役;彪炳史冊的「黃橋決戰」在這里拉開戰場,泰州人唱著《黃橋燒餅歌》浴血支前。1949年4月,張愛萍將軍受中央軍委之命在泰州白馬廟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正式成立。人民解放軍在這里開始了氣勢磅礴的渡江戰役,揚起了渡江第一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放了南京,宣告了蔣家王朝的覆滅。
泰州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人民海軍從這里駛向大海。
泰州市戰略地位重要,自古以來,泰州就是里下河地區通江達海的門戶,對這一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起過重要作用。泰州市地處沿海和長江「T」型產業帶的結合部,有良好的區位優勢、資源條件和經濟基礎。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發以來,泰州社會經濟全面發展,成為一座以工業為主的工商業城市。
1996年8月,泰州發展的歷史篇章掀開新的一頁,經國務院批准,地級泰州市組建,下轄靖江、泰興、姜堰、興化四市和海陵、高港兩區,面積5793平方公里,人口504萬。2001年末,泰州市行政區劃設海陵、高港2個區,興化、靖江、泰興、姜堰4個縣級市,共有91個鎮、8個鄉、6個街道辦事處、338個居民委員會、1578個村民委員會,其中海陵區、高港區下轄9個鎮、2個鄉、6個街道辦事處、87個居民委員會、127個村民委員會。泰州作為一個區域中心城市的功能日趨完善,對推動區域工業化進程的作用日益明顯。
作為長三角16座中心城市之一,泰州站到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新起點。泰州工業經濟基礎雄厚,現有各類工業企業3.4萬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083家,形成以機電、化工、紡織、食品、輕工、醫葯、建材等為主體的支柱行業。全市近100個產品的生產規模、市場佔有率在全國名列前茅,其中56個產品的產銷量居全國同行前三位,17個產品成為「單打冠軍」,涌現了春蘭集團、揚子江葯業集團、陵光集團、中丹集團、興達鋼簾線、新世紀造船等一批銷售突破10億元或利稅過億元企業。其中,春蘭(集團)公司是全國最大的50家企業集團之一,揚子江葯業集團規模總量和效益指標自1996年起連續7年在全省同行蟬聯榜首。近20年來,年平均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10%以上,所轄市、區有5個先後進入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區)的行列。2003年,全市實現GDP580億元,財政收入66.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65元,年末各項存款余額608億元。2005年,泰州市在全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序中列第57位。2006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過1000億元,財政收入過150億元,泰州進入城市綜合實力五十強名列第47位。
泰州是全國最大的醫葯生產科研基地,醫葯經濟總量已連續4年、經濟效益連續8年居全國第一位。揚子江葯業集團則是全國最大的醫葯生產企業,2005年銷售收入、利稅和綜合競爭力三項指標均為全國第一位。
2006年10月,佔地面積20平方公里的「中國醫葯城」----泰州醫葯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正式掛牌成立,一批全球領先、世界第一、世界唯一的高科技醫葯技術項目相繼在園區落戶,標志著泰州「醫葯航母"增添了「核動力」。
泰州農業資源豐富,素有「魚米之鄉」、「銀杏之鄉」、「水產之鄉」的美譽,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優質棉、瘦肉型豬、淡水產品、優質銀杏生產基地和蔬菜生產加工出口基地。興化市被國家環保局認定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姜堰市被江蘇省認定為省級生態農業試點縣(市),姜堰市河橫村被聯合國環境署授予「全球環境500佳」稱號。
泰州建築業發展較快,目前擁有房屋建築總承包特級資質企業2家,一級資質企業3家,二級資質企業59家,多次摘取全國建築工程質量最高獎——「魯班獎」,在國內外建築市場贏得了「神兵」、「鐵軍」的稱號。
泰州服務業發展迅猛。全市擁有各類市場360個,其中超億元市場25個,商貿餐飲等傳統產業持續增長,交通、郵電、市政服務基礎產業高速發展,金融保險、信息咨詢、社區服務、房地產等產業迅速崛起。泰州是一個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的文明城市。
泰州素有「教育之鄉」的美譽,全市擁有各類學校 1134所,其中國家級、省級重點高中20多所,高等院校5所。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江蘇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泰州職業技術學院、泰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和泰州廣播電視大學不斷發展壯大。
科技事業成績斐然,泰州被列為全國技術創新試點城市。截止2003年底,全市擁有各類科技人才20多萬人,創辦市級以上廠辦科研開發機構105家,其中博士後工作站9個;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18家,高新技術產品448項,創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9家。
泰州文化、衛生、體育事業發展迅速,建成3個省級文化先進市、4個省級衛生保健先進市和3個計劃生育先進市、1個計劃生育模範市。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280個,醫院床位1.68萬張,衛生技術人員1.57萬人。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躋身於三級醫院行列。建市以來,全市運動員參加省級以上比賽累計獲得金牌85枚,銀牌66枚,銅牌65枚。社會保障事業快速發展。離退休人員和失業人員保險金實施按時、足額、社會化發放,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醫療保險覆蓋率不斷擴大,社會救災、救濟、互助、福利等社會保障事業繼續發展。
泰州是一個開發開放步伐加快的濱江城市,截止 2004年9月份,先後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來泰州投資興業,累計興辦三資企業1700多家,實際利用外資累計15.6億美元。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如日本三井物產、雅馬哈、久保田公司、韓國LG公司、瑞士魏德曼、美國GMT公司、荷蘭阿克蘇公司等均已在泰州落戶。進出口貿易增勢強勁。全市現有自營進出口獲權企業256家,出口市場發展到137個國家和地區。對外經濟合作進一步擴大。全市勞務輸出遍及亞、非、歐、美等34個國家和地區,先後與美國紐波特紐斯市、澳大利亞拉特羅布市、韓國陰城郡、芬蘭科特卡市等4個城市締結友好城市。泰州境內長江岸線近百公里,其中-10米以上較為穩定的深水岸線60公里,正成為沿江開放開發的重要板塊。
目前,沿江開發總體規劃編制完畢。楊灣海螺水泥、陵光重交瀝青——燃料油等重點產業項目已落戶沿江,沿江高等級公路、泰州電廠等重點基礎設施項目進展順利,中石化(泰州)開發園區、中國精細化工(泰興)園區、江陰開發區靖江園區等重點園區發展勢頭良好。泰州是一個投資環境優良的美麗城市。泰州水陸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蘇中入江達海的 5條重要航道在此交匯,是沿海與長江「T」型產業帶結合部。以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泰州港為主體的內河港口群初具規模,萬噸級以上泊位5個,泰州港集裝箱碼頭年吞吐能力達到10萬噸標箱。
泰州引江河集引、排、航等功能於一體,被譽為「中國的萊茵河」。江陰大橋使長江天塹變通途,是泰州與上海、蘇南的快速通道。328國道、寧通高速公路、廣靖高速公路、寧靖鹽高速公路、京滬高速公路以及新長(新沂——長興)鐵路、寧啟(南京——啟東)鐵路在泰州境內縱橫交錯。泰州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古泰州城與水緊密相連,城內外水網密布,街渠相依,形成了以稻河為南北長軸,兩座城池為其雙翼,外城河與城內的玉帶河交錯環繞,水繞城、城抱水、街河並行、水城一體的城市格局,因其形似鳳凰,泰州又有鳳凰城之別稱。泰州社會生活環境優良。民風淳樸,勤勞善良,遵紀守法。近年來,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開展,泰州市被評為江蘇省文明城市。誠信泰州扎實推進,企業誠信平台正在建立。平安泰州建設活動深入開展,社會治安保持穩定,靖江市、高港區被評為省級安全市區。泰州各級政府服務快捷高效。地級泰州市組建以來,以其高效的運行機制、權威的調控機制、嚴格的監督機制逐步形成了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的政府工作模式。泰州率先在全省推行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精減426項行政審批核准事項,組建了市行政服務中心,19個部門建起「便民服務大廳」,39個部門和單位向社會作出優化服務公開承諾。開放開明的政策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嚴明規范的法律環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環境,讓外來投資者賓至如歸。
中國的新興城市——泰州,必將對泰州地區乃至蘇中的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