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徵執法
A. 相關秉公執法的名人有誰
相關秉公執法的名人有:
1、包拯: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奎星轉世 ,由於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
2、任長霞:
任長霞是河南省商丘市睢縣人,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中國警察界先進人物,曾被作為先進典範在全國學習。工作期間,被譽為「警界女神警」。她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疾苦和安危放在心上,解決了十多年積累的控申積案。
3、郭占利:
郭占利1957年4月生,中專文化,中共黨員,山西省偏關縣地方稅務局會計師。從1994年擔任編關縣地稅局局長以來,帶領全局職工秉公執法,大膽改革,使該局的各項工作走在了全區的前列。
4、趙奢:
趙王任用趙奢掌管全國的賦稅,全國賦稅非常公平合理,民眾富足,國庫充實。
5、王以通:
王以通從政三十多年,大多在巡按,監察的崗位上,他無論行使什麼權力,向朝廷匯報或建議都實事求是,行使手中權執法不阿,人皆憚其風范,他兩袖清風,秉公執法。
B. 秉公執法形容什麼歷史人物
秉公執法形容包拯;
包拯以廉潔著稱,他執法嚴峻,不畏權貴。任監察御史及內知諫院時,為肅正綱紀,容懲處貪官贓吏,他彈劾販賣私鹽以牟取暴利的淮南轉運按察使張可久、役使兵士為自己織造一千六百餘匹駝毛緞子的汾州(今山西汾陽)知州任弁及監守自盜的仁宗親信太監閻士良等,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彈劾王逵。
(2)象徵執法擴展閱讀:
拯彈劾過宰相宋庠、舒王趙元祐的女婿郭承祐和仁宗張貴妃的伯父張堯佐等人。任御史中丞時,包拯又先後彈劾利用職權賤買富民邸舍的張方平及「在蜀燕飲過度」的宋祁,使朝廷罷免二人的三司使之職。由於包拯敢於彈劾權幸,當時社會上出現了「包彈」的諺語,世人凡見官吏「有玷缺者,『包彈』之語遂布天下」。
對於有才幹有政績者,包拯則能秉公力薦,如楊紘、王鼎、王綽三人皆為范仲淹提拔的人才,曾分別擔任江南東路轉運使、提點刑獄和轉運判官,因任內嚴懲貪贓枉法的官吏而有「江東三虎」之稱。後受守舊權臣的忌惡,被降任知州,不得再任轉運使等「監司」官。
C. 什麼東西能夠象徵著法律的公平與正義,或者與法律有關的東西比如天平。
一、正義女神
正義女神朱斯提提亞是一蒙眼女性,白袍,金冠。左手提一秤,置膝上,右手持一劍,一束棒。束棒纏一條蛇,腳下坐一隻狗,案頭放權杖一支、書籍若干及骷髏一個。
白袍,象徵道德無瑕,剛正不阿;蒙眼,因為司法純靠理智,不靠誤人的感官印象;王冠,因為正義尊貴無比,榮耀第一;秤 ,比喻裁量公平,在正義面前人人皆得其所值,不多不少;劍,表示制裁嚴厲,決不姑息,一如插著斧子得束棒,古羅馬一切刑罰得化身。
蛇與狗,分別代表仇恨與友情,兩者都不許影響裁判。權杖申威,書籍載法,骷髏指人的生命脆弱,跟正義恰好相反:正義屬於永恆
二、獬豸
獬豸又稱獬廌、解豸(xiè zhì),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
獬豸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姦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稱,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徵,是司法「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徵。
(3)象徵執法擴展閱讀:
作為中國傳統法律的象徵,獬豸一直受到歷朝的推崇。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楚文王曾獲一獬豸,照其形製成冠戴於頭上,於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國成為時尚。
秦代執法御史帶著這種冠,漢承秦制也概莫能外。到了東漢時期,皋陶像與獬豸圖成了衙門中不可缺少飾品,而獬豸冠則被冠以法冠之名,執法官也因此被稱為獬豸,這種習尚一直延續下來。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監察司法官員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綉有「獬豸」圖案的補服。
顯然,獬豸形象是蒙昧時代以神判法的遺跡。進入近代,仍將其視為法律與公正的偶像。
獬豸與法的不解之結,還可從古代「法」字的結構得到解答,古體的「法」字寫作「灋fǎ」,而「廌zhài」即為獬豸,「廌法」二字合為一體,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從水,取法平如水之意。獬豸作為法律象徵的地位就這樣被認定下來。由「灋fǎ」到「法」,「廌 zhaì」字雖然已被隱去,然而它象徵的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並沒有消失。
D. 秉公執法形容哪些古人,他做了什麼
中國古代十大秉公執法的好清官
西門豹,春秋戰國時期魏國人。當時鄴地是魏都的重要門戶,且是戰略要地,但天災人禍不斷,民不聊生。魏王特派西門豹擔任鄴縣令,治理鄴地。西門豹到鄴地後,微服私訪,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婦」事件,智懲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實教育百姓,破除迷信。同時,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水患,發展農業生產,使鄴地百姓逐步富庶起來。
趙廣漢,字子都,西漢時期涿郡蠡吾縣人。曾任守京兆尹、潁川郡太守、京兆尹。在潁川郡任太守期間,是趙廣漢前期治理的最佳階段,他不畏強權,精明強干,剛到任的幾個月時間,就做了兩件大事:一是打擊豪門大族的勢力,緩和社會矛盾;二是加強地方管理,轉變當地的不良風氣。在其治理期間,京兆地區政治清明,官屬和百姓無不交口稱贊。
黃霸(?-公元前51),字次公,西漢時期淮陽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史學家班固評論說:「自從漢朝建立以來,要講治理百姓的官吏還是數黃霸第一。」此前,潁川郡是一個豪強地主稱霸一方,百姓流離失所的地方,他到任後,大刀闊斧,布施恩德,安置流民,重視農桑,施行教化,經過幾年的精心治理,潁川出現了太平安定。
包拯(公元999-1062),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從青少年時代起,就開始立志要為國家出力,「竭忠死義」。當過外交使節出使遼邦;最有名的是做過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不持一硯歸」;他一生鐵面無私,不避權貴,執法如山。對皇親國戚、宦官權貴的不法行為,一律極力主張繩之以法。
陳希亮,字公弼,北宋時期眉州青神(今屬四川)人,原籍京兆(今陝西西安市)。後因辛勞過度而逝世,享年64歲。著名文學家蘇軾,自稱平生不為人作行狀墓碑,但他十分敬佩陳希亮的為人,擔心陳希亮的事跡失傳於後世,而破例寫下了《陳公弼傳》。
狄仁傑(公元607-700),字懷英,唐朝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應試明經科(唐代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從而步入仕途。從政後,經歷了唐高宗與武則天兩個時代。初任並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御史,歷任寧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處理了前任遺留下來的17000多件案子,後人據此編出了許多精採的傳奇故事。
海瑞(公元1514-1587),字汝賢,海南瓊山縣人。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轉折時期。在戶部供職時,以六品小官身份抱著必死決心毅然上疏。將徐家仗勢多佔的40萬畝良田退還原主,將欺壓良民的徐階的兩個兒子及20多個家人依律問罪。縱觀海瑞為官,歷經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多次冒死進諫,雖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的根本利益,得到了百姓的廣泛擁護,其行為具有不可否認的歷史進步。
況鍾(公元1383-1442),字伯律,號如愚,明朝江西靖安縣龍岡州人現在,只要一提起況鍾,人們立即就會想到《十五貫》故事裡那位甘冒風險、敢於伸張正義、為民伸冤的清官。除此之外,他還做了興修水利、舉辦學校、推薦賢才等造福一方的好事。況鍾任職十三年間,三次離任三次留任,替蘇州百姓辦了不少實事,最後積勞成疾,病逝於蘇州任上。當地百姓為紀念況鍾,在他死後,蘇州和七個縣都建立了祠堂。
湯斌(公元1627-1687),字孔伯,別號荊峴,晚又號潛庵,祖籍保南睢州(今睢縣)。主要政績在康熙朝,官至內閣學士、江寧巡撫、禮部尚書等。湯斌為官一生,始終躬身實踐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民本」思想,為變「滿目榛荒,人丁稀少」為「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做出了一定貢獻,其為官清廉,至死僅遺俸銀八兩,連買棺材的錢都不夠,真正可謂是一代清官。
E. 秉公執法是什麼意思形容哪些人
秉公執法指持心公正無私地執行法律法規可以用來形容司法工作人員和行政執法人員。
司法工作人員:是偵查、檢察、審判、監管職責的工作人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十四條本法所稱司法工作人員,是指有偵查、檢察、審判、監管職責的工作人員。(司法工作人員的范圍。)
偵查:負有偵查職責的人員。這些人員包括各級公安、國家安全、檢察等依法行使偵查權的機關中負責對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為進行偵查、訊問職責的人員。
檢察:負有檢察職責的人員。包括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軍事檢察院等專門人民檢察院中擔任批准逮捕、審查起訴、出庭支持公訴、進行法律監督的人員。
審判:負有審判職責的人員。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中擔任刑事、民事、行政等各類案件審判工作的人員,包括院長、庭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審判員、書記員。
監管:負有監管職責的人員。包括各級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以及司法行政機關監獄勞教和社區矯正部門中擔任監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和勞教人員職責的工作人員。
行政執法人員,是下列行政執法部門的工作人員:
行政執法部門主要包括: 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財政局、人事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國土資源局、城市管理局、衛生局、衛生監督局、建設局、交通局、信息產業局、水利局、農業局、畜牧水產局、林業局、商務局、文化局、體育局、審計局、統計局、中小企業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園林局、檔案局、廣播電視局、新聞出版局、社保局、氣象局、質量技術監督局、民族宗教局、城鄉規劃局、房產管理和住房保障局、物價局、環境衛生局、糧食局、旅遊局、工商局、國稅局、地稅局、科技局 此外,還有一些辦公室和委員會: 外事辦公室、人民防空辦公室、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計生委等部門。
F. 秉公執法的人物有哪些
秉公執法指持心公正無私地執行法律法規可以用來形容司法工作人員和行政執法人員。
司法工作人員:是偵查、檢察、審判、監管職責的工作人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十四條本法所稱司法工作人員,是指有偵查、檢察、審判、監管職責的工作人員。(司法工作人員的范圍。)
偵查:負有偵查職責的人員。這些人員包括各級公安、國家安全、檢察等依法行使偵查權的機關中負責對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為進行偵查、訊問職責的人員。
檢察:負有檢察職責的人員。包括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軍事檢察院等專門人民檢察院中擔任批准逮捕、審查起訴、出庭支持公訴、進行法律監督的人員。
審判:負有審判職責的人員。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中擔任刑事、民事、行政等各類案件審判工作的人員,包括院長、庭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審判員、書記員。
監管:負有監管職責的人員。包括各級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以及司法行政機關監獄勞教和社區矯正部門中擔任監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和勞教人員職責的工作人員。
行政執法人員,是下列行政執法部門的工作人員:
行政執法部門主要包括: 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財政局、人事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國土資源局、城市管理局、衛生局、衛生監督局、建設局、交通局、信息產業局、水利局、農業局、畜牧水產局、林業局、商務局、文化局、體育局、審計局、統計局、中小企業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園林局、檔案局、廣播電視局、新聞出版局、社保局、氣象局、質量技術監督局、民族宗教局、城鄉規劃局、房產管理和住房保障局、物價局、環境衛生局、糧食局、旅遊局、工商局、國稅局、地稅局、科技局 此外,還有一些辦公室和委員會: 外事辦公室、人民防空辦公室、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計生委等部門。
G. 秉公執法的意思形容哪些人
您好,非常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秉公執法這個成語所形容的人員包括:公檢法(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三大主體,在這其中更是包羅萬象的存在了很多各行業秉公執法的人士,不勝枚舉,總而言之,在自己的位置上,就要做好自己,兢兢業業,中規中矩,墨守成規的去固化事態。工作如此、生活也是如此,謝謝
H. 秉公執法形容哪些人物
形容持心公正無私地執行法律法規可以用來形容司法工作人員和行政執法人員。如果不信仰法治,沒有堅守法治的定力,面對權勢、金錢、人情、關系是抵不住誘惑、扛不住干擾的。
政法隊伍要把法治精神作為主心骨,做知法、懂法、守法、護法的執法者,站穩腳跟,挺直脊樑,只服從事實,只服從法律,鐵面無私,秉公執法。該堅持的就要堅持,要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8)象徵執法擴展閱讀:
審判機關行使的是司法判斷權,根據事實、證據和法律,對案件進行裁判。全國六刑會提出了無罪推定原則、疑罪從無規則。但在實踐中,一方面,法官自身法治意識和職業道德的養成與新的理念尚有一定差距,審判機關要有一個適應、轉變的過程;
另一方面,法制觀念在社會層面上也有一定差距,公眾的心理適應也要有一個過程。因此,法院一定要盡快適應這種變化,並做好政策、法律的宣傳工作,引導被害人和公眾盡快適應,確保新的刑事審判原則平穩過渡。
郭庚茂指出,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司法實踐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法院是化解矛盾糾紛的最後一道防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老百姓心理作用很大,對懲惡揚善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來說事關重大,也是良好社會秩序的最終保障。
如何發揮好這一作用,關鍵是要堅持依法辦事、秉公執法。要加大制度、機制創新力度,健全審判委員會、人民陪審員制度等。
I. 關於獬豸的一切
獬豸,也稱解廌或解豸,是古代傳說中的異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俗稱獨角獸。它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姦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當人們發生沖突或糾紛的時候,獨角獸能用角指向無理的一方,甚至會將罪該萬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慄。帝堯的刑官皋陶曾飼有獬豸,凡遇疑難不決之事,悉著獬豸裁決,均准確無誤。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執法公正的化身。
法律象徵
獬豸與法的不解之結,還可從古代「法」字的結構得到解答,古體的「法」字寫作「灋」,而「廌」即為獬豸,「廌法」二字合為一體,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從水,取法平如水之意。獬豸作為法律象徵的地位就這樣被認定下來。由「灋」到「法」,「廌」字雖然已被隱去,然而它象徵的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並沒有消失。
畢竟是傳說,不曾有人親眼見識獬豸究為何物,因而引出人們諸多想像,有人認為它象鹿,有人稱它似牛,更多的說法還是羊。除了相關的古籍如《後漢書》、《論衡》、《五雜組》等記述之外,考古發現,秦之前文物中的獬豸都是一角羊的造型,牛形獬豸則出現在東漢之後。
作為中國傳統法律的象徵,獬豸一直受到歷朝的推崇。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楚文王曾獲一獬豸,照其形製成冠戴於頭上,於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國成為時尚。秦代執法御史帶著這種冠,漢承秦制也概莫能外。到了東漢時期,皋陶像與獬豸圖成了衙門中不可缺少飾品,而獬豸冠則被冠以法冠之名,執法官也因此被稱為獬豸,這種習尚一直延續下來。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監察司法官員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綉有「獬豸」圖案的補服。
顯然,獬豸形象是蒙昧時代以神判法的遺跡。進入近代,仍將其視為法律與公正的偶象。
與此相類似,在西方,獨角獸也被認為是純潔的象徵。人們認為它的角的力量能夠壓制任何道德敗壞的事情。同時有貞潔的含義,是完美騎士的代表.
歷史記載
「見人斗,則觸不直者;聞人論,則咋不正者」,見《異物志》。
《後漢書·輿服志下》:"獬豸,神羊,能辨別曲直,楚王嘗獲之,故以為冠。"後亦用以指執法者。
獬豸冠:古代執法官吏戴的帽子《後漢書·輿服志下》:"[法冠]執法者服之……或謂之獬豸冠。"
關漢卿《玉鏡台》第一折: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
明十三陵神道旁的動物石像當中,就有獬豸的身影.
首爾象徵
將名字由「漢城」改為「首爾」的韓國首都似乎仍難擺脫漢字印跡。該市近日確定的城市象徵物「獬豸」又引起了韓國專家學者有關「象徵物是否源自中國」的熱議。韓國《朝鮮日報》2008年5月27日報道說,首爾方面表示,中國後漢時期楊孚所著的《異物志》中首次記載了「獬豸」。
「獬豸」成首爾象徵
首爾市市長吳世勛5月13日專門舉行記者會宣布:「為體現首爾獨有的特點和形象,將『獬豸』指定為首爾市的象徵。」吳世勛稱,如同巴黎的埃菲爾鐵塔、紐約的自由女神像、柏林的熊、新加坡的魚尾獅,說到首爾時也應該有立即浮現的象徵物。吳世勛稱,傳說中的動物「獬豸」與首爾市風雨同舟600年,如今它將成為讓世界了解首爾的象徵。
首爾市為提高城市競爭力和品牌價值,自去年起推進向世界介紹首爾城市形象的象徵體系組建工作,擬將景福宮選為首爾的象徵進行開發,在計劃遇阻情況下,最終在同景福宮有關聯的備選物———獬豸、老虎、鳳凰、松樹中選中了獬豸。
學術界熱議獬豸與中國淵源
《朝鮮日報》27日報道稱,「首爾象徵物真的是中國的『獬豸』嗎?最近學術界對此紛紛提出了各種疑問」。報道說,高麗大學韓文學系教授金彥鍾計劃在8月份舉行的一個學術大會上,發表專門考究韓國「獬豸」的論文。他表示,雖同是後漢時期的人,但比楊孚更早時期的思想家王充在《論衡》中就已經記載了「獬豸」。
該報道說,在中國,「獬豸」是在判案時懲罰說謊者的獨角獸。而韓國的「獬豸」根本就沒有角。金彥鍾推測說,「韓國稱為『獬豸』的動物原本可能不是『獬豸』,而是想像中的動物麒麟中沒有角的種類『桃祓』。據說,『桃祓』可以去禍納祥,這與當初為了壓火氣而設立該動物的傳說也相吻合」,而且該動物被放在韓國皇宮前而不是與司法有關的建築前,這與中國的「獬豸」象徵「公正執法」的含義也不相符。對此,韓國國立民俗博物館民俗研究科科長千鎮基則表示:「究竟是不是『獬豸』無法確證,應該看作是原本有角、象徵公正執法的中國『獬豸』傳入韓國,其性質演變成守門將,角也隨之消失。」
首爾開始推廣
「獬豸」成為首爾象徵物在韓國一直存在爭議。韓國《國民日報》14日曾發表題為「獬豸不應成為首爾的象徵」的社論。社論稱,首先,市民一般不知道「獬豸」是何物,「如果一個外國人問首爾的市民,恐怕沒幾個人能准確回答」。另外,「獬豸」沒有親切感。「與中國的熊貓和澳洲的袋鼠不同,『獬豸』是在身邊看不到的傳說中的動物。即使畫得再漂亮,有的部分也讓人感到兇猛,還給人一種迷信的感覺」。社論還稱,『獬豸』也沒有作為象徵物的獨創性。因為首爾市光化門前的獬豸像已經定格為王朝的守護神。韓現代立法部門和司法部門已從很久前就喜歡用『獬豸』雕塑,韓國會正門和後門也各有兩對「獬豸」石雕,韓國大法院也用「獬豸」的角和尾巴做雕塑,全國各地有很多地方也用它做路標。
盡管如此,首爾市還是決定,從下月開始,推動把「獬豸」作為首爾象徵進行宣傳的計劃。2009年6月完工的光化門廣場將復原「獬豸」雕塑,首爾各地也將設置用玻璃或金屬製作的「獬豸」建築模型。此外,首爾還計劃將從光化門到瑞草區藝術殿堂之間的道路打造成「獬豸文化大道」,並計劃在各種標志、鑰匙扣、手機鏈、襯衫等各種旅遊紀念品上使用「獬豸」圖案,尤其是在外國人出入較多的地方,如機場、主要旅遊景點等處廣泛銷售有關「獬豸」的紀念品,甚至會在機場大巴、地鐵等場所放置「獬豸之友」指南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