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俄羅斯聯邦總統國家行政學院

俄羅斯聯邦總統國家行政學院

發布時間: 2021-02-26 01:11:54

㈠ 上海合作組織大學的院校名錄

上合組織大學74所院校名稱與合作方向見表1-2: 表1:上合組織大學外方院校名稱與合作方向 序號學校名稱合作方向1莫斯科國立國際關系學院 區域學2莫斯科國立語言大學 區域學3莫斯科大學 區域學4烏拉爾聯邦大學 區域學、能源學5哈薩克民族大學 區域學、生態學、納米技術6吉爾吉斯巴拉薩根民族大學 區域學7比什凱克卡拉薩耶夫人文大學 區域學8塔吉克國立語言學院 區域學9哈薩克阿貝萊·汗國際關系與世界語言大學 區域學10歐亞古米廖夫民族大學 區域學11塔吉克國立法律、商業政策大學 區域學12俄塔(斯拉夫)大學 區域學、信息技術13哈薩克雷斯庫洛夫經濟大學 區域學14吉爾吉斯國立阿拉巴耶夫大學 區域學15阿爾泰國立大學 區域學16莫斯科動力學院 能源學17新西伯利亞國立技術大學 能源學18塔吉克技術大學 能源學、信息技術、信息技術19吉爾吉斯斯坦拉扎科夫國立技術大學 能源學20卡拉干達國立技術大學 能源學、生態學21哈薩克薩特帕耶夫國立技術大學 能源學、生態學、納米技術、信息技術22哈薩克國際研究生教育學院 能源學、生態學、納米技術、信息技術23巴甫洛達爾州托賴格羅夫國立大學 能源學24奧什國立大學 能源學25阿拉木圖能源與通訊大學 能源學26南哈薩克奧埃佐夫國立大學 能源學27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 生態學28西伯利亞聯邦大學 生態學29南烏拉爾國立大學 生態學30奧什阿德舍夫理工大學 生態學31吉爾吉斯斯克里亞賓國立農業大學 生態學32塔吉克農業大學 生態學33塔吉克國立師范大學 生態學34阿拉木圖創新技術大學 生態學、納米技術35太平洋國立大學 生態學36國家工藝研究大學(莫斯科鋼鐵合金學院) 納米技術37聖彼得堡國立電子技術大學 納米技術38別爾哥羅德國立大學 納米技術39歐亞古米廖夫民族大學 納米技術40塔吉克民族大學 納米技術41塔吉克國立醫科大學 納米技術42聖彼得堡國立信息技術、機械與光學大學 信息技術43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 信息技術44阿斯特拉罕國立大學 信息技術45奧倫堡國立管理學院 信息技術46吉爾吉斯伊薩諾夫國立建築交通大學 信息技術47塔吉克實業與服務學院 信息技術48卡拉干達經濟大學 信息技術49東哈薩克謝爾卡巴耶夫國立技術大學 信息技術50哈英科技大學 信息技術51莫斯科國立經濟統計信息大學 信息技術52國家工藝研究大學(高等經濟學院) 經濟學53俄聯邦總統直屬國民經濟與國家行政學院 經濟學54莫斯科國立師范大學 教育學表2:上合組織大學中方院校名稱與合作方向 序號學校名稱合作方向備注1北京大學 納米技術、區域學 2清華大學 納米技術、區域學、能源學 3華中科技大學 納米技術、能源學、IT技術 4首都師范大學 區域學、教育學 區域學牽頭院校5北京外國語大學 區域學 6黑龍江大學 區域學、IT技術、經濟學 7新疆大學 區域學、生態學、納米技術、IT技術 8大連外國語大學 區域學 9瓊州學院 區域學、生態學 10蘭州大學 生態學、區域學 生態學牽頭院校11山東大學 生態學、區域學、經濟學 12東北師范大學 教育學、生態學、區域學、經濟學 教育學牽頭院校13華北電力大學 能源學、IT技術 能源學牽頭院校14中國石油大學 能源學、經濟學 15哈爾濱工業大學 能源學、納米技術、IT技術 16蘭州理工大學 能源學、IT技術 17吉林大學 IT技術、區域學、能源學 IT技術牽頭院校18長春理工大學 納米技術、IT技術、能源學 納米技術牽頭院校19大連理工大學 經濟學、IT技術 經濟學牽頭院校20新疆師范大學 教育學、區域學、經濟學

㈡ 俄羅斯奧廖爾州首府奧廖爾市的面積是多大

奧廖爾市是奧廖爾州的行政、工業、科學和文化中心,位於俄羅斯聯邦歐洲部分的中俄羅斯高地,距莫斯科以南382公里。它坐落在奧卡河及其奧爾利克支流的兩岸、圖拉—庫爾斯克和布良斯克—葉列茨的鐵路和公路的交叉點。人口大約為35萬。 1566年,俄國沙皇伊凡雷帝設這座城市為莫斯科國家南部邊界的一個要塞。城市建設始於1564年,施工者主要是哥薩克人。按最初的設想,奧廖爾前哨陣地主要保護俄國免遭克里米亞韃靼人的入侵,但是,城市從來都沒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因為此後沒多久其南部又修建起一些要塞——利夫內、庫爾斯克、克羅梅等。 該城很快成為遼闊的奧廖爾縣的中心,但在混亂時期遭到破壞。哥薩克居住的奧廖爾最先投靠偽德米特里,在1612年年底前曾多次易主。烏克蘭並入俄國以後,該城逐漸失去軍事意義,在很大程度上變成了行政和貿易中心、向莫斯科和周邊地區供應穀物和麵粉的廣闊糧食市場的核心。 在17世紀,該城多次遭受克里米亞韃靼人入侵。1673年,一場大火燒毀了4座教堂、6座城市塔樓和2000幢民房,此後,城市遷移到如今所在的位置。 在彼得大帝統治年代,該城享有省中心的地位,而在18世紀末,成為奧廖爾省的中心居民點,現在的布良斯克和利佩茨克州的大部分土地當時屬於這個省。奧廖爾還是俄國東正教會奧廖爾—謝夫斯克教區的中心(獨立的奧廖爾教區組建於1778年,但直到1818年以前,主教都居住在謝夫斯克)。 奧廖爾周圍的肥沃土地吸引了最著名的貴族家庭,該城因此成為貴族文化中心。奧廖爾是著名俄國作家И·С·屠格涅夫和Л·Н·安德烈耶夫、哲學家М·М·巴赫京、歷史學家Т·Н·格拉諾夫斯基的故鄉。作家И·А·布寧、Н·С·列斯科夫、А·Н·阿普赫京以及許多其他著名俄國文學藝術家的生活和創作曾與這座城市息息相關。 從19世紀下半葉起,奧廖爾修建起連接伏爾加河沿岸港口、波羅的海沿岸港口、莫斯科、哈爾科夫和塞瓦斯托波爾的鐵路和公路。這些道路的建設加強了該市作為俄羅斯中部地區之間某種樞紐的地位。1917年革命前夕,該市已擁有一所士官武備學校、一所宗教學校、一所貴族女子學院、幾所中學,後來的俄羅斯大臣會議主席П·А·斯托雷平就畢業於其中一所中學。 1917年偉大十月革命勝利後,這個地區變成國內戰爭頻繁的戰斗行動中心之一。1919年秋,鄧尼金將軍的白衛軍與紅軍曾在周邊地區發生流血戰斗。國內戰爭結束後的蘇維埃政權年代,該市繼續迅速發展工業化,修建起機械製造廠,市政基礎設施得到改造。 在1941年至1945年的偉大衛國戰爭中,該市被法西斯德國軍隊佔領了22個月。由於在庫爾斯克弧形地帶擊敗了法西斯分子,該市在1943年8月5日獲得解放。為了紀念解放奧廖爾和別爾哥羅德,莫斯科在偉大衛國戰爭中第一次施放了禮炮。現在,市裡有一個紀念解放奧廖爾的博布魯伊斯克第348步兵師的博物館。 在戰後數年裡,該市不僅恢復了原貌,而且還成倍地提高了工業潛力。這里涌現出該地區從未有過的行業,例如,「琥珀」鍾表廠、一些儀器製造廠和電子製品廠、軋鋼廠。 近年來,城市改造的特點之一是,高等學校迅速發展。奧廖爾市擁有該地區最大的高校,其中最著名的有:國立奧廖爾大學、國立奧廖爾工科大學、國立奧廖爾農業大學、奧廖爾地區國家行政學院、政府通信軍事學院等等。2001年國立奧廖爾大學與中國教育機構代表舉行了多次會晤和會談,結果奧廖爾大學和中國一些高校開始互派進修生。 該市另一個顯著特點是,有大量保存完好的文化古跡——始終為這個地區揚名的大小教堂。例如,1896年,城裡有28座大小教堂;1座修道院;7座小禮拜堂;1座皈一教教堂;3座祈禱室——1座羅馬天主教祈禱室、1座路德派祈禱室、1座分裂派祈禱室;1座猶太教堂。現在,市政部門正在努力最大限度地保護遺留下來的文物古跡。 奧廖爾市主要的工業生產部門是,機械製造、黑色冶金、建材工業和有色冶金業。該市最大的企業有:「奧廖爾軋鋼」股份公司(金屬簾布、鎳鉻合金絲網、特殊精加工的冷拉軋材、鋼筋線材、過濾網線材等)、「奧廖爾冶金」股份公司(製造高質量的鋁合金)、「奧廖爾梅德韋傑夫」股份公司(土壤翻耕設備、甜菜聯合收割機)、「奧廖爾食品機器製造」股份公司(飲水機、包裝顆粒材料的自動分包機、牛奶自動分裝器等)、「奧廖爾紡織機械」股份公司(輥軸撿拾壓捆機)、「奧廖爾傢具」股份公司(生產傢具)等。 該市的企業積極與外國夥伴開展合作。根據奧廖爾州政府與美國傑斯有限公司的意向書,該市正在實施建立冷凍櫃和製冷箱製造企業的投資項目。項目的外資額達到1000萬美元。2000年11月,第一大批冷凍設備已經銷往羅馬尼亞。 此外,該市的一些輕工業企業繼續發展與外國夥伴的接觸,為下述外國公司製造產品:《Клаус Штайльманн》、《Штайербергер》、《Нинхаус и Лотс Кординирц》(德國)、《Хеннес и Мауриттц АБ》(瑞典)。 市郊自然條件好,有利於開展穩定的農業生產。總體上說,農業部門採用的是各種所有制形式的多種經營體制,有組織的、合法的經濟實體在劃撥和分配給它們的土地上開展生產。 農業生產的主要類別是:生產穀物(黑麥、小麥、芥麥、大麥、甜菜、土豆、蔬菜、油料作物,生產肉類、奶類,有選擇地培育種子和繁殖種牲畜。 奧廖爾郊區的先進農業企業有:「奧廖爾田地」農業股份公司、奧廖爾農業聯合股份公司和「小麥」股份公司。現在,它們擁有全州50%的牛、羊,55%的生豬。2002年1月至8月,這些企業的產肉量在全州佔52%,產奶量佔41%。 城市2002年的主要經貿夥伴是德國、義大利、伊拉克、美國、法國、奧地利和獨聯體國家(烏克蘭、摩爾多瓦、白俄羅斯、哈薩克、烏茲別克)。現在,市政府正在研究與亞洲、歐洲和美洲有關夥伴擴大經貿合作領域的可能性。對外經濟和跨地區聯絡局與州政府其他機構一起擬定出一系列重點投資方案,奧廖爾市的許多企業榜上有名。這些投資項目已轉交給下述國家的大使館和商務處,如中國、印度、烏茲別克、英國、德國、丹麥、西班牙、義大利和美國。 "奧廖爾州投資活動法" 是確保外國投資者在奧廖爾市和奧廖爾州順利開展業務的基礎。它向將資本投入到本市和州的公司提供稅收優惠。投資的重點方向是發展高科技產品生產。 在市內行使國家權力的是按照俄羅斯聯邦憲法、聯邦立法和州章程成立的機構:奧廖爾市杜馬和奧廖爾市政府首腦(市長)。 市政府首腦是最高公職人員。他領導常設執行權力機構——市政府。現在,瓦西里·伊格納季耶維奇·烏瓦羅夫任奧廖爾市市長。

㈢ 俄羅斯的法律體系

俄羅斯法律制度總的特點

如果按目前通行的劃分法系的方法把世界各國的法律歸為兩大法系一大陸法系和普通法系,則俄羅斯的法律應歸入大陸法系之中。

俄羅斯的法律之所以屬於大陸法系,是因為它具有大陸法的一些基本特徵:第一,強調議會立法(實質上是專家立法,只是加蓋了議會的橡皮圖章),在司法過程中所適用的法律都是由立法機構制定頒布的法律、法令,而不像英、美等普通法國家中,法官可以在司法中自己創造新的法律。第二,強調國家法律的法典化,如制訂統一的民法典、商法典等。第三,司法中極少遵從先例,即在審理一個新案時未必要按照別的法院以往對類似案件的裁定作出相似的判決。

憲法制度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俄羅斯的憲法改革勢在必行。現行憲法是原蘇聯時期原蘇聯共產黨執政時頒布實施的,其主要內容在前面的《俄羅斯現行的政治體制》中已經闡述過。

現在俄羅斯有兩部憲法草案,一部是聯邦憲法委員會起草的。這部憲法的主要內容是:強調聯邦條約是憲法的組成部分,主張取消人民代表大會制、建立兩院制議會,強調立法、執行、司法機構間的分權與制約平衡,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應該與執行機構權力分開。

另一部憲法草案是葉利欽總統另組班子草擬的「總統憲法草案」。這部憲法有三大突出特點:第一,確認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第二,在俄羅斯實行總統制國體;第三,取消人民代表大會,重建議會。草案的主要內容是:總統是國家元首,是公民權利和自由的保障,是俄羅斯聯邦最高公職人員,在國外代表俄羅斯聯邦;除政府總理的人選需經聯邦大會批准外,其餘內閣成員由總統直接任命。在同聯邦委員會磋商後,根據政府總理提名任命或解除聯邦部長和各部門領導人的職務;向聯邦委員會提出憲法法院、最高仲裁法院、最高法院和總檢察院法官的候選人;武裝力量高級指揮員也由總統任命;總統有權提前解散議會。草案規定的聯邦議會是聯邦大會,由聯邦委員會(上院)和國家杜馬(下院)組成,它是聯邦最高代表機關,由它通過聯邦法律,並實施憲法規定的監督職能。兩院制的聯邦大會(議會)同時選舉產生,任期4年。在未選舉之前,目前的聯邦最高蘇維埃和政府的全權延長到新議會和新政府產生為止。

這兩部憲法草案中大約有60%的內容是相同的,如都強調聯邦條約是憲法的組成部分,都主張取消人民代表大會、建立兩院制議會等,但它們在實質性的內容上有巨大區別。憲法委員會草案強調立法、司法、行政三種權力在國家政治生活中處於平行地位,而總統憲法草案則強調總統制共和國國體,強調總統的權力和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中心地位。

俄羅斯聯邦議會和俄總統目前正就究竟以哪一部草案作為未來國家憲法的立法原則和基礎的問題展開激烈的斗爭,不難預料,其最終結果是兩部憲草合二為一,取「長」補「短」,並以此作為立憲的原則和基礎。

㈣ 莫斯科所有的大學

莫斯科國立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 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國立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физико-техн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莫斯科)Россий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дружбы народов (Москва
莫斯科國立語言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國立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инженерно-физ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莫斯科)Россий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гуманитар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Москва)
國立人文大學(莫斯科)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гуманитарных наук (Москва)
莫斯科州國立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областно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國立鮑曼技術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 H.Э.Баумана
莫斯科國立礦業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гор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國立工藝大學(斯坦金)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Станкин"
俄羅斯國立石油天然氣大學(莫斯科)Россий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нефти и газа (Москва)
莫斯科動力學院(技術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國立電子技術學院(技術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электронной техники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國立交通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путей сообщения
莫斯科航空學院(國立技術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авиацион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國立地質勘探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геологоразведоч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俄羅斯門氏化工大學(莫斯科)Российский химико-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莫斯科國立精細化工大學Московска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тонкой химической технологии
莫斯科國立鋼鐵合金學院(工藝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стали и сплавов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國立建築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 莫斯科汽車公路學院(國立技術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автомобильно-дорож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國立食品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пищевых производств
莫斯科國立儀器製造與信息技術學院Московска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приборостроения и информатики
莫斯科國立開放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открыт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國立實用生物工藝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прикладной биотехнологии
莫斯科國立紡織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кстиль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國立林業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леса
. 莫斯科國立工業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индустриаль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國立生態工程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нженерной экологии
莫斯科國立印刷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печати
莫斯科國立通訊與信息技術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связи и информатики
俄羅斯紡織與輕工業函授學院(莫斯科)Российский заоч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текстильной и легк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Москва)
莫斯科國立民用航空技術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гражданской авиации
俄羅斯國立開放交通技術大學(莫斯科)Россий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открыт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путей сообщения (Москва)
莫斯科國立電子數學學院(技術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электроники и математики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國立測繪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геодезии и картографии
莫斯科國立無線電技術、電子和自動化學院(技術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радиотехники, электроники и автоматики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國立技術大學「馬米」 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МАМИ"
莫斯科國立工藝與管理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технологий и управления
莫斯科國立設計與工藝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дизайна и технологии
. 莫斯科國立公共市政與建築學院Москов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коммунального хозяйства и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莫斯科國立鋼鐵夜校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вечерний металлург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莫斯科國立水上交通大學Московска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вод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а

莫斯科國立師范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市立師范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родской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市立心理師范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родской психолого-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國立開放師范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открытый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州國立師范學院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областной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俄聯邦政府金融學院(莫斯科)Финансовая академия при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е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Москва)
國立高等經濟大學(莫斯科)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 Высшая школа экономики (Москва)
. 國立管理大學(莫斯科)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управления (Москва)
俄羅斯經濟學院(莫斯科)Российска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Москва)
莫斯科國立經濟、統計與信息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экономики, статистики и информатики
全俄函授財經學院(莫斯科)Всероссийский заочный финансов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Москва)
莫斯科消費合作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потребительской кооперации
莫斯科市政府市立管理學院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родской институт управления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а Москвы
全俄對外經貿學院(莫斯科)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внешней торговли (Москва)
預算與國庫管理學院(莫斯科)Академия бюджета и казначейства (Москва)
俄聯邦國民經濟學院(莫斯科)Академия народного хозяйства при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е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Москва)
全俄國立稅務學院(莫斯科)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налоговая академия (Москва)
. 莫斯科國立法學院Московска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юридиче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俄羅斯私法學院(莫斯科)Российская школа частного права (институт) (Москв
俄聯邦總統國家行政學院(莫斯科)Россий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службы при Президенте РФ (Москва)
莫斯科醫學院Московская медицин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莫斯科國立口腔醫科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медико-стоматолог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俄羅斯國立醫科大學(莫斯科)Россий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медицин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Москва)
俄羅斯國立體育運動與旅遊大學Россий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физиче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спорта и туризма
莫斯科國立體育學院Московска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физиче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莫斯科農學院Московская сельскохозяйств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俄羅斯國立函授農業大學(莫斯科州)Россий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грарный заоч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г. Балашиха Московской области)
莫斯科國立獸醫與生物工藝學院Московска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ветеринарной медицины и биотехнологии
國立土地規劃大學(莫斯科)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по землеустройству (Москва)
莫斯科國立農業工程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гроинженер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國立自然資源規劃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природообустройства
莫斯科建築學院(國立)Московский архитектур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莫斯科國立工業藝術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промышл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莫斯科國立服務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сервиса

㈤ 俄國重要法律及頒布時間查詢

羅斯是蘇聯的法定繼承國,1993年12月通過現行憲法後,逐步建立起現行法律體系。

㈥ 拉姆贊·卡德羅夫的個人履歷

1976年10月5日出生於車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國古爾恰羅伊斯克區; 1992年中學畢業;
1996年開始擔任車臣共和國「伊斯蘭主教」阿赫瑪特·卡德羅夫(其父)的助手和衛隊長;1998年進入馬哈奇卡拉法律和商業學院法律系學習,於2004年畢業;
2000年—2002年俄羅斯內務部駐車臣警察部隊參謀;
2002年車臣共和國「拉姆贊」體育俱樂部負責人;
2002年5月車臣共和國內務部警察獨立連排長;
2003年其父阿赫瑪特·卡德羅夫當選車臣共和國總統後擔任總統安全局局長;
2004年車臣共和國內務部部長助理、車臣共和國國務委員會成員;
2004年5月車臣共和國政府第一副總理;
2004年擔任「捷列克」足球俱樂部總裁;
2004年擔任「俄羅斯英雄」 阿赫瑪特·卡德羅夫基金會主席;
2004年俄羅斯聯邦總統國家行政學院學生;
2004年10月俄羅斯聯邦總統駐南部聯邦區全權代表顧問;
2004年12月被俄羅斯聯邦總統授予「俄羅斯英雄」稱號;
2005年3月車臣共和國戰時財產補償委員會主席;
2005年8月車臣共和國代理總統2005年11月車臣共和國政府代理總理;
2006年1月車臣共和國控制毒品委員會主席;
2006年2月「統一俄羅斯」黨車臣共和國地區黨部書記;
2006年3月車臣共和國總理;
2007年2月—3月車臣共和國代理總統;
2007年3月2日根據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提議,車臣共和國議會批准其為車臣共和國總統;
個人愛好:拳擊;已婚,有六個孩子。
父親:卡德羅夫·阿赫瑪特·阿卜杜勒哈米多維奇;1951年出生於哈薩克卡拉干達市;車臣共和國第一任總統;2004年5月被車臣恐怖分子殺害(爆炸)。
拉姆贊·卡德羅夫提倡一夫多妻制、養著一頭獅子和老虎做寵物、擁有8000人私人衛隊。

㈦ 有俄羅斯的歷史簡介嗎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俄羅斯(包括解體前的蘇聯)社會對蘇聯70年歷史的評價有兩次大的變化。第一次發生在1987年1月,時任蘇共中央總書記的戈爾巴喬夫在蘇共中央全會上,提出在蘇聯歷史中「不應該有被遺忘的人物和空白點」。眾所周知,其結果導致了對蘇聯歷史的全盤否定,並對蘇聯解體產生了重大影響。[1]第二次發生在90年代中期,其主要特點是逐漸拋棄了那種否定一切的態度,能夠比較冷靜地、客觀地評價歷史。[2]
1.二月革命那麼,為什麼革命沒有停留在資產階級二月革命性質上?這是因為,十月黨人、立憲民主黨人、社會革命黨人及孟什維克所代表的企業主和地主試圖雄心勃勃地嘗試同「無政府狀態和經濟破壞現象」作斗爭。實際上,他們根本不可能通過非政府途徑克服這些現象。他們內心深處是想恢復原來的生活,但是,1917年的客觀現實根本不可能實現他們的這個願望;他們也沒有對國家經濟生活進行激進改革的方案。由於存在著群眾極為蔑視的「資產者」即有產階級,所以勞動群眾關於平均財產的呼聲日益高漲。各政黨的教條主義者(主要是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斷送了民主革命和危機「平穩」發展的機會,而且他們還認識不到這一點。所以,順應了群眾情緒的布爾什維克掌握政權就不足為奇了[8]。
判斷十月革命必要性最主要的標准應當是看它是否促進了俄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應本末倒置,看其是否符合某種理論(如社會主義革命必須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同時爆發)。舊俄國從落後農業國變成工業國、為戰勝德國法西斯提供強大物質基礎,充分證明十月革命的必然性。
然而過去研究十月革命也有不足的方面:列寧看到了舊俄國的落後性,發動十月革命是在一種受圍困、受孤立的情況下進行的,不得不實行高度集中的體制,利用有限資源以克服「落後性」。但不能把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模式化,社會主義發展應該呈現出多種模式,多樣化。俄國缺乏民主傳統,沒有議會、多黨制,革命中激進主義占上風,導致後來執政黨內缺乏監督機制。俄羅斯學者認為雖然這不是十月革命直接後果,但是一個有待研究的課題。
2.斯大林和斯大林時代
對斯大林和斯大林時代的評價在俄羅斯學界爭論最多、分歧也最大。在戈爾巴喬夫時期對蘇聯70年歷史、特別對斯大林時期進行了全盤否定,蘇共28大決議寫道:「集權的斯大林體制給國家、人民、黨、社會主義思想本身造成了巨大損失,這一體制現正在被取消。」[10](P88)由此造成社會思想混亂。
近年來,特別是普京總統上台後能夠比較客觀地評價蘇聯歷史。在一場革命和急劇的社會震盪後,俄羅斯社會失去穩定的社會結構和團體,群眾成了一盤散沙,群眾對那些毫無意義的政治斗爭已經感到厭倦,強烈希望社會穩定和恢復秩序,甚至產生了對所謂「自由」的厭惡,渴求出現「強力的手腕」。2000年5月7日普京在俄羅斯總統就職儀式上說道:我們不能成為那種不明自己歷史的人。我們應當知道自己的歷史,知道它為什麼會發展成這樣,要從歷史吸取教訓。我們應當始終記住:是誰建立了俄羅斯,是誰捍衛了俄羅斯的尊嚴,並使俄羅斯成為一個偉大的、強大的國家。[11]2003年1月16日普京出訪波蘭前對記者說道:「斯大林是一個獨裁者,但蘇聯偉大衛國戰爭的勝利是與斯大林的名字分不開的。」在2000年5月9日蘇聯衛國戰爭紀念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宮建立了紀念碑,上面篆刻了全部在1943年根據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決定獎給在衛國戰爭中作出巨大貢獻的蘇軍最高指揮官的「勝利」勛章獲得者的名單,斯大林排在第一。
1999年12月21日,俄共領導人久加諾夫在拜謁斯大林陵墓時說道:斯大林不僅是20世紀俄羅斯歷史上,而且是整個俄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務活動家。他說,斯大林執掌政權後,把俄國從一個分散的國家建成世界上最強大、最偉大的國家之一,在蘇聯建立起了全部現代的工業,為人類進入宇宙作了最充分的准備和積累,奠定了科學理論基礎,建立了世界上最優秀的教育體制。他說,人們只注意到和指責斯大林破壞法制,搞大清洗,但在斯大林領導下,國家取得了遠遠超過上述列舉的成就。
但對斯大林和斯大林時期存在的嚴重弊端——這些弊端不僅在當時、而且後來也影響了蘇聯社會發展,在俄羅斯學者看法中也是比較一致的:
(1)意識形態領域的教條主義,導致蘇共思想僵化,不能「與時俱進」。如黨內一直存在著「左傾頑症」,主要是急於過渡到共產主義。不理解工作重心應該從階級斗爭轉移到經濟建設工作,20年代按照階級斗爭的方式處理黨內分歧,30年代按照「階級斗爭尖銳化」理論在國內展開政治清洗。連續不斷的社會政治運動嚴重消耗了蘇聯黨和國家的幹部資源和精神資源,摧殘了知識分子隊伍及其創新思維能力。蘇共在社會發展關鍵時期往往提不出正確戰略方針,喪失發展機會。如二戰後世界科技領域掀起以電子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革命。由於蘇聯領導人將30年代的斯大林意識形態教條主義化了,甚至認為電子計算機技術是「資本主義」的東西,在這次新技術革命中沒能跟上時代潮流,這也是造成蘇聯社會發展停滯不前的原因。
(2)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存在的問題。莫斯科大學經濟系教授布茲加林指出,這個問題過去已經研究很多,但簡單地用「社會主義」或「資本主義」性質去肯定或者否定斯大林時期的政治體制都是難以說清楚的。它既有社會主義性質一面,如社會平等、主人翁精神、集體主義以及在加強社會保障、消除失業、發展教育科技、實現勞動人民非常現實的政治、經濟、文化權利等取得了很大成就的一面,也有資本主義甚至封建主義的東西的一面。由於缺乏監督機制,蘇聯國內形成一個自上而下的官僚階層和官僚統治。上層官僚不被百姓控制,不服從百姓,實際上政權不是完全屬於人民,勞動人民的政治權利是沒有保障的,造成政權和人民的脫離。[12]
(3)經濟體制的問題。斯大林時期單一的經濟模式的弊端、經濟結構的失衡等問題早已暴露無遺。但近年來學者們注意更多的是進一步探討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實質,從理論上分析蘇聯社會在扭曲社會主義本質方面表現出的「超國家主義」、「國家封建主義」、「國家集權主義」等特徵,以及如何使人民逐漸喪失對國有企業生產、分配的權力。歷屆蘇聯領導人拖延了早就應當實行的改革,使蘇聯經濟發展落後於世界科技革命的發展。官僚主義的科技管理體制制約了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不利於科技的發展。與美國瘋狂的軍備競賽耗盡了早已不堪重負的蘇聯經濟發展潛力,蘇聯無力長期承擔超級大國的重負。
3.對蘇聯解體後果及影響的評價
20世紀末的蘇聯解體與20世紀初的十月革命都是震驚世界的大事,理所當然引起俄羅斯學界重視。近年來更是出版了這方面的大量論著,以至形成學術熱點。同樣基於篇幅限制只能簡要介紹有關蘇聯解體的觀點。
(1)俄羅斯學者和民眾對於蘇聯解體的評價
蘇聯解體初期,一些人曾預言:「這是資本主義和民主戰勝了法西斯主義和共產主義,世界將出現公正和持久的和平,將建立一個有新的世界秩序的社會」。[13](P184)當時俄羅斯人比較平靜地接受了這個結果,甚至認為蘇聯解體有利於俄羅斯發展。
但在1999年、2000年、2001年俄羅斯幾次民意調查證明,認為蘇聯解體造成悲劇性後果的人分別占被調查者的77.1%,73.5%和72.0%。2001年12月10日,在俄羅斯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親政府的「祖國」運動甚至建立公共審判庭,欲審判導致蘇聯解體的罪犯。
今天大多數俄羅斯學者都贊同這種觀點:「蘇聯解體不僅是俄羅斯歷史上一個悲劇性階段,也對世界歷史發展產生不好影響。」[14]莫斯科大學歷史系教授斯·列昂諾娃強調了以下事實:俄羅斯領土面積縮小,回到彼得大帝以前的狀況;俄羅斯的出海口和不凍港減少,出海口僅僅在亞洲、太平洋才有;在克里米亞半島和波羅的海喪失了一些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軍事要地,如塞瓦斯托波爾等。俄羅斯人口也減少了。而且俄羅斯民族被撕裂了,現俄羅斯人有2500萬生活在原屬於蘇聯的「外國」。
蘇聯解體並沒有使原蘇聯的各加盟共和國在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得到解決,其嚴重程度甚至超過俄羅斯,民族沖突也沒有因為蘇聯的解體而消失。
(2)蘇聯解體是必然的或者是可以防止的?
認為蘇聯必然解體的有兩種代表性觀點。第一,世界歷史發展的經驗證明,多民族組成的帝國或遲或早都會因發展緩慢而解體,蘇聯這個由多民族組成的帝國解體只不過重復了歷史發展類似的規律性現象。這以俄羅斯科學院俄羅斯歷史研究所所長薩哈諾夫為代表。俄羅斯科學院民族學與文化人類學研究所副所長涅什科認為:20世紀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占優勢的是多民族國家的解體,所以蘇聯這個最後的殖民帝國瓦解是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15](P14)另一學者索格里認為,類似蘇聯那樣的多民族國家,或遲或早都將解體,不管你是用「鐵腕」或是「自由主義」的管理方法。所以蘇聯解體是歷史對1917年革命後蘇聯產生的一個報復。[16](P100)他們認為蘇聯帝國的存在主要是靠專制統治維持的,而帝國和政治自由是不相容的。戈爾巴喬夫沒能看到這一點,他在宣布實行政治改革時,實際上就宣布了蘇聯和蘇共的死亡。
第二種觀點認為,由於蘇聯70年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證明已經喪失了發展潛力,所以必然解體,不論有無戈爾巴喬夫、葉利欽等人都無法挽救蘇聯解體的命運。
但很多學者認為多民族國家必然解體這種說法並無根據,比如瑞士等聯邦制國家以及目前世界上許許多多民族國家都沒有解體。根據蘇聯1986-1987年的形勢看,當時是可以簽定新的聯盟條約的,如果戈爾巴喬夫正確地把握了時機,蘇聯就可以避免解體的悲劇。
前俄羅斯聯邦部長、現任俄羅斯聯邦總統直屬國家行政學院教研室主任米哈伊諾夫堅決否認蘇聯解體是不可避免的說法。他認為,盡管存在導致解體的因素,但同樣存在能夠消除這些因素、維護國家統一的足夠有力的機制。在80年代初期,蘇聯國內的情況很復雜;糧食供應時斷時續、經濟增長波動、對文化和科技的撥款削減。安德羅波夫已決定實行改革,他本人就親自參加了改革方案的擬訂,包括了在蘇聯經濟體制引進市場機制的內容。所以說在70-80年代之交現代化的問題已經提上日程。甚至戈爾巴喬夫1987年在慶祝十月革命70周年的講話中也包含相當成熟的改革的內容。可以說如果能實行安德羅波夫的改革、如果柯西金當年能成為蘇共中央總書記,蘇聯絕對是另外一個國家,在和西方的對抗中絕不會處於弱勢。[17]涅什科教授指出,無可辯駁的事實是:蘇聯和美國一樣,在最重要的經濟指標方面很多居於世界前列,屬於經濟最強大國家之一,它保證了居民穩定的生活水平,及教育、文化、科學、衛生事業的發展。[15]俄羅斯科學研究院綜合社會研究所在1999年、2000年、2001年曾作了幾次調查,絕大多數俄羅斯人均認為蘇聯解體是可以防止的,贊同「蘇聯解體是不可避免的」觀點的人僅僅佔20.3%、25.4%和30.0%。
(3)誰應當對蘇聯解體承擔主要責任?
既然蘇聯解體是可以防止的,那麼誰應當對蘇聯解體負有主要責任?
一般來說,都同意蘇聯解體是由綜合性的因素造成,既有歷史的、也有現實的因素,既有國內的、也有國際的因素,既有政治經濟的、也有思想文化等方面因素。
莫斯科大學歷史系教授斯·列昂諾娃指出,如果沒有現實的因素,歷史上的問題也不會發展成今天的情況。俄羅斯學者比較注意研究1985年至90年代初蘇聯國內的形勢,認為這是導致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
在戈爾巴喬夫開始改革時,當政者對改革要達到的目的並沒有具體設想。如最先提的是建設更有人性的社會主義,所謂更多的社會主義,更多的民主,以後又講拋棄社會主義原則。政策時時在變化之中,在形成新的政權之前犯了一系列錯誤。
中央權力的分散、軟弱沒有給經濟發展以保證,政治權力的變化沒有帶來經濟的變化,經濟領域實行的價格自由化、私有化改革沒有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989年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政治不穩定與經濟不穩定結合起來了。
俄羅斯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布羅夫博士對戈爾巴喬夫倡導的「民主化」、「公開性」進行了激烈的批判。他說:政治自由的發展,尤其是公開性和民主化的發展破壞了蘇聯社會主義的基礎,消除了社會有機的、相對無痛苦的發展,失去了整個現代化進程的可能性,給活著的幾代人帶來苦難並使未來發展前景十分暗淡。其破壞主要表現在:在思想上使人民形成對「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在經濟改革中造成堅信「市場自由就是一切」,由國家領導經濟改革的想法遭到駁斥;在文化方面把市場自由和創作自由等同起來,天真地認為市場能「吸收」最優秀的書籍、影片和科學成果。他們以為只要推行市場和民主,國家幾乎就會自動地繁榮,完全沒想到在蘇聯這樣一個國家政治民主和經濟自由之間可能並且實際上發生了沖突。
俄羅斯學者還有一種看法:由於共產黨退出政治舞台而導致蘇聯解體。根據憲法,蘇聯社會的領導力量是蘇共,它是政治核心,保證了國家的統一。蘇共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國家管理的原則也是如此。蘇共中央決定了蘇維埃、共青團、工會及意識形態機構的活動,蘇共通過其黨員實現對社會生活各方面的影響。而在戈爾巴喬夫時期,鞏固國家的核心力量已被拋在一邊,90年代初葉利欽下令解散共產黨,黨的領導沒有了,國家國營企業的主導地位沒有了,地方政權不再服從中央,加之少數民族自我恢復意識興起,轉變成分裂主義。當中央政權強大時可以抑制分裂,保證多民族國家統一,中央政權被削弱,意識形態被削弱後,國家統一的基礎就沒有了。
葉利欽當時掌握了不僅對俄羅斯、也有對全蘇聯的權力,有力量阻止蘇聯的崩潰。但有人卻使葉利欽相信:只要建立了三個斯拉夫人的、具有主權的邦聯國家,其餘無路可走的原加盟國家就會加入進來。[17]而實際結果卻恰恰相反。
葉利欽在導致一些地區主權化方面是有責任的。如1990年他在韃靼斯坦說,俄羅斯可以和韃靼斯坦簽訂協議,而當時韃靼斯坦還是俄羅斯聯邦的一個自治州。他認為在俄羅斯可以搞邦聯制,可以給加入邦聯的地區有能力想像那麼多的自主權。[18]這是後來導致車臣、韃靼斯坦等地區試圖分裂的一個原因。
米哈伊諾夫認為蘇聯解體的悲劇是從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分化開始的。每一個領導人身後都有一股大的社會勢力,這意味著群眾也開始分化,形成了社會的矛盾和沖突。首先是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之間的斗爭。在葉利欽被解除莫斯科市委書記的蘇共中央全會上就可以看到他們所代表的兩股力量。政治局內部也開始分化。在政治局中民族主義取代了國際主義的思想,大多數政治局委員趨向於以聯邦黨代替以前統一集中的黨。戈爾巴喬夫實際上是支持這種思想的。利加喬夫曾有機會端正國家航向,相當一部分黨員和黨的機構擁護他。如果他能堅定地提出把黨的改革與國家的發展聯系在一起的問題,是能把蘇共團結起來的。但他太拘泥於遵守戈爾巴喬夫的黨的紀律,以至在需要改革黨、反對戈爾巴喬夫的嚴酷的斗爭中成了自己「正統」的思想方式的犧牲品。雷日科夫也同樣如此。這些人失敗的原因是他們始終沒能明白黨的改革與國家發展之間的關系。
2001年俄羅斯科學研究院綜合社會研究所的民意調查也肯定了上述觀點:有64%的被調查者認為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應對蘇聯解體承擔主要的責任。[

㈧ 關於俄羅斯法律問題

俄羅斯是蘇聯的法定繼承國,年12月通過現行憲法後,逐步建立起現行法律體系。該法律體系的特點,是不僅借鑒歐美憲政國家的具體法律制度,而且保留了自己60%—70%的法律文化傳統。由於中俄兩國在過去有著相同或相似的法律體系,目前又都處於經濟體制轉型時期,面臨著相同或相似的經濟和社會問題,由於中俄兩國的改革都存在「摸著石頭過河」的問題,而且俄羅斯的改革已走在了我們的前面,所以俄羅斯法律體系應該是我們關注的對象。及時和深入地研究俄羅斯憲法為核心的現行法律體系,對我國具有重要的信息和借鑒作用,對探索我國建立社會主義憲政的可行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本研究方向在我國俄羅斯憲法研究領域,已佔據領先地位。其主要表現如下:
本研究方向出版發表的著作、論文在數量、質量上居全國同類院校前列。例如,本研究方向在俄羅斯憲法研究領域已獨著、主編出版專著6部,以俄羅斯部分撰稿人身份參編出版國家主編教材、專著5部,發表論文文章近百篇。其中,較重要的有:劉向文主編的28萬字專著《蘇共喪失執政地位的原因及其教訓》(國防大學出版社1996年2月版)、劉向文和宋雅芳二人合著的42萬字專著《俄羅斯聯邦憲政制度》(法律出版社1999年9月版)、劉向文獨著的55萬字專著《俄國政府與政治》(台灣五南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10月版)、劉春萍獨著的《當代俄羅斯通論》(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版)。
本研究方向在俄羅斯憲法研究方面的領先地位得到研究機構和高校的認可。例如,中央國家機關、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北京的一些重點大學在撰寫專著、國家組編教材、大詞典時,往往請劉向文承擔俄羅斯或蘇聯部分的撰寫任務。又如,許多重點大學的教授、博士承認劉向文在俄憲法研究方面的權威性。劉向文出版的專著幾乎成為許多人在俄羅斯憲法領域的工具書。國家行政學院某教授、博士甚至在其撰寫的論文注釋中寫到:「以上根據劉向文教授口述材料撰寫」。再如,在國家重點學科基礎上組建的中國人民大學憲政與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已聘任劉向文為其客座教授,並邀請劉向文為其研究生講授俄憲法知識。
本研究方向的領先地位被台灣著名出版商確認。例如,2000年10月,台灣著名的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副總編王翠華致函法律出版社稱,「貴社出版的《俄羅斯聯邦憲政制度》一書,內容翔實,資料新穎,為不可多得的專業書籍,我社擬洽取版權在台出版」。2002年10月,劉向文獨著的《俄羅斯政府與政治》已在台灣出版。
2002年1月,本研究方向負責人劉向文被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副部級)聘任為北京地區以外唯一的一個特約研究員,負責獨聯體東歐國家議會的研究和咨詢。目前,劉向文的研究報告已被研究室採納三個,而他的委託資源還源源不斷。
本研究方向將在我國俄羅斯行政法研究領域填補空白。眾所周知,中國政法大學王明揚老先生撰寫了英、美、法三國行政法專著,中國人民大學楊建順撰寫了日本行政法。但俄羅斯行政法的研究在我國尚屬空白。我國學者甚至不了解俄羅斯已在1984年和2001年先後通過了兩部行政法典。本研究方向負責人劉向文在今年年內獨譯出版的《俄羅斯行政法典(匯編)》將填補這方面的空白,將上述兩部法典介紹給我國行政法專家學者。劉春萍關於俄羅斯行政法研究的一系列論文(《俄羅斯行政法邏輯起點的轉換》、《俄羅斯聯邦行政程序制度述評》等),也填補了我國學者在俄羅斯行政法研究領域的空白。
今後,本研究方向將加大研究力度,鞏固在俄羅斯憲法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攀登俄羅斯行政法學術研究的高峰。
如果按目前通行的劃分法系的方法把世界各國的法律歸為兩大法系一大陸法系和普通法系,則俄羅斯的法律應歸入大陸法系之中。

俄羅斯的法律之所以屬於大陸法系,是因為它具有大陸法的一些基本特徵:第一,強調議會立法(實質上是專家立法,只是加蓋了議會的橡皮圖章),在司法過程中所適用的法律都是由立法機構制定頒布的法律、法令,而不像英、美等普通法國家中,法官可以在司法中自己創造新的法律。第二,強調國家法律的法典化,如制訂統一的民法典、商法典等。第三,司法中極少遵從先例,即在審理一個新案時未必要按照別的法院以往對類似案件的裁定作出相似的判決。

憲法制度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俄羅斯的憲法改革勢在必行。現行憲法是原蘇聯時期原蘇聯共產黨執政時頒布實施的,其主要內容在前面的《俄羅斯現行的政治體制》中已經闡述過。

現在俄羅斯有兩部憲法草案,一部是聯邦憲法委員會起草的。這部憲法的主要內容是:強調聯邦條約是憲法的組成部分,主張取消人民代表大會制、建立兩院制議會,強調立法、執行、司法機構間的分權與制約平衡,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應該與執行機構權力分開。

另一部憲法草案是葉利欽總統另組班子草擬的「總統憲法草案」。這部憲法有三大突出特點:第一,確認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第二,在俄羅斯實行總統制國體;第三,取消人民代表大會,重建議會。草案的主要內容是:總統是國家元首,是公民權利和自由的保障,是俄羅斯聯邦最高公職人員,在國外代表俄羅斯聯邦;除政府總理的人選需經聯邦大會批准外,其餘內閣成員由總統直接任命。在同聯邦委員會磋商後,根據政府總理提名任命或解除聯邦部長和各部門領導人的職務;向聯邦委員會提出憲法法院、最高仲裁法院、最高法院和總檢察院法官的候選人;武裝力量高級指揮員也由總統任命;總統有權提前解散議會。草案規定的聯邦議會是聯邦大會,由聯邦委員會(上院)和國家杜馬(下院)組成,它是聯邦最高代表機關,由它通過聯邦法律,並實施憲法規定的監督職能。兩院制的聯邦大會(議會)同時選舉產生,任期4年。在未選舉之前,目前的聯邦最高蘇維埃和政府的全權延長到新議會和新政府產生為止。

這兩部憲法草案中大約有60%的內容是相同的,如都強調聯邦條約是憲法的組成部分,都主張取消人民代表大會、建立兩院制議會等,但它們在實質性的內容上有巨大區別。憲法委員會草案強調立法、司法、行政三種權力在國家政治生活中處於平行地位,而總統憲法草案則強調總統制共和國國體,強調總統的權力和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中心地位。

俄羅斯聯邦議會和俄總統目前正就究竟以哪一部草案作為未來國家憲法的立法原則和基礎的問題展開激烈的斗爭,不難預料,其最終結果是兩部憲草合二為一,取「長」補「短」,並以此作為立憲的原則和基礎。

㈨ 俄羅斯是獨立的國家是常識問題還是歷史問題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俄羅斯(包括解體前的蘇聯)社會對蘇聯70年歷史的評價有兩次大的變化。第一次發生在1987年1月,時任蘇共中央總書記的戈爾巴喬夫在蘇共中央全會上,提出在蘇聯歷史中「不應該有被遺忘的人物和空白點」。眾所周知,其結果導致了對蘇聯歷史的全盤否定,並對蘇聯解體產生了重大影響。第二次發生在90年代中期,其主要特點是逐漸拋棄了那種否定一切的態度,能夠比較冷靜地、客觀地評價歷史。
1.二月革命那麼,為什麼革命沒有停留在資產階級二月革命性質上?這是因為,十月黨人、立憲民主黨人、社會革命黨人及孟什維克所代表的企業主和地主試圖雄心勃勃地嘗試同「無政府狀態和經濟破壞現象」作斗爭。實際上,他們根本不可能通過非政府途徑克服這些現象。他們內心深處是想恢復原來的生活,但是,1917年的客觀現實根本不可能實現他們的這個願望;他們也沒有對國家經濟生活進行激進改革的方案。由於存在著群眾極為蔑視的「資產者」即有產階級,所以勞動群眾關於平均財產的呼聲日益高漲。各政黨的教條主義者(主要是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斷送了民主革命和危機「平穩」發展的機會,而且他們還認識不到這一點。所以,順應了群眾情緒的布爾什維克掌握政權就不足為奇了[8]。
判斷十月革命必要性最主要的標准應當是看它是否促進了俄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應本末倒置,看其是否符合某種理論(如社會主義革命必須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同時爆發)。舊俄國從落後農業國變成工業國、為戰勝德國法西斯提供強大物質基礎,充分證明十月革命的必然性。
然而過去研究十月革命也有不足的方面:列寧看到了舊俄國的落後性,發動十月革命是在一種受圍困、受孤立的情況下進行的,不得不實行高度集中的體制,利用有限資源以克服「落後性」。但不能把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模式化,社會主義發展應該呈現出多種模式,多樣化。俄國缺乏民主傳統,沒有議會、多黨制,革命中激進主義占上風,導致後來執政黨內缺乏監督機制。俄羅斯學者認為雖然這不是十月革命直接後果,但是一個有待研究的課題。
2.斯大林和斯大林時代
對斯大林和斯大林時代的評價在俄羅斯學界爭論最多、分歧也最大。在戈爾巴喬夫時期對蘇聯70年歷史、特別對斯大林時期進行了全盤否定,蘇共28大決議寫道:「集權的斯大林體制給國家、人民、黨、社會主義思想本身造成了巨大損失,這一體制現正在被取消。」[10](P88)由此造成社會思想混亂。
近年來,特別是普京總統上台後能夠比較客觀地評價蘇聯歷史。在一場革命和急劇的社會震盪後,俄羅斯社會失去穩定的社會結構和團體,群眾成了一盤散沙,群眾對那些毫無意義的政治斗爭已經感到厭倦,強烈希望社會穩定和恢復秩序,甚至產生了對所謂「自由」的厭惡,渴求出現「強力的手腕」。2000年5月7日普京在俄羅斯總統就職儀式上說道:我們不能成為那種不明自己歷史的人。我們應當知道自己的歷史,知道它為什麼會發展成這樣,要從歷史吸取教訓。我們應當始終記住:是誰建立了俄羅斯,是誰捍衛了俄羅斯的尊嚴,並使俄羅斯成為一個偉大的、強大的國家。2003年1月16日普京出訪波蘭前對記者說道:「斯大林是一個獨裁者,但蘇聯偉大衛國戰爭的勝利是與斯大林的名字分不開的。」在2000年5月9日蘇聯衛國戰爭紀念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宮建立了紀念碑,上面篆刻了全部在1943年根據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決定獎給在衛國戰爭中作出巨大貢獻的蘇軍最高指揮官的「勝利」勛章獲得者的名單,斯大林排在第一。
1999年12月21日,俄共領導人久加諾夫在拜謁斯大林陵墓時說道:斯大林不僅是20世紀俄羅斯歷史上,而且是整個俄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務活動家。他說,斯大林執掌政權後,把俄國從一個分散的國家建成世界上最強大、最偉大的國家之一,在蘇聯建立起了全部現代的工業,為人類進入宇宙作了最充分的准備和積累,奠定了科學理論基礎,建立了世界上最優秀的教育體制。他說,人們只注意到和指責斯大林破壞法制,搞大清洗,但在斯大林領導下,國家取得了遠遠超過上述列舉的成就。
但對斯大林和斯大林時期存在的嚴重弊端——這些弊端不僅在當時、而且後來也影響了蘇聯社會發展,在俄羅斯學者看法中也是比較一致的:
(1)意識形態領域的教條主義,導致蘇共思想僵化,不能「與時俱進」。如黨內一直存在著「左傾頑症」,主要是急於過渡到共產主義。不理解工作重心應該從階級斗爭轉移到經濟建設工作,20年代按照階級斗爭的方式處理黨內分歧,30年代按照「階級斗爭尖銳化」理論在國內展開政治清洗。連續不斷的社會政治運動嚴重消耗了蘇聯黨和國家的幹部資源和精神資源,摧殘了知識分子隊伍及其創新思維能力。蘇共在社會發展關鍵時期往往提不出正確戰略方針,喪失發展機會。如二戰後世界科技領域掀起以電子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革命。由於蘇聯領導人將30年代的斯大林意識形態教條主義化了,甚至認為電子計算機技術是「資本主義」的東西,在這次新技術革命中沒能跟上時代潮流,這也是造成蘇聯社會發展停滯不前的原因。
(2)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存在的問題。莫斯科大學經濟系教授布茲加林指出,這個問題過去已經研究很多,但簡單地用「社會主義」或「資本主義」性質去肯定或者否定斯大林時期的政治體制都是難以說清楚的。它既有社會主義性質一面,如社會平等、主人翁精神、集體主義以及在加強社會保障、消除失業、發展教育科技、實現勞動人民非常現實的政治、經濟、文化權利等取得了很大成就的一面,也有資本主義甚至封建主義的東西的一面。由於缺乏監督機制,蘇聯國內形成一個自上而下的官僚階層和官僚統治。上層官僚不被百姓控制,不服從百姓,實際上政權不是完全屬於人民,勞動人民的政治權利是沒有保障的,造成政權和人民的脫離。[12]
(3)經濟體制的問題。斯大林時期單一的經濟模式的弊端、經濟結構的失衡等問題早已暴露無遺。但近年來學者們注意更多的是進一步探討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實質,從理論上分析蘇聯社會在扭曲社會主義本質方面表現出的「超國家主義」、「國家封建主義」、「國家集權主義」等特徵,以及如何使人民逐漸喪失對國有企業生產、分配的權力。歷屆蘇聯領導人拖延了早就應當實行的改革,使蘇聯經濟發展落後於世界科技革命的發展。官僚主義的科技管理體制制約了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不利於科技的發展。與美國瘋狂的軍備競賽耗盡了早已不堪重負的蘇聯經濟發展潛力,蘇聯無力長期承擔超級大國的重負。
3.對蘇聯解體後果及影響的評價
20世紀末的蘇聯解體與20世紀初的十月革命都是震驚世界的大事,理所當然引起俄羅斯學界重視。近年來更是出版了這方面的大量論著,以至形成學術熱點。同樣基於篇幅限制只能簡要介紹有關蘇聯解體的觀點。
(1)俄羅斯學者和民眾對於蘇聯解體的評價
蘇聯解體初期,一些人曾預言:「這是資本主義和民主戰勝了法西斯主義和共產主義,世界將出現公正和持久的和平,將建立一個有新的世界秩序的社會」。[13](P184)當時俄羅斯人比較平靜地接受了這個結果,甚至認為蘇聯解體有利於俄羅斯發展。
但在1999年、2000年、2001年俄羅斯幾次民意調查證明,認為蘇聯解體造成悲劇性後果的人分別占被調查者的77.1%,73.5%和72.0%。2001年12月10日,在俄羅斯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親政府的「祖國」運動甚至建立公共審判庭,欲審判導致蘇聯解體的罪犯。
今天大多數俄羅斯學者都贊同這種觀點:「蘇聯解體不僅是俄羅斯歷史上一個悲劇性階段,也對世界歷史發展產生不好影響。」[14]莫斯科大學歷史系教授斯·列昂諾娃強調了以下事實:俄羅斯領土面積縮小,回到彼得大帝以前的狀況;俄羅斯的出海口和不凍港減少,出海口僅僅在亞洲、太平洋才有;在克里米亞半島和波羅的海喪失了一些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軍事要地,如塞瓦斯托波爾等。俄羅斯人口也減少了。而且俄羅斯民族被撕裂了,現俄羅斯人有2500萬生活在原屬於蘇聯的「外國」。
蘇聯解體並沒有使原蘇聯的各加盟共和國在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得到解決,其嚴重程度甚至超過俄羅斯,民族沖突也沒有因為蘇聯的解體而消失。
(2)蘇聯解體是必然的或者是可以防止的?
認為蘇聯必然解體的有兩種代表性觀點。第一,世界歷史發展的經驗證明,多民族組成的帝國或遲或早都會因發展緩慢而解體,蘇聯這個由多民族組成的帝國解體只不過重復了歷史發展類似的規律性現象。這以俄羅斯科學院俄羅斯歷史研究所所長薩哈諾夫為代表。俄羅斯科學院民族學與文化人類學研究所副所長涅什科認為:20世紀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占優勢的是多民族國家的解體,所以蘇聯這個最後的殖民帝國瓦解是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15](P14)另一學者索格里認為,類似蘇聯那樣的多民族國家,或遲或早都將解體,不管你是用「鐵腕」或是「自由主義」的管理方法。所以蘇聯解體是歷史對1917年革命後蘇聯產生的一個報復。[16](P100)他們認為蘇聯帝國的存在主要是靠專制統治維持的,而帝國和政治自由是不相容的。戈爾巴喬夫沒能看到這一點,他在宣布實行政治改革時,實際上就宣布了蘇聯和蘇共的死亡。
第二種觀點認為,由於蘇聯70年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證明已經喪失了發展潛力,所以必然解體,不論有無戈爾巴喬夫、葉利欽等人都無法挽救蘇聯解體的命運。
但很多學者認為多民族國家必然解體這種說法並無根據,比如瑞士等聯邦制國家以及目前世界上許許多多民族國家都沒有解體。根據蘇聯1986-1987年的形勢看,當時是可以簽定新的聯盟條約的,如果戈爾巴喬夫正確地把握了時機,蘇聯就可以避免解體的悲劇。
前俄羅斯聯邦部長、現任俄羅斯聯邦總統直屬國家行政學院教研室主任米哈伊諾夫堅決否認蘇聯解體是不可避免的說法。他認為,盡管存在導致解體的因素,但同樣存在能夠消除這些因素、維護國家統一的足夠有力的機制。在80年代初期,蘇聯國內的情況很復雜;糧食供應時斷時續、經濟增長波動、對文化和科技的撥款削減。安德羅波夫已決定實行改革,他本人就親自參加了改革方案的擬訂,包括了在蘇聯經濟體制引進市場機制的內容。所以說在70-80年代之交現代化的問題已經提上日程。甚至戈爾巴喬夫1987年在慶祝十月革命70周年的講話中也包含相當成熟的改革的內容。可以說如果能實行安德羅波夫的改革、如果柯西金當年能成為蘇共中央總書記,蘇聯絕對是另外一個國家,在和西方的對抗中絕不會處於弱勢。[17]涅什科教授指出,無可辯駁的事實是:蘇聯和美國一樣,在最重要的經濟指標方面很多居於世界前列,屬於經濟最強大國家之一,它保證了居民穩定的生活水平,及教育、文化、科學、衛生事業的發展。[15]俄羅斯科學研究院綜合社會研究所在1999年、2000年、2001年曾作了幾次調查,絕大多數俄羅斯人均認為蘇聯解體是可以防止的,贊同「蘇聯解體是不可避免的」觀點的人僅僅佔20.3%、25.4%和30.0%。

(3)誰應當對蘇聯解體承擔主要責任?
既然蘇聯解體是可以防止的,那麼誰應當對蘇聯解體負有主要責任?
一般來說,都同意蘇聯解體是由綜合性的因素造成,既有歷史的、也有現實的因素,既有國內的、也有國際的因素,既有政治經濟的、也有思想文化等方面因素。
莫斯科大學歷史系教授斯·列昂諾娃指出,如果沒有現實的因素,歷史上的問題也不會發展成今天的情況。俄羅斯學者比較注意研究1985年至90年代初蘇聯國內的形勢,認為這是導致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
在戈爾巴喬夫開始改革時,當政者對改革要達到的目的並沒有具體設想。如最先提的是建設更有人性的社會主義,所謂更多的社會主義,更多的民主,以後又講拋棄社會主義原則。政策時時在變化之中,在形成新的政權之前犯了一系列錯誤。
中央權力的分散、軟弱沒有給經濟發展以保證,政治權力的變化沒有帶來經濟的變化,經濟領域實行的價格自由化、私有化改革沒有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989年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政治不穩定與經濟不穩定結合起來了。
俄羅斯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布羅夫博士對戈爾巴喬夫倡導的「民主化」、「公開性」進行了激烈的批判。他說:政治自由的發展,尤其是公開性和民主化的發展破壞了蘇聯社會主義的基礎,消除了社會有機的、相對無痛苦的發展,失去了整個現代化進程的可能性,給活著的幾代人帶來苦難並使未來發展前景十分暗淡。其破壞主要表現在:在思想上使人民形成對「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在經濟改革中造成堅信「市場自由就是一切」,由國家領導經濟改革的想法遭到駁斥;在文化方面把市場自由和創作自由等同起來,天真地認為市場能「吸收」最優秀的書籍、影片和科學成果。他們以為只要推行市場和民主,國家幾乎就會自動地繁榮,完全沒想到在蘇聯這樣一個國家政治民主和經濟自由之間可能並且實際上發生了沖突。
俄羅斯學者還有一種看法:由於共產黨退出政治舞台而導致蘇聯解體。根據憲法,蘇聯社會的領導力量是蘇共,它是政治核心,保證了國家的統一。蘇共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國家管理的原則也是如此。蘇共中央決定了蘇維埃、共青團、工會及意識形態機構的活動,蘇共通過其黨員實現對社會生活各方面的影響。而在戈爾巴喬夫時期,鞏固國家的核心力量已被拋在一邊,90年代初葉利欽下令解散共產黨,黨的領導沒有了,國家國營企業的主導地位沒有了,地方政權不再服從中央,加之少數民族自我恢復意識興起,轉變成分裂主義。當中央政權強大時可以抑制分裂,保證多民族國家統一,中央政權被削弱,意識形態被削弱後,國家統一的基礎就沒有了。
葉利欽當時掌握了不僅對俄羅斯、也有對全蘇聯的權力,有力量阻止蘇聯的崩潰。但有人卻使葉利欽相信:只要建立了三個斯拉夫人的、具有主權的邦聯國家,其餘無路可走的原加盟國家就會加入進來。[17]而實際結果卻恰恰相反。
葉利欽在導致一些地區主權化方面是有責任的。如1990年他在韃靼斯坦說,俄羅斯可以和韃靼斯坦簽訂協議,而當時韃靼斯坦還是俄羅斯聯邦的一個自治州。他認為在俄羅斯可以搞邦聯制,可以給加入邦聯的地區有能力想像那麼多的自主權。[18]這是後來導致車臣、韃靼斯坦等地區試圖分裂的一個原因。
米哈伊諾夫認為蘇聯解體的悲劇是從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分化開始的。每一個領導人身後都有一股大的社會勢力,這意味著群眾也開始分化,形成了社會的矛盾和沖突。首先是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之間的斗爭。在葉利欽被解除莫斯科市委書記的蘇共中央全會上就可以看到他們所代表的兩股力量。政治局內部也開始分化。在政治局中民族主義取代了國際主義的思想,大多數政治局委員趨向於以聯邦黨代替以前統一集中的黨。戈爾巴喬夫實際上是支持這種思想的。利加喬夫曾有機會端正國家航向,相當一部分黨員和黨的機構擁護他。如果他能堅定地提出把黨的改革與國家的發展聯系在一起的問題,是能把蘇共團結起來的。但他太拘泥於遵守戈爾巴喬夫的黨的紀律,以至在需要改革黨、反對戈爾巴喬夫的嚴酷的斗爭中成了自己「正統」的思想方式的犧牲品。雷日科夫也同樣如此。這些人失敗的原因是他們始終沒能明白黨的改革與國家發展之間的關系。
2001年俄羅斯科學研究院綜合社會研究所的民意調查也肯定了上述觀點:有64%的被調查者認為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應對蘇聯解體承擔主要的責任。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