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法者含義
Ⅰ 欲買通執法者是什麼意思
欲,耍的意思。買,用錢收買。執法者,執行法律的人。
這句話的意思是:想耍用金錢買通執法的人。
Ⅱ 執法為民的含義
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要確立一切權利屬於人民、來自人民的理念,把實現、維護和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宗旨和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
(一)社會主義法治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民」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和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含義.在奴隸社會,民就是指奴隸,是一個於「人」相對的概念;在封建社會,民是指被統治對象,是於「官」相對的概念;在新中國成以後到改革開放以前,「人民」是指一種階級劃分,是一個與「敵人」相對的概念;當前講的「執法為民」中的「民」,是指公民,是一個法律意義上的概念.公民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但在現實中不可能絕對地平等,必然存在著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差別和量化對比.因此,法治建設過程中仍然經常面對少數社會成員與多數社會成員的利益矛盾.執法為民,就是在這種利益矛盾雙方做出了一種選擇,即在平等保障全體公民利益的前提下,著重維護社會大多數成員的利益.
(二)社會主義法治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法制建設過程中面對著國家利益與公民利益的關系問題.在多數情況下國家利益於公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國家利益與公民利益相矛盾的若干情況.執法為民就是在努力兼顧國家與公民雙方利益的前提下,堅持向公民利益傾斜的原則.
(三)社會主義法治要求執法者必須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執法者的社會身份具有雙重性,他們一方面是執法者,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另一方面他們本身也是公民,必然具有個人的利益追求.執法者在執法活動中經常面對自身利益與人民利益的矛盾關系,只有正確處理這種矛盾,堅持克己奉公,才能公正執法;否則,就會發生權力濫用和以權謀私.執法為民就是要求我們的執法者把人民的利益作為執法行為的唯一目的,不利用手中的權力謀取個人利益.
Ⅲ 警察的意義是什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六條的規定,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專按照職責分工,依法屬履行下列職責:
一、預防、制止和偵查違法犯罪活動;
二、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行為;
三、維護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處理交通事故;
四、組織、實施消防工作,實行消防監督;
五、管理槍支彈葯、管制刀具和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等危險物品;
六、對法律、法規規定的特種行業進行管理;
七、警衛國家規定的特定人員,守衛重要的場所和設施;
八、管理集會、遊行、示威活動;
九、管理戶政、國籍、入境出境事務和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居留、旅行的有關事務;
十、維護國(邊)境地區的治安秩序;
十一、對被判處管制、拘役、剝奪政治權利的罪犯和監外執行的罪犯執行刑罰,對被宣告緩刑、假釋的罪犯實行監督、考
察;
十二、監督管理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工作;
十三、指導和監督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重點建設工程的治安保衛工作,指導治安保衛委員會等群眾性組織的治安防範工作;
十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Ⅳ 論人民警察人性化執法的含義
人性化執法以人為主體和目的 ,以人權和人道為基本原則 ,將法律的教育功能和懲罰功能結合起來 ,追求執法公正與執法效果的統一。人性化執法的全面實施 ,既依賴於完善的人性化立法 ,又依賴於執法之「剛柔相濟」,還依賴於文明的執法理念。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需要長期而艱苦的努力。
人性化執法是指執法主體在執法與司法各個領域,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以人權為核心,依照法定的職權和程序,以仁慈、人道、溫情的方式進行非歧視的、理性化的執法活動,最終實現執法公正。人性化執法淵源流長,要實現人性化執法,必須完善人性化立法,樹立三種執法理念,提高執法主體自身的素質;提高全社會的法律意識水平。堅持人性化執法,是和諧社會執法工作的重要原則,是人性化執法與嚴格執法兩個方面的有機統一。
人性化執法是執法者根據法律規定和立法精神 ,在充分尊重和保護當事人合法權利的前提下 ,依據法定程序進行的不違背人的正常感情和理性的執法行為 ,具有合法性、保護性和普遍性。以人性化執法贏得人民群眾對公安機關的信任和支持 ,為做好各項公安工作奠定堅實廣泛的群眾基礎 ,人民群眾對公安機關的滿意度明顯提高。
Ⅳ 執法者是什麼意思
GM活動的活動主持人執法者,有以下幾個特徵,
(1)角色名固定:「炫回舞執法者AA」,其中答AA代表執法人編號。如:炫舞執法者01。
(2)角色等級固定:「炫舞執法者」等級均為99級。
(3)角色服裝固定:「炫舞執法者」服裝:非賣稀有裝扮(布藝絕倫+白雪天+冰魄之翼/ 純潔禱告+露水銀輝+冰魄之翼);
(4)「炫舞執法者」不會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向玩家索要任何物品或錢財(包括游戲幣),也不會詢問玩家帳號的密碼,或者是引導玩家在第三方網站進行QQ號碼信息驗證,
若GM掉線,請關注GM上線後的提示消息,如消息未收到響應,當輪活動不計。
Ⅵ 交通行政執法用於規定對於執法者和執法對象有什麼意義
交通行政執法部門是為維護公路暢通,保證出行安全的執法機關。
Ⅶ 在執法過程中,執法證件對執法人員來講有何意義
可證明執法者身份及具有的執法資格。
Ⅷ 規范執法的定義,意義,影響是什麼
行政執法主體對法律規定的行政處罰自由裁量空間,根據過罰相當原則並結合本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治安以及執法范圍等情況,理性分割為若干裁量格次,每個格次規定一定的量罰標准,並依據違法行為的性質、情節、社會危害程度和悔過態度,處以相對固定的處罰種類和量罰幅度,同時明確從輕或從重處罰的必要條件的一種執法制度。
行政執法者在行政法律規范沒有提供要件-效果規定,或者雖然提供了要件-效果規定但據此不足以獲得處理具體行政案件所需之完整的判斷標准時,按照立法者意圖、在行政法律規范所預定的范圍內、以要件-效果規定的形式設定的判斷標准。
[摘 要]21世紀,在實現法制文明化、現代化這一歷史進程中,包含一項重要內容,即行政法制現代化。中國行政法制現代化是一個長期的工程,需要以完善的行政法律規范為基礎。完善的標准在於:一是行政立法應滿足社會的客觀需要,反映新的經濟關系,以實現行政法對經濟發展的保障作用;二是行政法應體現和保障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彰顯民主、科學;三是行政法要協調好行政權與各種權力與權益的關系,在價值上達到社會公正理念。
[關鍵詞]行政法;行政立法;社會公正
[中圖分類號]D9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284(2003)06-0042-03
一、行政法的保障作用與經濟發展同行
法是社會上層ㄖ
Ⅸ 執法為民的含義是什麼
「執法」的含義
「執法」,顧名思義,就是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執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執法由行政機關和司法兩個部分組成。狹義的執法就是指司法。行政執法,是指部分國家行政機關依據國家行政法規行使行政職權的活動。司法是指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依據國家的三大訴訟法行使司法權的活動,這裡面也包括司法行政機關的部分職能活動,如勞動改造的執行、監獄內的犯罪偵查等。我們所講的「司法為民」是指狹義的執法,僅指司法活動。
「民」的含義
「為民」當中的「民"指的是什麼?對這個問題,人們的認識是不一致的.有人認為,他指的是人民,不包括敵人;有人認為,他指的是自然人,不包括法人和其它組織;有人認為,他是指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不包括刑事訴訟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人認為,他是指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織,不包括國家和國家機關等。我認為,上述的觀點各有道理,但都不夠全面。這個「民」字,應當從兩個層面來理解,一是「人民」,二是「公民」。人民是一個政治概念,「執法為民」為的就是人民的整體利益、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公民是一個法律概念,是法律規定的各種權利的擁有者,它不僅是指公民個人,還包括法人和其他組織,還有國家和國家機關。我們所說的「執法為民」既是指政治概念「人民」,也是指法律概念「公民」。應當做廣義的理解。
「為」民的含義
為民是執法的根本目的,是執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具體來說,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從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利出發,正確地理解社會主義法律的精神和本質。
2.從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利出發,正確地運用法律,實施社會主義法治。
3.從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利出發,切實增強執法者的政治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
4.從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利出發,依靠人民群眾,動員人民群眾共同維護社會主義的法律權威和尊嚴。
5.從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利出發,端正執法者的執法作風和態度。
Ⅹ 如何理解執法者和司法者的自由裁量權
【摘要】我國法律體系的建立以及繼續完善的過程中,人民法院始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人民法院始終以一個裁判者和中立者的身份,對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各種糾紛進行審理和裁決,同時,其還以自己對法律的理解和認識,做出公正的裁決,在很大程度上維護了我國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的秩序,保護了廣大人民的合法權益。法院在司法中向來都是公正、透明盒不偏不倚而著稱的。但是,近年來的司法實踐使我們清楚的看到,在一些案件的裁決結果上,法院的功能到底發揮的如何,其功能到底該如何定位,法院是一個只能依法律條文進行案件裁決的「法律匠」,還是一個可以依據法律精神和法學理論進行案件判斷的司法者。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即司法自由裁量權。近年來,司法自由裁量權越來越受到廣大民眾的關心,同時也受到司法界的關注。因此,筆者結合自己的理論研究和實際的司法工作經驗,對於司法自由裁量權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以期為該領域的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字】司法自由裁量權,必要性,存在的問題,監控措施
一.前言
近年來,我國的司法界開始越來越關注司法自由裁量權。在一些西方的法律學家看來,認為司法自由裁量權是絕對的法官,因為其創造規則。當然這種說法也是有道理的,其從另一面說明,每一個國家或者是社會中的法律是不可能完善到密不透風的地步,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些漏洞,然而事實也是如此,尤其在大陸法系的國家,成文法的彈性就造成了法律統治的欠缺。這就為司法實踐中司法自由裁量權的存在創造了可能。對我國來說,受到成文法的局限性,使得司法自由裁量權普遍的存在,我們不能對其忽視,同時也不能去消滅或者是遏制這種現象,我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對司法自由裁量權進行有效的監控,保證期在司法實踐中能夠正確合理的行使,克服其存在的問題。
二.司法自由裁量權的涵義及其存在的必然性
1.司法自由裁量權的內涵
「自由裁量權」一詞是舶來品,這個詞在西方社會具有很多種意思,然而,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意思,那就是司法自由裁量權是一種選擇權。司法自由裁量權的淵源,我們可以將其追溯到英國衡平法時期。英國的衡平法,首先確立了法官擁有自由裁量權,當然,對普通法系最為重要的貢獻就是創設了司法自由裁量權,也可以說是審判自由裁量權。
自由裁量作為適用法的過程,是和司法審判活動與生俱來的[1]。自由裁量在我國的法學界以及司法實務中,多被稱為司法自由裁量權。當然司法自由裁量是司法的范疇,司法自由裁量權的行使主體主要有法院及其法官和檢察院及其檢察官。對於司法自由裁量權的內涵,我國和世界上許多的學者都有著很多的說法,例如有些法律學者認為司法自由裁量權就是一種選擇權,大致的意思就是說在合理合法的基礎上進行自由選擇的權利,這也就是說在司法實務中,法院或者是法官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進行自由選擇的權力。[2]
對司法自由裁量權進行該種定義,具有其合理性,關鍵是該種內涵抓住了司法自由裁量的實質內容,也就是自由的選擇。然而這種自由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即要在合理合法的范圍之內。用我們更為通俗的語言解釋就是說,當司法人員在處理案件的過程中,遇到了兩種以上可以進行選擇的處理方式時,可以根據自己對法律精神的解讀做出自由的取捨。當然,筆者認為,所謂的司法自由裁量權就是司法人員在處理具體的司法案件過程中,享有在法律規定的合理范圍內,根據自己對法律的理解,自由的去選擇如何認定案件的事實、如何運用證據、如何運用法律去處理一個案件的許可權。
當然,我們應該注意,司法自由裁量權並不是等同於法官的審判自由裁量權,因為司法自由裁量權還包括檢察院及檢察官在司法實務中的運用,但是本文主要是就法院及法官的司法自由裁量權進行分析的。
2.司法自由裁量權存在的必要性分析
同行政自由裁量權一樣,司法自由裁量權也是法律適用過程中的一種客觀的現象。「由於法律規則對社會生活調整的局限性,我們甚至可以說,法律的統治不可避免地蘊含了自由裁量權的存在」[3]。這更加說明司法自由裁量權的存在有其必要性,即使是法治社會也是如此。
(一)立法的不完備必然產生司法自由裁量權
國內有一些法律界的學者曾認為法官的刑事司法自由裁量權是在法律未做規定或者是規定有缺失的情況下,法官根據法律的授權,同時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法律精神在合理的范圍內依據公正的原則進行刑事案件的裁判的權力[1]。由此可知,立法的不完善就要求司法自由裁量權的存在。其實,司法活動就是認定案件事實以及適用法律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肯定存在著法官的自由裁量,出現這種現象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立法的不完善。通常來說,立法越是詳細、具體,自由裁量權就會越少,反之,自由裁量權的存在就較多。
(二)在任何事物面前,人都不是被動的,在法律的適用過程中也是如此,司法自由裁量權的存在就是人在發揮主觀能動性。法律的適用必須要依賴人來操作,就算是再完備詳細的法律,其實施也需要自由裁量。古語有雲:徒法不足以自行。任何法律條文都不可能自主的去對號入座進而處理具體的案件,必須要有辦案人員運用自己的法律知識去裁量適用。所以,不管立法者對法律的規定是多麼的詳細,只要司法者「在認定事實、適用法律和做出決定的過程中擁有判斷和選擇的可能性,就存在著自由裁量權」[3]。司法者往往是根據自己的法律知識和法律精神,通過自由心證形成內心確信,進而做出對案件事實的認定和法律的適用,案件的裁決是否公正客觀,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司法者的主觀判斷了。
(三)由於立法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這就使得法律存在很大的靈活性或者說是有一定的彈性幅度和空間,還有一些模糊的法律語言,這些彈性的條款和模糊語言體現了一種立法技術,這是立法的靈活性以及原則性的結合,這些彈性條款和模糊語言的存在就是立法者授予了司法者以司法自由裁量權。
由此可知,只要有法律或者是法律統治,司法自由裁量權就會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講,法治社會同司法自由裁量權並不是矛盾的,司法自由裁量的存在只有程度的大小問題,但是其是必然存在的。
三.司法自由裁量權的危險性分析
在我國乃至世界上,很多的法律人都對西方的司法中心主義以及司法獨立理論所折服,對於現實司法實務中的一丁點違背公平正義的裁決無法容忍,促使他們不斷的從消極的一面來認為司法自由裁量權存在的危險性。
這些學者認為所謂的司法活動就是多元的主體在多元化的話語結構中為了達成更為妥當性的結果從而對法律的含義進行自由的、民主的重構,這也就是說,法官、律師以及當事人,還包括新聞媒體等的言論自由權以案件為平台就法律規范是什麼,以及該如何解釋進行討論,在保證程序的正當性的基礎上得出具有民主意義的共識。特別是在法律不是十分完備的背景下,司法自由裁量權在正當程序所提供的空間領域和時間順序中擔當者溝通和加工機器的角色,即其在一方面將法律秩序同社會秩序以及職業道德、普通民眾融合起來,另一方面又以國家的名義主持著糾紛並得出符合法理的法律結論。
筆者根據自己的研究,結合相關的理論和實踐認為,司法自由裁量權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的完美,其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存在著很大的危險性,這些危險性的存在將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阻礙司法自由裁量權的正確行使。根據筆者的總結,司法自由裁量權主要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危險性:
1.自由裁量權和分權理論是沖突的
根據憲法以及法律的理論,立法權和司法權是嚴格分離的,法官並沒有創造法律或者法律性質的解釋的權力,應當要求法官將作出法律解釋的權力交給立法機關,由立法機關作出更加權威性的解釋,從而指導法官去處理案件。通過這種分權,就杜絕了法官造法現象的發生,預防司法專橫從而對國家的安全造成威脅,而司法自由裁量權的存在就和該理論存在沖突性。[4]
2.削弱對法律至上的信仰並置法院於危險之地
司法自由裁量權實質上就是將法官的個人價值觀以及對法律的理解運用到具體的案件判決中,有將自己的偏好置於法律之上的嫌疑,這將會損害法律制度的權威性和穩定性。正是由於法律規則的不確定性,使得人們認為法官在適用法律上採取一些比較隨心所欲的行為。伯爾曼在《法律與宗教》里一針見血:「霍姆斯法官曾經寫到,即便是一隻狗也知道被絆一下和被踢一腳之間的不同。我們還要補充一句,如果狗主人為同一件事情時而獎賞時而懲罰,就是一條狗也會不知所措。法律的各種儀式體現(造就)了所有法律制度(哪怕是最原始的法律制度)所共同奉行的基本前提———相同的案件應當有相同的判決。」[5]
一旦法律不能夠很好的對法官進行約束的時候,權力的正當行使就很難得到證明。自由裁量權過大使得人們認為法官不遵守規則從而對規則進行歪曲,法官的一些個人意見因為沒有參照一定的客觀標准,從而輝顯得模稜兩可,使人們感覺不到法官的中立。[6]
如果認為法官也是受規則所約束的,那麼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就會收到外在范圍的限制。這就會出現一個結果,那就是法官的權力是有限的,其行使自由裁量權的正當性就比較容易證明,從而對政治決策者的威脅就減輕了。[7]因此,模糊的司法自由裁量權只會威脅到司法的獨立,降低司法的權威性。因為「法院在與其他機關對抗中很少取勝。實際上,對於旨在限製法院權力的報復行動,法院往往是脆弱的。因而司法獨立可能因司法能動主義者和挑釁性的判決而受到威脅」[8]。而憲政對我們的要求是要確保法院是一個「危險性最小的部門」(the least dangerous branch)。
3.有損新法治理念的確立和生長
特別是在社會的變革時期,廣發人民的價值取向、道德追求呈現多元化和復雜性,人們對於安全感以及秩序感的需求要求新的法治理念的確立。林毓生在其《中國傳統的創造性轉化》一書中深刻指出「經過(五四運動)反傳統思潮的洗禮之後,我們傳統中的各項權威,在我們內心當中,不是完全崩潰,便是已經非常薄弱。當傳統的權威與實質的權威,在以自己為中心的民主社會里失去了權威性的時候,個人只相信『自己』,而『自己』常常只是外界流行的風氣的反映而已」[9]。
所以,為了能夠統一行為模式,我們需要通過規則將選擇出的新的法治理念進行明確,從而避免因為多元化的價值訴求所可能造成的社會的凝聚力降低或者是分裂。在社會的轉型期和變革期,同傳統的文化和理念相斥的新的法治理念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停留在制度的層面,並沒有內化到人民的內心思維結構中。如果將法官的自由裁量權擴大,法官就會因為各種因素從而導致其裁決背離了新的法治理念,這不僅會降低新的法治理念的權威,同時還會由於法官的價值觀以及個性的差異導致法制的不統一。
一個法律制度的轉變本身就是一個十分矛盾的事情,因為法律追求的是穩定性和連續性。如果一個法律制度經歷了急劇的變化,就會隨之出現對法律權威淵源的合法性問題的討論。如果出現這樣的問題,就應該牢固的確立新的法治理念,防止繼續發生的危險。[10]司法自由裁量權就是造成不間斷危險的因素,因為縱然法官不能夠在短期內接受新的法治理念,自由裁量權的缺乏也不會從根本上對新的法治理念的權威性造成破壞。
四.司法自由裁量權在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法官對於自由裁量權的認識水平較低。
我國法院的很多法官對於司法自由裁量權的認識水平較低,特別是基層法院的法官,他們很少了解什麼是司法自由裁量權、在什麼情況下行使司法自由裁量權、對司法自由裁量權的行使應該注意的問題以及行使司法自由裁量權的行使程度等。這主要是我國法官的法學理論水平不高,在司法實務中大多照本宣科,在案件的裁決書中沒有法官自己對於該案件的觀點。當然也存在很多法官在司法實務中,完全的司法自由裁量,而缺少對於法律的把握,以至於很多的裁決是不符合法律基本原則的。這是我國司法實務中常見的自由裁量問題,這對於司法的公信力以及司法的權威性造成了重大的影響。
2.司法自由裁量權的運作不透明,主要反映在裁判文書的製作商
(一)司法裁判文書的結構簡單,不能夠完全的反映整個訴訟活動,包括從案件的起訴、立案審查、辯護、代理等這些過程,顯得過於的簡潔。
(二)司法裁判文書在很大的篇幅上就是羅列法院的觀點,講述法官的觀點,而對於當事人以及辯護人、代理人的觀點沒有做過多的表述,有的甚至不做任何錶述。即使有的法官對他們的意見進行了表述,也只是花了很少的篇幅,只是一筆帶過而已,根本無法體現出法官的專業水平和對案件的自由裁量。
(三)我國的法官在進行案件裁決的時候,特別是在製作判決書的時候,對於案件事實的敘述太過簡單,並且還帶有一定的主觀性色彩,這就顯得司法自由裁量權太過任意,無法體現司法的權威和公正。
(四)在法官製作裁決文書的時候,特別是對於證據的敘述中,大多是用「上述事實、證據確鑿」等這些比較籠統的詞語進行概括,缺少法官對於證據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證據鏈條的剖析,使得當事人及律師在閱讀裁判文書的時候,十分的不理解,這就是法官在運用證據的時候,說理不充分的表現。
(五)法官在製作裁判文書的時候,對於判決的理由部分一直文字較少,這也是我國法官在司法實踐中存在的最大的問題。理論性較弱使得判決書不具有說服力,同時合議庭對於案件的意見和審結報告都是保密的,使得社會各界特別是當事人無法真正了解到法官的思維以及自由裁量的過程。
3.我國司法界缺乏對司法自由裁量的指導原則
我國最為基本的法律原則是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但是在大多數的人看來,法律是已經明確的成文的法律規則,這就對法官在司法實務中行使自由裁量權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在司法實務中,至今還沒有出現一個比較詳細的司法自由裁量的指導性原則,從而指導法官正確的行使自由裁量權。
4.在我國現行法律體制下,法官難以獨立裁量
在我國的憲法以及訴訟法中明確規定,法院依法獨立審理案件。但是,在司法實務中,法院的獨立審判權很難得到保障,其往往受到很多因素和勢力的干擾,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法官依法獨立的行使自由裁量權。
五.完善司法自由裁量權的有效監控措施分析
1.提升法官的素質,監控自由裁量權的正確行使
法律條文雖然是死的,但是運用法律條文的人是活的。司法自由裁量權能否正確的行使,關鍵要取決於人,主要是法官的職業道德,法官的專業水平以及法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在現代的中國法治社會,要求每一個法官都具有這些素質是不現實的,但是這必須要成為我們努力的方向。「能小能」是一個問題,「應小應」是另外一個問題。法官作為國家的司法執法者,必須要擔當起維護一切合法權益,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的責任。對於有人擔心,一旦是法官在法律之外適用法律會很難控制的說法並不是沒有道理,因此,做好法官的自律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應該太高法官進入的門檻,對於想進入法官行列的人應該在程序上和條件上嚴格把關。
例如,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就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參照條件。同時對於那些已經是法官的人,應該建立定期的考核和淘汰機制,對他們形成一種威懾。其次就是要不斷加強法官的業務培訓,提升法官的業務水平。要充分的發揮一些大專院校在法學理論研究方面的有事,將理論研究同實踐相結合,為法官能夠科學的行使自由裁量權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
2.建立重大案件審判和裁決的聽證制度,確保自由裁量權的公平行使
建立重大案件審判和裁決的聽證制度就是要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特別是反對方的意見,從而為正確的裁判創造條件。聽證會制度在我國還僅僅是在行政處罰、立法程序等領域推行,在司法審判領域還沒有出現聽證會制度。在美國等這些西方國家,其司法領域的聽證會制度已經十分的成熟了。其對於一些影響較大,案情重大的案件,通常會舉行司法聽證會。司法聽證會制度有利於法院更好的公開審判,使司法能夠更好的接受社會的監督。
但是,筆者在這里需要闡明兩點,一是司法聽證會制度同我國的審判公開制度是有區別的,二者雖然都強調公開性,但是後者只是允許一小部分人對案件進行旁聽並發表一些意見,而前者則要求與會者說話,給那些持有不同意見的人提供闡明觀點的機會,換句話說,司法聽證會制度就在於讓司法者去傾聽。當然,我們還應該考慮到辦案效率的問題,因此,對於聽證會制度,只能夠適用於那些案情重大、影響較大的案件以及需要法官最大限度的運用自有裁量權方可做出裁決的案件。來自公眾的支持是法官對重大疑難案件當機立斷做出裁決的重要推動力,同時也是法官自由裁量權行使的監督力量。
3.從司法環節上制約自由裁量權的公正行使
如何掌握司法自由裁量權行使的合理程度?對此應當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一)司法自由裁量權的行使要適當,司法者要在法律規定的范圍或幅度內,酌情作出合理決定。「法律的適用過程並非是一個簡單的將規則適用於特定事實從而自動產生出某個具體決定的機械過程。」[3]法官決不能機械地適用法律,而應通過對個案的具體審理、法律的具體理解適用,縮小法律與現實之間的距離[2],作出適當的選擇。適當就是合理、准確,合理是對自由裁量權加以必要的限制,使之合乎世情民意,體現司法正義;准確是對法律規則或原則的理解無誤,自由裁量的結果公正。
(二)司法自由裁量權的行使要出於正當目的,符合立法目的或立法本意。司法自由裁量要滿足人們追求「個體化正義」的要求,最大限度地體現法治社會的公正與正義。司法自由裁量權行使的結果越接近正義也就越接近其行使的合理程度。司法人員應出於公正目的行使自由裁量權而排除出於個人非正當目的行使司法自由裁量權,杜絕徇私舞弊,枉法裁判。
(三)司法自由裁量權的行使應當是有限制的,而不是無限制的自由選擇,它必須在權利的邊界以內合理行使,超出法律的限制自由裁量權就失去了正義性。大法官道格拉斯說:「當法律使人們免受某些統治者———某些官員、某些官僚無限制的自由裁量權統治之時,法律就到達了最佳狀態———無限自由裁量權是殘酷的統治。它比其它人為的統治手段對自由更具有破壞性。」[11]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司法自由裁量權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其對於法律的完善,對於糾紛的正確解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司法自由裁量權是法治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但是,司法裁量權在我國的司法實務中存在著許多的問題,並且司法自由裁量權本身也存在著一定的危險性,因此,在司法實務中有必要加強對司法自由裁量權的監控和約束,這不僅僅是法治社會法治成熟的標志,同時也是也是一個國家法治健康完備的反映。司法自由裁量權同法治社會並不是矛盾的,也不是一對敵人,其完全可以通過立法的限制以及加強司法的監督來平衡二者的關系,使得司法自由裁量權適應法治社會,並進而促進法治社會的前進。相信在我國法治社會的明天,司法自由裁量權一定會得到更好的規范,推動司法權威的建立和不斷深化。
湖北三鼎律師事務所
伍發財律師
二〇一四年七月十九日
[1]盧宇容,王明達.論刑事審判中的自由裁量權[J].中外法學,2001,(3).
[2]沈巋.試論行政訴訟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權[EB/OL],引自中評網.
[3]王錫鋅.自由裁量與行政正義—閱讀戴維斯《自由裁量的正義》[J].中外法學,2002,(1).
[1]盧宇容,王明達.論刑事審判中的自由裁量權[J].中外法學,2001,(3).
[3]王錫鋅.自由裁量與行政正義—閱讀戴維斯《自由裁量的正義》[J].中外法學,2002,(1).
[4][美]梅利曼.大陸法系[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34,39,86.
[5][美]伯爾曼.法律與宗教[M].北京:三聯書店,1991.49.
[6]Milton Handler,The Supreme Court and the Anti-trust Laws:A Critic』s Viewpoint, Georgia Law Review 1,1967.P350.
[7][美]諾內特,塞爾茲尼克.轉變中的法律與社會:邁向回應型法[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60,79,131,68.
[8][美]彼得?倫斯特洛姆.美國法律詞典[Z].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344.
[9]林毓生.中國傳統的創造性轉化[M].北京:三聯書店,1996.8-12.
[10][美]伯爾曼.法律與革命———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M].北京:中國大網路出版社,1993.18-19.
[3]王錫鋅.自由裁量與行政正義—閱讀戴維斯《自由裁量的正義》[J].中外法學,2002,(1).
[2]沈巋.試論行政訴訟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權[EB/OL],引自中評網.
[11]焦南凡.略論行政自由裁量權的控制[J].行政與法,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