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行政區調整

行政區調整

發布時間: 2020-11-22 13:52:29

❶ 廣東行政區域怎樣調整好

解放初期,當時廣東省共設珠江、東江、西江、北江、粵中、南路、興梅、潮汕瓊崖等9專區,共轄7市98縣,廣州市為中--央直轄市。1952年,廣東省和廣州市由中南行政委員會領導,將北海市及欽州專區劃歸廣西,廣西的懷集縣劃入廣東。1954年,廣東省改由中--央直接領導,原由中--央直轄的廣州市劃歸廣東省管轄。此後,市、專區、縣幾乎年年都有調整。1979年,原屬惠陽地區的寶安縣改設深圳市,原屬佛山地區的珠海縣改設珠海市,均由省直轄。廣東省直轄廣州、海口、汕頭、湛江、茂名、佛山、江門、深圳、珠海、韶關等10市分設韶關、惠陽、梅縣、汕頭、佛山湛江、肇慶等7地區和海南行政區及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共轄14市、9縣、3自治縣。1981年,設立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由海南行政區直接領導。1983年以後,開始實行市管縣、鄉鎮管村的新體制。1988年,中--央政府將海南行政區從廣東省劃出,另設海南省;同年,廣東開始取消地區設置,另設18個地級市(後增加到21個地級市),全面實行地級市管縣體制,以及鄉鎮管村體制,一直沿用至今。

❷ 中國行政區劃最新調整整方案什麼時候執行

中國行政區劃最新調整整方案執行時間現在還沒有確定。

行政區劃改革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對於行政區劃調整,國家現在幾乎不會動省,所以目前而言,沒有什麼方案。多年來各種行政區劃調整的傳聞不斷,95%是假的 道理很簡單,行政區劃調整要人大(沒有政協)批准,無密可保,應以官方公報為准 行政區劃調整牽一發動全身。

拓展資料:

行政區劃調整取得新進展

加強行政區劃創新研究,配合有關部門啟動了省直管縣(市)體制改革試點,開展了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適應城鎮化、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和綜合配套改革試點要求,調整了部分大中城市行政區劃,進一步優化了中小城市格局,解決地方行政區劃格局的突出問題。

經國務院批准,審核報批了9件縣級以上行政區劃調整事項,減少了3個市轄區和3個縣,新設立了1個市轄區、3個縣級市,設市城市數量增加到657個。

截至2010年底,全國共有省級行政區劃單位34個(其中直轄市4個,省23個,自治區5個,特別行政區2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333個(其中地級市283個,地區17個,自治州30個,盟3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2856個(其中市轄區853個,縣級市370個,縣1461個,自治縣117個,旗49個,自治旗3個,特區2個,林區1個),鄉級行政區劃單位40906個(其中區公所2個,鎮19410個,鄉13475,民族鄉1096個,街道6923個)。

❸ 中國的行政區劃會做調整嗎

省一級的一般不會,或者直接就是不會,力度你感覺到了吧,重慶直轄這樣的個例少之又少,
地區級的就不好說了,但同樣的很少調整個,當然國家正在政府體制改革,其中一項就是減少地區級,在嘗試省級直接管理縣級,擴大化,加強化,高效化,
如果你指的就是中央到地方的話,那麼答案你也看到了,會有調整但是微調與穩調相結合,整體上也就現在這樣,因為這是戰略層級的,不是技術層級的,

❹ 行政區劃體制的行政區劃調整變更審批許可權

根據《國務院關於行政區劃管理的規定》,應由全國人大、國務院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審批的行政區劃調整事項分別如下:
(一)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設立、撤銷、更名,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決定。
(二)國務院審批的行政區劃變更事項: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行政區域界線的變更,省、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地的遷移;自治州、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設立、撤銷、更名和隸屬關系的變更以及自治州、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駐地的遷移;自治州、自治縣的行政區域界線的變更,縣、市的行政區域界線的重大變更;凡涉及海岸線、海島、邊疆要地、重要資源地區及特殊情況地區的隸屬關系或行政區域界線的變更。
(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的行政區劃變更事項:
縣、市、市轄區的部分行政區域界線的變更,國務院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批准變更時,同時報送民政部備案。鄉、民族鄉、鎮的設立、撤銷、更名和行政區域界線的變更,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駐地的遷移,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
(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規定,市轄區、不設區的市的人民政府,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設立若干街道辦事處,作為它的派出機關

❺ 哪個省區的行政區劃最應該調整

都有必要調整。改為「省區-郡區-鎮區-社區-片區」五級最好。
1.社區:把村委和居委統一改為社區,社區實行人民自治。
2.鎮區(100~999平方公里):由2~7個原鄉級區劃合並為鎮區。
常住工商人口超5萬的鎮區改稱為街區;總人口5千以下的鎮區改稱為鄉區;區域范圍較大的礦山、油田、自然保護區、文化遺產保護區等等改稱為特區(如神農架、大興安嶺)。
鎮區、街區、鄉區和特區同屬於地方第三級行區劃。
3.郡區(4900~29970平方公里):由30~49個鎮(市、鄉、特)區合並為一個郡區。
常住工商人口大於80%的郡區改稱為市區。
常住工商人口小於40%的改稱為縣區。
郡區、市區和縣區同屬於地方第二級行政區劃。
4.省區(240100~899100平方公里):由30~49個郡(州、縣)區合並為省區。
金融服務業和工商業發達、城建設施完備、常住人囗三千萬左右、經濟中心的輻射效應明顯、地理位置合理、面積2~5萬平方公里的省區改稱為「州區」。
省區和州區同屬於地方第一級行政區劃。
各級行政區劃要達到「版圖緊湊完整、面積相對均衡、群眾生活方便、利於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目標。
我想這樣就非常理想了,將來日本、伊朗、巴基、印度、印尼、土庫曼、西伯利亞等等與我們合並一起也按照這個標准統一進行調整。
中央~①省(州)區~②郡(市、縣)區~③鎮(鄉、街、特)區~④社區~⑤片區(小組)。

❻ 中國行政區劃最新調整方案出台是真的嗎

最近網路上流傳這一篇文章,傳言《國務院出台全國新的行政區域劃分方案》已經確定。
文章稱:中國民政部區劃地名司司長戴均良日前在香港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中國的行政區劃改革將在今年年內正式啟動,改革方案將於今後兩年內完成。改革後,中國設大約50個省級政區,為此至少有4個城市將升格為直轄市。
按照中國「財經網」透露的消息,新增直轄市必須具備以下條件:第一,必須是大的區域里的首位中心城市,同現有直轄市保持一定距離。第二,人口不能少於200萬。第三,經濟總量應高於全國大城市平均值,財政至少能夠自給自足。
1、北京都:現轄區域不變。
2、渤海省:由現天津市、現河北省秦皇島市、唐山市、承德市、廊坊市組成,省會天津。
3、遼東省:由現遼寧省大連市、丹東市、營口市、寬甸、桓仁、岫岩組成,省會大連。
4、遼寧省:由現遼寧除上述餘下地區,合現內蒙赤峰市、哲里木盟組成,省會沈陽。
5、吉林省:由現吉林合現內蒙興安盟組成,省會長春。
6、黑龍江省:由現黑龍江合現內蒙呼倫貝爾盟組成,省會哈爾濱。
7、雁雲省:由現山西省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現河北省張家口市、淶源組成,省會大同。
8、平原省:由現河北省邯鄲市、刑台市、現河南省安陽市、鶴壁市、濮陽市、新鄉市、焦作市、濟源市、現山西省長治市、晉城市組成,省會安陽。
9、內蒙古自治區:由現內蒙古自治區除上述地區以外的地區組成,首府呼和浩特。
10、山西省:由現山西除上述地區外的地區組成,省會太原。
11、河北省:由現河北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石家莊。
12、膠東省:由現山東省青島市、濰坊市、煙台市、威海市組成,省會青島。
13、淮海省:由現江蘇省徐州市、連雲港市、濱海、響水、灌南、宿遷市、現安徽省淮北市、蚌埠市、宿州市、亳州市、河南省商丘市、現山東省日照市、臨沂市、濟寧市、荷澤市組成,省會徐州。
14、山東省:由現山東除上述地區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濟南。
15、上海都:包括現上海、現江蘇崑山、太倉,現浙江嘉興、寧波、舟山等地。
16、浙江省:由杭州市、桐廬、建德、淳安、湖州市、紹興市、現安徽黃山市、宣城市、現江西婺源組成,省會杭州。
17、浙南省(東甌省或雁盪省)——由現浙江溫州市、台州市、麗水市、金華市、衢州市組成,省會溫州。
18、江蘇省:由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南通市、泰州市、淮安市、鹽城市組成。省會江陰(靖江)。
19、揚子江省:由現江蘇省南京市、鎮江市、揚州市、現安徽省馬鞍山市、滁州市、蕪湖市、巢湖市、銅陵市、池州市、安慶市、合肥市、蚌埠市、淮南市組成,省會南京。
20、淮河省:由現安徽省六安市、阜陽市、現河南省周口市、駐馬店市、信陽地區組成,省會潢川。
21、河南省:由現河南省除上述地區外餘下地區組成,省會鄭州。
22、漢江省:由現湖北省襄樊市、十堰市、荊門市、荊州市、枝城組成,省會荊門。
23、三峽省:由現重慶市、現湖北省宜昌市、恩施州組成,省會重慶。
24、湖北省:由現湖北省除上述地區外餘下地區組成,省會武漢。
25、黔中省:由現湖南湘西州、懷化市、現貴州省銅仁市、黔東南州組成,省會懷化。
26、嶺南省:由現湖南省衡陽市、郴州市、現廣東省韶關市、連縣、連山、陽山、現江西省贛州市、吉安市組成,省會井岡山。
27、嶺西省:由現廣西柳州市、桂林市、河池地區、現湖南省永州市組成,省會桂林。
28、湖南省:由現湖南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長沙。
29、江西省:由現江西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南昌。
30、廈汕省:由現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漳州市、龍岩市、現廣東省汕頭市、潮州市、梅州市組成,省會廈門。
31、福建省:由現福建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福州。
32、香港都:由香港、澳門、現廣東省珠海市組成。
33、廣南省:由現廣東省茂名市、湛江市、現廣西防城市、欽州市、北海市、玉林市、貴港市、梧州市、賀州市組成,省會玉林。
34、廣東省:由現廣東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廣州。
35、廣西自治區:由現廣西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合現貴州興義州、雲南文山州組成,首府南寧。
36、海南省:現海南省不變,省會海口。
37、秦巴省:由現四川省南充市、巴中市、達州市、廣安市、廣元市、現陝西省漢中市、安康市組成,省會巴中。
38、金沙江省:由現四川省攀枝花市、涼山州、九龍縣、稻城縣、鄉城縣、現雲南省東川區、昭通地區、麗江地區、迪慶州、永仁、元謀、組成,省會攀枝花。
39、南詔省(大理省):由現雲南省大理州、保山市、臨滄地區、德宏州、怒江州組成,省會保山。
40、貴州省:由現貴州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貴陽。
41、四川省:由現四川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成都。
42、雲南省:由現雲南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組成,省會昆明。
43、陝西省:由現陝西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合現甘肅省慶陽市、平涼市組成,省會西安。
44、甘肅省:由現甘肅省除上述地區外的餘下地區合內蒙額濟納旗組成,省會蘭州。
45、青海省:不變。
46、寧夏自治區:不變。
47、西藏自治區:不變。
48、北疆自治區:由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哈密地區、吐魯番市、昌吉州、伊犁州、克拉瑪依市、石河子市組成,首府烏魯木齊。
49、南疆自治區:由現新疆巴音州、阿克蘇地區、和田地區、喀什地區、克孜州組成,首府喀什。
50、台灣省:不變。

❼ 影響中國行政區劃調整的因素是什麼

1、最主要的是地理因素。比如西藏、新疆。
2、宗教因素。比如寧夏
3、政治因素。比如北京
4、經濟因素。比如上海
5、人口因素。比如重慶
因為社會在不斷發展,我國人口、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在不斷發生變化,所以,及時對行政區劃進行劃分十分有必要。重慶直轄市的成立主要是因為當時的四川人口過億,一個省政府管理這樣一個龐大的「家」確實太困難。而且,重慶毗鄰長江,交通便利,經濟基礎比較雄厚,作為國民政府時候的陪都,又有很好的政治、文化因素在裡面。所以,成立直轄市勢在必行!
又比如,剛見國的時候,大連市(當時為旅大市)是中央政府的直轄市,因為它剛從蘇聯手中要回來,具有很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國防(和山東半島成為京津門戶)地位。但是,後來,隨著國家的穩定,也就沒有必要再設直轄市了,就劃給遼寧省管轄了。但是,它目前還是屬於國家的計劃單列市。

❽ 中國最新行政區劃調整是真的嗎什麼時候調整

早在六年前就已經傳出了這種消息,當時就已經辟謠了。 大規模區劃調整的成本很高,現在這種時候不會做這種事情的。

❾ 新中國的行政區域的調整

1950年
5大行政區
1個事務部 29個省、1個自治區、13個直轄市、8個行署區、1個地方、1個地區
華北事務部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保定市) 山西省(太原市) 平原省(新鄉市) 察哈爾省(張家口市) 綏遠省(歸綏市)
內蒙古自治區(張家口市)
東北區
(沈陽市) 沈陽市 旅大市 鞍山市 撫順市 本溪市
遼東省(安東市) 遼西省(錦州市) 吉林省(吉林市) 松江省(哈爾濱市)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
熱河省(承德市)
西北區
(西安市) 西安市
陝西省(西安市) 甘肅省(蘭州市) 寧夏省(銀川市) 青海省(西寧市) 新疆省(迪化市)
華東區
(上海市) 上海市 南京市
山東省(濟南市) 蘇北行署區(揚州市) 蘇南行署區(無錫市) 皖北行署區(合肥市)
皖南行署區(蕪湖市) 浙江省(杭州市) 福建省(福州市) 台灣省(台北市)
中南區
(武漢市) 武漢市 廣州市
河南省(開封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南省(長沙市) 江西省(南昌市) 廣東省(廣州市)
廣西省(南寧市)
西南區
(重慶市) 重慶市
川東行署區(重慶市) 川西行署區(成都市) 川南行署區(瀘州市) 川北行署區(南充市)
貴州省(貴陽市) 雲南省(昆明市) 西康省(康定縣) 西藏地方(拉薩) 昌都地區(昌都宗)

1.1950年11月12日設立中央人民政府華北事務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50年9月5日第九次會議決定)
2.撤銷旅大行署區,設立旅大市。(東北人民政府1950年10月5日命令)
3.撤銷四川省,設立川東、川南、川西、川北4個行署區。
1951年
5大行政區
1事務部 29個省、1個自治區、13個直轄市、8個行署區、1個地方、1個地區
華北事務部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保定市) 山西省(太原市) 平原省(新鄉市) 察哈爾省(張家口市) 綏遠省(歸綏市)
內蒙古自治區(張家口市)
東北區
(沈陽市) 沈陽市 旅大市 鞍山市 撫順市 本溪市
遼東省(安東市) 遼西省(錦州市) 吉林省(吉林市) 松江省(哈爾濱市)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
熱河省(承德市)
西北區
(西安市) 西安市
陝西省(西安市) 甘肅省(蘭州市) 寧夏省(銀川市) 青海省(西寧市) 新疆省(迪化市)
華東區
(上海市) 上海市 南京市
山東省(濟南市) 蘇北行署區(揚州市) 蘇南行署區(無錫市) 皖北行署區(合肥市)
皖南行署區(合肥市) 浙江省(杭州市) 福建省(福州市) 台灣省(台北市)
中南區
(武漢市) 武漢市 廣州市
河南省(開封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南省(長沙市) 江西省(南昌市) 廣東省(廣州市)
廣西省(南寧市)
西南區
(重慶市) 重慶市
川東行署區(重慶市) 川西行署區(成都市) 川南行署區(瀘州市) 川北行署區(南充市)
貴州省(貴陽市) 雲南省(昆明市) 西康省(雅安市) 西藏地方(拉薩) 昌都地區(昌都宗)

1.皖南行署區由蕪湖市遷駐合肥市,與皖北行署區合署辦公。(華東軍政委員會1951年12月19日報告備案)
2.西康省由康定縣遷駐新設的雅安市。
1952年
6 大 區 30個省、1個自治區、12個直轄市、1個地方、1個地區
華北區
(北京市)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保定市) 山西省(太原市) 綏遠省(歸綏市) 內蒙古自治區(歸綏市)
東北區
(沈陽市) 沈陽市 旅大市 鞍山市 撫順市 本溪市
遼東省(安東市) 遼西省(錦州市) 吉林省(吉林市) 松江省(哈爾濱市)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
熱河省(承德市)
西北區
(西安市) 西安市
陝西省(西安市) 甘肅省(蘭州市) 寧夏省(銀川市) 青海省(西寧市) 新疆省(迪化市)
華東區
(上海市) 上海市
山東省(濟南市) 江蘇省(南京市) 安徽省(合肥市) 浙江省(杭州市) 福建省(福州市)
台灣省(台北市)
中南區
(武漢市) 武漢市 廣州市
河南省(開封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南省(長沙市) 江西省(南昌市) 廣東省(廣州市)
廣西省(南寧市)
西南區
(重慶市) 重慶市
四川省(成都市) 貴州省(貴陽市) 雲南省(昆明市) 西康省(雅安市) 西藏地方(拉薩)
昌都地區(昌都宗)

1.撤銷中央人民政府華北事務部,設立政務院華北行政委員會。(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52年4月18日第14次會議決定)
2.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由察哈爾省張家口市遷駐綏遠省歸綏市。(政務院1952年6月28日批准)
3.撤銷皖北、皖南二行署區,恢復安徽省。(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52年8月7日第17次會議決定)
4.撤銷川東、川西、川南、川北四行署區,恢復四川省。(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52年8月7日第17次會議決定)
5.撤銷東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人民政府(或軍政委員會),設立政務院東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政委員會。(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52年11月15日第19次會議決定)
6.撤銷平原省,其行政區域分別劃歸山東、河北二省。(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52年11月15日第19次會議決定)
7.撤銷察哈爾省,其行政區域分別劃歸河北、山西二省。(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52年11月15日第19次會議決定)
8.撤銷蘇北、蘇南二行署區,恢復江蘇省。(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52年11月15日第19次會議決定)
9.直轄南京市改為江蘇省轄市。(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52年11月15日第19次會議決定)
1953年
6 大 區 30個省、1個自治區、14個直轄市、1個地方、1個地區
華北區
(北京市)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保定市) 山西省(太原市) 綏遠省(歸綏市) 內蒙古自治區(歸綏市)
東北區
(沈陽市) 沈陽市 旅大市 鞍山市 撫順市 本溪市 長春市 哈爾濱市
遼東省(安東市) 遼西省(錦州市) 吉林省(吉林市) 松江省(哈爾濱市)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 熱河省(承德市)
西北區
(西安市) 西安市
陝西省(西安市) 甘肅省(蘭州市) 寧夏省(銀川市) 青海省(西寧市) 新疆省(烏魯木齊市)
華東區
(上海市) 上海市
山東省(濟南市) 江蘇省(南京市) 安徽省(合肥市) 浙江省(杭州市) 福建省(福州市)
台灣省(台北市)
中南區
(武漢市) 武漢市 廣州市
河南省(開封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南省(長沙市) 江西省(南昌市) 廣東省(廣州市)
廣西省(南寧市)
西南區
(重慶市) 重慶市
四川省(成都市) 貴州省(貴陽市) 雲南省(昆明市) 西康省(雅安市) 西藏地方(拉薩)
昌都地區(昌都宗)
1.吉林省長春市和松江省哈爾濱市升為直轄市。(政務院1953年7月8日批准)
2.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和綏遠省人民政府合署辦公。(政務院1953年10月2日批准)
3.迪化市更名為烏魯木齊市。(政務院1953年11月20日批准)
1954年
(26個省、1個自治區、3個直轄市、1個地方、1個地區)

北京市 天津市 上海市
河北省(保定市) 山西省(太原市)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遼寧省(沈陽市) 吉林省(長春市)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熱河省(承德市)
陝西省(西安市) 甘肅省(蘭州市) 青海省(西寧市) 新疆省(烏魯木齊市)
山東省(濟南市) 江蘇省(南京市) 浙江省(杭州市) 安徽省(合肥市) 福建省(福州市)
台灣省(台北市)
河南省(鄭州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南省(長沙市) 江西省(南昌市) 廣東省(廣州市)
廣西省(南寧市)
四川省(成都市) 貴州省(貴陽市) 雲南省(昆明市) 西康省(雅安市) 西藏地方(拉薩)
昌都地區(昌都宗)

1.撤銷6大行政委員會。(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54年6月19日第32次會議決定)
2.沈陽市、旅大市、鞍山市、撫順市、本溪市、長春市、哈爾濱市、西安市、武漢市、廣州市、重慶市11個直轄市分別改為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陝西省、湖北省、廣東省、四川省7個省的省轄市。(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54年6月19日第32次會議決定)
3.撤銷遼東、遼西二省,恢復遼寧省。(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54年6月19日第32次會議決定)
4.撤銷松江省,將其行政區域並入黑龍江省。(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54年6月19日第32次會議決定)
5.撤銷寧夏省,將其行政區域並入甘肅省。(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54年6月19日第32次會議決定)
6.撤銷綏遠省,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內蒙古自治區。
7.歸綏市更名為呼和浩特市。
8.吉林省由吉林市遷駐長春市。
9.黑龍江省由齊齊哈爾市遷駐哈爾濱市。
10.河南省由開封市遷駐鄭州市。
1955年
(23個省、2個自治區、3個直轄市、1個籌備委員會)

北京市 天津市 上海市
河北省(保定市) 山西省(太原市)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遼寧省(沈陽市) 吉林省(長春市)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陝西省(西安市) 甘肅省(蘭州市) 青海省(西寧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山東省(濟南市) 江蘇省(南京市) 浙江省(杭州市) 安徽省(合肥市)
福建省(福州市) 台灣省(台北市)
河南省(鄭州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南省(長沙市) 江西省(南昌市)
廣東省(廣州市) 廣西省(南寧市)
四川省(成都市) 貴州省(貴陽市) 雲南省(昆明市) 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拉薩)

1.撤銷熱河省,將其行政區域並入河北省、遼寧省及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1955年7月30日第二次會議決定)
2.撤銷西康省,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四川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1955年7月30日第二次會議決定)
3.撤消新疆省,設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1955年9月13日決定,10月1日正式成立)
4.成立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昌都地區劃其管轄。(國務院1955年3月9日批准,1956年4月正式成立) 1956年
(23個省、2個自治區、3個直轄市、1個籌備委員會)

北京市 天津市 上海市
河北省(保定市) 山西省(太原市)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遼寧省(沈陽市) 吉林省(長春市)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陝西省(西安市) 甘肅省(蘭州市) 青海省(西寧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山東省(濟南市) 江蘇省(南京市) 浙江省(杭州市) 安徽省(合肥市)
福建省(福州市) 台灣省(台北市)
河南省(鄭州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南省(長沙市) 江西省(南昌市)
廣東省(廣州市) 廣西省(南寧市)
四川省(成都市) 貴州省(貴陽市) 雲南省(昆明市) 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拉薩)
1957年
(22個省、4個自治區、3個直轄市、1個籌備委員會)

北京市 天津市 上海市
河北省(保定市) 山西省(太原市)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遼寧省(沈陽市) 吉林省(長春市)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陝西省(西安市) 甘肅省(蘭州市)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 青海省(西寧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山東省(濟南市) 江蘇省(南京市) 浙江省(杭州市) 安徽省(合肥市)
福建省(福州市) 台灣省(台北市)
河南省(鄭州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南省(長沙市) 江西省(南昌市)
廣東省(廣州市) 廣西僮族自治區(南寧市)
四川省(成都市) 貴州省(貴陽市) 雲南省(昆明市) 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拉薩)

1.設立寧夏回族自治區(1958年6月19日成立籌備委員會,10月25日正式成立),以甘肅省部分行政區域為其行政區域。(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1957年7月15日第四次會議決定)
2.撤銷廣西省,設立廣西僮族自治區(1957年9月4日成立籌備委員會,1958年3月5日正式成立)。(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1957年7月15日第四次會議決定)
1958年
(22個省、4個自治區、2個直轄市、1個籌備委員會)

北京市 上海市
河北省(天津市) 山西省(太原市)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遼寧省(沈陽市) 吉林省(長春市)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陝西省(西安市) 甘肅省(蘭州市)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 青海省(西寧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山東省(濟南市) 江蘇省(南京市) 浙江省(杭州市) 安徽省(合肥市)
福建省(福州市) 台灣省(台北市)
河南省(鄭州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南省(長沙市) 江西省(南昌市)
廣東省(廣州市) 廣西僮族自治區(南寧市)
四川省(成都市) 貴州省(貴陽市) 雲南省(昆明市) 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拉薩)

1.直轄天津市改為河北省轄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1958年2月11日第五次會議決定)
2.河北省人民委員會駐地由保定市遷至天津市。(國務院1958年4月28日批准)
http://bbs.dili360.com/viewthread.php?tid=61302

❿ 中國行政區劃將調整為50個省,這是真的嗎

您好!「中國行政區劃將調整為50個省」是2009年就在網上發布的假消息,希望你不要輕信。謝謝閱讀!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