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行政邊界
Ⅰ 以行政管理范圍來確定區域的社區叫做什麼社區
行政社區。。。
Ⅱ 社區網格與行政區劃有什麼區別
我的理解是:社區網路是個虛擬世界,行政區劃是國家政權建置,兩者不是一回事,不過城市的社區是行政區劃第四級街道下的第五級行政區劃。
Ⅲ 請問行政區劃中的「居民區」與「社區」有何區別將「居民區」、「社區」的委員會均稱為「居委會」嗎
居民區 jū來mínqū [village] 任何由各種各源樣的住所及與之有關建築構成的建築群;特指向人們(如需要特殊照料的兒童)提供小群的單幢住所的機構社區的定義 是指固定的地理區域范圍內的社會成員以居住環境為主體,行使社會功能、創造社會規范物,與行政村同一等級的行政區域。居民委員會簡稱居委會。 居民委員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是中國人民民主專政和城市基層政權的重要基礎,也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之一。在中國的城市地區有4億多居民通過這一制度直接行使憲法賦予的自治權和民主管理經濟、文化和社會事務的權力。通過上面的名詞解釋,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居民區只是指小的人群聚集區,社區則是若干居民區的集合,而居委會則是管理者。
Ⅳ 法石社區的行政區劃
石頭街的文興自然村、坂頭自然村、聖店自然村、長埕自然村、美山自然村、井上自然村。
Ⅳ 如何確定社區的地域邊界求答案
因此,准確來理解、界定社區的源內涵及外延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性理論與實踐問題。歸納分析國內以往對於社區的定義以及社區建設的實踐,我們可以發現,現有的關於社區的各種定義基本上都是從地城觀點和基層政權建設的角度出發的,尤其是實踐部門更是把地域性作為社區的首要特徵而凸顯出來,使目前的社區成為了一個具有明確空間行政區劃(邊界)的概念。其實,從社會學理論上來講,社區本是不存在非常確定的地域邊界的,只要符合一定的要素條件(關於構成社區的基本要素目前仍存在較大爭議。不過大多數學者都同意將「社會互動、地理區域和共同關系」作為社區的基本特徵),小至一個村落、一個胡同(里弄),大到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甚至整個地球都可以稱之為社區。這種沒有確定邊界的社區也可以叫做「共同體社區」,更多的是用於理論探討,如果要將社區作為城鄉基層社會建設和管理的抓手和平台、載體(即「管理服務社區」),那麼較為穩定和清晰的地域邊界的確定也是必須的。
Ⅵ 西門社區的行政區劃
面積5.29平方公里。轄區有西街後田、奉聖巷、放生池、義成片區,轄區管理有義內成公寓、元泰花苑、金色華園容片區,總人口1700人,350戶,成立10個小組。轄區內流動人口400人。西門社區是泉州市豐澤區清源街道管轄,位於鯉城區與豐澤區交界,獨立組建一個社區,轄區范圍:東至新華北路,西至原泉州麵粉廠,南至西街升文小學,北至城西路。
Ⅶ 行政區劃。社區工作站和居委會有什麼區別
社區工作站是街道辦事處派出機構,居委會是居民自治組織。社區工作站不能代替居民委員會,承擔政府及街道辦事處在社區的各項工作和公共服務。
Ⅷ 社區與行政區的異同點
區別:第一,行政區是基於社會管理的方便或基於某些政治、經濟、回歷史等方面原因而人為答劃定的,而社區的邊界是相對模糊的。第二社區由於主要的社會活動或者生活方式基本上屬於同一類型,因此只能是單一形態的,而行政區則可為多形態的。
Ⅸ 社區與行政區域的關系
1996年,江干區轄7街道和5鎮1鄉,街道、鄉鎮分轄72個行政村、164個居民區,區域面積221.58平方公里。 2000年,江干區轄3個街道、6個鎮;2002年,江干區轄5個街道、5個鎮;2004年,江干區轄6個街道、4個鎮。 2001年,調整凱旋街道與采荷街道管轄界線,以慶春東路為界,將慶春東路以北原由采荷街道管轄的區域劃歸凱旋街道管轄,將慶春東路以南原由凱旋街道管轄的區域劃歸采荷街道管轄。 2001年,江干區轄3個街道、6個鎮,39個社區、15個居民區、64個行政村。 2002年,江干區轄5個街道、5個鎮,44個社區、15個居民區、59個行政村: 2003年底,江干區轄5個街道(凱旋街道、采荷街道、閘弄口街道、四季青街道、白楊街道)、5個鎮(筧橋鎮、彭埠鎮、丁橋鎮、九堡鎮、下沙鎮),69個社區、1個居民區、49個行政村。 2004年,撤銷下沙鎮建制,在原有區域范圍內建立下沙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駐中沙村。 2004年,江干區轄6個街道、4個鎮:凱旋街道、采荷街道、閘弄口街道、四季青街道、白楊街道、下沙街道、筧橋鎮、彭埠鎮、丁橋鎮、九堡鎮。 2014年12月,杭州市人民政府發文《關於江干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同意筧橋鎮、彭埠鎮、九堡鎮、丁橋鎮撤鎮設街,丁橋街道更名為丁蘭街道。 地勢南、北兩端高,中部和東部低。地區漢前(公元前 206年)尚是海塗地架,後經泥沙沖擊,於唐五代錢鏐築捍海塘以後,逐漸出現田疇,形成平原。江干區屬錢塘江衡積平原,地勢平坦,地面自然標高為5.2-6.2米(黃海高程),地表以下5.14米范圍內為粉砂、粉細砂。地耐力為100-120kpa,可作為工業與民用建築的天然地基及淺部椿基持力層。大地構造簡單,地殼穩定性好,無危害性大的地震等地質災害發生。 江干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6.27oC,平均相對濕度68%,年平均降雨1452.5毫米,年平均日照1899.9小時,年蒸發量1235.3毫米,年無霜期248天,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濟沛,無凍害等災害性氣候。
Ⅹ 社區和社會行政有何區別和聯系
社區與社會兩者之間的區別具體體現為:
(1)、在空間地域、組織范圍的角度,社區比社會小,社區的地域范圍比社會更小、更具體,社區是個人與社會相連接的橋梁或紐帶,社區成員通過參加社區活動參與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發揮自己的能動性。
(2)、在成員關系角度,社區比社會更具凝聚力,同一社區的居民,普遍具有共同歸屬感,相互間的關系較一般社會成員間更加親密,甚至具有共同的價值觀念。
(3)、在社會功能上,社區比社會的功能更加具體和專門化,社區更加接近生活,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社會則更多執行國家的功能,在功能方面更接近於國家。
在兩者的區別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社區與社會關系非常密切,以至於有人將社區等同於社會,或者說社區是社會的一部分。這種密切關系主要表現在:一、社區是社會的一部分。社區所擁有的人口、地域和設施都是社會的一部分;二、社區是一個社會的縮影,社區內部人員、地域等具體因素的多少和大小,決定了其內部關系的復雜程度。社會不是社區的簡單相加,社區也不能反映出社會的整個內涵,但是整個社會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動態體系,社區與社會的關系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社區中的關系可能有社會的特點,而社會中的關系也可能在社區中得以反映。
社區與行政區劃單位是兩個不同的范疇,社區屬於社會學范疇,強調依靠血緣、地緣關系,自然形成的共同體,而行政區劃單位屬於政治學范疇,強調依靠行政力量,法定形成的,用以實現各種職能的政權機構。兩者的區別非常清晰。
由 於行政區劃的劃分要充分考慮經濟聯系、地理條件、民族分布、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地區差異、人口密度等客觀因素,因此,行政區劃單位在一定范圍內與社區出 現了交叉,出現了基層法定社區,即:在自然性社區的基礎上,出於社會管理的需要而建立的共同體,具有明確的社區邊界和法定社區組織管理機構,主要包括黨組 織、居委會等。這些法定社區是為了實施行政管理而人為劃定的,有明確的界限,並與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形成的自然社區相對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