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點行政法
A. 怎樣學好《行政法》
你好 我是行政法與憲法專業的
首先明確思維方式 行政法與民法 刑法的思維方式不同 主要版是調整不平等權主體間的法律關系
其次 多看案例 行政法之所以難 是因為與現實生活聯系不緊密 不像民法那樣常用
再次 最重要的是多做司法考試真題 我做了3遍才基本搞通行政法
最後 多做對比 學習行政法時要有意思的回顧民法 刑法 注意對比相似之處的區別
多聽司考名師林鴻潮老師的課件
B. 學習行政法的意義
一、行政法治的內涵
我國依法行政的概念產生於80年代末,形成於九十年代。但從近幾年依法行政的實踐看,依法行政在不少沿海發達地區流於形式,更不用說西部,依法行政最重要法治精神、法律理性,程序正義以及保障公民權利等等,在不少地區和部門還未受到重視,為了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必須在西部開發中,充分關注依法行政的法治內涵的實現。
第一,法律至上原則。在依法行政中,法律至上原則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內容:1.法律是依法行政的最高規范。如美國依法行政的具體表述是「法律最高原則」,在德國則稱為「法治政府」。在這原則下,依法行政的行政依據是法律,沒有法律授權就不能行政。任何行政行為都是法律授權的行為。一切行政行為都必須服從法律,否則無效。2.依法行政規則。政府的依法行為必須有法律依據。在法律沒有規定時,行政機關無權像公民那樣自由地活動。例如,沒有處罰法,行政主體就沒有處罰權力。這在各法治國家都是一項普遍的規則。3.合法性規則。行政行為的范圍和內容必須由法律設定。法律對行政的授權不僅應具有質的特點,而且應當有量的規定。依法行政不僅不能超越質的規定,而且不能逾越量的范圍。有法律依據可以做出行政行為,但有權作出行政行為並不等於可以為所欲為。4.保證實施原則,行政機關必須以自己的行為來保證法律的實施。行政機關的職責是執行和實施法律,對於行政機關來說,不僅有消極的義務遵守法律,而且有積極的義務採取行動,保證法律的實施。法國最高行政法院在1959年的一個判決中聲稱,行政機關在情況需要的時候如果不制定有效的條例來維護秩序,就是違反法律。
第二,正當程序原則。程序是實體的保障。沒有正當程序的規范,行政法治要求的法律至上就難以實現。因此,行政法治對法律至上的要求必然要通過正當程序來實現。行政程序應當由法律來設定,其效力與其它法律相同。任何行政行為都必須有法定程序。只有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的行政行為才具有效力。非依正當程序的行政行為應當視為非法。依法行政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依程序行政。法律的至上性必須通過合理的程序來實現,沒有正當的程序,法律的至上性根據難以實現。法律的正當程序是實體法的延伸。在法治條件下,基本權利原則屬於實體上的原則,基本權利原則被正當地實施,這就是正當法律程序。正當程序原則在法治國家極受重視,而且在實踐中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正如美國法官弗蘭德利所說:「我們看到過去五年中程序上的正當程序的擴大,比在美國憲法批准以來的整個時期都來得大。」
第三,公平救濟原則。依法行政意味著行政相對人能夠及時有效地通過法律渠道糾正行政侵權行為,也就是必須存在公平有效的行政救濟。公平救濟不僅有范圍要求,而且有結果要求。以范圍而言,行政救濟不應當存在死角。比如,目前我國西部行政訴訟中不受理職稱評審方面的糾紛就很不合理,也是教授貶值得不到遏制的原因之一。其根源一是因為相關的法規欠缺,二是因為法官不是專家,但在實踐中並不是無法解決。事實上,各校都頒布有相當細的規定。法院在受理此類案件的時候,在不違反法律的前提下可以參照適用,而後者可以由法院請相關專家評審,最後由法院判決。為此建議我國在西部大開發中,行政訴訟法對此進行修改。法院應當能夠受理職稱評審案件。以結果而言,國家賠償是最主要的公平救濟的制度。在相當長的歷史階段上,國家賠償是被否定的。1873年,法國許可權爭議法庭在布朗戈案作的判決中,在法律沒有作出規定時,明確承認了國家賠償責任。此後,國家賠償被正式確立。我國1954年憲法就提出了國家賠償,1995年正式實施。但從實施的現狀看,仍有待進一步完善。有的公司受到行政機關的不法拘禁長達幾年,但出來後的賠償往往是象徵性的 。這與依法行政的人民利益原則不相一致。
二、行政控權:依法治國在西部大開發中的深化
我國依法行政的提法是在「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大背景下產生的。如果說依法治國的實質是依法治權 ,那麼,在西部大開發中體現依法治國實質要求的依法行政,必然以行政控權作為其本質內容,這是我國依法行政的本質特點。
一般意義上的行政控權系指英美法系國家的行政程序控制理論,即強調行政法是程序法。但是,從實踐看,行政控權不僅局限於程序。在這方面,大陸法系國家的公共權力論、公務論等恰好是一個補充。也就是說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的行政法理論基礎雖然形式不同,但在本質上具有一致性。這是因為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行政法理念的理論基礎具有共同性,即都建立在人民主權和權力制衡理論的基礎上。為了保障人民主權,必須對權力的行使實行監督的制約。18世紀的啟蒙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鳩系統地論述過分權和制衡的思想。孟德斯鳩指出:為了防止權力濫用,保障自由,就必須對權力進行制約,而對權力制約的最好方法,就是「用權力約束權力」。 此後,人民主權和權力制衡的原則就成為資產階級憲法和法治的一般原則,無論是英美法系、大陸法系,其行政法的理論基礎都源於此。
此外,從法治的實質內容看,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國家面臨的問題都有共同性,即如何防止國家權力不被濫用?從現代國家看,國家權力最普遍的形式是行政權。因此,法治國防大學家防止國家權力不被濫用的首要考慮就是能夠對行政權實施有效控制。當然,行政行為還涉及到行政效率、社會公共福利的目標等,但與行政控權相比,它們無疑是具有從屬性。在任何一個法治國家,行政效率最終都取決於行政控權的效能。我們不否認,在特定的條件下,某些腐敗行為可能會提高效率,如某些賄賂可以加快辦事速度,但這是以整個行政效能的降低為代價的。從整體上提高一個國家的行政效能,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加大行政控權的力度和廣度,而不是容忍甚至鼓勵腐敗。二戰以後,當代法治國家普遍以行政立法作為主導,一大批制約和控制行政權力的法律相繼出台,甚至連行政官員的道德行為也納入了法治的軌道,有效地防止了行政權的濫用,規范了行政行為。
從法治國家的歷程看,雖然所運用的觀念不同,但依法行政本質上都是通過控權實現的。依法行政的歷史事實證明了行政控權的作用不可替代。1215年英國大憲章,作為資產階級憲政的開端,其實質正是控權。此後,行政控權的思想和實踐在西方法治國家不斷發展,並日益完備。無論是英美法系國家還是大陸法系國家都是如此。在大陸法系國家法國,著名憲法學這有狄驥就說過:「法學上一個最重要的原則,是國家也須受法律的限制。」 這種控權的思想,早在法國大革命以後頒布的人權宣言就有了明確的表達:「所有公民都有權親身或由其代表來確定賦稅的必要性,自由地加以認可,注意其用途,決定稅額、稅率、客體、徵收方式和時期。」「社會有權要求機關公務人員報告其工作 」。同樣是大陸法系的德國,行政控權被表述為行政監督,正如德國斯佩耶爾大學法學教授賴納•皮查斯所說:「法律在國家的統治中佔有中心地位。它限制國家的統治,確定國家的職能並將它控制於法律監督之下。這點尤其適用於行政行為,它同樣受制於法律。 」英美法系國家更是如此。美國作為典型的三權分立國家,行政控權其實是權力制衡的一種特殊形式。在這種形式下,為了保障社會公共權利,即使是總統行為也受到了嚴格制約。
除了上述法治作用以外,行政控權在我國西部法治建設中還有其獨特的意義。行政控權是我國西部反腐敗斗爭的迫切需要。盡管我國近年加大了反腐敗的力度,但是腐敗現象仍在蔓延。從制度上說,就在於我國反腐敗的控權機制還沒有健全。我們在1997年就開始提依法治權的法治思想,但如何治權和治官,實踐中還有較大的距離。實踐證明,腐敗滋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和最本質的表現形式是權力的濫用,而克服腐敗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行政控權。
行政控權的優越性是現代法治本質特點。在理論上,行政控權不過是權力制約原則在行政法領域的推廣。正像治權是法治的本質一樣,行政法如不具備良好的行政控權功能,行政法的其它功能必將受到影響,甚至完全不能實現。比如,行政法的服務功能,強調行政主體具有為人民服務的義務,這當然是對的。但法制意義上的服務不應只是一種道德要求,也應是一種法定責任。也就是說,當行政主體違背為人民服務的義務的時候,他將受到追究或為此承擔相應的責任。因此,服務功能只有在行政控權的條件下,才有全面實施的可能。行政法的控權功能體現了現代法治的本質精神,是行政法治的內在要求。現代民主憲政和法治國家的本質精神和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控制公共權力,防止權力濫用,保障公民權利和經濟的自由發展。十五大以後,我國理論界進一步明確,依法治國的實質就是依法治官或依法治權。在這方面,行政法的控權功能是任何法律所無法比擬的。
誠然,行政控權在法治發達國家受重視的程度有所不同。正像有些學者所指出的,行政控權在有些法治國家已成為歷史。在西部大開發,行政控權是一種十分迫切的現實。正如馬克思所說的:「沒有一個民族能夠一個跟斗翻越它的歷史發展的各個必要階段。 」
三、實現西部大開發,走向行政法治的具體步驟
(一)完善西部法律體系是依法行政的基礎
實現依法行政首先要求建立完整,嚴密、和諧、優質的法律體系,從而把西部政治、經濟、文化納入法制的軌道。一是立法必須從實際出發,從少數民族聚居較多地區出發,中央應授權西部省、市人大享有更大的立法權,地方立法也應該具有前瞻性和法律科學性。二是加強立法的開放性和民主性,特別是在當前中國已加入WTO,我國西部立法必須與WTO法律框架接軌,既要根據地方實際制定行政執法的規范,又要在引進外資或進行商務活動中按國際公約、國際慣例行使行政權。在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形勢下,我國行政立法要大膽借鑒外國有益的立法經驗和立法成果,維護西部人民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
(二)提高行政執法效率,廉潔公正執法是實現西部大開發的關鍵
如果說,有法可依是實現依法行政的前提的話,那麼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則是行政執法的關鍵。十五大文件指出:「一切政府機關都必須依法行政,切實保障公民權利,實行執法責任和評議考核制。 」從而把依法行政與保障人權緊密結合起來。行政執法在國家各種權力中是最活躍、最經常、最普遍、最直接運用權力與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織有著最密切關系,因此最容易發生侵權問題。以前,行政機關責任意識淡薄。在西部開發中,行政權力必須服從於法律的預設,法律的行政權力處地支配和控制地位,行政機關應積極,主動發揮管理功能,服務功能並適當運用自由裁置權,在西部開發中,樹立行政機關的新形象至關重要。英國學者說,政府是一個感染力極強的,以身示教的教師,不論教好教壞,它總在以自己楷模行為教育整個民族。
(三)提高公務人員素質,提高西部公民法律意識,是實現西部大開發一項系統工程
從人治走向法治的制度創新過程,正是建設法律權威和法律信仰的過程。公務員是依法行政的主體,是代表國家的形象,執法的好壞將影響到整個西部開發的成功與否。守法、護法又是一個公民最基本的義務。只有全民法律意識增加了,行政執法才有廣泛的基礎。孟德斯鳩說過「要接受最好的法律,人民的思想准備是必要的 」。當前,西部大開發中,培養公民學法、守法、護法精神和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十分重要。雖然西部是一個多民族地區,人民文化素質不高,普法教育也就顯得更為重要。對於廣大西部公務人員來說,學習法律知識是重要的,但更重要是樹立法律權威觀念和權力服從法律觀念。畏法者最快活,尊法者最順心,只有在法律范圍內活動才能獲得最大自由。
總而言之,行政機關在西部大開發中,應積極能動地發揮其管理功能,服務功能,並適度運用自由裁量權,提高行政效率。在我國西部大開發中,必須堅持法治原則、法律至上原則、正當程序原則、公民救濟原則。在西部大開發中建立依法行政的法律體系,強化依法行政觀念,為實現依法治國起引導、橋梁作用。
C. 怎樣學好行政法
將重點放在行政訴訟部分,捎帶行政復議部分,放棄如國家賠償部分。行政法不完善,也很難理解,無實踐難精通,做會典型案例會有幫助。
D. 學行政法的法律專業人士請進!拜託了!
行政許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況下,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向行政機關進行申請,行政機關予以審查,准予其從事某一事項的行政行為。
該案例中,南京市所有中學入學新生騎行自行車上下學行為必須通過考試,領取駕照,由教育局、交管局實行統一考試、准入與管理制度,符合行政許可行為的形式特徵,從形式上看,是一種行政許可行為。但是,在實質上,該案例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行政許可行為,因為該案例中教育局與交管局的做法至少存在著兩點與《行政許可法》不符之處:
首先,從該定義中我們可以知道,行政許可的事項必須法律一般禁止的行為。常識可,學生騎自行車上學,再平常不過,並不是法律一般禁止事項,只需要對學生安全騎駕進行必要教育指導。因此,次案例存在的第一點不合法之初就在於違法了《行政許可法》關於許可事項設定的規定。設定許可的事項必須是涉及國家、公共安全、公共事務管理、有限資源開發、與市場准入等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項,而公民、法人、其他組織可以自主決定、調整且不影響干涉他人利益的情況下,是不需要設定行政許可的。
其次,該案例中,推行自行車「駕照」制度的機關為南京市教育局與交管局。但是根據我國《行政許可法》關於行政許可設定許可權的規定:法律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省、直轄市、自治區人民政府可以設定臨時性法規。由此可知,該案例行政許可的設定主體不合法,設定行政許可的最低主體資格是省、直轄市、自治區一級人民政府。
綜上述,南京市教育局、教官在學生騎自行車上學設定行」政許可「的做法,雖然是出於對學生的生命財產、社會交通安全等因素的考慮,但是,與情與法皆有不妥,且如此煞費苦心既造成行政管理資源的浪費,也給學生的學習生活增添了負擔。對學生騎自行車的行為,學校、交管部門應該聯合在加強學生安全、正確騎駕自行車方面的教育指導。而不必要用「駕照」制度。
E. 淺談如何才能學好行政法
行政法是國家重要的部門法之一,是調整因行政主體行使其職權而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行政法是以法理為基礎,以憲法為根本指針,與民法、刑法、經濟法各部門法相比較,與行政訴訟法相聯系的一個部門法。筆者認為,學習行政法,不能用孤立的方法,片面認識它的本質、核心、原則、地位和作用等諸多方面,而應該用聯系的方法,與有關法學理論和法律相比較、相聯系,這樣就能突出行政法的特點,同時融匯貫通,學習和鞏固相關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與法理相聯系。法理即法的一般理論,特別是有關我國社會主義法的理論包括法的產生、本質、特徵、發展、作用、形式以及法的制定和實施等基本概念、規律和原理。學習行政法的概念、淵源、地位、性質,應當回顧法理學的有關內容,行政法是調整行政主體與被管理人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織之間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而法是國家制定和認可的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則。行政法是法的一個分支。行政法的淵源和法的淵源基本是一致的,主要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等。在學習行政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時,結合法理中法律體系的內容,明確行政法是四大部門法之一。我國行政法屬於社會主義法的類型。為了更好地認識依法行政的、內涵,可重新認識法理中關於社會主義法的基本要求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樣才能深刻領會依法行政和法的基本要求是一脈相承的、 第二,和憲法相聯系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主要規定國家的本質和形式,國家機構的組織,職權和基本制度,以及國家與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相對手其它部門法與憲法的關系而言,行政法與憲法的關系尤為密切。行政法的許多規定在憲法中找到更高一層次的依據。在學習行政法律關系時,我們知道,作為法律關系一方的行政機關享有行政職權,並具有行政強制力,對依法成立的行政決定,被管理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織有遵守的義務。而這些權利義務的規定恰恰來源於憲法,憲法明確規定了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管理社會的權利,並賦予行政機關強制執行力。此外,憲法中規定的組織形式和領導體制在行政法中作了具體的闡述,憲法中有關教育、計生、環保、勞動等問題的規定是行政單行法是:教育法、環保法、勞動法產生的依據。 第三,和其它部門法相比較行政法、民法、刑法、經濟法是我國四大法律部門,它們調整的社會關系不同,基本原則不同,規定的內容也不同,學習行政法,如果能和其它三個部門法相比較,則能突出行政法的特點,有助於領會行政法的實質。 我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在民事活動中,平等主體間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我國《民法通則》明確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民法中除規定作為民事主體應具備的條件外,還規定大量的民事行為規則,如代理規則、合同成立的規則。違反民法的規定要承擔民事責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等。刑法調整的是觸犯刑法產生的刑事法律關系,公民和單位可成為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刑法採取的是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當的原則。具體分為十章如危害國家安全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等。觸犯刑法要承擔的刑事法律責任包括管制、拘役、徒刑、死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等。經濟法調整的是國家干預經濟活動過程中形成的經濟許可權和責任關系。經濟法律關系主體包括享有經濟決策和調控權力的行政機關和企業單位以及進行生產經營的經濟組織。經濟法遵循資源優化配置原則、國家干預原則、社會本位原則、公平效益等原則。經濟法的內容主要包括經濟組織法、市場調控法、宏觀調控法,市場分配法,確立了如證券、保險、獎勵等多項行為規則,違反經濟法要承擔賠償損失等經濟責任。行政法在主體、調整對象、原則、內容和責任方面不同於以上三個部門法,表現出自己的特點,它調整的是不平等的主體間的法律關系。法律關系的一方是享有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另一方則是被管理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組織。行政機關是行政法律關系的主角,法律賦予它權力,規定它的行為規則,行政機關享有超越於被管理人的權力,可以單方做出影響對方權利義務的決定(而不象在民事活動中,雙方當亭人地位平等),行政機關不經對方同意可做出行政處罰決定,而在民亭活動中雙方行為要經雙方同意,如買賣行為。行政機關行使職權不是無條件的,行政法採取合法性原則和合理性原則,即要求行政機關做出行政行為既合乎法律又合乎情理。行政法規定了多種行政行為,主要是行政立法行為,和行政執法行為。後者包括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許可,行政復議等。實施行政行為要求主體合法,有法律依據,內容和程序合法。行政行為違法,承擔行政責任,包括行政處分,撤銷違法行為、返還、承認錯誤,消除影響等。 第四、與行政訴訟法相聯系行政訴訟法是規定人民法院、訴訟參加人、其他訴訟參與人進行訴訟活動、及在訴訟活動中相互關系的法律規范。行政法是實體法,行政訴訟法是程序法。學習行政法時,應密切注意行政訴訟法的相關規定。行政法中對行政行為有兩種重要分類具體行政行為和抽象行政行為,行政行為和外部行政行為,聯系行政訴訟法中的受案范圍,應明確、具體行政行為和外部行政行為是可起訴的,抽象行政行為和行政行為是不可起訴的。行政法中規定了行政行為的規則,如行為應有法定依據,應有充分證據,依據法定程序等,行政訴訟法則規定,無法定依據、證據不充分、違法法定程序的行政行為將被撤銷。行政法中要求行政先取證,後裁決,相應的行政訴訟法中規定行政機關應對其行為承擔舉證責任。學習行政法時,還應注意在行政執法中,行政機關處於管理者的地位,擁有行政權力,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處於被管理者的地位,承擔服從的義務。在行政訴訟中,被管理人具有原告資格,行政機關只能作被告。 總之,學習行政法還可以與行政管理、行政賠償等有關知識相聯系,為使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學生更好地學好行政法。筆者堅信,只要我們共同探索學習行政法的決竅,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作者:王霄艷
F. 行政法該如何學習
(一) 首先了解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在這裡麵包含的重要知識點有:
1、行政主體,區分行政主體與行政機關、行政法主體、公務員的概念,分清派出機關與派出機構的區別,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與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的區別。
2、行政行為,了解行政行為的幾種分類,自由裁量行政行為與羈束行政行為,應申請的行政行為與依職權的行政行為,要式行政行為與不要式行政行為,單方行政行為與雙方行政行為,具體行政行為與抽象行政行為,及特殊行政行為中的行政終局裁決行為、國家行為,其中,最主要的具體行政行為與抽象行政行為的區別,在抽象行政行為中涉及到行政立法,了解行政立法的幾種分類,掌握區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及規章各自的制定范圍許可權、效力等級,在具體行政行為中涉及到行政處理行為和行政處罰及行政合同,其中行政處理行為具體包含行政許可、行政徵收、行政給付、行政強制措施、行政強制執行、行政裁決,在行政處罰中著重理解一事不再罰的原則,重點掌握行政處罰的種類、設定、處罰程序、處罰的適用、管轄。
(二) 行政行為的相對人對行政行為不服的救濟措施:
1、行政復議,應掌握復議的適用范圍及排除范圍,管轄,主體,重點掌握特殊管轄及復議中被申請人的確定,申請復議的期限,復議的審理及審理的特殊規則,在審理中可以審查的3種規定及相對人要求附帶解決行政機關的侵權事宜,另外應掌握復議過程中的不停止執行規則及證據規則,最後了解復議的決定,如:維持、撤銷、履行、變更、確認,
2、行政訴訟,訴訟的適用范圍,重點記憶幾中排除適用的行為,如:國家行為、刑事司法行為、行政終局裁決行為等;管轄,重點掌握特殊管轄如:經復議的管轄、不動產的管轄、限制人身自由的管轄等;訴訟參加人的規定,針對原告的確定應參照《行政訴訟解釋的若干規定》,對於被告的確定應掌握幾種特殊的規定,如:行政機關組建機構的被告的確定、內設機構和派出機構被告的確定等,在訴訟程序中應結合民訴進行比較記憶,找出其特殊的規定,在執行程序中應區分訴訟的執行和非訴訟的執行。
(三) 相對人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侵權的賠償問題即國家賠償,包含三部分:
1、行政賠償,2、刑事賠償,3、訴訟損害賠償,掌握其賠償的范圍及賠償主體的確定,區分行政賠償與刑事賠償的程序,如:行政賠償中的先行處理程序、刑事賠償的處理前置程序等。了解賠償的方式和標准。
從以上要點來看,其實行政法並不難學,只要我們從中理出頭緒,了解行政法的框架,然後將知識點進行系統化的填充, 從而做到胸有成竹。
G. 學行政法有前途嗎
咱們學校這個專業很牛插的,前年有個師兄直接考進中紀委工作了,好好學吧,有前途。
H. 怎麼學習行政法
通過實例學比較好
I. 對於行政法有什麼好的學習建議
如果只是為了認識生詞,網路就夠了。如果只是為了考試,不管內是期末還是司考容,唯一要訣就是多背書。你看,上面的答案連課程大綱都給你寫出來了。但如果你是想真正「學好」行政法,一定要記住一句話,沒有哪個政府機關是存在於真空中的。一定要把行政法的理論、法條,結合中國的現實來思考。行政法問題之所以復雜,一大半與中國復雜的行政體系有關,而法學生要去「學生氣」,也要從這里入手。例如,每本行政法教科書上都有個「正當程序原則」,何海波教授年輕的時候還寫了篇《晨光初現的正當程序原則》,題目很有詩意很有憧憬,講法院逐漸開始引用正當程序原則判案。
J. 如何學好行政法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論學習-實踐-通過實踐經驗理論深化-再實踐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