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

發布時間: 2021-02-21 15:41:29

A.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什麼為依據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根據《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三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

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並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參照規章。

(1)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三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並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參照規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中,經審查認為本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的規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不作為認定行政行為合法的依據,並向制定機關提出處理建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五條人民法院應當公開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供公眾查閱,但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內容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六條規定 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中,認為行政機關的主管人員、直接責任人員違法違紀的,應當將有關材料移送監察機關、該行政機關或者其上一級行政機關;認為有犯罪行為的,應當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檢察機關。

人民法院對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將被告拒不到庭或者中途退庭的情況予以公告,並可以向監察機關或者被告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提出依法給予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處分的司法建議。

B.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是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 )。

人民法院抄以審查具體行政行為合襲法性為原則,以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理性為例外,變更判決是一種涉及到自由裁量權的判決,是對形式上不違法,但實質上違反法律公正合理原則要求的具體行政行為司法審查的結果,故為合法性審查的例外,是合理性審查。

所以: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只審理行政行為的合法性,不審查合理性(例外是行政處罰明顯過重)

C.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訴訟案件一律應當公開進行是對還是錯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訴訟案件一律應當公開進行是錯誤的。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

第四條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設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

第七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第十一條人民檢察院有權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第五十四條人民法院公開審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3)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擴展閱讀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

第五十五條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有權申請審判人員迴避。

審判人員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應當申請迴避。

前兩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當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第五十六條訴訟期間,不停止行政行為的執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裁定停止執行:

1、被告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2、原告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停止執行,人民法院認為該行政行為的執行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並且停止執行不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

3、人民法院認為該行政行為的執行會給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4、法律、法規規定停止執行的。

當事人對停止執行或者不停止執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D.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時,作為參照的是

行政訴訟法規定,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參照行政規章。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並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

第五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參照國務院部、委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制定、發布的規章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制定、發布的規章。

人民法院認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發布的規章與國務院部、委制定、發布的規章不一致的,以及國務院部、委制定、發布的規章之間不一致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請國務院作出解釋或者裁決。

(4)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擴展閱讀:

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時會有審判監督程序

(一)審判監督程序的概念

審判監督程序即再審程序,是指由有審判監督權的法定機關和人員提起,或由當事人申請,由人民法院對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再次審理的程序。

(二)審判監督程序的提起

1,人民法院提起再審的程序

人民法院提起再審,必須是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其程序為: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認為需要再審的,

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生效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生效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的,有權提審或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案件,裁定中止原判次的執行。

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案件,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一審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審程序審理,對所作的判決、裁定,當事人可以上訴;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二審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上級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審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審判監督程序若下問題的解釋》中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再審案件應當開庭審理。但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的,雙方當事人已經其他方式充分表達意見,且書面同意不開庭審理的除外。

2,當事人申請再審的程序

當事人申請不一定引起審判監督程序,只有在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前提下,由人民法院依法決定,才可以啟動再審程序。

(1)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條件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1、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2、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3、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4、對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來調查收集的;

5、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對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情形,或者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2)當事人可以申請冉審的時間

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兩年內提出;兩年後據以作下;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以及發現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3個月內提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定,申請再審期間不適用中止、中斷和延長的規定。

3,人民檢察院的抗訴

抗訴是指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提起抗訴的法定情形,提請人民法院對案伴重新審理。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符合當事人可以申請再審情形之一的,應當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起抗訴

地方各級人民榆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符合當事人可以申請再審情形之一的,應當提請上級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E.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方式是()

當事人提起行政訴訟.不提不受.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得採用調解作為審理程序和結案方式。只有行政賠償訴訟可以適用調解。

F.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依據是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生法規為依據。地方生法規適用於內本行政區域內發容生的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區的行政案件,並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參照國務院部、委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制定、發布的規章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制定、發布的規章。 人民法院認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發布的規章與國務院部、委制定、發布的規章不一致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請國務院作出解釋或者裁決。

G.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為什麼不適用調解原則

調解來是我國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之源一,但行政訴訟卻不適用調解,這是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的重要區別。
行政訴訟不適用調解,這是由行政爭議的特點所決定的。第一,行政爭議是因行政機關行使國家行政管理權而發生的,行政權是國家的法定權力,它的行使是依據行政法進行的。第二,行政爭議所反映的法律關系是一種縱向的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不同於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關系,這種特殊的指揮、命令與服從關系,也使得雙方當事人無法在產生爭議後平等自願地去協商並達成協議,而只有讓第三者公斷。第三,行政訴訟使人民法院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並不審查具體行政行為是否適當,在合法與違法之間不存在第三種選擇。

所謂不適用調解,主要是指人民法院不能以調解書的形式結束案件的審查。至於在受理之初,人民法院對當事人作些法律上的解釋工作,曉之以理是可以的,雙方當事人自願達成協議也是允許的,但應以人民法院裁定的形式結案。(

H.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應以什麼為依據

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第63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回律和行政法規、地答方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並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參照規章。由此可見,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應首先以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對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以及規章的適用,應以具體審理案件為准。

I.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應遵循哪些原則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應遵循的原則: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版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權第三條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第四條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設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
第五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六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
第七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第八條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第九條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行政訴訟的權利。
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審理和發布法律文書。
人民法院應當對不通曉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提供翻譯。
第十條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有權進行辯論。

J.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什麼什麼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

」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行政訴訟法》第七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

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並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參照規章。



(10)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三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並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參照規章。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