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東海島行政

東海島行政

發布時間: 2021-02-20 23:26:40

① 湛江東海島經濟開發實驗區為什麼現在叫做市轄區呢

現在很多誠實都有開發區,從國家級到縣級種類繁多甚至可以說多的有點亂。比如回湛江就有答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海島經濟開發區等,行政級別各有不同。東海島經濟開發區只享有市轄區的相關待遇,並不是平時我們所說的行政區劃中的市轄區。這就好比行政事業單位的處級調研員、廳級調研員一樣,是虛職。

從行政區劃上說東海島歸麻章區管理。但是2006年將東海島經濟開發區代管的東山鎮、東簡鎮改為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海島新區代管。

(隨附一張湛江市轄區圖供參考)

② 湛江東海島屬於市轄區嗎

是的,原先是麻章區的,現在歸開發區管,是市轄區。

③ 湛江市人民政府的行政區劃

截止到2018年,轄區有:赤坎區、霞山區、麻章區、坡頭區,雷州市、廉江市、吳川市(三個縣級市),以及徐聞縣、遂溪縣(二縣),共有82個鎮、2個鄉、37個街道辦事處、307個居委會、1636個村委會。

擁有國家級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及奮勇高新區、南三島濱海旅遊示範區、海東新區3個功能區。主要島嶼有東海島、南三島、硇洲島、特呈島、調順島、東頭山島、南屏島等。

(3)東海島行政擴展閱讀:

位置:

湛江市位於東經109°40'-110°58'、北緯20°13'-21°57'之間,包括雷州半島全部和半島以北一部分,東瀕南海,南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西臨北部灣,背靠大西南,東北與茂名市接壤。

氣候:

湛江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的低緯地區,屬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終年受海洋氣候調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4-9月為多雨季節,8月雨量最多;10-3月雨量較少。低壓、熱帶風暴、台風登陸影響較為頻繁。

地貌:

湛江的陸地大部分由半島和島嶼組成,多為海拔100米以下的台階地。全市總面積中,平原佔66.0%,丘陵佔30.6%,山區佔3.4%。北部低丘陵區,地勢最高為廉江市北部、西北部,以海拔80-250米的低丘陵為主。

④ 廣東省湛江市建制鎮有哪些東海島東山鎮是不是建制鎮

湛江來市區(僅指4個區,不包括下自轄各縣)現在下轄所有的鎮都是建制鎮.東山鎮當然是建制鎮.

整個湛江市(包括4區/2縣/3縣級市),除了徐聞還有2個"鄉"的設置外,其他都是建制鎮.

你明白什麼叫"建制鎮"嗎?

一般民間所說"鎮"指的是較大的集市,它只是一種民間俗稱,並不一定是法定的行政區,比如"鄉"正府駐地也被民間很多人稱之為"鎮",但它就不屬於"建制鎮"而只是俗稱.

而所謂"建制鎮"是在縣市以下設立的和"鄉"等列的一級正式行政區,設有相應的行政管理機構,如鎮正府等.

⑤ 湛江市東海島沈氏來源

沈(Shěn)姓
沈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四十九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五百七十八萬四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36%左右。沈姓在《百家姓》中排列十四位。
姓氏起源
源流一:源於嬴姓,出自少昊金天氏裔孫台駘氏之後,屬於以國名為氏。據史籍《左傳·昭公元年》、《姓氏考略》等記載,少昊金天氏的裔孫中有台駘氏(台胎氏),台駘氏之後建立了古沈國。古沈國於夏、商時期,一直在今山西省西南部的汾河流域一帶活動。到西周初期,古沈國之地被初建的晉國霸佔,第二任晉國君主姬燮父乾脆吞並了古沈國,其台駘氏遺族即以故國名為姓氏,稱沈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是為汾陽沈氏。該支沈氏正確讀音作shěn(ㄕㄣˇ)
源流二:源於姬姓,出自周文王第十個兒子姬季載之後,屬於以國名為氏。據史籍《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記載,沈氏出自姬姓,是黃帝的後裔。沈,本是上古國名,最早是夏禹子孫的封國。周王朝初期,在周武王姬發逝世後,年幼的周成王姬誦即位,由周文王第四子周公旦攝政。當時三監不服,與商紂王之子武庚勾結,聯合了東夷族反叛,三年後被周公旦所滅。周文王第十子姬季載因平叛有功,被周公舉薦為周王朝的大司空,後周成王將叔父姬季載封於沈地,建沈國,故址在今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一帶。傳說姬季載的耳朵特別大,因此沈國又名聃國、冉國,子爵,其嫡系後代世襲沈國之君,稱「沈子」。兩周時期,「聃」又寫作「冉」,與「沈」讀音相同,因此聃季載又稱冉季載、沈季載。在史籍《水經·汝水注》中記載:「汝水又東南,左會意水……又東經平輿縣故城南,為意水縣,舊沈國也,有沈亭。」沈國在春秋時期位卑勢弱,在強國爭霸中左右為難,苦不堪言。因其國境靠近強楚,故多依附之,因而屢遭中原諸國的討伐。周襄王姬鄭二十八年(公元前624年),晉、魯、宋、陳、衛、鄭等諸侯國聯合討伐沈國,使之從此一厥不振。沈國作為楚國的同盟國,曾在後來的周靈王姬泄心十四年(楚康王羋昭二年,公元前558年)、周景王姬貴八年(楚靈王羋圍四年,公元前537年)兩次隨楚伐吳。到了周敬王姬丐元年(吳王僚八年,公元前519年),沈子逞在楚國慫恿下出兵伐吳國,結果大敗,自己也成了吳王僚(姬諸樊)庭下的俘虜。據史籍《左傳·定公四年》中的記載,到了周敬王十四年(晉定公姬午六年,蔡悼侯姬東國十六年,公元前506年),晉定公召集諸侯會盟於召陵(今河南郾城)。由於此次盟會主要是針對楚國的,因此當時親楚的沈國君主沈子嘉拒不參加會議。晉定公大怒,就指使蔡悼侯出兵,一舉伐滅了沈國,並將沈子嘉押回蔡國殺害。沈國滅亡之後,姬季載的裔孫姬逞逃奔楚國,其後裔子孫多以故國名為姓氏,稱沈氏,亦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季氏、聃氏、冉氏等,世代相傳至今。其中的沈氏史稱正宗,戰國後期主要在葉邑(今河南葉縣)生息繁衍。該支沈氏正確讀音作dān(ㄉㄢ),今音讀作shěn(ㄕㄣˇ)亦可,是為葉邑沈氏。沈氏族人大多尊奉冉季載(姬季載、聃季載、沈季載)為得姓始祖。
源流三:源於羋姓,出自上古顓頊帝後裔的封地,屬於以居邑名為氏。據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楚有沈邑。楚莊王之子公子貞封於沈鹿,故為沈氏。」沈鹿,就是春秋早期楚國的沈邑,故址在今湖北省的荊門市鍾祥區一帶。後來楚莊王羋旅(熊侶)將自己的兒子公子貞封在沈邑,時稱沈令尹。在公子貞(熊貞)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沈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荊門沈氏。該支沈氏正確讀音作xǐng(ㄒㄧㄥˇ),今音讀作shěn(ㄕㄣˇ)亦可。
源流四: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楚國王族弟子戍之後,屬於以地名為氏。據史籍《風俗通》、《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姓氏考源》、《姓譜》、《中國姓氏尋根》等記載:春秋時期,楚莊王羋旅(熊侶)有個曾孫名叫熊戍,在楚平王羋居(熊棄疾)執政時期(公元前528~前516年),出任沈縣(今安徽臨泉)的令尹,史稱沈尹戍,又稱光尹戌。沈尹戍縣尹任滿後,起初隱居於零山(今湖南永州),後又出仕為楚國左司馬。沈尹戌在擔任楚國左司馬時期,當時有個佞臣叫費無極,楚平王在他的蠱惑下趕走太子建,殺死伍奢父子,逼得伍子胥出奔吳國,後來又勾結另一個大夫鄢將師害死左尹錢宛。錢宛素來以廉潔出名,在楚國很得人心,他的被害在楚國激起了臣民的憤怒,沈尹戌便藉助民眾的力量,殺死了費無極和鄢將師,他也因此而獲得楚國人民的普遍敬重。在沈尹戍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任官之地名稱、或官職稱號為姓氏者,稱沈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香零山沈氏。該支沈氏正確讀音作shěn(ㄕㄣˇ)。
源流五:源於蒙古族,出自金國時期女真山只昆部沈谷氏族,屬於以氏族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沈谷氏,亦稱沈佳氏、徹穆袞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山只昆氏,後融入蒙古族,以姓為氏,世居喀喇沁。後有滿族再引為姓氏者,滿語為Cemgun Hala。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沈氏。
⑵.蒙古族森吉德氏,主要分布於鄂爾多斯大草原地區,在明、清之際就已經多冠漢姓為沈氏。蒙古族沈氏讀音皆作shěn(ㄕㄣˇ)。
源流六: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都善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徒單氏,滿語為Dusan Hala,世居黑龍江,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清朝晚期多冠漢姓為沈氏、杜氏、單氏等。
⑵.滿族顏濟哩氏,亦稱楊吉哩、焉哲勒氏,滿語為Yangiri Hala,世居沈陽、伯都訥(今吉林松源、扶余)等地。後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在清朝晚期後多冠漢姓為沈氏、閻氏、楊氏、韓氏等。
⑶.滿族申佳氏,滿語為Sen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逐漸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河口、拉發河流域、雙陽縣境),後多冠漢姓為沈氏、申氏。滿族沈氏讀音皆作shěn(ㄕㄣˇ)。
源流七:源於錫伯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錫伯族原居吉林伯都納(今吉林松源、扶余),後一部分族人融入滿族。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有三百餘錫伯族將士攜家屬隨清軍駐守於遼寧丹東鳳凰城,其後裔散居於丹東鳳山一帶地區。該族人在清朝晚期一致取漢字「沈」為姓氏,稱沈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鳳山沈氏。錫伯族沈氏讀音皆作shěn(ㄕㄣˇ)。
源流八:源於各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朝鮮族、土家族、回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沈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沈氏、或受賜沈氏,世代相傳至今。
得姓始祖
姬季載:姬姓,周文王第十子,為黃帝之後裔。周朝初年,武王死後,年幼的成王繼位,由叔叔周公旦攝政。當時的三監(武王以邶封震叔,以庸封管叔,以衛封蔡叔,以監殷民,稱為三監)很是不服,商王紂之子武庚乘機勾結三監,聯合東方夷族進行反叛。周公旦組織軍隊進行征伐,最終平息了叛亂。季載平叛中立下大功,被周公舉薦為司空,過後成王又將其叔季載封於沈地,建立了沈國(故址在今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一帶),子爵。其嫡系後代世襲沈國之君,稱「沈子」。傳說姬季載的耳朵特別大,因此沈國又名聃國、兩周時期「聃」又寫作「冉」,與「沈」讀音相同,所以史上又稱聃季載、冉季載、沈季載。春秋時,聃國被晉(今屬山西)滅掉,季載後代逃至楚國,為不忘亡國之痛,從此便以國為姓,稱為沈姓。族人尊稱季載為沈姓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沈約:字休文,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八年辛巳(公元441年)農歷2月20日卯時生。沈約篤信好學,博雅聰明,考訂古今,每多思索,才貌過人,時人稱為瘦腰公。梁武帝天監六年官拜尚書僕射,辨音律、編對偶。明世系考核遺失,自沈氏一世祖以至公之一世皆公筆之所編輯也。南朝梁武帝天監十二年癸巳()農歷6月6日未時歿。妣虞氏,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乙酉()農歷12月20日酉時生,封夫人,歿未詳待考。夫婦合葬架上,金盆形戌山辰向。生二子:沈慧仁、沈義。是為湖南臨湘沈氏始祖。
沈光照:宋淳熙十年癸卯七月十四生,公興史,升以指揮官,奉使平蠻而來,宋寶佑二年甲寅十一月初九卒,葬武陽棉溪蒲竹山虎形。元配:陳氏,宋淳熙十二年乙巳二月初九生。淳佑七年丁未九月十三日卒,壽六十二歲,葬蒲竹山虎形。生四子:沈俊龍、沈俊虎、沈俊傑、沈俊國。是為江西南昌沈氏始遷祖之一。
沈光祥:宋於宗時人襲父,授指揮官職奉,命二次來鎮,蒔竹迨烽煙靜息,遂卜居武陽三里田,後徙青坡里小牛園,卒葬三晨田月形。妻生卒未詳待考,葬同夫處。生四子:沈俊清、沈俊潔、沈俊沅、沈俊漣。是為江西南昌沈氏始遷祖之一。
沈光國:生卒葬未詳。元配李氏,生卒葬未詳待考,生二子:沈俊、沈庭。
沈光和:生卒葬未詳,元配何氏,生卒葬未詳待考,生三子:沈俊永、沈俊堂、沈俊勛。沈俊堂、沈俊勛二人待考,不錄。
沈季賢、沈仕賢:清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湘鄉沈氏三修族譜·序》記載:沈季賢在南宋時偕母及弟沈季賢由江右遷湘鄉,開基於老第四都,後沈季賢居五都、沈仕賢居四都,今為湘西鄉岱頭山大屋場。沈士賢族人分布於湘、寧、潭,遞傳二十五代,男女丁口約一萬五千餘人。是為湖南湘鄉沈氏基祖。
聚集地(徒遷分布)
沈姓最早起源於今河南、安徽兩省之間。春秋戰國時期,沈國被蔡國滅掉後,季載的後代子逞逃奔楚國,其孫沈尹戌,初隱居於零山,後仕楚為左司馬。並世襲此官,長期居於葉(今河南省葉縣)。
秦、漢時期:在這一歷史時期,沈姓仍有多人為官,且地位均十分顯赫,但也有數人辭官隱居,遷於九江壽春(今安徽省壽縣),會稽烏程吳興(今浙江省吳興縣)等地,從而開始了沈姓的南遷之旅,並且家族勢力日漸擴大,不斷興旺。先秦時,沈姓主要活動於河南、湖北地區,在山西、安徽、陝西、甘肅、四川等地也有沈氏的足跡;東漢時,沈姓進入浙江,子孫昌盛,一直到隋朝,浙江武康的沈姓發展成著名的望族。漢朝有沈戎舉家徙居會稽烏程吳興(今浙江吳興),此為沈氏南遷之始。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沈氏大舉南遷之時。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連年戰亂,各種割據勢力互相攻伐,加上「永嘉之亂」,使得中原士族大都南遷,沈姓族人也先後進入南方幾大省份,並在當地不斷生息繁衍,形成了「吳興」郡望。此後沈姓以「吳興」郡望為繁衍中心,不斷地向四周擴展。至唐代以前,已散居於今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家族日漸繁盛。
唐宋時期:社會相對安定,經濟得以恢復發展,沈姓族人開始遷播進入閩粵兩地,並且人丁興旺,同時,唐代沈姓在我國北方也得以新的發展,郡望與名人高官大量出現,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沈氏已散居今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唐初,中原有沈氏將佐隨從陳政,陳元光父子領軍入閩開辟漳州,在福建安家落戶,其子孫散居龍溪、漳浦、南靖、長泰、詔安等地。唐末,王潮、王審知兄弟入閩,當地沈族人不屑與審同音,變沈字為尤字,即為尤氏,故沈尤一家。宋朝末年:金軍大舉南下中原,宋室南遷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北方再次遭受浩劫,迫使中原沈姓再次南徙,其中赴今福建、廣東等地之沈姓尤多。南宋初有吳興人沈啟承官至汀州府知府,其子沈廷輔,隨父入閩,後遷居福建省建陽縣。沈廷輔有八子,分居寧化、龍岩、長汀、清流、延平、連城、上杭等地,其後又有人徙居廣東的大埔、梅州等地。宋朝時期,沈姓大約有33萬餘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3%,為宋朝第五十四位姓氏。沈姓第一大省是浙江,約佔全國沈姓總人口的33%。沈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西、江蘇和河南,這四省沈姓大約佔全國沈姓總人口的72%,其次分布於湖南、安徽、河北,這三省的沈姓又集中了19%。全國形成了江浙贛、河南的南北兩大塊沈姓聚集地。
明清時期:明末,沈斯庵徙居今台南縣善化鎮,為沈氏移居之始。明末沈姓始入台灣。明朝時期,沈姓大約有95萬餘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03%,為明朝第十八位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沈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要快得多。沈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浙江和江蘇兩省,大約占沈姓總人口的78%,其次分布於安徽、山東、江西、福建、湖北,這五省的沈姓又集中了14%。浙江仍為沈姓第一大省,約占沈姓總人口的57%。其人口主要向東南和南方地區遷移,尤其向浙江集中。全國重新形成了以江浙為中心向四周散發的分布形狀。後有小部分遷往台灣和海外。清乾隆、嘉慶年間,福建漳州、泉州及廣東沈氏,又有多支遷往,進而又移居海外。沈姓已遍及全國各地,成為我國一大姓氏,並有一些族人由東南沿海播遷到海外,沈姓家族真正成為了一個大家族。
我國的沈姓歷代多以江南為其主要分布地,尤以廣東、福建、江蘇、浙江、湖北、湖南等省居多,以上地區的沈姓佔到了全國漢族沈姓人口的絕大多數。沈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七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五。
當代沈姓的人口已達570多萬,排在全國第四十九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38%。從明朝至今600年中沈姓人口由95萬激增到470萬,增長了6.3倍,沈姓人口的增長速度低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沈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於江蘇、浙江兩省,大約占沈姓總人口的36%,其次分布於上海、安徽、河南、廣東、湖北、貴州、山東,這七省市又集中了37%。江蘇為當代沈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沈姓總人口的20%。全國形成了以江浙為中心向外散射的分布狀。在近600年期間,沈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區別,向北、中、南的回遷十分強勁,這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和南方的遷移。沈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沈姓是江浙地區最常見的姓氏之一。在蘇浙皖、閩台、山東東南部、河南東南角、湖北東部、江西大部、廣東東部、雲貴大部、廣西西北部、黑吉東段、內蒙古東北,沈姓占當地人比例在0.39%以上,中心地區達到2.3%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9%,居住了大約66.3%的沈姓人群。在粵桂大部、湖南、江西西南、貴州北部、重慶南部、四川大部、湖北中部、河南東部、山東中部、青海東部、甘肅中部、遼寧東部、黑吉中西段、內蒙古東部,沈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6%一o.39%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8.4%,居住了大約20.3%以上的沈姓人群。
沈氏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南方姓氏。葉氏、尤氏均為沈氏分支,沈、葉、尤三氏均為季載後裔,可以說這三姓實為一家。
今山東省的泰安市、煙台市萊州市、黃縣、威海市文登市、濱州市鄒平縣、濰坊市臨朐縣、濟寧市、臨沂市平邑縣,廣東省的廣州市增城市、清遠市、汕頭市、湛江市、珠海市、深圳市,河南省的信陽市光山縣、固始縣、羅山縣、息縣、洛陽市、鄧州市、南陽市內鄉縣、商丘市、駐馬店市汝南縣、新鄉市原陽縣,湖南省的岳陽市、臨湘市、湘潭市湘鄉市,安徽省的合肥市、蚌埠市懷遠市、巢湖市廬江縣、蕪湖市、池州市青陽縣、潛山市、六安市、宿州市、鳳陽市、皖江地區,浙江省的金華市、湖州市、麗水市慶元夏、杭州市蕭山區、富陽縣、三江口、台州市、紹興市、臨安市、湖州市、慈溪市、寧波市北侖區、濱海市,江蘇省的鹽城市阜寧縣、東台市、宿遷市、蘇州市吳中區、無錫市、鎮江市、淮安市、南通市、江陰市、張家港市、連雲港市東海縣、淮安市淮陰縣、金湖縣、常州市武進區、溧陽市、如皋市、泗洪市、泗陽市、洋河市、東海市、徐州市睢寧縣、沛縣、邳縣、新沂市、揚州市,廣東省的湛江市東海島,福建省的泉州市安溪縣,山東省的費縣、棗庄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湖北省的武漢市、十堰市竹山縣、潛江市、荊州市監利縣、鄂州市、黃陂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黃岡市羅田縣、孝感市大悟縣、荊門市,陝西省寶雞市鳳縣,天津市的東麗區,浙江省的奉化市,吉林省的吉林市,黑龍省的綏化市慶安縣、青崗縣、齊齊哈爾市、阿城市,四川省的遂寧市大英縣、達州市大竹縣、渠縣、廣安市岳池縣、武勝縣、綿陽市江油縣,青海省、新疆昆侖山地區,甘肅省的白銀市景泰縣,河北省的滄州市河間市、衡水市故城縣、棗強縣,上海市崇明島,北京市,重慶市雲陽縣、開縣、大足縣,湖南省的臨湘市、沅江市、寧鄉市、韶山市、張家界市,雲南省的大理白族自治州、鎮雄市、玉溪市,遼寧省的沈陽市、海城市,貴州省的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司南縣、遵義市綏陽縣,江西省的南昌市、贛州市興國縣、於都縣、饒州市、德興市樂平縣、景德鎮市、九江市都昌縣,山西省的忻州市、朔州市應縣,香港特被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省等地,均有沈氏族人分布。

⑥ 誰知道湛江市東海島的歷史,那裡以前出過什麼有名人物嗎

東海島位於廣東省西南部的雷州半島東部,歷史上屬於雷州府遂溪縣管轄在內。在今廣東省湛江市區東南面,今屬湛江市麻章區管轄。以雷州方言、雷州音樂、雷劇、雷歌、人龍舞等諸多文化內容為載體,鑄就了「雷州文化」的組成部分。這里是的中國「第五大島」廣東省「第一大島」。當地民俗、民居和方言都具有鮮明的「雷州文化」特色。
歷史:
宋朝
中國大陸最南端是雷州半島,雷州半島東部、湛江市東南海域的東海島、硇洲島,就是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轄地。湛江市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行政區域屢經變遷,歷史沿革復雜!海島上的東山圩(現東山鎮),宋朝紹興時曾是椹川(原遂溪縣舊稱)巡檢司舊址;明洪武和正統年間,曾在東山圩建築城池,設置椹川巡檢司;清雍正年間,將雷州守備合並移置於東山圩,改名為東山水師營。硇洲島古名硇洲。北宋年間,島上設有硇洲寨;南宋末年,宋帝趙昰避元兵逃亡到硇洲,次年駕崩,其弟宋帝趙昺在島上登極升硇洲為翔龍縣,拜改元樣興,隸化州。元初復並入吳川。
清朝
清雍正年間,硇洲島曾設硇洲巡檢司。清光緒二十五年十月十四日(1899年11月16日),簽訂了《廣州灣租界條約》 ,法帝強行租借廣州灣(包括原為吳川縣轄地的麻斜、坡頭、特呈島、南三島和原為遂溪縣轄地的海頭、赤坎、東頭山島、東海島)之後,曾在在硇洲島設置淡水區(現硇洲淡水圩);轄硇洲、東海兩島。並在硇洲島建造硇洲燈塔。
近代
1943年3月,日本侵佔廣州灣;1945年9月21日,駐雷州半島地區的日方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我國同時從日軍手中接收廣州灣,被異國統治前後47年的神聖領土,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1952年12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報中南軍政委員會轉報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將東海、硇洲兩區從湛江市郊區劃出,設置雷東縣,隸屬粵西行政公署領導,縣址設在東海島的東山圩。
建國後
1899年,湛江市區被法國「租借」,當時名字叫「廣州灣」,對外貿易曾繁盛一時。
1943年,廣州灣為日軍佔領。
1945年抗戰勝利,廣州灣回歸,從此定名為「湛江」。
1953年2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將吳川縣第九區的南三島劃歸雷東縣管轄;1954年1月,又將西營區(現霞山區)的特呈島劃歸雷東縣管轄。
1958年9月15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雷東縣,並將雷東縣並入湛江市郊區管轄。
1992年7月17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湛江市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1992年8月13日,湛江市人民政府決定成立湛江市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管委會籌委會。
1993年4月22日,中共湛江市委批准設立「中共湛江市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委員會」,東海島、硇洲島兩島四個鎮的黨組織歸屬試驗區黨委管理。
1993年3月25日,湛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牽頭,組織市民政局、市國土局、東海試驗區和市郊區政府辦、民政局、國土局以及湖光鎮、太平鎮、民安鎮、東山鎮的領導到實地勘察,共同勘定了東海島試驗區與湛江市郊區之間的行政區域界線。
1993年7月,湛江市人民政府決定從7月1日起,東海島試驗區財政與湛江市郊區財政脫鉤,實行獨立核算,黨政財一切事務由試驗區黨委會、管委會統一管理。至此,東海島試驗區作為湛江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除擔負經濟開發職能外,還要擔負下轄東海島和硇洲島東山鎮、民安鎮、東簡鎮、硇洲鎮等四個鎮的社會管理任務。2006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商務部、國土資源部、建設部6月26日聯合簽發了《關於擴大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范圍的復函》,同意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東海島擴大發展用地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2009年10月,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與湛江市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合並為新的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⑦ 湛江的行政區劃

湛江轄轄4個區、3個縣級市和2個縣。

四個區:赤坎區、霞山區、麻章區、坡頭區。

三個縣級市:雷州市、廉江市、吳川市。

二個縣:徐聞縣、遂溪縣。

共有82個鎮、2個鄉、37個街道辦事處、307個居委會、1636個村委會。擁有國家級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及奮勇高新區、南三島濱海旅遊示範區、海東新區3個功能區。主要島嶼有東海島、南三島、硇洲島、特呈島、調順島、東頭山島、南屏島等。

全市土地總面積1.32萬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838.94萬人。

郵政編碼524000。

(7)東海島行政擴展閱讀

1、湛江地理位置:

湛江是廣東省轄的地級市,位於中國大陸最南端雷州半島,廣東省西南部,粵桂瓊三省區交匯處,東瀕南海,南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西臨北部灣,背靠大西南,東北與茂名市相連。全市人口830多萬,面積1.32萬平方公里。

2、湛江氣候:

湛江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的低緯地區,屬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終年受海洋氣候調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23.4℃,年平均雨量1395.5-1723.1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714.8-2038.2小時(1981-2010年氣候資料)。

4-9月為多雨季節,8月雨量最多;10-3月雨量較少。低壓、熱帶風暴、台風登陸影響較為頻繁。據氣象局統計,從1960-2017年,登陸或影響本市的熱帶氣旋236個,每年平均4.07個。

3、湛江交通:

(一)鐵路車站

截至2018年9月,湛江市共有湛江站、湛江西站、遂溪站、廉江站、河唇站、雷州站、徐聞站7座鐵路車站。

(二)航空

湛江機場位於市區西北部,距離市區大約5公里,為國家4D級機場,按4C 標準保障,可起降B737-800以下的機型。

至2018年2月,湛江機場通航城市共30個,其中國際(地區)通航城市共3個,分別是:柬埔寨金邊、泰國曼谷、香港;國內通航城市共27個,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長沙、武漢、揭陽(汕頭)、成都、重慶、鄭州、三亞、杭州、昆明、海口、南昌、廈門、西安、桂林、珠海、貴陽、福州、寧波、大連、沈陽、石家莊、天津等地。

⑧ 東海島屬於湛江哪個區

在很多誠實都有開發區,從國家級到縣級種類繁多甚至可以說多的有點亂。比如湛版江就有湛江經濟技術開發權區、東海島經濟開發區等,行政級別各有不同。東海島經濟開發區只享有市轄區的相關待遇,並不是平時我們所說的行政區劃中的市轄區。這就好比行政事業單位的處級調研員、廳級調研員一樣,是虛職。 從行政區劃上說東海島歸麻章區管理。但是2006年將東海島經濟開發區代管的東山鎮、東簡鎮改為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海島新區代管。

⑨ 東海島的歷史沿革

1899年,湛江市區被法國「租借」,當時名字叫「廣州灣」,對外貿易曾繁盛一時。
1943年,廣州灣為日軍佔領。
1945年抗戰勝利,廣州灣回歸,從此定名為「湛江」。
1953年2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將吳川縣第九區的南三島劃歸雷東縣管轄;1954年1月,又將西營區(現霞山區)的特呈島劃歸雷東縣管轄。是時湛江市郊區只有新鹿(現湖光)、潮滿兩區。1958年9月15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雷東縣,並將雷東縣並入湛江市郊區管轄,10月14日正式合署辦公。
1992年7月17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湛江市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1992年8月13日,湛江市人民政府決定成立湛江市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管委會籌委會。1993年4月22日,中共湛江市委批准設立「中共湛江市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委員會」,東海島、硇洲島兩島四個鎮的黨組織歸屬試驗區黨委管理。1993年3月25日,湛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牽頭,組織市民政局、市國土局、東海試驗區和市郊區政府辦、民政局、國土局以及湖光鎮、太平鎮、民安鎮、東山鎮的領導到實地勘察,共同勘定了東海島試驗區與湛江市郊區之間的行政區域界線。1993年7月,湛江市人民政府決定從7月1日起,東海島試驗區財政與湛江市郊區財政脫鉤,實行獨立核算,黨政財一切事務由試驗區黨委會、管委會統一管理。至此,東海島試驗區作為湛江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除擔負經濟開發職能外,還要擔負下轄東海島和硇洲島東山鎮、民安鎮、東簡鎮、硇洲鎮等四個鎮的社會管理任務。
2006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商務部、國土資源部、建設部6月26日聯合簽發了《關於擴大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范圍的復函》,同意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東海島擴大發展用地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
2009年10月,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與湛江市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合並為新的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湛江八景之一:「東海旭日」---東海島 湛江電視台湛江日報碧海銀沙圖讀湛江湛江金視網湛江新聞網東海島網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