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秦國法規

秦國法規

發布時間: 2021-02-19 12:44:09

① 秦國法律與現代中國法律有何不同,哪個好

秦國法律就是商鞅變法的內容。
商鞅之法是應運而生,符合當時國情,不內這樣變法,秦國不容會強大。秦法的精髓就是:大仁不仁,誅行不誅心。相同之處都是,增強國力,提高了人的地位,發揮出了國家潛力。

1、秦法嚴苛。舉例子,在街上亂倒垃圾,都要受到刑罰。此舉為提高國家都城形象,民間風氣。有點像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現在人權提的很高,區別顯著。

2、秦法不救災,一般天災人禍是要靠人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只是提供少量的必要的糧食,工具。這樣做事為了不培養一些疲民。

3、秦法連做,這個不是像一般人想的那麼恐怖,這項法律是把人們牢牢的掌握在手中,土地上,這樣看著激進的做法達到國家統治如臂使指的的效果。人們互相提醒,互相監督,不敢犯法。

② 秦朝法律的內容有哪些

秦律秦代法復律的總稱。制公元前356年商鞍變法時曾採用李俚的《法經》,並改法為律,頒行秦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將秦律修訂,作為全國統一的法律頒行各地。秦二世即位後,又修訂了秦朝的律令。《秦律》的律文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思想、生活等各個方面,使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皆有法式"。據1975年12月在湖北雲夢睡虎地出土的《雲夢秦簡》所載,秦律不僅有《法經》六篇的內容,而且還有《田律》、《效律》、《置吏律》、《倉律》、《工律》、《金布律》等內容。秦律有調整封建經濟的作用,並且基本上是鎮壓農民的反抗,鞏固地主階級專政的工具。秦律為以後的漢律所繼承。
秦律主要內容是保護封建基礎,維護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的經濟制度;維護地主階級對農民的政治壓迫,鎮壓農民的反抗活動;保護官府和私人佔有奴隸;保護官僚地主特權的訴訟制度和監獄管理制度。秦律中的刑罰有:1、死刑,主要有棄市和磔。2、肉刑,有斬足、宮、劓、黥等肢體刑。3、徒刑,將犯人拘禁起來,並使服苦役。4、遷刑,即將犯人流放邊地。5、笞刑,即鞭笞之刑。6、貲罰,讓罪人向官府交納財物或提供勞役以達到懲罰的目的。

③ 秦國的法律

鞭刑,就是用鞭去。。。。。。

④ 提問秦國法律具體寫什麼我想學習下。

商鞅變法前秦國是沒有法律的,因為法律一詞是近代從西方引進來的。古代的中國只有律例、律法之類詞語。商鞅變法不是改變法律,而是改變統治模式和調整生產力發展。

⑤ 秦法的法規

一、行什伍之法,建立社會基層組織。十家編為一組,互相勉勵生產和監督行動,一家犯法,其他九家有檢舉的義務,不檢舉者腰斬。而檢舉本組以外的其他犯罪,跟殺敵的功勛一樣,重賞;藏匿犯人,跟藏匿敵人一樣,重罰。
二、一家有兩個成年男子,強迫分居;不分居者,加倍賦稅。
三、獎耕戰。對敵作戰是第一等功勛,受第一等賞賜。人民耕田織布特別好的,積存糧食特別多的,免除他的賦稅和勞役。
四、人際爭執,必須訴諸法庭裁判,不準私人決斗。私人決斗的人,不論有理無理,一律處罰。
五、強迫每一個國民都要有正當職業,游手好閑的人,包括世襲貴族和富商子弟,如果不能從事正當職業,一律當作奴隸,送到邊疆墾荒。
六、必須作戰有功才能升遷。貴族的地位雖高,商人的財富雖多,如果沒有戰功,不能擔任政府官職。
七、明確等級地位,以田宅、臣妾衣服等為標志,使有軍功者得以顯耀,無軍功者富而無光。
八、強迫人民學習最低程度的禮儀。父子兄弟姐妹,不準同睡一個炕上,必須分室而居。
九、建立地方政府系統。集里成亭,集亭成鄉,集鄉成縣,縣有令、丞,縣以上設郡,郡有守、尉,並直屬中央政府,共三十六個郡。
十、鼓勵各國移民秦國。凡到秦國從事墾荒的,九年不收田賦。
十一、統一度量衡制度。強迫全國使用同一標準的尺寸、升斗、斤兩。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法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全面貫徹了法家「以法治國」和「明法重刑」的主張。秦王嬴政統一中國前,秦國已經有了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完備的法規。 統一後,《秦律》就是在以「嚴刑峻法」為立法思想的指導下制定出的。
秦除了制定六篇刑律之外,還頒行了大量單行律與其他形式的法律規范:

⑥ 戰國時期秦國頒布哪些制度

戰國時期(前476前~前221年)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開端。在這個漫長的歷史時期,各諸侯國的制度、文字、度量衡、田畝大小,車軌大小等都不一樣,這對封建經濟和商業資本的發展是一個嚴重的障礙。同時,幾百年來的兼並戰爭,人民擔負著繁重的戰費和兵役,渴望能過和平的生活,盼望中國能得到統一。再加之新登上歷史舞台的地主階級,也要求廢除奴隸主貴族的特權,發展封建經濟,建立地主階級專政。因此,在新興的地主階級的推動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先後開展了「變法」運動。李悝在魏國實行變法,吳起也在楚國變法,秦國的商鞅變法則是其中比較徹底的一場地主階級政治革命。

秦國頒布的兩次變法令規定:廢井田,開阡陌;獎勵軍功;建立縣制;獎勵耕織。經過商鞅變法,秦國成功地廢除了舊貴族政治特權,加強了國君的權力,使封建經濟的發展比其他六國快,逐漸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

秦國富強起來以後,開始向東發展勢力。到戰國晚期,秦國政治上採用「連橫」,外交上採取離間,軍事上採取各個擊破的策略,先後打敗了韓、魏、楚國,奪得了大片土地。公元前256年,秦滅了東周。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10年間,秦王嬴政又發動了大規模的兼並戰爭,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實現了統一全中國的宏願,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秦王朝。秦朝在全國設36郡(後增至40郡),郡下設縣,實行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把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廣大地區,全部統一在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對內加強控制,實施中央集權式管理;對外進行武力征伐。為了防止六國殘余勢力的反抗,把12萬官戶統統遷到都城咸陽分散居住,以加強控制和管理。在內部基本整頓好以後,為了解除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秦始皇果斷地決定北擊匈奴,以蒙恬為將,領兵30萬,開始了反擊匈奴貴族的戰爭,奪回了河套一帶廣大地區,並在那裡建築城邑,設置了44個郡縣。接著又將內地的人民遷徙到那裡居住,充實武備,鞏固邊防。這不僅便於全國行政建制的統一,而且具有加強軍事防衛的意義。

公元前214年,秦朝又派軍南進,統一了珠江流域的越族,設置了桂林、象郡、南海等3個郡,並遷移50萬北方農民到這些地方與越人雜居,共同建設和保衛邊疆。

但是,偏遠的北方仍不時受到游牧民族的襲擾,秦軍鞭長莫及,對其征伐常常是勞師誤時。於是,秦朝又征發天下工匠農夫,大規模地修築長城。這項巨大工程,把戰國時期的秦、趙、燕3國的長城連接起來,再向東、向西延伸,築成了一道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城防工事。這就是堪稱世界軍事工程史上偉大奇跡的「萬里長城」。

秦統一中國後,不僅重視鞏固當時的陸地疆域,而且對海疆的鞏固和發展也很重視。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一次東巡齊地時,就曾沿著渤海南岸,巡視了山東半島各重要港口。公元前215年,他就到了渤海北岸的碣石。五年後,他又沿山東半島航行一周,在會稽嶺和琅玡山立下了「功名會稽嶺,騁望琅砑台」的石碑。如今,這塊石碑就成了他重視海疆防務的歷史見證。

秦王朝的疆域東至海,南到象郡(今崇左),西至隴西(今甘肅省臨洮南),北到長城一帶。這是當時確定了中國的疆域,疆域內的居民基本上是漢族,秦以後的中國就是在這個基礎上逐漸向外開拓發展的。

秦始皇所作的上述事業,對於國家的統一、發展和鞏固,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他也成為這個時代的代表人物。但是,秦始皇執政後期,政治上日益腐敗,造成經濟嚴重衰弱,引起了國民的強烈不滿和反抗。

秦始皇為了加強對人民的思想控制,把民間藏書都收起來燒毀,又把460個對他有不滿言論的儒生活埋了。這兩件事歷史上叫作「焚書」和「坑儒」。加之,他不顧民眾的死活,一再加重剝削壓榨人民錢財,不斷攤派繁重不堪的徭役,為自己大造宮室和預建墳墓,到秦二世執政時期,這種狀況依然有增無減,終於激起了全國風起雲涌的農民大起義。

秦末農民大起義迅速摧毀了秦王朝的統治。在許多起義隊伍中,以項羽和劉邦的實力為最強。項羽是楚國貴族,在起義軍中他自封為「西楚霸王」,他粗暴驕傲,不會團結和任用賢才;在打敗秦軍後,又推行舊的分封制度,把六國貴族分封成許多獨立王國。這是違背人民統一願望和違背社會發展規律的倒退行為。因此,在這一場爭奪天下的大決戰中,項羽註定要敗在出身平民,但卻善於用賢馭軍的劉邦的手下。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封地為今陝西漢中)。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全國的統治權,進行長期的戰爭,史稱「楚漢之爭」。結果項羽「霸王別姬」,劉邦建立了西漢王朝。

⑦ 贏駟繼位廢除秦國新法規

贏駟(公元前356—前311年),戰國時期秦國國君,一稱秦惠王。嬴姓趙氏,名駟。
秦孝公之子。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誅殺衛鞅。
公元前325年改「公」稱「王」,並改元為更元元年[1] ,成為秦國第一王。[2] 秦惠文王當政期間,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3]
車裂商鞅
嬴駟為太子時,一度觸犯了禁條。當時正值有人反對新法,法令行不通。[4] 商鞅說:「法令行不通在於宮室貴族的干擾。國君果真要實行法治,就要先從太子開始。太子不能受墨刑,就用墨刑處罰他的師傅。」這樣以來,法令便暢行無阻,秦國越治越好,但卻得罪了太子。等到孝公去世,太子登位,一想起當年受罰之事就很不高興。加之這時商鞅威望極高,家家戶戶都知道商鞅之法,[5] 惠文王對商鞅有所顧忌,公子虔等一幫人就乘機捏造謠言說商鞅造反,於是,惠文王便藉此殺害了對秦國有功的商鞅他原本和商鞅有私仇,即位後,為了鞏固自己既得的權利和地位,把當時掌握秦國軍政大權、獨斷專行的商鞅車裂而死,並滅其家。[6-7]
東進攻魏
嬴駟在鞏固既得權力之後,繼承孝公遺志,東進攻魏。公元前330年,秦國大良造公孫衍破魏軍於雕陰(今陝西甘泉縣南)。魏以河西地予秦。公元前329年,秦軍攻魏,取河東的汾陽(今山西萬榮縣西南)皮氏(今山西河津縣)及焦(今河南三門峽市西南)曲沃(今河南三峽市西南)。次年秦軍乘勝攻魏,取魏蒲陽(今山西隰縣)。魏國在秦軍數次強大攻勢之下,被迫割讓上郡15縣(今陝西東北部地區)給秦。從此,秦國不僅把魏國黃河以西的地盤全部吞並,而且在黃河的東岸建立了東進的前進陣地。[8]
滅蜀敗楚
公元前325年,嬴駟自稱為王,改元為更元元年。[1] 公元前318年,魏、趙、韓、燕、楚五國聯合攻秦,秦惠文王派庶長樗里疾破魏、趙、韓軍於修魚,暫時抵擋住東方聯軍的進攻。但西方的義渠又發兵襲破秦軍於李帛。在東西夾攻之下,秦惠文王及時改變戰略,於公元前316年,用司馬錯之策攻蜀,破蜀軍於葭萌關。滅蜀。公元前313年,遣張儀自秦赴楚,陰行反間,誘使楚國絕齊。然後又設計激怒楚懷王,誘使楚國冒險出兵,在丹陽(指今陝西、河南二省間丹江以北地區)大敗楚軍,得楚地漢中。楚國從此一蹶不振。秦惠文王不僅在軍事上取得了勝利擴大了疆域,而且針對犀首並相六國,發動東方諸國合縱攻秦的形勢,採用了張儀的連橫之策,實行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策略,打退了六國的進攻,取得了政治外交上的勝利。為後來秦王贏政掃滅六國創造了有利條件。[9-10]
插在秦國本土和巴蜀之間的楚國漢中郡直接威脅秦國入蜀的要道,成了秦國必須要拔掉的釘子。
秦惠王在公元前312年聯合韓魏攻楚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佔領漢中。
秦惠王命魏章率領公子疾、甘茂在丹陽(今河南西峽以西、丹水以北地區)大敗楚軍,佔領了漢中,解除了楚國對秦國本土和巴蜀的威脅。這樣,秦國的關中、漢中、巴蜀連成一大片,秦國對六國形成了居高臨下的壓迫形勢。[6] [8]
伐取義渠
義渠是匈奴的一個分支,是當時秦國在西北部最強大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義渠佔有今天的陝西北部、甘肅中北部和寧夏等地。義渠憑借騎兵特有的機動性對秦國的邊境進行劫掠,甚至曾經侵入到秦國的洛河流域。正是義渠的巨大危害性和破壞性,才使公孫衍能夠說動秦惠王暫停攻魏而轉為攻義渠。秦國對付義渠這些游牧民族的辦法主要是燒荒,很有效果。游牧民族不敢靠近牧草被燒光的秦國邊境,以避免大批馬牛羊被餓死。秦惠王七年,義渠發生內亂,秦派庶長操趁其自相殘殺,平定了義渠。義渠的力量遭到了很大的削弱。秦惠王十一年(公元前327年),秦國在義渠設縣,義渠稱臣。[11]
秦惠文王更元十年(公元前315年),秦伐取義渠二十五城。秦國在西北地區佔有了大片的優良牧場。[11]
最終結局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埋在咸陽北原。近世所謂周文王陵,實際是秦惠文王的公陵

⑧ 如何評價秦國的法律制度

戰國時期的秦國,嚴格的法律制度,有效的財務監管體制,有力地維護了中央集權統治,是秦國強盛「六合並一」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相關人員的錯弊責任認定標准、處理處罰標准,足以引起現代人為之借鑒。

⑨ 誰知道秦國的法律

秦始皇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幾百年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謂「漢承秦制」,「自秦以來,其制未變」,「百代猶行秦法政」,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國為中國其後近二千年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礎,使得中國的政治制度在其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先進於西方、從而在經濟文化上也發達於西方。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全國范圍內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縣的一整套官僚機構,確立了中央的權威和集權。除了政治體制的改革,秦始皇還廣泛統一了其他各種制度,包括全國的水陸交通建制(車同軌)、全國的文字(書同文)、全國的度量衡制度(度同衡)和全國的幣制(錢同幣)。他還試圖統一全國的思想(焚書坑儒),但由於手段過於暴力而沒有完成(統一思想要到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時才而得以初步完成)。應該說,正是由於秦始皇對征服後的土地注重統治和制度的建設,不似其它同時代的征服者(如馬其頓的亞力山大,或羅馬的凱撒等人)只重征服而不重製度建設,才使得統一的土地統治穩固,才使得中國在以後幾千年中都沒有像其他古代文明那樣經歷真正不可挽回的分裂或滅亡,為現代中國的版圖奠定了歷史基礎。
秦始皇首創驛站制度,並修驛道,為龐大帝國的政令通達以及由此而來的郡縣制皇權國家奠定了技術基礎。「修驛道,設郡縣」,這是中國能夠採用郡縣制這種先進位度,而非類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個必要條件。同時期的羅馬不能有效控制佔領區,只能設權利極大的總督(總督總攬一地的軍政大權,都是貴族,基層組織都依靠當地的原有組織),仍舊類似於分封制,這是羅馬帝國後來分裂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郡縣制是一種平民制度,其軍政首腦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績軍功可上可下,可平職調動,這就導致了職業官僚和職業軍人的出現。職業官僚和職業軍人都可以來自平民,郡縣官僚制有效的保證了平民(布衣)參政議政的權利(如李斯,蒙敖等都是布衣,依軍功政績才出將入相),相比分封制這種貴族政治,無疑是一大歷史進步。有人認為,現代國家的文官制度和軍隊制度就是起源於此。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重視以法治國,秦始皇繼承了這個傳統,並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韓非,曾自嘆「若與其同游,則無恨矣」。戰爭時期,秦始皇對將領賞功罰罪,皆依法。統一中國後,秦始皇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全國統一的法律。秦始皇雖專制,認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國。陳勝吳廣起義,其理由也是「秦法嚴苛」,其罪當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並非如後世「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那般因嚴重腐敗而造成的「官逼民反」。有人認為,後世儒家倡導依靠教化而施行人治,治國不依法而依人情禮制,甚至由君主一言而決,致使至今人治之風、馬屁之風猶在。
在經濟上,秦始皇重視農業,重視土地的政策。他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下令佔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農只要向政府申報土地數額,交納賦稅,其土地所有權就得到政府的承認和保護。秦始皇還大力發展了全國的水陸交通,修建由咸陽通向燕齊和吳楚地區的馳道,以及由咸陽經雲陽(今陝西淳化西北)直達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的直道,並在西南地區修築「五尺道」,開鑿溝通湘江和灕江的靈渠。此外,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和統一幣值,也為後世的經濟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秦始皇在統治期間還發兵南征北討,擴大了國家的版圖。始皇末年,秦郡數由統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餘郡,其版圖「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史載「北擴千里」,「百越之地,盡皆俯首」。按戰國地圖看,領土幾乎比戰國七雄控制范圍擴大了一倍。為了大力開發南越地區,秦始皇強令50萬人口遷移進越族地區與越人雜居,促進民族之間長期的融合和統一。 為了消除北方游牧民族的屢次侵犯,秦始皇強令修築了長城抵禦匈奴,至今,萬里長城已經是中國和中華民族的最主要的象徵性標志之一。

⑩ 如何看待秦代的法律規范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封建帝國——秦,在戰國初期還是一個比較落後的諸侯國,但它在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變過程中,變法徹底,後來居上,一躍而為戰國七雄之首,終於席捲宇內,一統天下。秦為了實現全國統一,為了鞏固統一的成果,建立了相當完備的法律制度。
秦代的立法分兩個時期:一是統一六國之前,一是統一六國之後。前一個時期是作為與六國相並立的一個諸侯國的立法,在歷史分期上屬於戰國時期;後一個時期是全國統一的中央政權的立法。前一個時期的立法在統一的秦王朝仍然有效,所以把這些立法也列入秦朝的法制之中,後一個時期的立法是前一個時期立法的繼續。
秦統治者奉行法家思想,主張各項事業「皆有法式」,進行了大量的立法工作,法律調整的范圍十分廣泛,下面主要論述秦代運用法律規范調整經濟關系。秦國早期的法制原是相當落後的。秦孝公三年(公元前359)商鞅變法以李悝的《法經》為藍本,改法為律,制定了秦國的盜律、賊律、囚律、捕律、雜律、具律等6篇刑律,又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行什伍之法,獎耕戰,禁私鬥,鼓勵告奸,相牧司連坐,等等。「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為私鬥者,各以輕重被刑大小」,「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經過商鞅變法,秦國法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秦始皇統一中國前,秦國已經有了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完備的法規。
秦代法律規范的形式 過去由於資料缺乏,人們對秦代法規的內容知道得很少。1975年12月在湖北雲夢縣出土的秦簡(見睡虎地秦簡)提供了大量關於秦代法規的資料。資料說明,秦除了制定6篇刑律之外,還頒行了大量單行律與其他形式的法律規范:①律。見於秦簡的有:田律、廄苑律(見廄律)、倉律、金布律、關市、工律、工人程、均工、齎律、徭律、司空、置吏律、軍爵律、傳食律、內史雜、尉雜、屬邦、效、除吏律、游士律、除弟子律、中勞律、藏律、公車司馬獵律、牛羊課、傅律、敫表律、捕盜律、戍律;見於史籍的有挾書律。②令。《商君書》載秦有墾令。《史記·商君列傳》:「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行之十年,秦民大說。」<史記·蕭相國世家>載:劉邦攻佔秦都咸陽後,「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③法律答問。官方以問答的形式對秦刑律所作的解釋。包括對定罪、量刑、適用和訴訟制度的某些方面的具體說明。後世封建法典疏議的問答即起源於此。它具有法律效力,故可視為一種法規。④式。秦簡中有<封診式>一篇,其內容有關於「治獄」、「訊獄」的一般要求;有「封守」、「覆」、「有鞫」等方面的法律文書程式;還有發案現場的勘驗和法醫檢驗的報告。⑤例。秦簡的《法律答問》中多處指出司法官吏在定罪量刑時可依「廷行事」為准:如「盜封嗇夫何論?廷行事以偽寫印」。「求盜追捕罪人,罪人格殺求盜,問殺人者為賊殺人,且斗殺?斗殺人,廷行事為賊。」「廷行事」是司法機關辦案的成例。統治者依據成例辦案,可以彌補法律之不足,也便於必要時不受法律約束,恣意對人民進行鎮壓。
秦律的部分內容,其主要內容有:①刑法。包括罪名、刑罰和刑罰的適用原則等。秦律的罪名近 200種。刑罰分為死、肉刑、徒、笞、髡刑、耐刑、遷刑、貲刑、贖刑、廢刑、誶刑等。每種刑罰又分為不同的等級。死刑有夷三族、滅宗、阬、車裂、體解、磔、腰斬、棄市、戮、剖腹、絞、囊撲、蒺藜、鑿顛、抽肋、烹、定殺、賜死等;肉刑有黥、劓、刖、宮等;徒刑有城旦舂、鬼薪、白粲、隸臣妾、司寇、候等。其他刑罰也各有等差。每一種刑罰都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兩種、三種結合使用,如:耐為隸臣,刑為鬼薪,黥為城旦,黥劓為城旦等。刑罰適用原則主要有:依犯罪人的身份等級定罪;區分共同犯罪與非共同犯罪;在共同犯罪中集團犯罪從重,教唆青少年犯罪從重;區分故意和過失,故意從重,過失從輕;區分既遂、未遂和對社會的危害程度;區分態度好壞,累犯從重,自首從輕,消除犯罪後果減免。此外,還規定了刑事犯罪的責任年齡。②有關農業、手工業和商業方面的法規。秦律在農業方面對農田水利、山林保護、種子數量、莊稼生長和旱澇蟲災的報告等作了具體規定;在手工業方面對生產管理、勞動力調配、徒工訓練和產品規格、質量的檢驗等作了具體規定;在商業方面對商品標價、貨幣流通、外商經營登記等作了具體規定。這些規定主要見於田律、廄苑律、工律、均工、工人程和金布律以及其他單行法律的部分條款。③為了保證法律的貫徹執行,秦律還規定了一套訴訟制度。審判機關為中央、郡、縣三級,行政與司法不分。地方行政長官主管所轄郡、縣的司法。訴訟可以由受害人提起,也可以由國家官吏提起。限制子女、奴婢的訴訟權利。審訊時一般不主張刑訊逼供,重視現場勘驗和搜集證據,實行「爰書」報告制度。判決後准許上訴。秦律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它的頒行對於秦國封建制度的發展和全國的統一都起了一定作用。但它畢竟帶有封建法律初期的特點,主要表現在:法律篇名、條文繁雜;有的罪名就事論事,不似後世封建法律那樣規范化;刑罰手段殘酷;法律既鼓勵奴隸解放,又保留和維護大量奴隸制殘余。
秦代的法制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一方面把秦國的法律推向全國,同時採取了一系列加強封建專制主義統治的措施。諸如:改帝號自稱「始皇帝」,規定「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皇帝的命為「制」,令為「詔」,詔令正式成為國家法律的淵源;分天下為36郡,郡置守、尉、監;統一度量衡、車軌和文字;使黔首自實田;禁《詩》、《書》等百家語,「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規定「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就這樣,秦始皇以法律手段把封建專制主義制度推向極端。秦始皇統治後期,樂以刑殺為威,致使「貪暴之吏,刑戮妄加」,「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秦二世即位後,「更為法律」,大肆誅殺諸公子及大臣,進一步鎮壓人民群眾,使秦法遭到嚴重破壞,加速了秦王朝的崩潰。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