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葯煎煮法規
① 中葯的煎法
熬制器具的選擇不同的中葯在熬制的過程中有所不同。如果是需要長期服用中葯,最好使用陶器、砂器。如果條件不允許或者不想購買砂鍋,使用不銹鋼製品也是可以的,但是相比陶器和砂器的熬制效果會稍差一些。熬制前的浸泡在煎葯前最好將葯品浸泡30~60分鍾,稍微再長點時間也可以,但不可太久,若浸泡時間太久,煮的是時間...泰興市皮防院中西醫結合科印利華
熬制器具的選擇
不同的中葯在熬制的過程中有所不同。
如果是需要長期服用中葯,最好使用陶器、砂器。
如果條件不允許或者不想購買砂鍋,使用不銹鋼製品也是可以的,但是相比陶器和砂器的熬制效果會稍差一些。
熬制前的浸泡
在煎葯前最好將葯品浸泡30~60分鍾,稍微再長點時間也可以,但不可太久,若浸泡時間太久,煮的是時間可相對縮短一點。趕時間的話可以略去這一步。
浸泡的水最好是涼開水,也可以是自來水,涼開水好的原因是:自來水中含有漂白粉,即有大量的氯元素,這樣浸泡後熬制會對中葯的葯效造成影響。如果這兩種水都沒有,那麼放置一段時間的自來水或者純凈水也可以替代。當然,如果有天然或者水質較好的井水或者泉水是最好的。
浸泡的加水量和第一煎的加水量
浸泡後,直接開始頭煎就可以,若略去了浸泡這一步,直接進行頭煎,頭煎的加水量應與浸泡的加水量相同,且應在加好水後,將鍋底擦乾,再放在火上熬制。
一般的煎葯常識上會說加水量為超過葯面3-5厘米,但是大家可想而知,如果煎葯器具的大小不同,那麼3-5厘米的水量是大不相同的,一般量的葯,可以參考一個加水量:600毫升-750毫升,大約相當於一般大小飲料瓶的一瓶再多些。
一煎/頭煎和二煎的煎煮時間
一般在拿到葯後醫生都會大概講解煎葯的時間,病人也應該已經清楚自己的葯屬於哪一類,下面有針對的描述不同類葯的煎煮時間
注意煎煮的時間都是從葯液煮沸後開始計算
解表類葯:
頭煎需10-15分鍾,二煎需10分鍾左右;
一般類葯:
頭煎需20-25分鍾,二煎需15-20分鍾;
滋補類葯:
頭煎需40-50分鍾,二煎需25-30分鍾。
重要注意事項
---千萬不可使用鐵、鋁、銅等器具熬制,實在沒有合適器具時,電飯鍋也可以,但是微波爐不可以。
---由於使用陶器或者砂器進行頭煎時,剛放到火上的器具與猛火之間的溫差很大,可能會導致炸鍋,所以要將器具的底部完全擦乾,先開中火,待器具加熱後再開至大火為好。
---切記熬糊的中葯是不能喝的
② 中葯煎法
最好選來用砂鍋,實在沒有砂鍋用自鋁的,千萬不能用鐵或鋼的。熬葯前先用冷水浸泡半個小時至一個半小時為宜。水量一般為三碗,大火一次熬開,然後小火咕嘟,途中攪拌三次左右,待葯熬至升三分之一,也就是一小碗,第一鍋熬好,在加入三碗水,進行熬第二鍋,第二鍋就不用浸泡了,方法同第一鍋相同,按此方法熬好三鍋後,冷卻後混在一起分出三等分,吃葯的時間為早飯前,晚飯後。與飯相隔半個小時至一個半小時,特別注意的是葯不能涼喝,要加熱後服用。服葯期間忌油膩,生冷,辛辣,魚累登食物,絕對不許飲酒。熬葯剩下的葯渣可用布袋裝好付貼在病患部位,待溫度下降到覺得涼時拿來,希望對你有幫助,同時祝願你早日康復。
③ 2013版GSP中關於提供中葯飲片代煎服務,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具體有哪些
希望這個對你有用
④ 中葯的煎煮法
補充就是盡量自己煎葯,不要用機器煎葯
⑤ 煎煮法的中葯煎煮流程
中葯的煎煮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中葯飲片煎前浸泡既有利於有效成份的充分溶出,又可縮短煎煮時間,避免因煎煮時間過長,導致部分有效成份耗損、破壞過多。
多數葯物宜用冷水浸泡,把葯物倒入葯鍋內攤平,然後加常溫水--室溫水浸泡60分鍾,輕壓葯材時水高出葯平面約2厘米。以葯材浸透為原則。一般葯物可浸泡20-30分鍾,以種子、果實為主的葯可浸泡1小時。夏天氣溫高,浸泡時間不宜過長,以免腐敗變質,冬季可以長些。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浸泡中葯絕對不能用沸水浸泡。 應當使用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的飲用水,煎葯用水必須無異味、潔凈澄清,含礦物質及雜質少,一般可用清澈的泉水、河水及自來水。
煎葯用水必須無異味、潔凈澄清,含礦物質及雜質少。一般來說,凡人們在生活上可作飲用的水都可用來煎煮中葯。一般可用清澈的泉水、河水及自來水,井水則須選擇水質較好的。水最好採用經過凈化和軟化的飲用水,以減少雜質混入,防止水中鈣、鎂等離子與葯材成份發生沉澱反應。
加水量:根據飲片質地、吸水性能、煎煮時間長短、煎煮過程中蒸發量及煎煮後所需葯液量計算加水量。
加水多少:按理論推算,加水量應為飲片吸水量、煎煮過程中蒸發量及煎煮後所需葯液量的總和。
雖然實際操作時加水很難做到十分精確,但至少應根據飲片質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時間長短確定加水多少。水的用量一般為:第一遍煎煮時為葯材量的5-8倍,或將飲片適當加壓後,液面淹沒過飲片約2厘米為宜。第二遍用水量可少一些。頭煎結束後,將葯汁濾出,重新加水至高出葯平面約0.5-1厘米,繼續武火煎煮至沸騰後改為文火煎煮15-20分鍾即可。質地堅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葯物略多,質地疏鬆,或有效成份容易揮發,煎煮時間較短的葯物,則液面淹沒葯物即可。一般如果方中草、花、葉類葯物較多,吸水量較大,煎煮前應補充加水,可以多放一點水。
很多中葯說明是三碗水煮成大半碗。其實這是籠統的說法而已。碗有大小之分,葯物有多少之別,葯材質地亦有所不同,不能簡單以三碗煎煮成大半碗而論。 5.1煎煮中葯應注意火候與煎煮時間。
火候指火力大小與火勢急慢(大火、急火稱武火,小火、慢火為文火)。一般未沸前用武火,沸後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狀態,以免葯汁溢出或過快熬干,減慢水份蒸發,有利於有效成份的溶出。至於火候和時間的控制,則主要取決於不同葯物的性質和質地,在煎煮過程中,盡量少開鍋蓋,以免葯味揮發。
5.2煎煮次數與方法
中葯煎煮一般要煎煮2~3次,最少應煎兩次。煎煮次數太少,提取不完全,葯材損失大;煎煮次數太多,不僅耗工和燃料,而且煎出液中雜質增多。一般而言,一副中葯在煎煮兩次後所含的有效成份已大為降低,故以煎煮兩遍為佳。但對於葯量較大的處方,在兩次煎煮後可能存留的有效成份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為一日3次服用,以節約中葯資源,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療效。因為煎葯時葯物有效成份首先會溶解在進入葯材組織的水液中,然後再擴散到葯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葯材內外溶液的濃度達到平衡時,因滲透壓平衡,有效成份就不再溶出了。這時,只有將葯液濾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份才能繼續溶出。為了充分利用葯材,避免浪費,一劑葯最好煎煮兩次或三次。治療一般疾病的中葯煎煮以2次為宜,一般先用急火煮沸,水沸後計算煎煮時間,一般為頭煎20~30分鍾,二煎10~20分鍾。用於治療感冒的解表中葯或清熱葯宜用武火,時間宜短,煮沸時間為l0~20分鍾即可,,並趁熱服用。用於治療體虛的滋補中葯以3次為宜,頭煎為40~50分鍾,二煎為20~30分鍾,三煎為l0~20分鍾。有效成份不易煎出的礦物類、骨角類、貝殼類、甲殼類葯及補益葯,一般宜文火久煎,使用效成份充分溶出。以上煎煮過程中需要經常攪拌。
煎煮好的中葯要趁熱濾出,免得有效成份沉澱在葯渣上;如果不小心把葯物煮干煮焦了,則此葯不能服用,因為此時產生很多有毒物質,服用對身體有害。
5.3煎煮榨渣取汁
湯劑煎完後應榨渣取汁。因為一般葯物加水煎煎煮後都會吸附一定葯液。其次主葯液中的有效成份可能被葯渣再吸附。如葯渣不經壓榨取汁就拋棄,會造成有效成份損失,尤其是一些遇高熱有效成份容易損失而不宜久煎或煎兩次的葯物,葯渣中所含有效成份所佔比例會更大,榨渣取汁的意義就更大。
一般在最後一次煎煮時,趁熱將葯液濾出後,要將葯渣用雙層紗布包好,絞取葯渣內剩餘葯液。有研究表明絞取葯渣內的葯液可增加葯液成份的l5%~25%。
中葯煎後所取得的葯液成人一般每次150毫升,學齡期兒童100毫升,嬰幼兒50毫升為宜。按一日2次服用,成人每劑300毫升日服2次,學齡期兒童200毫升日服2次,嬰幼兒100毫升日服2次為宜。
⑥ 關於中葯的正確煎法,謝謝
1、葯材在水抄煎前要浸泡30分鍾襲左右,有利於葯材中有效成分的煎出。
2、「先煎的葯加水量是否沒過水面還是更多?」應該是想問是否沒過葯面吧?一般先煎的葯都要先放進去煎15-20分鍾左右,都是要沒過葯面的。火的大小要具體看葯的作用,感冒葯之類的一般水開了再熬15分鍾即可,而且都是用大火熬的;而其他的葯則要多熬久一點了,一般是30分鍾到一個小時,用大火熬到水開後轉為小火熬,水開了再熬30-60分鍾。
3、「煎完20分後再把其他先前浸泡的一般葯一起放入,然後水開後再煎25分是嗎?」需要先煎的葯物一般都質重或者不容易煎出的,所以你的這句話基本上沒錯,不過水開後不是煎25分鍾,而是一樣煎30到60分鍾。第二遍最好是用涼水。
4、每煎一次濾出的葯一般原則為:第一遍兩碗煎八分,第二遍一碗半煎六分。即是兩碗水煎到剩八分滿的一碗水,後者亦然。其中的幾碗和幾分按照其比例就行,不必拘泥,因為葯材如果太多了兩碗水是蓋不了的,而且碗還有大小之分。當然,一般以普通的飯碗即可。
⑦ 中葯煎煮的特殊煎法有哪些,列舉兩個例子,並敘述該煎煮的依據是什麼
先煎,後下,布包,烊化,沖服。先煎的依據是葯材有效成分難以煎煮出來,必須先將專葯材煎煮屬20分鍾,如金石類葯材;或者含有有毒成分的葯材,如烏頭需要水解。後下是含有揮發性成分的葯材必須在出鍋前10分鍾加入群葯煎煮,以免有效成分揮發。布包一般是粘性的籽類葯材,容易粘粘鍋底。烊化是皮類葯材需要隔水燉,變成稠膏服用。沖服多為貴重葯材細粉
⑧ 醫院中葯飲片管理規范的煎煮
第三十五條 醫院開展中葯飲片煎煮服務,應當有與之相適應的場地及設備,衛生狀況良好專,具有通風、調溫、冷屬藏等設施。
第三十六條 醫院應當建立健全中葯飲片煎煮的工作制度、操作規程和質量控制措施並嚴格執行。
第三十七條 中葯飲片煎煮液的包裝材料和容器應當無毒、衛生、不易破損,並符合有關規定。
⑨ 中草葯的正確煎法
一、煎葯容器來以砂鍋、搪源瓷器皿、不銹鋼為宜,嚴禁用鐵器。
二、中葯入煎前應先用冷水浸泡20分鍾左右。煎葯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葯面1-3厘米。
大劑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葯物可適當增加用水量。
三、煎葯時間應根據葯性而定,一般葯為30分鍾。解表葯、清熱葯、芳香類葯物不宜久煎,沸後煎15-20分鍾。滋補葯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鍾。煎葯時要攪拌葯料2-3次。每劑中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時間可略短。
四、煎葯量:兒童每劑50-100毫升。成人每劑150-200毫升。
五、特殊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葯」:煮沸10-15分鍾,再加入其它葯同煎。
2、「後下葯」:在一般葯即將煎至預定量時,投入同煎5分鍾即可。
3、「溶化葯」:應在其它葯煎至預定服葯量,取葯汁,微火煎煮,不斷攪拌溶解即可。
4、「沖服葯」:將沖服葯調入煎好葯汁或開水中沖服。
5、其它特殊葯物按醫囑煎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