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阿家行政村

阿家行政村

發布時間: 2021-02-16 17:24:14

Ⅰ 榮成市人和鎮下轄86個行政村的村名

: 碼頭村 人和村 老君屯村 萬家疃村 胡家莊村 大庄村 小庄村 王家竹村 宋家竹村 秦家專竹村 張家竹村 晏家屬庄村 宋家莊村 東老樹河村 西老樹河村 東黃埠嶺村 蟠龍石村 響灣村 邢家村 昌邑村 何家村 佛堂村 古樓村 釣溝村 里山村 劉家嘴村 丁家莊村 西埠嶺村 東河口村 西河口村 南元產村 北元產村 千軍石村 餑欏村 大疃劉家村 柳樹趙家村 南石村 北石村 杜家村 路家村 南下河村 北下河村 南齊山村 北齊山村 二道港村 孫家夼村 墩前村 北卧龍村 南卧龍村 邢家嘴村 老闆石村 朱口村 沙口村 院夼村 柳口村 靖海衛村 西北河村 中北河村 東北河村 沙北頭村 姜家溝村 韓家疃村 西劉家疃村 東劉家疃村 連家卧龍村 許家屯村 西北海村 漲蒙村 灶戶村 團蘭村 西邵家山村 孫家莊村 東邵家山村 炮前村 寨東村 窯溝村 寨前村 瓦房庄村 蔣家疃村 馮家莊村 金溝村 頂子前村 石頭橋村 趙家莊村 山西頭村

Ⅱ 阿家的古代公主、郡主、縣主的稱呼

2.古代公主、郡主、縣主的稱呼。
唐 李匡乂 《資暇集》卷下:「公、郡、縣主,宮禁呼為宅家子。蓋以至尊以天下為宅,四海為家,不敢斥呼,故曰宅家,亦猶陛下之義。至公主已下,則加『子』字,亦猶帝子也。又為阿宅家子。阿,助詞也;急語乃以宅家子為茶子,既而亦雲阿茶子,或削其子,遂曰阿家。以宅家子為茶子,既而亦雲阿茶子,削其子字,遂曰阿茶。」

Ⅲ 羅平縣阿崗鎮有幾個行政村

全鎮土地總面積372平方公里,轄13個村民委員會,126個生產合作社,有14156戶,總人60866人,內其容中非農人口1378人,佔2.26%,少數民族 3115人,佔5.1 %,人口自然增長9.58‰,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63人。

Ⅳ 武漢市新洲區行政村有哪些,各行政村都有哪些姓

一、 新洲區行政區劃歷史沿革:解放後屬黃岡專署。1951年,新洲縣從黃岡縣析置,仍屬黃岡專署。1983年8月19日,國務院以國函字164號文件將新洲縣劃屬武漢市。1949年月,黃岡縣全境解放,下屬11個區。其中屬今新洲縣的有:七區(新集)、八區(新洲)、九(倉埠)、十區(汪集)、十一區(陽邏)的全部和一區(團風)下轄的大埠、挖溝、東岳3個村。1951年6月21日,黃岡縣析出徐古、舊街、新洲、三店、李集、汪集、倉埠、陽邏等8個區和淋山河區的一部,建立新洲縣;並對轄區作了調整,增設潘塘、張店、辛沖、金台等4個區和縣轄城關鎮。全縣共設13個區(鎮),共轄192個鄉(鎮)。 一區(新洲):轄李林、朱弄、宋大、曾寨、施廟、梅店、劉六、易大、章興、南興、南畈、駱畈、松林、毛鋪、塗河、新建等15個鄉。二區(舊街):轄柳林鎮和舊街、利河、黃林、二廟、王屋、福祿、干堰、段山、李寨、梅大、王興、岳擺、騰山等13個鄉。三區(徐古):轄徐古、新集2個鎮和封城寨、謝元祠、沙河、桃花、傅家山、梅玉閣、柿子坳、劉二、周岩、管仲、胡家畈、周鐵河、道觀河、許易、岳王、余家老屋等16個鄉。四區(潘塘):轄潘塘鎮和墩於寨、羅家堰、桃園、易河、欒崗、太平社、細關廟、蔡家畈、蔡家大塘、馬家畈、孫家祠、姜家大灣、李店、 姚寨、朱大等18個鄉。五區(三店):轄三店鎮和柳溪、段家、新泉、龍崗、李明、蕭堤、徐寨、徐遠、份子、吳李、朱廟、宋寨、白廟、陳田、新龍、鄭園、官聖、花園等18個鄉。六區(張店):轄張店鎮和永立、禪定、鳳凰、長嶺、談祥、劉敏、西峰、陶河、萬福、雙河、大塘、劉集、大渡等13個鄉。七區(辛沖):轄辛沖鎮和大圩、熊家、站橋、胡仁、辛二、二份、三合、五福、江禹、馬河、王伏、單崗、邢榨、蕭橋、易窯等15個鄉。八區(汪集):轄汪集、楊橋、陳墩、馮鋪、西湖、蒿湖、寶龍、復興、白洋、余樓、如意、咀阜、安仁等13個鄉。九區(李集):轄李集鎮和羅院、馮集、普達、界牌、覺明、回龍、蓮花、張信、方楊、五福、李鎮、劉先、張集、太和、新河、劉溪等16個鄉。十區(倉埠):轄倉埠、孔埠、周鋪3個鎮和八里、蔡廟、楊裴、獨屋、洪山、陳集、堤圍、吳河、河口、南極、三山、林江、茶店、周鋪、米篩等15個鄉。十一區(金台):轄金台、余集、黃土、毛集、朱集、楊嘴、畢鋪、竹邵、金龍萬福、煙鋪、東岳、五雲、曹鋪、月明、老屋等16個鄉。十二區(陽邏):轄陽邏鎮和中份、道井、賽雨、牮樓、街埠、元通、龍口、秤砣、雙柳、車家、劉集、古龍、汪鋪、矮林、潘廟等15個鄉。1952年,陽邏鎮劃為縣轄。1953年,建立國營漲渡湖農場。1954年,倉埠鎮劃為縣轄。1956年撤銷區建制,設13個指導組共65個鄉、3個縣轄鎮、1個國營農場;張店指導組轄劉集、大渡、聯合、長嶺、蕭橋5個鄉,辛沖指導組轄周河、馬河、河東、單崗、辛沖5個鄉,舊街指導組轄舊街、新集、新八、樓寨、黃林5個鄉,顧崗指導組轄顧崗、賀橋、和平、王屋、李林5個鄉,三店指導組轄聯盟、白溪、幸福、前進4個鄉,鳳凰指導組轄鳳凰、勝利、民主、得勝4個鄉,徐古指導組轄徐古、六合、柳河、桃花、綠化5個鄉,潘塘指導組轄潘塘、青山、桃源、李店、新勝5個鄉,汪集指導組轄汪集、復興、白洋、寶龍、馮鋪、雙河6個鄉,李集指導組轄李劉、方楊、覺明、羅院、張信、蓮花、6個鄉,倉埠指導組轄八里、周鋪、南極、楊裴、畢鋪5個鄉,陽邏指導組轄施崗、金台、錦屏、毛集、余集、高潮6個鄉,劉集指導組轄劉鎮、汪林、殷店、大埠4個鄉。縣屬鎮有城關、陽邏、倉埠。另有漲渡湖農場。、1957年5月,撤銷顧崗、潘塘兩個指導組,將李林、顧崗兩鄉撥入張店指導組,王屋、賀橋兩鄉撥入舊街指導組,青山、桃源、李店、潘塘4鄉撥入徐古指導組,新勝、和平兩鄉撥入三店指導組。1958年,撤銷指導組和鎮,建立人民公社(下簡稱公社),全縣建新洲、辛沖、舊街、徐古、三店、鳳凰、李集、汪集、倉埠、陽邏、雙柳、道觀、新集等13個公社。不久,道觀、新集分別並入徐古、舊街公社,並建立國營龍王嘴農場。1984年元月,撤銷公社,恢復區、鄉建制,設立12個區、3個縣轄鎮、2個國營農場、兩個縣轄管理處。區下轄60個鄉(鎮),縣轄鎮下轄2個管理區。1986年,陽邏區、鎮合並為陽邏鎮。南極鄉劃歸倉埠鎮(縣轄)。從舊街區析出新集鎮和利河、賀橋2個鄉,置縣轄新集鎮。徐古區分為徐古、潘塘2個鎮。徐古鎮轄徐古管理區和柳河、桃花2個鄉,潘塘鎮轄潘塘管理區和李店、桃源2個鄉。其他各區、鎮轄地仍舊。除新洲、倉埠2個區仍稱區外,其他各區都改為鎮,其駐地區屬鎮則改為管理區。1983年8月19日,劃屬武漢市。1998年9月,撤銷新洲縣設立武漢市新洲區。以原新洲縣的行政區域為新洲區的行政區域。1999年12月,撤銷新洲區城關鎮等9個鎮,設立邾城等9個街道辦事處。新洲區人民政府駐邾城街。
二、各街(鎮)歷史沿革:
邾城街道辦事處歷史沿革:1951年7月,析黃岡縣西半部置新洲縣,以新洲為縣名,改新洲鎮為城關鎮。城關鎮政府駐齊安大道352號。1999年12月撤銷城關鎮,設立邾城街道辦事處。2001年,撤銷劉集鄉,合並為邾城街道辦事處。邾城道辦事處駐新洲區邾城街文化社區,面積:(平方公里)100.78,總人口:162900。社區居委會12個,建制村委會:40個。
辛沖鎮歷史沿革:1951年,新洲從黃岡析置建縣後,辛沖始建區人民政府,為新洲縣第七區。1956年7月建辛沖指導組,1958年建辛沖人民公社,1961年恢復為辛沖區、周河劃歸顧崗公社。1983年8月辛沖區屬武漢市,周河重屬辛沖區管轄。1984年撤區,辛沖設為鎮人民政府。1986年,辛沖區改為辛沖鎮,1998年,新洲撤縣建區後,辛沖仍保留鎮的建制。駐地:新洲區辛沖鎮辛沖社區居委會。面積:(平方公里)84,總人口:64221,社區居委會:2個。建制村委會:40個。
舊街街道辦事處歷史沿革:1951年7月日新洲建縣,舊街為第二區,下轄騰雲、利河黃林、舊街、二廟、柳林、王屋、福祿、干塘、段山、李寨、梅大、王興、岳擺14個鄉。1953年1月,舊街區將14個小鄉又合並為舊街、王屋、黃林、新八、樓寨5個大鄉。1955年,新集改屬舊街區。1956年1月賀橋鄉劃歸舊街區,區轄舊街、樓寨、黃林、王屋、新集、新八、賀橋7個鄉。1958年,舊街區改稱人民公社,所轄7個鄉改稱7大隊。1959年5月,舊街人民公社所轄原鄉大隊,又改稱管理區。1961年,舊街人民公社仍改為舊街區,所轄管理區改稱為人民公社。區轄樓寨、黃林、舊街、王屋、新集、新八賀橋7個人民公社,原下轄小公社又改稱管理區。舊街公社劃分為舊街、樓寨、黃林、王屋4個管理區。1984年1月體制改革,舊街、新集兩個公社和賀橋鄉,又合並為舊街區,轄舊街(與樓寨合並),黃林、王屋新集、利河(原新八改稱)賀橋6個鄉。1985年5月,舊街、新集,由鄉改為鎮。1986年1月,舊街區又劃分開為舊街、新集兩個鎮。舊街鎮轄舊街、黃林、王屋三個鄉。1999年12月,撤銷舊街鎮、新集鎮,合並設立舊街街道辦事處。駐地:辦事處駐舊街街道辦事處振興社區。面積:(平方公里)124.66,總人口:80801,社區:3個,建制村委會:61個。
徐古鎮歷史沿革:1951年7月,屬新洲縣第三區,轄今徐古和潘塘以東及新集、道觀等地共16個鄉鎮。1956年1月,第三區(徐古)和第四區(潘塘)合並,設立徐古區。同年7月撤銷徐古區,設徐古、潘塘兩個指導組。1958年,指導組改為人民公社,徐古、潘塘合並為徐古人民公社。1961年6月,徐古公社改建為徐古區,下設徐古、柳河、桃花、沙河、綠化、潘塘、青山、桃源、李店、六合10個人民公社。1975年3月,撤區並社,撤銷徐古區,分設徐古人民公社、潘塘人民公社。1984年為徐古區公所,1986年改為徐古鎮。1998年,新洲撤縣設區後徐古仍保留鎮建制。駐地:徐古鎮徐古社區。面積:(平方公里)82.07,總人口:42207,社區居委會:1個,建制村委會:32個。
潘塘街道辦事處歷史沿革:解放後,設潘塘鄉、孫祠鄉、李店鄉、六合鄉、易河鄉等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為潘塘、青山、李店、桃源四人民公社。1965年並青山為潘塘公社。1975年從徐古析置,合並店,桃源、潘塘三社為潘塘人民公社,1986年並鄉置鎮,1999年12月撤銷潘塘鎮,設立潘塘街道辦事處。駐地:潘塘街紫荊社區。面積:(平方公里)60.64,人口:33063社區:1個,建制村委會:28個。
三店街道辦事處歷史沿革:1949年黃岡縣設11個行政區,三店屬第八區,仍沿用保甲舊制。1951年三店屬新洲縣第五區。1956年1月,新洲縣改12個區為8個區,三店為第四區。1956年7月,新洲撤銷區建制,設立農村工作組指導組,設三店鎮,為縣轄鎮。1958年9月,三店成立人民公社。1961年,三店人民公社改稱為三店區,區下設紅旗、聯盟、前進、幸福、新勝、和平、6個人公社。1975年撤區並社,三店區析出新勝、和平兩個人民公社,成立三店人民公社。1984年1月,新洲縣撤社復區,三店復區稱三店區。1986年,三店區改為三店鎮。1999年12月,撤銷三店鎮、和平鄉,合並設立三店街道辦事處。駐地:三店街竹園村。面積(平方公里)108.32,總人口:82926,社區居委會:2個,建制村委會67個。
鳳凰鎮歷史沿革:解放初,為陳田、柳西、鄭園、關聖、新龍、鳳凰、民主、劉敏等8個鄉,分屬三店、張店兩區。1956年元月合並為鳳凰、民主、勝利、3鄉,屬三店區。1958年10月,與張店的得勝鄉組成鳳凰公社。1961年變更體制,改名鳳凰區。1966處又改名勝利區。1969年復名鳳凰區。1975年撤銷區並社,改成鳳凰公社革委會。1982年2月,改為鳳凰區公所。1984年10月至1986年合張店成立鳳凰區,1986年1月,鎮區合一,改為鳳凰鎮(區)政府。1986年10月分張店建鳳凰鎮政府。1998年,新洲撤縣設區後鳳凰仍保留鎮建制。駐地:鳳凰鎮鳳凰社區。面積(平方公里)57.15,總人口:29228,社區居委會:1個,村委會:19個。
汪集街道辦事處歷史沿革:1951年7月1日後,汪集為新洲縣第八區,轄咀阜、安仁、如意、馮鋪、汪集、余樓、寶龍、復興、宋當、蒿湖、陳墩、西湖、場橋、白洋等14個村,1953年改稱鄉。1956年元月,汪集為第五區,增轄長嶺、雙河兩鄉,連同原14個鄉,並為汪集、馮鋪、復興、寶龍、長嶺、雙河、白洋7個鄉。同年7月,第五區改為汪集指導組,劃出長嶺鄉;次年,長嶺鄉復劃入。1958年10月,成立汪集人民公社,轄區依舊。1961年,復改為汪集區,轄區未改變,原7個鄉均改人民公社。1975年,撤區並社,汪集區改稱汪集人民公社。劃出原長嶺、雙河、白洋、復興等4個公社,劃入蓮湖畈農場。撤銷原汪集、馮琢、寶龍3個公社,設汪集、下集、歐咀、魏咀、童畈、陶河、邱賢、熊什山、馮鋪、陶咀、茶亭等21個大隊。1977年,原被撤銷的汪集、馮鋪、寶龍3個公社改為管理區建制。1984年,撤社建區,恢復汪集區建制,劃入長嶺鄉、復興鄉;轄汪集鄉、馮鋪鄉、復興鄉、寶龍鄉、長嶺、蓮湖農場和賓湖村,撤銷原轄鄉建制,設汪集、馮鋪、復興、寶龍、蓮湖農場和濱湖村,撤銷原轄鄉建制,設汪集、馮鋪復興、寶龍4個經管處。2000年4月,撤鎮設街,撤銷汪集鎮、孔埠鎮,原有孔埠行政區域合並汪集地域,設立汪集街道辦事處。駐地:汪集榮生社區。面積:(平方公里)122.05,總人口:85971,社區居委會:2個,建制村委會:50個。
李集街道辦事處歷史沿革:1949年,劃屬黃岡縣第九區(倉埠)。1950年從倉埠區析置李集區。1951年新洲縣建立,李集為第九區。1954年改為第八區。1956年為第六區,同年撤區設李集指導組。1958年撤銷指導組,成立東風人民公社,隨即改稱李集人民公社。1961年改稱李集區。1975年撤區建社,分設李集人民公社和方楊人民公社。1984處並李集、方楊兩個公社,設李集區。1986年分設方楊鄉和李集鎮。1999年12月撤銷李集鎮,張店鎮合並設立李集街道辦事處。駐地:李集街李集社區。
面積:(平方公里)83.6,總人口:61900,社區居委會:2個,建制村委會:42個。
倉埠街道辦事處歷史沿革:1951年黃岡析出新洲縣,倉埠為第十區,轄倉埠、孔埠、周鋪3個鎮和八里、蔡廟、楊裴、獨屋、洪山、陳集、堤圍、吳河、河口、南極、三山、林江、茶店、周鋪、八里、孔埠。1954年倉埠為新洲縣直轄鎮,1956年設倉埠指導組,轄八里、周鋪、南極、楊裴、畢鋪5個鄉。1958年成立倉埠人民公社,倉埠鎮屬社轄鎮,1984年建倉埠區,倉埠恢復縣直轄鎮。1986年,南極從周鋪劃歸倉埠鎮。1999年12月撤銷方楊鄉、周鋪鎮、倉埠鎮,合並設立倉埠街道辦事處。駐地:倉埠街。面積:(平方公里)137.66,總人口:87082,社區居委會:5個,建制村委會:61個。
陽邏街道辦事處歷史沿革:1951年屬新洲縣,1953年改為新洲縣直轄鎮,轄6個居民委員會。1983年,陽邏屬新洲縣隸屬武漢市。1999年12月,撤銷陽邏鎮,設立陽邏街道辦事處。2001年5月,撤銷金台鎮,合到陽邏街道辦事處。駐地:陽邏街肖家榜社區。面積:(平方公里)154.22,人口:161885,社區居委會:13個,建制村委會:66個。
雙柳街道辦事處歷史沿革:1949年屬陽邏區,1955年改置劉鎮區,1956年1月又並入陽邏,同年8月撤區成立指導組,雙柳設劉鎮指導組,1958年改設長江人民公社,1975年更名為雙柳人民公社,1981年更名為雙柳區公所,1983年新洲劃屬武漢市,更名雙柳鎮,1999年12月,撤銷大埠鎮、雙柳鎮,合並設立雙柳街道辦事處。駐地:雙柳街劉鎮村。面積:(平方公里)89.01,人口:58206,社區居委會:3個,建制村委會:40個。

Ⅳ 行政村和自然村有什麼區別

一般村一級管理不屬於國家管理體系,並不設政府行政機構,村委只是村民自我管理的群內眾組織。這種容情況的就是自然村。自然村一般由歷史傳承形成。
行政村則不同,行政村是政府在村內正式設立行政管理機構單位,由該行政機構來對村實施管理。一般行政村都比較大,通常不是自然形成而是經過了政策性遷移聚集形成的。

Ⅵ 「行政村」是什麼意思

「行政村」是行政區劃管理的一個單位,由國家、政府調查、設計規劃後上報有關部門批准才能成立。並設有黨政等權力機構、是國家承認的行政單位。

Ⅶ 華埠鎮有那些行政村

華埠鎮有那些行政村;華埠鎮位於浙江開化縣城西南15公里處,華埠鎮:共轄3個社區、43個行回政村。。。
華埠鎮答:面積232平方千米。總人口38656人(2009年末)。
華埠鎮地處開化南大門,是始建於唐朝末年的千年古鎮,因商埠名,為馬金溪、池淮港、龍山港三溪匯流之地,是浙西通往皖南、贛西北的水陸交通要道、兵家必爭之地,素有"錢江源頭第一埠"的美稱。
行政區劃
華埠鎮轄華埠第一、華埠第二、華埠第三3個社區.
華喜、華陽、昌谷、華東、華民、爐庄、爐新、毛力坑、孔橋、華鋒、漁塘、下田塢、永豐、下界首、許家源、雙林、毛家坎、金星、齊新、新岩、封家、溪上、太史、五一、友誼、小史、鄭家、八一、大路邊、新華、王家、楊村、民主、葉家塘、息村、松崖、青陽、聯盟、童家、花洲、溪東、旭日、大郡43個村委會

Ⅷ 全國共有多少個行政村多少個自然村

根據中國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統計,截止2017年12月31日,全國共有691510個行政村 ,261.7萬個自然村。

全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共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43個地區(州、盟);290個地級市;1636個縣(自治縣、旗、自治旗、特區和林區),374個縣級市,852個市轄區。總計:省級34個,地級333個,縣級2862個。

全國鄉鎮級以下行政區劃共有:2個區公所,19531個鎮,14677個鄉,181個蘇木,1092 個民族鄉,1個民族蘇木,6152個街道。總計:41636個。

行政村,行政村是依據《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設立的村民委員會進行村民自治的管理范圍,是中國基層群眾性自治單位。 行政村個數是指村民委員會的個數。可能包括若干個自然村,也可能一個大的自然村分為若干個行政村。

自然村是與行政村相比而言的。行政村是國家按照法律規定而設立的農村基層管理單位,其組織形式是村民委員會,是農村村民自治組織,下設若干個村民小組,村民小組通常是以自然村劃分的。也就是說在一般情況下,一個行政村管理若干個自然村,也有一個自然村(規模較大)為了管理方便,被劃分為幾個行政村的,還有一個自然村就是一個行政村的。

自然村與行政村的區別,不只是規模的大小,根本在於行政村建立村民委員會和黨支部委員會,而自然村則一般只是建立村民小組,隸屬於村委會。


(8)阿家行政村擴展閱讀

自然村狀況:

在許多地方,行政村與自然村是重疊的;在另外一些地方,一個行政村包括幾個到幾十個自然村;在個別的地方,一個自然村劃分為一個以上的行政村。例如河北省霸縣共有自然村324個、行政村380個,山東省招遠縣自然村750、行政村728,安徽省蕭縣自然村2124、行政村611,

河北省阜平縣自然村1229、行政村205,自然村數與行政村數之比分別為0.85、1.03、3.48、6.00.據1986年底統計,全國有自然村365萬個,另一說在九十年代初有自然村420萬個,1998年8月,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內務室主任佟寶貴說,自然村有535萬多個。

自然村的規模大小懸殊,最大的村在河南省蘭考縣,有2720戶、12337人;而湖北省江陵縣平均每個自然村只有8戶、33人。行政村的總數有七十幾萬個,行政村的人口通常在七八百至四五千之間,典型的也是平均的規模是250戶左右,1000人上下。

Ⅸ 行政村和自然村的區別

1、組成不同:來自然村是由源村民經過長時間聚居而自然形成的村落。行政村是鄉政府管理的一個村級行政單位,一般由一個大一些或幾個小一些的自然村組成。

2、隸屬關系不同:自然村隸屬於行政村。自然村受行政村村委會和村黨支部的管理和領導。

3、管理不同:行政村的管理實行的是村民自主管理,權利在於村民委員會。而自然村不存在村民委員會。

(9)阿家行政村擴展閱讀:

開展行政村規模調整是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現實需要。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決定,黨的十八大要求加快「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

開展村規模調整工作意義:

1.有利於統籌新農村建設;

2.有利於加強村級組織建設,拓寬村幹部的選擇空間,也有利於加強對村幹部的管理;

3.有利於整合農村資源,打破農村分散的低層次發展格局,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

4.有利於拓展調整後新村的建設空間,推進中心村建設;

5.有利於降低行政運行成本,提高資金利用率,也有利於加強對村級財務的管理,消除不穩定因素,減少矛盾。

Ⅹ 中國有姓阿的嗎

3586名 [阿姓](ē,ā)
1,留意到這個姓氏來自於四川省珙縣的僰人懸棺,僰人是生活在今四川南部和雲南東北地區的古老民族。阿姓是這個民族的一個大姓,因為明朝准備把這個民族剿滅的原因,據說後來殘留的僰人就改姓了「何」。當地民謠說:「游倮倮,范苗子,後山何家掛岩子。」掛岩子是當地人對僰人的稱呼,他們的棺材全部掛在懸崖上面。這支阿姓後來就消失了。
2,北魏鮮卑族有阿伏干氏,入中原後隨漢俗改為阿氏。據《魏書·官氏志》載:「阿伏於氏,後改為阿氏。」這是孝文帝十 九年(495年)遷都洛陽後的事。在孝文帝正式下詔前五六年的太和十二、三年(488-489年)阿伏於(或稱阿伏干)這一少數民族姓氏就自行簡化作阿了。這種簡化便成了後來孝文帝正式改姓的依據。今日河南的寶豐和宜陽三個村較集中,估計是這一支。
3,在青海大通縣清平鄉阿家村和朔北藏族鄉阿家堡村的阿姓村民,於1985年經縣政府調查認定,根據國務院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公安、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聯合發出的(81)民政字第601號文件精神,同意對上述兩個行政村填寫漢族成份的阿姓村民更改為蒙古族成份.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手工匯總數據,大通共有3586名蒙古族,基本都屬於阿姓蒙古族。
4,在中國回族中,以「阿」音起頭的經名很多,這是形成阿姓的主要來源。如在元代的官員中就有阿刺淺、阿刺瓦而思、阿里罕、阿思蘭、阿葩實、阿都赤、阿都刺、阿里、阿合馬等幾十人。在明代,還有回回天文學家阿答兀丁、阿都刺等。
5,有說阿姓出自商代伊尹之後,以官名為氏。伊尹被商湯尊為「阿衡」(相當於宰相)。其支孫有的以祖上官職為榮,遂以阿字為姓,稱為阿氏。這支當為漢族。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