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行政區劃圖
1. 呼和浩特市市區有多大呢
.呼和浩特市現行政區劃共轄9個旗縣區,20個街道辦事處,96個鄉鎮,412個居委會和1
095個村委會,土地面積17
224千方公里
2. 呼和浩特有幾個區
呼和浩特市現行政區劃共轄9個旗縣區,20個街道辦事處,96個鄉鎮,412個居委會和1 095個村委會,土地面積17 224千方公里。
3. 那裡賣呼和浩特行政區劃圖紙質地圖
呼和浩特地圖
4. 呼和浩特城市的擴張 就是說現在的呼和浩特是怎麼擴展出來的
戰國時期
公元前年,趙武靈王在陰山下築長城,
並設雲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南托克托縣境。[7]
西漢時期
西漢武帝時,在河套地區興建了一批軍市,今呼和浩特東郊的塔布托村就留有西漢時期的土城遺址。
魏晉南北朝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鮮卑族拓跋部在北方興起,其早期都城「盛樂」即在今呼和浩特南面40千米的和林格爾縣上土城村北,盛樂經濟園區西。[7]
隋唐遼時期
當時,呼和浩特一帶是突厥人的活動范圍。
唐太宗貞觀年間,唐軍大敗突厥於白道(今名蜈蚣壩,在呼和浩特市北)。
708年(唐中宗景龍二年),唐王朝在今呼和浩特周圍地區設立了東、中、西3個「受降城」。公元10世紀初,遼國在此設天德軍及豐州。豐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東南約20千米的白塔村附近。[7]
明朝時期
1572年(明隆慶六年),蒙古土默特部領主阿勒坦汗(即俺答汗)來豐州一帶駐牧,不久統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區。
1581年(明萬曆九年),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這里正式築城,城牆用青磚砌成,遠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來。蒙古語為庫庫和屯。明王朝賜名為「歸化」。長城沿線的人們為紀念三娘子,將此城稱作「三娘子城」。[7]
清朝時
清初,三娘子城焚毀。
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築了一道外城,包圍了原城東、南、西三面。後又在距舊城東北2.5千米處另建一駐防城即新城,命名為「綏遠城」。新城(綏遠城)城內主要是軍營;舊城(歸化城)內則聚居著居民。清朝末年,將歸化和綏遠合並,稱歸綏。[7]
民國時期
1928年,綏遠建省,以歸綏縣城區設立歸綏市,作為省會。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將歸綏市改為「厚和特別市」。日寇投降後,復稱歸綏市。
1949年9月19日,時任國民黨綏遠省政府主席的國民黨將領董其武,接受中國共產黨和平解決綏遠問題的主張,率部起義,綏遠省及省會歸綏獲得和平解放。[7]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50年1月20日,成立歸綏市人民政府。[
1954年3月5日,內蒙古人民政府、綏遠省人民政府委員會、綏遠軍政委員會、綏遠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在歸綏市聯合召開擴大會議,綏遠省建制和省人民政府同時撤銷,原綏遠省轄區並入內蒙古自治區,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領導。同時,從1954年4月25日起,將歸綏市改名為呼和浩特市,為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9]
1960年原屬烏蘭察布盟的土默特旗(駐察素齊)劃歸呼和浩特市領導。[10]
1963年將土默特旗劃歸烏蘭察布盟。
1970年烏蘭察布盟所屬土默特左旗(駐察素齊)、托克托縣劃歸呼和浩特市。[12]
1995年11月21日,國務院批准將烏蘭察布盟和林格爾縣、清水河縣劃歸呼和浩特市管轄。[13]
1996年5月18日,國務院批准將烏蘭察布盟武川縣劃歸呼和浩特市管轄。[14]
2000年5月14日,國務院(國函[2000]42號)批准:
(1)調整呼和浩特市市轄區行政區劃,郊區更名為賽罕區。
(2)調整後各市轄區的行政區域如下:
①新城區:轄錫林郭勒北路、新城東街、新城西街、海拉爾東路4個街道辦事處,中山東路街道辦事處位於健康街以北、呼倫貝爾南路以西的部分,東風路街道辦事處和迎新路街道辦事處位於東風路以北的部分,以及從原郊區劃入的毫沁營、保合少、小井3個鄉,巴彥鎮的塔利、生蓋營、討思浩、榆樹溝、姚家灣、古路板、甲蘭板、野馬圖8個村委會,巧報鄉的府興營、麻花板、新城、三合村4個村委會。區人民政府駐新城西街。[15]
②回民區:轄通道街、中山西路、環河街、新華西路、光明路、海拉爾西路6個街道辦事處,以及從原郊區劃入的攸攸板鄉,西菜園鄉的金龍居委會和青山、廠漢板、倘不浪、西龍王廟、四合興、什拉門更、小府、塔布板、孔家營9個村委會。區人民政府駐新華西街。
③玉泉區:轄小召、大南街、興隆巷、長和廊、石羊橋東路5個街道辦事處,以及從原郊區劃入的桃花、小黑河2個鄉,西菜園鄉的西霞園、巴彥烏素、蘆花園、落雁、辛興5個居委會和范家營、西瓦窯、五里營、南八里庄、西菜園、南茶坊、鹼灘、大圍困、南營子、西水磨、辛辛板、小黑河、溝子板13個村委會。區人民政府駐公園西路。
④賽罕區:轄原郊區的太平庄、西把柵、章蓋營3個鄉和榆林、金河、黃合少3個鎮,巧報鄉的東瓦窯、後巧報、雙樹、小台什、帥家營、大台什、橋靠、前巧報8個村委,巴彥鎮的商業街居委會和黑土凹、後羅家營、喬家營、郭家營、壩堰、膝家營、羅家營7個村委會,以及從新城區劃入的人民路、大學西路2個街道辦事處,中山東路街道辦事處位於健康街、烏蘭察布西路以南的部分,東風路街道辦事處和迎新路街道辦事處位於東風路以南的部分。區人民政府駐南二環。[16]
5. 呼和浩特有幾個區分別是
截止2017年,呼抄和浩特轄4個市轄襲區、4個縣、1個旗。
4個市轄區:回民區、玉泉區、新城區、賽罕區;
4個縣:托克托縣、清水河縣、武川縣、和林格爾縣;
1個旗:土默特左旗。
(5)呼市行政區劃圖擴展閱讀:
呼和浩特,通稱呼市,舊稱歸綏,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我國北方沿邊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地處中國北部邊疆,歐亞大陸內部。
呼和浩特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先秦時期,趙武靈王在此設雲中郡,故址在今呼市西南托克托縣境。民國時期為綏遠省省會,蒙綏合並後,呼和浩特成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市中心城區本是由歸化城與綏遠城兩座城市在清末民國合並而成,故名歸綏。1954年改名為呼和浩特,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
參考資料:網路-呼和浩特
6. 呼和浩特市區有哪幾個區
呼和浩特來是內蒙古自源治區首府,是內蒙古的經濟、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呼包銀城市群核心城市,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
呼和浩特轄4市轄區(回民區、玉泉區、新城區、賽罕區)、4縣(托克托縣、清水河縣、武川縣、和林格爾縣)、1旗(土默特左旗)。
7. 內蒙古呼和浩特
地毯、蒙古族銅器(如銅火鍋,銅壺,鞍花)、呼呼爾(即鼻煙壺)、駝毛製品版、亞麻籽油(權據說很健康)、蒙古族角雕(如牛角梳等)、奶食品(如乳酪,奶豆腐等,以牛奶為上品,羊奶次之,用馬奶、駝奶的很少)、莜麥片(還有莜麵——吃了很抗餓,俗稱三十里的莜麵,四十里的糕,十里的豆面餓斷腰)、炒米,是用糜子米炒制而成的。分為硬炒米和脆炒米,硬炒米是泡著奶或奶茶吃的,脆炒米是干吃的,都好吃的很。
8. 呼和浩特行政區域劃分
呼和浩特下轄:回民區 新城區 玉泉區 賽罕區 土默特左旗 托克托縣 和林格爾縣專 清水河縣 武川縣。
全市轄9個旗縣屬區,20個街道、96個鄉鎮,412個居委會和1095個村委會。呼和浩特市轄4個市轄區、4個縣、1個旗,25個街道、18個鎮、59個鄉。
9. 呼和浩特有哪幾個區
截至2017年底,呼和浩特轄4市轄區,分別是回民區、玉泉區、新城區、賽罕區。具體介紹如下:
1、回民區
回民區前身為歸綏市回民自治區,成立於1950年12月19日,是中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的城區。回民區位於呼和浩特市城區西北部,總面積200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30平方公里。
2、玉泉區
玉泉區作為首府呼和浩特市的發祥地,文物古跡眾多,文化底蘊深厚,有著430多年的歷史。東與賽罕區毗鄰,西、南與土左旗接壤,北與回民區相鄰。
3、新城區
新城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的東北部。始建於清朝乾隆四年(1739年),是由清代建造的「綏遠城」俗稱「新城」而得名。全區總面積700平方公里,其中,城區55平方公里,農區和山區645平方公里。
4、賽罕區
賽罕區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的市轄區,位於呼和浩特市區東南,轄區總面積1025.2㎞²,也是呼和浩特市區中面積最大的市轄區。
(9)呼市行政區劃圖擴展閱讀
截至2017年底,呼和浩特轄4縣(托克托縣、清水河縣、武川縣、和林格爾縣),具體介紹如下:
1、托克托縣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位於自治區中部、大青山南麓、黃河上中游分界處北岸的土默川平原上。地處呼、包、鄂「金三角」開發區腹地,是首府「一核雙圈一體化」戰略重點發展區。
2、清水河縣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下轄縣,位於呼和浩特市的南端,東南以明長城為界,與山西省平魯區、偏關縣接壤;西瀕黃河,與鄂爾多斯市准格爾旗隔河相望;北臨古勒半幾河與和林格爾縣毗鄰;西北方與托克托縣相傍。
3、武川縣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陰山北麓,首府呼和浩特市北,總面積4885平方公里。全境在北緯40°47′-41°23′、東經110°31′-111°53′之間。縣境東西長約110公里,南北最寬約60公里。
4、和林格爾縣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為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所轄旗縣之一。地理坐標北緯39°58』~40°41』,東經111°26』~112°18』之間,北靠呼和浩特市區、土默特左旗,西連托克托縣,南接清水河縣,東與涼城縣、山西省左雲縣毗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