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法規
㈠ 理學法律思想的基本內容及其評價
理學法律思想的基本內容:
1、視封建三綱五常為天理,作為人人必須遵守的道德信條。國家和法都是理的體現,法者,天下之理,違背三綱五常的名教就是違背天理,就要受到懲罰。阻礙了法律變革。
2、主張德禮政刑相為始終。德禮和政刑都是天理的產物,目的是存天理、滅人慾,政刑必須以德禮為指導,德禮的貫徹必須以政刑為保證。沖擊德主刑輔法律思想。
3、主張人治優於法治。為政必有規矩,君主自律重於法律,繼承了先秦儒家的人治思想。
4、以嚴為本,而以寬寄之。強調王道與霸道交替使用,肯定刑罰的作用,在刑罰的執行上,一改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張以嚴為本,嚴格限制贖刑,重罪決不可赦,精選治獄之官。
一理學
(1)、理學的概念及產生
又稱「道學」,是對形成於宋代並在我國封建社會後期長期占統治地位的一種學術思想的總稱。
宋明時期的部分儒家認為「天即是理」,「理」為萬物之本、宇宙之本,世上萬物皆由「理」所派生。由於宋明理學融合了佛教哲學和道家學說,又以闡發義理、兼談性命為其主要內容,因此這一學說被稱為「理學」。理學的主要目的在於為已衰敗的封建制度尋求一條生路。
程顥、程頤兄弟是宋代理學的奠基人,世稱「二程」;宋代理學的重要代表是朱熹。
(2)、理學法律思想的基本內容、特點及其評價
(一)基本內容
1.視封建「三綱五常」為「天理」
2.主張德禮政刑「相為始終」
3.主張人治優於法治
4.「以嚴為本,而以寬濟之」的執法思想
(二)特點
1.使傳統儒家思想在理論上更縝密和思辯,完成了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的哲理化和系統化的過程。
2.使宋明時期的封建正統法律思想及其立法、司法實踐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階段。
(三)評價
1.標志著儒家思想體現的進一步完善,理學成了封建社會後期占統治地位的官方學術,導致了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的進一步理論化和系統化。
2.嚴重阻礙了社會的進步。
(3)、《大學衍義補》中的法律思想
《大學衍義補》是明代政治家、思想家丘浚根據宋人真德秀《大學衍義》、以「經世致用」為指導思想所作。《大學衍義補》是對漢以來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的一次系統、全面總結。他開創了中國古代比較法學研究的先例。丘浚及其《大學衍義補》的法律思想主要包括:關於法律起源、法律目的、「禮樂刑政」四者辨證關系、立法原則、司法原則、犯罪的根源、慎刑恤獄、原情定罪的刑罰理論等。
㈡ 思想法律問題
辨析題復:
1 錯。民事權制利能力自出生時產生,死亡時終止。但行為能力不是。分為完全、部分、無。根據年齡和精神狀況區分。
2 錯。不是疏忽大意,是間接故意。
論述題:
1 盜竊罪既遂。歸還行為屬於對盜贓物的處分行為。
2 黃某 故意殺人 有自首情節 姜某搶劫罪 李某搶劫罪共犯 徐某?哪來的?
具體東西你自己些吧,對自己也是鍛煉
㈢ 思想道德和法律的關系是什麼
思想道德與法律的關系:
思想道德與法律既屬於不同的學科領域,有著各自不同的研究對象和領域,但也存在著相互關聯的地方,他們在個體思想道德素質結構層次上融為一體。
(1)思想道德與法律的區別
從表現形式上看,法律表現為國家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或國家認可的習慣;而道德則是一種意識形態、觀念的東西。
從調節的層面來看,思想道德涉及主要是個體觀念和意識形態層面的問題;法律涉及主要是人們行為層面的問題。
從調節方式來看,思想道德修養主要依據個體內在的要求和信念起作用,是一種「軟調控」,法律是通過強制性的外在控制發生作用,是一種「硬控制」。
從調節范圍來看,思想道德涉及范圍更為廣泛,相對模糊;法律作用的范圍較為具體,十分明確。
(2)思想道德與法律的聯系
思想道德與法律都是調節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
思想道德與法律都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反映,體現了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共同意志。
思想道德與法律在許多方面是相通的,法律為思想道德提供了保障,思想道德建設為法律制定提供了目標。
(3)思想道德與法律共同融入個體思想道德素質
思想道德與法律雖然在知識層面有區別,在規范層面有相通,但他們在個體思想道德素質結構上,是一體的。個體素質由健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組成
㈣ 什麼是法律思想
法律思來想有別於法律和自法制。法律和法制只有掌握國家政權的統治階級才能創制,而法律思想則不限於統治階級,被統治階級也可以具有,只是它不佔統治地位。因此,中國法律思想史既包括中國歷代占統治地位的統治階級的法律思想,也包括歷代不佔統治地位的被統治階級的法律思想。法律思想也不等於法理學或法律哲學。
㈤ 人類社會是否存在「思想犯」懲罰的法律法規
人類社會存在思想,范成法的法律法規嘛,目前來說還沒有這樣的法律法規,這屬於道德范疇之內的。
㈥ 如何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與法律素質
1、完善的社會主義法治知識
要熟悉和掌握應當遵循的有關教育方面的基本知識,特別是與內自身專業和未來職業容實踐需要相關的法律知識,要把有關的法治知識與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知識有機融合,內化為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以適應未來法治建設的實際需要。
2、健全的法治意識
要增強規則意識,明確守法守規是每一個法治國家中公民的基本意識,堅持依法辦事,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應當做到懂規矩、守規則、依規范,堅守規則紅線、明確法律底線;要增強程序意識,明確「程序是法律的生命」,學會依靠程序辦事。
(6)思想法規擴展閱讀:
明確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基本內容:
1、明確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的基本理念;
2、明確「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基本目標和戰略內容;
3、是明確「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前提。
㈦ 中國古代各種的法律思想
孔子的思想是仁者愛人,尊禮尚德,覺得道德是約束人們的主要手段,君子應該自回省,答對於法律的看法是遵守但不重點推崇。先秦儒家的法律思想是施仁政,輕刑罰,認為法律不該過於嚴格。韓非子是法家代表人,認為社會主要由法律維護秩序,法律應該嚴格,天子與庶民同罪,法律是統治的重要手段,比較嚴苛,並且他的思想得到了實踐。先秦法家思想是法律對於社會而言極為重要,國家需要完善法律嚴格執行。
㈧ 中國傳統法律思想主要有哪些
另外還有些元青花瓷在底部或蓋里墨書一兩個字,也有的在碗心以青花題詞題字。1980年江西高安縣窖藏出土的一件青花高足杯底心草書「人生百年常在醉,算來三萬六千場」詩句,詩意豪放,符合元人游牧民族的性格。
㈨ 中國傳統的法律思想有哪些
(一)家族倫理
古代是沿著由家而國的途徑進入階級社會 的,因此,宗法血緣關系對社會的各個方面有著強烈的影響。尤其宗法與政治高度結合造成家國一體的 特有體制。儒家思想占據統治地位後,便開始了道德法律化與法律道德化的交融發展過程。從而形成了中國特有的法律與道德結合的倫理法。在 普遍重視倫常的 古代社會,要發揮家長族長對家族的管理作用只依靠倫理當然不夠,因此才通過制定法律,使倫常關系變成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法律關系。
(二)「君權神授」
所謂「君權神授」就是君主的詔令是最高的法律,君主是國家的大家長。這實際上是家本位倫理擴大使用而已。古代家國同構,國家是家的放大,一切適用家的倫理在被移做法律原則後都適用於君民之間。一切對皇帝權威的 威脅都被定為最嚴厲的犯罪,要受到最嚴厲的懲罰。
(三)德主刑輔
德主刑輔是古代中國傳統思想的主線。儒家認為無論人性善惡都可以用道德教化的力量以收到潛移默化之功效。這種以教化改造人的方法無疑是最徹底最根本的方法,而法律是做不到這一點的。因為法律沒有強人為善的力量,頂多起到補救的作用。所謂「禮者禁於將然之前,而法者禁於已然之後。」兩者之價值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語。
(四)法有等級
對於法有等級,這是中國古代根深蒂固的思想,在這一點上我認為法家與儒家是有共同點的。法家講「刑無等級」實際上並不是沒有等級的。儒家「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就是等級之體現。(不做展開)
(五)「無訟」的追求
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巨大的儒、法、道三家,盡管他們採取的方法與途徑不同,但他們追求的終極社會政治的目標和理想,就是秩序的和諧。及至漢武帝標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儒術」為核心,兼容並包其他各家思想之後,儒家法律思想中的「無訟」觀念 , 也就成為正統思想。從歷朝歷代的文史典籍中,都能發現儒家思想對訟獄觀念的闡述。孔子的施政綱領中就有「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儒家思想中所嚮往的理想社會是「講信修睦 ,選賢與能」 平靜恬美的禮制社會,由此描繪了上古時君主禮賢下士 ,民眾淳樸率真的圖景 , 規定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婦婦的社會秩序。
(六)人治追求
人治與法治是相對應的治理國家的兩種最主要的模式。其中儒家主張人治而法家重法治。關於賢人與良法的關系問題,孔子認為即使制定良好的法律最終還是必須由賢人來執行。如果良好的法律沒有賢人去執行的話再好的法律也是沒有用的。所以孔子主張賢人之治甚於法律,良好的法律必須由賢人去執行。儒家思想占統治地位後這一人治思想一直貫穿始終。
(七)權大於法
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使得皇權專制制度化法律化。從此以後國家的最高權力都集中與皇帝一人。皇帝成為了神權族權軍權經濟權司法權的集中代表者。而皇帝只服從於天除此不受任何制約,法律也只不過是以皇帝為代表的統治階級的意志。
(八)民本主義
這是春秋重民觀念發展的理論成果,儒家法律思想的精華。儒家向來重視人命,主張立國應先利民,反對不教而驅民上戰場,不教而向民施刑殺。此外,孔子「愛人」說,孟子「民貴君輕」說,荀子「民水君舟」說均是民本主義思想的重要體現。
(九)大一統思想
古代王道政治的原則即為天下統一,反對分裂割據。孔子「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荀子「隆一而治」均為大一統思想之體現。
(十)順其自然
此與「無為而治」有點混同,其多少有些排斥法律,對法律的態度有幾分冷淡,因為法律有時候非但不是公平正義的東西,卻可能使人誤入歧途。總之既有利又有弊,順其自然或許是一種好的做法,但這會讓人產生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國家法律的產生與存在本身是否也是自然之事?」
(十一)天然秩序
儒家禮法的重要作為就是要構建一套教化天下的仁義道德與禮法規范。通過禮樂教化提高人的思想道德,調整相關的權力秩序,從而建立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秩序。
(十二)重法治吏
依法治吏是古代傳統的法律思想。封建專制制度下,君主為了控制國家,勢必要 通過一個權力媒介,那就是官吏。中國古代社會所說的 人治其實就是官治。為了發揮官治的作用,那就需要治官。控制官吏的權力,防止權力濫用。
㈩ 思想道德和法律是什麼的重要手段
思想道德和法律是調節人們思想行為、解決人們的思想困惑、協調人際關系的內重要手段。
思想道德容屬於倫理思想的一部分,它與道德學說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聯系是:道德學說往往是對道德思想的概括和總結,是理論化的道德思想;它們同屬道德意識現象;道德思想的表現可能比較系統,也可能是零散、個別的,但又受道德學說的影響。
區別是:形成時間不同,原始人已有道德思想,但道德學說卻出現於奴隸社會;道德學說是經過加工的,道德思想則既可以是自覺的,又可以是不自覺的。
(10)思想法規擴展閱讀:
思想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建設包含的一個方面,中國公民道德建設服從和服務於黨的路線、綱領,從意識形態方面,從理論指導上講,就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指導地位。在意識形態領域絕不能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思想道德建設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基本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