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荀子的行政思想是

荀子的行政思想是

發布時間: 2021-02-12 14:00:06

❶ 荀子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荀子的主要思想:「天道自然」的思想、「天行有常」的思想、「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天人相分」的思想。

1、「天行有常」的思想

荀子以為,天不是神秘莫測、變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變的規律。這一規律不是神秘的天道,而是自然的必然性,它不依賴於人間的好惡而發生變化。

2、「天人相分」的思想

荀子認為自然界和人類各有自己的規律和職分。天道不能幹預人道,天歸天,人歸人,故言天人相分不言合。治亂吉凶,在人而不在天。

3、「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在荀子看來,與其迷信天的權威,去思慕它,歌頌他,等待「天」的恩賜,不如利用自然規律以為人服務

4、「天道自然」的思想

荀子將「天」、「天命」、「天道」自然化、客觀化與規律化,見於他的《天論》一文。

在荀子看來,天為自然,沒有理性、意志、善惡好惡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陰陽風雨等潛移默化的機能叫做神,把由此機能所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

(1)荀子的行政思想是擴展閱讀

古往今來,荀子的人性論思想一直是研究荀學引人入勝的一個領域,因為關於人性的學說是荀子全部哲學思想的重要基石。荀子作為先秦諸子百家學術爭鳴的集大成者,其人其學匯集於《荀子》一書,對後世儒學乃至整個中國哲學史都具有深刻影響。

然而到了宋代,理學家們把《孟子》升格為「經」,荀子及其思想則不顯於世,甚至被視為「儒門異端」而遭到抨擊和貶斥,其普遍認為荀子言「性惡」則「大本不立」,是悖聖人者。事實上,宋代理學家對荀子的人性論思想存在曲解和誤讀。

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先秦儒家人性論思想在理論上的缺陷。宋儒以傳道自命,重視心性之學和存養省察,雖喜闊談宇宙天道,但學術重心仍然緊扣人性論這一范疇,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的二重規定和「變化氣質」及成性工夫。

以北宋張載和南宋朱熹為代表的宋代理學家在處理現實常態的「氣質之性」所含的「惡」從何而來這一理論悖難時,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荀子的影響或者說是對荀子人性學說的隱性接受,即在對孟子人性思想進行繼承和開拓時,用荀子所論「性惡」來補充孟子「性善論」之不足。

強調用道德理想的「善」來主導現實常態的「惡」,從而締造了宋代理學超越的人性論范疇,一方面,宋代理學家完善並傳承了先秦儒家人性論思想的雙向關懷;另一方面,由朱熹完成了傳統儒家人性論思想的理學式總結。

站在儒家立場的荀子,面對烽火連年的動盪和人性私慾的膨脹這種「惡」的時代背景和現實環境,在《性惡篇》專章論述「人之性惡」的同時。

緊接著提出富含儒家特色的「化性起偽」的解決對策和具體思路,旨在矯治惡性、改變氣質、積善化性、增益身心,即強調人通過後天的師法教化和對禮義文理的學習實踐而努力改變其性惡一面之「偽」,從而使人獲得道德主體地位。

宋代理學家所普遍推崇的「變化氣質」工夫與荀子提出的「化性起偽」人性改造理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重點體現在「化」的依靠和對象兩個層面,這是荀子人性論思想對宋代理學家在儒學路徑上的潛在影響。

以張載為代表的北宋理學家大力倡導「變化氣質」的成性工夫論,其基礎便是「強學」和「知禮」;而在荀子那裡,不僅通篇突出「學」的重要性,旨在強調「善學者盡其理」;而且有《禮論篇》專門論述禮制的起源、內容和作用,強調「禮」和「聖人」同為人道之極。

是治國的根本所在,這為宋代理學家所倡導的成性工夫論的外在規范和制約層面提供了豐富的理論依據。可以說,由張載首倡的「變化氣質」說與荀子提出的「化性起偽」人性改造理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以朱熹為代表的南宋理學家普遍繼承和發展北宋理學家的理論和思想。

其主要學術貢獻就是用「理一分殊」來統領「天命之性」和「氣質之性」,並揭示出二者的主次、從屬關系,從而把宋代儒家人性論思想推向頂峰。

朱子雖不主張以善、惡來論性,恐「陷釋氏之餘」,但是通過借鑒荀子「性惡」思想說明了氣質之性所含的惡從何而來。

並進一步由此來補充孟子「性善論」中所缺少論現實的「惡」的那部分,從而將「天命之性」和「氣質之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最終完成了傳統儒家人性論思想的理學式總結。

❷ 荀子政治思想主要是什麼

荀子以儒家自居,推崇孔丘,但對孔子的學說思想是批判地吸收。他否定了天命思內想,認為:「天行有常,不為堯容存,不為桀亡。」所謂天就是一切自然界,天的運動不摻雜人的意志,而有其自身運動的規律。人要遵循自然界的規律才能得到好的結果,否則會受到規律的懲罰。其政治思想主要是「隆禮」和「重法」。他認為「禮義者治之始也」,「法者,治之端」。「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主張禮法兼治,王霸並用。

❸ 荀子行政組織思想的主要觀點有哪些

荀來子思想雖然與孔子、源孟子思想都屬於儒家思想范籌,但有其獨特見解,自成一說。荀子提倡性惡論,常被與孟子的性善論比較。孔子、孟子在修身與治國方面提出的實踐規范和原則,雖然都是很具體的,但同時又帶有濃厚的理想主義成分。孔子竭力強調"克己"、"修身"、"為仁由己"等。而孟子則以"性善"為根據,認為只要不斷擴充其"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求其放心",即可恢復人的"良知"、"良能",即可實現"仁政"理想。 與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則具有更多的現實主義傾向。他在重視禮義道德教育的同時,也強調了政法制度的懲罰作用。

❹ 荀子的思想是什麼

荀子對各家都有所批評,唯獨推崇孔子的思想,認為是最好的治回國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繼承人答自居,特別著重的繼承了孔子的「外王學」。他又從知識論的立場上批判的總結和吸收了諸子百家的理論主張,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於天人之分」的自然觀、「化性起偽」的道德觀、「禮儀之治」的社會歷史觀,並在此基礎上,對先秦哲學進行了總結。

❺ 《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張:荀子有哪些思想和主張

性惡論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回漢族),戰國末期趙國人。著答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位於今山東蘭陵縣)令。

❻ 荀子的思想

荀子對各家都有所批評,唯獨推崇孔子的思想,認為是最好的治國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繼承人自居,特別著重的繼承了孔子的「外王學」。

他又從知識論的立場上批判的總結和吸收了諸子百家的理論主張,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於天人之分」的自然觀、「化性起偽」的道德觀、「禮儀之治」的社會歷史觀,並在此基礎上,對先秦哲學進行了總結。

與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則具有更多的現實主義傾向。他在重視禮義道德教育的同時,也強調了政法制度的懲罰作用。

(6)荀子的行政思想是擴展閱讀:

文學成就

荀子的文章論題鮮明,結構嚴謹,說理透徹,有很強的邏輯性。語言豐富多彩,善於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風格,素有「諸子大成」的美稱。他的文章已有語錄體發展成為標題論文,標志著我國古代說理文趨於成熟。

他採用當時民歌形式寫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運用說唱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政治、學術思想,對後世也有一定影響。荀況不愧為我國古代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傑出的文學家、教育家。此外,荀子還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後世紀念

荀子紀念館,是2014年根據文獻記載復原的景觀,位於中國河北省邯鄲市一條歷史文化街區串城街。建於2013年,2015年前完工。這個建築是為了紀念邯鄲荀子而建。

❼ 荀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一、「天道自然」的思想

荀子將「天」、「天命」、「天道」自然化、客觀化與規律化,見於他的《天論》一文。

在荀子看來,天為自然,沒有理性、意志、善惡好惡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陰陽風雨等潛移默化的機能叫做神,把由此機能所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

二、「天行有常」的思想

荀子以為,天不是神秘莫測、變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變的規律。這一規律不是神秘的天道,而是自然的必然性,它不依賴於人間的好惡而發生變化。

三、「天人相分」的思想

荀子認為自然界和人類各有自己的規律和職分。天道不能幹預人道,天歸天,人歸人,故言天人相分不言合。治亂吉凶,在人而不在天。

四、「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在荀子看來,與其迷信天的權威,去思慕它,歌頌他,等待「天」的恩賜,不如利用自然規律以為人服務。

拓展資料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趙國人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位於今山東蘭陵縣)令。

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其學說常被後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❽ 荀子的處世思想是什麼

《荀子》的內容十分豐富,對哲學、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文學都有所涉及。其中關於世人立身行事、待人處世方面的論述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以「仁義」為立身之本,是荀子提出的處世原則之一。他認為人不可為圖名利去做「難能可貴」的事,在「仁義」面前,寧遭世俗非議,也不可退讓。仁人君子雖然懼怕危患,卻不逃避為正義而死;雖然也希求利益,卻不做自己認為錯誤的事情。「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荀子認為「誠」是實現「仁義」的要領,是「養心」的門徑。誠心執守仁愛,施行正義,仁愛就表現於外,正義就能夠做到,就顯得神明,就能夠使人轉化。明智若神,隨物變化,便具備了「天德」(德同於天)。在處世中,應當「慎獨」,但是不真誠就不能獨處。

荀子主張同他人相交,親近而不私密,寬宏而不怠慢,方正而不傷人。他認為正人君子尊崇別人的德行,贊揚別人的優點,並不是出於諂媚;依據正義,直接舉出別人的過失,並不是為了誹謗;稱說自己的美好,也不是為了誇耀。只要出於正義,就可以時曲時直隨機應變。

善於權衡取捨,可以免遭恥辱和傷害。對於貪圖和厭惡、求取和舍棄,要能夠衡量:見到可以貪圖的事物,必須前前後後考慮一下它的可以受害的一方面;見到可以取利的事物,必須前前後後考慮一下它的可以受害的一方面。要能夠從兩方面衡量一下,仔細地思慮一番,然後再決定自己的貪圖和厭惡、求取和舍棄。如此,才經常不會遭到失敗。反之,就「動則必陷,為則必辱」。

正確對待榮辱,是為人處世必須認真考慮的。光榮和恥辱的最大界限是:正義在先而私利在後的,光榮;私利在先而正義在後的,恥辱。光榮的經常通達,恥辱的經常窮困,「通者常制人,窮者常制於人」。榮辱和安危、利害密切相連。樸素謹慎的,經常得到安全;放盪兇悍的,經常受到危害。安全的,經常表現和樂;危害的,經常表現憂難。有了知識,才可以保持長久,知道得廣博,才可以事事通達,反復地明察是非,就趨向於適可和美好;用來克制情慾,就能夠順利;用來求取聲名,就獲得光榮。

荀子認為不可以以貌取人,也不可憑面相體相來診斷自己的命運。相察形貌,不如評論思想;評論思想,不如選擇行為。形貌勝不過思想,思想勝不過行為。行為純正,而思想順隨著它,形貌即使丑惡,思想行為善良,也不妨礙他成為君子;形貌即使美好,而思想行為丑惡,也難免成為小人。從人身上確實可以看出不祥的徵兆,但它不是生相,而是不良的德行。評價一個人,是看他的品德,比較其意志,比較其文才,而不是比較人的高矮,分別人的丑俊。

在社會上生活,一定要有處世之術。荀子對此有頗為具體的分析。他認為保持尊寵、居守官位、終身不倦的處世之術是:地位高貴而不表現奢侈;受到信任,而不處嫌疑之間;責任重大,而不敢擅自專主;財利到來,應感到自己的善行好像不應該獲得,必定要表盡了謙讓之義,然後才去接受。福事到來,就和悅地去處理;禍事到來,就穩妥地去處理。富裕了,就廣泛布施;貧困了,就節約財用。可以處貴,可以處賤,可以處富,可以處貧。此外,還要消除怨怒,而且不妨害別人。能夠擔任這項職務,就謹慎地去實行;如果不能夠擔任某項職務,就不如推讓賢能,安穩地追隨其後,如此,失掉尊寵,也不致獲得罪過。

荀子的處世哲學,除了上面介紹的幾點之外,尚有安貧樂道、不怨天尤人等,對後人都有很大的影響。(佚名)

❾ 荀子的中心思想

荀子對各家都有所批評,唯獨推崇孔子的思想,認為是最好的治國理念。荀子內以孔子的繼承人自容居,特別著重的繼承了孔子的「外王學」。

他又從知識論的立場上批判的總結和吸收了諸子百家的理論主張,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於天人之分」的自然觀、「化性起偽」的道德觀、「禮儀之治」的社會歷史觀,並在此基礎上,對先秦哲學進行了總結。

(9)荀子的行政思想是擴展閱讀

荀子名況,時人尊而號為「卿」,故又稱荀卿,漢代避宣帝諱而改稱孫卿,戰國末期趙國(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荀子早年游學於齊,學問博大,曾三次擔任當時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

約公元前264年,應秦昭王聘,西遊入秦。後曾返回趙國,與臨武君義兵於趙孝成王前。後來荀子受楚春申君之用,為蘭陵(今山東省蒼山縣蘭陵鎮)令。晚年從事教學和著述。

荀子學識淵博,繼承了儒學並有所發展,還能吸收一些別家之長,故在儒學中自成一派。在人性問題,荀子主張性惡論,人性善是教化的結果。

❿ 荀子的思想主張

荀子的思想偏向經驗以及人事方面,是從社會脈絡方面出發,重視社會秩序,反對神秘主義的思想,重視人為的努力。荀子認為人與生俱來就想滿足慾望,若慾望得不到滿足便會發生爭執,因此主張人性本惡,須要由聖王及禮法的教化,來「化性起偽」使人格提高。荀子的思想因其批判地總結和吸收了各家思想而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在人性論、天人論、社會道德觀、政治觀、教育觀等各方面都在儒家學派中獨樹一幟、別具特色。
一、荀子的「性惡論」是其最主要的思想主張之一。即禮義等善良的品性和德行是靠後天的人為的努力得來的,而不是天生就有的。
這一思想主要反映在《荀子・性惡》篇中,荀子認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荀子所說的「性」是指與生俱來、自然而成的「自然之性」或生理本能。「偽」不是「真偽」、「虛偽」的「偽」,而是「人為」之義。荀子一針見血地指出:飢欲飽、寒欲暖、耳好聲、目好色等都是人生兒具有的天然之性,但是如果不對這種天然之性加以人為的節制和引導,那麼人與人之間就會發生爭奪、暴亂和相互殘害。所以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要想達到儒家追求的至善,就要人為地用禮義法度來制約人之惡性。
二、荀子的天人論 ,是荀子思想中最具積極進步意義的思想之一主張「天行有常」、「人可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並沒有迷信或畏懼於「天」,而是把「天」看作是一種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獨立運行的自然。荀子認為,人世間的吉凶禍福是由人自己的掌握和調控而產生的,而不是由「天」來左右和預兆的。正所謂「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本荒而用侈,則天不能使之富」;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要做的就是要明天人之分,應天以治。
三、荀子的社會道德觀,隆禮重法、人而能群、分等級而治是荀子的又一重要思想主張。
其中,「隆禮」最為突出。荀子是主張隆禮的,而且主張國家應分等級而治,尊君重法。荀子認為人之性惡需要用禮義法度來加以制約,這在《荀子》的《禮論》、《王制》、《強國》、《天論》、《非相》、《君道》等篇中皆有論述。如:《禮論》篇雲:「禮起於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乎物,物必不屈於欲,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
此外,荀子在政治上主張要使國家強盛,必須行「勝人之道」;在人生觀上主張積極有為與正義原則;在修養觀上主張修身為本,強調「學」,提倡「思」,重視「行」;在教育觀上主張「以善先人者謂之教」、「尊師重教」、「君師合一」,也有十分進步的意義。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