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改革
⑴ 美國行政管理改革對我國有何啟示
重塑政府運動具有效率提升、市場功能優化、政府公益性強化等科學性層面。目前我國行政改革與社會轉型的現實呈現出與美國重塑政府運動背景眾多相似特徵:政府職能的困擾與挑戰、改革與發展的外生性、市場化、政治體系基本效率的穩定性等等,這些特徵都決定了我國可以而且能夠借鑒重塑政府運動的一些成功經驗。我國的改革與發展必須引入競爭機制、「經濟人」理念、公平與效率的均衡機制等,最終實現我國行政改革的超越與發展,即建立以市場為核心理念的服務型政府。
⑵ 論述我國的行政管理改革的內容
1、要從中國實際出發,堅持對外開放,吸收國外行政管理的先進經驗,實施有中國特色的行政管理
2、要堅定地把組織和領導經濟建設作為政府的最主要職能
3、要根據各地區、各方面的不同情況和條件,實施行政管理
4、要充分認識到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艱巨性和長期性,從國情出發,量力而行,循序漸進,積極奮斗
5、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兩個文明同時抓,使兩者相結合,互相促進
6、堅持行政改革,在改革中提高效率,實現行政職能。
⑶ 中國地礦行政管理的改革
行政改革是當代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許多國家都把行政改革作為提高政府效率、推動經濟發展和增強國力的有力杠桿。在我國,行政(含地礦行政)改革還包含另一層必要性和緊迫性,那就是行政和行政體制改革,必須跟上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形勢,適應其要求。
(一)地礦行政管理改革的涵義和目標
1.地礦行政管理改革的涵義
地礦行政管理改革是指政府為了提高地礦行政管理效率和效能,使之適應和促進地礦工作的發展,有意識地改革舊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方式,建立新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方式的行為。它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地礦行政管理改革,僅指地礦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的改革;廣義的地礦行政管理改革,泛指地礦行政管理部門為追求行政效率,在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行政管理方式和方法、行政管理職能、公務員制度、中央與地方職權劃分、行政辦公手段以及重大行政管理原則等方面的改革。我們在本節討論的地礦行政管理改革,是廣義的改革,但重點放在狹義的改革上。
2.地礦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標
中共十五屆二中全會公報對政府機構改革的目標是這樣概括的:「通過改革,建立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范的行政管理體系,完善國家公務員制度,建設高素質的專業化國家行政管理幹部隊伍,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有中國特色的行政管理體制。」這也是地礦行政管理改革必須達到的目標。這一目標達到的情況,可以從3個方面來檢驗:
(1)地礦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能提高情況;
(2)地礦行政管理的依法行政力度增強情況;
(3)地礦行政公務員素質的提高情況。
(二)地礦行政管理改革的指導原則
根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借鑒國外地礦行政管理的經驗,結合我國地礦行政管理的實際,我國地礦行政管理改革應遵循如下指導原則:
1.適應性原則
行政管理體制是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上層建築的范疇。上層建築必須與經濟基礎相適應。黨的十四大已明確規定了我國經濟基礎變革的方向: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當前,我國的地礦經濟基礎也正由傳統的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因此,地礦行政管理體制也應該適應地礦經濟基礎變革的要求而進行相應的改革。
2.政企分開和政事分開原則
政企不分和政事不分是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地礦行政管理形成的兩大弊病,消除這兩大弊病,實行政企分開和政事分開,既是地礦行政管理改革應遵循的原則,又是它必須完成的改革任務。
3.完整統一原則
完整統一原則,是建立或改革行政組織機構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其含義是指在一個國家和國家的一個地區,只能有一個政府行使行政管理權。這個政府的組織機構可以分層級、分部門,但它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其中的任何局部都是有機整體的組成部分,各自發揮不同的功能,相輔相成。這一原則又通過如下3個統一體現出來:
第一,職能目標統一。各個行政組織機構的職能目標都是政府職能總目標的分目標,分目標要服從總目標。要實行目標歸類,同類行政目標要歸同一個行政組織來管理,不能「一事兩辦」或「一事三出」。各個行政組織機構都發揮各自的功能,都為實現國家的總任務和政府的職能總目標服務。
第二,機構設置完整統一。首先,政府職能機構的設置要完整配套,功能要完備齊全,凡是地礦行政管理主管部門職能范圍內的事務,都要有相應的機構來管理。其次,各地礦行政組織之間,要明確隸屬、制約關系及上下級關系,形成一個統一完整的權力體系。
第三,領導指揮統一。其含義是指整個地礦行政管理要形成一個由首長統一領導和指揮的垂直系統,對任何一個層級的任何一個行政機構,都不能實行多頭領導。需要各部門協調配合的管理活動,也要形成一個領導指揮核心,要避免出現「政出多門」,多頭指揮的現象。
4.依法行政原則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制經濟。為此,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把加強法制建設列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一項跨世紀的任務。他說:「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黨和國家事業順利發展的必然要求。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到2010年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地礦事業是黨和國家事業的一部分,地礦法律法規體系是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一部分。因此,進一步健全、完善地礦法律法規體系,堅持依法行政的原則,同樣是地礦事業順利發展的必然要求。
5.精簡高效原則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把精簡、統一、效能確定為推進政府機構改革應遵循的原則,並提出如下具體要求:「把綜合經濟部門改組為宏觀調控部門,調整和減少專業經濟部門,加強執法監管部門,培育和發展社會中介組織。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實現國家機構組織、職能、編制、工作程序的法定化,嚴格控制機構膨脹,堅決裁減冗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競爭激勵機制,完善公務員制度,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化國家行政管理幹部隊伍。」地礦行政管理機構改革也必須遵循這些原則和滿足這些要求。
(三)地礦行政管理改革的內容
我國的地礦行政管理改革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以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為依據,緊緊圍繞改革的目標和任務進行。在現階段,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如下方面:
1.繼續進行地礦法制建設
進一步健全、完善地礦法律法規體系,提高全民的地礦法律意識,加強地礦法制觀念,尚有許多工作要做。在本章第一節之「二」已列舉了這方面要做的大量工作。在執法和司法建設方面:首先,要根據完整統一原則改革現行的地礦行政管理組織機構體系,為執法統一和行政司法統一奠定組織保證;其次,要堅決清除執法及司法障礙,並逐步消除產生這些障礙的根源;第三,加強執法和司法力度,提高其效率和效能。
2.調整地礦行政管理部門職能結構
合理確定和配置地礦行政管理部門職能,是地礦行政管理改革的首要問題。為此,首先要研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為了監管好地質礦產勘查、開發活動和地質環境保護治理活動,國務院賦予地礦行政主管部門的各項職能是否齊全完備;其次,要審查各項職能是否落實、到位,如果還沒有完全落實、到位,則需要找出原因和提出解決的辦法;第三,要研究地礦行政管理部門職能是否轉移到行政立法、統籌規劃、制定和掌握政策、嚴格執法、組織協調、信息引導以及檢查監督和提供服務上,那些政企不分和政事不分的問題是否解決了。
3.調整地礦行政管理權力結構
合理劃分行政管理許可權,正確處理集權和分權的關系,是行政改革的重點。權力結構調整主要包括3個方面的內容:
(1)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權力關系,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對地礦行政管理來說,首先,要確定分幾級進行管理,如何分級;其次,是如何劃分各級的管理許可權。
(2)合理劃分各級地礦行政管理部門內部各職能機構之間的管理許可權。
(3)要正確劃分地礦行政管理廳(局)與地勘企事業單位的責權關系,做到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為此,要構築國有資產營運主體,建立出資人制度和法人財產制度,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和企事分體運行,使企業能真正行使各項自主經營管理權。
(四)調整地礦行政管理組織機構
地礦行政管理組織機構的合理設置,是地礦行政管理部門有效行使其職能的組織保證。地礦行政管理組織機構改革應以適應國務院賦予的職能需要為出發點,在合理劃分行政層次的基礎上,按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進行調整。通過改革,建立起一個結構合理、功能齊全、運轉協調、行政高效的地礦行政管理系統。
(五)改革幹部人事制度
幹部人事制度是制約各項改革發展的重要因素。這項制度改革,包括任用、培訓、考核、獎懲、升降、交流、工資福利、退休退職等內容的單項改革。同時,要使改革內容相互配套。當前,地礦行政管理部門人事制度改革的重點是進一步完善公務員制度,加強對公務員行政行為合法性的監督。
(六)建立和完善地礦行政管理運行機制
地礦行政管理運行機制是否完善,直接影響地礦行政管理整體效能的發揮。地礦行政管理運行機制,主要包括科學的決策機制、高效的執行機制、靈敏的反饋機制、有效的監督機制。同時,要加強地礦行政工作過程中的組織、計劃、指揮、協調、控制等管理環節,使之充分發揮職能、提高行政效率。此外,地礦行政體制責權不清,程序煩瑣的問題也比較突出,應按科學管理辦法簡化行政程序,這也是提高地礦行政運行效率不可忽視的方面。
(七)轉變地礦行政管理方式
地礦行政管理方式必須適應地礦經濟體制的轉變而進行相應的轉變。我國地礦經濟體制正由集中計劃的產品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地礦行政管理方式應進一步做到以間接管理為主,加強宏觀調控,綜合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進行管理,由部門管理轉向全行業管理。其中,尤其需要著重強調的兩項具體管理方式的轉變:
其一,轉變礦業權管理方式。即由行政主管機關無償授予,不得轉讓轉變為由地礦行政主管部門依據礦產資源法、區塊登記辦法及開采登記辦法的規定有償出讓。探礦權人和采礦權人依據兩權轉讓辦法可以轉讓各自依法取得的探礦權和采礦權。為此,要建立、培育礦業權市場,依法規范礦業權人的交易行為,監督管理礦業權市場的運行。還要發展、培育中介組織,進行礦業權評估管理等。
其二,轉變礦產資源管理方式。即由產品經濟管理方式轉變為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管理方式。由於礦產勘查生產的認識性質及其產品具有隱蔽性和難以准確把握等特點,礦產勘查報告成為礦產勘查產品的表現形式,礦產資源儲量成為其產品的質(品位等)和量的量度。因此,管理礦產勘查產品就表現為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和地質資料的管理。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礦產勘查投資和風險全部由國家承擔,並實行礦山企業無償使用礦產勘查產品的制度,從而,形成了適應這種體制和制度要求的一整套礦產資源儲量、資源分類分級管理,礦產儲量審批、登記、統計管理和地質資料匯交管理方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礦產資源的國家所有權益要通過市場實現,礦產勘查的投資主體多元化,礦業(含礦產勘查)企業的產品或勞動成果要通過市場實現等。因此,必須改革一整套舊的產品經濟管理方式,建立一套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商品經濟管理方式。這套管理方式的具體內容詳見第二章第一節之「五」。
⑷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有哪些作用
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改進管理方式,推行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依法規范中央和地方的職能和許可權,正確處理中央垂直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的關系。
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和決策、執行、監督相協調的要求,繼續推進政府機構改革,科學規范部門職能,合理設置機構,優化人員結構,實現機構和編制的法定化,切實解決層次過多、職能交叉、機構臃腫、權責脫節和多重多頭執法等問題。按照政事分開原則,改革事業單位管理體制。
⑸ 我國行政管理改革的具體內容包括哪些
1、要從中國實際出發,堅持對外開放,吸收國外行政管理的先進經驗,實施有中國特回色的行答政管理
2、要堅定地把組織和領導經濟建設作為政府的最主要職能
3、要根據各地區、各方面的不同情況和條件,實施行政管理
4、要充分認識到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艱巨性和長期性,從國情出發,量力而行,循序漸進,積極奮斗
5、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兩個文明同時抓,使兩者相結合,互相促進
6、堅持行政改革,在改革中提高效率,實現行政職能。
⑹ 行政體系改革中行政管理方式的要求包括哪些
行政體系改革中行政管理方式的要求有如下三個方面的要求:
第一:要制定出一個好的總體改革方案。制定一個行政體制改革的總體規劃,要明確未來中國行政管理體制的組織結構,政務部門、社會事務部門、經濟事務管理的總體數量,決策部門、執行部門、監管部門的法律關系等。如果不能對這些關系政府管理組織架構、規則、程序、運行機制等重要問題做出總體規劃,就很難使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
第二:要大部制改革要能夠取得成功。實行大部制管理模式,是當代發達國家普遍的做法,我國政府管理走大部制管理的道路是完全正確的選擇。這中間,首要的,依然是統一規劃,認真研究我們政府組成部門的數量,實行大部制管理的領域,決策、執行、監督權力結構的配置以及政府的運行方式等。在這個基礎上選擇那些問題突出、社會影響大、又急需實行大部制管理的領域率先推行,這樣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第三:要在權力的約束和制約方面取得突破。就目前政府權力運行的突出問題而言,行政體制改革要解決三個關鍵問題:
一是如何從政府權力的組織結構上,真正建立起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權力結構,實現決策、執行、監督既相互協調又相互制約的目標,這就意味著我們似乎要改變傳統的一些思維,要在政府權力的組織架構上有比較大的結構性調整,並使其逐步走向法定化。
二是如何有效地制約和約束部門利益,解決目前包括事業單位在內的公共部門普遍利益泛化的問題,從長遠來看,如果我們的政府部門不能從根本上克服與民爭利的問題,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平、公正的問題,以及規范政府行為的問題,就不能說我們已經找到了對公權力的有效制約的途徑問題。
三是在行政體制改革中,建立權力制約機制,必須有政治體制層面改革的配合,如果沒有更重要政治層面改革的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是很難孤軍深入的,光靠行政體制改革解決對政府權力的有效制約可能也是比較困難的。
(6)行政管理改革擴展閱讀:
行政體制是國家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政體制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深化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提出了明確的任務,這不僅有利於鞏固已有機構改革成果,進一步實現行政體制改革的提質增效,而且必將提升政府工作績效,贏得人民的滿意和信任。
行政體制改革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的需要,提高政府管理科學化水平,方便群眾辦事,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務質量。如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促進政務服務的均等化、規范化、高效化,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完善行政信息公開制度,加快建設透明政府。
⑺ 為什麼說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環節
行政體制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轉變政府職能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也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關鍵。
具體:
1、進一步明確職能轉變的目標和方向。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必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姬儲灌肥弒堵鬼瑟邯雞強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2、明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要緊緊圍繞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要積極穩妥,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著力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幹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的問題。
3、進一步明確政府的職責和作用。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
4、進一步明確健全宏觀調控體系的內在要求。要健全以國家發展戰略和規劃為導向,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手段的宏觀調控體系,推進宏觀調控目標制定和政策手段應用的機制化。
5、進一步明確優化政府組織結構的主要任務。轉變政府職能必須深化機構改革,提出要深化政府機構設置、職能配置、工作流程,完善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行政運行機制。同時強調,要嚴格績效管理,突出責任落實,確保權責一致。這有利於加快建立職責清晰、運轉高效、管理科學的現代政府組織體系,為轉變政府職能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⑻ 如何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說實話,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成效並不能直接量化看出,深化行政管理改革,最重要的是明確改革目標。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後,新體制應能體現企業特點並較以往行政管理結構更為高效,而高效體現在兩方面:信息流通的高效化與工作效率的高效化。信息流通高效化表現在雙向信息流通的速度,即上層要求傳遞到下層與下層表現反饋到上層,其中又包括工作與企業文化。想要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就必須讓信息流在企業內部立體流動起來,加快上下層之間與同級之間的信息流通速度,做到改革後獲得整體上的信息趨同。工作高效化則要求行政管理體系改革剔除不必要的、重疊的工作負責環節,明確環節負責人以縮短決策時間,明確環節要求以提高工作質量;發現工作環節的空白區域,及時填補空白避免決策爭議。這只是大方面的深化思想,至於軟硬體上的操作視情況而定。
⑼ 我國的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可著手於哪幾個方面
1、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政府管理創新。2、推進政府運行機制創新,做到決策、執行和監督相協調。3、適應政府管理創新要求,必須建設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
⑽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具體改革些什麼
一、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不斷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經過多年努力,政府職能轉變邁出重要步伐,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顯著增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得到加強;政府組織機構逐步優化,公務員隊伍結構明顯改善;科學民主決策水平不斷提高,依法行政穩步推進,行政監督進一步強化;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深入開展。從總體上看,我國的行政管理體制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有力保障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
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的歷史起點,改革開放進入關鍵時期。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現行行政管理體制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適應的方面。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對微觀經濟運行干預過多,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仍比較薄弱;部門職責交叉、權責脫節和效率不高的問題仍比較突出;政府機構設置不盡合理,行政運行和管理制度不夠健全;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制約機制還不完善,濫用職權、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等現象仍然存在。這些問題直接影響政府全面正確履行職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勢在必行。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是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客觀規律的必然要求,貫穿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必須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消除體制性障礙,切實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更好地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
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潔政府的要求,著力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能,做到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體制保障。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把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堅持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與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法治國家相協調;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立足國情與借鑒國外經驗的關系;必須堅持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鼓勵地方結合實際改革創新;必須堅持積極穩妥、循序漸進,做到長遠目標與階段性目標相結合、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通過改革,實現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轉變,實現政府組織機構及人員編制向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轉變,實現行政運行機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規范有序、公開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轉變,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今後5年,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加強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設,為實現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三、加快政府職能轉變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把不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轉移出去,把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切實管好,從制度上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更好地發揮公民和社會組織在社會公共事務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產品。
要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改善經濟調節,更多地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並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調節經濟活動,增強宏觀調控的科學性、預見性和有效性,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嚴格市場監管,推進公平準入,規范市場執法,加強對涉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領域的監管。加強社會管理,強化政府促進就業和調節收入分配職能,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基層社會管理體制,維護社會穩定。更加註重公共服務,著力促進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健康發展,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適度、可持續發展的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各級政府要按照加快職能轉變的要求,結合實際,突出管理和服務重點。中央政府要加強經濟社會事務的宏觀管理,進一步減少和下放具體管理事項,把更多的精力轉到制定戰略規劃、政策法規和標准規范上,維護國家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和市場統一。地方政府要確保中央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加強對本地區經濟社會事務的統籌協調,強化執行和執法監管職責,做好面向基層和群眾的服務與管理,維護市場秩序和社會安定,促進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按照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原則,科學配置各級政府的財力,增強地方特別是基層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
合理界定政府部門職能,明確部門責任,確保權責一致。理順部門職責分工,堅持一件事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負責,確需多個部門管理的事項,要明確牽頭部門,分清主次責任。健全部門間協調配合機制。
四、推進政府機構改革
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和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要求,緊緊圍繞職能轉變和理順職責關系,進一步優化政府組織結構,規范機構設置,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完善行政運行機制。
深化國務院機構改革。合理配置宏觀調控部門的職能,做好發展規劃和計劃、財稅政策、貨幣政策的統籌協調,形成科學權威高效的宏觀調控體系。整合完善行業管理體制,注重發揮行業管理部門在制定和組織實施產業政策、行業規劃、國家標准等方面的作用。完善能源資源和環境管理體制,促進可持續發展。理順市場監管體制,整合執法監管力量,解決多頭執法、重復執法問題。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部門建設,健全管理體制,強化服務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進地方政府機構改革。根據各層級政府的職責重點,合理調整地方政府機構設置。在中央確定的限額內,需要統一設置的機構應當上下對口,其他機構因地制宜設置。調整和完善垂直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和明確權責關系。深化鄉鎮機構改革,加強基層政權建設。
精簡和規范各類議事協調機構及其辦事機構,不再保留的,任務交由職能部門承擔。今後要嚴格控制議事協調機構設置,涉及跨部門的事項,由主辦部門牽頭協調。確需設立的,要嚴格按規定程序審批,一般不設實體性辦事機構。
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按照政事分開、事企分開和管辦分離的原則,對現有事業單位分三類進行改革。主要承擔行政職能的,逐步轉為行政機構或將行政職能劃歸行政機構;主要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逐步轉為企業;主要從事公益服務的,強化公益屬性,整合資源,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政府監管。推進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相關財政政策。
認真執行政府組織法律法規和機構編制管理規定,嚴格控制編制,嚴禁超編進人,對違反規定的限期予以糾正。建立健全機構編制管理與財政預算、組織人事管理的配合制約機制,加強對機構編制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快推進機構編制管理的法制化進程。
五、加強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設
遵守憲法和法律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原則。必須嚴格依法行政,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健全監督機制,強化責任追究,切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
加快建設法治政府。規范行政決策行為,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加強和改進政府立法工作。健全行政執法體制和程序。完善行政復議、行政賠償和行政補償制度。
推行政府績效管理和行政問責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政府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機制。健全以行政首長為重點的行政問責制度,明確問責范圍,規范問責程序,加大責任追究力度,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
健全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制度。各級政府要自覺接受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自覺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加強政府層級監督,充分發揮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的作用。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接受司法機關實施的監督。高度重視新聞輿論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完善政務公開制度,及時發布信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完善公務員管理配套制度和措施,建立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強化對公務員的教育、管理和監督。加強政風建設和廉政建設,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扎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
六、做好改革的組織實施工作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意義重大、任務艱巨,各地區各部門要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狠抓落實。
要認真組織實施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抓緊制定地方政府機構改革、議事協調機構改革、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指導意見和方案,制定和完善國務院部門「三定」規定,及時修訂相關法律法規。
要嚴肅紀律,嚴禁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干預下級機構設置和編制配備,嚴禁突擊提拔幹部,嚴防國有資產流失。重視研究和解決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正確引導輿論,確保改革順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