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行政地圖
⑴ 誰有宜春城區的電子地圖
直接網路地圖 一樣的
⑵ 宜春市地圖
宜春的地圖還是挺多的,面積也很廣闊
⑶ 宜春地圖
....
⑷ 袁州區的行政區劃
袁州區的行政區劃:
袁州區轄10個街道:靈泉街道、秀江街道、湛郎街道、珠泉街道、化成街道、官園街道、下浦街道、鳳凰街道、金園街道、新康府街道。
19個鎮:彬江鎮、西村鎮、金瑞鎮、溫湯鎮、三陽鎮、慈化鎮、天台鎮、洪塘鎮、蘆村鎮、水江鎮、渥江鎮、新坊鎮、南廟鎮、竹亭鎮、遼市鎮、寨下鎮、湖田鎮、新田鎮、洪江鎮。
3個鄉:楠木鄉、柏木鄉、飛劍潭鄉。共有73個社區居委會、292個村委會。
(4)宜春行政地圖擴展閱讀
袁州區屬低山丘陵地形。南、西、北三面群山環抱,峰巒層疊,地勢較高;中部和東部廣布丘陵,地勢較低。袁河自西向東於區境中部流過,形成一塊狹長的河谷平原。按海拔高度和相對高度,全區可劃分為山區、丘陵、平原三種地貌。
山區主要分布在南面和北面的區境邊緣,佔全區總面積的21.7%;丘陵分布在區境中部,佔全區總面積的60.7%;平原主要分布在區境東部和袁河兩岸,以及丘陵地貌中夾插的小塊平原,佔全區總面積的17.6%。
袁州區位於羅霄山脈北麓中段,武功山脈北麓。境內較大的支脈有明月山,天台山和豐頂山。明月山位於區境南部,由西南到東南,峰迴嶂疊,綿延數十公里,是袁州與安福的天然分界線。
境內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12座,主峰太平山海拔1736米,風光秀麗,森林茂密,亞熱帶樹種齊全,是江西著名的旅遊勝地。
豐頂山位於區境北部,是袁州與萬載之間的天然屏障,主峰沙泥坪海拔959.9米,在這一帶的峰巒中,有石灰岩天然溶多處,千姿百態的鍾乳石,堪稱奇觀。天台山屹立區境西部,為袁州與萍鄉的分界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袁州區
⑸ 宜春市地圖
推薦樓主下載,手機版。騰訊零流量地圖,只需要用無線網下載下來,
離線緩存,宜回春市地圖,出答門就可以關網使用,這樣就會外出時,想搜索什麼路線就有什麼路線,公交路線,駕車路線、步行路線。我自己也用著呢,覺得方便又實用,所以才推薦樓主的哦,樓主可以下載一個試一試,相信會對你有幫助。
望採納。
⑹ 宜春縣的行政區劃
宜春地區行政區劃歷史上經歷了多次變遷。漢屬豫章郡,晉分屬豫章、 安成郡,隋於版宜春置袁州,權唐於高安置靖州,宋於清江置臨江軍,元分屬袁州、瑞州、臨江、龍興四路,明清分屬袁州、瑞州、臨江、南昌四府,民國時分屬第一行政區(治所在豐城)、 第二行政區(治所在宜春),第九行政區(治所在武寧)。
新中國成立後,以舊的第一行政區為基礎設袁州分區,1952年並袁州區入南昌,1958年遷南昌專員公署於宜春,更名為宜春專員公 署。以後,南昌、新建、進賢、萍鄉、新余、分宜、安義等縣 市相繼劃出,1978年,改設為「宜春地區行政公署」。2000年6月撤銷宜春地區,設立地級宜春市。
宜春市位於江西省西北部,東接南昌、撫州,西連萍鄉、湖南,南鄰新余、吉安,北與九江交界。現有樟樹、豐城、高安、上高、萬載、宜豐、銅鼓、奉新、靖安、袁州三市六縣一區,總面積1.8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530萬。
⑺ 宜春市劃分幾個區
宜春市下轄1個區、6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分別是:
區:袁州區
縣:萬載縣 、上高縣 、奉新縣、 宜豐縣、 銅鼓縣、靖安縣
代管縣級市:豐城市 、樟樹市 、高安市
宜春境內以丘陵、山地為主,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宜春有京九鐵路、滬昆高鐵、浙贛鐵路交匯;贛粵、滬昆、大廣等高速公路和320、105國道縱橫交錯,此外,還擁有宜春明月山機場。
(7)宜春行政地圖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宜春市袁州區城建
秦分天下為36郡,宜春市的區域范圍隸屬九江郡。
兩漢時期隸屬豫章郡。
三國吳寶鼎二年(267),置安成郡,宜春一帶,分屬豫章、安成兩郡。
南朝梁大同二年(536)。設巴山郡,轄豐城一帶。梁末,又設豫寧郡,轄奉新、靖安、銅鼓一帶。是時,市域分屬豫章、安成、巴山、豫寧4郡。
隋初,廢郡置州,隋開皇十一年(591)置袁州(治所在宜春縣)。其時,今袁州區及樟樹市西部為袁州所轄,樟樹市東部為吉州所轄,豐城市為撫州所轄,其餘諸縣及樟樹市以北均為洪州所轄。
隋煬帝大業初,改州為郡。洪州復為豫章郡,吉州復為廬陵郡,袁州改為宜春郡。幾經反復唐乾元初又改郡為州。
唐代市域基本上分屬洪、袁、吉3州。唐武德五年(622)曾設靖州(治所在高安)。轄高安、宜豐、上高、萬載及樟樹一部分。武德七年(624),改靖州為米州,旋又改米州為筠州。武德八年(625)筠州廢,直到五代吳時,仍分屬洪州、袁州、吉州。
五代南唐升元二年(938)、析高安、新淦縣地置清江縣,以蕭灘(今臨江鎮)為縣治。南唐保大十年(952),復設筠州。後周顯德元年(954)洪州改為南昌府。分屬袁州、筠州、吉州及南昌府。
北宋初南昌府復名洪州。宋淳化三年(992),增設臨江軍(治所在今樟樹市臨江鎮),是時,則分屬袁州、洪州、筠州和臨江軍。
南宋紹興十三年(1143)改筠州為高安郡,紹興十八年(1148)復為筠州。隆興元年(1163)改洪州為隆興府。寶慶元年(1225),改筠州為瑞州,是時,則分屬袁州、瑞州、臨江軍和隆興府。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改隆興府、臨江軍、瑞州為隆興路、臨江路、瑞州路,隸屬江西行省。於袁州設總管府,隸屬湖南行省。至元十七年(1280)江西行省與泉州行省合並為福建行省,至元十九年(1282)復為江西行省。
同年,升袁州總管府為袁州路,隸屬江西行省。至元二十一年(1284)改隆興路為龍興路。是時,分屬袁州、瑞州、臨江、龍興4路,均隸屬江西行省。
明代,江西分設13府。宜春、萬載屬袁州府,清江屬臨江府,高安、上高、宜豐屬瑞州府,豐城、奉新、靖安、銅鼓屬南昌府。又分全省為5道,南昌、瑞州轄於南瑞道,袁州、臨江轄於湖西道。
清初,沿明舊制。康熙後,江西省演變為4道,瑞州、袁州、臨江3府隸瑞袁臨道(道尹駐高安)。則仍分屬袁州、瑞州、臨江、南昌4府。
辛亥革命後廢府。民國三年(1914)劃全省為4道,宜春、清江、萬載、上高、宜豐、高安屬廬陵道,奉新、靖安、銅鼓屬潯陽道,豐城屬豫章道。
民國十五年(1926)取消道制,各縣均直屬於省。民國二十年(1931)夏,國民黨陸海空軍總司令部行營黨政委員會將江西省有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和游擊區的縣劃分為9區,銅鼓、宜豐屬第一區,宜春、萬載屬第二區。民國二十一年(1932)2月,分全省為13個行政區。
豐城、高安、清江屬第一區;奉新、靖安、銅鼓為第二區;宜春、萬載、宜豐、上高屬第八區。
民國二十三年2月,又在省內設置8個特別區政治局。分劃奉新、宜豐、銅鼓、修水4縣地,設局於宜豐之找橋,分劃萬載、宜春、萍鄉3縣地,設局於宜春慈化,至民國二十四年(1935)4月撤銷。民國二十四年(1935)4月,縮全省為8個行政區。
奉新、靖安、銅鼓屬第一區,宜春、萬載、上高、宜豐、高安、清江、豐城屬第二區。民國二十八年(1939)冬,又改全省為11個行政區。銅鼓屬第一區(治所在銅鼓);宜春、萬載、上高、宜豐、高安、清江屬第二區(治所在萍鄉);
奉新、靖安屬第十區(治所在奉新上富);豐城屬第十一區(治所在豐城)。民國三十一年(1942)8月,又縮改全省為9個行政區。豐城、高安、清江屬第一區(治所在豐城);宜春、萬載、上高、宜豐、銅鼓屬第二區(治所在宜春);奉新、靖安屬第九區(治所在武寧)。
⑻ 江西宜春袁州地圖
袁州區 袁州區位於江西省西部,屬宜春市,袁河上游,東經113°54′-114°37′,北緯27°33′-28°05′。東連新余,西臨萍鄉,南界安福,北接萬載、上高和湖南瀏陽。總面積2532.36平方千米,其中城區面積17.8平方千米。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⑼ 袁州區行政地圖(包括各鄉鎮),要清楚的。
用高德地圖
⑽ 求宜春的詳細地圖,或者衛星地圖.我要看清楚街道,電子地圖不要 謝謝。
這個復
地圖好制
你找到江西
宜春
袁州
給你的地圖
和
印刷的
差不多
http://uu.51ditu.com/uu/bi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