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鄱陽行政歷史

鄱陽行政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2-02 16:30:14

Ⅰ 鄱陽湖曾經在哪個縣的行政區域里

鄱陽縣城鄱陽鎮,是江西著名的古鎮之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設置番縣,番令吳芮始築城池.兩漢時縣治遷城東60里之姑縣(原名不詳,即今古縣渡),公元245年(三國吳赤八年)遷回.此後,鄱陽鎮歷為波陽縣治,同時也始兩晉.南朝宋.齊.梁.陳的波陽郡(江洲.吳洲)治所,隋.唐.宋.元.明.清時的饒州.鄱陽郡.永平軍.饒州路.饒州府和民國時期的江西省第四行政區治所.清末民國初屬城廂局.1938年全縣劃區,鎮稱一區,下設四個鎮(激揚.饒豐.薦福.上官)和一個鄉(松關).
1949年解放初,波陽縣城曾設波陽市.1952年,城區及市建制撤消.以瀕臨鄱陽湖,改成鄱陽鎮.1960年,曾稱波湖人民公社.1961年恢復今名.
2003年12月又改名為鄱陽縣。

鄱陽鎮地處鄱陽湖東岸(江西省東北部),鄱陽縣境西南,公元前221年成立番縣,已有2200餘年歷史,鄱陽湖因鄱陽得名,鄱陽因鄱陽湖而揚名,鄱陽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昌盛,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文明古鎮,歷史均為郡、州、府、縣治所,現為鄱陽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全鎮地域總面積108.67平方公里,人口18.6萬,轄4個街道辦事處(包括38個居委會和1個社區居委會),22個村委會,99個自然村,34所中小學,一個水產場,11個工貿企業,16個事業單位。

鄱陽鎮人文蔚起、人才輩出、東晉著名政治家、軍事家陶侃;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庵(饒州知府),唐「大歷十才子」吉中孚飲譽江南;被稱為「蘇武第二」的洪皓,其子愛國名臣、文學家洪邁著的《容齋隨筆》,毛澤東隨身攜帶四十春秋.鄱陽鎮不僅是歷史悠久的一座城鎮,而且有光輝的革命斗爭,「五四」運動時這里是先進文化思想的傳播地;1921年原最高人民法院筮楊秀峰在波中任教期間宣傳新文化、新思想傳播革命;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原化工部長彭濤,在此開展學生運動,以配合北伐軍北進,更重要的是培育了一大批革命和建設人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吳官正;中共中央候補委員、河北省委副書記劉德旺也在縣城中學讀書直到高中畢業。

鄱陽鎮盡受鄱陽湖滋潤,飽汲天精地瑞,城內湖泊縱橫,是全縣水產、加工、冷藏集散中心,萬畝優質可養水面不斷開發,流金淌銀,東湖鯽魚、鄱湖藜蒿、菱角、春不老菜、鄱湖青蝦、野生甲魚、黃家洲韭菜、多味花生、饒州牛皮糖、甲魚酒等堪稱天然食品一絕,鄱湖魚鉤、脫胎漆器名揚國內外。

鄱陽鎮青山秀水、風光旖旎、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它依山(芝山、風雨山)襟湖(東湖)、塔(永福寺塔)、寺廟(府文廟、大成殿、碧雲軒、張王廟、晏公廟、鳴山廟、東湖浮舟寺)相映,古跡留痕,芝山以盛產靈芝草得名,東湖古代就有「浮舟孤寺,洲上百花,柳堤青色,芝橋晴雲」等十景,可與杭州西湖媲美,芝山腳下的止水池系南宋宰相江萬里率全家投池殉國處;上、中、下士湖;外東湖由大龍橋、小龍橋、德化橋、新橋與東湖相連構成著名的「水鄉澤國」,它毗鄰鄱陽湖珍禽候鳥棲息人間勝景,她宛如大自然刻在鄱陽湖東岸上的一顆明珠。

鄱陽鎮自古以來商貿在江南一帶久負盛名,它不僅在贛東北地區乃至江西省都有著一定的顯赫地位,鎮城地區有規模大中型集貿市場十多個,每天消費的流動人口達十多萬。商賈雲集、物流通暢、市場繁榮。

2003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3.68億元,比上年增長15%,完成固定資產投入2.7億元,比上年增長423%,完成財政收入1350萬元,比上所增長43.06%,凈增長404.8萬元,今年,我鎮財政收入向2000萬元目標邁進。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打造優勢產業。加大對道汊湖、球珊湖、西門湖、青山湖、角豐湖等水產基地,風雨山苗木基地、北關蔬菜基地的投入力度。積極培育民營品牌,發展民營經濟。努力培育錦宇建築公司、管驛前網箱十里長廊和管驛前漁鉤生產集團、黃家洲花生系列加工集團等一批民營企業。

鄱陽鎮舟車四達、水陸並進,陸運有景九高速公路、田樂公路貫穿東西,水運有昌江、樂安河經鄱陽湖與黃金水道長江貫通,形成四通八達的運輸網處在昌、九、景三角腹地。「學浙江、快崛起、塑形象」改革的大潮催動了鄱陽鎮人民與時俱進的腳步,鄱陽人以「城建塑鎮、商貿活鎮、科技強鎮、工業富鎮」的發展規劃,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最大優勢,引進外資、激活內資、快速推進以全面開發東湖區、快速建設城北區、有序改造老城區為重點的城市建設和以工業園區為重點的工業化進程,在縣委、縣政府出台的系列優惠政策推動下,全鎮上下圍繞經濟發展想,突出招商引資干,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優美的環境、高效的服務、誠信的形象,歡迎四方商賈來鄱陽鎮攜手開發這方熱土,共謀發展、共享成果、共創輝煌。

Ⅱ 鄱陽縣已有多少年的歷史

鄱陽縣於公元前221年建縣,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
鄱陽縣1957年更名為波陽縣,2003年12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改回鄱陽縣。

Ⅲ 鄱陽的歷史

鄱陽縣
開放分類: 江西省、上饒、鄱陽湖、鉛山、雙港鎮

目錄
• 鄱陽概況
• 自然地理
• 經濟發展
• 物產資源
• 行政區劃
• 歷史沿革
• 歷史名人

鄱陽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著名的鄱陽湖即在此。鄱陽縣1986年更名為波陽縣,2003年12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改回鄱陽縣。
郵編:333100。代碼:361128。區號:0793。拼音:Poyang Xian。
境內東北依山,西南瀕湖,自東北向西南傾斜,依次形成低山、丘陵、湖區、平原兼有多地貌地形,屬亞熱帶地區,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6.9℃-17.7℃,雨量充沛,無霜期長達274天。

鄱陽概況

鄱陽縣古稱番(pO)邑,饒州,漢時更名鄱陽縣,素有「魚米之鄉」、「富饒之州」、「銀鄱陽」的美譽。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因縣而得名,全縣國土面積4215平方公里,現轄14個建制鎮,15個鄉、2個水庫管理局、一個農科所,535個行政村(含居委會),總人口145萬。縣境內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屬亞熱帶溫和型氣候,全年日照約2000小時,年降雨量1600mm左右。近年來,鄱陽縣百萬余群,為實現鄱陽在鄱陽湖畔快速崛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開放中求發展,在發展中保穩定,在改革中快崛起,開創了全縣經濟協調、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局面。鄱陽縣有「全國文化戲劇之鄉」等榮譽稱號,是江西省人口第一大縣,還是著名的國家商品糧、棉、油、豬、魚基地縣。
——歷史悠久,人文蔚起。鄱陽縣於公元前221年建縣,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長沙王吳芮、晉太尉陶侃為世人稱道。陶母訓子,開教育先河,其教育方法惠及後人。唐「大歷十大才子」吉中孚飲譽江南。羈金15年的「蘇武第二」洪皓,堅貞不渝,精忠報國。洪邁著《容齋隨筆》,被毛澤東隨身攜帶四十春秋。工詩善詞的南宋詞人姜夔,開音樂先河。南宋節烈丞相江萬里在芝山止水池以身殉國,一直激勵後世。中國科學院院士石屏等專家學者學有所成,聲名遠播。歷史名人顏真卿、范仲淹、等都在鄱陽留下千古佳話。
鄱陽贛劇是鄱陽湖畔一朵文化奇葩,被周恩來總理稱贊為「美、秀、嬌、甜」,不僅唱遍饒河兩岸,大江南北,而且遠征江浙等地,久演不衰,鄱陽贛劇團也因此多次受到國家表彰,由鄱陽贛劇團承演的新編贛劇《詹天佑》催人淚激人奮進,已獲中國文華新劇目獎。
——資源豐富,物產眾多。鄱陽得鄱陽湖滋潤,飽汲天地之精瑞。地大物博,資源豐富,山林綿亘,江湖密布,234萬畝山地鬱郁蔥蔥,141萬畝水域流金淌銀。鄱陽縣擁有鄱陽湖捕撈面積111萬畝,內陸可養水面30萬畝,可漁低窪農田34萬畝,是全國第二大水產縣,是全國水產百強縣、重點縣。鄱陽有悠久的漁業生產歷史,有浩大的漁業生產隊伍,魚類品種繁多,水產資源極為豐富,尤其以珠湖銀魚,鄱陽湖蝦蟹,鄱陽湖水生植物藜蒿、白蓮等享譽全國。
鄱陽有耕地面積110萬畝,山地面積234萬畝,特色農業發展迅猛,是我國糧、棉、油、豬重點生產區。近年來,鄱陽縣借倡導環保春風,揚優成勢,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產業,並按照農業產業化的要求作好農業工作,基本實現了「縣有主導產業,鄉有經濟強項,村有骨幹品種,戶有主營項目。」湖濱地區養殖甲魚、銀魚、鱖魚、青蝦、河蟹等。山區種植黑芝麻、百合、煙葉、蓮子、蔬菜、葯材、板栗。全縣突出抓好「二水」(水產、水禽)「一葯」(中葯材),水禽畜禽及牛羊工程已具規模效益。全縣還有瑩石礦儲量70萬噸,花崗石存量1億方,瓷土、石灰、煤、金、鎢等礦產具有較高開采價值,是一座待人開發的寶庫。
——風光旖旎,名跡眾多。鄱陽縣有曾產靈芝的芝山,有晉文學家郭璞尖五峰,有范仲淹稱為的「小海南」——湖中鳥島瓢里山,有朱元璋大戰陳友諒的遺址——巍峰峭壁的獅子疊嶂、雲霧繚繞的避暑勝地蓮花山。蓮花山風景區內既有豐富的森林植被,各種天然名貴樹種保存完好,又有全國大二型水庫——軍民水庫,此地居民皆為典江南民居造型,依山傍水,真可謂是山青水秀,好一個世外桃源。
鄱陽縣擁有鄱陽湖較大的水面,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鶴越冬地,聚集了世界上98%的濕地候鳥種類,是世界重要保護濕地。豐水期,湖上「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湖面浩浩盪盪,滾滾東去;枯水期,草洲遼闊,芳草萋萋,蘆花飛舞,候鳥出沒期間,或聞鵝嘶鳴,或觀鶴舞白。盪舟碧波,可觀鄱最湖日落日勝古跡眾多,有宋朝年間的永福寺塔,有江萬里率全家投河以身殉國的止水亭,有陶侃衣冠冢,有古老的文廟,有可與西湖媲美的十景東湖,有全省最大的蓮山古漢墓群等。
——區位獨特,交通便利。鄱陽地處「昌九景」金三角腹地,它西接廬山,北望黃山,東依三清山,南靠龍虎山,是環鄱陽湖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鄱陽湖畔正在建設中的區域中心城市。在東部開放和西部開發中,具有重要的承接和中轉作用,周邊輻射十餘縣市近千萬人口,市場空間,充滿無限生機。鄱陽縣史有「舟車四達」、「百貨歸墟」之美譽。縣城距景德鎮、九江機場、南昌昌北機場分別為半小時、1小時、2小時車程,一小時經濟圈已基本形成。境內樂安河、西河、潼津河、昌江經鄱陽湖直通長江,鄱陽港是江西省重要港口,千噸貨輪可直達長江。「兩高一鐵」(景婺衢鐵路)建成後,鄱陽將進入江浙滬4小時經濟圈。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鄱陽縣科學規劃,認真按照全面開發東湖,快速建設「城北」,有序改造「老城」的總體思路。加大市場化運作力度,創新城市經營理論,通過招商引資,城市經營廣開渠聚集資金,促進城鄉良性互動,進一步突出擴大就業空間、擴大人居空間、擴大親水空間、擴大旅遊休閑空間這四條「主線」,進行城市建設和發展。充分依託縣城山水環繞、依山襟湖、古跡留痕的優勢,構建「一湖(東湖)二帶(饒河景觀帶、中心大道影觀帶)、三環(一環路、二環路、三環路)、四區(城北區、城東區、老城區、風景區)」,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縣城主幹道美化亮化,引資建設了饒州大道、鄱陽商貿市場、饒州小商貿市場、建材大市場等,逐步建成「水陸交通便捷,集居人口眾多,水鄉韻味濃郁,工貿旅遊發達,片區功能齊全」的生態水城。

自然地理
鄱陽縣總面積4215平方千米。全人口約近150萬(其中農業人口110萬),毗鄰皖南。鄱陽縣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型。氣候溫和,全年平均氣溫17.60度;日照充足,全年平均日照時數達2000小時以上,日照百分率為40%以上;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608毫米;四季分明,無霜期達274天。山脈為黃山余支,縣域經地勢自東北向西南逐漸傾欹,低山、丘陵、湖區平原兼有。擁有234萬畝山地經濟、野生、珍貴樹和113萬畝寬的水域,其中30萬畝優質可養水面。是江西省面積第二大縣、人口最多縣。縣政府所在地為鄱陽鎮。
鄱陽縣地處東徑116°23′45〃至117°06′15〃,北緯28°46′26〃至29°42′03〃之間,位於江西省的東北部,鄱陽湖的東岸,北與彭澤縣和安徽省東至縣交界;南同餘干、萬年接壤;東於景德鎮、樂平市為鄰;西北同都昌縣山水相連。
水域面積948.7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22.5%,其中鄱陽湖約有313平方公里水域在該縣范圍內,境內大小河流225條,總長2070公里,大、中、小型水庫359座,總庫容6.5億立方米,水資源非常豐富;
縣境內東北高為低山,向西南方向漸變為丘陵和湖區平原,東西寬71.8公里,南北長90.2公里,總面積為4215平方公里。
全縣土地總面積達4215平方公里,其中低山丘陵佔全縣總面積的45%。耕地總面積108.02萬畝,其中水田81.74萬畝,旱地26.28萬畝,山地面積234萬畝;林地面積14萬余公頃,覆蓋率達29%。
鄱陽縣屬典型的中亞熱帶季風區,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數達2098小時,平均氣溫在16.9℃-17.7℃,1-2月為最冷天氣,月平均氣溫為4℃-5℃,極冷最低溫度日為零下8℃,7-8月份平均氣溫高達28.8℃-30℃,一年中極端最高溫度為39.9℃。年平均降雨量1300-1700毫米,4-6月為集中雨季佔全年降水量50%以上, 7-9月為台風雨季帶,全年無霜期274天,太陽輻射數為115千卡/平方厘米。

經濟發展
鄱陽縣產業結構主要以大農業為立。自古有「銀鄱陽」之美稱,「魚米之鄉」之盛名,是國務院列入的全地商品糧、商品魚生產基地之一。 傳統的珠湖銀魚、東湖鯽魚、鄱湖藜蒿、春不老菜等,堪稱天然食品一絕。 礦產資源有金、銀、鉛、鋅、煤和瑩石等礦產豐富。 此外,鄱陽生產的甲魚酒、新芝安食品系列及自古以來就富盛名的脫胎漆器、魚鉤等在改革開放中的市場經濟競爭中爭創不少輝煌。 鄱陽1986年被國務院定為貧困縣,有國家的大力扶助下,扶貧開發歷經十八年來,貧困人口逐漸減少,貧困地區的農牧水產業迅猛發展,更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亟待開發。 當前鄱陽縣在縣班領導及全縣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正在大力招商引資,目前已開辟「鄱陽湖工業園」、「蘆田工業區」等數個大型工業園區,已進駐數十家大型企業,為鄱陽的經濟和工業建設拓開新的契機。

物產資源

鄱陽得鄱陽湖滋潤,飽汲天地之精瑞。地大物博,資源豐富,山林綿亘,江湖密布,234萬畝山地鬱郁蔥蔥,141萬畝水域流金淌銀。鄱陽縣擁有鄱陽湖捕撈面積111萬畝,內陸可養水面30萬畝,可漁低窪農田34萬畝,是全國第二大水產縣,是全國水產百強縣、重點縣。鄱陽有悠久的漁業生產歷史,有浩大的漁業生產隊伍,魚類品種繁多,水產資源極為豐富,尤其以珠湖銀魚、鄱陽湖蝦蟹、鄱陽湖水生植物藜蒿、白蓮等享譽全國。
鄱陽有耕地面積110萬畝,山地面積34萬畝,特色農業發展迅猛,是我國糧、棉、油、豬重點生產區。近年來,鄱陽縣借倡導環保春風,揚優成勢,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產業,並按照農業產業化的要求作好農業工作,基本實現了「縣有主導產業,鄉有經濟強項,村有骨幹品種,戶有主營項目。」湖濱地區養殖甲魚、銀魚、鱖魚、青蝦、河蟹等。山區種植黑芝麻、百合、煙葉、蓮子、蔬菜、葯材、板栗。全縣突出抓好「二水」(水產、水禽)「一葯」(中葯材),水禽畜禽及牛羊工程已具規模效益。全縣還有瑩石礦儲量70萬噸,花崗石存量1億方,瓷土、石灰、煤、金、鎢等礦產具有較高開采價值,是一座待人開發的寶庫。

歷史沿革

春秋為楚番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番陽縣,治今址,以處番水之北得名,屬九江郡。西漢改為鄱陽,因在鄱江之陽,屬豫章郡。據《漢書·地理志》:「鄱水西入湖漢是也,鄱陽湖在縣西,即古彭蠡。」建安十五年 (210年) 屬鄱陽郡,為郡治,郡縣均治今古縣渡。三國吳赤烏八年 (245年) 鄱陽縣還治今址。
南朝齊鄱陽郡還治鄱陽縣。梁承聖二年 (553年) 分江州立吳州,領鄱陽郡、州郡同治鄱陽縣。隋平陳屬饒州,為州治。大業初復為鄱陽郡治。隋時始曰鄱陽湖,以接鄱陽山而名。
唐武德五年為饒州治。天寶元年 (742年) 為鄱陽郡治。乾元元年(758年)復為饒州治。元為饒州路治。明為饒州府治。1912年廢府屬省。1914年屬潯陽道。1926年復屬省。
1952年屬上饒專區。1957年改名波陽縣。1971年屬上饒地區。2003年12月17日經民政部批准,波陽縣恢復鄱陽縣名。

1983年7月,將波陽縣的漁山公社及荷塘墾殖場劃歸景德鎮市昌江區管轄(國函字[1983]146號)。1984年5月24日,墾殖場設立高家嶺鄉,響水灘公社分設為響水灘鄉、肖家嶺鄉,設置田畈街鎮(贛府字[1984]117號)。
1984年5月24日,波陽縣設置九個區建制。謝家灘區轄石門街鄉、謝家灘鄉、肖家嶺鄉;侯家崗區轄侯家崗鄉;油墩街區轄銀寶湖鄉、油墩街鄉、湖濱鄉、蓮山鄉、橋頭街鄉、響水灘鄉;田畈街區轄田畈街鎮、田畈街鄉、柘港鄉、金盤嶺鄉、梘田街鄉;高家嶺區轄游城鄉、珠湖鄉、站前鄉、高家嶺鄉;團林區轄四十里街鄉、團林鄉、磨刀石鄉、雙港鄉;古縣渡區轄古縣渡鄉、昌洲鄉、古南鄉;凰港區轄凰崗鄉、東溪鄉、太陽埠鄉、神山鄉;蘆田區轄蘆天鄉、饒埠鄉、桐山鄉。三廟前鄉、蓮湖鄉、水上鄉為縣直轄鄉(贛府字[1984]117號)。
1985年4月18日,設立蓮花山、蒔山、白沙洲、聶家、鴉鵲湖鄉(贛府廳字[1985]230號)。1986年2月23日,撤銷石門街鄉,設置石門街鎮(贛府廳字[1986]74號)。1992年7月27日,撤銷水上鄉(贛民字[1992]138號批復)。
1994年11月25日,撤銷油墩街鄉、謝家灘鄉、四十里街鄉、古縣渡鄉、雙港鄉、饒埠鄉,設立油墩街鎮、謝家灘鎮、四十里街鎮、古縣渡鎮、雙港鎮、饒埠鎮(贛民字[1994]238號批復)。至此,全縣轄9個鎮、32個鄉:鄱陽鎮、石門街鎮、謝家灘鎮、油墩街鎮、田畈街鎮、田十里街鎮、雙港鎮、古縣渡鎮、饒埠鎮、蓮花山鄉、肖家嶺鄉、侯家崗鄉、響水灘鄉、橋頭街鄉、蓮山鄉、梘田街鄉、蒔山鄉、湖濱鄉、碧山鄉、柘港鄉、金盤嶺鄉、鴉鵲湖鄉、銀寶湖鄉、游城鄉、珠湖鄉、高家嶺鄉、白沙洲鄉、站前鄉、凰崗鄉、東溪鄉、聶家鄉、太陽埠鄉、團林鄉、古南鄉、神山鄉、昌洲鄉、磨刀石鄉、蓮湖鄉、三廟前鄉、蘆田鄉、桐山鄉。
1999年5月4日,饒豐綜合墾殖場改制設立饒豐鎮,鎮政府駐紅土山;樂豐良種繁殖場改制設立樂豐鎮,鎮政府駐包家(贛民字[1999]112號批復)。2000年6月27日,撤銷金盤嶺鄉、高家嶺鄉、凰崗鄉,設立金盤嶺鎮、高家嶺鎮、凰崗鎮(贛民字[2000]143號批復)。至此,全縣轄14個鎮、29個鄉。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191526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鄱陽鎮 101313 石門街鎮 19576 田畈街鎮 26053 謝家灘鎮 54506 四十里街鎮 29645 雙港鎮 53468 古縣渡鎮 38577 饒埠鎮 42491 油墩街鎮 29393 樂豐鎮 9264 饒豐鎮 33734 金盤嶺鎮 30289 高家嶺鎮 10011 凰崗鎮 20408 橋頭街鄉 17128 肖家嶺鄉 14061 候家崗鄉 27797 蓮花山鄉 11159 銀寶湖鄉 18946 湖濱鄉 16319 蓮山鄉 11557 響水灘鄉 23658 鴉鵲湖鄉 11265 碧山鄉 18161 柘港鄉 37009 梘田街鄉 23340 蒔山鄉 10198 游城鄉 43136 珠湖鄉 25555 站前鄉 17550 白沙洲鄉 6992 團林鄉 34466 磨刀石鄉 46008 聶家鄉 8912 昌洲鄉 25382 古南鄉 35007 東溪鄉 13736 太陽埠鄉 10661 神山鄉 12480 蘆田鄉 44591 桐山鄉 16235 豐廟前鄉 54072 蓮湖鄉 57417
2001年12月3日,撤銷磨刀石鄉,劃歸鄱陽鎮;撤銷蒔山鄉,劃歸田畈街鎮;撤銷聶家鄉,劃歸雙港鎮;撤銷站前鄉,劃歸高家嶺鎮;撤銷湖濱鄉,劃歸油墩街鎮(贛民字[2001]570號批復)。
2003年10月21日,撤銷東溪鄉、太陽埠鄉、神山鄉,成建制劃歸凰崗鎮管轄;撤銷碧山鄉,成建制劃歸田畈街鎮管轄(贛民字[2003]273號批復)。2003年底,全縣總人口138萬人。
2004年底,全縣轄14鎮20鄉

Ⅳ 鄱陽縣的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鄱陽縣為楚番邑。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番陽縣,治今址,以處番水回之北得名,屬九江答郡。吳芮時為番令即此。
西漢名鄱陽縣,屬豫章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屬鄱陽郡,為郡治,郡縣均治今古縣渡。
三國吳赤烏八年(245年)鄱陽縣還治今址。
南朝,齊鄱陽郡還治鄱陽縣。梁承聖二年(553年)分江州立吳州,領鄱陽郡、州郡同治鄱陽縣。
隋平陳屬饒州、為州治,大業初復為鄱陽郡治。
唐武德五年為饒州治,天寶元年(742年) 為鄱陽郡治,乾元元年(758年)為復為饒州治。
元為饒州路管轄。
明為饒州府管轄。
民國時期,1912年廢府屬省,1914年屬潯陽道,1926年復屬省。
建國後,1952年屬上饒專區,1957年改名波陽縣,1971年屬上饒地區。 2003年12月17日經民政部批准,波陽縣縣名恢復為鄱陽縣。2014年5月27日,鄱陽縣列入江西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試點。

Ⅳ 鄱陽湖的歷史變遷是怎樣的

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湖,僅次於青海湖。古稱彭蠡澤、彭澤或彭湖,在江西省北部。匯集贛江、修水、鄱江、信江、撫江等水經湖口注入長江。湖盆由地殼陷落、不斷淤積而成。鄱陽湖在古代有過彭蠡湖、彭蠡澤、彭澤、彭湖、揚瀾、宮亭湖等多種稱謂。其中彭蠡,是很古的澤藪名,《漢書·地理志》「豫章郡彭澤」條載:「彭蠡澤在西」。還有另一種說法:「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形容鄱陽湖如大瓢一樣。經過漫長的歷史年代,在地質、氣象、水文等符合作用、長期發展下, 彭蠡澤向南擴展,湖水越過松門山直抵鄱陽縣附近,因而易名鄱陽湖。在湖水南侵之前,松門山以南原本是人煙稠密的梟陽平原,隨著湖水的不斷南侵,鄱陽湖盆地內的梟陽縣和海昏縣治先後被淹入水中,歷史上曾有「沉梟陽起都昌、沉海昏起吳城」之說。煙波浩渺、水域遼闊的鄱陽湖,經過漫長的演變,在距今約1600年左右形成了現代鄱陽湖的雛形,猶如一隻巨大的寶葫蘆系在萬里長江的腰帶上。鄱陽湖是國際重要濕地,是長江幹流重要的調蓄性湖泊,在中國長江流域中發揮著巨大的調蓄洪水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特殊生態功能,是我國十大生態功能保護區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劃定的全球重要生態區之一,對維系區域和國家生態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Ⅵ 鄱陽地名的由來

春秋時楚番邑(復古制讀PóYì),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置番縣,縣令吳芮始築城池,縣治在今鄱陽鎮。西漢因縣城處番水(今鄱江)之北而改名番陽縣。東漢改鄱陽縣。建安十五年(210年)為鄱陽郡郡治,縣治遷至今古縣渡鎮。三國赤烏八年(245年)縣治還至今鄱陽鎮,晉咸寧六年(280年)三月遷治今石門街鎮,南朝齊中興二年(502年)還治今鄱陽鎮。隋開皇九年(589年)為饒州州治。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為饒州路路治。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為鄱陽府府治。明洪武二年(1369年)為饒州府府治。

Ⅶ 鄱陽縣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鄱陽縣為楚番邑。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番陽縣,治今址,以處番版水之北得名,屬權九江郡。吳芮時為番令即此。
西漢名鄱陽縣,屬豫章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屬鄱陽郡,為郡治,郡縣均治今古縣渡。
三國吳赤烏八年(245年)鄱陽縣還治今址。
南朝,齊鄱陽郡還治鄱陽縣。梁承聖二年(553年)分江州立吳州,領鄱陽郡、州郡同治鄱陽縣。
隋平陳屬饒州、為州治,大業初復為鄱陽郡治。
唐武德五年為饒州治,天寶元年(742年) 為鄱陽郡治,乾元元年(758年)為復為饒州治。
元為饒州路管轄。
明為饒州府管轄。
民國時期,1912年廢府屬省,1914年屬潯陽道,1926年復屬省。
建國後,1952年屬上饒專區,1957年改名波陽縣,1971年屬上饒地區。
2003年12月17日經民政部批准,波陽縣縣名恢復為鄱陽縣。
2014年5月27日,鄱陽縣列入江西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試點。

以上為有關簡介,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Ⅷ 現在的鄱陽縣古代叫(饒洲)在以前不知道所管轄的范圍有多大呢

鄱陽縣古稱番(pO)邑,饒州,漢時更名鄱陽縣,素有「魚米之鄉」、「富饒之州」、「銀鄱陽」的美譽。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因縣而得名,全縣國土面積4215平方公里,現轄14個建制鎮,15個鄉、2個水庫管理局、一個農科所,535個行政村(含居委會),總人口145萬。縣境內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屬亞熱帶溫和型氣候,全年日照約2000小時,年降雨量1600mm左右。近年來,鄱陽縣百萬余群,為實現鄱陽在鄱陽湖畔快速崛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開放中求發展,在發展中保穩定,在改革中快崛起,開創了全縣經濟協調、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局面。鄱陽縣有「全國文化戲劇之鄉」等榮譽稱號,是江西省人口第一大縣,還是著名的國家商品糧、棉、油、豬、魚基地縣。 ——歷史悠久,人文蔚起。鄱陽縣於公元前221年建縣,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長沙王吳芮、晉太尉陶侃為世人稱道。陶母訓子,開教育先河,其教育方法惠及後人。唐「大歷十大才子」吉中孚飲譽江南。羈金15年的「蘇武第二」洪皓,堅貞不渝,精忠報國。洪邁著《容齋隨筆》,被毛澤東隨身攜帶四十春秋。工詩善詞的南宋詞人姜夔,開音樂先河。南宋節烈丞相江萬里在芝山止水池以身殉國,一直激勵後世。中國科學院院士石屏等專家學者學有所成,聲名遠播。歷史名人顏真卿、范仲淹、等都在鄱陽留下千古佳話。 鄱陽贛劇是鄱陽湖畔一朵文化奇葩,被周恩來總理稱贊為「美、秀、嬌、甜」,不僅唱遍饒河兩岸,大江南北,而且遠征江浙等地,久演不衰,鄱陽贛劇團也因此多次受到國家表彰,由鄱陽贛劇團承演的新編贛劇《詹天佑》催人淚激人奮進,已獲中國文華新劇目獎。 ——資源豐富,物產眾多。鄱陽得鄱陽湖滋潤,飽汲天地之精瑞。地大物博,資源豐富,山林綿亘,江湖密布,234萬畝山地鬱郁蔥蔥,141萬畝水域流金淌銀。鄱陽縣擁有鄱陽湖捕撈面積111萬畝,內陸可養水面30萬畝,可漁低窪農田34萬畝,是全國第二大水產縣,是全國水產百強縣、重點縣。鄱陽有悠久的漁業生產歷史,有浩大的漁業生產隊伍,魚類品種繁多,水產資源極為豐富,尤其以珠湖銀魚,鄱陽湖蝦蟹,鄱陽湖水生植物藜蒿、白蓮等享譽全國。 鄱陽有耕地面積110萬畝,山地面積234萬畝,特色農業發展迅猛,是我國糧、棉、油、豬重點生產區。近年來,鄱陽縣借倡導環保春風,揚優成勢,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產業,並按照農業產業化的要求作好農業工作,基本實現了「縣有主導產業,鄉有經濟強項,村有骨幹品種,戶有主營項目。」湖濱地區養殖甲魚、銀魚、鱖魚、青蝦、河蟹等。山區種植黑芝麻、百合、煙葉、蓮子、蔬菜、葯材、板栗。全縣突出抓好「二水」(水產、水禽)「一葯」(中葯材),水禽畜禽及牛羊工程已具規模效益。全縣還有瑩石礦儲量70萬噸,花崗石存量1億方,瓷土、石灰、煤、金、鎢等礦產具有較高開采價值,是一座待人開發的寶庫。 ——風光旖旎,名跡眾多。鄱陽縣有曾產靈芝的芝山,有晉文學家郭璞尖五峰,有范仲淹稱為的「小海南」——湖中鳥島瓢里山,有朱元璋大戰陳友諒的遺址——巍峰峭壁的獅子疊嶂、雲霧繚繞的避暑勝地蓮花山。蓮花山風景區內既有豐富的森林植被,各種天然名貴樹種保存完好,又有全國大二型水庫——軍民水庫,此地居民皆為典江南民居造型,依山傍水,真可謂是山青水秀,好一個世外桃源。 鄱陽縣擁有鄱陽湖較大的水面,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鶴越冬地,聚集了世界上98%的濕地候鳥種類,是世界重要保護濕地。豐水期,湖上「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湖面浩浩盪盪,滾滾東去;枯水期,草洲遼闊,芳草萋萋,蘆花飛舞,候鳥出沒期間,或聞鵝嘶鳴,或觀鶴舞白。盪舟碧波,可觀鄱最湖日落日勝古跡眾多,有宋朝年間的永福寺塔,有江萬里率全家投河以身殉國的止水亭,有陶侃衣冠冢,有古老的文廟,有可與西湖媲美的十景東湖,有全省最大的蓮山古漢墓群等。 ——區位獨特,交通便利。鄱陽地處「昌九景」金三角腹地,它西接廬山,北望黃山,東依三清山,南靠龍虎山,是環鄱陽湖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鄱陽湖畔正在建設中的區域中心城市。在東部開放和西部開發中,具有重要的承接和中轉作用,周邊輻射十餘縣市近千萬人口,市場空間,充滿無限生機。鄱陽縣史有「舟車四達」、「百貨歸墟」之美譽。縣城距景德鎮、九江機場、南昌昌北機場分別為半小時、1小時、2小時車程,一小時經濟圈已基本形成。境內樂安河、西河、潼津河、昌江經鄱陽湖直通長江,鄱陽港是江西省重要港口,千噸貨輪可直達長江。「兩高一鐵」(景婺衢鐵路)建成後,鄱陽將進入江浙滬4小時經濟圈。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鄱陽縣科學規劃,認真按照全面開發東湖,快速建設「城北」,有序改造「老城」的總體思路。加大市場化運作力度,創新城市經營理論,通過招商引資,城市經營廣開渠聚集資金,促進城鄉良性互動,進一步突出擴大就業空間、擴大人居空間、擴大親水空間、擴大旅遊休閑空間這四條「主線」,進行城市建設和發展。充分依託縣城山水環繞、依山襟湖、古跡留痕的優勢,構建「一湖(東湖)二帶(饒河景觀帶、中心大道影觀帶)、三環(一環路、二環路、三環路)、四區(城北區、城東區、老城區、風景區)」,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縣城主幹道美化亮化,引資建設了饒州大道、鄱陽商貿市場、饒州小商貿市場、建材大市場等,逐步建成「水陸交通便捷,集居人口眾多,水鄉韻味濃郁,工貿旅遊發達,片區功能齊全」的生態水城。

Ⅸ 鄱陽縣的歷史名人

陶侃(259-334),字士行,一作士衡,東晉大司馬。《晉書》、《世說新語》等史書中有記載內。 陶母(容243-318),陶侃的母親。與孟母、歐母、岳母齊名,是著名的「四大賢母」之一。 吉中孚(?-768?),大歷十才子之一。工詩。與盧綸、錢起等齊名。 彭汝礪(1041-1095),字器資。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科狀元。 洪邁(1123-1202),字景盧,號容齋,洪皓第三子。南宋著名文學家,官至宰相。 姜夔(1155?-1209),字堯章,號白石道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有《白石道人歌曲》。 周伯琦(1298-1369),元朝人,字伯溫,號玉雪坡真逸。南海縣主簿,後轉為翰林修撰。 胡克家(1756-1816)乾隆四十五年(1780)進士。有《考異》十卷。 彭濤(1913-1961),原名定乾,學運領袖。1935年12月和姚依林等人參與發動並領導了歷史上著名的「一二九」學生運動。曾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

Ⅹ 鄱陽鎮的人文歷史

鄱陽鎮人文蔚起、人才輩出,有東晉著名政治家、軍事家陶侃,其母是著名的中華四大賢專母之一的陶母。北宋政治家屬、文學家范仲淹曾任饒州知府,並在此留下眾多名篇;唐「大歷十才子」吉中孚飲譽江南;被稱為「蘇武第二」的洪皓,其子愛國名臣、文學家洪邁著的《容齋隨筆》,毛澤東隨身攜帶四十春秋。鄱陽鎮不僅是歷史悠久的一座城鎮,而且有光輝的革命斗爭,「五四」運動時這里是先進文化思想的傳播地;1921年原最高人民法院筮楊秀峰在波中任教期間宣傳新文化、新思想傳播革命;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原化工部長彭濤,在此開展學生運動,以配合北伐軍北進,更重要的是培育了一大批革命和建設人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吳官正;中共中央候補委員、河北省委副書記劉德旺也在縣城的「江西省鄱陽中學」讀書直到高中畢業。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