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⑴ 元朝時實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麼它對中國歷史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行省制。
行省制的影響:元朝創立了行省制度,是行政回區劃制度,也是今天答我們現在省份劃分的基礎。
行省制是13世紀以來中國的主要行政模式,源於元朝,明清兩朝得到發展,最終影響了現代中國的行政體制。
蒙古族在大蒙古國時期,燕京、別失八里、阿母河三斷事官及歸降的金朝官吏、軍閥等,也稱為行尚書省或行省。不過,這些都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行省。忽必烈建元朝後,正式在朝廷設置中書省總領全國政務,時稱「都省」。元朝在全國共設10個行省,即嶺北、遼陽、河南江北、陝西、四川、甘肅、雲南、江浙省、江西、湖廣。而山東、山西、河北和內蒙古等地則稱為「腹里」,由中書省直轄。
行省制的內容:
①
中央:中書省-全國最高行政機構-管轄大都及周圍地區。
②
地方:行中書省(行省或省)-中書省的派出機構-管轄11個行省(包括管理北方的嶺北行省、管理東北的遼陽行省和西南的雲南行省等)。
③
在中央設宣政院,西藏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
④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今台灣)。
⑵ 元朝實行什麼地方行政制度
元朝實行行省制度 。
行省制是13世紀以來中國的主要行政模式,起源於元朝,明清兩朝得到發展,最終影響了現代中國的行政體制。
蒙古族在大蒙古國時期,燕京、別失八里、阿母河三斷事官及歸降的金朝官吏、軍閥等,也稱為行尚書省或行省。不過,這些都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行省。忽必烈建元朝後,正式在朝廷設置中書省總領全國政務,時稱「都省」。元朝在全國共設10個行省,即嶺北、遼陽、河南江北、陝西、四川、甘肅、雲南、江浙省、江西、湖廣。而山東、山西、河北和內蒙古等地則稱為「腹里」,由中書省直轄。
⑶ 元朝創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有何意義
元朝創立了行省制度,是行政區劃制度,也是今天我們現在省份劃分的基礎
內為對全容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於元朝。行省制的內容:
(1) 中央:中書省-全國最高行政機構-管轄大都及周圍地區。
(2) 地方:行中書省(行省或省)-中書省的派出機構-管轄11個行省(包括管理北方的嶺北行省、管理東北的遼陽行省和西南的雲南行省等)。
(3) 在中央設宣政院,西藏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
(4) 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今台灣)。
作用:
1.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2.行省制度的創立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
⑷ 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麼其內容是什麼其作用和影響是什麼
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行省制度。
內容:除河北、山東、山西由中書省內直接管理外,元朝容在地方設置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行省是由中央委派官員到各地署事,行使中書省職權的派出機構。
行省下有道、路、府、州、縣、社。
特點
1行省的二元化特點有利於中央集權
2中央政府對行省的有效控制有利於中央集權
3行省內部權力的相互牽制有利於中央集權
4行省大權的歸屬有利於中央集權
5行省的劃分特點有利於中央集權
影響:行省制度雖然與唐宋以來漢族社會日益強化的中央集權觀念確實有很大的抵觸,但它作為元代社會發展的產物,還是起到了它在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治的目的,同時也對後世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地方行政區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⑸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點及影響
設問:元朝實行中書省制的目的和影響各是什麼?元朝為加強中央集權還實行了哪些措施?(專在學生看書的基礎屬上,進行提問、總結分析)
目的:為了吸取宋地方無權,人浮於事的教訓,加強中央集權,有效地管轄和統治遼闊的國家,元朝實行了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設中書省作為全國最高行政機構,中書省的省臣被派往地方執政,稱為行中書省事。「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元史·百官志》)行省成為常設的地方行政機構,其轄區逐漸穩定下來,進而成為地方行政區劃的名稱。
影響:行省制的確立,從政治上鞏固了國家的統一,使中央集權在行政體制上得到了保證。這是我國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項重大變革,對後世有巨大的影響。明清沿用此制,一直保留到今天。
其它措施:對邊遠少數民族地區設置宣慰司進行管理。
⑹ 元朝實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麼
行省制度
即
行省制
。
蒙古國時期,燕京、別失八里、阿母河三斷事官及歸降的金朝官吏、軍閥等,也稱為行尚書省或行省。不過,這些都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行省。忽必烈建元朝後,正式在朝廷設置中書省總領全國政務,時稱「都省」。不久,又沿用前朝舊例,頻繁派中書省宰執帶相銜臨時到某一地區負責行政或征伐事務。如中統和至元前期的陝西四川行省、河東行省、北京行省、山東行省、西夏中興行省、南京河南府等路行省、雲南行省、平宋戰爭前後的荊湖行省、江淮行省等。
行省制度源於魏晉時的行台,當時為中央政權處理軍國大事時的臨時派出機構。金朝曾在邊境廣置行台尚書省。蒙古人入主中原時仿金制,設行尚書省統轄一個大區的路府州縣,演變成地方最高政治機構。元世
祖中
統年間,尚書省並入中書省,地方機構也改稱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從此,地方政治制度進入劃省而治的階段。
⑺ 元朝在地方管理上實行了什麼制度
實行行省制度。
元朝廢除尚書省復和門下省,保留中書制省與樞密院、御史台分掌政、軍、監察三權,地方實行行省制度,開中國行省制度之先河。
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機構,並為一級政區名稱。簡稱行省,或只稱省。元置中書省總理全國政務,也稱都省;因大元幅員遼闊,除腹里地區直隸於中書省、西藏地區由宣政院管轄外,又於諸路重要都會設立十個行中書省。
以分管各地區。在世祖、武宗朝三次短期設立尚書省主管政務期間,行中書省也相應改稱行尚書省。元人稱其制為:「都省握天下之機,十省分天下之治。」
(7)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擴展閱讀:
實行制度產生的影響:
行省制的確立,從政治上鞏固了國家統一,使中央集權在行政體制方面得到保證。這是中國行政制度的一大變革,對後世影響巨大。省作為地方一級行政區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行省制源於魏晉時的行台,當時為中央政權處理軍國大事時的臨時派出機構。金朝曾在邊境廣置行台尚書省。蒙古人入主中原時仿金制,設行尚書省統轄一個大區的路府州縣,演變成地方最高政治機構。
元世祖中 統年間,尚書省並入中書省,地方機構也改稱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從此,地方政治制度進入劃省而治的階段。
⑻ 宋朝和元朝的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制度是什麼
中央設中書省管行政,下轄六部,設樞密院管軍事,設御史台管監察。地方內設直屬中書容省的行中書省,行省之下設置路、府、州、縣,這就是元朝的「行省制度」,今天的行政區劃與元朝一脈相承。
在邊疆地區設立相應的機構進行管理,如設置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台灣);北庭都元帥府管西域軍政;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管理沿海及邊疆地區軍政,隸屬中央的宣政院。
⑼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創新
元朝實行行省制度,只設中書省,提高辦事效率,加強中央集權
⑽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點
一、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行省制。行省制的特點是:
1、行省具有雙重性,既是朝廷的派出機構,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機構。這有利於加強中央與地方的聯系,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融合。
2、行省制度既使權力集中於中央,又給地方留出了部分權力,達到中央與地方勢力的平衡。
3、行省的領導體制是一署多員與長官節制相結合。這就有利於官員的相互制約,也即可以說是實行集體領導與民主集中相結合的領導方式。
4、行省權力大而不專,較成功地解決了地方勢力坐大的積習。
二、元朝實行行省制的原因:
1、唐朝實行的節度使導致權利的分散國家動亂、宋朝時期徹掉所有武官官職全部由文官擔任又太過絕對。總結歷史經驗元朝實行了行省制度。
2、符合當時的歷史條件,元朝時期我國疆域空前遼闊,為了更好地管理國家、處理地方與中央的關系,使大權收歸中央。權利不分割,維護國家平穩元朝實行了行省制度。進而更好地對國家進行控制管理。
三、行省制的作用:
元朝的行省制度是秦以來郡縣制的一大發展,它有利於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對明清以及後來政治制度有深遠影響,行省從此成為我國的地方行政機構,一直保留至今天。在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裡,各民族的接觸和聯系進一步加強,出現了我國歷史上又一次民族融合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