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行政措施
① 行事制裁的種類有哪些
行政制裁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國家企事業單位依法對違反行政法規的機關、社會組織或公民個人所做的處分、處罰。行政制裁必須以違反行政法規的義務為前提。違反行政法應追究刑事責任的行為,應由司法機關處理,但不排斥行政機關、團體和企事業單位對其工作人員實施行政制裁。應當受到行政制裁的行為人(包括國家機關、團體和企事業單位)主觀上必須有故意或過失,且其違法行為已經超過適用行政教育措施的程度,否則不應予以制裁。以制裁者與被制裁者的關系為劃分標准,可分為兩類:
(1)國家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依據法律賦予的許可權,對其所屬工作人員的行政處分,亦即行政法律處分;
(2)公安、稅務、工商行政管理、衛生、物價、海關等法定的國家行政主管機關,對其管轄范圍內的機關、團體、組織或公民個人的行政處罰。
行政制裁的形式是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行政處分又分警告、記過、降職、開除等;行政處罰分警告、拘留、沒收、勞教、吊銷營業執照。
② 行事和行政拘留有什麼區別
你說的是刑事拘留和行政拘留吧。
我只知道刑事拘留更嚴重。
③ 行政拘留和行事拘留是什麼慨念,怎麼區分
行政拘留是指法定的行政機關(專指公安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人,在短期內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種行政處罰。
刑事訴訟中的拘留是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對直接受理的案件,在偵查過程中,遇到法定的緊急情況時,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採取的臨時剝奪其人身自由的強制方法。
行政拘留與刑事拘留的區別:
1、適用的對象不同
刑事拘留是公安機關在偵查過程中,遇有緊急情況時,對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採取的臨時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方法,而行政拘留則適用於一般違法的人。
2、法律性質不同
刑事拘留不具有懲罰性,只是一種臨時的保障性措施,行政拘留是一種處罰。
3、目的不同
刑事拘留的目的是保證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而行政拘留是處罰和教育一般違法的人。
4、羈押期限不同
普通刑事拘留不得超過14日,對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的拘留期限不得超過37日,而行政拘留的期限最長為15日。
(3)行事行政措施擴展閱讀:
刑事拘留後的處理方法:
對於被刑事拘留人,公安機關應當在拘留後的24小時內進行訊問。發現不應當被拘留的,簽發《釋放通知書》,看守所憑《釋放通知書》發給被拘留人《釋放證明書》,將其立即釋放。
對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審查後,根據案件情況報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分別作出如下處理:
1、需要的,在拘留期限內,依法辦理提請批准逮捕手續。
2、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但不需要逮捕的,依法辦理或者手續後,直接向人民檢察院移送起訴。
3、拘留期限內未能查清犯罪事實的,依法辦理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手續後,繼續偵查。
4、撤消案件的,釋放被拘留人,發給釋放證明。
網路-行政拘留
網路-刑事拘留
④ 行政和行事拘留有什麼區別
行政責任是指違反了有關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規,但未構成犯罪行為,內一般分為:
1,行政容處罰(官對民),主要有:警告,沒收違法所得,罰款,行政拘留等,
2,行政處分(官對官),主要有:記過,降級,撤職,開除等,
如果構成犯罪,則轉變成刑事責任,即犯罪行為,法律責任中最強烈一種,主要有:管制,拘役(沒有拘留),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等
本人在正考建造師,剛好讀到法規這,如果已取得職業資格證的,構成刑事責任的,會被停用或吊銷,所以不要犯罪,否則前途盡毀
⑤ 法律:行政拘留,是屬於 行政強制措施 嗎
行政拘留並不屬行政強制措施,一般行政強制措施只有行為,沒有結果。譬如暫扣車輛、暫扣駕駛證等行政強制措施,只是扣押這種行為。如果弔扣、吊銷,就屬行政處罰,而非行政強制措施了。
行政拘留屬於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是最嚴厲的一種行政處罰,通常適用於嚴重違反治安管理但不構成犯罪,而警告、罰款處罰不足以懲戒的情況。
行政拘留裁決權屬於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期限一般為10日以內,較重的不超過15日(最長不超過二十日)。行政拘留決定宣告後,在申請復議和行政訴訟期間,被處罰的人及其親屬找到保證人或者按規定交納保證金的,可申請行政主體暫緩執行行政拘留。
(5)行事行政措施擴展閱讀
行政拘留的時間
行政拘留的起始時間。執行拘留的時間應當自被決定行政拘留的人入拘留所的時間開始計算,行政拘留的期限是以日為單位計算的,而不是以時為單位計算,入所當日不計算在內,執行到第二日即為一日。
例如,某人被行政拘留10日,於7月1日上午入拘留所執行,則應當在7月11日上午出所。
行政拘留時間的計算問題。行政拘留的期限為1日以上15日以下,合並執行的最長不超過20日。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執行行政拘留的時間應當以日為單位計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十二條對決定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人,在處罰前已經採取強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的時間,應當折抵。限制人身自由1日,折抵行政拘留1日。
限制人身自由一日,折抵行政拘留一日。這里的「採取強制措施」,主要是指公安機關所執行的繼續盤問或者採取的行事強制措施如刑事拘留等。
⑥ 行政案件與行事案件分別及立案條件
1、兩種行為的性質不同。公安行政行為是行政執法行為,有的是基於違反公安行政管理法規的違法行為而作出,有的是為防範各種危害治安的因素不致發生危害而作出,重在管理刑事偵查行為是刑事執法行為,基於對觸犯法律的犯罪行為而作出,重在打擊。刑事偵查行為與有些公安行政行為雖然都具有制裁性,但其程度不同,公安行政行為是一種較輕的法律制裁,追究違法者的行政責任,而刑事偵查行為則是一種最嚴厲的法律制裁,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
2、兩種行為作出的法律依據不同。公安行政行為的依據是公安行政法律規范,包括公安行政法律、公安行政法規、地方性公安法規、公安部規章、省級和省會市、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市的地方人民政府規章,民族自治條例、及上級公安機關、人民政府的規范性文件。可見,公安行政行為的法律依據具有多層次性和廣泛性。刑事偵查行為的法律依據刑事法律規范,主要有《刑法》、《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有關刑事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司法解釋、公安部制定的《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刑事案件立案標准等有關刑事偵查工作的規定。刑事偵查行為的法律依據則具有高層性和集中性的特點。
3、兩種行為的結案結果和決定機關不同。公安行政行為只在公安機關內部操作,最終由公安機關決定結案。結案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對違法行為人給予行政拘留、沒收財物、罰款、責令停產停業整頓、吊銷(扣)執照(許可證)等公安行政處罰;一種是對人身採取更嚴厲的強制措施,如對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對吸毒成癮者強制戒毒、對不夠刑事處罰的人員勞動教養等。刑事偵查只是刑事訴訟的一個環節,刑事案件一般要經過公安、檢察、法院三道工序,最後以法院的判決結案:①公安機關經過偵查,對沒有犯罪事實的,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犯罪已過追訴日限期限的,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犯罪嫌疑人死亡的,以及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的幾種情形的案件,依照《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條和公安部《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一百六十八條的規定,由公安機關決定撤銷案件結案。②檢察機關對經過兩次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對具有《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檢察機關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4、兩種行為所適用的程序不同。公安行政行為適用的是公安行政執法程序,由各種公安行政執法程序所組成,如治安管理處罰程序、道路交通管理處罰程序、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消防管理處罰程序、出入境管理處罰程序、邊防管理處罰程序、勞動教養案件辦理程序、公安證照辦理程序等,適應公安機關內部行政管理職能的分工,各個程序相對應的公安行政管理實體法不同。公安行政執法程序的這種多樣化、分散化特點,是公安行政管理事項的多樣性、分散性決定的。刑事偵查行為適用的是刑事訴訟程序,是刑事訴訟法和公安部為貫徹實施刑事訴訟法制定的《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規定的,體現高度集中、統一的特點。公安行政執法程序的另一特點是執法行為所需的環節少,簡單、快捷,時間要求短,適應對治安問題快速、高效處理,與此相比較,刑事偵查程序則要復雜、繁慢得多,時間也相對較長,適應對犯罪案件質量的更高、更嚴的要求。公安行政行為與刑事偵查行為所使用的法律文書也是完全不同的,前者使用的是公安行政法律文書,後者使用的是刑事法律文書,這些文書在名稱、格式、所載內容上均截然不同。
5、在同一案件、同一事件中需要同時實施兩種行為的,它們的地位,作用不同。在些種情況下,刑事偵查行為一般處於中心、主導、支配地位,公安行政行為則處於從屬、次要地位,起支持、配合、服務於刑事偵查工作的作用,公安行政行為在此往往根據刑事偵查工作的需要而作出,作為一種偵查策略而使用。在有多名違法犯罪人員的同一案件中,有的人的行為構成犯罪,有的人的行為只構成違法,公安機關對犯罪行為實施刑事偵查行為,對違法行為實施公安行政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兩種行為則是各自獨立的,沒有主次輕重之分。
⑦ 行政、行事、民事各指什麼
一、行政責任是指犯有一般違法行為的單位或個人,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二、行政責任主要有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兩種方式。
三、刑事責任是指犯罪人因實施犯罪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按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種刑事責任。
四、民事責任是指是民事主體違反了民事義務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民事義務包括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也包括積極義務和消極義務、作為義務和不作為義務。
五、民事責任主要是由三個部分的內容構成,包括締約過失責任、違約責任、侵權責任。
(7)行事行政措施擴展閱讀:
行政責任
現代法治社會,不僅要求權力(權利)、職責(義務)的法定,而且要求對責任的承擔也必須有法律依據。因此,承擔行政責任的方式、內容等都應當由法律規定。否則承擔責任就很難做到。
主要表現
它是一種法律責任,不是基於道義或約定的道德責任。
它是在行政活動中由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的違反行政義務引起的,與違憲責任、民事責任、刑事責任有程度上的不同。
它是一種不能以其他法律責任或紀律責任替代的獨立的責任。
中國理論界對於刑事責任的界定,觀點不一。影響較大的是否定評價說,即認為,刑事責任是指犯罪人因實施犯罪行為而應當承擔的國家司法機關依照刑事法律對其犯罪行為及本人所作的否定評價和譴責。
具體表現為犯罪分子有義務接受司法機關的審訊和刑罰處罰。中國刑法規定: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行為人實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為所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負刑事責任意味著應受刑罰處罰。這是刑事責任與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道德責任的根本區別。
構成要件
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損害是指因一定的行為或事件使民事主體的權利遭受某種不利的影響。權利主體只有 在受損害的情況下才能夠請求法律上的救濟;
行為的違法性。指對法律禁止性或命令性規定的違反。除了法律有特別規定之外,行為人只應對自己的違法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作為構成民事責任要件的因果關系指行為人的行為及其物件與損害事實之間所存在的前因後果的必然聯系;
行為人的過錯。行為人的過錯是行為人在實施違法行為時所具備的心理狀態,是構成民事責任的主觀要件。
⑧ 行政與行事的區別
政府機關行使國家權利是行政.不是由司法機關執行的.
行事可以包括行政,機關單位個人都可以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