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上饒行政公署

上饒行政公署

發布時間: 2021-01-31 10:33:19

❶ 上饒在那裡

地處江西省東北部。位於北緯 27°34' 至 29°34' 、東經 116°13' 至 118°29' 之間。東鄰浙江回衢州,南連福建答南平,西瀕鄱陽湖而接九江,北連景德鎮和安徽徽州,居於閩、浙、皖、贛四省結合部而成為江西的 「 東大門 」 。

❷ 上饒這個地方好不好

上饒
地理

地處江西省東北部。簡稱 「 贛東北 」 。位於北緯 27°34' 至 29°34' 、東經 116°13' 至 118°29' 之間。東鄰浙江衢洲,南連福建南平,西瀕鄱陽湖而接九江,北連景德鎮和安徽徽州,居於閩、浙、皖、贛四省結合部而成為江西的 「 東大門 」 。下轄一市十縣一區 ( 信州區、德興市 , 上饒縣、廣豐縣、玉山縣、婺源縣、鄱陽縣、余干縣、萬年縣、弋陽縣、橫峰縣、鉛山縣 ) 。

全市東西長約 210 公里 ,南北寬約 194 公里 。土地總面積約 2.28 萬平方公里 , 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 13.65% 。境內東南北部三面環山,西部臨水,中部丘陵廣布。基本地貌以山地、丘陵、湖泊為主。地型大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東西向依次為邊緣山地、丘陵、平原和湖泊。北部黃山尾閭蟠結在皖贛之間 , 東部懷玉山脈綿延於贛浙邊境,東南部武夷山脈迤邐入贛閩懷抱 , 西北部則與九江、南昌共托全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昌江、信江、樂安江流貫全區。全境丘陵占總面積的 75 % , 水面占 11%, 崗地、平原占 14 %。

歷史

上饒之名得於「山郁珍奇」,素稱富饒之地。
秦屬九江、會稽、丹陽3郡。
漢為豫章、會稽、丹陽3郡。
三國吳屬鄱陽、會稽、新都3郡。
晉屬鄱陽、新安、信安、建安4郡。
隋開皇九年改鄱陽郡為饒州,後罷饒州復鄱陽郡。
唐武德五年改鄱陽郡為饒州,是域屬饒州、衢州、歙州。乾元元年析饒州之弋陽、衢州之常山、玉山3縣置信州,是域屬饒州、信州、歙州,隸江南東、西2道。
宋主屬信州上饒郡、饒州鄱陽郡,隸江南東路。
元主屬信州路、饒州路及鉛山州,隸江浙行中書省。
明洪武九年分江西為五道,是域主屬九江道饒州府、湖東道廣信府。
清沿明制。
民國初主屬豫章道、潯陽道。1932年主屬江西第四、第六行政區。
1949年屬上饒、樂平2專區,轄景德鎮市和上饒、弋陽、橫峰、鉛山、余江、廣豐、東鄉、玉山、貴溪、樂平、德興、鄱陽、萬年、余干、婺源、浮梁16縣。1950年樂平專區更名為浮梁專區,上饒專區增設縣級上饒市。1952年上饒、浮梁2專區合並設立鷹潭專區,旋改稱上饒專區。1953年景德鎮市升為地級市,由省直轄。1957年鄱陽縣更名為波陽縣。1958年浮梁縣劃歸景德鎮市。1960年上饒縣並入上饒市。1964年恢復上饒縣。1968年東鄉縣劃歸撫州專區。1970年上饒專區改稱上饒地區。1983年樂平縣劃歸景德鎮市,貴溪、余江2縣劃歸鷹潭市。1990年德興縣改市。
2000年6月2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上饒地區和縣級上饒市,設立地級上饒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信州區。

上饒縣建於東漢未期建安年間,約公元205年前,初屬豫章郡,不久改屬鄱陽郡。晉初並入葛陽縣,仍屬鄱陽郡。南宋復置,隋開皇九年(589),再度並入葛陽縣,屬饒州。十二年,葛陽改稱弋陽。唐武德四年(621),上饒縣析出重置。七年,省入弋陽,乾元元年(758),再度析出重置,隸於江南東道信州。宋,仍屬信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隸於江浙行省信州路。明洪武三年(1370),信州路改為廣信府。四年,廣信府隸於江西行省。民國3年(1914),上饒縣隸於豫章道。15年,直屬江西省。21年,隸於江西省第六行政區。27年,縣城上饒鎮改稱廣平鎮。1949年5月3日,上饒縣解放,廣平鎮及附近部分城區析出建立上饒市,全市總面積64.68平方千米,隸於上饒專區。1960年3月,上饒縣並入上饒市,全市總面積擴至2554.68平方千米。1964年4月,上饒縣重新分出,上饒市轄域仍同建國初。1993年5月,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將上饒縣的沙溪鎮、靈溪鄉、秦峰鄉、朝陽鄉劃歸上饒市管轄,市域面積擴到338.6平方千米。相當於原有面積的5倍,仍隸屬上饒地區行政公署管轄。2000年7月10日,根據江西省人民政府通知,撤銷上饒地區和縣級上饒市,原上饒市改稱信州區,隸屬新設立的地級上饒市管轄。

資源

自然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 70 余種 , 為江西省重點礦產資源區。儲量居全國之冠的德興銅礦是亞洲最大的銅礦。金、銀儲量分別佔全省的 86.6 %和 65 %以上。上饒、廣豐磷礦是江南八大磷礦之一。花崗岩、大理石、硯石等石材絢麗多彩、品種齊全,總儲量達 440 億立方米。煤炭、石灰石、瓷土、膨潤土等非金屬類礦產資源儲量也非常豐富 , 在全省佔有重要地位。全市有 459 萬畝耕地, 147 萬畝草地, 348 萬畝水面和 1700 萬畝林地。大小河流 320 余條,水能理論蘊藏量 117 萬千瓦 , 其中可開發利用的有 61 萬千瓦。區內森林覆蓋率為 51 %,主要樹種有松木、杉木、樟木、栲木等。遍布全市的油茶、油桐、板栗、毛竹等則為主要經濟林品種。

氣候

氣候溫濕 , 屬中亞熱帶濕潤型氣候。全年平均氣溫在 16.7℃ 至 18.3℃ 之間,年均降水量 1600 至 1800 毫米,年均日照時數 1781 至 2098 小時,年均無霜期 25l 至 274 天。由於氣候溫暖 , 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農作物生長十分繁茂。

民族

市內 28 個民族 , 漢族占總人口的99.8 %。聚居且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為畲族 , 主要聚居在鉛山縣太源畲族鄉 , 其他各少數民族均散居全市各地。

風景

大自然的秀麗風光和前輩們的文明歷史,造就了上饒眾多特色鮮明的風景名勝和文物古跡。國家級重點名勝區、道教名山三清山 , 集泰山之雄偉、華山之峻峭和衡山之煙雲、廬山之飛瀑於一體,有 「 攬勝遍五嶽,絕景在三清 」 之譽 , 晉代著名道教理論家、醫葯學家葛洪曾在此修道煉丹。 西部的鄱陽湖 , 碧波浩瀚、風光旖旎,建有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 「鄱陽湖候鳥保護區」 。北面朱熹故里婺源, 以名震遐邇的 「四古 」(古樹、古洞、古建築、古文化) 和 「四色」(「紅 」-荷包紅鯉,「綠」-婺綠茶,「黑」-龍尾硯, 「白」 -江灣梨 ) 成為近年我國特色旅遊的一枝獨秀;另有靈岩洞群 , 怪石、奇洞、美泉、古樹,鍾靈毓秀 , 世所罕見。省級風景名勝區弋陽圭峰,盆景般鑲綴在地區中部,方圓 3.5 平方公里內景點集中、景觀奇麗 , 使人目不暇接而留連忘返。

❸ 上饒是哪年解放的

1949年4月21日凌晨,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後,第二野戰軍三、四、五兵團為切斷浙贛線湯恩伯集團與白崇禧集團的聯系,解放贛東北革命老根據地,在近400里的正面,以歙縣、上饒、貴溪為目標,多路向南追擊,其中四兵團的13、14、15軍和五兵團的16、17等軍,進入贛東北地區。 4月24日,四兵團司令員陳賡令13軍為右縱隊,15軍為左縱隊,迅速沿安徽省至德縣(今東至縣)昭潭街,至江西省弋陽縣漆工鎮一線,解放上饒地區,追殲國民政府68軍、46軍等部。右縱隊以13軍37師為先鋒,沿石門街、陳營一線挺進弋陽;左縱隊以15軍45師為先鋒,沿昭潭街、樂平縣城、碧灣一線直逼上饒。26日,五兵團16軍、17軍,奉命沿景德鎮、德興、玉山、江山一線向衢州挺進,截擊浙江西逃之敵。 4月25日,二野四兵團13軍37師佔領鄱陽縣石門街,擊潰國民政府軍61師,俘其一部,繳輕機槍6挺、重機槍1挺、迫擊炮2門、沖鋒槍2支、步槍25支、子彈數千發。 4月28日,人民解放軍先頭部隊從鄱陽縣饒埠李家渡搶渡樂安河,進入石鎮街,解除萬年縣保警隊武裝,掩護大部隊過渡,並搶占石鎮街南面之有利地勢,截擊南逃的國民政府68軍主力,殲其400餘人,當天解放萬年。 4月29日,五兵團17軍49師解放景德鎮;同日,四兵團15軍45師解放樂平;四兵團13軍37師110團在追殲逃敵時,解放鄱陽,江西保安團團長許誠率部投誠。在樂平以南地區,國民政府68軍和46軍一部被圍殲,俘68軍119師師長張勛亭、143師師長閻尚元、46軍174師師長吳炳堅等官兵4000餘人。 4月30日,解放軍五兵團16軍48師142、143團經景德鎮進抵婺源,在縣城外之北門山和西山,與安徽省保安二團及96軍212師激戰,敵軍死傷600餘人,俘141師上校參謀長方皎、中校參謀主任杜象琦、上校團長李任等官兵2400餘人,繳獲輕重機槍100餘挺,電台4部及一批其他軍用物資。 5月1日婺源順利解放,長期堅持敵後斗爭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皖浙贛支隊二營和婺源縣獨立大隊與解放婺源縣城的二野部隊會師。從浙境直逼浙贛線的,還有五兵團16軍46師138、141團。 5月3日,15軍43師解放德興,並與堅持敵後斗爭的饒(上饒)開(開化)德(德興)玉(玉山)大隊會師。 同日,13軍33師從樂平進入弋陽境內,在邵家畈、程家橋一帶殲敵68軍一部。15軍45師之一部進抵葛源。 同日,15軍45師解放上饒市和上饒縣。國民政府駐饒「雄獅」部隊、交警總隊棄城逃跑,剛從杭州乘一列軍車至上饒火車站的國民政府京滬杭護路指揮所6個中隊官兵全被俘虜。 同日,13軍38師解放弋陽,14軍41師解放余干。 5月4日,15軍45師解放橫峰,隨即解放鉛山縣河口鎮和廣豐。長期堅持敵後斗爭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閩浙贛縱隊,也於是日在貴溪縣城(現為貴溪市)小南門外浮橋頭與13軍37師110團會師。 同日,17軍49師進入玉山。國民政府55軍181師、96軍一部、工兵第十團及交警總隊一部逃至玉山,被人民解放軍3個團包圍,被殲700餘人。 5月5日,玉山解放。 同日,15軍44師解放鉛山縣永平,俘虜國民政府交警總隊及鉛山縣保警隊官兵1500餘人。 同日,人民解放軍於弋陽漆工一帶,殲滅國民政府68軍143師427、428團,俘團長以下官兵1500餘人,繳獲迫擊炮5門、六0炮15門、輕機槍56挺、步槍200多支。國民政府68軍副軍長王振聲、參謀長杜允中、81師師長葛開祥等以下官兵7000餘人,被迫於橫峰、弋陽、貴溪地區向人民解放軍繳械投降。 至此,上饒全境得到解放。 由於上饒是國民黨軍隊長期盤踞的地方,在這里建有關押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的上饒集中營,其防禦陣地和工事十分堅固,很多都是鋼筋水泥澆注的,因此當時我軍原本認為國民黨部隊多會負隅頑抗,提前作好了打硬仗的准備,並為之進行了部署,即一旦解放上饒的先頭部隊與敵軍交戰激烈,五兵團將立即前往增援,殲滅頑敵。不過,威風凜凜的解放軍早已把敵軍嚇破了膽,解放上饒的過程非常順利。 1949年5月3日,四兵團15軍在軍長秦基偉、政治委員谷景生的率領下,攻取德興城後乘勝前進,兵臨城下,順利包圍了橫峰、上饒、廣豐三個重鎮。 潰逃到這里的敵68軍一部,倉促防禦,被我15軍包圍後,成驚弓之鳥。 3日凌晨,秦基偉對各圍攻部隊下達總攻命令:「務求全殲,不讓敵跑掉一人,要猛沖、猛攻、猛打,把敵人就地殲滅!」 其實,國民黨軍的軍心早已渙散,駐守在這里的敵人大部分都已撤走,只留下少部分人看守。敵68軍潰逃到這里後,守敵認為有了「主力部隊」,提著的心稍微放下一點,但突然又被追來的解放軍包圍。第68軍的部隊首先亂了陣腳,原留在城裡的敵人,看到「主力部隊」都如此驚恐,更是怕得要命。當我軍攻城炮聲一響,敵人亂作一團,連槍炮都不放就逃了。傍晚時分,我軍在郭門村一帶鐵路線上截獲一輛軍列,俘虜欲逃竄的上饒守敵1000餘人,解放軍連夜進城,上饒城宣告解放。 原本安排增援的五兵團16軍46師凌晨從江山趕抵上饒火車站後,一直在全體待命,大家散坐在月台上、鐵軌上,不敢合一下眼,高度緊張地等待著偵察連回來匯報先頭部隊攻城的消息。幾個小時後,他們就等來了好消息:上饒敵軍已經潰逃,先頭部隊未遇到什麼抵抗。 上饒各地解放後,中共中央華東局所轄的贛東北區黨委、贛東北行政公署、贛東北軍區接管了贛東北地區。贛東北區黨委、贛東北行政公署、贛東北軍區分別下轄上饒、貴溪、浮梁、鄱陽四個地委、四個專員公署、三個軍分區、一個警備區。 贛東北行政公署設在上饒,下轄22個縣和景德鎮、上饒、鄱陽3個市,438個鄉鎮。全區總面積42349平方公里,人口234萬。 1949年5月3日,二野四兵團45師解放上饒縣廣平鎮,同日根據中共贛東北區委的決定,以原廣平鎮為基礎建立上饒市,由上饒專區直轄。9日,中共上饒市委、上饒市人民政府宣布成立,正式宣告上饒迎來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人民政權。11日,以金風為書記的中共上饒市委員會、以杜恩訓為市長的上饒市人民政府正式展開工作。13日,成立了上饒市軍事管制委員會。20日,市軍管會和市政府對原廣平鎮的行政、軍事、交通、經濟、文教等機關開始全面接替。到6月7日,接替工作基本結束,人民政府全面行使職權。

❹ 上饒市的面積是多大人口有多少屬於那種等級的城市

地處贛東北。位於北緯 27°34' 至 29°34' 、東經 116°13' 至 118°29' 之間。東鄰浙江衢州,南連回福建武夷答山,西瀕鄱陽湖、北連安徽黃山,居於閩、浙、皖、贛四省結合部 。
全市東西長約 210 公里 ,南北寬約 194 公里 。土地總面積約 2.28 萬平方公里,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 13.65% 。境內東南北部三面環山,西部臨水,中部丘陵廣布。基本地貌以山地、丘陵、湖泊為主。地形大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東西向依次為邊緣山地、丘陵、平原和湖泊。北部黃山尾閭蟠結在上饒、黃山之間,東部懷玉山脈綿延於上饒、衢州邊境,東南部武夷山脈迤邐入贛閩懷抱。西北是全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信江流貫全區。全境丘陵,占總面積的 75 % , 水面占 11%,,崗地、平原占 14 %。

❺ 江西上饒的歷史及由來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五府山--垂簾瀑秦屬廬江郡。
漢屬豫章郡。
三國吳屬鄱陽郡。
晉屬鄱陽郡。
隋屬鄱陽郡
唐屬江南西道饒州
宋屬江南東路信州郡
元屬江浙行省信州路
明屬江西省饒州府、廣信府
清沿明制。
民國初,主屬江西第六行政區。
1949年設上饒專區,轄上饒、弋陽、橫峰、鉛山、余江、廣豐、東鄉、玉山、貴溪、樂平、德興、鄱陽、萬年、余干、婺源、浮梁、景德鎮等16縣。
1950年上饒專區增設縣級上饒市。
1952年將上饒、浮梁2專區合並設立鷹潭專區,但旋改稱改回上饒專區。
1953年析景德鎮由江西省直轄。
1958年析上饒之浮梁縣,歸景德鎮。
1960年將上饒縣並入上饒市。
1964年恢復上饒縣。
1968年析上饒之東鄉縣,歸撫州專區。
1970年上饒專區改稱上饒地區。
1983年析江西經濟最強縣樂平,歸景德鎮市,
1983年析上饒打造多年的有色金屬冶煉基地貴溪及余江2縣,歸鷹潭市。
1990年德興縣改市。
2000年6月2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上饒地區和縣級上饒市,設立地級上饒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信州區。
1949年5月3日,上饒縣解放,廣平鎮及附近部分城區析出建立上饒市,全市總面積64.68平方千米,隸於上饒專區。1960年3月,上饒縣並入上饒市,全市總面積擴至2554.68平方千米。1964年4月,上饒縣重新分出,上饒市轄域仍同建國初。1993年5月,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將上饒縣的沙溪鎮、靈溪鄉、秦峰鄉、朝陽鄉劃歸上饒市管轄,市域面積擴到338.6平方千米。相當於原有面積的5倍,仍隸屬上饒地區行政公署管轄。2000年7月10日,根據江西省人民政府通知,撤銷上饒地區和縣級上饒市,原上饒市改稱信州區,隸屬新設立的地級上饒市管轄。

❻ 上饒最早延續到哪個朝代

上饒有據可查的歷史,最早可追述到周朝。在漫長而繁復的政區變遷中,上饒的政區設置與地界歷經變動。境域古屬揚州,春秋戰國時期為吳、越地,境內大部分為信州故地。

秦:大部分屬會稽郡。小部分屬九江郡(郡治今安徽壽縣,主要為今上饒轄區內的湖區三縣和婺源),
漢:大部分屬會稽郡、丹陽郡,小部分屬豫章郡(漢武帝元狩二年即前121年由鄣郡更名、轄域沿「秦」基本未變)。
三國至隋:大部分屬會稽、建安、新都3郡,小部分屬鄱陽郡(湖區三縣即鄱陽、余干、萬年)。
唐:乾元元年析衢州之玉山縣全境及常山縣、江山縣,析饒州之東部置「信州」,
本域分屬江南東道。
宋:分屬江南東路的信州、饒州、徽州(宋徽宗宣和三年即1121年由歙州更名)。
元:元末以前分屬江浙行中書省、江東建康道信州路(信州路轄:上饒、玉山、廣豐、弋陽、橫峰、鉛山一區六縣屬之;饒州路轄:鄱陽縣、余干縣、萬年縣;徽州路轄:婺源縣)。
1360年,朱元璋部將胡大海攻取信州路,改為廣信府,隸江浙行省;
明:洪武四年即1371年,以「不利漕運」為由將廣信府改隸江西行省;本域分屬
廣信府、饒州府、徽州府。
清:沿明制。
民國:屬江西省第五、第六行政區:
江西省第五行政區駐浮梁縣,本域鄱陽、萬年、余干三縣屬之;
江西省第六行政區駐上饒縣,本域信州區及上饒、廣豐、玉山、橫峰、德興市及婺源、
鉛山、弋陽等縣(市)屬之。
1949年:6月,成立贛東北行政區,本域分屬之;
1949年: 5月3日,上饒縣解放,廣平鎮及附近部分城區析出建立上饒市,全市總面積64.68平方千米,
隸於上饒專區。
1950年:上饒專區增設縣級上饒市。
1960年:3月,上饒縣並入上饒市,全市總面積擴至2554.68平方千米。
1964年: 4月,上饒縣重新分出,上饒市轄域仍同建國初。
1970年:上饒專區改稱上饒地區。
1990年:德興縣改市(縣級)。
1993年: 5月,將上饒縣的沙溪鎮、靈溪鄉、秦峰鄉、朝陽鄉劃歸上饒市管轄,市域面積擴到338.6平方千米。相當於原有面積的5倍,屬上饒地區行政公署管轄。
2000年:6月2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上饒地區和縣級上饒市,設立地級上饒市,置信州區。

❼ 江西上饒廣豐三國的時候是那個國家,站國的時候是什麼國家,廣豐都有什麼名人

上饒之名得於「山郁珍奇,上乘富饒」,素稱富饒之地。
秦屬九江、會稽、丹陽3郡。
漢為豫章、會稽、丹陽3郡。
三國吳屬鄱陽、會稽、新都3郡。
晉屬鄱陽、新安、信安、建安4郡。
隋開皇九年改鄱陽郡為饒州,後罷饒州復鄱陽郡。
唐武德五年改鄱陽郡為饒州,是域屬饒州、衢州、歙州。乾元元年析饒州之弋陽、衢州之常山、玉山3縣置信州,是域屬饒州、信州、歙州,隸江南東、西2道。
宋主屬信州上饒郡、饒州鄱陽郡,隸江南東路。
元主屬信州路、饒州路及鉛山州,隸江浙行中書省。
明洪武九年分江西為五道,是域主屬九江道饒州府、湖東道廣信府。
清沿明制。
民國初主屬豫章道、潯陽道。1932年主屬江西第四、第六行政區。
1949年屬上饒、樂平2專區,轄景德鎮市和上饒、弋陽、橫峰、鉛山、余江、廣豐、東鄉、玉山、貴溪、樂平、德興、鄱陽、萬年、余干、婺源、浮梁16縣。1950年樂平專區更名為浮梁專區,上饒專區增設縣級上饒市。1952年上饒、浮梁2專區合並設立鷹潭專區,旋改稱上饒專區。1953年景德鎮市升為地級市,由省直轄。 鄱陽縣1986年更名為波陽縣,2003年12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改回鄱陽縣。現在已經不存在波陽縣這個地名。。1958年浮梁縣劃歸景德鎮市。1960年上饒縣並入上饒市。1964年恢復上饒縣。1968年東鄉縣劃歸撫州專區。1970年上饒專區改稱上饒地區。1983年樂平縣劃歸景德鎮市,貴溪、余江2縣劃歸鷹潭市。1990年德興縣改市。
2000年6月2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上饒地區和縣級上饒市,設立地級上饒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信州區。

上饒縣建於東漢末期建安年間,約公元205年前,初屬豫章郡,不久改屬鄱陽郡。晉初並入葛陽縣,仍屬鄱陽郡。南宋復置,隋開皇九年(589),再度並入葛陽縣,屬饒州。十二年,葛陽改稱弋陽。唐武德四年(621),上饒縣析出重置。七年,省入弋陽,乾元元年(758),再度析出重置,隸於江南東道信州。宋,仍屬信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隸於江浙行省信州路。明洪武三年(1370),信州路改為廣信府。四年,廣信府隸於江西行省。民國3年(1914),上饒縣隸於豫章道。15年,直屬江西省。21年,隸於江西省第六行政區。27年,縣城上饒鎮改稱廣平鎮。1949年5月3日,上饒縣解放,廣平鎮及附近部分城區析出建立上饒市,全市總面積64.68平方千米,隸於上饒專區。1960年3月,上饒縣並入上饒市,全市總面積擴至2554.68平方千米。1964年4月,上饒縣重新分出,上饒市轄域仍同建國初。1993年5月,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將上饒縣的沙溪鎮、靈溪鄉、秦峰鄉、朝陽鄉劃歸上饒市管轄,市域面積擴到338.6平方千米。相當於原有面積的5倍,仍隸屬上饒地區行政公署管轄。2000年7月10日,根據江西省人民政府通知,撤銷上饒地區和縣級上饒市,原上饒市改稱信州區,隸屬新設立的地級上饒市管轄。

❽ 誰知道江西上饒在那

地處江西省東北部。位於北緯 27°34' 至 29°34' 、東經 116°13' 至 118°29' 之間。東鄰浙江衢州,南連福建南平,西瀕鄱陽湖而接九江,北連景德鎮和安徽徽州,居於閩、浙、皖、贛四省結合部而成為江西的 「 東大門 」。 全市東西長約 210 公里 ,南北寬約 194 公里 。土地總面積約 2.28 萬平方公里 , 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 13.65% 。境內東南北部三面環山,西部臨水,中部丘陵廣布。基本地貌以山地、丘陵、湖泊為主。地型大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東西向依次為邊緣山地、丘陵、平原和湖泊。北部黃山尾閭蟠結在皖贛之間 , 東部懷玉山脈綿延於贛浙邊境,東南部武夷山脈迤邐入贛閩懷抱 , 西北部則與九江、南昌共托全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昌江、信江、樂安江流貫全區。全境丘陵占總面積的 75 % , 水面占 11%, 崗地、平原占 14 %。 歷史沿革 上饒之名得於「山郁珍奇」,素稱富饒之地。 秦屬九江、會稽、丹陽3郡。 漢為豫章、會稽、丹陽3郡。 三國吳屬鄱陽、會稽、新都3郡。 晉屬鄱陽、新安、信安、建安4郡。 隋開皇九年改鄱陽郡為饒州,後罷饒州復鄱陽郡。 唐武德五年改鄱陽郡為饒州,是域屬饒州、衢州、歙州。乾元元年析饒州之弋陽、衢州之常山、玉山3縣置信州,是域屬饒州、信州、歙州,隸江南東、西2道。 宋主屬信州上饒郡、饒州鄱陽郡,隸江南東路。 元主屬信州路、饒州路及鉛山州,隸江浙行中書省。 明洪武九年分江西為五道,是域主屬九江道饒州府、湖東道廣信府。 清沿明制。 民國初主屬豫章道、潯陽道。1932年主屬江西第四、第六行政區。 1949年屬上饒、樂平2專區,轄景德鎮市和上饒、弋陽、橫峰、鉛山、余江、廣豐、東鄉、玉山、貴溪、樂平、德興、鄱陽、萬年、余干、婺源、浮梁16縣。1950年樂平專區更名為浮梁專區,上饒專區增設縣級上饒市。1952年上饒、浮梁2專區合並設立鷹潭專區,旋改稱上饒專區。1953年景德鎮市升為地級市,由省直轄。1957年鄱陽縣更名為波陽縣。1958年浮梁縣劃歸景德鎮市。1960年上饒縣並入上饒市。1964年恢復上饒縣。1968年東鄉縣劃歸撫州專區。1970年上饒專區改稱上饒地區。1983年樂平縣劃歸景德鎮市,貴溪、余江2縣劃歸鷹潭市。1990年德興縣改市。 2000年6月2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上饒地區和縣級上饒市,設立地級上饒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信州區。 上饒縣建於東漢未期建安年間,約公元205年前,初屬豫章郡,不久改屬鄱陽郡。晉初並入葛陽縣,仍屬鄱陽郡。南宋復置,隋開皇九年(589),再度並入葛陽縣,屬饒州。十二年,葛陽改稱弋陽。唐武德四年(621),上饒縣析出重置。七年,省入弋陽,乾元元年(758),再度析出重置,隸於江南東道信州。宋,仍屬信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隸於江浙行省信州路。明洪武三年(1370),信州路改為廣信府。四年,廣信府隸於江西行省。民國3年(1914),上饒縣隸於豫章道。15年,直屬江西省。21年,隸於江西省第六行政區。27年,縣城上饒鎮改稱廣平鎮。1949年5月3日,上饒縣解放,廣平鎮及附近部分城區析出建立上饒市,全市總面積64.68平方千米,隸於上饒專區。1960年3月,上饒縣並入上饒市,全市總面積擴至2554.68平方千米。1964年4月,上饒縣重新分出,上饒市轄域仍同建國初。1993年5月,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將上饒縣的沙溪鎮、靈溪鄉、秦峰鄉、朝陽鄉劃歸上饒市管轄,市域面積擴到338.6平方千米。相當於原有面積的5倍,仍隸屬上饒地區行政公署管轄。2000年7月10日,根據江西省人民政府通知,撤銷上饒地區和縣級上饒市,原上饒市改稱信州區,隸屬新設立的地級上饒市管轄。 行政區劃 江西省管轄。下轄十縣一區 ( 信州區、 上饒縣、廣豐縣、玉山縣、婺源縣、鄱陽縣、余干縣、萬年縣、弋陽縣、橫峰縣、鉛山縣 ) ,代管一市(德興市)。 資源 自然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 70 余種 , 為江西省重點礦產資源區。儲量居全國之冠的德興銅礦是亞洲最大的銅礦。金、銀儲量分別佔全省的 86.6 %和 65 %以上。上饒、廣豐磷礦是江南八大磷礦之一。花崗岩、大理石、硯石等石材絢麗多彩、品種齊全,總儲量達 440 億立方米。煤炭、石灰石、瓷土、膨潤土等非金屬類礦產資源儲量也非常豐富 , 在全省佔有重要地位。全市有 459 萬畝耕地, 147 萬畝草地, 348 萬畝水面和 1700 萬畝林地。大小河流 320 余條,水能理論蘊藏量 117 萬千瓦 , 其中可開發利用的有 61 萬千瓦。區內森林覆蓋率為 51 %,主要樹種有松木、杉木、樟木、栲木等。遍布全市的油茶、油桐、板栗、毛竹等則為主要經濟林品種。 氣候 氣候溫濕 , 屬中亞熱帶濕潤型氣候。全年平均氣溫在 16.7℃ 至 18.3℃ 之間,年均降水量 1600 至 1800 毫米,年均日照時數 1781 至 2098 小時,年均無霜期 25l 至 274 天。由於氣候溫暖 , 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農作物生長十分繁茂。 民族 市內28 個民族 , 漢族占總人口的99.8 %。聚居且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為畲族 , 主要聚居在鉛山縣太源畲族鄉 , 其他各少數民族均散居全市各地。 風景名勝 大自然的秀麗風光和前輩們的文明歷史,造就了上饒眾多特色鮮明的風景名勝和文物古跡。 國家級重點名勝區、道教名山三清山 , 集泰山之雄偉、華山之峻峭和衡山之煙雲、廬山之飛瀑於一體,有「 攬勝遍五嶽,絕景在三清 」 之譽 , 晉代著名道教理論家、醫葯學家葛洪曾在此修道煉丹。 西部的鄱陽湖 , 碧波浩瀚、風光旖旎,建有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 「鄱陽湖候鳥保護區」 。 北面朱熹故里婺源, 以名震遐邇的 「四古 」(古樹、古洞、古建築、古文化) 和 「四色」(「紅」-荷包紅鯉,「綠」-婺綠茶,「黑」-龍尾硯, 「白」 -江灣梨 ) 成為近年我國特色旅遊的一枝獨秀;另有靈岩洞群 , 怪石、奇洞、美泉、古樹,鍾靈毓秀 , 世所罕見。 省級風景名勝區弋陽圭峰,盆景般鑲綴在地區中部,方圓 3.5 平方公里內景點集中、景觀奇麗 , 使人目不暇接而留連忘返。

❾ 上饒哪一年由縣改成市

1949年5月3日,

二野四兵團45師解放上饒縣廣平鎮,

同日根據中共贛東北區委的決定,

以原回廣平鎮為基礎建答立上饒市,由上饒專區直轄。

9日,中共上饒市委、上饒市人民政府宣布成立,

正式宣告上饒迎來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人民政權。

❿ 上饒是什麼時候撤地設市的

1950年:上饒專區增設縣級上饒市。 1960年:3月,上饒縣並入上饒市,全市總面積擴至2554.68平方千米。 1964年: 4月,上饒縣重新分出,上饒市轄域仍同建國初。 1970年:上饒專區改稱上饒地區。 1990年:德興縣改市(縣級)。 1993年: 5月,將上饒縣的沙溪鎮、靈溪鄉、秦峰鄉、朝陽鄉劃歸上饒市管轄,市域面積擴到338.6平方千米。相當於原有面積的5倍,屬上饒地區行政公署管轄。 2000年:6月2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上饒地區和縣級上饒市,設立地級上饒市,置信州區。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