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秦代行政區

秦代行政區

發布時間: 2021-01-19 12:16:30

❶ 秦朝行政區劃的郡縣

下表暫依五十四郡說列出秦郡。 其他郡名列入「待考」項下。 秦朝郡級行政區 地理區域 序號 郡名 治所 治所今所在地 郡名所見文獻 關中地區 內史直管 咸陽 今陝西咸陽東 嶽麓書院秦簡 1 隴西郡 狄道縣 今甘肅臨洮縣南 《史記·匈奴傳》
《漢書·地理志》
《水經·河水注》 2 上郡 膚施縣 今陝西榆林東南 《史記·匈奴傳》
《史記·秦本紀》
《漢書·地理志》
《水經·河水注》 3 北地郡 義渠縣 今甘肅寧縣西北 《史記·匈奴傳》
《漢書·地理志》 4 雲中郡 雲中縣 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 《史記·匈奴傳》
《漢書·地理志》
《水經·河水注》 5 九原郡 九原縣 今內蒙古包頭西南 《史記·趙世家》
《漢書·地理志》 6 新秦中郡 《秦代政區地理》 秦朝郡級行政區 地理區域 序號 郡名 治所 治所今所在地 郡名所見文獻 河南地區 7 三川郡 雒陽縣 今河南洛陽市東北 《史記·秦本紀》
《漢書·地理志》
嶽麓書院秦簡(一作「叄川」) 8 潁川郡 陽翟縣 今河南禹州 《史記·秦始皇本紀》
《漢書·地理志》
嶽麓書院秦簡 9 碭郡 睢陽縣 今河南商丘市商丘古城 《水經·睢水注》
《漢書·地理志》 10 東郡 濮陽縣 今河南濮陽西南 《史記·秦始皇本紀》
《漢書·地理志》
嶽麓書院秦簡 11 薛郡 魯縣 今山東曲阜 《水經·濟水注》
《水經·泗水注》
《漢書·地理志》 12 東海郡 郯縣 今山東郯城西南 《史記·陳涉世家》
《史記·絳侯世家》
《史記·秦始皇本紀》 13 四川郡(西漢誤作泗水郡) 相縣 今安徽宿縣西北 《水經·睢水注》作「泗水郡」
《漢書·地理志》作「泗水郡」
嶽麓書院秦簡 14 淮陽郡(西漢誤作楚郡) 陳縣 今河南淮陽 《史記·楚世家》作「楚郡」
《史記·陳涉世家》全祖望注作「楚郡」 15 南陽郡 宛縣 今河南南陽市 《史記·秦本紀》
《漢書·地理志》
嶽麓書院秦簡 16 臨菑郡 臨菑縣 今山東淄博市東 《漢書·地理志》作「齊郡」
秦封泥「臨菑司馬」 17 濟北郡 廬縣 今山東長清 秦封泥「濟北太守」 18 博陽郡 博陽縣 今山東泰安東南 後曉榮《秦代政區地理》 19 琅琊郡 東武縣 今山東諸城 《漢書·地理志》作「琅邪郡」
嶽麓書院秦簡 20 即墨郡 即墨縣 今山東平度東南 秦封泥「即墨太守」 21 膠西郡 王國維《秦郡考》
後曉榮《秦代政區地理》 22 城陽郡 莒縣 今山東莒縣 王國維《秦郡考》
秦封泥「城陽侯印」 秦朝郡級行政區 地理區域 序號 郡名 治所 治所今所在地 郡名所見文獻 河北地區 23 河東郡 安邑縣 今山西夏縣北 《史記·秦始皇本紀》
《史記·秦本紀》
《漢書·地理志》 24 河內郡 野王縣 今河南沁陽 嶽麓書院秦簡 25 太原郡 晉陽縣 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史記·秦始皇本紀》
《史記·秦本紀》
《漢書·地理志》
嶽麓書院秦簡(一作「泰原」) 26 上黨郡 長子縣 今山西長子縣 《史記·秦始皇本紀》
《史記·秦本紀》
《漢書·地理志》
嶽麓書院秦簡 27 代郡 代縣 今河北尉縣西南 《史記·匈奴傳》
《漢書·地理志》 28 雁門郡 善無縣 今山西左雲右玉鎮南 《史記·匈奴傳》
《漢書·地理志》 29 邯鄲郡 邯鄲縣 今河北邯鄲市西南 《史記·秦始皇本紀》
《漢書·地理志》 30 巨鹿郡 巨鹿縣 今河北平鄉 《水經·濁漳水注》
《漢書·地理志》 31 恆山郡 東垣縣 今河北石家莊市東北 嶽麓書院秦簡 32 清河郡 疑漢治清陽縣 今山東臨清市北 嶽麓書院秦簡 33 河間郡 秦封泥「河間尉印」十一
嶽麓書院秦簡 34 廣陽郡 薊縣 今北京市 《水經·漯水注》 35 右北平郡 無終縣 今河北薊縣 《漢書·地理志》
《水經·鮑邱水注》 36 上谷郡 沮陽縣 今河北懷來東南 《史記·匈奴傳》
《漢書·地理志》
《水經·聖水注》 37 漁陽郡 漁陽縣 今北京密雲西南 《漢書·地理志》
《水經·鮑邱水注》 38 潦西郡 陽樂縣 今遼寧錦州市西 《漢書·地理志》作「遼西郡」
《水經·濡水注》作「遼西郡」 39 潦東郡 襄平縣 今遼寧遼陽市 《漢書·地理志》作「遼東郡」
《水經·大遼水注》作「遼東郡」 秦朝郡級行政區 地理區域 序號 郡名 治所 治所今所在地 郡名所見文獻 淮漢以南 40 漢中郡 南鄭縣 今陝西南鄭東 《史記·秦本紀》
《漢書·地理志》 41 蜀郡 成都縣 今四川成都 《水經·江水注》
《漢書·地理志》 42 巴郡 江州縣 今重慶市 《水經·江水注》
《漢書·地理志》 43 南郡 江陵縣 今湖北江陵 《史記·秦本紀》
《漢書·地理志》 44 九江郡 壽春縣 今安徽壽縣 《水經·江水注》
《漢書·地理志》
嶽麓書院秦簡 45 衡山郡 邾縣 今湖南黃岡 嶽麓書院秦簡 46 會稽郡 吳縣 今江蘇蘇州 《史記·秦始皇本紀》
《漢書·地理志》 47 長沙郡 臨湘縣 今湖南長沙市 《漢書·地理志》 48 巫黔郡 秦封泥「巫黔邸」、「巫黔右工」 49 洞庭郡 里耶秦簡
嶽麓書院秦簡 50 蒼梧郡 里耶秦簡
嶽麓書院秦簡 51 象郡 臨塵縣 今廣西崇左縣境內 《史記·秦始皇本紀》
《漢書·地理志》 52 南海郡 番禺縣 今廣東廣州 《史記·秦始皇本紀》
《漢書·地理志》 53 桂林郡 桂林縣 今廣西貴港境內 《史記·秦始皇本紀》
《漢書·地理志》 54 閩中郡 閩中縣 今福建福州 《史記·東越列傳》 秦朝郡級行政區 地理區域 序號 郡名 治所 治所今所在地 郡名所見文獻 待考 黔中郡 《史記·秦本紀》 州陵郡 嶽麓書院秦簡 江胡郡 嶽麓書院秦簡 廬江郡 嶽麓書院秦簡 泰山郡 嶽麓書院秦簡

❷ 中國各朝代區域劃分名稱(如秦朝郡、縣、里、鄉)

  • 先秦:西周—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分封建諸侯的制度,是奴隸社會的上層建築;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建給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諸侯要服從命令,按期納貢,隨從作戰。

  • 秦漢:

  1. 秦朝—郡縣制(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縣以下設鄉、里等基層行政組織,郡守和縣令都由皇帝任免);

  2. 兩漢:刺史制度的演變(監察—地方行政:漢武帝時實行刺史制度,刺史級別不高,但可監察諸侯王和地方高官;東漢末年,刺史改為州牧,執掌州的軍政大權;東漢末年地方行政區劃變為州、郡、縣三級制);郡國並行與王國問題的解決(漢初郡國並行;其中,王國與割據無異,侯國受所在郡監督
    漢武帝頒布「推恩令」、「附益法」、「左官律」,逐步解決了王國問題)。

  • 宋元:

  1. 北宋—知州與通判(副知州)互相牽制;

  2. 元—行省制度(元朝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中書省直轄河北、山西、山東;蒙古地區為嶺北行省;東北地區為遼陽行省)。

  • 明清:

  1. 明—廢行省設三司(布政司管民政財政;按察司管監察司法,都司管軍政);土司制度(當地少數民族首領擔任宣慰司、土知府長官)與「改土歸流」(取消土司衙門、改由朝廷派遣有任期、不世襲、可調動的流動官員直接統治的變革,稱為「改土歸流」。但明朝時西南大部分地區仍實行土司制度 。

  2. 清—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亂」,為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創造了條件。雍正帝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清初設立十八行省五將軍轄區(黑龍江、吉林、盛京、烏里雅蘇台、伊犁)兩個辦事大臣轄區(青海、西藏)一個盟旗(蒙古)。

❸ 秦朝行政區劃的介紹

秦朝建抄立之後,秦始皇採納襲丞相李斯的建議,取消分封制,推行郡縣制,廢諸侯,立郡縣,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其後南並五嶺以南之南越地,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北取陰山以南地置九原郡,之後陸續分析出東海、恆山、濟北、膠東、河內和衡山等郡。京畿地方為一特殊區域,由內史統之,故稱內史,其區域相當一郡,皆直轄於中央政府。

❹ 我國地方行政區的設置開始於秦朝的什麼星省級行政區的設置開始於什麼朝的制度

我國地方行政區的設置開始於秦始皇君臣建立與完善的郡縣制,這一制度回徹底打破了古老的答各諸侯國疆界,郡守縣令都來自中樞任命,從此確立了中國大一統國家的基石。省級行政區的設置開始於元朝的行中書省,簡稱「省」,明代的行布政使司、清代各省都來源於此。

❺ 秦朝把什麼出現的地方行政區劃什麼推廣到全國

秦朝建立復後,推行郡縣制。制
從秦朝到現在,縣始終是我國地方行政區劃的基本單位。縣為州縣的縣。行政區劃單位。周朝縣大於郡,秦以後縣屬於郡。
縣是我國最早出現的行政區劃單位名稱,早在公元前688年(春秋初期),秦國便設立了縣。《史記·秦本紀》曰:武公十年(前688年)「伐邽、冀戎,初縣之」;武公十一年(前687年)「初縣杜、鄭」。就是說在春秋初,秦武公在新開拓的疆域首先設立邦縣(今甘肅天水市)、冀縣(今甘肅甘谷縣),第二年又設置杜縣(今陝西杜陵縣)、鄭縣(今陝西華縣)。接著,楚、晉等國亦置縣。

❻ 浙江在秦朝屬於哪一行政區

會稽

❼ 秦朝行政區劃的沿革

郡縣的設置,早在春秋時代便已開始。秦國自商鞅變法時,擴大推行郡縣制度,凡侵略所得的土地,大者置郡,小者置縣,及至消滅六國,六國的城邑土地皆置為郡縣。
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丞相王綰曾提議恢復封建,要求分封皇帝諸子為王以輔翼中央,經廷尉李斯的堅決反對而作罷,遂正式推行郡縣制,分天下為三十六郡與京畿(內史),京畿地方為一特殊區域,由內史統之,故稱內史,其區域相當一郡。後又得東越、南越與匈奴河套土地,又增置五郡共為四十一郡。直接統轄於皇帝(中央政府)。
唯一記載秦朝的正史《史記》沒有地理志,《史記·秦始皇本紀》僅記秦始皇二十六年 (前221年)立三十六郡。《漢書·地理志》列舉了秦置三十六郡,此外還有四十郡 、四十八郡、五十四郡 之類說法。甚至三十六郡的具體所指、郡治、范圍也是歷來史學家、歷史地理學家研究的課題。而縣的數目,據後曉榮考證,可考縣數為756縣 。
根據里耶古城的考古發現,秦朝還存在洞庭郡。黔中郡是否存在是爭議話題。2008年,嶽麓書院根據從中國海外緊急搶救的2098枚珍貴秦漢竹簡中,在目前秦朝四十八郡之說外還發現了有兩個新郡的證據,一個叫州陵郡,一個叫清河郡。在搶救過程中,有一枚秦簡刻有「丙辰朔己卯南郡假守賈報州陵郡」而「州陵守」、「州陵叚守」則至少出現過3次。嶽麓書院副院長陳松長還介紹到另外一枚秦簡則清晰地篆寫有「清河叚守」,可以推測為「清河也是郡名。 」

❽ 秦朝時浙江屬於哪一行政區

像這江水琴,哪個興區啊?這個你可以搜下歷史可

❾ 秦朝行政區的信息

秦朝建立之後,秦始皇採納丞相李斯的建議,取消分封制,國家管理上推行單一的郡縣制,廢諸侯,立郡縣,分天下為36郡;其後南並五嶺以南之南越地,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北取陰山以南地置九原郡,之後陸續分析出東海、恆山、濟北、膠東、河內和衡山等郡。 秦朝沒有採用分封制,而是採用郡縣制,最初將全國分為三十六個郡,後來增加至四十六個。部分郡大體位置如下表: 秦朝一級行政區(郡) 序號 郡名 治所 今所在地
1 內史直管 咸陽 今陝西西安、咸陽之間
2 隴西郡 狄道 今甘肅臨洮縣南
3 北地郡 義渠 今甘肅寧縣西北
4 蜀郡 成都 今四川成都
5 巴郡 江州 今重慶市
6 漢中郡 南鄭 今陝西南鄭東
7 南郡 江陵 今湖北江陵
8 洞庭郡(前身為黔中郡) 臨沅 今湖南常德市西
9 南陽郡 宛縣 今河南南陽市
10 蒼梧郡(前身為長沙郡) 湘縣 今湖南長沙市
11 陳郡(西漢誤作楚郡) 陳縣 今河南淮陽
12 九江郡 壽春 今安徽壽縣
13 四川郡(西漢誤作泗水郡) 相縣 今安徽淮北市
14 薛郡 魯縣 今山東曲阜
15 東海郡 郯縣 今山東郯城西南
16 會稽郡 吳縣 今江蘇蘇州
17 邯鄲郡 邯鄲 今河北邯鄲市西南
18 鉅鹿郡 鉅鹿 今河北平鄉
19 太原郡 晉陽 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20 上黨郡 長子 今山西長子縣
21 雁門郡 善無 今山西朔州右玉縣
22 代郡 代縣 今河北尉縣西南
23 雲中郡 雲中 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
24 河東郡 安邑 今山西夏縣北
25 東郡 濮陽 今河南濮陽西南
26 碭郡 碭縣 今安徽碭山縣南
27 上郡 膚施 今陝西榆林東南
28 三川郡 雒陽 今河南洛陽市東北
29 潁川郡 陽翟 今河南禹州
30 臨菑郡 臨淄 今山東淄博市東
31 琅琊郡 東武 今山東諸城
32 漁陽郡 漁陽 今北京密雲西南
33 上谷郡 沮陽 今河北懷來東南
34 右北平 無終 今河北薊縣
35 廣陽郡 薊縣 今北京市
36 遼西郡 陽樂 今遼寧錦州市西
37 遼東郡 襄平 今遼寧遼陽市
38 九原郡 九原 今內蒙古包頭西南
39 南海郡 番禺 今廣東廣州
40 桂林郡 桂林 今廣西貴港境內
41 閩中郡 閩中 今福建福州
42 象郡 臨塵 今廣西崇左縣境內

就這么多了

❿ 秦朝時當時的地方行政區官員有何特點

秦朝統治者吸取周滅亡的原因,廢除諸侯置郡縣。郡縣的長官稱為縣令,是當時的地方級行政長官。由皇帝任命。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