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徑和方法

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徑和方法

發布時間: 2021-01-15 07:58:34

❶ 古德諾如何論證政治與行政的協調

從西方行政學的鼻祖威爾遜在其論文《行政學之研究》中提出政治與行政二分法後,古德諾對其進一步闡述與發展,接著眾多學者對其進行反思與批評,比如,「盡管西蒙猛烈地抨擊傳統行政學的政治與行政二分法和所謂的行政原則,並提出一種以決策為中心的行政理論,但他最終並未擺脫傳統行政學框架的束縛。」[1]其後 「新公共管理」理論一定程度上重新提倡政治與行政的分離的意義,掀起一場聲勢浩盪的西方國家行政改革。現今,「新公共服務理論」及「公共治理理論」對政治與行政的關系又進行了重新的定位。在中國的行政學界,對政治與行政的二分法也存在質疑,普遍認為中國政治國情下的政府行政不能脫離政黨政治。如學者胡象明從公共政策的角度指出,「政府行政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執行政策的過程;而政黨政治過程則是一個制定政策的過程,政府行政與政黨政治兩者統一於政策過程。因此,政治必須對行政進行控制,才能夠保障政府行政在政策執行過程與政治價值的協調一致,體現政治的意願。」[2]學者張康之從政治體系的角度闡述了「在我國具體的政治背景下,政治與行政二分的問題實質上關於政黨和行政的關系界定問題。我們所講的黨政分開是政治領域中的功能性分開,而不是政治與行政的結構性分離,從我國政治體系的穩定性和行政系統功能的完整性思考,論證了行政與政治的不可分性。」[3]本文試圖對政治和行政的二分法的發展史的簡要回顧,結合中國現實對政治與行政之間的有機聯系進行分析,從而解釋為什麼在中國現實語境下必須堅持政治與行政的協調發展 。
一、政治與行政二分法的提出與發展
行政與政治二分法觀點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學者威爾遜和古德諾,威爾遜在《行政學之研究》一文對行政與政治的差別加以了闡述,他認為:「行政管理是政府工作中極為顯著的一部分,它就是行動中的政府;它就是政府的執行,政府的操作,就是政府工作中最顯眼的部分,並且具有與政府本身同樣悠久的經歷。……行政管理是置身於『政治』所特有的范圍之外的。行政管理的問題並不是政治問題,雖然行政管理的任務是由政治加以確定的,但政治卻無須找麻煩地去直接指揮行政管理機構。政治是『在重大而且帶普遍性的事項』方面的國家活動,而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則是『國家在個別和細微事項方面』的活動。因此,政治是政治家的特殊活動范圍,而行政管理則是技術性職員的事情。政策如果沒有行政管理的幫助就將一事無成』,但行政管理並不因此就是政治。」[4]古德諾第一次從政府功能區分的角度明確提出政治與行政是政府的兩種不同功能。在《政治與行政》一書中,指出「在所有政府體制中都存在著兩種主要的或基本的政府功能,即國家意志的表達功能和國家意志的執行功能,這兩種功能分別就是:政治與行政。」[5]在政治與行政二分法提出的基礎上,韋伯從組織體制的角度提出了官僚制理論,繼而出現了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和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政治與行政二分法的合理性。
從上面的敘述中,我們可以十分明顯的看出,為了提高行政的效率和建立一門獨立的行政學科的需要,他們把政治與行政看成了是相互對立的矛盾,對政治和行政的界限做出了嚴格的區分;而且強調政治與行政的二分是政治體制上的結構性分離,絕對不能將政治與行政合二為一。有個用來象徵性地區分政治與行政的術語是「沒有所謂共和黨人的建造公路的方法」。 [6]追求政府行政行為的價值的中立和行政科學的科學性與獨立性。「這種對政治和行政有點天真的區分一直困擾後來的公共行政學科領域和實踐很多年」。 [7]政治與行政二分法的提出在西方遭到了反駁,著名的公共行政學大師懷特?沃爾多提出:即該領域從來沒有令人滿意的調節對「政治」和制定政策的復雜情況的理論影響。政治與行政二分法缺乏一種經驗證明,因為很明顯,行政管理者不僅要執行政策,而且還要制定政策。有學者認為行政職員在政策形成中起作用的明顯事實使學多學者拒絕了政治與行政二分,因為「在所有先進的的國家,行政職員當涉及政治時,可以劃線,但這一條線是波動不定的。」[8]華萊士?塞爾在對公共行政研究的政治途徑曾做過這樣清晰的描述:「從終極意義上講,公共行政是政治理論的一個問題:民主社會中(行政)的基本問題是對大眾控制的責任;行政機關的回應力以及官僚對民選官員的責任;在行政機構的自由裁量權之運用越來越廣泛的今天,這些問題是政府運作的重中之重。」[9] 行政學家戴維?羅森布魯姆和羅伯特?克拉夫在其專著《公共行政學: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徑》中說道:「像一個多世紀以前的文官改革者一樣,新公共管理者宣稱其改革的目的在於使政府更像企業一樣運作。它們像文官改革者一樣,最終承認改革是政治性的」。 [10]此外, B·蓋伊·彼得斯在《政府未來的治理模式》中總結出了四種未來政府的治理模式①,其中「參與式政府」模式中就主張對政府管理有更多的參與,強調了政治在政府行政中的作用。又如行政學者詹姆斯?費斯勒和唐納德?凱特爾在《行政過程的政治—公共行政學新論》②的著作中明確將公共行政看作是一種政治過程。從上我們可以看出西方行政學者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政治與行政二分的不可能性。
二、政治與行政的關系是密不可分,行政過程充滿政治因素
古德洛在《政治與行政》一書中這樣論述:「所謂政治,是國家意志是表現,也是民意的表現和政策的決定。它是由議會掌握的制訂法律和政策以表達表達國家意志的權力。所謂行政,是國家意志的執行,也是民意的執行和政策的執行。」[11]這就是著名的政治與行政兩分法的論點。這樣,古德諾就否定了立法、司法和行政的三分法,而代之以政治與行政的二分法。筆者認為,古德洛的政治與行政兩分法過於理想化,政治與行政之分在於職能及具體操作上,但其本質聯系是不可分的。
第一,政治與行政是一對孿生姐妹,她們源於同一個母親即(政府的原始職能),是管理國家的兩種手段。「政治科學是該領域有益的塑造者,奠定了公共行政的哲學和規范基礎:也就是民主體制中的官僚體制的現存不是為統治者服務,而是為被統治者服務。」[12]隨著社會業務越來越復雜,政府的職能也適應在復雜的社會事務中不斷分化,逐漸出現執行國家意志的職能即行政。另一類是政治,其職能為表達國家意志。她們的共同目的在於實現國家意志。「行政的理論與實踐同樣是政治的理論與實踐.」 [13]
第二,政治行政職能分離,但其執行機構的分化並不徹底。在所有的政府體制中,存在著兩種主要的或者基本的政府職能,行政和政治在所有國家中也都存在著分立的機關,每個分立的機關都用她們大部分時間行使著兩種職能中的一種。但並不是全部時間行使著一種職能。也就是說,一個機構有可能行使同時行使兩種職能,只是側重點不同。有的側重在行政,有的側重在政治。因此,把兩個職能委派給兩個分立的機構行使是不可能的。
第三,國家意志的實現需要國家意志的表達與執行之間協調一致,就好比法律與執行法律之間。法律與執行法律之間缺乏協調就會導致政治的癱瘓。一種行為准則,即一種國家意志的表達,如果得不到執行,實際上就什麼也不是,只是一紙空文。為了在國家意志的表達與執行之間求得這種協調,就必須或者犧牲掉國家意志的表達機構的獨立性,或者犧牲掉國家意志執行機構的獨立性。要麼執行機構必須服從表達機構,要麼表達機構必須經常受執行機構的控制。只有這樣,在政府才能存在協調。只有這樣,真正的國家意志的表達才能成為被普遍遵守的實際的行為規范。
第四,民治的政府要求執行機構必須服從表達機構,因為後者理所當然地比執行機構更能夠代表人民。像這種聯系,筆者認為應該同時表達。政治應該控制行政的方向,在具體操作上不作行政對政治的反饋。促使國家意志更有代表性和廣泛性。如我國人大有權否定政府的預算報告,這就體現了政治對行政的控制,同時國家立法也可由行政機構工作過程中發現有存在某方面的法律的需要後,提出立法建議,從而影響國家意志的表達。
第五,從政治的視角看公共行政的話,我們可以發現,政府行必須具有代表性、政治回應性和責任等價值。政治途徑的公共行政強調政治多元主義,「政府組織就如一個微型社會,不可避免地反映著現實多元社會的不同價值、力量乃至沖突。那種沒有摩擦的同質性組織結構的理想是一種危險的幻想。」[12]在行政學家羅森布魯姆看來,「由於行政部門成了國家政策指定的中心,行政組織的機構應該建構成能夠使代表不同政治、經濟和社會團體利益的代表相互對抗。……公共行政的結構是政治化的,不同的團體在此追求不同的利益。」[14]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公共行政組織問題的本質就是強調政治價值的政治問題,政治與行政關系非常緊密。
三、正確看待政治與行政之間的關系的若干思考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大體可以知道政治與行政不可能完全分離,它們之間存在有機的聯系,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和處理它們兩者之間的關系呢?特別是在我們國家的公共行政管理實踐中又應該如何協調它們的關系呢?
(一)政治對行政的適度控制是政治與行政協調的重要基礎。
政治與行政取得協調的基礎是政治必須對行政取得某種形式的控制。這種控制可以通過法定的制度來達到,比如,英國的內閣對議會負責的體制。在英國,人民通過對議會的控制達到他們對國家意志表達的控制後,他們就立刻著手使議會對被委以國家意志執行的政府機構有一種控制權。或者這種控制可以通過法外途徑來實現,比如美國的政黨控制行政的機制。美國是政黨,正像他們熱衷於按照必須以表達國家意志為准則,選舉具有明顯的政治色彩的團體那樣去進行行政和執行官的選舉。政黨制度由此保證了政治功能與行政功能之間的協調,而這種協調是政府成功地開展工作所必須的。不過,我們在認識到政治必須對行政實施控制的同時,也必須注意到這種控制有一定的限度,應該使這種控制擴展到國家意志的表達與執行之間產生非常需要的協調為止。如果控制擴展超出了一定限度的話,它就會立刻失去其存在的理由。只有如此,真正的民治政府和有效的行政管理才能實現。
(二)行政的適度集權化是政治與行政實現協調的必要途徑。
協調不僅取決於政治對行政的適度控制是問題,而且還取決於行政權利是必要集中問題。國家的分權,特別是中央和地方的分權,容易造成行政力量統一性的破壞,從而使國家意志表達是執行出現問題。要控制出現這種問題,只有通過行政權的集中這個唯一的途徑。因為只有行政在一定程度上被集權化了,才能達到政治與行政功能之間的必要協調。
(三)中國的公共行政實踐中必須堅持政治與行政的協調關系。
我國特殊的政治國情和政府行政的實踐決定了政治與行政二分在我國的不可行性並且堅持協調關系。政治上,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政權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執政地位。這種政治制度意味著共產黨必須支持人民當家作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在這里我們特指無產階級政黨政府作為黨管理國家各項事務的工具,它必須接受黨的政治領導、組織領導、思想領導。因此具有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行政行為不可避免地要遵政治意義上的中國共產黨所推崇的價值觀即代表性、責任性、政治回應性。這種價值觀為增強政府行政行為在行政決策中的透明性和提高公眾的參與程度而提供某些標准。政府實踐上,我國實行的是議行合一的政治體制結構與西方的三權分立體制有著根本的區別,政府內部不存在著根本利益的沖突,共產黨的利益與政府的利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政治是一個歷史的范疇,隨著國家的出現而出現,不同的歷史階段政治會表現出不同的價值索求。如原始社會,道德成為政治的追求,私有制社會,國家政權就成為了政治的追求,而在社會主義社會,政治所要獲取的社會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從而決定了政府的行政行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內容和要求。如在社會主義的革命時期,「公共行政」打擊敵對階級;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要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協調各種利益關系。共產黨合法性的獲得是通過政府執行其正確的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表達出來。因此,政治只有控制行政才能夠貫徹其價值觀,行政也只有接受政治的領導,才符合公眾的根本利益,它的公共權威才能被人民所接受和認同。
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中國共產黨明確地提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重要思想。認為黨離開「為公」就會違背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就會失去立黨之基;離開「為民」就會脫離群眾,喪失執政之體、力量之源,各級政府作為黨實現其政治責任的工具,根本上決定了政府改革中的政治與行政的分開,只能是在職能上的分開,而不能簡單的看作是國家結構性分開。行政的政治性是我們的政府成為「民享的政府」、「民有的政府」、「民治的政府」的根本保證。任何割裂「行政」的政治性,都將會使我國的行政實踐偏離正確的方向。我們在借鑒西方政府治理改革經驗的同時,一定要深刻研究它與本國特定國情的適用性,不能搞「一刀切」。

❷ 改善行政溝通的途徑主要有哪些

行政溝通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根據不同的標准劃分。根據溝通的組織結構的不同將溝通劃分為正式溝通和非正式溝通,根據溝通的方向的不同將溝通劃分為向下、向上和水平的溝通;按溝通的路線劃分,由單向溝通和雙向溝通;根據溝通的傳遞和接受方式的不同將溝通劃分為口頭的、書面的和其它的方式。

(1) 正式溝通與非正式溝通

正式溝通。它是建立在行政組織基礎之上,通過正常的行政手段實現的。如行政機關發布法令、規章、命令、通告、公告、傳達文件、召開正式會議、制訂正式報告、手冊;行政領導與下屬人員因公務所進行的正式接觸與會談;下級行政機關對上級行政機關的報告、建議、申請等。

非正式溝通。它是建立在公務人員社會關系之上,通過公務人員的社會交往實現的。如公務人員間的日常接觸、社交;非正式渠道的消息傳播等。非正式溝通可以傳達行政組織無法或不願意通過正式手段傳達的消息或資料,也可使公務人員藉以發泄不滿情緒或緩和緊張情緒。但非正式溝通有時會造成不良後果,如歪曲事實、誤傳消息,造成不必要的誤會與事端;妨礙行政權力的行使;阻礙行政命令的執行等。

(2)下行溝通、上行溝通與平行溝通

下行溝通指自上而下的溝通,也就是上級向其下級傳遞信息,因而又稱傳遞。下行溝通的主要作用是:讓下級明確行政目標;下達有關工作方面的指示;提供關於組織程序和行動的情況;提醒有關部門或工作人員對任務及其它關系的了解等等。通過下行溝通,可以使下級了解上級的指示精神、工作意圖、行動目標等。

在下行溝通中,要注意避免專斷和高傲,以免脫離群眾,得不到廣泛響應。同時也應注意下級對溝通信息的理解是否正確,以免導致失真,脫離行動目標。

上行溝通指自下而上的溝通,也就是下級向上級反映意見和情況,又稱為反饋。下行溝通的目的是要將下級對有關情況的看法、意見和建議及時反映上來,以利於上級及時解決下級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對下級的工作作進一步的指導,或者是吸收和採納下級的合理化建議,修改其工作方案,以利於決策目標的實現。

在上行溝通中,要注意全面、客觀地聽取下級意見,防止下級投其所好,報喜不報憂。

平行溝通指橫向的溝通,也就是同級部門或同事之間的溝通。由於工作或業務上的關系,不同組織與人員之間或多或少總是存在某種聯系,因而便產生了橫向溝通。橫向溝通可以互通信息,避免相互之間的誤解、扯皮以及踢皮球現象,有利於互相信任、互相合作,齊心協力為實現組織的共同目標而奮斗。

(3)單向溝通與雙向溝通。

單向溝通:指無反饋的溝通。如發布公告、通知、指令、決定和下級的上報材料等;雙向溝通:指有反饋的溝通,這是行政組織應重視的溝通方式。

❸ 改善和提高政府供給公共物品效率的主要途徑有哪些

要提高行政效率,應主要從以下這些方面著手。 一、科學地界定和劃分政府職能 建立一個社會組織,在於其能夠適應社會的一定需要,實現一定的社會職能。只有完成了社會賦予組織的歷史使命,才談得上組織的高效率。一個國家的政府,是管理國家政務和社會公共事務的組織,其職能包括政治職能、經濟職能、文化職能和社會職能。較好地完成了這些職能,就是高效率。如果某一項政府職能沒有專門的政府機構去實現,那就是政府職能不完備;如果政府機關超越職能范圍(如本應該由企業承擔的職能卻被包括在政府職能當中),那就是職能的超越。無論是職能不完備還是職能超越,都不能帶來行政管理的高效率。此外,政府內部的職能分工也是十分重要的,職能劃分不清不可能有高效率。所以,要提高行政效率,首先必須科學地界定政府職能。 二、優化政府組織要素 政府組織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按照系統論的觀點,系統就是由若干個要素通過一定的結構所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體。政府組織的基本要素及其合理狀態主要包括以下七個方面: 1、組織目標——明確。目標明確才可能正確建立組織結構體系,才能科學劃分權責范圍,在更大的組織系統中有效地發揮本組織的功能。反之,如果組織目標不明確,在實踐中就會出現有「衙門」不辦公、有「神」不顯靈的現象,造成機構重疊、職責混淆,引起部門之間的糾紛。因此,明確的組織目標,是行政組織的第一個要素。 2、職位設置——精幹。行政組織是由一系列的職位構成的,職位設置應該做到精幹,否則,行政效率很難提高。 3、權責分配——合理。任何行政組織都有一定的行政權力與行政責任。權責分配是指一定的行政組織依據工作需要對內部不同行政職位的不同權力與責任所進行的規定。合理的權責分配則是指一定的行政職位所擁有的行政權力與所承擔的行政責任之間的正比關系,即權愈大責愈重。在權責分配合理的機關里,每一名組織成員都在規定的范圍內行使工作許可權,同時擔負相應的工作責任,都知道自己應該干什麼和承擔什麼樣的後果。 4、人事調配——恰當。人是組織的活的靈魂,有了人才有可能實現組織目標。作為個體的人的情況千差萬別,因此,特定的行政機關根據自身行政事務的性質和行政管理對象的情況,有選擇地吸收和調配人員是十分重要的。 5、財物數量——適中。一個行政機關要開展行政管理業務,除了人力條件外,還必須具備基本的物質條件,物質條件包括經費和辦公設備兩部分。一般來說,財物數量要適中。如果財物數量過大,就會影響國家對社會公益事業的投入,而且會促發機關崇尚豪華的習性;如果財物數量過小,則可能妨礙機關日常行政工作,抑制行政組織的發展。 6、運行程序——科學。行政組織是一個動態的活動過程,要有一定的辦事程序、信息流程等,彷彿工廠車間的工藝流程一樣。行政組織的運行程序,要採取科學方法加以規范,要考慮如何減少中間環節,以提高行政效率。 7、組織法規——健全。國家行政組織是執掌公共權力的特殊組織,必須有健全的規章制度和法律規范,以保證行政組織依法行政。法規制度不僅是國家行政組織實施公共行政管理的基礎,同時也是使之行之有效的根本保障。可以說,法規制度健全與否是行政組織健全與否的主要標志之一。 三、進一步完善國家公務員制度 國家公務員制度是我國政府行政管理效率的制度保證。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關鍵在人。」有了優秀的、積極的公務員,必然能夠創造出行政管理的高效率。國家公務員制度必須注意貫徹以下一些基本原則: 1、任人唯賢、德才兼備的原則。這一原則要求在選拔任用行政人員時,出於公心,以德才兼備作為唯一標准,反對任人唯親。德才兼備就是要求行政人員既有德,又有才。只有堅持按德才兼備的原則來選拔任用行政人員,才能保證行政人員素質的優化,保證政府的高效能。 2、揚長避短、適才適用的原則。這一原則要求在使用行政人員時,首先要看到其優點和長處,並盡可能地創造條件使這些優點和長處得到充分發揮;對於他們的缺點和短處,則應盡量避開,並在可能的范圍內給他們提供有利條件,促其克服短處。同時,要根據每個行政人員的才能、知識、品德、身體等條件,安排最適合的崗位,做到適才適用,避免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人與事的最佳配合,使事得其人,人盡其才。 3、考試考核、晉升唯功的原則。這一原則要求對行政工作人員的知識水平、工作能力、工作成績和貢獻等進行嚴格的考試考核,以其工作成績和貢獻大小作為評價、獎勵、晉級、晉職的主要標准。實行考試考核,是反對任人唯親,保證行政人員素質的有效方法;晉升唯功是調動行政人員積極性和創造性的重要措施,給大批有真才實學的干練人才搭起了向上攀登的階梯。 4、智能互補、結構合理的原則。這一原則要求根據各種組織、部門和單位的不同需要,把具有不同年齡、專業、能力、特長、心理特徵的行政人員科學搭配,從而組成最佳行政人員和領導班子的群體結構,保證行政工作的協調進行。 5、不斷更新、合理流動的原則。這一原則要求隨著客觀情況的發展變化而不斷調整更新行政人員的專業結構和知識結構,根據行政人員的年齡變化搞好新老行政人員的合作交替,並支持行政人員的合理流動。 6、依法管理、用人與治事一致的原則。這一原則要求運用法律手段來管理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同時,賦予行政首長相應的用人權力,做到管事與管人、用人權與治事權的統一。 四、建設高素質的行政領導者隊伍 行政領導者是行政活動的主體。建設高素質的行政領導者隊伍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徑。根據行政領導者所擔負的職責的需要,行政領導者素質必須達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要求: 1、政治素質。具體包括:(1)掌握馬列主義的理論,並運用其立場、觀點、方法來觀察和處理實際問題;(2)堅決執行中國共產黨的基本路線,並同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結合起來;(3)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飽滿的熱情和高度的責任感對待黨和人民交給的任務;(4)堅持解放思想,勇於開拓,又要實事求是;(5)在領導工作中貫徹民主集中制。 2、品德素質。行政領導者必須具有良好的品德:(1)勤政為民、大公無私、清正廉潔的情操;(2)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胸懷,勇於批評和自我批評,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能和意見不完全相同的同志合作共事;(3)聯系群眾、艱苦樸素的作風;(4)強烈的事業心和工作責任感。 3、知識素質。領導者知識素質是提高領導效能的基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行政領導工作日趨廣泛和復雜,要求行政領導者具有淵博的知識素質:(1)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2)熟練的專門業務知識;(3)系統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論知識等;(4)外語知識。 4、能力素質。能力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本領。對行政領導者來說,最主要的能力應包括:(1)獲取信息的能力;(2)綜觀全局的分析思考能力,善於發現問題和各方面的細微變化,並能正確地分析問題,抓住問題的本質和要害;(3)多謀善斷的決策應變力,能夠權衡利弊,正確及時地做出決策,並根據情況變化,及時調整工作策略;(4)統籌兼顧的指揮協調能力,從大局出發,綜合協調人力、財力、物力,爭取最佳效益;(5)知人善任的組織人事能力,善於識別自己的部屬,並把他們組織起來,合理使用;(6)能講會寫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是領導者必備的基本能力之一。 5、心理素質。行政領導者心理成熟度與工作成就是一致的。作為行政領導者,要具有:(1)堅毅頑強的意志,工作受挫時不氣餒,並善於吸取教訓;工作順利時不自滿,並善於總結經驗,爭取更大的成功。(2)較強的自信心和自製力,遇事不亂,臨危不驚。(3)大膽主動,以帶動整個組織積極努力地工作。(4)綜合平衡的氣質。(5)強烈的創新意識。 五、提高政府行政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水平 政府行政決策正確是行政管理高效率的基礎。而要做到正確決策,講求民主和科學是基本的要求。具體說來,以下幾點是值得特別關注的: 1、完善行政決策體制。科學決策首先要有科學、健全的決策體制。行政決策體制是指承擔行政決策的機構與人員所形成的組織體系與權責分配製度。一般應包括信息系統、咨詢系統、中樞系統等。就我國目前的情況而言,一方面應著重加強信息系統的建設,提高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應注意進一步完善咨詢系統,更好地發揮咨詢系統的作用。 2、規定合理的決策程序。建國以來,我們很多決策失誤,都是由於沒有經過合理的決策程序造成的。這里的決策程序,一是指邏輯上的程序,二是指法律上的程序。邏輯上的行政決策程序一般包括情報、設計、抉擇、審查四個階段。法律上的決策程序是指一國法律所確認的行政決策的必經步驟。我國應該制定《行政程序法》,以規范政府的決策行為。 3、擴大群眾的參與。廣大人民群眾是決策的參與者,他們最關心政府的行政決策,而且,在他們之中,蘊含著無限的決策智慧。所以,行政決策應盡量向群眾公開,聽取群眾的意見,取得群眾的支持。 4、確立行政決策責任制。決策者擁有決策權力,同時必須承擔決策責任。權力與責任相統一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則。如果擁有權力,而責任不明,就會濫用權力。所以,要喚起決策者的責任心,就必須確立決策責任制。對於行政決策失誤,特別是由於官僚主義、違反決策程序造成的不應有的決策失誤,要追究決策者的政治、法律責任。只有到建立起對行政決策失誤的追究責任制度之日,才是行政決策真正走向科學化之時! 六、確保政府行政執行工作的准確快捷 一般來說,行政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行政執行工作的速度,執行速度快,效率就越高;執行時拖拉積壓,貽誤時機,效率就低。當然,要求快捷,並不是簡單圖快,操之過急而不能准確實現決策目標也是要不得的。所以,全面把握以下一些原則是十分必要的。 1、准確原則。這一原則要求決策執行人員吃准吃透「兩頭」,一頭是行政決策目標,一頭是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准確地把握工作要求,保質保量,使決策目標一步步地變為現實。如果對決策一知半解,對基層情況不明,執行中必然會偏離決策目標,不但實現不了目標,反而會造成損失。 2、迅速原則。這一原則要求決策執行不能拖拉、積壓和欠賬,要如期圓滿地實現決策目標。決策執行需要雷厲風行,當然,這並不等於盲目求快。簡單從事,急於求成反而不利於決策目標的准時實現。 3、條理原則。這一原則要求在決策執行中統籌計劃,圍繞中心工作,分別輕重緩急,妥善謀劃先後順序,合理使用人力、財力、物力,使各項工作忙而有序,協調發展。否則,就會忙忙碌碌,事倍功半,陷入事務主義之中。 4、督促檢查原則。這一原則要求對決策執行過程中有無偏離目標、是否依法辦事、是否遵循工作程序等進行督促、檢查、考核,以保證決策目標的順利實現。 七、建立能夠及時糾偏的有效的監督控制機制 由於行政管理工作的復雜性,以及公務員素質的參差不齊,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出現失誤、漏洞甚至犯錯誤都是可能的,需要及時加以補救。如果對出現的偏差視而不見,或見而不究,就可能偏離預定目標,降低效率。因此,當目標實施和預期目標之間出現差異時,及時的糾偏就是補救的唯一措施。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控制機制,能夠及時地發現偏差,並針對偏差採取正確有力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圓滿地實現目標,實現行政管理的高效率。 八、逐步實現行政方法和技術手段的現代化 管理方法是行政效率的軟體保證。在繼承和發展我國的傳統行政管理方法的同時,必須大力推廣運用適合我國國情的現代行政管理方法。管理技術手段則是行政效率的硬體保證。 政府公務員有責任探索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徑和方法,以創造出令人鼓舞的行政管理的高效率,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

❹ 實現政府職能轉變的根本途徑是什麼

實現政府職復能轉制變的根本途徑是:政企分開。
政府職能轉變,不僅包括政府職能內容的轉變,還包括政府行政職能方式、政府職能的重新配置以及相應政府機構的調整和改革。其中,政企分開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是政府職能轉變的關鍵,也是我國政府機構改革能否成功的必要條件。
政企分開的主要內容:
1、政府與企業的社會職責的分開。政府的社會職責是對國家和社會公共事務進行有效的管理,而企業的社會職責是依照國家法律和市場規則,以最少的投入向社會提供最多最好的產出。

2、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開。按照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企業的資產所有權和生產經營權的行使主體應當是分離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要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
3、政府國有資產所有者職能與行政職能的分開。在政府內部,國有資產所有者職能與行政職能必須分開,同一政府機構不能既承擔國有資產所有者職能又承擔行政職能。

❺ 稅收行政效率的提高途徑

提高稅收行政效率,就是要控制行政成本。控制行政成本包括兩層含義:一是降低稅收成本;二是優化稅收成本結構。降低稅收成本直接體現了稅收效率的提高,而優化稅收成本結構則是在征稅成本總額基本不變的情況下,通過改變成本結構來提高稅收效率,間接體現了稅收效率的提高。
(一)優化征管模式
促使稅收征管功能最優化,這是降低征稅成本的關鍵。稅務機關應該盡快擺脫「保姆」角色,向為納稅人服務的功能轉化。將多數基礎工作交由納稅人完成或由納稅人委託稅務代理機構完成,表面上是將征稅成本轉化為納稅成本,但從整體上看,稅務機關為此騰出人力、物力加強徵收管理、信息管理,從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二)優化稅制結構,完善稅收政策
,建立簡繁適度的稅制結構。這是降低征稅成本的根本。建立簡便的稅收制度,大致包括以下兩個層面的含義:一要簡化稅制;二要設計便於征管的稅收制度。稅制的繁簡與稅收部門工作效率有著密切的聯系,優化稅制能夠大大的提高稅收的行政效率。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其著名的《國富論》中提出了關於稅收行政效率的原則,即:最小徵收費原則,要求徵收成本與入庫稅收收入之比最小;確實原則,要求稅制不得隨意變更,盡量使納稅人清楚明白;便利原則,要求徵收時間、方式、地點應盡量方便納稅人。
(三)提高征管人員素質
針對當前稅務人員素質普遍不高的情況,應加強對稅務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工作。除了要求熟悉稅收法規、財會制度,掌握調查研究和查賬技術外,還要求稅務人員有廉潔奉公的職業道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具備寫作、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能力。同時,特別要提高基層領導幹部的素質,不但要有過硬的業務素質,而且要有出色的領導才能。
(四)逐步實現管理技術手段現代化
管理技術和工具是提高行政效率的物質技術保證。在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經濟運轉過程的快節奏,信息量激增,行政管理單靠經驗和傳統的文書已越來越不適應形勢的需要。管理的規范化和科學化無疑是提高合理效率的重要途徑。合理的規范化要求工作職責要明確,工作環節的銜接要明確,工作的程序要明確。只有做到管理到位,各司其職,才能使管理活動成為一個有機的系統,進行有序、高效的運轉。
(五)加強稅收法律環境建設
我國應在以下幾方面多做努力:一是提高全社會的法制水平,增強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法律約束力;二是在公民中普及稅收知識,增強依法納稅觀念;三是以法律形式將部門配合制度化,促進稅收工作的有效進行。

❻ 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呢

對於一名剛入職場的新人來講,很多時候接觸的事物並不是太復雜。之所以工作效率滿,很多時候都是沒有合理利用時間造成的,這個時候不妨先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把時間管理好了,在同樣的時間內可以做更多的工作,自然而然的效率就提升上去了。


4、第四想像:不重要且不緊急的事情,盡量別去做。

這個想像內的事情,說的難聽一點就是在浪費生命、虛度光陰。諸如網游、娛樂節目、游樂場所等等事情,可謂是我們生活中的調劑品,在勞累的時刻,也可以放鬆身心。但如果沉迷其中就成了生命的毒葯。

這就是四象限法則,對於職場新人還是十分受用的,只需要將每天要做的事情歸類放入,盡可能的做到拋棄第四想像、走出第三想像、主攻第二象限就可以了。至於第一想像,如果第二想像處理好了,第一想像就會很少出現,即使碰到了逢水搭橋即可。

❼ 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途徑有哪些

要提高行政效率,應主要從以下這些方面著手。
一、科學地界定和劃分政府職能
建立一個社會組織,在於其能夠適應社會的一定需要,實現一定的社會職能。只有完成了社會賦予組織的歷史使命,才談得上組織的高效率。一個國家的政府,是管理國家政務和社會公共事務的組織,其職能包括政治職能、經濟職能、文化職能和社會職能。較好地完成了這些職能,就是高效率。如果某一項政府職能沒有專門的政府機構去實現,那就是政府職能不完備;如果政府機關超越職能范圍(如本應該由企業承擔的職能卻被包括在政府職能當中),那就是職能的超越。無論是職能不完備還是職能超越,都不能帶來行政管理的高效率。此外,政府內部的職能分工也是十分重要的,職能劃分不清不可能有高效率。所以,要提高行政效率,首先必須科學地界定政府職能。
二、優化政府組織要素
政府組織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按照系統論的觀點,系統就是由若干個要素通過一定的結構所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體。政府組織的基本要素及其合理狀態主要包括以下七個方面:
1、組織目標——明確。目標明確才可能正確建立組織結構體系,才能科學劃分權責范圍,在更大的組織系統中有效地發揮本組織的功能。反之,如果組織目標不明確,在實踐中就會出現有「衙門」不辦公、有「神」不顯靈的現象,造成機構重疊、職責混淆,引起部門之間的糾紛。因此,明確的組織目標,是行政組織的第一個要素。
2、職位設置——精幹。行政組織是由一系列的職位構成的,職位設置應該做到精幹,否則,行政效率很難提高。
3、權責分配——合理。任何行政組織都有一定的行政權力與行政責任。權責分配是指一定的行政組織依據工作需要對內部不同行政職位的不同權力與責任所進行的規定。合理的權責分配則是指一定的行政職位所擁有的行政權力與所承擔的行政責任之間的正比關系,即權愈大責愈重。在權責分配合理的機關里,每一名組織成員都在規定的范圍內行使工作許可權,同時擔負相應的工作責任,都知道自己應該干什麼和承擔什麼樣的後果。
4、人事調配——恰當。人是組織的活的靈魂,有了人才有可能實現組織目標。作為個體的人的情況千差萬別,因此,特定的行政機關根據自身行政事務的性質和行政管理對象的情況,有選擇地吸收和調配人員是十分重要的。
5、財物數量——適中。一個行政機關要開展行政管理業務,除了人力條件外,還必須具備基本的物質條件,物質條件包括經費和辦公設備兩部分。一般來說,財物數量要適中。如果財物數量過大,就會影響國家對社會公益事業的投入,而且會促發機關崇尚豪華的習性;如果財物數量過小,則可能妨礙機關日常行政工作,抑制行政組織的發展。
6、運行程序——科學。行政組織是一個動態的活動過程,要有一定的辦事程序、信息流程等,彷彿工廠車間的工藝流程一樣。行政組織的運行程序,要採取科學方法加以規范,要考慮如何減少中間環節,以提高行政效率。
7、組織法規——健全。國家行政組織是執掌公共權力的特殊組織,必須有健全的規章制度和法律規范,以保證行政組織依法行政。法規制度不僅是國家行政組織實施公共行政管理的基礎,同時也是使之行之有效的根本保障。可以說,法規制度健全與否是行政組織健全與否的主要標志之一。
三、進一步完善國家公務員制度
國家公務員制度是我國政府行政管理效率的制度保證。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關鍵在人。」有了優秀的、積極的公務員,必然能夠創造出行政管理的高效率。國家公務員制度必須注意貫徹以下一些基本原則:
1、任人唯賢、德才兼備的原則。這一原則要求在選拔任用行政人員時,出於公心,以德才兼備作為唯一標准,反對任人唯親。德才兼備就是要求行政人員既有德,又有才。只有堅持按德才兼備的原則來選拔任用行政人員,才能保證行政人員素質的優化,保證政府的高效能。
2、揚長避短、適才適用的原則。這一原則要求在使用行政人員時,首先要看到其優點和長處,並盡可能地創造條件使這些優點和長處得到充分發揮;對於他們的缺點和短處,則應盡量避開,並在可能的范圍內給他們提供有利條件,促其克服短處。同時,要根據每個行政人員的才能、知識、品德、身體等條件,安排最適合的崗位,做到適才適用,避免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人與事的最佳配合,使事得其人,人盡其才。
3、考試考核、晉升唯功的原則。這一原則要求對行政工作人員的知識水平、工作能力、工作成績和貢獻等進行嚴格的考試考核,以其工作成績和貢獻大小作為評價、獎勵、晉級、晉職的主要標准。實行考試考核,是反對任人唯親,保證行政人員素質的有效方法;晉升唯功是調動行政人員積極性和創造性的重要措施,給大批有真才實學的干練人才搭起了向上攀登的階梯。
4、智能互補、結構合理的原則。這一原則要求根據各種組織、部門和單位的不同需要,把具有不同年齡、專業、能力、特長、心理特徵的行政人員科學搭配,從而組成最佳行政人員和領導班子的群體結構,保證行政工作的協調進行。
5、不斷更新、合理流動的原則。這一原則要求隨著客觀情況的發展變化而不斷調整更新行政人員的專業結構和知識結構,根據行政人員的年齡變化搞好新老行政人員的合作交替,並支持行政人員的合理流動。
6、依法管理、用人與治事一致的原則。這一原則要求運用法律手段來管理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同時,賦予行政首長相應的用人權力,做到管事與管人、用人權與治事權的統一。
四、建設高素質的行政領導者隊伍
行政領導者是行政活動的主體。建設高素質的行政領導者隊伍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徑。根據行政領導者所擔負的職責的需要,行政領導者素質必須達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要求:
1、政治素質。具體包括:(1)掌握馬列主義的理論,並運用其立場、觀點、方法來觀察和處理實際問題;(2)堅決執行中國共產黨的基本路線,並同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結合起來;(3)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飽滿的熱情和高度的責任感對待黨和人民交給的任務;(4)堅持解放思想,勇於開拓,又要實事求是;(5)在領導工作中貫徹民主集中制。
2、品德素質。行政領導者必須具有良好的品德:(1)勤政為民、大公無私、清正廉潔的情操;(2)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胸懷,勇於批評和自我批評,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能和意見不完全相同的同志合作共事;(3)聯系群眾、艱苦樸素的作風;(4)強烈的事業心和工作責任感。
3、知識素質。領導者知識素質是提高領導效能的基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行政領導工作日趨廣泛和復雜,要求行政領導者具有淵博的知識素質:(1)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2)熟練的專門業務知識;(3)系統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論知識等;(4)外語知識。
4、能力素質。能力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本領。對行政領導者來說,最主要的能力應包括:(1)獲取信息的能力;(2)綜觀全局的分析思考能力,善於發現問題和各方面的細微變化,並能正確地分析問題,抓住問題的本質和要害;(3)多謀善斷的決策應變力,能夠權衡利弊,正確及時地做出決策,並根據情況變化,及時調整工作策略;(4)統籌兼顧的指揮協調能力,從大局出發,綜合協調人力、財力、物力,爭取最佳效益;(5)知人善任的組織人事能力,善於識別自己的部屬,並把他們組織起來,合理使用;(6)能講會寫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是領導者必備的基本能力之一。
5、心理素質。行政領導者心理成熟度與工作成就是一致的。作為行政領導者,要具有:(1)堅毅頑強的意志,工作受挫時不氣餒,並善於吸取教訓;工作順利時不自滿,並善於總結經驗,爭取更大的成功。(2)較強的自信心和自製力,遇事不亂,臨危不驚。(3)大膽主動,以帶動整個組織積極努力地工作。(4)綜合平衡的氣質。(5)強烈的創新意識。
五、提高政府行政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水平
政府行政決策正確是行政管理高效率的基礎。而要做到正確決策,講求民主和科學是基本的要求。具體說來,以下幾點是值得特別關注的:
1、完善行政決策體制。科學決策首先要有科學、健全的決策體制。行政決策體制是指承擔行政決策的機構與人員所形成的組織體系與權責分配製度。一般應包括信息系統、咨詢系統、中樞系統等。就我國目前的情況而言,一方面應著重加強信息系統的建設,提高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應注意進一步完善咨詢系統,更好地發揮咨詢系統的作用。
2、規定合理的決策程序。建國以來,我們很多決策失誤,都是由於沒有經過合理的決策程序造成的。這里的決策程序,一是指邏輯上的程序,二是指法律上的程序。邏輯上的行政決策程序一般包括情報、設計、抉擇、審查四個階段。法律上的決策程序是指一國法律所確認的行政決策的必經步驟。我國應該制定《行政程序法》,以規范政府的決策行為。
3、擴大群眾的參與。廣大人民群眾是決策的參與者,他們最關心政府的行政決策,而且,在他們之中,蘊含著無限的決策智慧。所以,行政決策應盡量向群眾公開,聽取群眾的意見,取得群眾的支持。
4、確立行政決策責任制。決策者擁有決策權力,同時必須承擔決策責任。權力與責任相統一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則。如果擁有權力,而責任不明,就會濫用權力。所以,要喚起決策者的責任心,就必須確立決策責任制。對於行政決策失誤,特別是由於官僚主義、違反決策程序造成的不應有的決策失誤,要追究決策者的政治、法律責任。只有到建立起對行政決策失誤的追究責任制度之日,才是行政決策真正走向科學化之時!
六、確保政府行政執行工作的准確快捷
一般來說,行政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行政執行工作的速度,執行速度快,效率就越高;執行時拖拉積壓,貽誤時機,效率就低。當然,要求快捷,並不是簡單圖快,操之過急而不能准確實現決策目標也是要不得的。所以,全面把握以下一些原則是十分必要的。
1、准確原則。這一原則要求決策執行人員吃准吃透「兩頭」,一頭是行政決策目標,一頭是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准確地把握工作要求,保質保量,使決策目標一步步地變為現實。如果對決策一知半解,對基層情況不明,執行中必然會偏離決策目標,不但實現不了目標,反而會造成損失。
2、迅速原則。這一原則要求決策執行不能拖拉、積壓和欠賬,要如期圓滿地實現決策目標。決策執行需要雷厲風行,當然,這並不等於盲目求快。簡單從事,急於求成反而不利於決策目標的准時實現。
3、條理原則。這一原則要求在決策執行中統籌計劃,圍繞中心工作,分別輕重緩急,妥善謀劃先後順序,合理使用人力、財力、物力,使各項工作忙而有序,協調發展。否則,就會忙忙碌碌,事倍功半,陷入事務主義之中。
4、督促檢查原則。這一原則要求對決策執行過程中有無偏離目標、是否依法辦事、是否遵循工作程序等進行督促、檢查、考核,以保證決策目標的順利實現。
七、建立能夠及時糾偏的有效的監督控制機制
由於行政管理工作的復雜性,以及公務員素質的參差不齊,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出現失誤、漏洞甚至犯錯誤都是可能的,需要及時加以補救。如果對出現的偏差視而不見,或見而不究,就可能偏離預定目標,降低效率。因此,當目標實施和預期目標之間出現差異時,及時的糾偏就是補救的唯一措施。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控制機制,能夠及時地發現偏差,並針對偏差採取正確有力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圓滿地實現目標,實現行政管理的高效率。
八、逐步實現行政方法和技術手段的現代化
管理方法是行政效率的軟體保證。在繼承和發展我國的傳統行政管理方法的同時,必須大力推廣運用適合我國國情的現代行政管理方法。管理技術手段則是行政效率的硬體保證。
政府公務員有責任探索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徑和方法,以創造出令人鼓舞的行政管理的高效率,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

❽ 提高行政效率的方法途徑

效率可以通過各方面來進行提升,具體看以下內容:
行政效率的提高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效率的高低總是動態的和變化的,提高行
政效率始終是相對的。在我國,行政效率的提高受到全社會的普遍關注。就當前而言,提高 我國的行政效率,主要應採取以下一些措施:
一、更新觀念,提高行政人員素質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漸建立和完善,人們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准則 等都發生了變化,在此情形下,觀念的更新尤為重要。在行政人員中要樹立全局觀念,減少 扯皮推諉,提高工作效率;要樹立人才觀念,選好才用好才,從而調動人才的積極性,才會有
高效率;樹立時間觀念,使人們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才能重視效率,講求效率。 行政效率與行政人員的素質優劣直接相關。因此,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競爭激勵 機制,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化的行政管理幹部隊伍,還要注意把不同專業水平和素質的 行政人員有效地組織在一起,形成一個合理的群體結構,這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關鍵。
二、優化行政組織
實現行政組織機構設置的合理化,是提高行政效率的組織保證。首先,要合理劃分權 限,妥善處理好中央和地方、上級和下級的關系,改變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其次,要按照精
簡效能的原則和行政管理的實際需要設置機構,多餘的要取消,重疊的要合並,精簡人員,副
職和虛職數目要盡量減少。再次,健全決策、執行、信息咨詢、監督機構,改變目前機構設置
上執行系統過於龐大、信息反饋不暢、監督無力的狀態。最後,實現決策中心一元化,避免政
出多門、議而難決、下級無所適從等現象。
三、推進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保證行政暢通,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前提。依法行政要求行政主體必須具備法制觀念,行政人員具備必要的法律素質,依法規定各級政府機構的地位和職責許可權,使法制管理成為政府管理的首要法則。只有依法行政,行政權力的行使得到法律的支持,才能使行政權力高效運行。從嚴格依法行政的角度看,要提高行政效率,主要採取以下措施:首先,依法加強行政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各級政府必須將參與行政決策的實現機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確保決策的民主化;科學的決策原則和程序要由法律法規加以確認,從而賦予其強制性的普遍
權威,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其次,要加強行政權力的法制化,使行政權力在運行過程中依法定行為模式合法運行。因此,要依法保證行政權力的權威性,做到以法定編、以法定官防止因權力的人格化傾向而出現的以權謀私等腐敗現象的發生;要依法確保許可權的合理劃分;要建立權力濫用的救濟機制,嚴格追究違法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法律責任,對受到侵犯的公民權利給予法律救濟。最後,加強行政程序法制化,使各級政府的行政管理行為、工作方式和工作程序有法可依。嚴格依照程序來組織和實施行政行為是現代高效行政的突出特點,行政程序法是保證行政行為正確合法和靈活高效的基本手段。
四、強化行政監督
行政效率是對行政權力的運行方向和運行時效的反映,行政權力運行的狀況直接決定著行政效率的高低。在缺乏監督的情況下極易導致行政權力的異化和以權謀私的現象出現。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