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行政許可條例

行政許可條例

發布時間: 2021-01-12 04:15:12

㈠ 自治州自治縣的單行條例能否設定行政許可求答案

《行政許可法》規定了地方性法規的行政許可設定權,對自治州、自治縣的單行條例是否可以設定行政許可事項未作規定。有人認為,自治州、自治縣可以參照《行政許可法》關於地方性法規的有關規定設定行政許可;而反對者認為,法律既然未明確授權,設定行政許可就顯得依據不充分。 [代表連線]設定行政許可是實踐發展的需要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黔南州人大常委會 袁承東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地區、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力,體現了堅持實行各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 法律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根據本地方的情況,在不違背憲法和法律的原則下,有權採取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經濟、文化事業的發展。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只是不得違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 然而,部分法律未依法賦予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一些基本的職能。例如,《行政許可法》規定,法律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該法第十七條規定,除本法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以外,其他規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設定行政許可。據此,很容易片面基於狹義的地方性法規概念,認為自治州、自治縣的單行條例不得設定行政許可。 《行政處罰法》也存在這方面的問題。該法規定,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銷企業營業執照以外的行政處罰;國務院部、委員會制定的規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我認為,上述規定忽視了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據《立法法》、《民族區域自治法》而享有寬松立法權和法定變通權的自治州、自治縣的單行條例,卻不能規定行政處罰,顯然與實際不符。事實上,截至2004年底,民族自治地方共制定自治條例133個、單行條例384個,民族自治地方根據本地的實際,對婚姻法、繼承法、選舉法、土地法、草原法等法律的變通和補充規定有68件。其中,絕大多數都設定或規定了行政處罰,且至今沒有一件被上級糾正。 綜上所述,我認為,自治州、自治縣的單行條例應當有權設定行政許可。當然,目前需要對有關法律中的「地方性法規」作擴張性解釋;同時,適時對有關法律法規作出相應的完善也十分必要。 [專家觀點]「下放」行政許可設定權有違法之嫌 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教授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楊小軍 我認為,自治州、自治縣的單行條例沒有行政許可設定權。主要理由如下: 其一,根據憲法和立法法的規定,單行條例是依照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特點而制定的。正是因為當地具有民族特點,才在法律上規定了單行條例可以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這種變通規定是對已經制定的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變通。依據《行政許可法》的規定,地方性法規設定行政許可的立法前提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由此可見,如果已經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規,該法律或者行政法規中沒有設定行政許可,那麼地方性法規就成為了執行性質的地方性法規,無權設定行政許可。單行條例雖然是變通規定,但是,這種變通是在執行性質下的變通,而不是在沒有法律、行政法規存在情況下的自主創設。 其二,自治州、自治縣的單行條例的法律地位不足以使其享有行政許可設定權。雖然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單行條例最終也是由省、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批准生效的,但其立法主體並不是省、自治區人大常委會,而仍然是自治州、自治縣人大。根據立法法的規定,法律規范的位階和效力,是由制定機關和頒布機關的地位決定的,不是或不再是由批准機關的地位決定。所以,經過省級人大常委會批準的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單行條例,並不屬於省級人大的立法,而屬於州級、縣級人大的立法。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規定,州級、縣級人大是沒有行政許可設定權的。 其三,把行政許可設定權「下放」給自治州、自治縣的單行條例,不符合我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精神,也不符合《行政許可法》減少和規范行政許可設定權的立法精神。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行政許可法》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減少和規范行政許可,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無論是民族自治地方還是非民族自治地方,都一律要貫徹和推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放鬆對經濟的過度干預和管制。我認為,將行政許可設定權「下放」給自治州、自治縣的單行條例,有違背《行政許可法》基本原則的嫌疑。 [讀者發言]可以設定行政許可 朱明飛(山東微山) 討論自治州、自治縣的單行條例能否設定行政許可,不能單看我國《行政許可法》條文的規定,還應從我國憲法和法律的精神出發來考慮。因為在上位法有明確規定的時候,下位法就沒有必要再重復。民族區域自治立法作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作為我國地方立法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具有不同於其他地方立法類型的特徵。《立法法》規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出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當然,憲法和法律在賦予了民族自治地方在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時更多的靈活性、自主性的同時,相應的監督力度也變大了。 肖中偉(重慶渝北)《憲法》和《立法法》都規定了自治州、自治縣的立法權。根據《立法法》的規定,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單行條例。從這一點來看,自治州、自治縣完全可以根據本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立法,也可以根據本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設立行政許可。 楊曉東(江西瑞金) 《行政許可法》雖未直接規定自治州、自治縣的單行條例是否可以設定行政許可事項,但我們可以從憲法的立法本意和法律的邏輯性來推斷。憲法設立民族區域自治的目的是鼓勵民族地方按照當地特點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並且,按照法律規定,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這樣產生的單行條例同樣代表的是省、自治區、直轄市等地方性法規的制定主體的意志。 不能設立行政許可 沐子(網友) 從現有法律規定看,自治州和自治縣的單行條例設定行政許可沒有法律依據。單行條例同地方性法規在立法依據、程序、層次和構成方面,在與憲法和其他法的關系方面,均有不同,因而不能簡單地歸入地方性法規。法律沒有規定自治州和自治縣的單行條例可以設定行政許可,自治州和自治縣的單行條例就不能設定行政許可。 劉家華(湖南郴州) 第一,自治州、自治縣的單行條例不屬於地方性法規的范疇;第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並沒有規定自治州、自治縣的單行條例可以設定行政許可;第三,根據《行政許可法》規定的設定行政許可的合法原則,自治州、自治縣的單行條例無權參照《行政許可法》關於地方性法規許可權的有關規定設定行政許可。 朱凱(河南永城) 能否設定行政許可,是個法律問題,關鍵是要有法律上的依據。從行政許可法上考查,自治州、自治縣是沒有設定權的;而且,在法理上也缺乏依據,根據法理,任何權力都應當貫徹權力限制原則,沒有被限制的權力,容易導致被濫用,自治權也不能例外。綜上兩點,自治州、自治縣的單行條例不能設定行政許可。

㈡ 氣象行政許可實施辦法的介紹

《氣象行政許可來實施辦法》,共六源章,四十七條(含附則),自2007年2月1日起施行。這是為了規范氣象行政許可行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保障和監督氣象主管機構有效實施行政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通用航空飛行管制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而制定的。

㈢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新《辦法》解讀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實施辦法》(以下簡稱新《辦法》)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修訂。
一、新《辦法》增強了生產許可目錄制定的科學性和透明性。生產許可證目錄的確定和調整,社會涉及面廣,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因此,在目錄的制定發布程序中增加了聽取社會公眾意見環節,廣泛聽取各領域和各階層大眾的意見,有利於推進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
二、新《辦法》調整了申請生產許可主體資格規定。經過充分研究和聽取地方意見,新《辦法》規定只要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要求的營業執照,即具備生產許可證的申請主體資格,取消了原《辦法》對集團公司及其子公司、分公司或者生產基地「必須有企業法人資格」的特別規定,進一步放寬了市場准入條件。新《辦法》在刪除了對企業法人資格要求的同時,也進一步明確了企業所具備的營業執照應當與擬從事的生產活動相適應,避免企業營業執照不能涵蓋生產許可所明確的活動范圍問題。
三、新《辦法》取消了委託加工備案有關規定。原《辦法》規定以委託加工形式組織生產的,委託企業和被委託企業必須分別到所屬省級質監局備案。從執行情況和目前實際看,委託加工是市場經濟中一種常見形式,對其過多干預必要性不大。為此,新《辦法》刪除了委託加工備案的規定,有利於行政管理從事前審批到事中、事後監管的轉變。
四、新《辦法》明確界定了行政機關的職責許可權。按照《行政許可法》的有關規定,受行政機關委託,承擔相應行政許可實施內容的機構只限於行政機關,而不能是其他組織。新《辦法》對不完全符合上位法要求的有關核查人員、審查機構等的管理要求進行了刪減,明確了責任主體和工作許可權,實現權責一致,同時也為進一步規范管理核查人員、審查機構等奠定基礎。
五、新《辦法》明確規定了現場核查觀察員制度。新《辦法》將近年來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現場核查觀察員制度正式確立下來,在創新行政管理方式上取得了新突破。新《辦法》明確要求企業所在地省級質量技術監督局或者其委託的市縣級質量技術監督局可以派一名觀察員,以保障現場核查工作的公開、透明、合法,切實維護行政相對人權利。
六、新《辦法》突出強化了對省級發證管理和監督的相關規定。按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要求,生產許可證審批許可權不斷下放,目前60類產品中已有20類產品下放到由省級質監部門審批發證。新《辦法》對省級發證的重要環節做出統一規范,直接將省局明確為具有許可核准權力的部門,細化了省級發證工作程序,明確了總局和省局相應的權利、義務,有利於創新監管方式,落實監管責任。
七、新《辦法》在取消委託加工備案管理制度的同時,在委託加工的產品標注方面加嚴了管理。相比原規定,新《辦法》要求具有委託加工的產品生產許可證的委託企業,除標注被委託企業的名稱、住所、生產許可證標志和編號外,還必須同時標注自己的名稱、住所、生產許可證標志和編號。
八、新《辦法》完善了工業產品生產許可退出制度。生產許可的退出制度是生產許可證後監管的重要內容,新《辦法》對其作出了明確規定。一是補充完善了生產許可證撤回、撤銷、吊銷、注銷的具體情形。主要是將《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注銷程序管理規定》(質檢總局第93號令)中的相關規定並入新《辦法》,提升了規章的可行性和統一性;二是對撤回、撤銷、吊銷、注銷的具體工作程序和相應主體進行了明確和規范;三是在具體制度規定上,不僅與《行政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等上位法保持一致,同時也與《質量監督檢驗檢疫行政許可實施辦法》(質檢總局第149號令)等部門規章的協調統一。
九、新《辦法》明確了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終止、注銷有關規定。對實際工作中經常出現的企業中途停止申請取證的情況,以及因其他客觀原因導致許可工作無法繼續的情形,新《辦法》增加了終止許可的有關程序,以保證生產許可證管理的權威性。同時,針對目前企業不按規定及時申請延續生產許可證的突出問題,新《辦法》明確規定企業凡在有效期屆滿之前未提出延續申請的,行政機關有權依法注銷原有證書。
十、新《辦法》完善了有關法律責任。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以及原《辦法》沒有規定的一些違法行為,如企業未按規定提出生產許可變更申請、冒用他人證書、未能持續保持取得生產許可規定條件、委託無證企業生產等行為的,新《辦法》都進行修訂和完善,進一步細化了相應的法律責任,減少了監管漏洞。

㈣ 自治條例 單行條例 怎樣設置行政許可 謝謝你的及時回復

自治條例、行政條例可以設置行政許可,但必須符合行政許可法授權范圍,不得超越許可權自行設置。

㈤ 地方人大的地方條令,能否作為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的法律依據

但是有區分是哪一級人大。首先人大出台的不叫地方條例,叫做地方性法規。而且人大是有立法權的,所以他們出台的政策性法規是可以作為法律依據的,但是只有市級以上的人大才享有這樣的權利。

㈥ 戶口登記屬於行政許可嗎

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
目前,我國未頒布過「戶籍管理條例」,只有戶口登記條例。以下是華律網小編收集的戶口登記條例。僅供參考。
第一條 為了維持社會秩序,保護公民的權利和利益,服務於社會主義建設,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戶口登記。
現役軍人的戶口登記,由軍事機關按照管理現役軍人的有關規定辦理。
居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外國人和無國籍的人的戶口登記,除法令另有規定外,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戶口登記工作,由各級公安機關主管。
城市和設有公安派出所的鎮,以公安派出所管轄區為戶口管轄區;鄉和不設公安派出所的鎮,以鄉、鎮管轄區為戶口管轄區。鄉、鎮人民委員會和公安派出所為戶口登記機關。
居住在機關、團體、學校、企業、事業等單位內部和公共宿舍的戶口,由各單位指定專人,協助戶口登記機關辦理戶口登記;分散居住的戶口,由戶口登記機關直接辦理戶口登記。
居住在軍事機關和軍人宿舍的非現役軍人的戶口,由各單位指定專人,協助戶口登記機關辦理戶口登記。
農業、漁業、鹽業、林業、牧畜業、手工業等生產合作社的戶口,由合作社指定專人,協助戶口登記機關辦理戶口登記。合作社以外的戶口,由戶口登記機關直接辦理戶口登記。
第四條 戶口登記機關應當設立戶口登記簿。
城市、水上和設有公安派出所的鎮,應當每戶發給一本戶口簿。
農村以合作社為單位發給戶口簿;合作社以外的戶口不發給戶口簿。
戶口登記簿和戶口簿登記的事項,具有證明公民身份的效力。
第五條 戶口登記以戶為單位。同主管人共同居住一處的立為一戶,以主管人為戶主。單身居住的自立一戶,以本人為戶主。居住在機關、團體、學校、企業、事業等單位內部和公共宿舍的戶口共立一戶或者分別立戶。戶主負責按照本條例的規定申報戶口登記。
第六條 公民應當在經常居住的地方登記為常住人口,一個公民只能在一個地方登記為常住人口。
第七條 嬰兒出生後一個月以內,由戶主、親屬、撫養人或者鄰居向嬰兒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申報出生登記。
棄嬰,由收養人或者育嬰機關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出生登記。
第八條 公民死亡,城市在葬前,農村在一個月以內,由戶主、親屬、撫養人或者鄰居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死亡登記,注銷戶口。公民如果在暫住地死亡,由暫住地戶口登記機關通知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注銷戶口。
公民因意外事故致死或者死因不明,戶主、發現人應當立即報告當地公安派出所或者鄉、鎮人民委員會。
第九條 嬰兒出生後,在申報出生登記前死亡的,應當同時申報出生、死亡兩項登記。
第十條 公民遷出本戶口管轄區,由本人或者戶主在遷出前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遷出登記,領取遷移證件,注民由農村遷往城市,必須持有城市勞動部門的錄用證明,學校的錄取證明,或者城市戶口登記機關的准予遷入的證明,向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辦理遷出手續。
公民遷往邊防地區,必須經過常住地縣、市、市轄區公安機關批准。
第十一條 被徵集服現役的公民,在入伍前,由本人或者戶主持應征公民入伍通知書向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申報遷出登記,注銷戶口,不發遷移證件。
第十二條 被逮捕的人犯,由逮捕機關在通知人犯家屬的同時,通知人犯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注銷戶口。
第十三條 公民遷移,從到達遷入地的時候起,城市在三日以內,農村在十日以內,由本人或者戶主持遷移證件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遷入登記,繳銷遷移證件。
沒有遷移證件的公民,憑下列證件到遷入地的戶口登記機關申報遷入登記:
1、復員、轉業和退伍的軍人,憑縣、市兵役機關或者團以上軍事機關發給的證件;
2、從國外回來的華僑和留學生,憑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或者入境證件;
3、被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釋放的人,憑釋放機關發給的證件。
第十四條 被假釋、緩刑的犯人,被管制分子和其他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在遷移的時候,必須經過戶口登記機關轉報縣、市、市轄區人民法院或者公安機關批准,才可以辦理遷出登記;到達遷入地後,應當立即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遷入登記。
第十五條 公民在常住地市、縣范圍以外的城市暫住三日以上的,由暫住地的戶主或者本人在三日以內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暫住登記,離開前申報注銷;暫住在旅店的,由旅店設置旅客登記簿隨時登記。
公民在常住地市、縣范圍以內暫住,或者在常住地市、縣范圍以外的農村暫住,除暫住在旅店的由旅店設置旅客登記簿隨時登記以外,不辦理暫住登記。
第十六條 公民因私事離開常住地外出、暫住的時間超過三個月的,應當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延長時間或者辦理遷移手續;既無理由延長時間又無遷移條件的,應當返回常住地。
第十七條 戶口登記的內容需要變更或者更正的時候,由戶主或者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戶口登記機關審查屬實後予以變更或者更正。
戶口登記機關認為必要的時候,可以向申請人索取有關變更或者更正的證明。
第十八條 公民變更姓名,依照下列規定辦理:
1、未滿十八周歲的人需要變更姓名的時候,由本人或者父母、收養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2、十八周歲以上的人需要變更姓名的時候,由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第十九條 公民因結婚、離婚、收養、認領、分戶、並戶、失蹤、尋回或者其他事由引起戶口變動的時候,由戶主或者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變更登記。
第二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據情節輕重,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或者追究刑事責任:
1、不按照本條例的規定申報戶口的;
2、假報戶口的;
3、偽造、塗改、轉讓、出借、出賣戶口證件的;
4、冒名頂替他人戶口的;
5、旅店管理人不按照規定辦理旅客登記的。
第二十一條 戶口登記機關在戶口登記工作中,如果發現有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應當提請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二條 戶口簿、冊、表格、證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統一制定式樣,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機關統籌印製。
公民領取戶口簿和遷移證應當繳納工本費。
第二十三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可以根據本條例的精神,結合當地具體情況,制定單行辦法。
第二十四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㈦ 《公路安全保護條例》自7月1日實施,授權公路管理機構行政許可、處罰、行政強制措施權。按照《行政處罰法

《行政處罰法》第16條和《行政許可法》第25條的規定,都是相對集中處罰權和許可權的內規定,這與授權實容施處罰和許可不一樣。
處罰法16條是相對集中,17條是授權,18條是委託。
許可法第23條是授權,24條是委託,25條是相對集中。
《公路安全保護條例》是行政法規,將行政許可、處罰、行政強制措施權授權公路管理機構並無不妥。

㈧ 黨員領導幹部違反有關規定干預和插手市場經濟活動造成不良影響的屬於違反什麼行為

屬於違反經濟工作紀律行為。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

第一百二十六條黨員領導幹部違反有關規定干預和插手市場經濟活動,有下列行為之一,造成不良影響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一)干預和插手建設工程項目承發包、土地使用權出讓、政府采購、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介機構服務等活動的;

(二)干預和插手國有企業重組改制、兼並、破產、產權交易、清產核資、資產評估、資產轉讓、重大項目投資以及其他重大經營活動等事項的;

(三)干預和插手批辦各類行政許可和資金借貸等事項的;

(四)干預和插手經濟糾紛的;

(五)干預和插手集體資金、資產和資源的使用、分配、承包、租賃等事項的。

(8)行政許可條例擴展閱讀:

遵守黨的經濟紀律的重要性

黨的經濟工作紀律,是黨的各級組織、黨員和黨的幹部在經濟工作中必須遵循的規范和准則。隨著改革的深化、開放的擴大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在世界經濟形勢變化和加入WTO的情況下,加強經濟工作紀律特別是財政金融工作紀律顯得越來越重要。

能否不斷健全和切實執行各項經濟規章制度和紀律規范,不僅關繫到一個單位、一個部門的經濟工作,而且還會影響到一個地區甚至整個國家經濟秩序的穩定。所有從事經濟工作的黨員和幹部都必須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

各級黨政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都要嚴格遵守經濟工作制度特別是財政金融工作制度,不得超越職權規定插手這些工作。要繼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關鍵是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具有規范作用、制約作用和威懾作用。

要加強對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監督。無論哪一個領導班子,哪一個幹部,不遵守經濟工作紀律,都要追究責任。對於負有檢查監督責任的領導幹部和職能部門,如果不去檢查,監督不力,出了問題也要追究責任。

㈨ 生產許可證的管理條例

第一條 為了保證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體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工業產品的質量安全,貫徹國家產業政策,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協調發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國家對生產下列重要工業產品的企業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
(一)乳製品、肉製品、飲料、米、面、食用油、酒類等直接關系人體健康的加工食品;
(二)電熱毯、壓力鍋、燃氣熱水器等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
(三)稅控收款機、防偽驗鈔儀、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備、無線廣播電視發射設備等關系金融安全和通信質量安全的產品;
(四)安全網、安全帽、建築扣件等保障勞動安全的產品;
(五)電力鐵塔、橋梁支座、鐵路工業產品、水工金屬結構、危險化學品及其包裝物、容器等影響生產安全、公共安全的產品;
(六)法律、行政法規要求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實行生產許可證管理的其他產品。
第三條 國家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的工業產品目錄(以下簡稱目錄)由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並徵求消費者協會和相關產品行業協會的意見,報國務院批准後向社會公布。
工業產品的質量安全通過消費者自我判斷、企業自律和市場競爭能夠有效保證的,不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
工業產品的質量安全通過認證認可制度能夠有效保證的,不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
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適時對目錄進行評價、調整和逐步縮減,報國務院批准後向社會公布。
第四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銷售或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列入目錄產品的,應當遵守本條例。
列入目錄產品的進出口管理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五條 任何企業未取得生產許可證不得生產列入目錄的產品。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銷售或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未取得生產許可證的列入目錄的產品。
第六條 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負責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統一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工作。
國家對實行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的工業產品,統一目錄,統一審查要求,統一證書標志,統一監督管理。
第七條 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應當遵循科學公正、公開透明、程序合法、便民高效的原則。
第八條 縣級以上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及其人員、檢驗機構和檢驗人員,對所知悉的國家秘密和商業秘密負有保密義務。 第九條 企業取得生產許可證,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有營業執照;
(二)有與所生產產品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員;
(三)有與所生產產品相適應的生產條件和檢驗檢疫手段;
(四)有與所生產產品相適應的技術文件和工藝文件;(五)有健全有效的質量管理制度和責任制度;
(六)產品符合有關國家標准、行業標准以及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七)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規定,不存在國家明令淘汰和禁止投資建設的落後工藝、高耗能、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的情況。
法律、行政法規有其他規定的,還應當符合其規定。
第十條 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第九條規定的條件,根據工業產品的不同特性,制定並發布取得列入目錄產品生產許可證的具體要求;需要對列入目錄產品生產許可證的具體要求作特殊規定的,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並發布。
制定列入目錄產品生產許可證的具體要求,應當徵求消費者協會和相關產品行業協會的意見。
第十一條 企業生產列入目錄的產品,應當向企業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申請取得生產許可證。
企業正在生產的產品被列入目錄的,應當在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規定的時間內申請取得生產許可證。
企業的申請可以通過信函、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方式提出。
第十二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收到企業的申請後,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三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以及其他任何單位不得另行附加任何條件,限制企業申請取得生產許可證。 第十四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受理企業申請後,應當組織對企業進行審查。依照列入目錄產品生產許可證的具體要求,應當由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組織對企業進行審查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企業申請之日起5日內將全部申請材料報送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
對企業的審查包括對企業的實地核查和對產品的檢驗。
第十五條 對企業進行實地核查,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應當指派2至4名核查人員,企業應當予以配合。
第十六條 核查人員經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組織考核合格,取得核查人員證書,方可從事相應的核查工作。
第十七條 核查人員依照本條例第九條規定的條件和列入目錄產品生產許可證的具體要求對企業進行實地核查。
核查人員對企業進行實地核查,不得刁難企業,不得索取、收受企業的財物,不得謀取其他不當利益。
第十八條 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企業申請之日起30日內將對企業實地核查的結果書面告知企業。核查不合格的,應當說明理由。
第十九條 企業經實地核查合格的,應當及時進行產品檢驗。需要送樣檢驗的,核查人員應當封存樣品,並告知企業在7日內將該樣品送達具有相應資質的檢驗機構。需要現場檢驗的,由核查人員通知檢驗機構進行現場檢驗。
第二十條 檢驗機構應當依照國家有關標准、要求進行產品檢驗,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檢驗工作。
檢驗機構和檢驗人員應當客觀、公正、及時地出具檢驗報告。檢驗報告經檢驗人員簽字後,由檢驗機構負責人簽署。檢驗機構和檢驗人員對檢驗報告負責。
第二十一條 檢驗機構和檢驗人員進行產品檢驗,應當遵循誠信原則和方便企業的原則,為企業提供可靠、便捷的檢驗服務,不得拖延,不得刁難企業。
第二十二條 檢驗機構和檢驗人員不得從事與其檢驗的列入目錄產品相關的生產、銷售活動,不得以其名義推薦或者監制、監銷其檢驗的列入目錄產品。
第二十三條 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組織對企業進行審查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應當在完成審查後將審查意見和全部申請材料報送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
第二十四條 自受理企業申請之日起60日內,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應當作出是否准予許可的決定,作出准予許可決定的,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10日內向企業頒發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證書(以下簡稱許可證證書);作出不準予許可決定的,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應當書面通知企業,並說明理由。檢驗機構進行產品檢驗所需時間不計入前款規定的期限。
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應當將作出的相關產品准予許可的決定及時通報國務院發展改革部門、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等有關部門。
第二十五條 生產許可證有效期為5年,但是,食品加工企業生產許可證的有效期為3年。生產許可證有效期屆滿,企業繼續生產的,應當在生產許可證有效期滿6個月前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提出換證申請。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的程序對企業進行審查。
第二十六條 在生產許可證有效期內,產品的有關標准、要求發生改變的,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可以依照本條例的規定重新組織核查和檢驗。
在生產許可證有效期內,企業生產條件、檢驗手段、生產技術或者工藝發生變化的,企業應當及時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重新組織核查和檢驗。
第二十七條 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認為需要聽證的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許可事項,應當向社會公告,並舉行聽證。
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作出的准予許可的決定應當向社會公布。
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應當將辦理生產許可證的有關材料及時歸檔,公眾有權查閱。 第二十八條 許可證證書分為正本和副本。許可證證書應當載明企業名稱和住所、生產地址、產品名稱、證書編號、發證日期、有效期等相關內容。
許可證證書格式由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規定。
第二十九條 企業名稱發生變化的,企業應當及時向企業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提出申請,辦理變更手續。
第三十條 企業應當妥善保管許可證證書,許可證證書遺失或者損毀,應當申請補領,企業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受理申請,辦理補領手續。
第三十一條 在生產許可證有效期內,企業不再從事列入目錄產品的生產活動的,應當辦理生產許可證注銷手續。企業不辦理生產許可證注銷手續的,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應當注銷其生產許可證並向社會公告。
第三十二條 生產許可證的標志和式樣由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規定並公布。
第三十三條 企業必須在其產品或者包裝、說明書上標注生產許可證標志和編號。
裸裝食品和其他根據產品的特點難以標注標志的裸裝產品,可以不標注生產許可證標志和編號。
第三十四條 銷售和在經營活動中使用列入目錄產品的企業,應當查驗產品的生產許可證標志和編號。
第三十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變造許可證證書、生產許可證標志和編號。取得生產許可證的企業不得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轉讓許可證證書和生產許可證標志。 第三十六條 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規定負責對生產列入目錄產品的企業以及核查人員、檢驗機構及其檢驗人員的相關活動進行監督檢查。
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對縣級以上地方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的生產許可證管理工作進行監督。
第三十七條 縣級以上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根據已經取得的違法嫌疑證據或者舉報,對涉嫌違反本條例的行為進行查處並可以行使下列職權:
(一)向有關生產、銷售或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列入目錄產品的單位和檢驗機構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和其他有關人員調查、了解有關涉嫌從事違反本條例活動的情況;(二)查閱、復制有關生產、銷售或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列入目錄產品的單位和檢驗機構的有關合同、發票、賬簿以及其他有關資料;
(三)對有證據表明屬於違反本條例生產、銷售或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的列入目錄產品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對涉嫌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進行查處時,也可以行使前款規定的職權。
第三十八條 企業應當保證產品質量穩定合格,並定期向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提交報告。企業對報告的真實性負責。
第三十九條 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應當對企業實施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監督檢查。需要對產品進行檢驗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有關規定進行。
實施監督檢查或者對產品進行檢驗應當有2名以上工作人員參加並應當出示有效證件。
第四十條 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對企業實施監督檢查,不得妨礙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不得索取或者收受企業的財物或者謀取其他利益。
第四十一條 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依法對企業進行監督檢查時,應當對監督檢查的情況和處理結果予以記錄,由監督檢查人員簽字後歸檔。公眾有權查閱監督檢查記錄。
第四十二條 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應當通過查閱檢驗報告、檢驗結論對比等方式,對檢驗機構的檢驗過程和檢驗報告是否客觀、公正、及時進行監督檢查。
第四十三條 核查人員、檢驗機構及其檢驗人員刁難企業的,企業有權向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投訴。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接到投訴,應當及時進行調查處理。
第四十四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違反本條例的行為,有權向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舉報。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接到舉報,應當及時調查處理,並為舉報人保密。 第四十五條企業未依照本條例規定申請取得生產許可證而擅自生產列入目錄產品的,由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沒收違法生產的產品,處違法生產產品貨值金額等值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六條 取得生產許可證的企業生產條件、檢驗手段、生產技術或者工藝發生變化,未依照本條例規定辦理重新審查手續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限期辦理相關手續;逾期仍未辦理的,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產品,下同)貨值金額3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取得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名稱發生變化,未依照本條例規定辦理變更手續的,責令限期辦理相關手續;逾期仍未辦理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等值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第四十七條 取得生產許可證的企業未依照本條例規定在產品、包裝或者說明書上標注生產許可證標志和編號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30%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生產許可證。
第四十八條 銷售或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未取得生產許可證的列入目錄產品的,責令改正,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九條 取得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出租、出借或者轉讓許可證證書、生產許可證標志和編號的,責令限期改正,處2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生產許可證。違法接受並使用他人提供的許可證證書、生產許可證標志和編號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等值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條 擅自動用、調換、轉移、損毀被查封、扣押財物的,責令改正,處被動用、調換、轉移、損毀財物價值5%以上20%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的,處被動用、調換、轉移、損毀財物價值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一條 偽造、變造許可證證書、生產許可證標志和編號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等值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二條 企業用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生產許可證的,由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處2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的有關規定作出處理。
第五十三條 取得生產許可證的企業未依照本條例規定定期向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提交報告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四條 取得生產許可證的產品經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或者省級監督抽查不合格的,由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到期復查仍不合格的,吊銷生產許可證。
第五十五條 企業被吊銷生產許可證的,在3年內不得再次申請同一列入目錄產品的生產許可證。
第五十六條 承擔發證產品檢驗工作的檢驗機構偽造檢驗結論或者出具虛假證明的,由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對單位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撤銷其檢驗資格;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七條 檢驗機構和檢驗人員從事與其檢驗的列入目錄產品相關的生產、銷售活動,或者以其名義推薦或者監制、監銷其檢驗的列入目錄產品的,由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撤銷其檢驗資格。
第五十八條 檢驗機構和檢驗人員利用檢驗工作刁難企業,由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撤銷其檢驗資格。
第五十九條 縣級以上地方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違反本條例規定,對列入目錄產品以外的工業產品設定生產許可的,由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或者依法予以撤銷。
第六十條 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對符合本條例規定的條件的申請不予受理的;
(二)不在辦公場所公示依法應當公示的材料的;
(三)在受理、審查、決定過程中,未向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履行法定告知義務的;
(四)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不齊全、不符合法定形式,不一次告知申請人必須補正的全部內容的;
(五)未依法說明不受理申請或者不予許可的理由的;
(六)依照本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應當舉行聽證而不舉行聽證的。
第六十一條 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辦理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實施監督檢查,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財物或者謀取其他利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六十二條 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監察機關或者有關機關責令改正,依法處理;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對不符合本條例規定條件的申請人准予許可或者超越法定職權作出准予許可決定的;
(二)對符合本條例規定條件的申請人不予許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內作出准予許可決定的;
(三)發現未依照本條例規定申請取得生產許可證擅自生產列入目錄產品,不及時依法查處的;
(四)發現檢驗機構的檢驗報告、檢驗結論嚴重失實,不及時依法查處的;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本條例的規定,亂收費的。
第六十三條 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違法實施許可,給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的規定給予賠償。
第六十四條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不依法履行監督職責或者監督不力,造成嚴重後果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五條 本條例規定的吊銷生產許可證的行政處罰由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決定。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應當將作出的相關產品吊銷生產許可證的行政處罰決定及時通報衛生主管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等有關部門。
本條例第四十六條至第五十一條規定的行政處罰由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照國務院規定的職權范圍決定。法律、行政法規對行使行政處罰權的機關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六十六條 法律、行政法規對工業產品管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六十七條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辦理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的收費項目依照國務院財政部門、價格主管部門的有關規定執行,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的收費標准依照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財政部門的有關規定執行,並應當公開透明;所收取的費用必須全部上繳國庫,不得截留、挪用、私分或者變相私分。財政部門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其返還或者變相返還所收取的費用。
第六十八條 根據需要,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可以負責部分列入目錄產品的生產許可證審查發證工作,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另行制定。
第六十九條 個體工商戶生產或者銷售列入目錄產品的,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執行。
第七十條 本條例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國務院1984年4月7日發布的《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試行條例》同時廢止。 認證費用
1:申請費用:2200/單元。同時申請兩個含兩個以上的,每加一個加收20%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