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行政管理論文怎麼寫

行政管理論文怎麼寫

發布時間: 2021-01-09 19:54:27

行政管理的畢業論文怎麼寫比較好呢

關鍵詞:行政文化;公共行政制度;創新 一、公共行政文化創新的現實意義 公共行政文化是公共行政管理之魂,是指導、規范、約束行政主體或行政客體的動機與行為的內在力量,是人們在從事公共行政活動過程中所具有的行政心理、行政思想和行政道德等的總和。公共行政文化必須隨著行政環境與系統的變化而作回應或改進性的調整與變革,即實現公共行政文化創新。隨著新經濟時代的到來和加人世貿組織,我國公共行政內外部環境的全球化、知識化和信息化等發展變化,加強公共行政文化創新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 1、公共行政文化創新是推進行政制度變遷的心理基礎。道格拉斯諾思認為,制度是調整人類行為的規則,是一系列被制定出來的規則、守法程序和行為的道德倫理規范。隨著新經濟時代的到來,作為世貿組織成員國的中國,競爭的存在迫使行政組織為改善本身的競爭地位而修正制度性架構,也就是要進行行政制度變遷,即一種效率更高的行政制度對另一種行政制度的替代、轉換和交易過程。然而諾思還認為,信仰體系決定人們的價值觀念,影響著人們制度選擇,要使制度變遷成功,必須使信仰體系隨制度發生變化。行政制度變遷離不開行政文化的創新,它是推進行政制度變遷的心理基礎。人們只有認清舊有行政制度的弊端,以及理想行政制度的優越性,並且及時轉變行政思想、價值觀、行政情感和行政態度,進行行政文化的創新與轉變,才會使人們積極主動地去觀察、選擇、採納和制定新的行政制度與政策,才會使行政制度變遷更為科學,更為有效,才會使行政制度變遷更易於人們的理解與支持。否則,人們的觀念、價值取向沒有得到創新,就無法推進行政制度變遷,甚至「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抵制行政制度的變遷與推進,增加行政制度變遷的交易成本。 2、公共行政文化創新是降低公共政策執行成本的有效手段。所謂公共政策執行成本指在政策整個執行過程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等費用的總和,也稱之為「政策運行成本」,它既包括直接的實際耗費,也包含間接的財富損失,尤其是執行部門在實施政策中因宣傳、解釋、傳達等所消耗的資源,以及政策對象抵制和削弱執行效率,加大政策投入而引起的損耗部分。加強行政文化創新就有利於降低政策執行成本。政策制定者和執行者能及時轉變觀念,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認清社會發展的趨勢和現時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科學地制定合理的有效的公共政策,有利於加深政策執行者對公共政策的理解程度,從而增加政策執行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有效性;有利於降低政策執行的宣傳、解釋和傳達成本;有利於人們群體主動拋棄傳統封建殘留如官本位、依附、保守等陋習,民本位、參與意識得到增強,從而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對政策制定和執行的參與度和支持度,使人們思想緊跟時代步伐,認清實際情況,增加對政策及其執行的理解和配合,從而有效地降低了政策的執行成本。 3、公共行政文化創新是塑造現代政府形象的重要途徑。 政府形象作為人們對政府提供「公共產品」的直觀評價和內心體驗;作為人們對政府客觀存在的整體印象和自我認同;作為人們對公共行政的信任度和支持度。良好的政府形象是政府宏觀調控、市場監控、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可資利用的重要資源,是減少政策制定壓力和政策執行阻力,提高政策評估動力和政策實施效益的取之不盡的源泉。但是受傳統行政文化的影響,在集權、專制思想的控制下,人們被視為政府當局的屬民,在政府權力面前俯首帖耳、任其擺布,形成對政府公共行政的冷漠和逆來順受的思想,被動地接受來自政府施加的影響,並對其有著強烈的依順心理。然而在信息社會的今天,政府將由權力行政轉變為服務行政,人們的意願和利益要求成為政府行政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因此要塑造現代政府形象,就必須進行行政文化創新,通過轉變行政思想和行政價值觀,樹立現代行政理念,充分重視每個公民的政治地位和合法權利,促進公眾與政府的平等交流與互動,提高公眾對政府的合法性認同、有效性認可、全面性參與,以此來構建全新、理性、高效的現代政府形象。 二、公共行政文化創新的根本轉變 1、由集權型行政文化向參與型行政文化轉變。漢代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由於受這種大一統思想影響,可能引發君主高度集權和專制行政,即所謂「天子為民父母,以為天下王。」傳統的集權型行政文化導致了社會的高度整合和權力的高度集中;導致了行政主體地位的缺失和行政客體的壓制服從;導致了行政決策和政策制定的非民主性;導致了國家委託一代理運行機制的失衡;導致了官僚主義和尋租性腐敗的產生。現代行政文化創新要求由集權型行政文化向參與型行政文化轉變。伴隨著網路社會的發展,公共行政的範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很大程度地推動了公共行政文化創新與理念轉變。政府上網工程的啟動要求集權型行政文化向參與型行政文化的轉變,拓寬了行政參與渠道,提高了人們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生動地體現了人們民主地位的復歸和真正享受到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參與型行政文化要求一切公共行政活動卻必須反映和尊重公民的利益、需要、意志和目標;要求通過各種合法途徑或渠道參與公共行政生活,並影響公共行政體系的構成、運行和決策過程等;要求做到政務公開,了解國家和政府的機構設置、權力結構、職能規模和運行機制。 2、由管制型行政文化向服務型行政文化轉變。在傳統農業社會時期,公共行政系統存在的價值主要是為了實現對整個國家的統治、對社會秩序的控制和對公眾的管理與監視。國家與社會之間總體上是控制與被控制、統治與被統治的對立關系。這種傳統管制型行政文化的功能在於實現對社會的有效控制,建立起符合少數權勢集團利益要求的社會秩序,在於實現以暴力鎮壓為主要特徵的政治統治職能。但是,在現代民主社會里,社會公眾主體地位的覺醒和民主權利的復歸,公眾對公共行政的總體價值認識越來越取向於服務型行政文化。實現管制型向服務型的轉變,要求重大社會問題的決策,公共政策的制定與執行,公共權力的運用,都必須以增進人民福利的最大限度的獲得與滿足為目標,公共產品的提供,其目的不只是維護少數人的利益,而是為了更好地解決人民的實現問題,維護和增加人們的切身利益。因此服務型行政文化要求加強政府的公共產品供給和公共服務,充實擴大和增加新的服務項目,改善服務手段,提高公共服務的水平和質量。 3、由人治型行政文化向法治型行政文化轉變。中國傳統行政文化以儒家文化佔主導地位,重在合社會道德標準的情感「內省」和個體的自我道德約束發展到合道德的政治秩序,是靠三綱五常、四維八德,靠下層對上層的絕對服從來維持,人治和禮治代替了法治。《左傳》認為:「禮,統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者也。」禮成為公眾的社會行為准則和道德規范,通過自律本位的人治和禮治實現對社會的控制和管理,根據少數或部分政治精英或某個權威人物的個人意志和自我價值取向制定和實施行政決策,治理國家與社會。這種人治型行政文化的主要特徵是無法可依,有法不依,主觀臆測,缺乏對權力的約束與監督,政策「打架」和頻頻變動,導致人存政存、人去政息現象的出現;導致目中無法、以權壓法的特權存在;導致公眾權利的忽視和重大決策的嚴重失誤。因此行政文化創新必須由人治型行政文化轉變為法治型行政文化。即從人性不完善的基本假定出發,以法律至上為原則,公共行政系統及其運行機制應該制度化、規范化、法治化,實現依法行政;公共行政系統的一切權力與行政行為都應得到法律的明確規定與制約,並對其運行依法監督,嚴格控制。

❷ 行政管理專業的論文怎麼寫

行政管理專業畢業論文 論文題目: 論文題目:淺談鄉鎮行政管理 姓 學 學 名: 號: 校: 導教師: 指 導教師: - - -1- 目 錄 摘要………………………………………………………………………………… (1) 淺談鄉鎮行政管理………………………………………………………(1) 一、鄉鎮行政管理體的背景………………………………………………(2) (一)農村稅費改革…………………………………………………………(2) (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 二、鄉鎮行政管理體制存在的主要弊端…………………………………………(2) (一)職能界定不夠明晰……………………………………………………(3) (二)法定職權缺失…………………………………………………………(3) (三)職能行使偏差…………………………………………………………(4) (四)公共產品供給短缺……………………………………………………(4) (五)財政危機的普遍性和嚴重性…………………………………………(5) 三、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具體措施…………………………………………(7) (一) 更新鄉鎮政府管理理念……………………………………………(7) (二)規范鄉鎮政府的職責…………………………………………………(7) (三)整合鄉鎮范圍內的公共資源…………………………………………(7) (四)合理劃分鄉鎮政府事權………………………………………………(8) (五)理順鄉鎮財稅管理體制………………………………………………(8) (六)探索鄉鎮深化改革的目標……………………………………………(9) 參考文獻……………………………………………………………………………………(11) - - -2- 淺談鄉鎮行政管理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市場化,農村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發展,農村農業 【摘要】 摘要】 稅全面取消,大量的農民工進城務工,使得農村經濟社會文化生活發生了深刻變 化,作為我國最基層的政權,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成功與否,關繫到我國新農 村建設能否取得最後的勝利。本文通過對我國鄉鎮行政體制改革進行分析,探索 鄉鎮深化改革的目標。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國當前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背景,接 著分析了現行體制存在的弊端, 然後縱觀我國鄉鎮行政管理體制的總體演變, 針對我國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出現的問題,總結出基本的經驗和教訓, 在此基 礎上文章提出了我國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總體思路。 【關鍵詞】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關鍵詞】 鄉鎮政府是我國行政體制設置中最低層次的一級地方政權組織,與其它地方 政府相比,更多地行使管理基層地方公共事務的職能,但鄉鎮政府在我國整個行 政管理體制改革中佔有重要地位。它與廣大農民群眾有著廣泛、直接、密切的聯 系,因而,成為聯系和溝通群眾與國家政權機關的紐帶和橋梁。農業、農村和農民 問題,始終是關系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它對鄉鎮政府的行政能 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提高鄉鎮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 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便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農村和農民的「三農」問題是關系改革開放和 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問題。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 村的偉大歷史任務,體現了新形勢下農村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要求, 為解決三農問題指明了方向。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綜合配套的系統工程, 需要各級政府的推動和支持。 作為我國最基層政權的鄉鎮政府無疑扮演著重要角 色,它身處新農村建設的第一線,它將是新農村建設中政府這一主體不可替代的 重要力量。 而目前黨和國家建設新農村的決策是在稅費改革取消農業稅後這一背 景下做出的,取消農業稅使鄉鎮政府財政更加困難,以致一些鄉鎮政府幾乎不能 正常運轉,作為一名鄉鎮工作者,對此深有體會。鄉鎮行政管理作為最基層的行 - - -1- 政管理,具有執行性、直接性和不完整性等特點。這些特點和我國實行市場經濟 體制的新形勢不太適應,暴露了當前鄉鎮行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 在:職能界定不夠明晰;法定職權缺失;職能行使偏差;公共產品供給短缺;財 政危機的普遍性和嚴重性等等。 這些問題存在的原因比較復雜, 主要是傳統體制、 行政環境的影響和隊伍素質、法制建設的不適應等。 一、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背景 我國農業稅費的全面免除與新農村建設的逐步深入使得農村工作的內容發 生了很大變化,對鄉鎮政府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戰。 (一)農村稅費改革 新農村建設中鄉鎮行政管理創新研究改革的基本目的是減輕農民負擔, 農業 稅費取消以後, 鄉鎮政府從下鄉催收稅費這一項工作中得以解脫, 但由於舊體制、 機制的「慣性」作用,徹底暴露了農村許多深層次問題和矛盾。政府管理職能沒 有從根本上擺脫計劃經濟的影子, 政府無所不包, 無所不管; 鄉鎮機構設置龐雜, 權利重疊,職能交叉,辦事效率不高。隨之而來的是鄉鎮財政的短缺,鄉鎮債務 無力償還,農村公共設施建設資金匾乏。鄉鎮政府除了配合稅費改革的需要進行 鄉鎮綜合配套改革之外,必須應對處理農村公共設施建設、償還鄉鎮債務等一系 列問題。 (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獲得了巨大發展,農民的溫飽問題 已經基本解決,我國總體上已經進入到「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初 步具備了加大對農業和農村支持保護的條件和能力。但農村社會事業、精神文明 和民主政治建設等方面卻相對滯後,這已經明顯制約著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進 步,制約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因此黨中央在十六屆五中全會上做出了建 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舉措。 鄉鎮政府系統有效的實質性改革將對統籌城 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前景產生重大影響,所以我們有必要在反思已有 實踐與理論的基礎上探討新時期鄉鎮政府改革的方向問題。 二、鄉鎮行政管理體制存在的主要弊端 - - -2- 現行的鄉鎮行政管理體制為我國農村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但是隨著我國 農村稅費改革以及新農村建設工程的實施, 我國現行鄉鎮行政管理也存在著許多 弊端,這些弊端嚴重的影響了我國鄉鎮職能的發展,阻礙了我國新農村建設工程 的實施。 (一)職能界定不夠明晰 《地方組織法》 規定,鄉鎮政府必須 「執行上級國家行政機關的決定和命令」 , 「辦理上級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這種行政管理體制有其組織性強、政令 渠道暢通、 貫徹落實迅捷的優越性,但在實施管理過程中,由於以上法律對鄉鎮政 府的職能范圍只是原則規定,並未規定具體的職責范圍、內容和各級政府之間的 事權劃分,更未規定具體的職責許可權。而實際工作中,鄉鎮政府的工作千頭萬緒, 實施公共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多種多樣,上級政府均按「屬地管理、守土有責」 的原則要求鄉鎮政府抓好落實。有的工作要與上級部門相對應,「上面分系統, 下面當總統」 ,甚至可以說,只要有事發生,就有鄉鎮政府的責任,鄉鎮政府成了全 能的政府。 此外,縣級行政機關針對農村工作作出的有關決定或政策,變動較頻繁, 工作彈性大,加之縣級行政機關經常下派臨時性任務,使得鄉鎮政府的公共管理 職能具有很大的隨機性,造成不少鄉鎮政府職能失范,忙於應付。 (二)法定職權缺失 作為一級政權,鄉鎮的機構設置和法定職權應具備完整性和相應的自主性。 但鄉鎮政權在實際運作中,其很多職能部門都只是上級政府職能部門在鄉鎮設立 的派出機構。據不完全統計,各地、縣級業務部門設在鄉鎮的派出機構一般都在 20 個左右。這些權力性職能部門被從鄉鎮政府行政隸屬關系中分離出去,必然造 成鄉鎮政府職能被分解,擁有的行政權力和手段受到限制,在鄉鎮工作中造成部 門之間、部門與鄉鎮之間的不協調、不配合,導致鄉鎮政府難以統籌安排力量而 有效管理本鄉鎮的社會公共事務。同時,部門利益對鄉鎮的擴張還表現為上級主 管部門不顧鄉鎮實際情況,大量增加人員,導致鄉鎮冗員過多,負擔過重。 「條 這種 條掌權、鄉鎮協調」的體制,削弱了鄉鎮政府職能,導致其履行公共服務職能水平 降低。 - - -3- (三)職能行使偏差 按照政府職能的要求,鄉鎮政府對鄉鎮經濟、教育、文化、衛生及各項社會 事業的發展,負有規劃、指導、協調、服務的責任,但目前我國鄉鎮政府還存在著 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管理方式,已經超出自身的職責范圍行事。有的鄉鎮政府幹預 過多,直接插手生產經營活動,用行政手段介入競爭性領域,同時,在日常具體工 作中,鄉鎮政府的主要精力用於應付「中心工作」,達標檢查驗收。鄉鎮幹部多數 給上級機關辦事,依靠上級的指標工作,用於農民所盼、社會所需的時間就少了, 未能履行好所應承擔的公共職責。 另外,按照法律規定,行政執法的主體是縣級以 上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鄉鎮政府不具有行政執法主體資格,但在涉及農稅征 收、征地拆遷、計劃生育、突出問題整治等方面,由於單純依靠上級政府職能部 門無力完成,於是上級黨委、政府便以文件或領導講話等形式,要求「鄉鎮黨政一 把手負總責」,並且實行「一票否決」制。在這種壓力下,鄉鎮政府為了完成上級 黨委和政府下達的任務指標,不惜使用不規范的公共權力手段,結果導致越權執 法、違法執法的現象發生,破壞干群關系,影響政府的形象和威信,降低政府的公 信力,出現鄉鎮政府「權力有限和責任無限」的現象。 (四)公共產品供給短缺 鄉鎮政府本是農村公共產品的主要供給者,這也是政府職能的重要體現,但 由於長期以來以農補工政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已使我國農村社會公共產品供給 嚴重不足。主要表現為: 1、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不能適應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生產生活的需要。目前 全國有 261 個鄉鎮、5. 4 萬個村不通公路;在全國 104. 3 萬公里的砂石土路面 及無路面里程中,農村公路就有 92. 3 萬公里,占 88. 5%。很多地方農村公路睛 通雨阻,路況差,部分地區人畜飲水困難,基本生存條件無法保障。 同時,農田水利 基礎設施老化失修,抵禦自然災害能力減弱。過度砍伐和不合理的開采建設導致 水土流失,引發了許多泥石流、洪澇災害、農田被毀等問題。 2、公共衛生事業停滯不前。目前農村人均衛生事業費 12 元,僅為城市人均 衛生事業費的 27. 6%。這種狀況使得農村基本醫療條件嚴重落後,機構凋零,設 - - -4- 備陳舊,衛技人員短缺而且素質偏差,服務水平低下,鄉、村兩級衛生保健網幾乎 處於瓦解狀態,公共衛生和各項預防保健工作難以落實。特別是處於弱勢地位的 農民群體,過高的醫療費用,遠遠超出了他們的經濟承受力,不少農民 「因病致貧, 因病返貧」已成為突出的問題。 3、農村教育現狀不容樂觀。長期以來,農村基礎教育經費主要來自縣鄉財政 和農民集資,雖然近幾年來特別是農村稅費改革試點以來,中央和省市加大了投 入,但仍然只佔很小比重。盡管在農村貧困地區義務教育階段試行「一費制」, 使當地農民的教育負擔有所減輕,但目前基礎教育費用較高,農民無法接受。 此外, 農村教師隊伍的現狀令人擔憂,不少中小學的骨幹教師由於工資、住房等原因, 或離開教學崗位,或流向城市,師資隊伍難以保證,教育質量下降。 4、社會保障處於徘徊不前的境地。農村社會保障仍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中 最薄弱的環節,盡管各級政府採取各種各樣的社會保障、 救濟制度等措施,如農村 低保、五保戶供養、教育救助、優撫安置等,但目前農村低保和醫療保險僅在一 些地方起步,只佔很小一部分的農村人口,農村社會保障的覆蓋面相對還很低,遠 遠解決不了農村現有的貧困狀況。 5、文化設施缺乏,文化科技「三下鄉」活動流於形式,沒有發揮其真正作用。 民間文化在低谷徘徊。 6、農村技術支持服務體系處於癱瘓狀態。農業推廣資金投入不足和推廣體 系不夠完善,嚴重製約著推廣力度。部分地方政府借機構改革「卸包袱」,使一些 地方的推廣服務部門被推向市場,有的甚至撤銷,造成人員離崗或流失,出現「線 斷、網破、人散」的局面。此外,基層推廣隊伍中整體知識水平低,現代農業新技 術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不夠,影響了農業新技術、 新品種的推廣轉化,無法適應 當前現代高效農業發展的需要。 (五)財政危機的普遍性和嚴重性 鄉鎮政府的財政赤字和負債是全國性的普遍問題,在不發達地區尤其嚴重, 已經出現難以支撐政府機關有效運作的困境,有的地方已經影響到基層政權的穩 定。據統計,目前全國鄉鎮負債總額已達到 2000 億元。經濟落後,農民、農業、 - - -5- 農村「三農問題」突出,是造成鄉鎮政府負債的根本原因。 1、機構臃腫,人員膨脹。據 2004 年中國鄉鎮發展報告,全國鄉鎮機構平均超 編 2 至 3 倍,平均每個鄉鎮內設機構 16 個,其人員平均數 58 人,超過正常編制 2 至 3 倍,平均每個鄉鎮的下屬單位 18 個,其人員達到 290 餘人,超編嚴重,鄉鎮 「人 頭費」支出約占財政預算的 70—80%;再加上幾乎所有鄉鎮都有小汽車、電話費 等費用,導致非生產性支出大大超過財政支撐能力,一個鄉鎮每年僅用於公車的 費用都在 20—40 萬左右,機構設置過雜,人員過多,導致鄉鎮政府運行成本過高, 是造成鄉鎮財政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 2、政府預算體系不健全,管理混亂。鄉鎮一級政府普遍缺乏預算意識,很多 鄉鎮的預算形同虛設,同時,政府運作的成本意識淡薄,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勵機制, 尤其在管理效率和效益上考慮較少。 不少鄉鎮不僅多個部門和領導有財務審批權, 而且有濫購、濫補、濫獎的現象,各種鄉鎮公務消費如迎來送往的接待費、通訊 費、交通費、幹部培訓等支出較高。加上有的鄉鎮幹部在追求個人利益過程中行 為的失范,勢必增大政府的管理成本,擠占鄉鎮財政的公共支出。 3、升級達標,透支建設。從 20 世紀 90 年代初以來,各級政府經常開展名目 繁多的達標升級活動,實行「上級下指標,鄉鎮出資金」的方式,且多數農業生產 性綜合項目實行資金「配盤制」,鄉鎮財政要承擔相當比重,在鄉鎮財力有限甚至 無力支付的情況下,只有「透支達標」或「透支配套」 。此外,有的地方領導者的 長官意志、主觀隨意性和行為的短期化等行為,加重了鄉鎮財政的負擔。 4、分稅不公,職責過重。1994 年實行分稅制以來,中央財權大幅提高,地方 財權大幅下降,中央和地方的財權、事權不對等。在地方財政構成中,省、市財政 所佔比重較大,基層財政所佔比重較小。 目前,我國縣鄉兩級財政收入只佔全國財 政總收入的 21%,而縣鄉財政供養人口卻佔全國財政供養人口的 71%。 地方的財政 能力減弱,但地方承擔的各種管理事務、 公共服務並沒有相應減少,許多本來應該 由中央、省市承擔的公共產品和服務都由基層政府承擔了,而鄉鎮一級在財政分 成方面又處於最不利地位,難免造成鄉鎮財政困難。 另外,社會救濟是帶有收入分 配性質的職能,民兵訓練和優撫是為了增強國防,屬於全國性公共產品,本應該都 - - -6- 由中央政府承擔。作為鄉鎮一級的地方政府,要使他們在沒有或很小有轉移支付 的情況下,完全依靠自己的財力為農村提供良好的公共產品是根本做不到的。 三、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具體措施 作為我國的最基層政府—鄉鎮政府, 既承擔著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 任務,又承擔著建設新農村的各種任務。當前鄉鎮行政管理存在問題已經制約了 新農村建設,因此,進一步完善明確鄉鎮行政管理體制具有重要意義。 (一)更新鄉鎮政府管理理念 眾所周知,政府的合法性建立在兩個條件的基礎之上:一是政府決策必須體 現大多數人的意志;二是人民對政治權威的服從。 對政府合法性的深入理解,有助 於政府工作人員樹立正確的政府管理理念,正確對待手中的公共權力,擺正自己 與公眾的關系,也有助於鄉鎮政府根據自身所處的行政生態環境出現的新變化, 將計劃經濟的管制型管理轉到適應市場經濟的服務型管理,由包攬一切的全能管 理轉變到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公共管理,由直接管理轉變到間接管理,確立現代 公共管理的思維模式和管理模式,從而最大限度地謀求社會公共利益。 (二)規范鄉鎮政府的職責 現階段,要加快有關鄉鎮政府職能法律規范的創制,規范鄉鎮政府的職能,為 鄉鎮政府職能轉變提供法律依據。按照黨的十六大提出的「依法規范中央和地方 的職能和許可權,正確處理中央垂直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的關系」 的要求,結合現有 《地方組織法》,盡快制定規范鄉鎮政府的職能、部門機構及管理活動的決策、 執行、監督等各環節的地方性法規及實施細則,使鄉鎮政府的職能轉變切實做到 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法治的剛性手段來規范、界定鄉鎮政府的職能。 (三)整合鄉鎮范圍內的公共資源 鄉鎮政府公共管理要借鑒無縫隙政府的理念,克服各職能部門之間各自為政 的狀況,在確保鄉鎮政府職權完整性和 相應的自主性框架內對條塊體制進行改革,從體制上確保鄉鎮政府的統一性,解 決鄉鎮政府有責無權、責權分離、條塊不協調的問題,實現鄉鎮公共資源的整合。 對於「條塊」體制的改革要繼續實行以鄉鎮管理為主的體制,強化鄉鎮政府統一 - - -7- 管理本轄區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的功能。縣級有關部門要進一步下放權力,所 有駐鄉鎮的機構在人、權、事上均按照鄉鎮管理,有關部門配合指導的原則進行 改革,「條條」管理權以業務管理為限。通過理順條塊關系,實現鄉鎮責權統一、 人權與事權一致,確保鄉鎮政府公共權力的完整統一。 (四)合理劃分鄉鎮政府事權 從我國鄉鎮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鄉鎮政府必須提供的公共產品和 服務主要包括公共安全產品、公共生活服務產品、公共生產服務產品、管理服務 產品和社會發展產品等。 據此,現階段鄉鎮政府應當承擔的主要職能是:直接提供 公共安全產品中的公共治安、防病減災、環境治理等,公共生活服務產品中的公 共衛生,公共生產服務產品中的水利設施、公共土地、科技信息服務等,以及公共 管理服務產品、 社會發展產品。 這些產品中有的是全國性或跨地域性的公共產品, 如防病減災、環境治理、水利設施、公共管理服務產品、社會發展產品等,中央、 省、市縣應通過專項轉移支付的政策作保障,委託鄉鎮提供,以確保提供的有效 性。其他產品則可由中央、省、縣政府及職能部門提供,或通過市場化、民營化 的形式提供。縣級以上政府應強化對農村公共產品的投入,切實解決公共服務的 城鄉失衡問題,彌補歷史的欠帳。 (五)理順鄉鎮財稅管理體制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政府建立公共財政制度,按照一級政府設立一級財 政。作為鄉鎮一級的地方政府,必須建立健全獨立的鄉鎮一級財政。一要完善分 稅制。按照財權和事權相對稱的原則,進一步規范完善分稅制。應按照「分稅分 級」的原則,合理劃分五級財政之間的稅種、收入范圍和分成,讓鄉鎮財政能夠從 稅收中享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並適當擴大地方政府的稅權,以增強鄉鎮組織財政 收入的能力。二要加大財政轉移支付的力度。就目前我國農村的狀況來看,除了 少數發達地區的農村鄉鎮,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基層還主要是吃飯財政,如果 沒有上級的轉移支付,要依靠自己的財力為農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務是根本做不 到的。 同時,現行財力格局決定了不同層級和地區間公共財政的支出能力,也決定 了現階段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支出主要應由中央財政和省一級財政承擔。 要通過 - - -8- 理順財稅管理體制,使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由以農民為主轉到以政府為主,縮小城 鄉差距,統籌城鄉協調發展。三要調整預算編制方法,健全支出監控新機制。要實 行綜合的財政預算,把鄉鎮的各種收入統一納入財政管理,細化支出預算編制,強 化預算的約束力,提高預算的管理水平。 (六)探索鄉鎮深化改革的措施 強化管理,提高效率,把轉變鄉鎮政府職能、提升服務水平作為鄉鎮機構改 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鄉鎮機構改革後,工作運轉機制需要重新確立,需要注重各部門的實用功能 和各角色的「獨立性」 ,從而強化鄉鎮政府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維護穩定的職 能,建立管理規范、高效運轉的新型運作機制。一是建立統一的科學民主決策機 制,進一步明確黨政職責。確定鄉鎮的最高決策機構是鄉鎮黨委會,鄉鎮所有的 重大事項均由鄉鎮黨委會決策,黨委書記在抓全面工作的基礎上,側重抓黨務、 計劃生育和維護社會穩定的工作;鄉鎮長在主持鄉鎮政府全面工作的基礎上,側 重抓發展經濟、財源建設和社會服務工作。二是建立鄉鎮幹部新的工作責任制。 各崗位定職定責, 明確職權范圍, 明確工作任務, 做到事事有人干、 人人有事干, 每項工作明確第一責任人,體現責、權、利相一致的原則。三是建立重點工作目 標管理考核的激勵機制。年初,市裡確立十項重點工作分解到各鄉鎮,市委、市 政府與鄉鎮政府簽訂目標管理責任狀, 各鄉鎮又將其重點工作分解到了每一鄉鎮 幹部, 同時實行職責掛鉤的責任追究制度, 結合鄉鎮幹部的崗位職責和工作目標, 進行嚴格考核。建立正確的幹部導向機制,對業績突出的鄉鎮幹部給予表彰、獎 勵、提撥重用。從而使鄉鎮工作思路清晰、合力增強、效率提高,經濟和社會事 業得到全面發展。 深化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必須遵循積極穩妥、循序漸進、務實管用的原 則,以有利於管理、有利於提高行政效率、有利於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有利於 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為根本目的,並結合自身實際來進行。根據上述原則和 目標,應從合理設置鄉鎮黨政機構、合理劃分鄉鎮行政職能、合理劃分鄉鎮行政 區劃、加強鄉鎮機構編制管理、整合鄉鎮行政資源、推行領導幹部「交叉任職」、 - - -9- 引入市場機制深化鄉鎮站所改革、建立健全科學民主的管理決策機制、壓縮鄉鎮 財政供養人員降低行政成本等方面人手,推進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新時期鄉 鎮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要著眼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進程,形成有利於轉變 經濟增長方式、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機制。這是一項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 強的工作,必須從實際出發,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大膽創新,積極穩妥地推進。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鄉鎮政府既是 新農村建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又是新農建設政策的實施者,因此鄉鎮行政管理 也是一個較長時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相信未來的農村鄉鎮行政體制改 革必將進一步促進實現我國新農村建設目標的實現。 - - - 10 -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 寇鳳超. 深化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思路與對策. 集團經濟研究, 2006, (8): 8. [2] 左 然. 鄉鎮行政管理體制需創新. 瞭望新聞周刊, 2006, (4): 64. [3]包宗順、徐志明.鄉鎮財政的困境與解困對策[J].農業經濟問題. 2006(9) [4]徐旭川.公共財政體制框架下的鄉鎮政府職能轉變[J].農村財政與財務. 2005(12)· [5]夏永祥、邵華.轉變鄉鎮政府職能與機構改革[J].農村經濟問題. 2006(8) [6]李燕華.我國鄉鎮政府負債的成因[J].統計與決策. 2007 - - - 11 -

❸ 新手怎麼寫行政管理畢業論文

有沒有題目,論文要求有嗎?字數重復率什麼的。行政管理應該好寫

❹ 行政管理專科畢業論文範文

淺析如何讓人力資源成為人力資本

摘要: 在當今社會,人力資源已成為時髦並被廣泛接受的名詞,原來的人事部已紛紛改稱人力資源部。然而,僅將人力作為資源還不夠,還應將人力變為資本,使其成為企業的財富,讓其為企業所用,並不斷增值,給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

關鍵字: 分析 招聘 使用

內容:
一、資源和資本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卻有著本質的區別。

首先,資源是自然形成、未經開發的,而資本卻經過精心的開發和籌劃,成為企業產生利潤的基礎。

其次,資源和資本在使用上考慮的角度完全不同,如果要資源,人人都想要最好的,錢越多越好,技術越先進越好,人越能幹越好,但作為資本,人們就會更多地考慮投入與產出的關系,會在乎成本,會考慮利潤。

第三,提到資源人們多考慮尋求與擁有,而提到資本人們會更多地考慮如何使其增值生利,資源是未經開發的資本,資本是開發利用了的資源。

1、在人才招募上:如果我們正在找工作,我們讀十份招聘廣告,會發現可能有一半以上的內容十分雷同:35歲以下,本科以上學歷,三年以上相關工作經歷,能流利地使用英語等等,難道有這么多公司對人才的需求是一樣的嗎?
我曾聽一個年長朋友抱怨過,他工作的公司在招聘時要求能流利地用英語交流,那時,這個要求很普遍,為了找工作,他在應聘前還真在口語上下了不少功夫,應聘面試時與考官侃侃而談,順利過關,結果工作快半年了,除了"Hello"之類的就沒說過什麼英文。還有的公司,招聘話務員,要什麼:"本科以上學歷,英語四級以上,能用關於交流。"本不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從來沒有做過對外貿易,資源浪費啊!也許他們是為了長久之計吧!
上述的招聘就是將人作為資源,只片面地追求好,不論是否需要,都要求本科以上學歷,流利的英語等,只要別人要求,我就要求。這種招聘方式,或者會為企業增加不必要的人力成本,或者成為員工隊伍不穩定的根源。終將回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一個人的能力不同,其對薪金和發展前景的要求就會不同,一個不太會講英語的人和一個能流利地進行英語聽說讀寫的人對薪酬的期望會有很大差別,同樣,一個營銷專業畢業的大專生和一個MBA或EMBA對薪酬的要求更會大不相同,一個人具備了更多的知識和技能,社會就為他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機會,使其容易不穩定,同時,由於他們投入了大量成本才成為了較為稀缺的人才,社會提供給他的報酬水平也會較高,一個企業如果想招募並留住這樣的人才,只能按社會標准付給他較高的薪酬,這就意味著我們增加了成本。如果,我們將人力看作資本,這是我們會很自然地考慮一個問題:我們多付的成本能否給我們帶來收益? 假設一個企業只做國內貿易,估計在一年之內都不會與國外公司打交道,如果招聘時非要求良好的英語水平,這對企業來說只會帶來兩種結果:
(1)增加工資成本。本來銷售部的工資成本可能是15000元/月,由於要滿足高素質員工的薪金要求,使工資成本增加至30000元/月,而增加的15000元成本並不給企業帶來任何價值。這樣做不是白白浪費嗎?
(2)造成流動,增加招聘培訓成本。如果公司不能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招來的員工在了解到他們的收入狀況後會產生不滿,然後另謀高就,這樣,不僅使公司已支出的招聘培訓費打了水漂,還得不斷再去"浪費"招聘培訓費用,以維持公司在人才上的高要求,而這些增加的成本也不能給企業帶來價值。

2、在人才的使用上:一個公司招募了一個新員工,在招聘時其條件完全符合公司要求,但試用期結束時,該員工卻未能完成公司的工作,因而被解聘,這是誰的過錯?公司?員工?
我們很難說這完全是一方面的過錯,但我們知道,對同一個員工來說,將其視為資本或視為資源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孫先生的故事。 孫先生大學畢業後應聘到甲公司做銷售員,三個月過後,被炒了魷魚,於是,孫先生又來到乙公司,銷售業績卻很不錯,不到一年,就被提升為銷售主管,同樣一個人,為什麼會有如此不同的表現?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在招聘過後,甲、乙公司都做了些什麼。 孫先生來到甲公司後,人力資源部讓他填寫了各種表格,然後,就讓他到銷售部上班。銷售經理將一摞產品和公司的介紹資料給了他,安排他去行政部領了筆、本等用具,向他介紹了部門的其他同事,最後,給他下達了銷售指標,並讓他坐到辦公桌旁開始工作。孫先生沒有銷售經驗,由於拿到的資料是公司發給客戶的宣傳資料,對產品的介紹很簡單,孫先生對產品是什麼也不甚了解,只能自己瞎闖,

❺ 行政管理學論文怎麼寫

在現實中,很多自考生等到需要申請學位了才臨時抱佛腳,東拼西湊寫論文,很不符合規范,嚴重影響學位證書的順利取得。在這兒,我有必要把自考行政管理論文怎麼寫的核心內容和框架告訴考生,因為行政管理論文無論在內容或形式上都有一定的要求,這是考核論文成績的基本依據之一。
在長期的論文寫作實踐中,行政管理論文寫作逐漸形成了一套約定俗成的格式,並逐漸成為相對定型化的文章結構程序,通常稱之為論文結構的「基本型」。這種基本型的文章結構,包括序論--本論--結論三大部分,有似乎形式邏輯的三段論推理的結構,故被人們稱為「三段論式」。畢業論文的起草,其主要任務就是要寫好序論、本論和結論。
一、寫好序論
序論也叫前言、引言、導論或緒論,它是論文的開頭部分。論文的序論的內容,一般包括選題的背景、緣由、意義和目的,或研究的目的、范圍、方法及所取得的成果,也可以對本文的基本觀點、本論部分的基本內容作一個扼要的介紹。序論的寫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代式。
開頭交代論文寫作背景、緣由和目的意義。例如,《試論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殘疾人就業保障》一文的序論:《中國殘疾人法》的頒布實施,使殘疾人的就業問題從根本上得到了保證。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特別是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殘疾人的勞動就業保障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影響社會穩定。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重視並妥善解決殘疾人就業問題,對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就這方面的問題,談點粗淺的看法。(引自學員畢業論文,下同)。
(二)提問式。一開頭就提出問題,或在簡要交代寫作背景之後隨即提出本文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國有企業人才外流的原因及對策》一文的序論:
當今世界,商品競爭,科技競爭,國力競爭,正在突破地域、意識形態的界限而日趨激烈。而在這股競爭大潮中,人才的競爭則是關鍵。當人們為改革開放中人才大流動的出現而歡呼時,國有企業卻頻頻告急。人才大多是從國有企業流向非國有企業,使國有企業的不少廠長(經理)深感「留人乏術」。為什麼在人才競爭中,國有企業會處於被動地位?怎樣才能吸引人才?本文就此作一探討。
(三)出示觀點式。序論開宗明義,將本文的基本觀點或主要內容揭示出來。例如,《略論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的序論:
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可靠保證。堅持黨對社會主義的領導,是歷史作出的結論。為了堅持黨的領導,黨又必須加強自身建設,進一步改善黨的領導。
(四)提示範圍式。序論部分提示本文的論述范圍。例如,《把農村黨支部建設成為帶領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戰斗堡壘》一文的序論:在我國十一億多人口中,有九億是農民。沒有九億農民的小康,就談不上全國的小康。而要讓九億農民都能在本世紀末奔上小康路,農村黨支部建設是關鍵。本文試就在新形勢下如何加強農村黨支部建設問題,談一些看法。
(五)闡釋概念式。序論先釋題,闡釋題目中和文中出現的基本概念。例如,《國有商業企業潛虧現象初探》的序論:潛虧是企業虧損在報告期已形成,而未在報表上反映的潛伏虧損額。它一般以物虧、價虧、呆帳和壞帳等形式潛伏於企業內部,隨時都可轉化為明虧。潛虧造成企業虛盈,財政虛收,資產不定,信息失真,掩蓋了經營狀況的真相,助長了經營的短期行為,危及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潛虧侵蝕了國有資產的完整,將不該分配的收益予以分配,形成國民收入超分配,既危害企業,又貽害國家,必須加以解決。
以上列舉的是畢業論文幾種常見的序論寫法,實際上遠不止這些。序論的不同寫法使畢業論文呈現出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風貌,避免「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感覺。但無論採用哪種寫法,每篇行政管理論文的序論,都應當符合以下幾點要求:
第一,序論要開門見山,迅速入題。議論性文章通常要求開門見山,一開頭就能讓讀者接觸到文章的中心,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是什麼,而不能「下筆干言,離題萬里」,帶著讀者在文章中心以外盡繞圈子,使讀者如墮入五里霧中。
第二,序論要引人入勝,能抓住讀者。開頭要讓讀者對文章產生良好的初始印象,發生閱讀的興趣。這就要求序論要有實質性內容和易於吸引讀者的詞句。
第三,序論要簡潔、有力。開頭的文字不宜過長,以免顯得頭重腳輕,結構不勻稱。一個繁雜冗長的開頭,會使讀者產生惡劣印象而不忍卒讀。古人說,「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開頭要像放鞭炮,驟然而響,使人為之一震。畢業論文開頭的文字尤其要簡潔、有力。
文章如何開頭,是作者常常要煞費苦心的事情。寫好序論,對論文初稿的完整是關鍵性的一步,切不可草率從事。
二、寫好本論
本論是論文的主體部分,是分析問題、論證觀點的主要部分,也是最能顯示作者的研究成果和學術水平的重要部分。一篇論文質量的高低,主要取決於本論部分寫得怎樣。
本論部分的要求,一是論證充分,說服力強;二是結構嚴謹,條理清楚;三是觀點和材料相統一。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一)論證充分,說服力強
本論部分最主要的任務是組織論證,以理服人。作者要千方百計地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可信的。為此,必須圍繞論點,運用論據,展開充分的論證。論證就是要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正確性或證明敵對論點錯誤性的過程和方法。從論題的性質來看,論證又可分為立論和駁論兩種。
1、立論
正面闡述自己的觀點,證明它的正確性,從而把論點確立起來的過程就叫立論,也叫做證明;常用的證明方法有:
(1)例證法,這是一種用事實作為論據,舉例說明的論證方法,就是常說的「擺事實」。事實勝於雄辯,讓事實說話,這是最常用而有效的論證方法。例如:××市熱電廠由於規章制度不健全,管理紊亂,引起交接貨手續不清,貨款支出異常,個別領導與供銷人員收受賄賂,致使廠方多付貨款11.2萬余元,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引自學員畢業論文,下同)
運用例證法進行論證,事例要典型,數據要確鑿,敘述的語言要簡明扼要。

❻ 關於行政管理的論文怎麼寫

這方面的文章不太好寫
,你可以去找客服幫您一下。
我知道一家,他們的文章不錯,免費指導您寫作,也會為您推薦優秀資料.
加為好友就行
:四







❼ 行政管理論文範本怎麼寫

行政管理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淺論我國行政執法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摘要]依法治國是黨中央提出的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要認真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就必須切實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因此,本文針對依法行政方面相關的問題進行探討,對於保證嚴格依法行政,實施依法治國,實現國家行政管理的法制化,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首先從國家權力分工的一般原理、行政機關機關與公民法人的關系,行政機關在實施依法治國中擔負的責任、推動整個社會化進程的需要四個方面闡明了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這一重要論點;然後針對我國行政執法中存在的問題,從行政執法體制上進行了系統分析,闡明了健全法制,加強執法監督,依法行政的必要性。最後,著重提出了依法行政的措施和對策。
(摘要部分要求150-200個字左右,概述全文)
[關鍵詞]行政執法 依法行政 依法治國
(關鍵詞要求三到五個,名詞,一般可以在題目和段落標題中找出)
緒論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的要求:一切政府機關都必須依法行政,切實保障人民權利,實行執法責任制和評議考核制。因此,探討依法行政的問題,嚴格依法行政,實現國家行政管理的法治化,對於貫徹實施依法治國方略,具有重要意義。
1依法行政是法治國的關鍵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它包括完善法律體系,健全民主監督,嚴格依法辦事,增強法制觀念等諸多內容。其中,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
1.1從國家權力分工的一般來看,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在國家權力中,行政權是最活躍、最具主動性的部分。(1)與立法權相比,行政權最活躍,在我國行政機關是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絕大部分要由行政機關來執行。行政機關在我國國家機關序列中,所佔的比重最大,擁有的部門的最多,人數最眾,涉及面最廣,因此,在紙上的法律變成現實生活中的法律,主要在於行政機關的依法行政;(2)與司法權相比,行政權最具主動性。司法權的運用奉行「不訴不理」原則,不是給予當事人和主管機關請求,司法機關不得徑自審判,因而司法權具有被動性;而行政權的運行則具有主動性,它必須從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積極主動地滿足人民群眾各方面的要求,可以說,沒有行政權的積極主動運行,依法治國就失去了主要產支柱。
1.2從行政機關與公民、法人的關系來看,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行政法律關系與民事法律關系不同,在民事法律關系中,公民與公民、公民與法人、法人與法人這間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而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機關與公民、法人之間的法律地位實際上是不平等的。這種不平等主要表現在:(1)在行政管理活動中,行政機關和公民、法人之間是命令與服從的關系,而非平等協商關系;(2)在行政管理活動中,行政決定具有單方面性,即在多數情況下,行政機關的決定並不需要徵得公民、法人的同意;(3)在行政管理活動中,行政機關的決定具在先進性,即公民對行政機關的決定不同意,雖然可以提起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但這並不影響決定的執行。由此可見,在行政管理活動中,二者在事實上處於不平等的地位。行政機關處於「強者的地位,公民、法人處於「弱者」地位,這容易出現「強者」侵犯「弱者」的情況。因此,要維護公民、法人和合法權益,保障行政權的正當行使,就必須把行政管理活動納入法制軌道,做到依法行政。
1.3從行政機關在實施依法治國的方略中擔負的重要責任來看,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活動中,必須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通過實施法律,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提供重要保證。在依法治國的方略實施過程中,行政機關的依法行政和立法機關的依法立法、司法機關的公正司法,共同構成依法治國的核心內容。其中,依法立法是基礎,公正司法是保障,面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所在。依法立法,就是要按照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意願,建立起科學、嚴謹和完備的法律體系,做到有法可依,這是依法治國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加強了立法工作,加快了立法步伐,可以說,一個以憲法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已經基本形成。在國家社會、政治、文化和其它領域,已經基本上做到有法可依。那麼在加強立法工作的同時,強化嚴格執法,努力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則是一個比立法更加迫切和艱巨的任務。法律的實施是所有國家機關的任務,司法機關肩負重任,但更重要的還是行政機關,大量的法律包括經濟方面的以及和人民切身利益相關的許多法律,都有要依靠行政機關去實施、去落實,面行政機關本身對效率的要求和行政首長負責制對接近於主觀決定問題的傾向,在這種情況下,要樹立起法律的權威,使法律在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得到切實奠定和實施,關鍵在於依法行政。
1.4從推動整個社會法治化進程的需要來看,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依法治國,就是依照國家的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即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和從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要依照法律來進行。這就要求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極大提高,要求全體公民法律意識的普遍提高,要求在整個社會范圍內形成以知法、懂法、遵法、守法的社會氛圍。而要做到這一切,關鍵就在於行政機關的依法行政。加為行政機關是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機關,通過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對整個社會生活規范化的、文明的依法管理,不僅能使法律法規得到全面實施,同時也能在全社會起到很好的尊重法律、執行法律和遵守法律的示範作用,有助於公民法律意識的普遍提高,有助於樹立起法律至高無上的權威,從而推動整個社會法制化進程。
2目前我國行政執法中存在的問題
堅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關鍵在於把國家的行政活動納入法制軌道,即法律的規范性、民主性、科學性來約束行政行為的隨意性、集權性、主觀性,建立依法行政的執法體制。目前我國憲法規定的行政執法體制基本框架是完善的,基本理念上體現了民主和法制原則。但是,由於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立法制度與地方政府定立行政法規權力並行,從而是執法依據時常出現偏倚,使人民代表大會立法的權威性上沒有真正確立,而且因缺乏配套法律以及殘存的傳統體制的影響等因素,憲法規定的法治原則在實踐中並未完全落實。在具體問題上主要表現為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糾、越權處罰、無權處罰、以罰代刑等現象時有發生,亂罰款、亂設卡、亂攤派成為尖銳的社會問題。在內在原因上主要表現為存在看一些體制上的一些問題:
2.1國家行政機關與人大的許可權范圍劃分不清。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行政機關過多地行使應當屬於人大的立法權。例如全國人大常常通過授權決定將某些立法權授予國務院,而實際上國務院也常常行使屬於全國人大的立法權。二是人大的重大事項決定權和行政機關的經濟管理的許可權劃分不清。按照憲法規定,國家和地方的重大事項,應當由人大及其常委會決定,但實際上許多重大事項常常是由行政機關決定的。
2.2行政機關的職能、管理機構和從事制度還沒有完全轉變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當前我國正處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傳統的管理模式已遠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而新的適應社會發展的管理模式還在探索中。各級政府建立了龐大的經濟管理部門,形成了政企不分的體制。其次,是政府部門龐大,工作人員眾多,辦事效率較低,各部門的權力責任時常難以界定,從而導致辦事程序過多,部門之間相互扯皮、執法機關許可權重復交叉等。
2.3許多行政行為告別是行政程序缺乏必要的法律規范和嚴格的法律監督機制。首先表現在行政立法方面。1979年以後,我國制定了一些行政法律,對一些方面的行政行為進行了規范,但在行政行為的許多方面仍缺乏行政行為基本規則和基本程序的法律。其次表現在行政監督的法制方面。雖然憲法規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及人民群眾對行政機關的監督權,但是因為缺乏配套的法律,這種監督權無法真正落實。最後表現在行政工作人員以權謀私的腐敗行為方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行政工作人員中貪污、受賄等以權謀私的非法行為又不斷蔓延的趨勢,雖然經過多次治理,但成效不甚顯著,它不斷腐蝕著行政機關,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政府形象,破壞了干群關系。只有不斷健全法制,加強法律監督,實現依法行政,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3嚴格依法行政的措施和對策
依法行政就是各級行政機關要依據法律規定行使行政權力,管理國家事務。法律是行政機關據以活動和人民對該活動進行評價的標准。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國家政府行使權力時所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則,是現代國家行政管理的基本特徵,是實現由人治向法治轉變,建立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基本要求,各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樹立依法行政的正確觀念和意識,加強和改善行政執法,建立行政決策合法性論證制度,切實推進行政機關的依法行政。
3.1要樹立依法行政的觀念和意識。由於「舊中國留給我們的封建專制傳統比較多,民主法制傳統很少。解放以來,我們也沒有自覺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各方面制度,法制很不完備,也很不受重視。」建國後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和與之相應的高度集權以及主要靠政策、行政命令、長官意志辦事的方式根深蒂固。因此,依法行政必須進行一場深刻的觀念更新。嚴格依法行政,要求我們各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牢固樹立下列觀念和意識:
3.1.1權力觀念。權力是法律規定並保護公民本身所具有的權益。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把保護公民的權利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黨的十五大報告要求「一切行政機關都必須依法行政,切實保障公民權利」,這就說明,保障公民權利是依法行政的根本目的,權利和義務是互相聯系,不可分割的統一體。沒有列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在權利和義務這一統一體中,權利總是基本的,佔主導地位。因此,在行政管理中,如要公民履行義務,首先要滿足公民的權利要求,這並不是行政機關的恩賜,面是行政機關不可推卸的責任。
3.1.2程序觀念。程序是按照一定的時限和順序構成的行為過程。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活動中採取的方法、措施,應當有時間上的限制,並按照一定的時間先後順序進行,如果超過了法定的時限,違反了先後順序,則構成程序違法。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機關的一切行為都要納入法製程序的軌道,即用行政法律程序來約束行政,「無程序行政」,這是大多數國家認同的原則。
3.1.3監督觀念。權力不受監督和制約,必然導致專斷和濫用,必然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腐敗,這是人類歷史上早已證明的真理。早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就指出:「共產黨執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掌握國家的權力,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整個報告中有五處提到「民主監督」,這決不是偶然的。民主監督是克服權力腐敗的天敵,這也是人類歷史早已證明了的真理。因此,嚴格依法行政,要求各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樹立監督觀念,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
3.1.4服務意識。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和國家一貫的宗旨。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員更應增強服務意識,現代法治國家,已經由「行政統治」演進為「行政服務」。西方早期資本主義時代宣揚「最好政府,最少管理」的原則,適應當時自由資本主義時代的要求。現代資本主義為了克服經濟危機和緩和階級矛盾,轉而主張「最好政府,最多服務」,要求政府在某些社會領域進行積極干預,以增進人民的福利,因而提倡「服務行政」,是值得我們借鑒的。我國過去在行政觀念上較多地存在把行政管理當成是「管老百姓」的,而較少當作服務,往往點到「主僕」關系,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及其工作人員都應轉變觀念,增強服務意識。
3.1.5責任意識。有權力就要履行義務,同樣,有權力就要承擔責任。行政機關同公民、法人一樣,也應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嚴格依法行政,就是要求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要樹立責任意識,使行政管理做到權責相統一。由於我國封建社會歷史漫長,封建傳統在現實生活中並未徹底根除,在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中,應對自己行為負責任的觀念還未成為普遍的意識,結果造成了行政管理活動中有權力無責任的現象較為嚴重。因此,各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樹立責任意識。
3.2要加強和改善行政執法。行政執法是依法行政的關鍵。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行政執法將成為政府機關的主要工作任務。嚴格依法行政,要求機關必須加強和改善行政執法,實現國家行政管理的法制化。
3.2.1實行執法責任制和評議考核制。目前我國許多立法是由行政部門起草的,而某些部門在起草中注重爭權,導致不少立法中同一事情有許多部門參與管理或有權處罰,以致於某些違法行為發生後,多個部門相互扯皮或均不予管理,造成職責不明,責任不清,因此要落實執法責任制。這就容易出現有的法律的執法主體找不到,有的法律則有多個執法主體交叉,因此要落實執法責任制。所謂執法責任制,就是根據憲法和法律要求,將法律法規分門別類,按其內容確定負責實施的行政機關,明確執法責任,以解決執法責任不清,執法中不作為或亂作為的問題,促進執法工作經常化、規范化、制度化,提高執法水平。有執法活動,就必須有評議考核,要讓評議考核發揮作用,就把評議考核的結果作為任用獎勵幹部的重要依據。因此,實行執法責任制和評議考核制。1必須明確劃分行政執法機關的職權,把執法責任權層層分解落實到各職能部門或崗位及執法人員;2將執法任務、執法標准和執法程序具體化,明確考核標准和獎懲辦法,使依法行政經常化、規范化;3建立健全以部門主要領導幹部責任為核心的執法過錯追究制度、廉政勤政制度、執法人員考核獎懲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責任和評議考核制度,切實做到執法主體到位,目標措施到位,保證措施到位,確保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
3.2.2強化執法監督,健全執法監督體制。執法監督是嚴格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證。如果沒有有效的執法監督,就難以保證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完全按照人民的意願和利益辦事,就難以保證國家行政管理的目標,因此各級行政機關必須加強對執法監督的檢查指導,建立執法檢查責任制,完善監督機制,加大監督力度,提高監督效果。①完善行政機關內部監督機制,需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行政許可、行政復議、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制度。②加強司法監督。一方面,司法監督需要進一步完善行政訴訟法。另一方面,也要適應中國加入WTO的需要,建立司法審查制度,這就不僅要對具體的行政行為加以審查,也要允許對抽象行政行為加以審查,以於違犯憲法和法律規定,損害公民、法人合法權益的抽象行政行為,公民、法人也有權力到法院提起行政訴訟。③進一步完善國家賠償制度,即在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損害公民財產權和人身權時,公民有權請求賠償。進一步加強新聞輿論監督的力度,使行政機關的執法活動更加公開化、透明化。
3.2.3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高熱潮人員素質。行政執法工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有沒有一支高素質的執法隊伍。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是改善行政執法狀況的重要環節,必須建立一支忠於人民、熟悉法律、有高尚道德和敬業精神的行政執法隊伍。①建立健全行政執法人員資格和崗位培訓制度,不斷提高他們的執法水平。②實行執法機關領導幹部定期交流和重要崗位輪換制度。③建立嚴格的考核獎懲制度,對成績突出者給予獎勵,嚴格實行錯案追究制度,對不適應執法崗位的堅決清除。
3.3要建立行政機關決策合法性論證制度,保證行政機關決策合法有效,切實推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實現國家行政管理法制化。行政決策是行政管理的前提和基礎,是依法行政的重要環節。行政決策的正確與否,關系著國家行政管理的成功與失敗。因此,行政機關必須根據憲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則及有關規定,建立依法決策和重大行政決策的聽證制度,克服違法決策現象,避免決策失誤,保證決策合法、科學與民主。切實推進行政機關的依法行政,實現國家行政管理的法制化。
結論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的要求:一切政府機關都必須依法行政,切實保障人民權利,實行執法責任制和評議考核制。因此,探討依法行政的問題,嚴格依法行政,實現國家行政管理的法治化,對於貫徹實施依法治國方略,具有重要意義。
(正文部分應該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層次,但並不是說一定分三大段一、二、三,全文分幾個部分由你探討的問題復雜程度自行而定,專科論文一般不要超過六個部分,正文4000-6000字)

行政管理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淺論我國行政執法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摘要]依法治國是黨中央提出的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要認真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就必須切實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因此,本文針對依法行政方面相關的問題進行探討,對於保證嚴格依法行政,實施依法治國,實現國家行政管理的法制化,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首先從國家權力分工的一般原理、行政機關機關與公民法人的關系,行政機關在實施依法治國中擔負的責任、推動整個社會化進程的需要四個方面闡明了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這一重要論點;然後針對我國行政執法中存在的問題,從行政執法體制上進行了系統分析,闡明了健全法制,加強執法監督,依法行政的必要性。最後,著重提出了依法行政的措施和對策。
(摘要部分要求150-200個字左右,概述全文)
[關鍵詞]行政執法 依法行政 依法治國
(關鍵詞要求三到五個,名詞,一般可以在題目和段落標題中找出)
緒論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的要求:一切政府機關都必須依法行政,切實保障人民權利,實行執法責任制和評議考核制。因此,探討依法行政的問題,嚴格依法行政,實現國家行政管理的法治化,對於貫徹實施依法治國方略,具有重要意義。
1依法行政是法治國的關鍵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它包括完善法律體系,健全民主監督,嚴格依法辦事,增強法制觀念等諸多內容。其中,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
1.1從國家權力分工的一般來看,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在國家權力中,行政權是最活躍、最具主動性的部分。(1)與立法權相比,行政權最活躍,在我國行政機關是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絕大部分要由行政機關來執行。行政機關在我國國家機關序列中,所佔的比重最大,擁有的部門的最多,人數最眾,涉及面最廣,因此,在紙上的法律變成現實生活中的法律,主要在於行政機關的依法行政;(2)與司法權相比,行政權最具主動性。司法權的運用奉行「不訴不理」原則,不是給予當事人和主管機關請求,司法機關不得徑自審判,因而司法權具有被動性;而行政權的運行則具有主動性,它必須從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積極主動地滿足人民群眾各方面的要求,可以說,沒有行政權的積極主動運行,依法治國就失去了主要產支柱。
位,保證措施到位,確保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
3.2.2強化執法監督,健全執法監督體制。執法監督是嚴格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證。如果沒有有效的執法監督,就難以保證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完全按照人民的意願和利益辦事,就難以保證國家行政管理的目標,因此各級行政機關必須加強對執法監督的檢查指導,建立執法檢查責任制,完善監督機制,加大監督力度,提高監督效果。①完善行政機關內部監督機制,需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行政許可、行政復議、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制度。②加強司法監督。一方面,司法監督需要進一步完善行政訴訟法。另一方面,也要適應中國加入WTO的需要,建立司法審查制度,這就不僅要對具體的行政行為加以審查,也要允許對抽象行政行為加以審查,以於違犯憲法和法律規定,損害公民、法人合法權益的抽象行政行為,公民、法人也有權力到法院提起行政訴訟。③進一步完善國家賠償制度,即在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損害公民財產權和人身權時,公民有權請求賠償。進一步加強新聞輿論監督的力度,使行政機關的執法活動更加公開化、透明化。
3.2.3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高熱潮人員素質。行政執法工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有沒有一支高素質的執法隊伍。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是改善行政執法狀況的重要環節,必須建立一支忠於人民、熟悉法律、有高尚道德和敬業精神的行政執法隊伍。①建立健全行政執法人員資格和崗位培訓制度,不斷提高他們的執法水平。②實行執法機關領導幹部定期交流和重要崗位輪換制度。③建立嚴格的考核獎懲制度,對成績突出者給予獎勵,嚴格實行錯案追究制度,對不適應執法崗位的堅決清除。
3.3要建立行政機關決策合法性論證制度,保證行政機關決策合法有效,切實推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實現國家行政管理法制化。行政決策是行政管理的前提和基礎,是依法行政的重要環節。行政決策的正確與否,關系著國家行政管理的成功與失敗。因此,行政機關必須根據憲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則及有關規定,建立依法決策和重大行政決策的聽證制度,克服違法決策現象,避免決策失誤,保證決策合法、科學與民主。切實推進行政機關的依法行政,實現國家行政管理的法制化。
結論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的要求:一切政府機關都必須依法行政,切實保障人民權利,實行執法責任制和評議考核制。因此,探討依法行政的問題,嚴格依法行政,實現國家行政管理的法治化,對於貫徹實施依法治國方略,具有重要意義。
(正文部分應該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層次,但並不是說一定分三大段一、二、三,全文分幾個部分由你探討的問題復雜程度自行而定,專科論文一般不要超過六個部分,正文4000-6000字)

❽ 怎麼去寫好一篇行政管理畢業論文

當我閱讀了一些資料,結合自己的工作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思考,心中自然也就有版了一些權想法,這時我感到困難的是心中有話寫不出來。很多現象的描述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術語表達。自己遇到的問題也不知道該如何闡述,口語化非常嚴重。我朋友當初畢業的時候就是找的小柯畢業論文來寫的,最後還得個優,我去了,比我分都高。關於綜述性文章。綜述性文章的內容主要是前人對某一專題做過哪些研究、哪些問題已經解決、哪些問題還需要繼續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指出對這一專題繼續研究的方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寫綜述性文章實際上是比較難的,需要佔有大量資料,而且,對資料要分析,去粗存精,去偽存真,高屋建瓴。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