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海洋環境保護法規定的油類是指

海洋環境保護法規定的油類是指

發布時間: 2021-01-08 04:18:58

『壹』 人們破壞環境,破壞地球的資料。 100字以內

一、大氣污染
大氣污染的定義
在干潔的大氣中,痕量氣體的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圍的大氣中,出現了原來沒有的微量物質,其數量和持續時間,都有可能對人、動物、植物及物品、材料產生不利影響和危害。當大氣中污染物質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叫做大氣污染。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為因素,尤其是人為因素,如工業廢氣、燃燒、汽車尾氣和核爆炸等。隨著人類經濟活動和生產的迅速發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時,同時也將大量的廢氣、煙塵物質排入大氣,嚴重影響了大氣環境的質量,特別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業區域。所謂干潔空氣是指在自然狀態下的大氣(由混合氣體、水氣和雜質組成)除去水氣和雜質的空氣,其主要成分是氮氣,佔78.09%;氧氣,佔20.94%;氬,佔0.93%;其它各種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氣體(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大氣污染物的分類
大氣污染物主要可以分為兩類,即天然污染物和人為污染物,引起公害的往往是人為污染物,它們主要來源於燃料燃燒和大規模的工礦企業。
顆粒物: 指大氣中液體、固體狀物質,又稱塵。
硫氧化物: 是硫的氧化物的總稱,包括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氧化二硫,一氧化硫等。
碳的氧化物: 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 是氮的氧化物的總稱,包括氧化亞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等。
碳氫化合物: 是以碳元素和氫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甲烷、乙烷等烴類氣體。
其它有害物質: 如重金屬類,含氟氣體,含氯氣體等等。
大氣污染的危害
大氣污染對氣候的影響很大,大氣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對局部地區和全球氣候都會產生一定影響,尤其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從長遠的觀點看,這種影響將是很嚴重的。
一是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種復雜的成分,在燃燒後產生各種有害物質,即使不含雜質的燃料達到完全燃燒,也要產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為燃料燃燒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破壞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發「溫室效應」,致使地球氣溫上升。二是臭氧層被破壞 。
大氣被污染後,由於污染物質的來源、性質和持續時間的不同,被污染地區的氣象條件、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差別,以及人的年齡、健康狀況的不同,對人體造成的危害也不盡相同。大氣中的有害物質主要通過下述三個途徑侵入人體造成危害:
(1)通過人的直接呼吸而進入人體;
(2)附著在食物上或溶於水中,使之隨飲食而侵入人體;
(3)通過接觸或刺激皮膚而進入到人體。其中通過呼吸而侵入人體是主要的途徑,危害也最大。
大氣污染對人的危害大致可分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種。
大氣層保護
許多環境問題是跨國界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如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破壞等大氣污染,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決。人們在70年代早期開始認識到氟氯烴可能對環境有害,並且開始尋找代替品。到了80年代中期,臭氧層破壞的證據已經日益清楚,採取共同行動的呼聲也日益高漲。到了1987年,許多國家的代表匯集在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爾,簽署了《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協定書》。這個協定書是對付世界環境公害的一個開創性的國際協定,目的是控制氟氯烴和其它破壞臭氧層的物質的消費量,保護地球的「外衣」,也保護人類自己。
經過修正後的蒙特利爾協定書是一個有約束力的國際協定。按照規定,工業國的氟氯烴和其他受限制物質的排放量必須立即減少,在2000年以前逐步完全停止使用這類物品。發展中國家在1996年以前可以繼續有限度的增加這些物質的消費,然後就應當逐步減少,到2010年時必須完全停止使用這些有害物質。除了時間上的優惠以外,這一協定書還包含了兩個對發展中國家有利的條款:一個是建立一項臨時多邊基金,幫助發展中國家採取代替氟氯烴的技術;另一個是技術轉讓條款,要求簽字國把最好的技術按照「公平和最有利的條件」轉讓出去。
我國已加入了修正後的蒙特利爾協定書,並且制定了履行國際義務的國家行動方案,包括建立保護臭氧層組織管理機構,制定有關行業的管理規范,積極開展替代品和替代技術的研究,為企業的替代技術改造安排配套資金等等。

『貳』 生物技術的發展對人類未來的影響!我們要辯論.說利大於弊.誰幫幫我啊!詳細點!

月球開發

競赴蟾宮會嫦娥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要來臨了,今年是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的34周年,人類拜訪月球的活動,在歷經長時期的沉寂後,如今又掀起了新一輪的熱潮。

NASA設想的月球基地,太陽能電池板方陣將為月球的居住者提供主要電力。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親密小夥伴,在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冷戰時期,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推動的第一次探月熱潮,完全是大國政治競爭的產物,月球成為美蘇冷戰的極好舞台。現在,月球已成為新一代探索者的目標,空間科學家希望能在地球和月球之間,重新構築起一種長期而有價值的聯系。

四方探月

21世紀的前20年將是月球探測的又一個高潮,與第一次探測潮不同的是,這次的主力陣容完全是新面孔,歐洲空間局(ESA)、日本、中國和印度,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主要關注點是火星,對月球則顯得缺乏興趣,至於蘇聯的主要繼承者俄羅斯,則因經費問題而罷手。

在21世紀最先造訪月球的,將是歐洲空間局的「SMART-1」探測器,計劃於今年底發射。2004年夏,日本將發射兩個探測器——「月球-A」;2005年,日本將發射自「阿波羅」計劃以來最昂貴的探測器——耗資3億美元的「月亮女神」探測器(Selene)。中國今年正式啟動了一項名為「嫦娥工程」的探月計劃,有望在3年內發射探月衛星。印度將在2008年之前發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軌道飛行探測器。

上述各地區各國的探月計劃各有千秋,與「嫦娥」約會的目的各不相同:歐洲空間局側重於驗證航天技術和衛星上搭載儀器;日本則專注於研究月球內部構造的演化和形成;中國重點研究月球資源分布;印度探月任務與中國相近,但任務范圍相對較小。

探測月球是為了人類登陸和定居月球。中國實施月球探測計劃,將分4個階段來實現:第一步是研製和發射月球軌道器、軟著陸月球登陸器和月球車,第二步實現取樣返回,第三步實施載人登月計劃,第四步的任務是人類在月球上定居。定居月球既是人類探月計劃的最後階段,也是人類開發和利用月球資源,並以月球為基地進行深空探測的基礎。因此,探月的最終目標是與「嫦娥」為鄰。

淘金月球

雖然美國官方對月球不感興趣,但美國民間則有人興趣頗濃,把月球探測看成是一個有利可圖的市場,想在「嫦娥」身上賺一把。

美國加州的TransOrbital公司是美國首家得到美國國務院和國家大氣海洋局的首肯,可以向月球發射商業飛船的私人公司。今年11月,該公司將使用改裝的俄羅斯SS-18彈道導彈,在哈薩克境內的科拜努爾航天基地,發射升空價值2000萬美元、重110千克、攜帶兩部照相機的月球探測器,在太空中停留90天,其中一部照相機將拍攝解析度為1公尺的照片——解析度比普通的高出一個數量級,另一個則拍攝連續的月面電影。該公司主席認為教師、廣告商、電影製片人、電子游戲開發商將會需要這些高質量的月球照片。

同時這個探測器還會釋放一個硬著陸艙,其中將裝有從名片到骨灰等各式各樣的東西,這是該公司提供的另一項服務。TransOrbital公司的此次月球飛行,將揭開一場商業化空間飛行熱潮的序幕。

美國弗吉尼亞的月球公司(LunaCorp.),則計劃發射一個重約200千克、耗資2000-3000萬美元的月球繪圖及通信衛星,將由太空梭分散發射至國際空間站組裝,希望NASA以及其他的宇航局和科學家會購買這顆衛星的服務。

另外,希爾頓國際公司已經宣布將在月球上建立第一家飯店,為此他們已經投資了10多萬英鎊。

開發前景

月岩中含有大量硅酸鹽,可供建造各類建築。月球上的礦藏鐵、鈦、鋁以及其他地球上缺乏的稀有元素,可以就地開采、冶煉,用來製造各種設備,供空間站使用或運回地球。由於沒有大氣阻擋,月球上可建立高效率的大型太陽能發電站,為各類開發活動提供充足的能源。

所以月球開發第一步,在技術上應該先建立近地空間站並保證其長期在空間的運轉。它的軌道降低後可以再升高.其中的設備用舊了可以更新,燃料也可以不斷添加補充。這一空間站可供研究長期失重對人體的影響,試驗長期宇宙飛行的技術與設備,並在空間條件下研製新材料。更為重要的是,將可充當月球基地建設和火星載人飛行的中間站。

月球開發計劃的第二步,是建立月球基地。首先建立大型太陽能發電站、月球太空港、月球觀測室和實驗室,以及月球產品加工實驗工廠。隨後,將陸續建成採用月岩及土壤為原料的氧氣提煉廠,以及供天文學和物理學研究用的大型實驗設施。大約到2025年時,可望在月球上逐步建成各種無人操作的生產機構,並可定期向地球的同步軌道平台、空間工廠和空間站等提供月球上的產品。屆時,月球基地的工作人員,約可達200人。未來的人類將在月面上就地取材進行生產、建設。

月球開發計劃的第三步,是把已建立起來的月球基地,作為中轉站和補給站,實施載人登火星的宇宙航行壯舉。

(廈門日報)

九天攬月各國爭先恐後
寂寞月球點燃開發激情
九天折桂 打破蟾宮冷寂

今年3月5日,美國航天局的科學家宣布,他們在月球表面發現了水。這個消息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兩個月前,美國於佛羅里達發射了「月球勘探者」號機器人探測器,經過對月球表面7個星期的掃描,該探測器上的中子譜分析器發回
的數據表明,月球隕石坑底部的土質很松,裡面有大量的氫,而氫的存在表明干土裡有冰碴。

「月球勘探者」號首席分析家艾倫·賓德博士欣喜若狂地說,「我們找到了水!」他認為,這一發現證實:在過去幾十億年裡,冰彗星和冰隕石襲擊月球時,把冰留在了月球上。而根據探測器發回的初步數據推斷:月球上水的總儲量有可能在1100萬噸到3.3億噸之間。

月球上發現水的意義極其重大。科學家認為,即使月球上水的儲量只有3300萬噸,也可保證2000人在月球表面上生活100多年。可為人類從月球上繼續探索太空提供原料和燃料。而如果從地球向月球運輸3300萬噸水,至少要耗資60萬億美元。因此,這一發現可能成為人類走向太空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在人類開發外層空間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不僅是人類探測太陽系和其他星球最理想的跳板和中轉基地,
而且還蘊藏著豐富的資源,其表面存在的氦-3是地球上難得的核燃料,若全部開采,可滿足全世界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能源需求。此外,月
球還是理想的天文、重力波物理和中微子物理等學科的實驗和觀測地。

人類一直夢寐以求開發月球。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蘇曾向月球發射了40多個探測裝置。1969年至1972年更是實現了人類登月的壯舉,其間先後有12名宇航員登上月球。但自最後一次「阿波羅」載人飛船登月的25年以來,由於月球考察耗費巨大,收效甚微,無論美國還是蘇聯,對月球的探測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各國爭先 重掀登月熱潮

「月球勘探者」的新發現重新燃起了各國新的登月熱情。

90年代之後,美國航天局開始重提登月計劃,並制定了「更快、更便宜、更好」的新開發政策。此次「月球勘探者」號便是一個成功的例子,這個探測器的造價僅為2000萬美元,負責運送它的火箭只有2800萬美元。這次行動的全部費用只有6300萬美元,遠不及當年「阿波羅」計劃的一個零頭。「月球勘探者」號的成功,使美國重返月球的興趣進一步大增,被列為美國航天航空局今後的主要目標之一。據報道,美國科學家已經制定了進一步降低費用的計劃,打算在2001年,用僅相當於當年登月耗費的1/20的投資完成新的登月行動。

為了挑戰新一輪登月熱潮,俄羅斯也制訂了第二個月球探測開發計劃,並已於去年開始實施。該計劃的最終目的是在月球上開采氦-3。這種在地球上極為貧乏的核燃料,只需幾十噸就能滿足全球一年的能源需求,比在地球上開發石油和天然氣的成本還要低。盡管目前俄羅斯經濟比較困難,但俄聯邦政府還是從去年就開始對這項計劃撥款。俄將分三階段來實施該計劃,並准備在2010年以後建立月球基地,研究月球采礦工藝。「月球上有水」的消息對他們無疑是一個極大的鼓舞。

資源匱乏的日本近年來一直急欲在宇宙空間佔有一席之地,在此次月球開發熱中自然不甘落後。日本宇航局已計劃在50年內實現月球采礦,准備於2003年先向月球發射一個機器人,收集礦物分布數據。於2010年左右在月球建立永久性空間站,並派人駐扎進行開發研究。日本的一些大型民營企業,如日產汽車公司、清水建築公司等也在積極參與和推動這項計劃。清水建築公司甚至已構想出擬在21世紀建造的「太空旅館」的模型,力爭到時能夠抓住做月球旅遊生意的先機。

歐洲航天局早在1994年就制定了「歐洲月球2000」計劃,其目標是要在月球上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開發和利用月球資源。計劃原定於2000年用阿麗亞娜5型火箭把「月球之星」探測衛星送入月球軌道,來自歐航局成員國的50名科學家和工程師目前正在設計和製造這顆衛星,
衛星將對計劃於2001年登月的「歐洲月球登陸者」飛船的著陸區域進行詳細考察並繪制「月」圖。毫無疑問,「月球勘探者」的最新發現將促使歐洲航天局加緊實施「歐洲月球2000」計劃。

競爭難免 期盼聯合開發

很明顯,「月球上有水」這一新發現必將促使各國重新調整今後20年的航天計劃,促進各國政府和航天機構進一步支持月球開發計劃。

有輿論認為,美國發射「月球勘探者」引發的月球開發熱,實際是新一輪大國瓜分月球資源競爭的開始。但這一次的競爭已不僅是在美蘇之間,日本、歐洲及更多的國家將參與其間。

但更多的人認為,同時也是期盼,在未來外層空間的開發中,全人類的合作將會成為主流。實際在90年代之後,人類對月球的勘測與開發已經反映出這一趨勢。

冷戰期間,美、蘇太空爭奪十分激烈,達到劍拔弩張的地步。為了壓倒對手,雙方都擬有龐大的航天計劃,但皆因耗資巨大、力不從心而未能實施。比如,1984年,由美國倡議,歐洲航天局、加拿大、日本等發達國家參加,計劃到90年代中建立一個百噸級的「國際空間站」。就是因為規模太大、耗資太多,致使方案屢改,遲遲不能兌現。

冷戰結束後,白宮責成美國宇航局與俄羅斯合作,並於1993年接納俄加入「國際空間站」計劃。航天實力雄厚的俄羅斯加盟,為國際空間站計劃注入了新的活力。這項計劃現已成為以美俄為主要合夥人的大型國際航天合作工程,參加這個計劃的還有加拿大、法國、德國、英國、日本、巴西等十多個國家。該計劃預定於今年正式開工。據科學家分析,月球上有水的新發現很可能會加快國際空間站的建設步伐,而國際空間站建成後,把月球建成太空探索基地將變得更為順理成章。

美俄新的航天合作當然有雙方自身利益的驅動。美國看重俄羅斯的航天技術,而俄國急於為其規模日益縮小,跋涉愈發艱難的航天業「找到出路」。但更重要和更現實的因素是,在即將到來的21世紀,人類不但將重返月球,而且要向遠在數億公里以外的火星進軍,以緩解全球性的人口爆炸和能源短缺的危機。而這類世界性的大規模航天工程,沒有國際合作是辦不成的。在浩瀚無垠的茫茫宇宙間,地球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孤島,人類唯有同舟共濟,從全球的共同利益出發,攜手解決面臨的重大問題,不斷開拓新的生存空間,才能繁衍和發展。

圖為日本一公司設計的未來月球城的模型。

月球開發路有多長

2002年,日本將發射「月球」- A探月器,它進入月球軌道後將向月面投放3個研究月震的穿透器。資源匱乏的日本一直急欲在月球開發方面佔有一席之地。它還擬於2003年向月球發射一個機器人,收集礦物分布數據;2010年前後在月球建立永久性工作站;此後實現月球采礦。

美國1994年恢復探月。那年升空的「克萊門汀」-1初次發現月球上有水冰。但該探測器的主要任務是試驗「星球大戰」計劃中研製的儀器。所以1998年1月6日發射的「月球勘探者」才算是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後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它載有5種儀器,其中中子光譜儀用於探測氫,從而證實月面上是否有水,結果大獲成功。這極大地激發了人類重返月球的興趣,因為水可用於滿足未來載人登月的生活需要,栽種農作物,還能分解出氫和氧,為空間探測器提供燃料,從而大大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它將使開發月球和行星探測變得更為容易。

美國的長遠計劃是在21世紀初讓航天員重返月球,建立適合居住的前哨站,在月面安裝科學儀器和取氧裝置。2010年以後將建立月球基地。

俄羅斯也制訂了第二個月球探測計劃,並於1997年底開始實施。計劃的最終目標是提取月球上的氦-3,以滿足能源需要。它分三個階段進行:1997-2001年發射幾個探測器,建立月球探測網,全面繪制月球圖;2001-2010年發射月球車,採集月岩標本運回地球分析,以確定其中的礦物含量和礦藏所在地;2010年後建立月球基地,研究采礦工藝。

歐空局早在1994年就開始制定「歐月2000計劃」,目的是在月球上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開發和利用月球資源。該局1998年宣布,歐洲將於2001年發射一顆微型月球衛星,主要任務是為之後在月面著陸的登月艙繪制著陸區的精確「地圖」。登月艙預定著陸點位於「月球勘探者」發現的月球南極水源分布區附近,極有利於建立未來的月球探測科研站。歐洲還想在2030年將航天員送上月球。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2000年3月宣布,一旦印度確定了有關的科學目標,將自力更生地發射月球探測器。這項計劃擬在2008年實施,如獲成功,印度將成為又一個擁有月球探測器的國家,這將使印度在國際航天領域中的地位大大提高ISRO已結合有關建議,列出了幾個印度月球探測計劃中可能進行的科學研究項目,其中包括:廣泛調查月球附近粒子及輻射環境,通過γ射線光譜測定法了解稀有元素的分布狀況;詳細地研究月球表面成分和岩石分類;月球表面彗星星塵的研究和分析;詳盡的高解析度立體圖像測繪等。盡管如此,ISRO內部也有人對月球探測計劃持慎重態度,因為印度現在還依賴於俄羅斯提供的低溫燃料發動機,從目前情況來看,要使自己研製的發動機達到完全成熟的地步,還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因此,已經走在世界衛星遙感技術前列的印度,在實施月球探測計劃的過程中,可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人類將於2010年建立月球永久居住地

夜色降臨,懸掛在天際邊的一輪明月總是勾起人們無限的遐想。重返月球,已成為從20世紀末起奏響的空間科學主旋律之一。

人類對月球的科學探測和研究始於20世紀50年代。自1959年始,美國和原蘇聯展開了以月球探測為中心的空間科學與技術的激烈競賽,至1976年,發射成功的月球探測器總共有43顆。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實現了人類登月的夢想,在月球探測方面取得了劃時代的成果。

盡管人類「目光」所及已經達到120億光年的宇宙深處,盡管航天器已登陸火星,但月球仍是人類開展空間探測的首選目標,因為這顆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具有可供人類開發利用的獨特資源,也是人類向外層空間發展的良好基地和前哨站。因此美國於1986年提出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設想,並於1994年和1998年分別發射了兩艘探測器,奏響了人類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序曲。

據悉,根據重返月球的計劃,人類將於2005年在月球建立月面前哨站,2010年建立設備齊全的永久性居住地,2020年興建實驗工廠、農場等。和首次登月不同,人類這次將要在月球上長期呆下去。

「在眾多的應用項目中,有望形成產業的至少有兩方面,一是月球能源的利用,二是月球礦產資源的利用。」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姜景山研究員在此間舉行的中國工業高科技論壇上說。

專家同時指出,月球探測是先進科學和技術的綜合與創新,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科技水平最有顯示度的項目。月球探測的實施,不僅可以促進一系列基礎科學和高科技的發展,還將有助於我國參與月球能源和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使我國科技和綜合國力上一個台階。據悉,美國、歐洲和日本等都在積極進行月球探測。

我國何時飛向月球開拓天疆
我國是聯合國外空委員會的成員國,在月球探測上是有條件的。如果我國在月球上佔有一席之地,在分享月球開發權益上就具有更大的發言權——

上月5日,美國「月球探測者」號機器人探測器發回的數據顯示,月球隕石坑底部的土質很松,含有大量的氫,表明干土裡有冰碴。據初步推斷:月球上水的總儲量可能在1100萬噸到3.3億噸之間。這一發現可能成為人類走向太空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1405年,我國偉大的航海家鄭和率船隊首次通使「西洋」,在其後的28年間他又屢次出海,最遠時曾到達非洲東岸和紅海海口,若明朝不實行鎖國政策而支持鄭和繼續探險,中國極有可能最先發現美洲新大陸。87年後,義大利人哥倫布後來居上,他那橫渡大西洋的航行,成為15—16世紀開發、移民美洲的世界熱潮的導火索。

專家認為,現在,我們面臨開發月球的前夜,我們不能再喪失機遇,在國力許可的條件下,我們應積極准備,參與到開發的前期工作中去。

縱觀國際上各空間大國的發展歷程,美、蘇兩國在發展載人航天技術之前就已開始了深空探測活動,從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蘇聯和美國相繼發射了83個月球探測器,對月球及其周圍環境進行了一系列的探測活動。美國還在1969年實現了「阿波羅」載人登月的創舉,蘇聯也完成了利用月球車採集月球標本、自動器返回地面的高水平探月活動。

進入90年代,日本在繼蘇、美之後第三個闖入「深空俱樂部」,他們於1990年1月發射了一顆「飛天」月球探測器,他們還計劃於2024年在月球上建立6人月球基地。1994年5月31日—6月3日,在瑞士和歐洲航天局的倡導下,美國、俄羅斯、日本和歐洲的科學家們在瑞士的貝阿滕召開了一次討論征服月球問題的會議,他們一致同意進行第一階段的研究,即先發射一些衛星、月球探測器或機器人,然後再讓一些機器人長期停留在月球上進行土壤和環境分析研究;接下來便是對月球資源的開發,在月球上製造氧氣。同時計劃在2015—2020年,人類再次登上月球並在那裡建立第一個基地。

北京衛星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員、科技委主任姜昌近日對記者說:「日本和歐共體加入空間大國競爭的行列,他們急起直追,不光計劃發射月球探測器,而且打算在月球上建立半永久和永久的基地,就是為了要在月球上佔有一席之地,在月球開發方面擁有發言權。」姜昌說,我國自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以來,在運載火箭和衛星發送技術等方面有了飛速的發展。因而,我國在月球探測上是有條件的,在月球上佔有一席之地,對我們炎黃子孫的未來發展,對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的威望,增強民族自豪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一個星球,近地點36.33萬公里,遠地點40.55萬公里,如此近的距離———僅是發射通信衛星的地球靜止軌道的十倍左右,使它成為人類向外層空間轉移的第一個目標,也是人類飛向其他星球的一個中轉站和基地。月球有與地球相似的岩石和礦物,人類可以從中提取和合成人類生存所必需的氧氣和水。

能源是人類生存、發展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之一,未來解決能源不足的主要出路就是利用可控的核聚變反應得到的核能,而用氘和氦—3聚變生成的氦聚變反應是安全、干凈、較易控制的核聚變。在地球上,天然氣礦床中已知的氦—3資源僅夠維持一個500兆瓦規模發電廠數月的用量。而太陽恩賜給月球的氦—3貯量據科學家們保守估計將有71.5萬噸,我國1993年全年發電量為8200億千瓦小時,若用氘—氦3核聚變能,則只需8噸的氦—3就夠了。

除此之外,月球上還含有極豐富的鈦鐵、硅、鋁、鈣等礦藏,鈦鐵礦是鐵、鈦的來源,是生產氧的潛在來源。而氧又可與氫合成獲得水,這是人類未來在月球上賴以生存和開發培植綠色植物的根本條件。

眾所周知,30多年來我國已建成了完整的航天工程系統體系,我國已擁有7個型號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可用於發射各類航天器;我們已經研製和發射成功30多顆各類衛星;三個著名的發射場(酒泉、西昌、太原)都已投入使用;測控網覆蓋全國,還有「遠望」號跟蹤測量船,已經初步建成了各類衛星地面應用系統。從技術上說,除一座34米或70米口徑天線的深空測控通信站外,我國研製和發射月球衛星的條件已基本具備。

聯合國在1984年通過了一個《指導各國在月球和其他天體上活動的協定》,簡稱「月球條約」。當前,開發和利用月球日益受到空間國家的重視,月球是繼地球南極爭奪之後的又一個爭奪熱點,隨著科技的進步,月球的戰略意義、政治意義、經濟意義及科學意義遠在南極之上。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證履行《月球條約》規定的義務、權利及有關月球開發利用的權益分享等問題也引起了包括「非月球國家」在內的聯合國成員國的重視。這些問題已列入聯合國外空委員會的議題。我國是外空委的成員國,如果我國開展了月球探測活動,並多少取得一定的成果,那麼在國際論壇上討論如何履行《月球條約》以及分享月球開發權益等問題時就具有更大的發言權,能有效地維護我國的權益。

人類超越地球,到太空中去,到別的星球去考察、去定居,這已不再是神話和科學幻想,而是即將開始的行動。中國人口最多,平均佔有可耕地面積最少,自然資源並不豐富。讓我們行動起來,去開拓天疆,和平利用外層空間。

21世紀可能在月球上開展光學天
文學和射電天文學研究,並可能用
月球上的材料在空間製造產品。前
景的一個質團驅動裝置正在將一些
棒球大小的月球材料推往太空。

載人航天連續報道
21世紀載人航天活動展望(3)
吳國興
(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

3 對太陽系的開發和利用
21世紀載人航天活動的最大項目是對太陽系的開發和利用,具體地說就是要重返月球, 在月球上建立載人基地;進行壯觀的載人火星飛行,並在火星上建立載人基地;開發和利用 太陽系的小行星和外層行星的衛星。
3.1 月球的開發和利用

『叄』 保護環境小建議十條建議

1、不濫砍濫伐樹木,不隨意毀壞自然資源;

2、盡量節約紙張,不把沒用完的筆記本隨意扔進垃圾筒筒;

3、隨手關緊關好水龍頭,一學浪費一滴自來水;

4、盡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5、不隨地亂扔垃圾,特別是廢舊電池及塑料袋;

6、不污染水資源,不把臟水、廢水和有毒物質倒入河中,保護水中小生命;

7、隨手關閉電源,人不在時不開啟電燈、電視等家用電器,盡量節約每一度電;

8、不濫捕濫殺野生動物,與動植物和諧相處。

(3)海洋環境保護法規定的油類是指擴展閱讀

踐行低碳生活,保護共同家園:

1、關注生態環境

關注環境質量、自然生態和能源資源狀況,了解政府和企業發布的生態環境信息,學習生態環境科學、法律法規和政策、環境健康風險防範等方面知識,樹立良好的生態價值觀,提升自身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和生態文明素養。

2、節約能源資源

合理設定空調溫度,夏季不低於26度,冬季不高於20度,及時關閉電器電源,多走樓梯少乘電梯,人走關燈,一水多用,節約用紙,按需點餐不浪費。

3、踐行綠色消費

優先選擇綠色產品,盡量購買耐用品,少購買使用一次性用品和過度包裝商品,不跟風購買更新換代快的電子產品,外出自帶購物袋、水杯等,閑置物品改造利用或交流捐贈。

4、選擇低碳出行

優先步行、騎行或公共交通出行,多使用共享交通工具,家庭用車優先選擇新能源汽車或節能型汽車。

『肆』 人類有哪些破壞大自然的行為

1、工業廢氣排放污染大氣環境,導致酸雨和溫室效應。

2、伐木、破壞植被,破壞生物棲息環境,不利於溫室氣體的吸收。

3、任意捕殺野生動物,破壞生物多樣性。

4、城市的光污染,破壞生物生態環境,如候鳥迷失方向。

5、化肥農葯的使用,污染土地資源和水資源。

6、能源開采方式不當,破壞地標植被,污染周邊環境。

7、過度捕撈魚類,向海洋排放廢棄物,破壞海洋生態環境。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