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行政主是什麼

行政主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1-08 00:33:00

『壹』 行政管理主修什麼課程

課程設置
專業核心課程與主要實踐環節:
行政管理學、市政學、社會學、行政領導與決策、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組織行為學、西方經濟學、行政法學、社會調查與統計、公共政策分析、國家公務員制度概論、行政公文與寫作、機關管理與辦公自動化、政府機關事務實習、社會調查實習、電子政務實習、畢業實習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課程和實踐環節。
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專業,或者administration)是運用國家權力對社會事務的一種管理活動。也可以泛指一切企業、事業單位的行政事務管理工作。行政管理系統是一類組織系統。它是社會系統的一個重要分系統。隨著社會的發展,行政管理的對象日益廣泛,包括經濟建設、文化教育、市政建設、社會秩序、公共衛生、環境保護、公共建設等各個方面。現代行政管理多應用系統工程思想和方法,以減少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支出和浪費,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行政管理作為政府管理和企業管理的主要內容,具有全局性,統籌性,這就要求新一代的管理人員具備管理職能、協調職能和服務職能。
參考資料:
網路:行政管理專業 http://ke..com/view/146436.htm#5

『貳』 中國的行政劃分以什麼為主

國傳說中上古行政區劃分是「九州」,相傳是夏禹根據山川形式所化分的。根據《尚書*禹貢》中的記載,名稱是: 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而後世說法不一,如《呂氏春秋》中的記載是:河漢之間為豫州,周也;兩河之間為冀,晉也;河濟之間為兗州,衛也;東方為青州,齊也;泗上為徐州,魯也;東南為揚州,越也;南方為荊州,楚也;西方為雍州,秦也;北方為幽州,燕也。把九州的疆域區劃與當時的諸侯國境界對應起來。
秦始皇一統六國後,鑒於東周諸侯混混亂局面,廢除了分封制,實行郡縣制。
最初設叄拾陸郡,後增至肆拾余縣。郡下設縣,一個郡管轄的縣數不等,或十幾個
縣或貳、叄十個縣。後漢承秦制,實行分封和郡縣並存的制度(郡國並行制)。國
是與郡平行的諸侯封地。郡國下又設有縣、邑、道等。漢武帝建立拾叄州制,由州
統郡國,但州只是監察區的劃分。後到東漢中期才演變為行政區劃。
三國時期基本上與東漢相同,分為益州、交州、幽州、 並州 、涼州 、青州 、
冀州、 兗州 、徐州、司州 、雍州 、豫州 、揚州 、荊州 、西域長史府 。
魏實行州、郡、縣叄級制。後西晉設貳拾壹州。南北朝後期州數猛增,轄區大為縮
小,郡如同虛設。隋初,有貳佰肆拾壹州,隋文帝撤消郡制,只保留州縣貳級,後
隋煬帝有以郡代州,實行郡縣制。唐初又恢復了州,後玄宗又改州為郡,後又跟改
回來。從此,郡不再作為行政區的建制存在。唐代在州縣上還設有監察性的道。太
宗時分為十道,玄宗十更改為拾伍道。
3
安史之亂以後,一個節渡使管幾個州,其轄區也叫道,由此演變為了個州縣以
上的行政單位。唐代還實行諸府制,邊疆設都護府,重要地設都督府,京都所在設
府尹。唐後期基本上是道、州府、縣叄級制。
北宋初期沿用唐制,分為拾叄道,後改名為路太宗時分為拾伍路:京東、京西、河
北、河東、淮西、淮南、江南、湖北、湖南、兩浙、福建、西川、陝西、廣東、廣
西;南宋時分為拾陸路。在路下面設州一級的建制,包括州、府、軍、監肆種。
4
元代實行中書省河行中書省的行政區體制。英宗時將全國劃分為相當於中央政
府的中書省和派出機構行中書省。中書省稱「腹里」,轄河北、山東、山西等地。
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共有十一個即:嶺北、遼陽、山西甘肅、河南江北、江浙、
江西、湖廣、雲南、四川、征東;下面設路、州、府、縣。明初沿用元的行省制,
後改為承宣布政使司,但性質上沒有差別。地方行政劃分為兩直隸,十三布證使司
,九變。在內地,布證使司下為府,府下為州,州下為縣。(兩直隸:北直隸為今
天的河北,北京;南直隸為今江蘇、安徽。十三布證使司:浙江、江西、湖廣、雲
南、四川、貴州、山東、山西、河南、福建、廣東、廣西、湖廣。九邊:遼東、薊
州、宣府、大同、太原、榆林、固原、寧夏、甘肅。)
5
清朝: 清朝初期改南直隸為江南省,其餘沿用明制。康熙又時改為行省制度,
全國劃為十八省:四川、浙江、江西、江蘇、安徽、雲南、貴州、山東、山西、河
南、直隸、陝西、甘肅、湖北、湖南、福建、廣東、廣西。光緒時又增設新疆、奉
天、吉林、黑龍江、台灣。共有二十三省。省下面設府和直隸州,其下設廳、州、
縣。並在甘肅等五省少數民族地區設土司,相當於縣。內、外蒙古、青海、西藏設
四藩部。內、外蒙古下設盟,盟下設旗。
從列國至大秦,大家都很清楚地知道,始皇帝設立的是郡縣制。基本的行政區劃級別,從大到小是州、郡、縣,當然下面再小的還有鄉和亭,高皇帝起事之前就是亭長么。大漢建國之後,基本是沿襲的郡縣制,但是稍有一點不同。不同之處就在於,大漢有王。漢初殺過功臣之後,高皇帝留下的規矩,就是劉姓才能封王,外姓的同學們,最多也就是到侯。這就說明王和侯是有本質區別的,區別在哪咧,只能說說俺自己的理解,可未必對:
一方面,封王就要建國,國的大小都是以郡為單位的,要不說郡王郡王呢。而侯,漢朝好像不是按照公侯伯子男五等的,而是按照封地的大小,所以有縣侯、鄉侯、亭侯等等。大家熟知的「漢壽亭侯」,其實分拆開來讀,就是「漢朝的」,一個地名叫「壽」的亭,的「亭侯」。
另一方面,不光是封地大小的問題。王在自己國內是可以有一大堆權利的,也就是說,王國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行政單位。而侯則好像只是享受封地交上來的賦稅。

因為有裂土封王這個事實的存在,所以大漢實行的並不是完全的中央集權的郡縣制,而是東西周封而建之與大秦郡縣制之間的一個狀態。其實也很簡單,它的基本行政單位,和郡縣制差不多,只是在郡這一層,有一個平級的行政單位,就是國,所以這個就叫做郡國制。
俺挑的是東漢時期豫州、兗州、揚州三州的地圖。if同學們可以看到原尺寸的話,能看到俺在「沛國」和「譙縣」分別畫了個紅線框。咱們就以曹操為例,來說明一下好了。大家看三國志·魏書·太祖的部分,自然能看到,曹操是「沛國譙人」。對照圖上看,就能知道了,這個地方,就是:豫州,沛國,譙縣,這么一個行政區劃下來的。再另外舉一個例子,在這張圖上也有,比如李典吧,他是「山陽巨野人」,那麼其實很簡單,他就是:兗州,山陽郡,巨野縣的人。

說到行政區劃,多少要提一下各級行政長官。
漢朝的州級行政長官,在州刺史和州牧之間反復過很久。兩個雖然說起來都是州的行政長官,但是權力卻相差很大。簡言之,州牧的權力很大,而州刺史則僅僅有監察權,實際權力則可能還不如一個郡的太守。
郡的頭目,是太守。
和郡平級的國,當然是由王來管理的。但是國家會給這些王們配備一些行政官員,比較高的,就是國相。對應於中央朝廷的相國,國相就於是王國內部的相國,很好理解吧。國相下面還有什麼二千石什麼的,就不細說了。
縣以下就沒啥好說了,具體俺也不是特別清楚。

說完了這些,咱們可以來看看三國演義。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橋段里,提到了很多官名,咱們可以來對照一下:
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前面一部分是袁紹的爵位,至於具體是「祁」這個鄉的鄉侯,還是「祁鄉」這個地方的鄉侯或者縣侯,俺就沒仔細研究了,沒找到。後面一部分是袁紹的官位,渤海是冀州的一個郡,袁紹是這個郡的長官,也就是渤海太守。
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這個,可以類推吧。
徐州刺史陶謙。陶謙是徐州的州刺史。
濟北相鮑信。濟北是一個國,在俺這張圖上也可以看到,它在兗州。濟北相,就是濟北郡國的國相。

行政區劃的政治地理考慮
行政區劃是國家結構形式在地理上的空間投影。[1]行政區劃從實質上看,是一種統治過程,是統治階級根據政治目的與行政管理需要並在充分考慮歷史淵源、人口聚集、經濟條件、民族分布、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等各種因素的基礎上而劃定的,它既可能長期因襲,也可能發生變化。統治階級總是根據需要不斷地對其調整,比如邊界的改劃;建制的置、廢、並;行政中心的變遷;政區名稱的改動;隸屬關系的變化等。[2]「處理好中央與地方關系,對於我們這樣一個大國大黨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3] 如何使中央有能力維護統一性,又讓地方以自主性來實現良好的地方治理,也是困擾中國政治的一個關鍵難題。

從政治地理角度考察,行政區劃基本有四個要素:

一是層次。一般而言,層次少便於中央管理,上情容易下達;層次多,上下阻隔,政令不易通達。中國幅員大,地形復雜,層次不能任意減少,但也不能過多,否則會使地方權力過大,削弱中央權力。中國目前的地方政府是基本上是省(直轄市、自治區)、(地級)市、縣、鄉鎮四級。

二是幅員,即政區的面積范圍。中國歷史上有所謂「百里之縣」、「千里之郡」、「萬里之州」的說法,即指不同層次有不同的管理幅員,以便有效地進行統治。

三是邊界,即國家內部政區之間的界線。政區既然是中央集權國家為管理地方而設置的一種區劃,其邊界的劃分當然應以有利於中央集權統治為原則,同時為考慮經濟的發展,盡可能與地理環境相一致,這也是鞏固中央集權的基礎。因此歷史上出現過「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錯」兩條相矛盾的原則。中國歷史上行政區劃邊界的變化,很大程度上是這兩個原則的並存和交替的過程。

四是行政中心。一個政區必定要有一個(有時有兩個)行政管理中心。這個中心位置的確定,主要是由地理環境所決定的。但當政治形勢、幅員大小或自然環境發生變化時,行政中心也會發生變化。
二、
中國歷史上的行政區劃與分權[4]

自從周朝分封天下,秦始皇實行郡縣制,大致經歷了郡制、州制、道制、路制、省制5個發展時期。從元朝起,積極推行了省制,一直沿用至今,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在各朝代的行政區劃調整中,中央與地方權力關系一直是核心問題之一,「一部中國行政區劃變遷史,也就是中央和地方權力調整史」[5],圍繞著分權與集權,各朝各代根據當時制訂了相應的政策,其中有諸多可資借鑒的經驗與教訓。

秦,根據人口劃分管理幅度,為控制地方打破地理規律劃分部分地區——秦始皇統一六國,全國實行郡縣制。秦嶺、淮河以北的北方諸郡幅員較小,約二三、三四、四五個郡當今一省,這是因為黃河流域開發較早,人口較多,管理所需。秦嶺、淮河以南的郡幅員較大,是因為南方統治不久,開發較晚,人口稀少。長沙郡南端越過五嶺而有今廣東連縣地,這顯然是初平南越時,為了控制南越地方而設。

西漢,分割、壓縮諸候領地,增加中央直接管轄的郡——西漢文帝時期,因同姓諸侯王地域大,人口多,實力強,對中央政權是威脅,於是採取「以親制疏」策略,分齊為七,分淮南為三,諸侯王國增至十七個,而中央政府控制24郡。景帝時實行消藩,將各諸侯王國的四邊的支郡消除,縮小諸候國的版圖,後引起叛亂。

唐,邊區地方權力逐漸集中,藩鎮割據,引起內亂——唐初實行州縣兩級制,意在維護中央絕對權威。但是由於地域廣大、人口眾多、中央集權體制,地方官權力太小,容易削弱了地方上發展經濟抵禦邊防的能力。例如刺史無兵權,而邊防地區又不能軍事防禦。於是在邊界地區逐步先後設置總管府、都督府直至軍、政、財、監大權集於一身的節度使,又因邊區聯防需要,常使一人兼攝數鎮。於是邊區因軍事上需要實行三級制,而內地還是二級制,最終於天寶末年爆發了安史之亂,安祿山即以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起兵反唐的。

宋:強化中央集權,削弱了地方對外防務對內鎮撫能力,內憂外患不止——宋朝接受了唐代藩鎮割據的教訓,有意強化中央集權,削弱地方勢力,使其無法割據一方,然而府州龐大,中央無法直接統治,於是就設計出監司機構,每一機構專司一樣事務,直屬中央,各司其職,互相牽制,於是產生道路制度。地方行政一是不在府州以上設立一級行政機構和單一的長官,而是將各路不同事務,分為四種監司,各司其職,不集權於一司一人;二是諸司分路不同,治所不一,有時諸司分路相同,但治所也不在一地。互相牽制,形成復式路制;三是府州可不通過監司,直接向中央奏事。地方難以形成割據,達到中央高度集權、內重外輕的目的。但這樣「強干弱枝」的結果,是大大削弱了地方對外防務對內鎮撫的能力,內憂外患不止。

元:為保證中央集權,省數目少,幅員遼闊,故意製造地理環境復雜,生產管理困難——元代地方行政區劃突出軍事統治,為防止被征服民族反抗,初年全國僅置7個省、行省,以後分為中書省和10行中書省,地域很大,權力集中,不能有效管理,於是分為多層次的復式政區,多的竟達5級,如果地方有事,應變就比較困難。所以末年各地起義,不得不臨時分出許多行省、分省,導致地方行政制度的混亂。同時為軍事統治,劃分行省邊界時全不考慮地理條件,出現許多跨山越嶺,逾河渡江的政區,如陝西行省跨過秦嶺而有漢中盆地,湖廣行省以湖北、湖南為主而又越過五嶺而有廣西、海南。這種幅員遼闊、犬牙交錯的邊界劃分雖可遏制地方割據,但一是地域過大,不得不增加管理層次,施政不便;二是不同自然條件帶合在一個政區,對農業生產管理也有影響。
明:地方三級管理,三權分立,避免地方權力過重,但地方行政效率受制,試行總督等地方集權制度

明代接受元朝教訓,調整了部分省界,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並分置都指揮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學習宋朝,實行三權分立,避免地方權力過重,形成割據。地方上實行三級管理,比較正常。這種分權確實起過遏制地方權力過大作用,但結果也與宋代一樣,如地方出現緊急事件,無專一的權力,於是又不得不推出總督、巡撫制度,只是在明代始終未成正式地方一級政權。
清:地方三級制,中央把持地方官員任免權,省界更符合自然地理情況,邊疆地區軍政合一,個別行政區注意貧富搭配——清代總督、巡撫正式成為省一級最高長官。各級地方官均由中央吏部銓選,並有期限和迴避等制度,十分嚴格,故總督、巡撫權力雖大,很難形成割據。布政使、按察使名義上雖為督撫的屬員,實際上省內具體事務由布、按兩司職掌,所以仍是三級制。但清代疆域十分遼闊,人口眾多,其統治強度,遠過於漢唐,所以三級制管理幅員還是過大,於是又產生了省與府州之間的道,作為省的派出機構分管一部分府州。清朝在明朝的省界上略有調整,並對周邊的游牧區、漁獵區的劃分和建置,都比較符合自然山川形勝。清代在邊疆地區施行與內地不同的行政區劃制度,由中央委派重臣,授以將軍、都統、大臣等官職,推行軍政合一的統治制度。清初改明南京為江南省,江南省分割為江蘇、安徽時,不依歷史上按自然條件南北分界,而是東西劃分,使兩省都跨有淮北、江南地,有將經濟發達和相對貧困地區搭配的意思。

『叄』 求問什麼是行政執行主體

所謂執行的主體,是指行政執行案件中涉及到的享有訴訟上的權利、承擔訴訟上的義務的主體。在由行政機關執行的時候,就是程序上的權利與義務的承擔者。它包括執行組織、執行當事人、執行參與人和執行異議人。
一、執行組織
執行組織,也叫執行機關,是指擁有行政訴訟執行權並主持執行過程的主體,即人民法院和有權行政機關。申請人申請的具體組織機構是法院的執行庭,並由執行員操作實施。當然這種分工,應當說主要還是工作性質而不是法律性質的,法律上的執行組織或執行機關原則上就是第一審人民法院。當然,如果情況特殊需要由第二審人民法院執行的,或者第二審人民法院決定由其執行的,也可以由第二審人民法院執行。
執行組織除法院以外,就是部分行政機關了。在行政法上,所有的行政機關都有一定的行政職權,但並非所有行政機關就當然有強制執行權。所以,能夠成為執行組織的行政機關只能是依照法律具有強制權與強制手段、措施的行政機關。
執行組織在執行程序上居主導者地位,它主持著整個執行過程,在法律上對執行負責。它負責審查執行的申請,決定執行立案,決定選擇執行措施,制訂執行方案,組織執行活動的實施,並按規定收取執行費用,接受案外人的異議並進行審查,依法決定執行的中止、終結,並宣布執行完畢,等等。
二、執行當事人
執行當事人,是指執行申請人與被申請人,或者是執行人與被執行人。其當事人的身份是由第一審程序中原告與被告轉化而來的,是執行案件權利與義務爭議的主體。無論是一審中的原告還是被告,都可能成為申請人,也可能成為被申請人,關鍵看行政裁判確定誰是權利人誰是義務人。
在行政機關依法自行執行的情況下,沒有申請人與被申請人,而有執行人與被執行人。作為原爭議一方當事人的行政機關,同時又成為了執行機關,這是一種雙重身份兼具的現象。在實踐中,這種執行及時而有效,但同時也難免有功能混淆或不公正之嫌。筆者認為,在現行體制下,至少應考慮由另一個機構負責執行。行政決定與執行的分立,應是行政法治的趨勢。
三、執行參與人
執行參與人,是指除執行當事人以外的其他參與執行過程的單位或個人。他們因情況不同,各自承擔的義務內容也不盡一致。主要有:因佔有執行標的物而承擔的交付、劃撥該標的物的義務等。

『肆』 行政主體指的是什麼

行政違法主體是指違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規,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並能夠獨立承版擔法權律責任的行政相對人。行政違法主體必須具有以下三項特徵:一、行政違法主體必須有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所謂「違反行政管理秩序」,是指行政相對人不遵守行政法律規范,不履行行政法律規范規定的義務,侵犯國家、社會公益或其他個人、組織的合法權益,危害行政法律規范所確立的管理秩序的行為。二、行政違法主體實施的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必須是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所謂「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是指有關行政管理法律、法規對相應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規定了行政處罰。三、行政違法主體必須是能夠獨立承擔法律責任的行政相對人。行政違法主體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三種類型:(一)公民必須要達到行政法規定的責任年齡並具有行政責任能力,才能對其行政違法行為承擔行政處罰責任。(二)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三)其他組織,是指依法成立,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行政權利和承擔行政義務,但又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

『伍』 行政管理主體是什麼

行政組織是行政管理的主體,也是行政管理的載體,一切行政管理都是靠行政組織機構來推行並負責落實

『陸』 行政管理主體是什麼

行政管理主體最廣義的定義是指一切社會組織、團體,行政管理主體狹義的定義指國家行政機關。

隨著社會的發展,行政管理的對象日益廣泛,包括經濟建設、文化教育、市政建設、社會秩序、公共衛生、環境保護等各個方面。現代行政管理多應用系統工程思想和方法,以減少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支出和浪費,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6)行政主是什麼擴展閱讀:

行政管理的類型有:

1、國民經濟管理

這是國家行政機關對社會經濟生活所實行的管理。包括工業、農業、交通運輸、財政金融、商業貿易 以及環境保護和公用事業的管理。

2、文化教育管理

包括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事業的管理。

3、軍事管理

包括徵兵、武裝力量建設、軍事科學研究、國防工程建設等管理。

4、司法管理

包括治安、交通、消防、邊防等管理,以及律師事務、公證事務、勞改獄政管理等。

5、民政管理

包括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和安置等管理。

6、外交事務

包括外交活動、對外經濟貿易、對外文化交流、國際旅遊活動等管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行政管理

『柒』 行政管理和行政決策的主體分別是什麼

行政管理就是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官
員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社會事務和專機關內部事務的行為。屬其主體是各級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官員,客體是具體的各級行政事務。
行政決策主體是特定的,只有具有行政權的組織和個人才能成為決策主體;

『捌』 行政主體是什麼有哪些

是指享有行政權力,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做出影響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並能獨立承擔由此產生的相應法律責任的社會組織。
行政主體具有下列三個特徵:
1.行政主體是享有國家行政權力,實施行政活動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與其他國家機關、組織的區別所在。
2.行政主體是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與行政機關內部的組成機構和受行政機關委託執行某些行政管理任務的組織的區別。
3.行政主體是能夠獨立對外承擔其行為所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具有獨立法律人格的具體表現,也是—個組織成為行政主體的必備條件。
在中國,行政主體包括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玖』 行政主席是干什麼的

負責日常工作事物 和名譽主席相反

『拾』 行政行為主體是什麼

絕大多數情況下,行政行為主體本身就是行政主體(合而為一);只有在專行政機關委託其他社屬會組織行使一定行政職權時,行為主體與行政主體才不統一。

行政主體以權力來源為標准,可分為:職權行政主體,即地域性行政主體,主要賦予行政機關;
授權行政主體,即公務性行政主體,主要授予行政機構、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