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教堂行政

教堂行政

發布時間: 2021-01-05 11:27:40

㈠ 在北京條約中,割占的九龍司一區是不是就是現在的九龍半島

《北京條約》,包括《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主要內容如下:

一、中英北京條約

1860年10月24日(距今158年),欽差大臣奕忻與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簽訂《中英北京條約》。10月13日,英法侵略聯軍占據安定門,進佔北京。16日英法代表向清政府主持和議的代表恭親王奕忻提出賠償英法恤銀50萬兩在22日交付的要求。

並規定23日交換《天津條約》批准書,訂「續增條約」。逃到熱河的咸豐帝下令「只可委曲將就,以期保全大局」。於是奕忻秉承旨意全盤接受英人條件,在北京簽訂了不平等條約。

條文主要內容如下:

1、清朝確認中英《天津條約》有效性;

2、清朝割讓廣東新安縣(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給英國;

3、清朝增開天津為商埠;

4、增加中英《天津條約》的賠款至800萬兩;

5、允許西方傳教士到中國租買土地及興建教堂;

6、容許外國商人招聘漢人出洋工作,充當廉價勞工(苦力);

二、中法北京條約

清政府與法國於1860年10月25日簽訂條約,法國代表為葛羅男爵。約文中法文共27頁,條文主要內容如下:

1、清朝批准中法《天津條約》,賠款增為800萬兩;

2、歸還從前沒收的天主教財產;

3、中文條約第七款明定法國傳教士在各省租買田地及建造自便,但法文版無此條;

4、清朝同意開放大連為商埠;

三、中俄北京條約

《中俄北京條約》又稱《中俄續增條約》,是俄羅斯帝國和清朝於1860年(咸豐十年)11月14日在北京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該條約使清政府確認了《璦琿條約》的合法性,並割讓了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條文主要內容為:

1、清朝承認1858年的《璦琿條約》的有效性,並將原先規定為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以東至海之地(包括庫頁島以及不凍港海參崴在內)約40萬平方公里歸俄國所屬,從此中國失去了東北地區對日本海的出海口;

2、規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賓達巴哈起經齋桑卓爾、特穆爾圖卓爾(今伊塞克湖)至浩罕邊界,「順山嶺、大河之流及現在中國常駐卡倫等處」為界;

3、開放張家口、庫倫、喀什噶爾為商埠;

4、俄國在庫倫、喀什噶爾設立領事館。



(1)教堂行政擴展閱讀:
1860年8月,英法聯軍17000餘人到達天津附近海面,攻克大沽,佔領天津,在通縣擊敗清軍主力。9月22日,咸豐皇帝逃往熱河,任命恭親王奕䜣為全權議和大臣,留京求和議約。在談判時,清政府毫無抗爭,完全接受了英、法的條件。

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全權議和大臣奕䜣與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在北京禮部大堂,交換了中英《天津條約》,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

1860年10月25日,清政府全權議和大臣奕䜣與法國全權代表葛羅在北京禮部大堂,交換了《天津條約》,並簽訂了中法《北京條約》。英法聯軍隨即撤出北京。

1860年11月14日,清政府全權議和大臣奕䜣與俄國駐華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 [1] ,承認了一直拒絕批準的中俄《璦琿條約》。

㈡ 內蒙古自治區和黑龍江省兩個行政區內一共有多少座基督教教堂

基督教傳入內蒙古 約在元代。13世紀歐亞交通貫通,基督教聶斯脫利派傳入內蒙古,當時稱景教。元朝把這些 基督教派統稱為也里可溫教(蒙古語,意為福緣之人)。元代大青山前後景教廣為流傳,並在 豐州(今呼和浩特市東郊白塔)盛行,元亡後皆中斷。新教各宗派於明末清初又陸續傳入。公 元1879年基督教傳入原綏遠地區,在各地設立教堂,發展教徒。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 立後,貫徹黨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實現了"三自"(自治、自養、自傳)並貫徹獨立 自主、自辦教會的方針,改變了聽命於國外教會的狀況。建國初期,有教堂50餘座,教牧人 員170餘人,教徒1萬餘人,現在全區有基督教活動場所481處,教牧人員(含傳道員)近300名 ,教徒12.5萬人。
督教
主條目:哈爾濱基督教
哈利路亞教堂:香坊區油坊街,新建,是黑龍江省最大的教堂。
南崗教堂:南崗區東大直街,原來是德國僑民的大直街德國路德會教堂,建於1916年,市級一類保護建築。
道里教堂:新陽路110號,原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俄僑禮拜堂,建於1924年,市級三類保護建築。
道外教堂:道外北六道街,原浸信會教堂,建於1936年。

天主教
東大直街耶穌聖心主教座堂:南崗區東大直街211號,原波蘭天主堂,2004年重建,塔尖高51.6米。
士課街聖母無染原罪堂:南崗區士課街211號,原來是東正教聖阿列克謝耶夫教堂,1930-1935年重建。市級一類保護建築。
聖若瑟堂:道外區江畔路98號(原南勛六道街道外天主堂現在是幼兒園)。
呼蘭天主教堂:呼蘭區。

東正教
主條目:哈爾濱東正教
1930年代,哈爾濱曾有25座東正教堂。1950年代俄僑大批離境後大部分被關閉。文革期間,位於喇嘛台廣場中央的哈爾濱聖·尼古拉教堂和松花江邊的哈爾濱聖母領報教堂等被毀。現在殘存的東正教堂建築還有大約10座。但至今只有1處恢復了東正教宗教活動,士課街聖阿列克謝耶夫教堂改為天主教堂,聖·索菲亞教堂則改為建築博物館。

聖·索菲亞教堂
聖·索菲亞教堂:典型的拜占庭式東正教堂,是在中國境內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規模最大的一座東正教堂。1997年修復,現為建築博物館。
聖·尼古拉教堂:文革期間被毀。
哈爾濱聖母領報教堂:文革期間被毀。
哈爾濱聖母守護教堂(聖母帡幪教堂):位於東大直街,1930年12月14日建成,拜占庭式樣的中型教堂。1984年10月14日重新開放。
聖·伊維爾教堂:位於道里區工廠胡同,1908年建,服裝廠佔用,市級II類保護建築。
哈爾濱聖母安息教堂:南崗東大直街,1908年建,今哈爾濱游樂園入口展廳,市級一類保護建築。

猶太教
主條目:哈爾濱猶太人
猶太總教堂:道里通江街,1907年建成,1931年重建,今車輛廠招待所,市級二類保護建築。
猶太新教堂:道里經緯街88號,1918年建,今東方娛樂城

㈢ 羅馬公民和臣民對羅馬帝國的管理了解多少

皇帝的名字?幾乎可以肯定。

在公元79年,切斯特尤其如此。這個「城市」實際上還不存在——它仍然是一個新建造的羅馬堡壘,只是開始積聚一個民用外殼來包圍它的軍事核心。「切斯特」這個名字本身就是一個軍營的墮落。因此,在早期,軍團是帝國存在的主要象徵,他們走到哪裡都帶著皇帝的肖像。營地的日常儀式包括代表皇帝的公眾祈禱

一個軍團的虛構人物,在第一軍團中手持皇帝肖像的旗手(左邊的權杖)。公元79年,來到切斯特的遊客實際上是羅馬公民的幾率很低:這個地區剛剛被佔領,而建造這座要塞城市的全部原因就是為了監視不安分的當地居民。

如果你捲入了國家事務,那麼皇帝也無處不在。法律事務以皇帝的名義宣誓來蓋章,而遺囑、離婚、土地轉讓和稅收等世俗事務通常都涉及皇帝。羅馬統治下的埃及已經有大量的資料顯示,這在東方是多麼司空見慣——我們沒有羅馬統治下的不列顛的相關資料,但很可能羅馬統治在公元79年動盪不安的情況下,對日常生活的干涉要小得多。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羅馬法在法律、商業和遺產方面的傳播,會促使很多普通人與皇帝接觸。

在後來的時代,任何羅馬城市的主要行政中心都是一個長方形教堂,它是一座行政建築,同時用作法院、市政廳和社區中心。它是以我們大多數人都會認可的教堂形式建造的——除了教堂有祭壇的地方,長方形廊柱上會有皇帝的肖像,象徵性地主持所有事務。

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記住以下幾點很重要:

提圖斯八十年代的一枚硬幣,用來慶祝他在英國戰勝了布里甘特。照片:硬幣說話

英國最大的現金來源將是軍團——不僅僅是士兵的工資,還有他們周圍涌現的龐大經濟

㈣ 天主教是信仰什麼的和基督教的差別是什麼

一、天主教的基本信仰共十二條,一般也稱為信經十二端。分別是:

1、天主聖父創造天地;

2、天主聖子、主耶穌基督;

3、天主聖子降世成人,他的母親童貞女瑪利亞;

4、耶穌受難而死;

5、耶穌死而復活;

6、耶穌升天;

7、末日審判;

8、天主聖神;

9、聖而公教會諸聖相通功;

10、赦罪;

11、人死後肉身在世界末日時復活;

12、永生。

二、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差別:

1、聖經的卷數不一樣:天主教新舊約共七十三卷;基督教聖經只有六十六卷,把舊約中用希臘原文寫的七卷刪除,不承認是聖經;

2、對聖母瑪麗亞的理解不一樣:天主教給與適當的敬禮,因為她是耶穌基督的母親,並有服從、謙卑、忍耐等等美德,被認為是學習的榜樣;基督教不敬禮聖母瑪麗亞,有的極端份子甚至譴責、曲解天主教恭敬聖母瑪麗亞的本意。

3、主張不一樣:基督教其他各派幾乎都主張只靠信德就可成義,不需要行善功;天主教一方面靠心德,一方面要遵照天主的旨意行善功。



(4)教堂行政擴展閱讀

天主教在全世界傳播,其神職人員實行獨身制。各修會形成其隱修制度,並且有一整套等級分明的教階體制。教會由耶穌一個人開始,已有25億信徒。耶穌基督的降生改變了整個人類的歷史,他從未離開過巴勒斯坦,他的門徒卻遍布大地。

基督教是對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各教派統稱,亦稱基督宗教。公元1世紀,發源於羅馬的巴勒斯坦省。它建立的根基是耶穌基督的誕生、傳道、死亡與復活。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新教、東正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較小教派。

基督教認為聖事是耶穌基督親自定立,並具有一定形式的宗教禮儀,它藉助一定可見的形式賦予領受者不可見的基督的「寵愛」和「保佑」,凡誠心領受者,都能獲得。天主教和正教認為「聖事」有七件,即聖洗、堅振、告解、聖體、終傅、神品和婚禮。新教一般僅承認洗禮和聖餐為「聖禮」。

㈤ 歐洲五國分別是哪五國

歐洲五國是位於北歐的挪威、瑞典、丹麥、芬蘭和冰島及其附屬領土如法羅群島、格陵蘭、揚馬延島、斯瓦爾巴群島和奧蘭的統稱。五國都是世界上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福利體系在全球范圍內處於領軍地位。

1、挪威

挪威王國(挪威語:Kongeriket Norge或 Kongeriket Noreg),簡稱「挪威」(挪威語:Norge 或Noreg), 意為「通往北方之路」,是北歐五國之一,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

挪威領土南北狹長,海岸線漫長曲折,沿海島嶼很多,被稱為「萬島之國」,領土與瑞典、芬蘭、俄羅斯接壤,屬地還包括斯瓦爾巴群島和揚馬延島。首都為奧斯陸。

2、瑞典

瑞典王國(瑞典語:Konungariket Sverige),簡稱瑞典(瑞典語:Sverige),是一個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國家,北歐五國之一,首都為斯德哥爾摩。它西鄰挪威,東北與芬蘭接壤,西南瀕臨斯卡格拉克海峽和卡特加特海峽,東邊為波羅的海與波的尼亞灣。

瑞典與丹麥、德國、波蘭、俄羅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隔海相望,海岸線長7624千米,總面積約45萬平方公里,是北歐最大的國家。

3、丹麥

丹麥王國(丹麥語:Kongeriget Danmark,舊譯為「嗹(lián)國」、「嗹馬」),簡稱丹麥,北歐五國之一,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擁有兩個自治領地,法羅群島和格陵蘭。北部隔北海和波羅的海與瑞典和挪威相望,並與之合稱為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南部與德國接壤,首都兼第一大城市是哥本哈根。

4、芬蘭

芬蘭共和國(芬蘭語:Suomen tasavalta,瑞典語:Republiken Finland),簡稱芬蘭(芬蘭語:Suomi, 瑞典語:Finland),位於歐洲北部,北歐五國之一,與瑞典、挪威、俄羅斯接壤,南臨芬蘭灣,西瀕波的尼亞灣。

國土總面積33.8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100公里,內陸水域面積佔全國面積的10%,有島嶼約17.9萬個,湖泊約18.8萬個,有「千湖之國」之稱。芬蘭冬季嚴寒漫長,夏季溫和短暫,全國1/3的土地在北極圈內。

5、冰島

冰島共和國(冰島語:Lýðveldið Ísland),簡稱冰島,是北大西洋中的一個島國。位於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匯處,北歐五國之一,國土面積為10.3萬平方千米,人口約為34萬,是歐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首都是雷克雅未克,也是冰島的最大城市,首都附近的西南地區人口佔全國的2/3。

㈥ 政府拆教堂是否符合我國憲法

《行政強製法》第五條規定:「行政強制的設定和實施,應當適當,採用非強制手段回可以達到行政管理答目的的,不得設定和實施行政強制。」適當原則,即合理原則,指行政強制的設定與實施,應當符合理性,手段與目的應當相當,合乎比例,非強制手段優先,盡可能採取最小傷害的做法,不能用大炮來打麻雀

㈦ 馬來西亞有哪些景點

一、吉隆坡(KUALA LUMPUR)

吉隆坡是馬來西亞首都,位於巴生河和鵝麥河交匯處,面積243平方公里,人口約150萬,北距檳城408公里,南離新加坡395公里,西去巴生港43公里。一般認為,吉隆坡是由華人葉亞來(葉德來)率領華工在1857年開埠的。19世紀下半葉在此發現錫礦,吉隆坡也隨著錫礦業的發展而迅速崛起。1880年,英國殖民當局將吉隆坡定為雪蘭莪州首府。1975年2月,吉隆坡從雪蘭莪州分離出來,劃為聯邦直轄區,作為馬來西亞首都。

「吉隆坡」的馬來語含義是低窪潮濕的泥河口。20世紀70年代以來迅速發展成為繁榮、美麗、整潔的現代化都市,是馬來西亞政治、經濟、商業、文化中心,市內主要名勝有國油雙峰塔、吉隆坡塔、湖濱公園、胡姬花公園、國家博物館、國家動物園、獨立廣場、天後宮等,每年吸引大批國內外遊客。

二、國油雙峰塔(PETRONAS TWIN TOWERS)

國油雙峰塔是吉隆坡的標志性建築物,位於吉隆坡市內黃金地段,是吉隆坡城中城建築群(KLCC)的主體部分(其它還包括東方文華大酒店、休閑公園及回教堂等)。

該塔由美國建築設計師凱撒·佩里設計,高451.9米,共88層,是世界最高建築物之一。在第41至42層處由一座長58.4米、距地面170米高的空中天橋連接起來。樓體選用世界最先進的建築材料,表面材料選用鋁合金、不銹鋼和鋼化玻璃。室內設計採用了伊斯蘭教建築中常用的幾何型圖案。1993年12月動工,兩塔分別由韓國和日本的建築公司承建,於1996年建成,共耗資約12億美元。1999年,馬哈蒂爾總理為雙峰塔主持封頂及開幕典禮。

1號塔為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總部辦公大樓,2號塔樓為對外招租的辦公寫字樓。塔內中央空調系統是由天然氣作為能源驅動,設有完善的防火保安系統。塔樓底部擁有綜合購物中心、交響樂演奏廳、畫廊、國油科學館等設施。雙峰塔每年維修和保養費高達4000萬馬幣。

三、新行政中心(PUTRA JAYA)

1996年8月,馬哈蒂爾總理提出將布特拉再也建成馬新行政中心。位於吉隆坡市與吉隆坡國際機場之間,相距兩地各約40公里。整個布城面積廣闊,山林起伏,宏偉壯觀,其中70%是青蔥地帶,紅花綠葉相映,環境清幽宜人。所有建築物順著自然的山勢建起。布城公路寬廣,最寬處來回川行可以有12條車道,而且每一段公路夾道的燈柱都有不同的設計。隨著總理府於1999年6月率先建成並遷入辦公,副總理府和許多政府部門也相繼遷入。經過多年建設,新行政中心現已成為一座頗具規模的現代化新興城市,住宅區、商業區、文化、休閑設施和交通體系已基本配套,並成為馬來西亞一處新的旅遊景點。布城中的總理府、總理官邸和布特拉回教堂(可容納1萬人同時祈禱)富麗堂皇,十分壯觀。

四、馬六甲(Malacca)

馬六甲州位於馬來半島西南端,濱馬六甲海峽,離吉隆坡147公里,距新加坡245公里,總面積為1650平方公里,人口約60萬。馬六甲城為首府,是馬來西亞主要港口之一。

馬六甲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城市,建於1403年,曾是滿剌加王國的都城,也是東西方貿易的樞紐和伊斯蘭教的傳播中心。1511年被葡萄牙佔領,1641年落入荷蘭人之手,1786年又被英國人侵佔,再次被荷蘭統治。1824年英荷簽約,同意由英對馬六甲實行永久管轄,成為英海峽殖民地。二戰後加入馬來西亞。

馬六甲歷史上與中國聯系密切。明朝同滿剌加王國的政治、貿易關系有很大發展。1405年,馬六甲蘇丹拜里米蘇拉(PARAMESWARA)率500隨從搭尹慶使臣的船赴中國覲見皇帝。明成祖封拜里米蘇拉為滿剌加國王,贈予詔書和誥印,並應拜里米蘇拉要求刻一鎮國石碑。該碑由鄭和於1409年用船載到馬六甲,立於三寶山上(該碑現已下落不明)。鄭和七下西洋,五次駐節馬六甲。1411年至1433年,拜里米蘇拉及其子孫曾多次訪問中國。據馬來紀年記載,明朝皇帝把漢麗寶公主嫁給蘇丹曼速沙(SULTAN MANSOR SHAH 1458-1477),並派500名宮女隨從公主定居在一座山上,該山稱為DEN CHINA,意為華人區。現在BUKIT CINA即源於此。由於鄭和多次在此駐足,所以華人將之稱為三寶山。

農業和商業是馬六甲的傳統產業,近年來政府重視發展旅遊業和工業。城西北郊13公里的海濱建有深水碼頭。郊區亞沙漢山是馬來西亞橡膠種植業的發源地。馬六甲手工藝也很出名。

五、馬六甲荷蘭紅屋(THE STADTHUYS)及教堂

荷蘭紅屋約建於1641至1660年間,是荷蘭殖民者留在遠東的歷史最久遠的建築物。紅屋由當時的荷蘭殖民地政府專門由荷蘭運來的紅磚所建,原名STADTHUYS,即總督府之意,俗稱「紅屋」,歷來為殖民者的行政中心。1987年開始,馬六甲州政府將紅屋由行政中心改建為歷代州王朝的歷史展覽館,現為歷史及人類博物館。紅屋旁邊的天主教堂建於1753年,是荷蘭殖民地時期的典型建築,亦由紅磚建成。教堂內有手工製造的長凳,黃銅聖經和繪在釉彩瓷磚上的「最後的晚餐」像等。

六、馬六甲聖保羅山(ST. PAUL』S HILL)

聖保羅山又名「馬六甲升旗山」,因聖方濟教士1548年在此山上建聖保羅教會學校,聖保羅山與聖保羅教堂因此得名。聖方濟教士隨後到中國、日本傳教,1552年病死於中國,次年其遺靈轉運來馬六甲,安葬在聖保羅教堂內。聖保羅教堂據說是遠東地區最古老的一座教堂。17世紀初,葡萄牙、荷蘭爭奪馬六甲,山上的建築物毀於戰火。登聖保羅山可眺望馬六甲海峽。

七、馬六甲巴巴娘惹遺產博物館(THE BABA NYONYA HERITAGE MUSEUM)

明朝起,華人開始移民馬六甲。由於當初華人移民中女性極少,男性華人被迫與當地人通婚。「巴巴」和「娘惹」即為華人與馬六甲當地婦女通婚後生下的男性和女性後代。他們在心理及傳統上仍然十分中國化,語言為夾雜中文詞彙的馬來土語。其房屋建築風格極為講究雕琢。該博物館為曾姓私人博物館,較為全面地展示了其當時的日常生活形態。

八、獨立紀念館(PROCLAMATION OF INDEPENDENCE MEMORIAL)

建於1912年,前身為馬六甲俱樂部,主要展示馬來西亞(其時為「馬來亞」)獨立斗爭時期的珍貴文物。馬來西亞首任總理拉赫曼即在此樓陽台宣布馬來亞獨立「MERDEKA」。

㈧ 中國天主教和基督教有什麼區別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區別:

1、傳道使命

天主教較注重普世教會及用天主教教理傳道,推展修會男女會士到世界各地傳道、建立教會;地方教會則由聖職人員負責牧靈工作;而忽略信友的傳道使命。基督教開始就以信徒和地方教會為主體,注重信徒直接用聖經傳道及擴展地方教會,而較忽視當地文化。

2、行政組織

天主教注重從上治下的聖統制,以教宗治理普世教會。以教區主教治理地方教會。 基督教以信徒和地方教會為主體,由信徒選出的「長老團」,集體治理其地方教會。

3、敬禮聖賢

天主教敬禮聖賢包括聖母、天使、聖人、聖女、人類歷史中的聖賢、祖先,並繪制有形象的耶穌,聖賢和祖先的牌位,表達敬意、效法善行、彼此相通、請求轉禱上主。基督教依照舊約禁拜偶像,只以耶穌為天人中保,不敬禮聖賢和祖先。

4、聖事祈禱

天主教有七件聖事禮儀,即聖洗、堅振、聖體、告解、聖職、病老傅油、婚姻,以彌撒感恩祭典為中心,全球有統一的團體祈禱經文。基督教各教派都有聖洗聖事,而無彌撒聖祭,也無其它聖事,聖餐也只是紀念主耶穌的最後晚餐,團體祈禱,注重讀聖經、講道,獻唱聖詩、祈禱。

(8)教堂行政擴展閱讀:

基督教為了促進各教派的交流共融,設立了普世基督教協會,天主教召開梵二大公會議,除了革新整體教會,並以大公主義法令,從彼此的共同點交談,合作促進所有基督徒合一,梵二後,也設立基督徒合一秘書處,積極推動與基督教兄弟姊妹互訪交流、共同祈禱。

在主內合為一體是主耶穌的心願和遺言,父願眾人都合而為一,願他們在我們內合而為一,如同你在我內,我在你內,使他們完全合一。

有些基督教人,因對天主教了解不夠,看天主教恭敬聖母。遂產生誤解,當問起基督教與天主教有什麼不同時,便答復說:「基督教拜上帝、拜基督、天主教拜瑪利亞、天主教是瑪利亞教。」

㈨ 西班牙的時間

西班牙的時間比北京晚7個小時。如果現在北京時間是早上8:00,西班牙時間就是凌晨1:00。

西班牙王國,簡稱西班牙,位於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地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處,西鄰葡萄牙,北瀕比斯開灣,東北部與法國及安道爾接壤,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領土還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島,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島及非洲的休達和梅利利亞。

(9)教堂行政擴展閱讀:

西班牙的位置境域:

西班牙總面積為50592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為499542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為5240平方公里。它在歐洲排名第五。

大部分領土位於伊比利亞半島,東北部是法國和安道爾,西面是葡萄牙,穿過比利牛斯山脈。南臨直布羅陀海峽的是非洲的摩洛哥。北臨比斯開灣,東臨地中海與義大利隔海相望,西北、西南臨大西洋。

西班牙首都:

西班牙首都馬德里是歐洲歷史名城,市區面積607平方公里,人口32.3億。它有400多年的歷史,是一個國家的政治、文化、經濟和金融中心。馬德里是西班牙中部經濟區的綜合經濟中心,也是交通、物流、研發、消費和高科技產業的中心。

交通發達,13條地鐵線路總長226公里。馬德里自治大學擁有36個古代藝術博物館,100多個博物館,18個圖書館,100多個雕塑團體,規模居歐洲第一。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