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國家行政學院張占斌

國家行政學院張占斌

發布時間: 2021-01-05 09:23:18

❶ 談一談,我國經濟發展的韌性、潛力和迴旋餘地的體現在哪些方面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張占斌表示,中國版經濟具有韌性好、權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優勢,能夠不斷鞏固經濟持續向好的態勢。首先,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好,主要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是實現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改革開放是與時俱進、不斷取得前進動力的制勝法寶以及依靠經濟結構優化和產業結構升級增強了新時期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和彈性這三點關鍵原因;其次,中國經濟發展潛力足,具有市場資源空間廣闊、內需潛力持續旺盛、新的活力更加充沛的發展潛力空間;最後,中國經濟的迴旋餘地大,主要表現是經濟發展的梯度差異明顯,經濟發展的進退空間巨大,具體表現在發展空間大、產業門類齊全、宏觀調控餘地大這三點主要層面。

摘編自《光明日報》供參考。

❷ 兩會精神的解讀講座

名 稱:聚焦結構調整 關注熱點民生 —兩會精神深層解讀(音像)
作 者:王健、張占斌、劉明福
單 位:套
類 別: 黨群宣傳— 音像
出版單位:國家行政學院音像出版社
其它介紹:2010年3月/共四講/4張DVD光碟/每張盤時長100分鍾
定 價:580元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把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作為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抓緊抓好。」如何推進學習型政黨建設? 必須從打造學習型機關做起,並把加強健身和學習結合起來,讓健身成為風氣,讓學習成為常態。
學習是文明傳承之途,人生成長之梯,政黨鞏固之基,國家興盛之要。建設學習型政黨,不僅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黨的自身建設發展的內在要求。旨在把我們黨建成人人學習,終身學習、與時俱進、持續創造的政治組織,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成為中國工人階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本片歷時三年,由30餘位黨史專家,學者傾力完成。本片從科學理論武裝,具有世界眼光,善於把握規律,富有創新精神四個方面,以在事紀形式對建設學習型政黨進行科學的解讀,以全景大畫面的現代影視藝術形式予以充分的,客觀的、翔實的展現、是各級領導幹部建設學習政黨的學習大參考。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於2010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開幕。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中國經濟經受了世界金融危機的嚴峻考驗,率先迎來了經濟復甦的春天。而結構調整、消費不振、樓市泡沫、通漲壓力等困難依然有待解決。如何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成為中國發展的主題。因此,這次兩會立足於總結經驗教訓,確立新的起點,直面嚴峻挑戰,精心謀劃未來,因而具有不同尋常的重大意義。 2010兩會精神解讀專題學習講座分為兩講,內容如下:
一、學習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專題講座(上、下)
主講人:中央黨校教授 楊秋寶
二、 兩會走進新時代(上、下)
主講人:中央黨校教授 張希賢
《2010年兩會精神深層解讀》主要內容:
第一講:中國經濟轉型與結構調整的深度解讀
主講人: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 王健教授
第二講: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與房價問題
主講人: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 張占斌教授
第三講:建立利益協調機制,化解社會高風險
主講人:國防大學原軍隊建設研究所所長 劉明福教授
第四講:著力改善民生的政策重點分析
主講人: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 惠雙民教授

❸ 明年中國經濟將有哪些新動向

中國經濟明年將有哪些新動向?
字型大小
評論 郵件 糾錯 2014-12-12 05:24:28 來源:重慶商報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新常態下明年經濟發展態勢如何?調結構能否保持穩增長?改革有哪些重頭戲?民生有哪些新看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出了明年經濟工作的一系列新動向。

看趨勢:

消費心理分析成重點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占斌說:「以前大家對新常態有各種看法,還有人認為新常態意味經濟衰退。通過這次中央對新常態全面、深刻、系統的界定,可以消除認識誤區,引導人們正確、理性、客觀看待新常態。」

會議強調,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可以看到,中高速增長、發展方式轉變、結構深度調整、發展動力轉向是新常態的基本特徵。

在此基礎上,會議明確注重滿足人民群眾需要、市場和消費心理分析、引導社會預期等是新常態下經濟工作的重點。

看改革:

引入群眾評價機制

會議提出要加快行政審批、投資、價格、壟斷行業、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資本市場、民營銀行准入、對外投資等領域的改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說,當前企業、市場、群眾都呼喚改革加快推進,但改革措施是通過具體部門來推進的。「各級政府部門往往有自己的利益和問題,在抓落實上可能主動性不夠。必須強化責任,落實督辦責任制和評估機制,引入群眾評價,為推進改革措施落實建立制度保障。」

看民生:

防止平均數掩蓋大多數

會議著重強調要做好就業和扶貧工作;做好就業工作,要精準發力,確保完成就業目標;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體人口,實現精準脫貧,防止平均數掩蓋大多數。

張立群說,做好就業和扶貧,是新常態下中央經濟工作的兩個重要底線。今後要更加註重社會公平,充分發揮好政府保障社會公平的職能,針對特定目標和群體精準發力。

看區域發展:

三大新亮點不掩四大老區域

尋找新的發展空間,會議將目光投向區域發展戰略—「要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爭取明年有個良好開局。」但會議同時突出強調,「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要繼續實施。」

張占斌說,會議釋放出完善區域政策的新動向,即更加強調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和共同發展,也回答了外界的一些擔心。本版稿件均據新華社

❹ 國家行政學院謝振東在行政學院任什麼職務

10月10日下午,經濟學部舉辦博士後出站報告評審會。經濟學部博士後謝振東同志專就《中國城市發展評價屬體系——中國幸福城市發展評價體系的模型編制和計算方法》作了答辯。中共中央黨校原校委、副教育長王瑞璞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研究所王延中所長、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張青教授、李江濤教授參加評審會,經濟學部主任張占斌教授主持評審會。
他是經濟學博士參與報告,而不是擔任職務!

❺ 東北振興還有哪些問題有待破解

2015年12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會議指出,東北老工業基地實現全面振興的前景是廣闊的,當前東北地區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問題,解決這些困難和問題歸根結底還要靠全面深化改革。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出現了「新東北現象」,主要表現為在四大區域板塊中,東北地區經濟率先出現持續增速下滑。 今年前三季度,東北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經濟增速分別為2.7%、6.3%、5.5%,全部居於全國後五位。但與此同時,東北地區就業、物價、收入等指標整體保持穩定,經濟發展呈現許多積極因素。 東北地區增速之所以出現一些回落,主要是因為產業結構相對單一,在中國經濟進入新階段以後出現了抗風險能力、抗市場沖擊能力相對比較弱的問題。 回顧歷史,東北地區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擔負著我國重要經濟發展板塊的重任,工農業發展都走在全國前列。上個世紀末,東北地區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慢慢被落下。2003年,中央出台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相關意見,經過10多年的改造和振興,老工業基地重新煥發了活力。 「『新東北現象』是結構問題長期積累的集中爆發。雖經過10多年的振興發展,東北地區的經濟結構發生了一系列深刻變化,但長期積累的一些結構性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一旦外部環境發生改變,就可能對經濟增長形成劇烈沖擊。」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占斌說。 專家表示,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振興東北的若干意見,表明東北地區振興發展再次迎來了重要契機。 會議強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推進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關鍵時期,要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適應和把握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趨勢性特徵,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自信,堅持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努力提升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發展活力、內生動力和整體競爭力。 從發展趨勢看,東北老工業基地還蘊藏著巨大的活力,裝備製造業在世界上也有很強的競爭力。「在今後相對較長的一個時期內,東北經濟仍將處在以工業經濟為主導的工業化中後期階段,工業特別是裝備製造業在東北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競爭力提升方面的作用仍將是第一位的。」 會議明確了抓好新一輪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四大著力點: ——著力完善體制機制,要堅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形成一個同市場完全對接、充滿內在活力的體制機制; ——著力推進結構調整,下大氣力改變傳統產品佔大頭、「原」字型大小「初」字型大小產品居多的單一產品結構; ——著力鼓勵創新創業,把創新作為東北內生發展動力的主要生成點,激發調動全社會創新創業激情;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當前東北三省的首要任務是貫徹落實中央精神,結合「十三五」規劃,破解發展瓶頸制約,千方百計穩增長。 「中央應在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高端製造業投資布局等方面,給予東北地區更多的項目支持,在財稅、信貸、土地等方面給予東北地區更多的政策傾斜。」張占斌說。 他同時指出,東北地區的根本出路在於工業結構轉型升級,在於提升裝備製造業的競爭力,在於能否盡快形成新的產業增長點。 可以預見,如果轉型升級順利實施,東北地區將展現出一幅全新圖景。正如會議所提出的,到2020年,東北地區要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結構性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在此基礎上,爭取再用10年左右時間,東北地區要成為全國重要的經濟支撐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和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基地,國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和重要技術創新與研發基地。

❻ 請問18屆三中全會的精神是什麼啊有哪些重要議題謝謝!

為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精神,准確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刻內涵,國家行政學院音像出版社特回邀中共中答央黨校和國家行政學院的相關專家對全會精神進行詳盡的解讀。專家們在專業研究的基礎上,認真學習並以獨到的視角解讀全會精神,是廣大黨員、幹部學習領會三中全會精神的優秀輔導講座。

第一講:全面把握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
主講人: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所所長、教授、博導 韓保江
第二講:釋放經濟改革的紅利——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主講人:國家行政學院經濟教研學部主任、教授、博導 張占斌
第三講: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創新——創新社會治理體制
主講人:中共中央黨校科社教研部副教授 王道勇
第四講: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政府改革新思想、新觀點、新論述
主講人:國家行政學院新聞中心主任、研究員 胡 敏
第五講:走向制度文明的制度自信——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
主講人:中共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導 張志明

❼ 我想問關於天津師大管院的問題

位居我國五級政府架構中第三層級的地級市,發現自己正處於一個尷尬的境地:宏觀問題管不上,微觀問題夠不著,可謂「上不著天,下不著地」。

這種尷尬在近年的政府職能轉變中日顯突出。由於大量審批事項被取消,地級市行政職能事實上趨於「空心化」,而維持其正常運行的成本,每年則數以億元計。《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采訪中聽到許多基層幹部抱怨,這么多人總要有事情做,於是就生出很多檢查和評比。一位縣委書記告訴記者,現在他至少有1/3的精力是用來接待地級市領導和各種部門的檢查。

三大「漏斗效應」

我國地級管理層從上世紀80年代始,由派出機構逐步演變為一級行政區劃,目前全國332個地級機構中,大部分都實行了市管縣的體制。最初,省會城市和大城市領導縣,或地市合並之後,由於地市本級經濟實力強,對縣級經濟有明顯拉動作用,推行比較順暢。而90年代以來進行的大規模撤地設市、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則由於地級市本身的經濟實力弱,因而收權收利,形成「漏斗效應」,削弱了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對地級市而言,有一級政府設置,相應就有一級權力機構、審判機關、檢察機構等各類機關、事業單位的對口設置,人員、機構成本很高。如福建南平市本級去年的財力是3.8億元,財政供養人員11295人,包括公檢法、行政、教育、離退休、事業單位人員等,這3.8億元財政預算除保工資和基本運轉外,無力顧及其他支出。廣西地級市防城港規模較小,情況類似。防城港只有80萬人口,市本級財政供養人口3221人,2003年財政支出1.64億元,主要支出為教育經費、離退休人員工資和各類機構運轉經費。

投入高額成本維持的龐大地級市架構,在實際工作中卻有可能成為社會發展的阻礙,這被概括為三大「漏斗效應」:

一是「財政漏斗」。由於一些地級市本身城區的經濟體量較小,靠自身財力不足以每年拿出幾個億的資金維持地級市運轉,只能靠行政手段對下「抽血」、對上截留,下級縣市敢怒不敢言。

廣西的東興市是防城港市「代管」的縣級市。東興市財政局一位負責人告訴《瞭望新聞周刊》,由於防城港市本級的財政收入難以維持其自身的運轉,財政收入較好的東興市就被防城港市「抽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按照《防城港市人民政府關於實行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的決定》,東興市收繳的地稅中要按照一定比例上交給防城港市。如2003年東興市財政總收入1.9億元,上交中央稅收2800多萬元,上交防城港市180多萬元。

其次,採取各種辦法截留上面劃撥下來的資金。如2003年國家民委給東興市民委80萬元的項目資金,被防城港市截留30萬元。去年上面撥給東興市的各種專項資金有3000多萬元,都要經過防城港才能轉到東興,到去年年底還有900多萬元的資金沒有劃到東興市財政賬戶上來。

第三,行政劃撥東興市的「財源」到防城港市「管理」。東興市是對越南經貿口岸,到越南的遊客每人可收取旅遊服務費145元,每年有幾千萬元的收入。去年7月,防城港市用行政命令將這個收費權劃到防城港市,東興市的財政收入受到較大影響。

二是「權力漏斗」。福建省晉江市港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一位人士私下告訴《瞭望新聞周刊》,晉江市去年初在深滬鎮建一個化工儲罐區,工程建好了,營業證卻還沒有辦下來。泉州市港務局幫助協調讓這個化工儲罐區「試運行」,條件之一是晉江市每年要向泉州市港務局上交50萬元的「貨物港務費」。

爭權和爭利益的事情不斷在一些地級市和縣級市之間發生。福建省的武夷山風景區原來一直歸武夷山市(縣級市)管理,但從前年開始,南平市設置了「南平市委武夷山風景區工作委員會」,南平市一位副市長任「一把手」,人事權收歸南平市,形成武夷山市管旅遊促銷和日常管理,南平市管決策的局面。由於南平市的這位副市長分管工作太多,常常「十天半個月才來風景區上一次班」,很多事情要等他來上班時才能拍板。三是「效率漏斗」。福建晉江市有進出口業務的企業達700多家,企業進口商品要到省裡面辦理「自動進口許可證」,晉江市外經部門審核完後,企業還要經過泉州市外經部門審核才能報到省里。晉江市外經局一位副局長抱怨說:「泉州市外經局分管這一業務的只有幾個人,他們不了解下面企業的具體情況,也不負責驗貨,卻一定要蓋上他們的章才行。」企業來回辦手續耽誤了大量時間。讓晉江市企業惱火的還有泉州市金融機構的辦事效率。晉江是縣級市,盡管經濟規模遠超過福建山區的一些地級市,但是金融機構的管理許可權還是縣級行的許可權,每筆貸款都要到上級行嚴格審批,尤其是首批貸款,至少要過七、八道手續,經過十幾個人手,沒有兩個月時間根本辦不下來。

專家認為裁撤地級市可分三步走

和國際上通行的三級政府不同,我國是五級政府架構,即「中央-省-地級市-縣、區-鄉鎮」。行政層級越多,管理成本越高,管理效率越低。隨著交通通信條件的發展,政府經濟職能的縮小和公共管理方式的轉變,減少行政層級,擴大管理跨度已成為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有關專家認為,鑒於地級市這一層級的現狀,可考慮從裁撤地級市入手推進我國行政管理層級的壓縮和改革。專家建議這一改革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放權」,即賦予縣相當於地級市的經濟和社會管理審批許可權。目前浙江、福建和湖北等省在這方面已先行一步。去年10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的《關於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規定:除國家法律和政策明確規定由地級市審批或審核的外,其餘的省、市政府審批權均授予縣(市)政府行使,由縣(市)自行審批;省直各部門對縣(市)的各類專項補助直接下達到縣(市),抄送各地級市主管部門備案。這樣在財政體制和審批體制上,縣(市)和地級市從上下級有關系變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兄弟關系」。財政體制上的「省管縣」模式也在湖北省推開,湖北省政府近日宣布:全省今年4月份起實行省管縣(市)的財政新體制。第二步是「脫鉤」,即在條件成熟的地方由省直管縣,實現縣市和所在地級市「脫鉤」。實現這一改革後地級市怎麼辦?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認為,從減少人員分流壓力和保持穩定的角度出發,可繼續保留地級市的行政級別不變,但其主要職能將集中用於所在城市的中心城市建設上。

第三步是「分省」,即劃小省的管轄范圍。方式之一是在經濟發達和地位重要的中心城市實現中央直轄,用增設直轄市的辦法劃小省的范圍。「重慶模式」對這一步改革具有借鑒意義。重慶市實現直轄以後,通過兩次行政管理體制的調整,撤消了由四川省劃過來的原涪陵市、萬縣市、黔江地區三個地市級中間管理層次,構建起「兩級政府三級管理」的新體制,實現了重慶市對40個區縣的直接管理。重慶市現有的行政管理模式,節約了大量機構和編制,降低了行政管理成本。目前全國財政供養人口比例為35∶1,而重慶市為52∶1,由此每年節約的財政支出就達32億元。

配套改革要跟進

專家認為,「三步走」改革方式較少涉及到人員分流和大幅度調整,可以避免引發不穩定因素。但專家認為要處理好以下幾種關系,相關配套改革宜同步推進。一是不宜搞「一刀切」。四川省宜賓市副市長馬平等認為,從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這一規律出發,對已形成市場經濟內在聯系的區域,不宜再進行人為分割,可將地級中心城市做大,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和帶動作用,這一點可參照「東莞模式」,由市直管鄉鎮,不再設區一級行政機構。

對縣域經濟發展仍然相對落後、經濟內在聯系不大的地區,不宜搞行政「拉郎配」將縣與縣組合成「大縣」,仍可保留較小的行政單元。在行政級別上,省直管的市縣仍然可分成廳局級、副廳級、處級三種層次。

二是宜和行政管理與審批制度改革同步推進。重慶市豐都縣委書記譚大輝認為,減少行政層級以後,對省一級和中央一級的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以「簡政放權」為主要特徵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正在向縱深推進。在減少行政層級的改革中,要對政府大幅度「削權」,真正建立起「有限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架構。

三是宜和縣鄉體制改革與事業單位改革協調推進。華中師大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賀雪峰教授說,目前我國一些地方正在進行撤鄉並鎮的試點,一些地方的力度還相當大。稅費改革之後,鄉鎮政府的負擔大大減輕,為鄉鎮職能轉變創造了有利條件,如果進行減少地級市的改革,實現省直管縣後,可進行將鄉鎮改為縣派出機構的改革,進一步精簡鄉鎮機構。同時,我國各類事業單位的改革目前已提上議事日程,減少行政層級以後,對應相應層級的事業單位可加快走向社會的步伐,如果協調推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央決策層不僅僅限於在原有體制上考慮行政改革問題,也更關注從行政架構上尋找改革的突破

一個中等地級市,每年光工資就要財政支出2億左右,再加上後勤,辦公經費等,一年一個市本級的財政支出要在5 億左右,而全國共有260多個地級市,匡算下來,每年全國單地級市本級的財政支出就要在1300億以上

現在還保留的審批許可權,控制在省級部門和中央部委手裡,體制不動,擴權強縣就遇到了天花板

香港《大公報》最近發布的一條消息稱,「十一五」期間,我國將啟動行政區劃改革,建立省縣兩級地方政府體制( 即取消地級市),並實行城鄉分治。一時引起各方關注。

這一說法是否准確?我國的行政區劃將如何調整?具有中國特色的地級市又是如何產生的?本報記者為此采訪了權威專家及國家有關部門。

地級市已成了抽水機

記者:劉勇研究員,您是「十一五」規劃制定的參與者,香港媒體援引你的說法,「十一五」我國將要取消地級市嗎?

劉勇:我沒有接受過《大公報》的采訪,香港媒體引用的是我執筆的一篇報告中的觀點,是學術界爭鳴性質的理論探討,在「十一五規劃」中並沒有改變現有五級行政管理體制,只是「有條件的省進行省直管縣試點」。

記者:但是高層已經一再發出信號,將對行政區劃有所動作,例如全國農村稅費改革工作會議就提到,具備條件的地方,可以推進「省直管縣」的試點。

張占斌:從2002年起,浙江、廣東、河南、遼寧、湖北等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在財政上省直管縣的試點,浙江甚至已經在一些社會管理事務上進行省直管縣的試點,中央只是因勢利導,但是不搞一刀切,做硬性規定,隨著經濟和社會管理職能上省直管縣,勢必會最終實現省全面直管縣,這是一個趨勢,但是短期內成為現實難度很大。

周天勇:省直管縣這種思路將對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和推動。政府改革從減人、減事、合並機構的行政職能調整,開始擴展到減少層級的行政改革。盡管這項改革還處於醞釀階段,但的確是行政體制改革思路上的重要動向。中央決策層不僅僅限於在原有體制上考慮行政改革問題,也更關注從行政架構上尋找改革的突破。

張占斌:在市管縣的體制下,市級機構多是起上傳下達作用;多了一個環節,不利於政令的暢通。在地級市這一級,形式主義、文牘主義已經到了相當泛濫的地步,而在目前財政轉移支付和分稅制的情況下,地級市成了抽水機,為了中心城市的發展,往往截留所轄縣的資金,一些大項目也安排在市區,從而城鄉差距越來越大。

劉勇:省管縣體制不僅僅是行政區劃的簡單變動,而是地方政府權力的再分配。1980年代,地級由虛轉實,本意是打破多年來市縣之間的行政壁壘和城鄉分割、工農分離的格局,發揮中心城市對農村拉動作用,但後來弊端越來越多,尤其是一些不具備經濟輻射能力的城市強行升格,現在與轄縣矛盾加大,弊端明顯。

李鐵:隨著市與縣經濟差距的縮小,市縣矛盾已成為當前城市群區行政區劃管理中最突出的矛盾。在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表現尤其明顯。

市管縣是計劃經濟產物,這種體制帶有明顯的傾向性,主要是為中心城市服務,縣成了地級市的附屬行政單位,市裡依靠行政權力,將財政收支的壓力,通過層層分解,壓到了最基層的農村地區。

周天勇:市管縣體制增加了行政機構,擴編了行政人員,現在實行市管縣的地方,只有小部分是地市合並的產物,大部分則是地改市的結果。地市合並可以減少一套行政機構,而地改市卻要增設機構、擴大編制。一個地區改為市,馬上五套班子就出來了。

由實力比較雄厚的原有地級市領導縣,人們形象地比喻為「大馬拉車」。由縣級市或縣所在地的鎮新升格的地級市領導縣,人們比喻為「小馬拉車」。後一種情況下,地級市往往汲取本地區資源建設一個中等規模的中心城市,因而也就產生「 市刮縣」、「市擠縣」。

張占斌:現在地級管理層級行政成本過大,學術界對此詬病較多,以一個中等地級市的市級為例,一般地廳級幹部20 人,縣處級幹部200人,科級幹部1000人,財政供養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一般在1萬人以上,每年光工資就要財政支出2億左右,再加上後勤、辦公經費等,一年一個市本級的財政支出要在5億左右,而全國共有260多個地級市,匡算下來,每年全國單地級市本級的財政支出就要在1300億以上。
記者:國際通行的制度都是三級政府管理體制,為什麼我國會演變成五級,會出現市管縣體制?

劉勇:建國初期設立華北、東北、華東、西北、中南、西南六大行政區,作為地方最

高政區,管轄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省由過去的一級行政區變為二級行政區,規模適當劃小,到1953年,全國分為53個省級區劃單小,到1953年,全國分為53個省級區劃單元。最早的市領導縣起始於大行政區,1950年10月,旅大行署改為旅大市,為東北行政區直轄市,下轄旅順市和金縣、長山縣。

1954年以後,撤銷大行政區,由中央政府直接領導省級政區,並將省級政區合並減少到30個左右,這個格局一直未變,此後是1988年設置海南省,1997年設置重慶直轄市。

張占斌:現有體制下的市管縣可追溯到1958年,河北省撤銷天津地區,將其所轄的武清、靜海等12個縣劃歸已改為省轄市的天津市領導,開創了省轄地級市可管轄縣的先例。

1959年,第二屆全國人大第九次會議通過了《關於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可以領導縣、自治縣的決定》,對市管縣體製作出了法律上的規定,直接推動了市管縣體制的發展。至1960年,全國已有52個市領導243個縣,約佔全國縣建制總數的八分之一。

但這次市管縣體制產生的契機是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運動

❽ 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的專家評價

專家認為抄,這「七項內容」「四個禁止」非常到位,從企業實際需求出發按照標准將具體事項寫入意見,一方面將企業正常的經營性業務支出合法化、規范化,同時將公款辦理消費卡等非法的做法進行明文禁止,體現了法制化和制度化特徵,有利於社會監督,也有助於更好地開展工作。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占斌注意到,關於此前「央企高管降薪,會不會員工也跟著降」的擔憂,此次方案也有明確提及。根據會議傳出的信息,堅持統籌兼顧,形成央企負責人與企業職工之間的合理工資收入分配關系,合理調節不同行業企業負責人之間的薪酬差距,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這將有助於消除社會疑慮,把薪酬調整到合理的范圍內。」張占斌說。

❾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的會議解讀

中國來城市規劃學會秘書長石楠自:過去曾認為高樓大廈就是城市現代化,在苦心打造城市時,只學到了國外城市發展的表象,而人的需求才是城市建設的歸結點。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占斌:現在中國的城鎮化發展到了一個很重要的歷史時刻,有7億多人在城市裡工作生活學習,如何治理城市、避免城市病,需要有一個頂層設計,作出規劃和布局。

❿ 「城市中國論壇」將於石家莊舉行是真的嗎

本次復論壇將於2017年11月17日在石家莊萬達洲制際酒店舉辦。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成員、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分黨組書記、台長閻曉明,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河北省委常委、石家莊市委書記邢國輝將做開幕致辭。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占斌,首都經貿大學副校長、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楊開忠,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秘書長沈體雁,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院長張耀軍,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馮奎,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曾靜音將發表主旨演講。

另外,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河北省資本研究會、方塘智庫將聯合發布《雄安新區傳統產業「雙轉戰略」研究報告》。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