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霸縣行政區

霸縣行政區

發布時間: 2021-01-02 01:50:15

『壹』 霸州的行政區劃

行政區行政代碼面積常住人口(2002年)下轄區域 勝芳鎮131081105104.7平方千米8.7萬勝芳鎮、民強村、紅光村、凡榮村、中華村、紅星村、前進村、永明村、新明村、新華村、建國村、中山村、石四村 、石二村 、勝利村、北樓村、朝陽村、幸福村、石三村、向陽村、東升村、紅旗村、東方村、東明村、新村、建新村、東風村、南樓村、崔莊子村、石一村 、巨華村 、建華村、中口村、西董村、尚堡村、紀堡村、田堡村、陳堡村、樓庄村、桃園村霸州鎮13108110076.3平方公里10萬東大街社區、西大街社區、鹽水河社區 、北大街社區、文苑裡社區、建設道社區 、康復道社區、興建街社區、 隆泰社區、溫泉社區、掛甲庄社區 、賈庄社區 、城五街村 、城六街村、 北關村 、朱庄村 、迎恩村 、馮庄村、 孟家墳村、 范家坊村、 大魏營村 、小魏營村 、老堤村前卜庄村 後卜庄村 桑元村 太平庄村 張崗村 紙坊頭村 擺渡口村、劉村 、張各庄村、趙莊子村 、營上村 、太保庄村 、善來營村 、漁家窪村 、郝庄伙村、 牛庄伙村 、臧庄伙村、關王堂村、維民坊村 、王鐵臉村、東一村、東二村 、東三村 、東四村、王伍坊村、東五村 、東六村 、東七村 、東八村、東九村、城一村 、城二村、 城三村、 城四村、南關村 、牛業庄村、包子庄村 、化庄村、 花車店村、牛崗村 、南張庄村 、梁庄村、寨上村、 吳台村、 王各庄村 、北楊庄村信安鎮13108110254.6平方千米3.3萬團結街村、忠勇街村、紅強街村 、仁義街村 、建設街村 、愛國街村 、利民街村 、解放街村 、光明街村 、英明街村 、新立街村 、郝場村 、頭屯村 、張庄村 、楊各庄村 、菜園村 、高橋村 煎茶鋪鎮13108110474.5平方千米3.87萬西煎街、中煎街、東煎一街、東煎二街、東煎三街、七間房、永興庄、後兩間房、高村、前兩間方、南庄頭、濟憫庄、田青口、王青口、郝青口、胡各庄、沙窩、元里、大寧口、小寧口、大高各庄、小高各庄、花桑木、十間房、西台山、中台山、東台山、河東、田家口、王屯、平口、趙各庄南孟鎮13108110849.3平方千米3.36萬人南孟村、王村、北落店村、姜家營村、沈家營村、宋村、西北岸村、東北岸村、西頭村、中北岸村、西粉營村、東粉營村、塔上村、西坨村、東坨村、馬坊村、西陶家務村、東陶家務村、圈子村、安家營村、李家營村、崔各庄村、任水村、田各庄村、羅卜營村、金各庄村、披甲營村、擴大村、和平村、郭家務村堂二里鎮13108110345.5平方公里3.2萬人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五街、六街、七街、八街、九街、十街、十一街、十二街、十三街、十四街、四合堡、小五場、北董家堡、小韓家堡、五家張、義和庄、胡家崗、北崔家堡、商家柳、王場、尹華山、三下場、四間房、大韓家堡、豐林村、東張柳、宗家柳、格達、東庄、小灣、王圈、黃家堡岔河集鄉13108110715平方公里2.54萬岔河集、大柏林庄、前狄庄、後狄庄、西小柏林、東小柏林、擺渡口、於崔廟、北夾河、南夾河、張庄、曹庄、劉庄、顧庄、西下岔河、東下岔河、錢庄、宋營村、王良庄、三奇、杜崗、葉庄、南岸、李庄、姚庄、堤角、杜庄、秦樓、武庄、趙一、趙二、趙三、臨南、臨北、西鄭、東鄭、西高、東高、辛庄、南燕家務40個行政村康仙庄鄉13108120135.4平方千米2.24萬康仙庄、小安庄、徐各庄、西沙里、西沙城、東沙城、南沙城、馬興庄、辛店一、辛店二、辛店三、北庄頭、劉家墳、高家墳、石城一、石城二、石城三、普安橋、北楊庄、東北沙、東王莊、西王莊、小辛庄、大辛庄、薛各庄、北邱庄、大各庄、於崔庄、撒袋營、大安庄、北高各庄、南豪家務、中豪家務、北豪家務、西栲栳圈、後屯、前營、後營、漁廠、城南、西樓東楊庄鄉13108120228.9平方千米2.1萬東楊庄、陳庄伙、王莊伙、郭庄伙、邱莊子、黃莊子、賈莊子、滑莊子、李家莊、劉南庄、新東庄、杜檯子、苑口、上段、下段、中段、上坊、下坊、王坊、孫坊東段鄉13108120463.9平方千米3.9萬東段、夏柳、西柳、崔家堡、馬家堡、徐柳、馮柳、張柳、東柳、畢家堡、西王家堡、小桃園、南柳、牛百萬、董家堡、何家堡、高家堡、東賈庄、郝家堡、石家堡王莊子鄉13108110932.2平方公里3.1萬王莊子、王泊、靳家堡、樊莊子、菡莢地、王圪達、任莊子揚芬港鎮13108110683.3平方千米3.1萬揚芬港一街、揚芬港二街、揚芬港三街、揚芬港四街、闕里墅、趙家柳、蔡家堡、小廟、丁家堡、辛立庄、南王家堡、尚家堡、褚河港東、褚河港西、王家堡、於家堡、陳家堡、許家堡、樊李揚、大汪庄、張家堡、東塞上

『貳』 武清區有多少個鄉鎮街,多少個自然村

一:根據抄1998年國家行政局統計的數據是1865247
二: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全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共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50個地區(州、盟);661個市,其中:直轄市4個;地級市283個;縣級市374個;1636個縣(自治縣、旗、自治旗、特區和林區);852個市轄區。總計:省級34個,地級333個,縣級2862個。
另外,11個區公所,19522個鎮,14677個鄉,181個蘇木,1092
個民族鄉,1個民族蘇木,6152個街道,即鄉鎮級合計41636個
三:
在目前的中國,村有兩種:自然村與行政村。自然村是指中國農村地區的自然聚落,北方平原地區的自然村通常比較大,南方丘陵水網地區的自然村通常比較小。行政村是中國行政區劃體系中最基層的一級,設有村民委員會或村公所等權力機構。在許多地方,行政村與自然村是重疊的;在另外一些地方,一個行政村包括幾個到幾十個自然村;在個別的地方,一個自然村劃分為一個以上的行政村。例如河北省霸縣共有自然村324個、行政村380個,山東省招遠縣自然村750、行政村728,安徽省蕭縣自然村2124、行政村611,河

『叄』 請問北宋的行政區域是如何劃分的

為了統治的方便,宋朝政府將全國分為二三百個州級行政區,每個州再分若干個縣級行政區。如1075年全國共設287個州級行政區,有1135個縣。宋朝中央政府對每個州和每個縣都派出官員,對當地實行統治。

宋朝的州級行政區有四類,第一類是最普通的州,每個州一般管轄幾個到十幾個縣;第二類是府,宋朝對政治上比較重要的地區設府,比如宋朝有四個京府,即東京開封府是全國的首都、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等等;第三類是軍,宋朝對軍事要地、特別是邊界地區設立軍,如在宋遼邊界設有順安軍(今河北高陽東)、信安軍(今河北霸縣東),宋與西夏邊界設有德順軍(今甘肅靜寧)、鎮戎軍(今寧夏固遠)等。第四類是監,宋朝對礦業、鹽業、牧馬、鑄錢等重要的經濟產地設監,如煎鹽的利豐監(今江蘇南通南部)、鑄銅錢的永豐監(今安徽貴池永豐鎮)、鑄鐵錢的濟眾監(今陝西略陽)等。

中央政府派出的州的行政長官稱為「知某州軍州事」,意思是「掌管某州的軍事與政治事務的人」,簡稱「知州」;與此相類似,府的行政長官稱為「知某府軍府事」,簡稱「知府」;軍的行政長官稱為「知某軍事」,簡稱「知軍」;監的行政長官稱為「知某監事」,簡稱「知監」。

州級行政機構的主要任務是:宣布皇帝的命令與中央政府的法規;督責民眾從事農業生產;管理徵收上來的糧食、財物和服勞役的民工等;審理刑事與民事案件;維護地方治安;表彰孝敬父母、按儒家倫理標准處理家庭人際關系的模範,等等。

一般的州級行政機構中,中央政府又設立「通判某州軍州事」一職,簡稱「通判」,監督和協助知州處理州內的行政事務,實際上就是州軍的副長官。正副長官以下,州級行政機構還設立幕職官和諸曹官:幕職官是州級行政機構的辦公處或秘書處,幫助行政長官處理文件,包括簽書判官廳公事、節度判官、觀察判官、節度推官、觀察推官等;諸曹官包括州級行政機構中的各個職能部門,分管各類行政事務,如「司戶參軍」掌管民政事務,「司法參軍」掌管刑事案件,「司理參軍」掌管民事案件,諸曹官中又設一位「錄事參軍」,以監督諸曹官的司法審理和行政活動。

宋朝的州級行政機構中通常還會設立一名「教授」,以管理州級公立學校的教育與考試工作;另外還會根據需要設立一些專門的稅務官員,管理鹽、酒、冶鑄等重要經濟部門的稅收工作,如監鹽、監酒、監錢等,統稱「監當官」。

府、軍、監等州級行政機構的設置,體系與州相當,根據實際的行政需要進行擴張或精減。

中央政府派出的縣級行政長官稱為「知某縣事」,簡稱「知縣」,有些小縣的長官也稱「縣令」。縣級行政機構的主要任務是:宣布皇帝的命令與中央政府的法規;監督民眾從事農業生產;負責征勞役、收賦稅的各項工作;審理當地刑事與民事案件;維護地方治安;救濟災民;表彰孝敬父母的模範,等等。

縣級行政機構又設縣丞、主簿、縣尉等。縣丞是縣的副長官,協助知縣治理當地事務;主簿是縣級行政機構的秘書官,負責處理各類文件;縣尉則負責維持當地治安。

宋朝的州級行政區有二三百個,中央政府難於管理與統轄。為了便於管理,同時監督各州官員的行政活動,宋朝將每十個左右的州設為一「路」,每一路設立安撫司、轉運司、提點刑獄司、提舉常平司等機構,對路內行政事務進行監督管理。

安撫司俗稱帥司,長官為安撫使,俗稱帥臣, 一般由本路最重要的州、府長官兼任。安撫司的主要任務是,了解、檢查、監督路內各州的民政、軍政、司法等各種行政事務與各州官員的活動。

轉運司俗稱漕司,其最主要的任務是監督路內各州將賦稅上交給中央政府,同時也參預監督其他行政事務。

提點刑獄司俗稱憲司,其最主要的任務是監督路內各州的司法情況,復審各類司法案件,監察地方各級官員的行政紀律。

提舉常平司俗稱倉司,其最主要的任務是監督管理路內各州農業生產,以及茶業、鹽業等各類生產事務,負責管理路內的政府田產、民間物資供給和賑災慈善事務。

漕司、憲司、倉司構成了宋朝的監司,宋朝皇帝通過他們監督全國各級地方行政機構,從而保證對全國統治。

宋朝民眾與國家之間的基本關系是這樣的:民眾必須服眾皇帝的權威,聽從皇帝及由皇帝派出的官員的命令,將自己勞作所得的相當一部分交給皇帝,在需要的情況下向皇帝提供無償的勞動;皇帝則選拔官員到各地監督民眾服從國家的法令,監督與幫助進行農業與各類經濟生產,並向民從徵收各類財物與勞動力,解決民眾之間的糾紛、維持社會治安、維護民眾的家庭團結與和諧。

北宋時的地方行政區劃分三級:路——州——縣。

路:每路的軍事統率機構有兩個,一個是馬步軍都總管司,長官為都總管(由節度使充任),副職為副都總管。其餘官職還有:都總管司走馬承受公事(名義上受都總管指揮,實際上是由皇帝派遣監察一路將帥、人事、邊防動態等事)。一個是路分兵馬都鈐轄司,長官為都鈐轄,副手為副都鈐轄。兩個機構雖然不互相統轄,但總管地位高於都鈐轄。遇有戰事,可節制。

州:每州的軍事長官為州兵馬鈐轄(以朝官、諸司使以上文武臣充任,有時也由內侍官充任),受路的軍事長官都總管的節制。兵馬鈐轄中官品較高、資歷較深的人,加「都」字,也稱為「都鈐轄」。副手為兵馬副鈐轄。

另外,由中央直轄的禁軍也有分駐地方,這些分駐地方的禁軍的軍機統率長官為兵馬都監,按駐地大小分路兵馬都監、州兵馬都監、縣兵馬都監。副手為兵馬副都監。

在一些軍事要地,設有鎮、城、寨等軍事駐防,分別設鎮兵馬監押、城兵馬監押、寨兵馬監押作為指揮官。

應該沒有
江蘇、安徽、浙江、河南等

『肆』 1988年的全國行政區劃及調整

直轄市:
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
省:
河北省(石家莊市)
山西省(太原市)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遼寧省(沈陽市)
吉林省(長春市)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江蘇省(南京市)
浙江省(杭州市)
安徽省(合肥市)
福建省(福州市)
江西省(南昌市)
山東省(濟南市)
河南省(鄭州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南省(長沙市)
廣東省(廣州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
海南省(海口市)
四川省(成都市)
貴州省(貴陽市)
雲南省(昆明市)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
陝西省(西安市)
甘肅省(蘭州市)
青海省(西寧市)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台灣省(台北市)
撤銷海南行政區,設立海南省。海南省轄海口市、三亞市、通什市、瓊山縣、瓊海縣、文昌縣、萬寧縣、屯昌縣、定安縣、澄邁縣、臨高縣、儋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昌江黎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東方黎族自治縣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海南省人民政府駐海口市。(1988年4月13日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 河北省:
1.(1)撤銷廊坊地區和廊坊市,設立廊坊市(地級),實現地市合並。(2)設立廊坊市安次區,以原廊坊市的行政區域為安次區的行政區域。(3)將原廊坊地區的三河、固安、永清、香河、大城、文安、霸縣和大廠回族自治縣劃歸廊坊市管轄。(國務院1988年9月13日批准 國函[1988]114號)
2.撤銷武安縣,設立武安市(縣級)。以原武安縣的行政區域為武安市的行政區域。(民政部1988年9月1日批准 民[1988]行批27號) 3.撤銷邢台市郊區,將原郊區的東郭村、大梁庄兩鄉三十三個村劃歸橋東區管轄;將李村、胡家營、南大郭、南小汪四鄉四十一劃歸橋西區管轄。(民政部1988年9月17日批准 民[1988]行批32號)
山西省:
1.撤銷古交工礦區,設立古交市(縣級)。以原古交工礦區的行政區域為古交市的行政區域。(國務院1988年2月24日批准 國函[1988]31號)
2.(1)撤銷朔縣、平魯縣,設立朔州市(地級)和朔城區、平魯區。以原朔縣的行政區域為朔城區的行政區域,以原平魯縣的行政區域為平魯區的行政區域。朔州市人民政府駐朔城區。(2)將雁北地區的山陰縣劃歸朔州市管轄。(國務院1988年3月24日批准 國函[1988]50號)
遼寧省:
1.撫順市郊區更名為順城區。(國務院1988年3月16日批准 國函[1988]48號)
2.撤銷開原縣,設立開原市。(國務院1988年12月27日批准)
吉林省:
1.撤銷集安縣,設立集安市(縣級)。以原集安縣的行政區域為集安市的行政區域。(國務院1988年3月16日批准 國函[1988]49號)
2.撤銷琿春縣,設立琿春市(縣級)。以原琿春縣的行政區域為琿春市的行政區域。(民政部1988年5月25日批准 民[1988]行批4號)
3.撤銷龍井縣,設立龍井市(縣級)。以原龍井縣的行政區域為龍井市的行政區域。(民政部1988年5月25日批准 民[1988]行批5號)
4.撤銷樺甸縣,設立樺甸市(縣級)。以原樺甸縣的行政區域為樺甸市的行政區域。(民政部1988年5月25日批准 民[1988]行批6號)
5.撤銷大安縣,設立大安市(縣級)。以原大安縣的行政區域為大安市的行政區域。(民政部1988年8月30日批准 民[1988]行批16號)
6.撤銷伊通縣,設立伊通滿族自治縣,以原伊通縣的行政區域為伊通滿族自治縣的行政區域。(民政部1988年8月30日批准 民[1988]行批17號)
7.撤銷九台縣,設立九台市(縣級)。以原九台縣的行政區域為九台市的行政區域。(民政部1988年8月30日批准 民[1988]行批18號)
黑龍江省:
1.齊齊哈爾市梅里斯區更名為梅里斯達斡爾族區,但不屬於民族自治地方,仍為齊齊哈爾市的市轄區。(民政部1988年7月11日批准 民[1988]行批13號)
2.撤銷富錦縣,設立富錦市(縣級)。以原富錦縣的行政區域為富錦市的行政區域。(民政部1988年8月30日批准 民[1988]行批19號)
3.撤銷雙城縣,設立雙城市(縣級)。以原雙城縣的行政區域為雙城市的行政區域。(民政部1988年9月14日批准 民[1988]行批30號)
4.撤銷鐵力縣,設立鐵力市。(國務院1988年9月13日批准)
5.撤銷密山縣,設立密山市。(國務院1988年9月14日批准)
6.撤銷尚志縣,設立尚志市。(國務院1988年11月17日批准)
上海市:
撤銷上海市寶山縣和吳淞區,設立寶山區。以原寶山縣和吳淞區的行政區域為寶山區的行政區域。(國務院1988年1月21日批准 國函[1988]17號)
江蘇省:
撤銷宜興縣,設立宜興市(縣級)。以原宜興縣的行政區域為宜興市的行政區域。(國務院1988年1月9日批准 國函[1988]9號)
浙江省:
1.(以下民政部1988年5月25日批准 民[1988]行批7號)
(1)撤銷義烏縣,設立義烏市(縣級)。以原義烏縣的行政區域為義烏市的行政區域。
(2)撤銷東陽縣,設立東陽市(縣級)。以原東陽縣的行政區域為東陽市的行政區域。
2.撤銷湖州市城區、郊區,實行市直接領導鄉鎮體制。(民政部1988年9月1日批准 民[1988]行批21號)
3.撤銷慈溪縣,設立慈溪市(縣級)。(國務院1988年10月13日批准)
4.撤銷奉化縣,設立奉化市(縣級)。(國務院1988年10月13日批准)
安徽省:
(以下國務院1988年8月17日批准 國函[1988]105號)
(1)撤銷安慶地區和原安慶市,實現地市合並。新組建的安慶市轄桐城、懷寧、樅陽、潛山、太湖、宿松、望江、岳西八縣。
(2)撤銷貴池縣,設立貴池市(縣級)。以原貴池縣的行政區域為貴池市的行政區域。
(3)設立池州地區,轄貴池市和原安慶地區的東至、石台二縣以及蕪湖市的青陽縣(含九華山風景區),地區行政公署駐貴池市。
福建省:
1.建陽地區更名為南平地區,地區行政公署由建陽縣遷至南平市。(國務院1988年10月24日批准)
2.撤銷寧德縣,設立寧德市。(國務院1988年10月4日批准)
江西省:
1.撤銷豐城縣,設立豐城市。(國務院1988年10月4日批准)
2.撤銷清江縣,設立樟樹市。(國務院1988年10月13日批准)
3.撤銷景德鎮市蛟潭區、鵝湖區,設立浮梁縣。(國務院1988年10月11日批准)
山東省:
1.撤銷掖縣,設立萊州市(縣級)。以原掖縣的行政區域為萊州市的行政區域。(國務院1988年2月24日批准 國函[1988]32號)
2.撤銷滕縣,設立滕州市(縣級)。以原滕縣的行政區域為滕州市的行政區域。(國務院1988年3月7日批准 國函[1988]43號)
3.撤銷樂陵縣,設立樂陵市(縣級)。以原樂陵縣的行政區域為樂陵市的行政區域。(民政部1988年9月1日批准 民[1988]行批22號)
4.撤銷文登縣,設立文登市(縣級)。以原文登縣的行政區域為文登市的行政區域。(民政部1988年10月24日批准 民[1988]行批45號)
5.撤銷榮成縣,設立榮成市(縣級)。以原榮成縣的行政區域為榮成市的行政區域。(民政部1988年11月1日批准 民[1988]行批47號)
6.撤銷嶗山縣,設立青島市嶗山區。(民政部1988年11月17日批准 民[1988]行批48號)
河南省:
1.(以下民政部1988年6月25日批准 民[1988]行批10號)
(1)撤銷臨汝縣,設立汝州市(縣級)。以原臨汝縣的行政區域為汝州市的行政區域。
(2)撤銷濟源縣,設立濟源市(縣級)。以原濟源縣的行政區域為濟源市的行政區域。
(3)撤銷禹縣,設立禹州市(縣級)。以原禹縣的行政區域為禹州市的行政區域。
2.撤銷汲縣,設立衛輝市。(國務院1988年10月8日批准)
3.撤銷輝縣,設立輝縣市。(國務院1988年10月11日批准)
4.撤銷鄧縣,設立鄧州市。(國務院1988年11月17日批准)
湖北省:
1.撤銷棗陽縣,設立棗陽市(縣級)。以原棗陽縣的行政區域為棗陽市的行政區域。(國務院1988年1月8日批准 國函[1988]7號)
2.撤銷潛江縣,設立潛江市(縣級)。以原潛江縣的行政區域為潛江市的行政區域。(民政部1988年5月25日批准 民[1988]行批7號)
3.撤銷應山縣,設立廣水市。(國務院1988年10月11日批准)
4.撤銷當陽縣,設立當陽市。(國務院1988年10月22日批准)
湖南省:
1.(1)撤銷常德地區和常德縣,常德市升格為地級市。(2)常德市設立武陵、鼎城兩區。武陵區的范圍包括原常德市和常德縣的武陵、斗母湖、河洑、石門橋四個鎮和丹洲、康家吉、南坪崗、河洑、蘆獲山五個鄉;原常德縣其餘的三十六個鄉鎮為鼎城區的行政區域。(3)常德市轄桃源、石門、灃縣、漢壽、慈利、臨灃、安鄉7縣。(4)津市市由省直轄。(國務院1988年1月23日批准 國函[1988]18號)
2.將大庸市升為地級,設立永定區、武陵源區,將原常德市的慈利縣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桑植縣劃歸大庸市。(國務院1988年5月18日批准)
3.撤銷沅江縣,設立沅江市。(國務院1988年10月11日批准)
4.撤銷麻陽縣,設立麻陽苗族自治縣。(國務院1988年10月31日批准)
5.江永縣的大幹鄉、界牌瑤族鄉、橋頭鋪鎮劃歸江華瑤族自治縣。(國務院1988年12月27日批准)
廣東省:
1.(以下國務院1988年1月7日批准 國函[1988]6號)
(1)撤銷肇慶地區,肇慶市升格為地級市,設立肇慶市端州、鼎湖兩個市轄區。將肇慶地區的高要、四會、廣寧、懷集、封開、德慶、雲浮、新興、鬱南、羅定10縣劃歸肇慶市管轄。
(2)撤銷惠陽地區,將惠州市升為地級市;設立惠州市惠城區;將原惠陽地區的惠陽、博羅、惠東3縣和廣州市的龍門縣劃歸惠州市管轄。
(3)撤銷梅縣地區和梅縣市,梅州市升為地級市;設立梅州市梅江區、梅縣,以原梅縣市的鬆口等二十七個鄉鎮的行政區域為梅縣的行政區域,梅縣人民政府駐扶大;將梅縣和原梅縣地區的興寧、五華、豐順、大埔、平遠、焦嶺6個縣劃歸梅州市管轄。
(4)設立陸河縣,以陸豐縣的河田、河口、新田、上護、水唇、螺溪、東坑、南萬八個鄉鎮及吉溪林場的行政區域為陸河縣的行政區域;陸河縣人民政府駐河田鎮。
(5)設立汕尾市(地級)和汕尾市城區,以海豐縣的汕尾、田墘、遮浪、東涌、捷勝、紅草、馬宮7個鎮的行政區域為汕尾市的行政區域。汕尾市人民政府駐原汕尾鎮。將陸河縣和原惠陽地區的海豐縣、陸豐縣劃歸汕尾市管轄。
(6)撤銷河源縣,設立河源市(地級)和河源市源城、郊區兩個市轄區;河源市人民政府駐原東埔鎮,將原惠陽地區的紫金、連平、和平、龍川4縣劃歸河源市管轄。
(7)撤銷陽江縣,設立陽西縣、陽江市(地級)和陽江市江城、陽東兩個市轄區;以原陽江縣的織篢、程村、上洋、儒洞、溪頭、沙扒、塘口、新圩、蒲牌9個鄉鎮及織篢農場的行政區域為陽西縣的行政區域。陽西縣人民政府駐織篢鎮;以原陽江縣的其他部分為陽江市的行政區域;陽江市人民政府駐原江城鎮。將陽西縣和江門市的陽春縣劃歸陽江市管轄。
(8)撤銷清遠縣,設立清遠市(地級)和清遠市清城、清郊兩個市轄區;清遠市市人民政府駐原清城鎮,將廣州市的佛岡縣和韶關市的英德、陽山、連縣、連山、連南5個縣及劃歸清遠市管轄。
(9)將東莞、中山兩個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
(10)將廣州市的新豐縣劃歸韶關市管轄。
2.南海縣駐地由佛山市遷至桂城鎮。(民政部1988年6月2日批准 民[1988]行批9號)
3.撤銷廣東省海南行政區,設立海南省。(1988年4月13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
廣西壯族自治區:
撤銷貴縣,設立貴港市。(國務院1988年12月27日批准)
海南省:
撤銷廣東省海南行政區,設立海南省。轄海口市、三亞市、通什市、瓊山縣、瓊海縣、文昌縣、萬寧縣、屯昌縣、定安縣、澄邁縣、臨高縣、儋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昌江黎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東方黎族自治縣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1988年4月13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
四川省:
1.撤銷江油縣,設立江油市(縣級)。以原江油縣的行政區域為江油市的行政區域。(國務院1988年2月24日批准 國函[1988]29號)
2.撤銷廣漢縣,設立廣漢市(縣級)。以原廣漢縣的行政區域為廣漢市的行政區域。(國務院1988年2月24日批准 國函[1988]30號)
3.撤銷灌縣,設立都江堰市(縣級)。以原灌縣的行政區域為都江堰市的行政區域。(國務院1988年3月3日批准 國函[1988]35號)
4.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秀山、黔江、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從涪陵地區劃出,單獨設立黔江地區。地區行政公署駐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聯合鎮。(國務院1988年5月18日批准 國函[1988]76號)
5.撤銷峨眉縣,設立峨眉山市(縣級)。以原峨眉縣的行政區域為峨眉山市的行政區域。(民政部1988年9月14日批准 民[1988]行批29號)
西藏自治區:
林周縣駐地由旁多村遷至甘丹曲果。
陝西省:
(以下民政部1988年5月24日批准 民[1988]行批3號)
(1)撤銷榆林縣,設立榆林市(縣級)。以原榆林縣的行政區域為榆林市的行政區域。
(2)撤銷安康縣,設立安康市(縣級)。以原安康縣的行政區域為安康市的行政區域。
(3)撤銷商縣,設立商州市(縣級)。以原商縣的行政區域為商州市的行政區域。
青海省:
設立德令哈市(縣級),以德令哈鎮和烏蘭縣的懷他頭拉、戈壁、郭里木、宗務隆、畜集五個鄉為德令哈市的行政區域。(民政部1988年4月19日批准 民[1988]行批1號)
以上資料來源:國務院公報 (截至1988年12月31日) 省級 共31個 23省,5自治區、3直轄市 地級 共151個 113地區、8盟、30自治州 縣級 共1936個 1765縣、112自治縣、51旗、3自治旗、3特區,1工農區,1林區 市 共431個 183地級市,248縣級市 市轄區 共647個 省級 地級 市 縣級 市轄區 北京市 8縣 10 天津市 5縣 13 河北省 8地區 10地級市,9縣級市 126縣,4自治縣 36 山西省 6地區 6地級市,6縣級市 94縣 18 內蒙古自治區 8盟 4地級市,12縣級市 18縣,51旗,3自治旗 16 遼寧省 13地級市,7縣級市 33縣,5自治縣 55 吉林省 1地區,1自治州 6地級市,14縣級市 24縣,2自治縣 18 黑龍江省 4地區 10地級市,14縣級市 54縣,1自治縣 63 上海市 10縣 12 江蘇省 11地級市,11縣級市 53縣 42 浙江省 2地區 9地級市,13縣級市 53縣,1自治縣 20 安徽省 7地區 9地級市,8縣級市 64縣 35 福建省 3地區 6地級市,6縣級市 58縣 17 江西省 5地區 6地級市,8縣級市 76縣 15 山東省 5地區 10地級市,20縣級市 80縣 34 河南省 5地區 12地級市,12縣級市 105縣 40 湖北省 6地區,1自治州 8地級市,21縣級市 47縣,2自治縣,1林區 27 湖南省 5地區,1自治州 8地級市,17縣級市 71縣,7自治縣 30 廣東省 18地級市,1縣級市 73縣,3自治縣 38 廣西壯族自治區 8地區 5地級市,7縣級市 64縣,12自治縣 21 海南省 2地級市,1縣級市 9縣,7自治縣 四川省 7地區,3自治州 11地級市,12縣級市 161縣,8自治縣,1工農區 31 貴州省 4地區,3自治州 2地級市,6縣級市 61縣,11自治縣,3特區 6 雲南省 7地區,8自治州 2地級市,9縣級市 86縣,28自治縣 4 西藏自治區 6地區 1地級市 76縣 1 陝西省 6地區 4地級市,7縣級市 86縣 14 甘肅省 7地區,2自治州 5地級市,8縣級市 60縣,7自治縣 10 青海省 6自治州,1地區 1地級市,2縣級市 30縣,7自治縣 4 寧夏回族自治區 2地區 2地級市,2縣級市 16縣 6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8地區,5自治州 2地級市,14縣級市 65縣,6自治縣 11 台灣省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1989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1989年3月1版

『伍』 廊坊的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8月,廊坊市下轄安次區、廣陽區2個市轄區,三河市、霸州市2個縣級市,香河縣、永清縣、固安縣、文安縣、大城縣和大廠回族自治縣6個縣,68個建制鎮,22個鄉,17個街道辦事處。 市人民政府駐地廣陽區廣陽道230號。

(5)霸縣行政區擴展閱讀:

1、安次區

2個街道、4個鎮、4個鄉:銀河南路街道、光明西道街道、落垡鎮、碼頭鎮、葛漁城鎮、東沽港鎮、楊稅務鄉、仇庄鄉、調河頭鄉、北史家務鄉。共有27個居委會、284個行政村。

2、廣陽區

5個街道、3個鎮、1個鄉:銀河北路街道、愛民東道街道、解放道街道、新開路街道、新源道街道、南尖塔鎮、萬庄鎮(涵蓋華北油田部分單位及礦區)、九州鎮、北旺鄉。

3、霸州市

6個鎮、6個鄉:編輯霸州鎮、南孟鎮、信安鎮、堂二里鎮、煎茶鋪鎮、勝芳鎮、岔河集鄉、康仙庄鄉、東楊庄鄉、王莊子鄉、東段鄉、楊芬港鎮。

4、三河市

10個鎮:泃陽鎮、李旗庄鎮、楊庄鎮、皇莊鎮、新集鎮、段甲嶺鎮、黃土庄鎮、高樓鎮、齊心庄鎮、燕郊鎮。

5、永清縣

5個鎮、4個鄉、1個民族鄉:永清鎮、韓村鎮、後奕鎮、別古庄鎮、里瀾城鎮、管家務回族鄉、曹家務鄉、龍虎庄鄉、劉街鄉、三聖口鄉。

6、固安縣

5個鎮、4個鄉:固安鎮、宮村鎮、柳泉鎮、牛駝鎮、馬庄鎮、東灣鄉、彭村鄉、渠溝鄉、禮讓店鄉。

7、香河縣

7個鎮、2個鄉:淑陽鎮、蔣辛屯鎮、渠口鎮、安頭屯鎮、安平鎮、劉宋鎮、五百戶鎮、錢旺鄉、鉗屯鄉。

8、大城縣

8個鎮、2個鄉:平舒鎮、旺村鎮、大尚屯鎮、南趙扶鎮、留各庄鎮、權村鎮、里坦鎮、廣安鎮、北魏鄉、臧屯鄉。

9、文安縣

12個鎮、1個民族鄉:文安鎮、新鎮鎮、蘇橋鎮、大柳河鎮、左各庄鎮、灘里鎮、史各庄鎮、趙各庄鎮、興隆宮鎮、大留鎮鎮、孫氏鎮、德歸鎮、大圍河回族滿族鄉。

10、大廠回族自治縣

3個鎮、2個鄉:大廠鎮、夏墊鎮、祁各庄鎮、邵府鄉、陳府鄉。

『陸』 天津行政沿革史,有知道的嗎

建國後天津地區行政區劃歷史沿革大全
參考資料:行政區劃網

1949年1月15日 天津解放。下轄11個區,一個水上街。
1949年1月州首17日 塘大市解放。設立塘大區。
1949年10月1日 天津屬華北人民g-0-v管轄。
1949年11月1日 天津市為中央直轄市,下轄12個區:第一區、第二區、第三區、第四區、第五區、第六區、第七區、第八區、第九區、第十區、第十一區、塘大區。
1950年6月13日 批准將河北省寧河縣第九區的北窯村、河頭村、中心橋、五十間房、義和庄等五個行政村劃歸天津市塘大區。
1950年11月28日 批准將河北省漢沽鎮的北塘車站以北至金鍾河北岸、及天津縣第七區大梁子等五個村劃歸天津市。
1952年2月19日 批准將塘大區更名為塘沽區。
1952年4月1日 批准將河北省天津專區的天津縣劃歸天津市。(一說天津縣由灰堆遷至陳塘庄。)
1952年10月10日 批准將第一區至第十一區裁並為第一區至第八區。至此,下轄9個市轄區、1個縣:第一區、第二區、第三區、第四區、第五區、第六區、第七區、第八區、塘沽區、天津縣(灰堆)。
1953年5月3日 批准撤銷天津縣,設立津東郊區、津南郊區、津西郊區、津北郊區。至此,下轄13個市轄區:第一區、第二區、第三區、第四區、第五區、第六區、第七區、第八區、塘沽區、津東郊區、津南郊區、津西郊區、津北郊區。
1955年6月17日 批准將津東郊區、津南郊區、津西郊區、津北郊區分別更名為東郊區、南郊區、西郊區、北郊區。(一說,津東、津南、津西、津北四郊區並未更名,直至1958年撤銷。)
1956年9月27日 批准將河北省靜海縣的薛家莊村劃歸天津市。
1958年2月11日 決議將天津市由中央直轄市降為河北省省轄市(地級)。
1958年4月25日 將河北省省會由保定市遷至天津市。
1958年6月6日 批准將天津專屬所屬的漢沽市(後改為漢沽區)、寧河縣軍糧城、李莊子、中心庄等劃歸天津市。
1958年9月敗稿9日 批准撤銷天津市內8個區、4個郊區、塘沽區、漢沽區,改設為中心區、紅橋區、南開區、河東區、河北區、河西區、塘沽區、漢沽區等8個區。 天津市公布時將中心區改為和平區。
1958年9月29日 批准寧河縣寧車沽鄉4個行政村劃歸塘沽區。至此,下轄8區:和平區、紅橋區、河東區、河西區、河北區、南開區、塘沽區、漢沽區,12縣:滄縣、河間縣、獻縣、交河縣、吳橋縣、鹽山縣、黃驊縣、霸縣、任丘縣、靜海縣、武清縣、寧津縣。
1959年2月 將天津市漢沽區將霍庄、趙庄、紀庄、東堤頭、西堤頭劃歸天津市北郊區。
1960年2月1日 將靜海縣楊柳青人民公社和團泊窪人民公社大南河管理區所轄的村莊劃歸天津市南開區;泊窪人民公社王穩庄管理區所轄的村莊劃歸天津市和平區。
1960年3月1日 批准將靜海縣所轄的楊柳青人民公社劃歸天津市南開察跡孝區。
1960年4月21日 批准將天津市漢沽區劃歸唐山市。6月25日 設立漢沽市,由唐山市領導。至此,下轄7區:和平區、紅橋區、河東區、河西區、河北區、南開區、塘沽區,14縣:滄縣、河間縣、獻縣、交河縣、吳橋縣、鹽山縣、黃驊縣、霸縣、任丘縣、靜海縣、武清縣、寧津縣、薊縣、寶坻縣。
1961年5月23日 河北省將天津領導的縣和漢沽市劃歸滄州、唐山等專員公署領導。
1961年6月1日 將武清縣所轄的南王平、蘆庄、呂庄、董連庄、侉子營、喜逢台、高庄、下殷庄、大興庄、大呂庄、小田莊、張五庄、大朱庄、小韓庄、張四庄、張八庄劃歸天津市河北區。
1961年6月10日 將漢沽市所轄的大泊、么家鋪、黃粟沽、六間房、裴庄6個村劃歸豐潤縣。
1961年6月 天津專員公署機關駐地由滄縣遷回天津市。6月1日 青縣與靜海縣分設,恢復青縣建制。6月10日 寧河縣與漢沽市分設,恢復寧河縣建制。10月7日 將寧河縣大田莊人民公社所轄的大田莊、大王瞿阝、小、王瞿阝、大馬杓沽、小馬杓沽、新立、下塢、蘆家塢8個村;南澗沽人民公社所轄的西孟庄、孟家瞿阝、橋沽、後沽、前沽、寶田6個村劃歸漢沽市。至此,下轄7個區:和平區、紅橋區、河東區、河西區、河北區、南開區、塘沽區
1962年1月15日 批准設立天津市東郊區、南郊區、西郊區、北郊區。
1962年10月20日 決議撤銷漢沽市,將漢沽市的行政區域劃歸天津市,10月27日 批准恢復天津市漢沽區。
1962年12月1日 批准設立天津市北大港區。至此,下轄13個區:和平區、紅橋區、河東區、河西區、河北區、南開區、塘沽區、漢沽區、東郊區、南郊區、西郊區、北郊區、北大港區。
1966年8月至9月 和平區改為斗爭區、河北區衛東區、河東區改為東風區、河西區改為紅旗區、南開區改為東方紅區、紅橋區改為紅衛區(1968年1月23日改回)。
1967年1月2日 決定將天津市有河北省省轄市改為中央直轄市,下轄13個市轄區。
1969年8月5日 於涉縣建設天津鐵廠,劃歸為河東區管轄。
1969年11月18日 批准撤銷北大港區,其行政區域並入南郊區。至此,下轄12個市轄區:和平區、紅橋區、河東區、河西區、河北區、南開區、塘沽區、漢沽區、東郊區、南郊區、西郊區、北郊區。
1973年7月7日 批准將河北省薊縣、寶坻、武清、靜海、寧河劃歸天津市。至此,下轄12個市轄區:和平區、紅橋區、河東區、河西區、河北區、南開區、塘沽區、漢沽區、東郊區、南郊區、西郊區、北郊區,五個縣:薊縣、寶坻縣、武清縣、靜海縣、寧河縣。
1979年5月15日 批准將河北省遵化縣的官場、出頭嶺、西龍虎三個公社和石門公社的西梁各庄大隊、小辛庄公社的景各庄、趙各庄二個大隊劃歸天津市。
1979年11月6日 設立大港區。至此,下轄13個市轄區:和平區、紅橋區、河東區、河西區、河北區、南開區、塘沽區、漢沽區、東郊區、南郊區、西郊區、北郊區、大港區,5個縣:薊縣、寶坻縣、武清縣、靜海縣、寧河縣。
1992年2月12日 批復天津市東郊區更名為東麗區、南郊區更名為津南區、西郊區更名為西青區、北郊區更名為北辰區。至此,天津市下轄13個市轄區:和平區、紅橋區、河東區、河西區、河北區、南開區、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東麗區、津南區、西青區、北辰區,5個縣:薊縣、寶坻縣、武清縣、靜海縣、寧河縣。
2000年6月13日,批准撤銷武清縣,設立天津市武清區。
2001年3月22日,批准撤銷寶坻縣,設立天津市寶坻區。至此,下轄15個行政區:和平區、紅橋區、河東區、河西區、河北區、南開區、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東麗區、津南區、西青區、北辰區、武清區、寶坻區,3個縣:薊縣、靜海縣、寧河縣。
2003年3月 津冀陸上勘界完成,漢沽農場、蘆台農場正式劃歸唐山市。
2009年11月11日 批准撤銷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設立天津市濱海新區。至此,下轄13個行政區:和平區、紅橋區、河東區、河西區、河北區、南開區、濱海新區、東麗區、津南區、西青區、北辰區、武清區、寶坻區,3個縣:薊縣、靜海縣、寧河縣。

『柒』 請教一下,為什麼雄縣與霸州隸屬於不同的地理行政區域,口音缺幾乎一樣呢

因為距離太近了啊,永清的口音仔細聽也和雄縣的口音差不多

『捌』 河北省霸州市有哪些區

霸州市是廊坊市代管的縣級市,下邊沒有區。

行政區域劃分如下

『玖』 河北廊坊霸州市行政級別與廊坊市開發區行政級別一樣嗎

廊坊市開發區是省管副廳級開發區,霸州市是廊坊下面的正處級縣級市。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