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西方行政

西方行政

發布時間: 2020-11-21 16:38:20

A. 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人是誰

古希臘人亞里士多德

同柏拉圖一樣,他認為城邦高於公民,但是他也主張人有自己的權利,要求實現城邦和公民利益的平衡。他還確立了公平的正義和交換的正義的均衡正義原則。

一方面對於不同出身、財產、地位、能力的人要平等對待,另一方面對於特殊的任務也可以給予特殊的優待。為此他非常推崇民主制和君主制的結合,在立法問題上實行民主,行政上實行君主制。

他希望藉此在維護城邦整體利益時保證公民的各種利益,並提出了分權學說。《政治學》是古希臘思想家亞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學論著。

(1)西方行政擴展閱讀

亞里士多德還是類型學大師,依據統治者人數多少和是否維護全體公民利益把城邦分為六大類。並論證了各種整體的演變,其演變是逐漸變壞,其原因則是那種綜合的正義原則被破壞。

亞里士多德是現實主義的鼻祖。不同於他的老師柏拉圖以自己假定的理想國衡量現實,他主張從現實的國家出發,防止國家墮落和促進國家的發展。

他對人性和理性持懷疑態度,主張法治,而法律的來源也不是人的理性或者學者的思考,而是來自於歷史和傳統中為人們所遵循和認知的東西,也就是歷史的理性。他對變法和改革持一種十分謹慎的態度,非到萬不得已不宜改革。

B. 為什麼學習西方行政學

一、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1、中西早期行政管理思想(非系統非學科化)
2、1845年法科學家M·A·安培「建立管理國家之科學」的設想;
3、1865-68德學者斯坦因七卷本《行政學》最早提出「行政學」一詞(指行政法);
4、1887年美學者(總統)威爾遜發表開創性的《行政學研究》一文,主張政治與行政分離,將行政管理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加以研究.
5、1900年美學者古德諾出版發表〈政治與行政〉一書,進一步明確指出政治與行政的區分.(自此行政學作為一個新的、獨立的研究領域得以確立.)
6、1926懷特《行政學導論》、1927威洛比《公共行政原理》,對其內容進行系統研究和闡述.行政學理論體系得以形成.(產生背景)
二、西方行政學的發展歷程
多種分段方法:
A、丹尼爾·雷恩(管理思想):科學管理時期(19世末20世初)、社會人時期(20世紀20年代)、當前時期(二戰後);
B、台灣學者(行政學):傳統理論時期(X*:1900-30)、行為科學時期(Y*:1930-60)、系統理論時期(Z*,1960後);
C、夏書章:形成階段(19世末到20世紀20年代)、成長階段—科學管理時期(20年代後)、科學化時期(40年代始);
D、教材觀點丁煌《西方行政學說史》(參照眾多美國學者之方法),六階段:
u西方行政學的提出與創立時期(1887-1918年);
u西方行政學的正統時期(1919-1941年);
u西方行政學的批評與轉變時期(1941-1959年);
u西方行政學的發展與應用時期(20世紀60年代);
u西方行政學 的挑戰與創新時期(20世紀70年代);
u西方行政學的總結與探索時期(20世紀80年代)
1、提出與創立時期:1887-1918
代表人物著作及觀點:
威爾遜:行政學創始人,《行政學研究》,主張政治與行政分離,建立一門獨立的行政學科;
古德諾:美行政學家,《政治與行政》,對政治與行政的分離理論作了進一步發揮;
泰勒:美管理學者,《科學管理原理》,倡導科學管理;
法約爾:法管理學者,〈一般管理原理〉,提出了一般管理的一些基本原理(十四管理原則)
2、西方行政學的正統時期:1919-1941年
這一時期的行政學家繼承了早期行政學的基本信念,認為「真正的民主與真正的效率是統一的」,經濟和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准則.
此時期將官僚制度及其組織和管理問題作為研究重點,力圖通過對行政現象的科學分析,發現行政管理的原則和規律,並嘗試著為行政學確立一個基本的理論模式和學科體系.
代表人物、著作與觀點:
德社科學家韋伯,官僚制理論的奠基人,〈論官僚制〉;
美行政學家懷特:撰寫第一本行政學教科書〈行政學導論〉;
美古利克:從分工與整合、全體與部分關系入手提出了分工的局限性和工作協調的重要性,對公共行政作綜合研究;
英厄威爾:對行政管理的原則進行了歸納和概括,與古利克合著〈行政科學論文集〉;
美國女政治哲學家福萊特:創立了動態管理理論,為正統行政學向行為主義行政學的過渡架設了橋梁.
3、轉變與批評時期:1941-1959
二戰及以後各國行政管理(體制、權力、職能)隨社會、經濟等變革而發生了根本變化,正統行政學的理論原則和基本觀點無法適應變革,受到懷疑和批評.
主要代表人物和觀點:
美巴納德:最早運用系統觀點對行政組織進行全面深入分析並建立了一套系統的行政組織學說;
美西蒙:對正統行政學的行政原則進行猛烈抨擊,率先將行為主義研究方法和決策概念引入行政管理研究,建立起一種較為完整的決策理論體系;
美行政學者沃爾多:對行政學的歷史發展和內容範圍進行了全面探討並對西方行政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美行政理論家帕金森:對官僚組織的弊病進行了精闢分析,提出了著名的帕金森定律;
美麥格雷戈:對人事管理的傳統觀點 — X 理論進行了總結與批評並提出了與之相對應的新觀點— Y 理論;
美林德布羅姆:以漸進調適的觀點對行政決策的過程、方法進行了全面分析,建立了漸進決策模式.

C. 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誰

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行政是政府組織(行政機關)進行日常的管理並施行法律政策等相關活動,與行政現象相關的學問包含行政學、行政法學、政治學、経営學等。行政是由國家行政機關對於不屬於審判、檢察工作以及立法中的其他法律的具體應用問題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規進行的解釋。狹義講來,指國家職能中,除了立法和司法以外的全部職能的總稱;廣義講來,指作為決策職能的政治之外的執行職能。
在古代中國文獻中,「行政」一詞的基本含義就是管理國家事務,統治天下。其中是,「行」是行使、管理、實施的意思,「政」則是指國家政務。
古代中國的行政理念其實是一種混沌的政府管理理念,其中包含了古代中國政府的一切統治職能,現代意義的立法、司法與行政職能都囊括其中。
(2)西方古代的行政理念
古代西方的行政理念只與政府諸多活動中的一種——也就是行政機能相對應,意指國家事務中各種政策法令的具體管理與執行活動。

D. 簡述西方行政學說

一、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1、中西早期行政管理思想(非系統非學科化)
2、1845年法科學家M·A·安培「建立管理國家之科學」的設想;
3、1865-68德學者斯坦因七卷本《行政學》最早提出「行政學」一詞(指行政法);
4、1887年美學者(總統)威爾遜發表開創性的《行政學研究》一文,主張政治與行政分離,將行政管理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加以研究。
5、1900年美學者古德諾出版發表〈政治與行政〉一書,進一步明確指出政治與行政的區分。(自此行政學作為一個新的、獨立的研究領域得以確立。)
6、1926懷特《行政學導論》、1927威洛比《公共行政原理》,對其內容進行系統研究和闡述。行政學理論體系得以形成。(產生背景)

二、西方行政學的發展歷程
多種分段方法:
A、丹尼爾·雷恩(管理思想):科學管理時期(19世末20世初)、社會人時期(20世紀20年代)、當前時期(二戰後);
B、台灣學者(行政學):傳統理論時期(X*:1900-30)、行為科學時期(Y*:1930-60)、系統理論時期(Z*,1960後);
C、夏書章:形成階段(19世末到20世紀20年代)、成長階段—科學管理時期(20年代後)、科學化時期(40年代始);
D、教材觀點丁煌《西方行政學說史》(參照眾多美國學者之方法),六階段:
u西方行政學的提出與創立時期(1887-1918年);
u西方行政學的正統時期(1919-1941年);
u西方行政學的批評與轉變時期(1941-1959年);
u西方行政學的發展與應用時期(20世紀60年代);
u西方行政學 的挑戰與創新時期(20世紀70年代);
u西方行政學的總結與探索時期(20世紀80年代)

1、提出與創立時期:1887-1918

代表人物著作及觀點:
威爾遜:行政學創始人,《行政學研究》,主張政治與行政分離,建立一門獨立的行政學科;
古德諾:美行政學家,《政治與行政》,對政治與行政的分離理論作了進一步發揮;
泰勒:美管理學者,《科學管理原理》,倡導科學管理;
法約爾:法管理學者,〈一般管理原理〉,提出了一般管理的一些基本原理(十四管理原則)

2、西方行政學的正統時期:1919-1941年
這一時期的行政學家繼承了早期行政學的基本信念,認為「真正的民主與真正的效率是統一的」,經濟和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准則。
此時期將官僚制度及其組織和管理問題作為研究重點,力圖通過對行政現象的科學分析,發現行政管理的原則和規律,並嘗試著為行政學確立一個基本的理論模式和學科體系。

代表人物、著作與觀點:
德社科學家韋伯,官僚制理論的奠基人,〈論官僚制〉;
美行政學家懷特:撰寫第一本行政學教科書〈行政學導論〉;
美古利克:從分工與整合、全體與部分關系入手提出了分工的局限性和工作協調的重要性,對公共行政作綜合研究;
英厄威爾:對行政管理的原則進行了歸納和概括,與古利克合著〈行政科學論文集〉;
美國女政治哲學家福萊特:創立了動態管理理論,為正統行政學向行為主義行政學的過渡架設了橋梁。
3、轉變與批評時期:1941-1959
二戰及以後各國行政管理(體制、權力、職能)隨社會、經濟等變革而發生了根本變化,正統行政學的理論原則和基本觀點無法適應變革,受到懷疑和批評。

主要代表人物和觀點:
美巴納德:最早運用系統觀點對行政組織進行全面深入分析並建立了一套系統的行政組織學說;
美西蒙:對正統行政學的行政原則進行猛烈抨擊,率先將行為主義研究方法和決策概念引入行政管理研究,建立起一種較為完整的決策理論體系;
美行政學者沃爾多:對行政學的歷史發展和內容範圍進行了全面探討並對西方行政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美行政理論家帕金森:對官僚組織的弊病進行了精闢分析,提出了著名的帕金森定律;
美麥格雷戈:對人事管理的傳統觀點 — X 理論進行了總結與批評並提出了與之相對應的新觀點— Y 理論;
美林德布羅姆:以漸進調適的觀點對行政決策的過程、方法進行了全面分析,建立了漸進決策模式。

E. 西方行政學說

答:論證了行政學研究的必要性; 明確了行政學的目標和任務; 揭示了行政管理的本質; 說明了行政學研究的歷史淵源; 提出了其行政學研究方法論; 提出了其人事行政思想; 提出了其行政監督思想。

F. 中西方行政思想有哪些異同

中國人與外國人的區別中國人與外國人的區別: 1、中國人關心別人在干什麼,卻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干什麼,外國人不管周圍 的在干什麼,卻知道自己在干什麼; 2、中國人的喜事是領導表揚當官晉升,外國的喜事是出名發財; 3、中國人把錢看作是「糖炒栗子」(燙手)和「臭豆腐」(吃著香,聞著 臭),外國人把錢當作尺子,用來衡量人的才能; 4、中國人講主義,外國人講實利,外國人好財,中國人喜功; 5、中國人的錢花在「折騰」中,外國人的錢花在競選中 6、中國人一輩子節衣縮食也不見攢下見個錢,外國人一輩子浪費卻老有東西 給他浪費; 7、中國人在街上爭吵,外國人在國會爭吵; 8、中國人進商店像小媳婦,外國人進商店像大爺;9、中國人愛誇祖宗,外國人愛誇自己; 10、中國人教育孩子要知足,外國人教育孩子要不滿足; 11、中國人崇尚「人才學」人才千呼萬喚難出來,外國人法律盡是限制人 的,人才、奇才、怪才、同樣有; 12、中國政府愛人民,外國政府怕人民,中國的書報、影劇都是教育人民 的,外國的書報、影劇總是教育政府的; 13、在中國人民靠政府養活的(國家拿出錢來給我們漲工資),在外國政府 是靠人民來養活的,每筆錢都要向納稅人報帳; 14、中國的報上成就多,外國人的報上災難多; 15、中國人八小時內民主多,談天說地發牢騷,外國人八小時內專利多,見 到老闆就像耗子見到了貓; 16、中國人的大學難進易出,外國人的大學易進難出。中國民族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最大區別就是中國人沒有獸性,沒有野性。只有溫順的良性。根據我的觀察,象日本人,日爾曼人,斯拉夫人,甚至是猶太人,他們從骨子裡多少都有一點狂野不馴的精神。而這個特點居然在中國人中靈魂中一點也找不到,中國人是完全馴良的人種。如果說象日本人,或日爾曼人是野生動物的話,那麼中國人無疑就是家禽。

G. 如何實現政治與行政的協調 西方行政學

1、政治適度控制行政

雖然政治有對行政進行控制的必要(這種控制的存在是由於事實的需要,因為沒有這種控制,有條理有進取的政府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僅僅強調政治對行政的控制是有危險的,因為這種控制一旦超過某種限度,就不僅會妨礙有效的行政執行功能,而且還會損害建立這一控制的目的。所以,為了保證政府的民治性和行政的高效率,不能允許這種控制超出其所要實現的合理目的。

這種控制應當限於對狹義的執行性機構進行,其他諸如司法、准司法、統計和半科學性質的機構則應當保持獨立性,不受政治的影響。明顯地允許政治團對司法進行控制是很危險的。

因此,被委託執行這方面國家意志的機構,應該具有極大的獨立性,為了保持這種獨立性,甚至冒險使表達出來的國家意志喪失它作為實際的行為規范的資格也在所不惜。這也就是法院在美國憲政體制中所承擔的司法審查的職能。

2、行政應當適度集權

協調不僅取決於政治對行政的適度控制是問題,而且還取決於行政權利是必要集中問題。國家的分權,特別是中央和地方的分權,容易造成行政力量統一性的破壞,從而使國家意志表達是執行出現問題。要控制出現這種問題,只有通過行政權的集中這個唯一的途徑。因為只有行政在一定程度上被集權化了,才能達到政治與行政功能之間的必要協調。

(7)西方行政擴展閱讀:

首先,中國的政黨制度和西方的政黨制度本質不同。西方的政黨制度是一個競爭行政性的政黨制度。競爭性的政黨制度下,政黨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競爭來實現對政權的控制。因此一切政策的制定首先考慮是否符合和有利於政黨的執政權的獲得和維護問題。

因此在這樣的政黨制度的安排之下行政也就是政策的執行是為了維護執政黨的地位,而行政對於國家社會的公共事務的管理的目的也是為了政黨的執政。因此在這樣的安排下,公共利益是不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維護的。正因為如此行政要解決的是如何從政治中分離,如何盡可能的減少政治對行政的干預的問題。

雖然當代西方政治和行政出現了整合的現象,但是這並沒有動搖西方行政學研究的前提。行政學研究永遠是為了解決西方政黨制度設計的局限性問題。而在中國政治和行政一開始就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同時統一於中共的領導之下。

政黨制度的設計最大可能的避免了競爭性政黨制度的不利因素,同時也最大限度的發揮了競爭性政黨制度的合理因素。在我國不存在政治和行政相分離的條件,也不需要這樣分離。我們政策的制定是體現了黨的思想,我們的執行也是在黨的控制之下。這是由於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所決定的。

其次,政府的組織形式的實質不同。西方的政府組織是按照早期分權理論天才設想設計的。一般分為行政、立法和司法,不同的權力分屬於不同的政府機構。雖然表面上我們國家也存在著立法、行政、和司法的劃分。

但是中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和西方的議會有本質的不同,中國的行政機構的組成和西方的行政機構的組成也不同,同時從司法體繫上來看也有明顯的區別。造成這種差異主要原因是由於中共的性質以及中共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地位和領導方式的不同。

由上可以看出,中國的行政學的研究並不具備西方行政學研究的基本前提和西方行政學理論構建邏輯假設。中國的行政學研究必須走中國自己的路。

H. 西方國家的行政職能是如何演進的

一、前資本主義時期的行政職能

前資本主義時期包括奴隸制、封建制時期,奴隸制國家是在經濟上占統治地位奴隸主階級對被統治的奴隸階級對被統治階級的專政。這時期國家行政職能的重點在於政治統治,通過強化政治職能,採取殘暴的統治方式來維持奴隸主階級政權的生存和發展。經濟職能十分微弱,其他的社會管理職能也甚少。與奴隸制國家相比,封建制國家經濟職能的內容稍有增加。這時期國家為了鞏固於經濟發展的事務,比如組織修道路橋梁,實行專管專賣等。與此同時,國家也承擔了一定的社會管理職能,進行某些社會公共事業的建設。當然,封建制國家的社會管理職能還是很微弱的,其職能的重點仍處於政治統治,通過強化政治職能以維護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

二、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的行政職能

自由資本主義時期是資本主義發展的上升階段,這一時期資本主義行政職能的確定與資產階級思想家的理論有密切聯系。英國的洛克、邊沁、密爾與亞當?斯密等人提出「守夜人」與有限政府理論,認為政府得到的只是人們轉讓出來的限權力,政府的行為是有限的,它的職能也就是限於實際確保人們生命、自由和財產的安全;經濟領域中最大幸福的實現,與政府幹預的最低程度是緊密相聯的,在經濟領域里,政府的格言是「安靜些」;強調用「看不見的手」(市場)來調節和引導社會經濟及其他各方面事業的發展。因此,這一時期資產階級政府以保障資產階級政權的鞏固和發展起著「守夜人」的作用,對社會經濟的干預較少。

三、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的行政職能

19世紀未,隨著資本主義由自由階段發展到壟斷階段,自由放任政策和「守夜人」政府理論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再加上社會階級分化加劇,階級對立嚴重,經濟危機不斷出現,資產階級感到,必須對原來的政府理論和政策,刺激經濟,使社會矛盾達到緩和,其最有影響的人物就是英國的著名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的統治,資本主義國家充分地運用和強化了政府的政治統治職能,專政鎮壓職能大大加強,民主職能則有所削弱。在經濟領域,過去那種依靠「看不見的手」來調節社會經濟發展的做法已遠遠不夠,政府加強對經濟的調節,政府的經濟職能和社會服務職能均擴大和加強了。如政府通過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來保證市場秩序的維持,通過預算和高額稅收、充分就業政策、發行公債等辦法承擔起來某些社會公共事務,在收入再分配領域內採取系列福利措施等。

四、當代資本主義的行政職能

當代資本主義國家在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領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調整。這一時期佔主導的政府職能理論是公共選擇學派及其他新自由主義學派的理論。這一理論對凱恩斯的政府幹預政策提出批評,認為市場的缺陷並不是把問題移交給政府去處理的理由,強調社會中介組織的作用。這一時期政府政治職能中的暴力職能相對減弱,而保持社會穩定的調節職能趨於加強。如政府通過與各種利益集團,各種社會力量之間的妥來平衡,通過吸收工人和人民群眾參與管理等。另一方面,當代資本主義國家政府承擔了更多的經濟職能,並以此為行政職能的重點。這時期,政府在充分發揮「看不風的手」調節社會經濟婁展的前提下,也強調利用「有形的手」(政府)來彌補市場機制的不足,為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生活的運行創造條件和提供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同時,政府的社會服務職能也在逐步地擴大。對於諸如就業、住宅、交通、人口控制、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等一系列新的社會問題以及一些投資大、見效慢、私人壟斷組織無力承擔或不願承擔的社會公共事務等,政府不得不加以研究解決,以維護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政治的穩定。

I. 演進過程中的西方行政學說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有哪些

一、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1、中西早期行政管理思想(非系統非學科化)
2、1845年法科學家M·A·安培「建立管理國家之科學」的設想;
3、1865-68德學者斯坦因七卷本《行政學》最早提出「行政學」一詞(指行政法);
4、1887年美學者(總統)威爾遜發表開創性的《行政學研究》一文,主張政治與行政分離,將行政管理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加以研究.
5、1900年美學者古德諾出版發表〈政治與行政〉一書,進一步明確指出政治與行政的區分.(自此行政學作為一個新的、獨立的研究領域得以確立.)
6、1926懷特《行政學導論》、1927威洛比《公共行政原理》,對其內容進行系統研究和闡述.行政學理論體系得以形成.(產生背景)
二、西方行政學的發展歷程
多種分段方法:
A、丹尼爾·雷恩(管理思想):科學管理時期(19世末20世初)、社會人時期(20世紀20年代)、當前時期(二戰後);
B、台灣學者(行政學):傳統理論時期(X*:1900-30)、行為科學時期(Y*:1930-60)、系統理論時期(Z*,1960後);
C、夏書章:形成階段(19世末到20世紀20年代)、成長階段—科學管理時期(20年代後)、科學化時期(40年代始);
D、教材觀點丁煌《西方行政學說史》(參照眾多美國學者之方法),六階段:
u西方行政學的提出與創立時期(1887-1918年);
u西方行政學的正統時期(1919-1941年);
u西方行政學的批評與轉變時期(1941-1959年);
u西方行政學的發展與應用時期(20世紀60年代);
u西方行政學 的挑戰與創新時期(20世紀70年代);
u西方行政學的總結與探索時期(20世紀80年代)
1、提出與創立時期:1887-1918
代表人物著作及觀點:
威爾遜:行政學創始人,《行政學研究》,主張政治與行政分離,建立一門獨立的行政學科;
古德諾:美行政學家,《政治與行政》,對政治與行政的分離理論作了進一步發揮;
泰勒:美管理學者,《科學管理原理》,倡導科學管理;
法約爾:法管理學者,〈一般管理原理〉,提出了一般管理的一些基本原理(十四管理原則)
2、西方行政學的正統時期:1919-1941年
這一時期的行政學家繼承了早期行政學的基本信念,認為「真正的民主與真正的效率是統一的」,經濟和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准則.
此時期將官僚制度及其組織和管理問題作為研究重點,力圖通過對行政現象的科學分析,發現行政管理的原則和規律,並嘗試著為行政學確立一個基本的理論模式和學科體系.
代表人物、著作與觀點:
德社科學家韋伯,官僚制理論的奠基人,〈論官僚制〉;
美行政學家懷特:撰寫第一本行政學教科書〈行政學導論〉;
美古利克:從分工與整合、全體與部分關系入手提出了分工的局限性和工作協調的重要性,對公共行政作綜合研究;
英厄威爾:對行政管理的原則進行了歸納和概括,與古利克合著〈行政科學論文集〉;
美國女政治哲學家福萊特:創立了動態管理理論,為正統行政學向行為主義行政學的過渡架設了橋梁.
3、轉變與批評時期:1941-1959
二戰及以後各國行政管理(體制、權力、職能)隨社會、經濟等變革而發生了根本變化,正統行政學的理論原則和基本觀點無法適應變革,受到懷疑和批評.
主要代表人物和觀點:
美巴納德:最早運用系統觀點對行政組織進行全面深入分析並建立了一套系統的行政組織學說;
美西蒙:對正統行政學的行政原則進行猛烈抨擊,率先將行為主義研究方法和決策概念引入行政管理研究,建立起一種較為完整的決策理論體系;
美行政學者沃爾多:對行政學的歷史發展和內容範圍進行了全面探討並對西方行政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J. 西方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放鬆政府管制。強化地方政府的自治權。轉變地方政府職能。再造地方政府內部體制。強化對地方政府的監督。

當代西方國家行政改革的基本趨勢:重新界定政府的職責,縮小管理范圍,強化宏觀調控和綜合協調功能。調整中央與地方關系,擴大地方政府的權力。精簡機構,改革傳統科層組織制度。注重公務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加強公務員定員管理。簡化行政程序和條例,改進行政管理的方式方法。

行政制度是社會公共管理機關進行管理活動時形成的一系列規則、程序、規范和慣例。本文所涉及的行政制度包括行政組織、行政職能、行政組織內部的人事管理與財政管理、行政責任、行政決策、政府間關系等各個方面。

(10)西方行政擴展閱讀:

結合發達國家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實踐經驗,提出以下五點建議:

第一,大力推動文化變革,切實轉變政府官僚作風。

既然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重在減少政府管制、簡化審批程序、減輕企業負擔,那麼改革的成功和效果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政府松綁的速度和力度。

為此,建議中央政府面向所有審批部門開展轉變官僚作風的文化運動,全面梳理和評審政府依法監管審批事項,按照以經濟效率和環境效益為本的管理與服務原則,大幅度撤銷、合並或削減陳舊過時的監管事項,完善或簡化復雜多變的審批程序,盡一切可能為市場松綁、為企業省錢。

第二,運用整體政府思路,注重頂層設計和系統推進。

既然部門分割和碎片化服務無法適應日益復雜的社會管理需求,也難以提供整合的無縫隙服務,建議政府借用整體思維,分層建立立體交叉的行政審批運行機制:

宏觀決策協同層著眼國家發展戰略進行頂層設計,強調中央政府依法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核心控制,有機集合宏觀設計、戰略決策、整體運行和全面監督過程,注重提升整體政府的決策和監管能力;

中觀政策協調層負責制定各方協調一致的政策方針以及翔實的執行規劃和實施階段,完善中央政府在戰略制定、標准確立和爭端處理等方面的運行機制,提高行政審批的執行和協調能力;

微觀政策執行或服務供應層應該強調改革具體監管手段,創新審批服務工具,簡化行政審批程序,在「寬進嚴管」「放管結合」中提高審批服務的市場效能。

第三,搭建跨界協同網路,提升行政審批整體效力。

行政審批改革涉及政府管理的多個領域,不僅需要在現代化進程中分類分批協同推進,還需要整合地方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的外部力量,共同營造和諧、友好、高效、經濟的營商環境。

建議在整體政府改革中搭建跨界協同網路,既可通過政府間夥伴關系的方式等效授權地方政府承擔部分審批任務,也可通過自我監管和准監管機制的不斷發展,大力發揮社會和企業作用,以減輕中央政府監管審批壓力,實現數量減少、質量提高的整體效力。

實踐中可以利用跨部門協同的方式形成監管政策,由不同的縱向序列實施具體審批服務;也可以由不同縱向序列形成政策,利用跨部門協同的方式提供審批服務;還可以聯合形成監管政策,共同承擔審批服務。

第四,完善績效管理制度,提高政府監管質量。

行政審批改革是實現政府管理現代化的重要平台,是轉變政府職能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試驗田。

為了進一步推進和完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一是建議在中央層面跨部門設立監管政策審核機構,以監管工作績效為前提,嚴把審批事項核准關口,強調質量控制。

二是建議在中央和省級政府設立高層政商夥伴關系,共同建立市場監管績效平台,力求用制度規范行政審批,用協議監督市場行為。

三是建議大力發展行業協會、商會等商界自律組織,積極培育社會服務力量,鼓勵政府穩步向市場和社會放權,不僅要發揮好市場和社會的自我監督與管理作用,還要完善市場監督和社會監督的相應機制,有效解決行政審批過程中「一放就懶」「一放就亂」「一放就傻」的實際問題。

第五,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創新管理方式和手段。

為了能夠在行政審批改革中有效確權、清權、曬權和治權,真正依法實現減權、優權、授權和讓權,建議政府利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創新政府監管機制;

在法律和制度允許的框架內,充分利用信息通訊和網路管理等現代科技,搭建公開、透明、便民、利民的服務平台,逐步形成綜合化、系統化、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的現代行政審批制度,不斷提升政府依法審批和監督管理的整體治理能力。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