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如何理解規范執法

如何理解規范執法

發布時間: 2020-12-24 22:34:50

❶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推進依法行政切實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如何理解嚴格執法規范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

①有利於來全面推進依法行政。②有自利於深入推進我國的法治建設。③有利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④有利於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⑤有利於促進依法科學民主決策。⑥有利於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⑦有利於強化行政監督和問責。⑧有利於依法化解社會矛盾糾紛。

❷ 如何准確理解和全面把握立警為公,執法為民的基本內涵

1、明確執法的對象為「民」,牢記為民服務的宗旨。

公安姓「公」,民警姓「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公安機關的根本宗旨,是公安機關的「紅色基因」。要牢記宗旨、激活基因,明確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道理,才能真正做到立警為公、執法為民。

2、明確人民警察代表國家形象,捍衛社會公平。

對普通群眾而言,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就代表了「國家」、代表了「政府」。公安機關是刑事司法和行政執法機關,行使國家公權力,既是法律的「捍衛者」,又是人民的「守護神」。要「肩扛公正天平」,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任扛在肩上。

3、明確人民警察的正義內涵

明確人民警察的正義之責,要「手持正義之劍」,把懲治犯罪、保護群眾的利劍握在手中,做到替天行道、懲惡揚善,為民請命、為民除害。

4、堅持民意警務的導向。

群眾的需求和滿意是所有公安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只要不違背法律法規、不超出職責范圍,都要想方設法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讓群眾真正得到實惠,感受到我們的真心實意。

5、強化便民服務的意識是關鍵。

強化便民服務的意識,更多地從使用者而不是設計者的角度出發,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不僅要在空間時間上更加便民,還要在情感互動上更加親民,讓措施真正落地、讓效果真正顯現、使群眾真正滿意。

❸ 怎麼理解嚴格執法和熱情服務的關系

嚴格執法是權力部門執政的最基本要求。法產生權力,法是嚴肅的,嚴禁的,不能摻雜回絲毫的個人因答素進去。執法要狠抓「嚴」字。行政執法單位在執行法規或掌握標准時,不放鬆、不走樣,做到嚴厲、公平、公正。權力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熱情的服務,才更能體現執政為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❹ 如何正確理解「誰執法誰普法」

「誰執法誰普法」工作機制是我國「六五」普法規劃中首次明確提出來的,它要求各部門各行業要按照該原則,積極面向社會開展本部門本行業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工作,也就是要求實施法律的部門和機構承擔起普法的任務和責任。

如何理解「誰執法誰普法」中的「誰」,對落實普法責任至關重要。對此,中國政法大學王燦發教授表示,毫無疑問,執法者有普法的義務,在具體執法過程中,要向執法對象講清楚所執行法律,執法對象不懂的地方,應告訴對方。

作為各主管部門,也應承擔起普法工作,而不是說僅僅由部門內具體執法的機構去普法。他舉例說,環境監察部門作為執法單位,在平時或者執法過程中需要進行普法,但環境宣教、政策法規等部門也都負有普法的責任,就是說普法是整個部門和系統的事。

(4)如何理解規范執法擴展閱讀

具體來看,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現實意義主要有:

一是「誰執法誰普法」有利於明確和擴大責任主體。這一原則進一步明確了各級司法和行政執法機關在普法中的任務與責任,普法不再是相關單位的附帶性工作,而成為一項基本的職能。比如,針對環保法律法規,各級環保部門及其執法主體都有責任開展普及工作;而法院在審判環境違法案件過程中,同樣也有責任開展普法工作。

二是「誰執法誰普法」有利於依法執法和文明執法。嚴格執法的過程就是最好的普法。在嚴格執法過程中不僅使國家法律法規得到貫徹落實,同時也向人民群眾傳播法律、宣傳法律,使執法過程成為最生動的普法實踐。同時,「誰執法誰普法」 能夠倒逼執法,讓執法部門及執法人員依法執法,轉變以處罰為核心的執法方式,把執法與普法有機結合起來,有效避免野蠻執法,推進文明執法。並且在普法過程中,也會通過群眾的反饋,發現執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高執法效率。

三是「誰執法誰普法」有利於形成大普法格局。「誰執法誰普法」能夠充分發揮各執法部門主導作用,擴大普法工作覆蓋面,增強法治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專業性,真正形成部門、行業分工負責、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四是「誰執法誰普法」有利於促進和提高執法者自身的法律素養。打鐵尚需自身硬,「誰執法誰普法」對執法部門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執法部門不僅要精準掌握法律、了解法條表面含義,還要吃透法條的精神實質。比如,新修訂《環保法》中規定「按日計罰」,環保部門在執行過程中,不僅要向處罰對象講清楚怎麼罰,還應說明白為什麼這么罰,做到處罰有據,服人以理,以免後犯。

❺ 如何理解和樹立社會主義法制觀念

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指出,要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的內容。這五個方面的內容,揭示了社會主義法治的精髓和靈魂,詮釋了法治與人民、法治與正義、法治與社會、法治與政黨的關系,體現了內容與形式、手段與目的、價值與效果的辯證統一。
1.依法治國是核心內容。十七大報告進一步強調要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權威,建立權威的司法制度,形成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這是依法治國的前提,也是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根本要求。
依法治國,就是要使憲法和法律成為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行為規范的最高准則,在全社會形成尊重法律、信任法律、遵守法律、按法律辦事的氛圍。
依法治國,就是要體現法律的公平正義價值,充分保障公民的權利,約束國家機關的權力,防止國家權力濫用,這是依法治國的核心。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尊重和保障人權,依法保證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完善民主監督機制」,「建設服務型政府」,「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這些要求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要求。
依法治國,就是要建立公開、公正的程序規則,並以此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這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的關鍵。為此,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健全組織法制和程序規則,保證國家機關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為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黨的十七大對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進一步表明了我們黨全面實施依法治國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堅定決心。
2.執法為民是本質要求。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執法為民,就是要求政法機關做到保護人民利益與維護法律權威的高度統一,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的宗旨和執政理念,體現了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性質和價值取向。
執法為民的提出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針對性。執法為民的價值取向,表明人民是政法機關的服務對象。執法機關要端正執法態度,改進執法作風,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絕不能損害人民利益。執法為民的價值取向,表明我國的法治是人民的法治,執法必須為民,也只能為民。執法為民的價值取向,突出了「主權在民」的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執法者必須運用人民賦予的權力為人民服務。執法為民重點在「執法」,核心是「為民」,關鍵要堅持以人為本。這就要求政法隊伍加強自身建設,做到嚴格、公正、文明執法,進一步規范執法行為,寓服務於執法之中,充分體現法治的人文精神和司法的人文關懷。
3.公平正義是價值追求。公平和正義作為兩個法律概念,既相聯系,又具有不同的涵義。一般而言,公平注重於對法律形式和訴訟過程的評價,正義側重於對法律內容及實踐結果的評價;公平是正義的外在生命,正義是公平的內在靈魂;公平是前提,正義是結果,二者聯系緊密,共同構成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准則。
公平是正義的構成要素。在法律意義上,公平就是立場客觀,不偏不倚。概括來講,公平主要有三個原則。一是平等性,即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對特權,也禁止歧視,在同等條件下提供平等的法律服務和司法保護。二是中立性,即在執法過程中,任何人不能做自己案件的「法官」,仲裁者不能對爭議雙方有好惡偏見。三是客觀性,即反對主觀臆斷,反對感情用事,司法決定要以事實為基礎,以理性推理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十七大報告強調,要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這為我們更好地掌握社會主義法治的公平原則,提出了明確要求和基本遵循。
正義蘊含公平、公正、公道、平等、自由、權利等價值內涵。通俗地講,正義有三項基本要求。一是主張創製法律時設定權利和義務的合理性。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規定公民的權利義務,權利與義務要保持一致性。二是強調是非分明、懲惡揚善,維護社會秩序。尊重合法權益,追究違法行為,是法治的基本正義。責任是法律的生命,違法必究是實現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和有力保障。無論是公民、法人違法,還是執法機關違法,都必須依法追究其責任,否則必然導致有法不依,損害法律的權威。三是救助弱者,重點維護弱勢群體的權益。法治應當保證全體社會成員都能享有公民的權利。十七大報告指出,要通過發展增加社會物質財富、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過發展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不斷促進社會和諧。這深刻揭示了在我國社會實現正義的根本途徑。

❻ 如何正確理解深化執法規范化

緊緊圍繞三項重點工作的要求和新時期政法工作的任務,在執法規范化建設方面著重抓好...不斷規范司法權的正確行使;進一步加強自身監督,在加快辦案節奏的同時確保辦案力度

❼ 如何正確理解「執法為民」理念

一、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徵 (一)執法為民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宗旨 執法為民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立黨為公、 的必然要求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實踐全心 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 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 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執法機關 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是黨領導下的國家政權機關,執法工作是實現黨執政使命的重要工作。 是黨領導下的國家政權機關,執法工作是實現黨執政使命的重要工作。 執法為民是「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對執法工作的根本要求 執法為民是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對執法工作的根本要求。 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對執法工作的根本要求。 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憲法原則的具體體現 (二)執法為民是「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的憲法原則的具體體現 執法為民是 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與 我國憲法第 2 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與 這一憲法原則相呼應, 條明確要求, 這一憲法原則相呼應,憲法第 27 條明確要求,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 作人員必須「努力為人民服務 ,國家權力從人民而來, 作人員必須 努力為人民服務」,國家權力從人民而來,就應當對人民負 努力為人民服務 責、受人民監督、為人民服務。執法機關是國家機關的組成部分,執法 受人民監督、為人民服務。執法機關是國家機關的組成部分, 機關的權力同樣屬於人民。執法為民是人民主權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 機關的權力同樣屬於人民。執法為民是人民主權的必然要求, 民主的具體體現。 民主的具體體現。 (三)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始終保持正確政治方向的根本保 證 執法為民理念的提出,直接而響亮地回答了執法工作 相信誰 相信誰、 執法為民理念的提出,直接而響亮地回答了執法工作「相信誰、依 靠誰、為了誰 ,以及「為誰執 為誰執法 靠誰執法、怎樣執法」的根本問題 的根本問題, 靠誰、為了誰」,以及 為誰執法、靠誰執法、怎樣執法 的根本問題, 鮮明地指出了我國法治建設的社會主義性質,其生命力就在於人民性。 鮮明地指出了我國法治建設的社
1/3
會主義性質,其生命力就在於人民性。 執法活動只有符合人民的意志、滿足人民的要求、保護人民的權利, 執法活動只有符合人民的意志、滿足人民的要求、保護人民的權利,才

能實現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根本價值。 執法為民為我國法治建設的 能實現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根本價值。 方向和目標作了最簡單卻最為科學的概括, 對於法治建設始終保持正確 方向和目標作了最簡單卻最為科學的概括, 的政治方向,具有重要的意義。 的政治方向,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執法為民的基本內涵 (一)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執法為民的本質要求。只 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執法為民的本質要求。 以人為本 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 有深刻理解以人為本的精神實質和科學內涵,才能切實做到執法為民。 有深刻理解以人為本的精神實質和科學內涵,才能切實做到執法為民。 以人為本,就是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本。 以人為本,就是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本。執法工作中 益為本 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法律主體地位, 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法律主體地位,堅持把人作為執法工作 的最高價值取向, 突出人在執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強調尊重人、 理解人、 的最高價值取向, 突出人在執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強調尊重人、 理解人、 關心人,切實把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關心人,切實把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作為執法工作的出發點和歸 以人為本, 落實到執法工作中, 就是要堅持目的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宿。 以人為本, 落實到執法工作中, 就是要堅持目的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即堅持執法為了人民,執法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是執法目的, 即堅持執法為了人民,執法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是執法目的,一切 依靠人民是執法方式,只有把兩者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依靠人民是執法方式,只有把兩者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二)保障人權 保障人權——是執法為民的重要內容。執法機關必須牢固樹立憲 是執法為民的重要內容。 保障人權 是執法為民的重要內容 法觀念和法律觀念,嚴格遵守法律.切實尊重和保障人權。 法觀念和法律觀念,嚴格遵守法律.切實尊重和保障人權。 障人權 尊重和保障人權,不僅是執法為民的應有之義, 尊重和保障人權,不僅是執法為民的應有之義,而且是執法為民 的起碼標准。我國憲法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的起碼標准。我國憲法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這是我們黨和國家 的庄嚴承諾,也是執法
2/3
機關應當遵守的基本原則。 的庄嚴承諾,也是執法機關應當遵守的基本原則。 社會主義執法工作首先要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社會主義執法工作首先要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反映 到人權領域,就要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存權和發展權。 到人權領域,就要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執法工作中尊重和

保障個人人權,就是要尊重和保障執法當事人的合法權利, 保障個人人權,就是要尊重和保障執法當事人的合法權利,包括尊重和 保障行政管理相對人的合法權利,尊重和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保障行政管理相對人的合法權利,尊重和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 犯的合法權利,尊重和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權利等。 犯的合法權利,尊重和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權利等。執法機關在執法活動 中,要嚴格遵守有關法律規定,對於未成年人、婦女、老年人、殘疾人 要嚴格遵守有關法律規定,對於未成年人、婦女、老年人、 成年人 等弱勢群體給予特殊保護,對特殊群體給予更多關愛, 等弱勢群體給予特殊保護,對特殊群體給予更多關愛,使他們的權利得 到切實保障。 到切實保障。 (三)文明執法 文明執法——是指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指 是指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指 文明執法 導,以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為依據,以文明的方式去執行法律,以高度的 以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為依據,以文明的方式去執行法律, 熱情服務社會, 以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影響社會而體現出的執法文明進 熱情服務社會, 步狀態。文明執法是執法為民的本質要求和外在體現。 步狀態。文明執法是執法為民的本質要求和外在體現。

❽ 公安機關如何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規范執法

一、提高認識,樹立理性執法思想。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沒有理性、平和、文明、規范執法的思想,在行為上就不能付諸實施。要想真正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規范執法,首先要解決好人的思想認識問題,如何解決思想認識問題。

1、要切實樹立群眾意識。

人民群眾是公安基層基礎工作的重要依託和力量源泉,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就顯得孤立無援,註定要打敗仗,這是事關興衰成敗的大事。這就要求廣大民警紮根基層,耕耘基層,服務群眾,依靠群眾,把工作深深植根於人民群眾之中,著力構建符合時代要求的和諧的警民關系。

2、要切實樹立理性執法理念,理性執法是執法工作的本質要求。

堅持理性執法,就是要做到以理性的思維、理性的方式,理性的手段,將情、理、法融為一體,堅持以事實為依據,法律為准繩,科學的鑒定判斷,而非盲目抽象、憑感情用事和一時沖動去執法,從而避免冤假錯案的發生和減少群眾的不滿情緒,最大限度地增加公正執法性和社會和諧因素,不斷提升執法民警在群眾中的公信力。

3、要切實樹立責任意識。

將責任立於心中,甘為公僕,為民所愛戴;權為已所用,責任拋於腦後,利慾熏心,貪贓枉法,為民所不齒。在執法實踐中要切實做到職務面前勤思義務,權利面前多想責任,把行使權力的過程,看著是對黨委、對人民負責的過程,用權時如履薄冰,肩負著責任,自覺為民負責、為國竭力、為黨分憂。

二、加強個人素質修養,煅造平和執法能力。

打鐵先要自身硬,努力提高基層民警執法執勤的綜合素質是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規范執法的基礎。基層民警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繫到執法的效果和評判執法質量的標准,影響黨群、警民關系和社會對公安人員的理解程度。

1、要具有良好的個人素質涵養,扎實過硬的基本功。

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將理性、平和、文明、規范執法理念科學地運用到執法活動中。

2、要具有豐富的法律知識。

對常用的法律條規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這是避免執法偏差的前提,也是講求執法藝術、改進工作方式方法的基礎。

3、具有平和執法的心裡素質。

平和執法是保障公安機關執法為民的現實需要,也是測試公安民警綜合執行能力的體現。執法活動需要平和的心態,才能深謀遠慮,成竹在胸,遇變不驚,處亂不慌,適時根據對方的突變而積極採取應變策略,方能亂中求謀、穩中求勝。

做群眾工作同樣需要平和的心態,才顯得有親和力,這樣容易接近群眾,拉近群眾距離,了解群眾疾苦,傾聽群眾呼聲,切實把工作做到百姓的心坎上,百姓就會覺得警察與他們心連著心,民警就能很好的融入其中同老百姓產生共鳴,從而得到群眾的支持、理解和信任。

三、強化職業道德觀念,推動文明執法進程。

一切管理措施都要適應以文明管理、文明服務的方式為目標,要通過人性化管理,體現整個社會對公民合法權益的關注和重視,把思想立場調整到保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上,堅持文明執法,更好地樹立公安隊伍在群眾中的形象。一個警察是一個警局的一個細胞,一個警局靠每個細胞的支掌,才能實現隊伍親民化,執法文明化。

注重警察個性化素質的培養就尤顯重要,這關繫到這個細胞能否注入新鮮血液,不至於衰老壞死,始終呈現出生機勃勃,鮮活旺盛的生命力,教育引導廣大領導和民警牢固樹立文明執法理念,是能否實現全警文明執法的關鍵。

通過會議、崗位培訓、執法監督等形式,讓廣大民警充分的認識到文明執法的重要性、緊迫性和現實性,並積極參與其中,努力實現文明執法在社會活動中的有效化和優質化,推動文明執法進程,不斷築牢人民群眾理解、支持、配合民警執法工作的思想根基,切實增強民警執法工作在廣大群眾中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四、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公安工作,奠定執法規范化的人文基礎。

「人是一切社會活動中最積極最關鍵的因素」,要達到任何組織目標,都必須打好實現目標任務的堅實人文基礎,這也正切合了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因而,要推進公安隊伍執法規范化建設,就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公安工作,並以此來奠定實現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的人文基礎:

1、堅持以人為本,強化規范化理念教育。

要積極依託「輪訓輪值、戰訓合一」模式,切實把執法規范化理念教育活動常態化;要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通過教育、剖析、查擺、談話、整改,使執法規范化理念融入到每位民警頭腦中;要建立運行教育機制,將執法規范化教育活動納入制度框架,通過明確責任、組織實施、監督檢查,達到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的目的。

2、堅持學習培訓,提升執法素質。

沒有良好的法律素養,就沒有規范執法的理論基礎、熟練的操作技能和規范執法的實踐基礎。要大力通過崗位培訓、崗位練兵、業務骨幹培訓等方式,促進隊伍素質的持續、穩步提升,實現隊伍建設的協調、持續、穩定發展,奠定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的素質基礎。

3、堅持典型宣傳,營造規范執法氛圍。

法制部門、政工宣傳部門要挖掘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政治效果的最佳統一的典型案例、規范執法的先鋒模範,結合精品案件評選等活動,充分運用宣傳手段,加強正面引導,營造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的文化氛圍。同時,紀檢監察部門對執法不規范的行為,要敢於曝光、敢於揭短,並追根尋源。積極通過正反面的對比,在民警心目中形成規范執法的光榮感、不規范執法的恥辱感。

4、堅持科學標准,完善考評體系。

要以人民群眾認同、社會和諧穩定為標准,加強對案件質量和執法行為的考核,並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調整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引導民警樹立嚴格、公正、文明的執法觀,從而自覺規范執法行為。

❾ 如何理解行政執法過程中的公民參與

傳統行政法理論是以國家與社會、行政機關與公民個人之間的二元對抗為前提發展起來的,其關注的重心是對行政權力的消極控制,即如何防止行政機關對公民自由權和財產權的侵犯,法律關系主要體現為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兩極對立的權利義務關系。在現代社會,由於利益的多元化,行政行為不僅對行政相對人產生重要影響,而且會對相對人以外的第三人產生重要影響,形成三極甚至多極的行政法律關系,因此,現代行政法的研究從立法對行政的控制以及司法對行政的控制的關注,開始轉向對行政過程本身的關注,試圖通過對行政過程的調控,形成國家行政機關、行政相對人、利害關系人及其他公民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和合作關系,實現公共利益和公民福祉。不論是在英美「法治」(rule of law )傳統之下還是在德國「法治國」(Rechtsstaat)傳統之下,公民參與作為實現行政民主化、正當化的機制的意義不斷凸顯,公民參與從對行政處分過程的參與擴展到對行政立法、行政計劃、行政指導、行政評價、行政救濟等行政過程的參與。本文以我國轉型期出現的典型事件——電動自行車事件為例,通過分析該事件中公民參與缺失的問題,探討我國行政機關在面對復雜的利益關系時,如何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通過有效的公民參與機制,回應不同的利益需求,形成「科學化、民主化、規范化的行政決策機制和制度」①,確保行政決策的民主性與正當性。一、在禁與不禁之間——電動自行車事件的簡單回顧與反思在《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10月28日公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出台的前前後後,全國各地在電動自行車的禁與不禁的公共政策問題上,各行其是。2002年8月1日北京市率先以通告的形式限制電動自行車上牌②;2003年6月福州市政府以通告的形式禁止銷售電動自行車並粗暴執法,引發激烈的矛盾沖突並最終訴諸法院[1,2];2005年5月珠海市人大常委會立法禁止電動自行車上路,成為首例以地方性法規的形式禁止電動自行車上路的立法例。電動自行車在這些地方以「污染」、「不安全」、「妨礙交通」等理由頻遭封殺。而在另一些地方,如上海、江蘇、浙江等地市允許電動自行車依法登記後上路;哈爾濱、南寧則允許生產銷售而不許上路;廣州、長沙則出現了管理上的真空。[3]這是一個現代化建設高速發展的時代,這是一個公共資源越來越緊張的時代,這是一個利益主體日益多元化、各種利益相互沖突與糾結的時代。在電動自行車禁與不禁之間,暴露出我國行政法治進程中存在的幾個重大問題:其一,行政決策過程沒有充分的公民參與,缺少民主性與正當性,主要表現為:復雜利益關系中不同主體的利益需求沒有得到充分考慮,廣大居民作為道路資源共同使用者的利益及其選擇出行方式的自由沒有得到充分尊重,專業知識作為行政決策的技術支持缺少充分的論證,等等。其二,司法權軟弱無力,行政訴訟受案范圍非常有限,對規范性文件的審查力度有限,公民利益受到損害後缺乏獲得法律救濟的制度保證,從而也抑制了公民事後參與的積極性。在電動自行車事件中,因禁止電動自行車上路涉及的利益主體千千萬萬,我們沒有看到因禁止電動自行車上路而提起行政訴訟的相關報道。其三,在我國現有的規則審查機制之下,對規范性文件具有審查權的機關不作為,導致了對制定規則的權力缺乏有效的制約。《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以後全國仍有不少地方無視該法的規定,自行其是,以地方性法規或行政決定、命令、通知等形式禁止電動自行車上路,再次將規范性文件的審查問題擺到我們面前。限於篇幅,本文選取公民參與行政決策的角度來反思我國行政決策的民主性與正當性,以及在現有的制度框架內如何保障公民參與行政決策過程。二、公民參與行政決策的必要性以人民主權為原則,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為基礎建立的傳統行政法律制度,是以立法機關的事前授權為前提、以司法機關的事後合法性審查為核心架構起來的行政法律制度,其重心在於確保行政權力的合法行使,「即運用具有控制功能的規則和程序,使原本在形式上不向選民負責的行政官員對私人利益行使權力的行為得以合法化」。[4](P3) 但這樣一個制度模式僅適用於消極行政,即將行政行為限定在立法機關設定的合法性框架之內,行政機關不得超越法定許可權行事。在立法機關的授權日益廣泛、行政職權不斷擴張、公民對行政權的依賴與期盼與日俱增的情況下,「為了使行政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各國皆呈現出逐步擴大行政的裁量范圍,賦予行政以不直接基於法律的具體規定而積極能動地作出政策判斷之權能的傾向」[5],傳統意義上的行政法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功能被不斷弱化。這當然並不是說傳統的行政法的制約功能變得不重要了,而是說在此基礎之上,必須尋求新的更有效的制約與激勵機制,以適應不斷擴張的行政領域,更好地實現公共福祉。公民參與作為實現行政民主的程序性機制,在行政決策過程中得以廣泛採用。公民以提供信息、表達意見、訴求利益等方式參與行政決策過程,為行政決策民主化、科學化、正當化提供了程序上的保障。民主制的重心由議會民主轉向行政民主,由民主下的行政轉向行政中的民主。在我國現代化過程中,法治的進程勢不可擋,合法化、正當化的訴求日益強烈,行政機關自身也在為其行為的合法化、正當化而努力,以尋求民意的支持,從而更好地推進各項行政管理活動。以國務院2004年頒布的《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為代表的依法行政理念的宣示即表明了政府在使其行為合法化、正當化方面所作的努力。在民主制度下,民主為權力行使的合法性與正當性提供了制度手段,民主立法為行政權力的合法性提供了制度保證,民主行政又為行政權力的正當性提供了制度保證。電動自行車事件所暴露出來的公民參與機制的缺失促使我們進一步思考行政過程中的民主參與的制度性保障。電動自行車事件中,在電動自行車的禁與不禁之間,不僅涉及行政決定直接指向的電動自行車的購買者和使用者(包括潛在的購買者與使用者)的利益,而且涉及電動自行車及相關產業的生產者、銷售者以及競業者的利益;不僅關繫到交通發展戰略,而且關繫到廣大居民選擇出行方式的自由;不僅涉及本行政區域內相關主體的利益,而且其影響擴展到其他行政區域;不僅涉及電動自行車的專業技術問題,同樣也涉及一般民眾對該政策的認知及態度。因此行政機關在面對如此復雜的利益關系,作出禁與不禁的行政決策時,除了要尊重法律的優先性之外,還必須通過民主行政程序,充分考慮民意及相關因素,重新審視其擬定的行政目的及實現目的所需要的手段,以作出最終決策,而不能簡單地以「污染」、「不安全」、「妨礙交通」、「城市交通發展戰略」為由禁止電動自行車上路。多元主體參與行政決策可以促使行政機關考慮相關利益,促進行政決策的科學性與正當性,形成政府與公民之間的良性互動,同時將糾紛解決機制前置,促成多元利益主體之間的妥協與讓步,化解沖突與矛盾,實現社會和諧。但是這一模式也存在諸多弊端,如:可能導致在行政決策過程中不同利益之間的對抗與沖突,使得行政機關難以抉擇;利益主體的參與也不可能避免行政機關在作出決策時偏向某種利益,如組織化的利益;民主參與機制也必然會造成行政成本的擴大與效率低下,等等。為了避免這些問題,行政機關可能會盡可能採用非正式的決策程序或者採用私法方式達成行政管理目的,造成利益代表機制的虛置。如在法律規定「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時,行政機關可能會選擇採取座談會、論證會、書面提交意見等形式而避免採用正式的聽證程序。即使在法律規定採用正式聽證制度的領域,由於法律規定的不明確性,行政機關仍有很大的裁量空間選擇決策方式。③ 盡管利益代表模式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我們不能由此而否定利益代表模式的合理性及其在行政決策中的意義。行政民主化的趨勢不可阻擋,公民參與行政過程是現代行政的必然要求。三、公民參與行政決策的基礎一項行政公共決策的出台,需要以充分的信息為基礎,而信息的充分性有賴於公民的廣泛參與及信息輸入,因此,有必要探討公民參與行政決策的基礎。筆者根據公民參與行政決策的基礎不同,將公民參與分為基於主觀利益的公民參與、基於客觀利益的公民參與和基於專家知識的公民參與。(一)基於主觀利益的公民參與基於主觀利益的公民參與是指參與者基於其主觀利益可能會受到行政決策影響而參與行政決策過程,其功能意義在於防禦行政權的濫用,以防對其利益產生不利影響。如在電動自行車事件中,廣大的消費者、電動自行車及相關產業的生產者、經營者以及競業者等主體的利益即屬於主觀利益,電動自行車的禁與不禁與他們的財產性利益息息相關。基於主觀利益進行的公民參與,因參與主體不同,可進一步分為未經組織化的利益主體參與和組織化的利益主體參與。二者由於在人力、物力、財力以及信息等資源佔有方面差異懸殊以及利益受影響的程度不同,從而在參與動機與能力以及對行政機關決策的影響方面有明顯的不同。大量分散的、未經組織化的利益主體由於高額的組織成本和搭便車效應,缺乏足夠的動機參與決策程序,即使參與行政過程,也會因為在人、財、物以及信息等資源方面的限制而顯得「人微言輕」,因此,在行政決策過程中,個體的利益往往會被有意或無意地忽視。相對而言,組織化的利益由於其在行政決策過程中利益會受到較大的影響,而且在人力、物力及信息等資源佔有方面都有更強的優勢,有更強的動機和能力參與行政決策過程,表達其利益訴求,進而影響行政決策,規制捕獲理論也由此產生。(二)基於客觀利益的公民參與基於客觀利益的公民參與是指參與者以公民身份,作為政治生活共同體的成員而對行政決策過程的參與。該種參與與參與者的主觀利益沒有直接關系,而是基於公民責任,基於對公共生活的關切而進行的參與。在一個公民社會中,公民責任對一個社會的健康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對公共決策有著重要影響,如圓明園防滲工程由於公民參與而被扭轉,孫志剛案由於公民參與而最終導致《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被廢止,以及在此次電動自行車事件中,許多學者紛紛質疑《珠海經濟特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的合法性,等等,這些事件都彰顯了社會公共生活中的公民責任的重要性。基於客觀利益的公民參與,除了以公民個人的身份參與行政決策過程之外,非政府組織在行政民主決策過程中的作用也開始不斷凸顯,並促進了行政民主化進程。在國外,NGO組織在行政民主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我國,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演進,NGO在我國公共生活領域中的作用也開始顯現,並引起社會公眾和政府部門的關注。如在貢嘎山下的木格措水壩建設、與都江堰相鄰的楊柳湖水庫建設、怒江水壩建設、北京市動物園拆遷等事件中,由於NGO的積極參與而對公共決策產生了重要影響。(三)基於專業知識的參與基於專業知識的參與主要指的是專家參與。因為現代行政事務日益專業化、技術化,行政機關的決策必須經過對專業問題的科學論證才能實現決策的科學性與技術性,因此有賴於專家為其提供決策所必需的技術支持。如在電動自行車事件中,對涉及的專業技術問題,如污染問題、安全技術標准問題、公共資源的使用問題、城市交通發展戰略問題,等等,都需要專家的廣泛參與和論證。但一項公共政策的出台,不僅涉及專業技術問題,而且會涉及更廣泛的價值選擇和判斷問題,即使是同一領域的專家,也可能在專業方面不能達成共識,或者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之上作出截然不同的選擇,因此專家知識也並不能構成行政決策的唯一依據。公民參與行政決策過程,並不意味著必然會左右行政主體的最後決策。決策權是行政權的核心,行政決策的最終出台,取決於信息的充足性、事務的專業性、利益的權重性以及相關的政策判斷及價值取捨等多重要素,取決於行政機關的最終判斷。通過公民參與,可以使得在缺少法律明確規定的情況下,通過程序的正當性來獲致結果的可接受性,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四、公民參與行政決策的權利體系公民參與行政決策是現代行政民主的必然要求,參與的實現需要一系列權利相互配合,其中最重要的權利是參與權、知情權和救濟權。(一)參與權公民對公共生活的參與權是人民主權原則的體現。在傳統行政法中,公民參與是通過選舉民意代表機關的代表來實現的。公民通過定期選舉的形式選舉代表組成代議機關,由代議機關以立法的形式約束行政機關權力的行使,從而實現公民對行政機關的間接控制。在現代社會中,由於行政疆域不斷拓展,立法機關通過大量的授權性法律授予行政機關廣泛的裁量空間,民主的重心隨之由通過立法實現的民主轉向通過行政實現的民主,因此必須賦予公民廣泛的參與權,包括行政決策過程的參與權、行政政策實施過程的參與權以及行政政策評價的參與權,其權利形態可以表現為投票權、參與聽證權、陳述權、申辯權、表明意見權,等等。(二)知情權「對於行政過程的參與機制來說,關鍵在於實現行政機關和公眾對目標、過程和成果的共有,而其基礎就是信息共享。」[5] 信息共享取決於兩個方面,其一是公民的知情權;其二是行政機關的信息公開義務。公民的知情權是公民參與行政決策的基本前提條件。公民只有在了解行政決策的相關信息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積極表達意見,獻言立策,參與行政過程,否則不能有效參與行政決策過程。與公民的知情權相對應的則是行政機關的信息公開義務。行政機關在作出公共決策時,除法定保密事項之外,有義務全面、准確、真實地公布行政決策的基本目標、手段、事實根據、政策的形成過程、成本效益分析、替代方案等信息。為此有必要建立經常性的、規范化的政務信息公開制度,以保障公民及時獲得真實、有效的政府信息。④ 在信息共享的基礎上形成行政機關與公民之間信息輸入與信息輸出的互動機制,使公民能夠更有效地參與行政管理活動,使行政機關能夠獲得更加充分的決策信息。(三)救濟權參與權是公民參與行政決策的資格,知情權是公民參與行政決策的前提,而救濟權則是公民參與行政決策的制度保證。參與權作為一項程序性權利而非實體性權利,對該項權利的保障,應當在堅持窮盡行政救濟原則的基礎上保證司法最終救濟原則。窮盡行政救濟原則是指「當事人沒有利用一切可能的行政救濟以前,不能申請法院裁決對他不利的行政決定。」之所以要堅持窮盡行政救濟原則,並不是要否認行政相對人的救濟程序選擇權,而是因為行政機關在立法機關授權范圍內作出行政決策,是行政機關行使職權的結果,當事人先利用行政救濟手段可以為行政機關自我改正錯誤提供機會,促使其反思行政決策過程,提高行政效率,減少司法資源的浪費。[6](P651—652)在此基礎之上,必須確保司法的最終救濟。為此,必須通過擴大行政訴訟主體資格範圍,一方面保證受到損害的利益可以獲得有效的法律救濟;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行政機關在做出行政決策時,為相關主體提供參與決策過程的機會,充分考慮他們的利益訴求。這樣的利益不一定必須是「合法權益」⑤,只要具體行政行為涉及其「實質利益」,「不管該利益是法律保護的利益,還是事實上的利益」,都應該承認其訴的利益。[7](P202)五、我國公民參與行政決策的制度保障我國目前法律制度中並不缺少公民參與行政決策的制度性規定。憲法第2條規定:「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該規定為公民參與行政決策提供了憲法依據。除此之外的一系列法律、政策也對此作了相應規定,如《價格法》(1998.5.1)首次將聽證制度引入行政決策領域,《立法法》(2000.7.1)規定了公民有權參與行政立法過程,《國務院依法行政實施綱要》(2004.3.22)提出了要「建立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行政許可法》(2004.7.1)規定了公民參與行政評價制度,等等。但是在這些法律的原則性規定或者政策性規定之下,缺少一系列具體而微的精細的制度設計,包括決策信息公開制度、參與者的申請與審批制度、利益代表的遴選制度、專家制度、對話、協商制度,公布結果並說明理由制度等,以致我國現實中的公民參與行政決策機制在很大程度上形同虛設。⑥在救濟制度方面,我國現行《行政復議法》和《行政訴訟法》是以人身權和財產權等實體性權利保障為目的的,參與權作為一種程序性權利在我國現有法律制度框架內的保障有其困難性,盡管如此,卻並非不存在法律救濟的制度空間。對參與權的救濟在我國也應遵循「窮盡行政救濟」的原則,首先通過正式的行政復議程序或非正式的行政申訴程序,由行政機關對其行政決策的民主性與正當性進行審視,在行政系統內部進行自律性救濟,並改進和完善其行政決策程序。在經由行政程序而救濟不得的情況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在法律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可以以行政程序違法侵害其人身權或財產權為由提起行政訴訟;在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同樣可以通過主觀訴訟的形式,由人民法院根據正當行政程序的基本要求對行政決策過程進行審查,如果違背正當程序的基本要求的,則應確定行政程序違法。在此,人民法院有必要超越形式法治意義上的制定法准據主義,通過法解釋學,從憲政體系及行政法目的出發,綜合衡量各種要素,對公民是否享有參與權作出實質法治主義的判斷。這並不違背我國基本的憲政制度,相反,通過此類司法實踐,可以有效地推動我國法治主義進程。
滿意請採納謝謝

❿ 如何理解公安機關行政執法

我理解公安機關行政執法是公安機關有行政執法權的人民警察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行使社會管理職能的一系列活動,包括戶籍管理、治安管理、交通管理等等社會管理活動。不是所有的公安機關人民警察都有執法權。其執法的主要法律有 《治安管理處罰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行政處罰法》等等。其中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是公安機關的特權,其他行政機關無權行使 。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