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審批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審批

發布時間: 2020-12-23 23:45:58

Ⅰ 廣東一共有幾處世界文化遺產

在廣東,世界文化遺產只有一處,即開平碉樓與村落。2007年6月28日,在紐西蘭基督城召開的第31屆世界文化遺產大會上,開平碉樓與村落順利通過表決,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34處世界遺產、廣東省第一處世界文化遺產。

一、簡介

  1. 開平碉樓是一種融會了中西建築風格以及中國鄉土自然景觀的獨特建築群落,其歷史最早可上溯到明末清初。到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隨著大量華僑回鄉置業,開平碉樓出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碉樓最多的時候有三千多座,至今仍完好保存了一千八百三十三座,散落在三千多個村落中。

  2. 開平碉樓與村落不僅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廣東文化遺產的傑出代表,亦是中國華僑文化、移民文化的重要豐碑,是19世紀末大量海外華橋衣錦還鄉,為改善家人居住條件、防禦土匪而修建的特殊建築,具有明顯的時代烙印。不但傳承了中式建築的古老智慧,更是因海外華僑的回歸而帶回了世界各地的建築藝術,包括古羅馬風格的券拱、古希臘藝術的柱廊、巴洛克風格的山花、伊斯蘭流派的穹頂……其規模宏大、品類繁多,造型別致,星羅棋布的分布在開平市的各個鄉村。

  3. 在開平眾多的開平雕樓群中,自力村碉樓群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由安和里(俗稱犁頭咀)、合安里(俗稱新村)和永安里(俗稱黃泥嶺)組成,於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開村,因地形像犁頭而得名;這里現在有15座保存較為完整的碉樓,風格各異、造型精美、內涵豐富,是開平碉樓興盛時期的佼佼者。

二、價值

(一) 開平碉樓是中國社會轉型時期不可多得的主動接受外來文化的重要歷史文化景觀。開平碉樓大規模興建的年代,正是中國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過渡的階段,外來文化對傳統文化的沖擊方式各不相同。國內一些沿海沿江大城市的西式建築,主要是被動接受的舶來品,而以開平為中心出現的碉樓群,則是中國鄉村民眾主動接受西方建築藝術並與本土建築藝術融合的產物,充分體現了他們面對外國先進文化時的一種自信、開放、包容的心態,他們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加上自己的審美情趣,融注在碉樓上。不同的旅居地,不同的審美觀,造就了開平碉樓的千姿百態。

建築,本就屬於藝術的范疇,僑鄉人民在建造這數千座碉樓的時候,自覺不自覺地便創造出一種別具特色的文化景觀,因而具有特殊的歷史文化價值。

(二)開平碉樓是外國建築藝術大規模移植中國鄉村的集中展示和傑出代表 在開平碉樓建築中,匯集了外國不同時期不同風格流派的建築藝術。古希臘的柱廊,古羅馬的柱式、劵拱和穹窿,歐洲中世紀的哥特式尖拱和伊斯蘭風格劵拱,歐洲城堡構件,葡式建築中的騎樓,文藝復興時期和 17 世紀歐洲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等在開平隨處可見。

這些不同風格流派不同宗教的建築元素在開平表現出極大的包容性,匯聚一地和諧共處,形成了一種新的綜合性很強的建築類型,表現出特有的藝術魅力。像這樣多種風格多種類型的外國建築藝術植根在中國鄉村並完好地保存下來,開平碉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載體,十分珍貴,它成為了中國鄉土建築中一道獨特的景觀,是一個首創。

(三)開平碉樓最典型的代表了中國華僑文化的特質華僑是文化的傳播者,中外多種文化的交融和碰撞是其發展的必然產物,它所帶來的文化沖突勢必廣泛觸及中國傳統社會的方方面面和各個階層,這也是世界移民文化的共同規律。

這種文化的沖突和交融,在開平表現得極為外在化。仍然保持著自己的傳統,中西建築文化融合的鄉土建築在鄉村很少,主要在縣鎮有所表現,但開平舉目皆是,隨便走到一座碉樓和民居都可以看到中外文化交融的痕跡。因此,完全可以說,開平碉樓非常突出地體現了中國華僑文化的深刻性和普遍性。

(四) 開平碉樓是世界先進建築技術廣泛引入中國鄉村民間建築的先鋒 近代中國城鎮建築已經大量採用了國外的建築材料和建築技術,開平碉樓作為一種鄉土建築也大量使用了進口水泥、木材、鋼筋、玻璃等材料,鋼筋混凝土的結構改變了以秦磚漢瓦為主的傳統建築技法,這為更好地發揮它的使用功能,同時又注意形式的變化和美感創造了條件。

開平既是華僑之鄉又是建築之鄉,在 20 世紀早期就有大批人在境內外從事建築業,已擁有 50 余家建築公司 8 萬多建築從業者。開平的華僑和工匠較早地掌握了西方的建築構件和建築藝術,他們是西方先進建築材料和技術的引進者。正因為有了他們,才使開平碉樓為豐富中國鄉土建築的內涵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五)開平碉樓寄寓了僑鄉人民的傳統環境意識和風水觀念,是規劃、建築與自然環境、人文理念的優美結合 碉樓這種單體建築,主要分布在村後,與四周的竹林、村前的水塘、村口的榕樹,形成了根深葉茂、平安聚財、文化昌盛的和諧環境。點式的碉樓與成片的民居相結合,在平原地區宛如全村的靠山,滿足了村民需要安全保護的心理。從民居到碉樓由低到高的過渡,表達了村民「步步高升」的願望。開平碉樓是僑鄉民眾構建和諧的生存環境的重要手段。

Ⅱ 西安景點排名前十的有哪些

西安是我們中國的四大古都之一,歷史上有十多個朝代在這里建都,在加上歷朝歷代發生在西安的戰爭不多,以及西安人對文物保護比較到位。因此西安的名勝古跡以及旅遊資源是非常豐富的,而且這兩年西安在網路上走紅,因此來到西安旅遊的遊客非常多。那這時候最大的問題就出來了,在西安旅遊應該去看什麼呢?什麼是值得大家買票去參觀的呢?為此我們今天就給大家介紹,西安排名前十的景點。

當然這個排名並非是絕對的,旅遊主要還是看你個人的興趣和心態,你自己喜歡什麼就去看什麼,並不是聽別人說哪裡好玩自己就去哪裡,總而言之旅遊還是需要有一定主見的。

Ⅲ 具備什麼資質可以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編制

文物保護工程勘察設計 甲級資質 具體參見《文物保護工程勘察設計資質管理辦法》

Ⅳ 文物保護單位周圍的Ⅲ類建設控制地帶是什麼出至哪裡

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應當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類別、規模、內容以及周圍環境的版歷史和現實情況合理劃權定。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劃定並公布。
省級、設區的市、自治州級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由核定公布該文物保護單位的人民政府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劃定並公布。

出自: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十八條規定:根據保護文物的實際需要,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文物保護單位的周圍劃出一定的建設控制地帶,並予以公布。在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建設工程,不得破壞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風貌;工程設計方案應當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經相應的文物行政部門同意後,報城鄉建設規劃部門批准。

Ⅳ 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 建設控制地帶標准和依據是哪個部門制定的

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應當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類別、規模、內容以及版周圍環境的歷史和現實情權況合理劃定。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劃定並公布。
省級、設區的市、自治州級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由核定公布該文物保護單位的人民政府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劃定並公布。
出自: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十八條規定:根據保護文物的實際需要,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文物保護單位的周圍劃出一定的建設控制地帶,並予以公布。在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建設工程,不得破壞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風貌;工程設計方案應當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經相應的文物行政部門同意後,報城鄉建設規劃部門批准。

Ⅵ 大理有什麼好玩的推薦啊

大理有好玩的地方有:洱海、大理古城、大理天龍八部影視城、蒼山、石鍾山石窟、崇聖寺三塔。

1、洱海

洱海,古稱昆明池、洱河、葉榆澤等。因其狀似人耳,故名洱海。洱海南有彌洱河等注入,西納蒼山十八溪水,東匯波羅江、挖色河,南面的西洱河是唯一出海門,經漾濞江繞入瀾滄江,洱海屬構造湖,湖岸東西多崖壁,北西南三面為沙洲。

6、崇聖寺三塔

崇聖寺三塔位於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處,是由一大二小三個組成。大塔又外千尋塔,當地群眾稱它為「文筆塔」,通高69.13米,底為9.9米,凡十六級,為大理地區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磚塔。塔頂有銅制覆缽,上置塔剎,塔頂上角設金翅鳥,在1925年大理地震時隨搭剎震落。

南北小塔均為十級,高42.19米,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磚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尋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衛,雄偉壯觀,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築方面的卓越成就。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Ⅶ 其他資源保護

按照對象的種類和屬性特點,昌樂古火山地質景觀規劃保護除了對地質遺跡景觀保護、生態環境保護以外還包括文物保護、古木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其他資源的保護。

(一)文物保護規劃

文物包括國家級、省級、市級、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沒有定級的文物保護單位,昌樂有西級遺址、袁家莊遺址、龐家莊遺址、營丘遺址、河西遺址、營陵故城遺址、首陽山岩書、崇山石祖林、方山廟、昌樂甲骨文、漢畫像石、姜太公祠等。對該區的建設方針是根據保護文物的實際需要,可以在文物保護單位的周圍劃定並公布建設控制地帶,在建設控制地帶內,不得建設危及文物安全的設施,不得修建其形式、高度、體量、色調等於文物保護單位的環境風貌不相協調的建築物或者構築物。在建設控制地帶內新建建築物、構築物,其設計方案應當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經同級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同意後,報同級城鄉規劃部門批准。

表3-3-2 昌樂古火山群風景名勝區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一覽表

續表

對於文物保護的措施是:

1)確定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進行保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細則》進行實施,同時對沒有定級的文物保護單位,設定相應的暫保登記,並建議按此申報和進行保護。

2)根據保護文物的實際需要,對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劃定並公布建設控制地帶。在建設控制地帶內,不得建設危及文物安全的設施,不得修建其形式、高度、體量、色調等文物保護單位的環境風貌不相協調的建築物或者構築物。

3)對文物保護單位的任何改動都要報請風景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並按照法定程序報文物主管部門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拆除、改動、復檢文保單位。

4)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和日常維護必須保證文物的真實性,對於修繕的必須要有詳細的修繕計劃和設計施工方案,並在文物專家指導下進行,同時接受審批機關監督和指導,工程竣工時,應當報審批機關驗收。

5)對於侵佔文保單位的個人,應無條件予以退還。

6)落實消防措施,杜絕安全隱患。文物保護單位必須配備,消防設施,必須安裝避雷設備。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不能破壞文物景觀,所有管線必須入地。

(二)古樹名木專項保護

1)建設完善的古樹名木檔案,明確位置、樹齡、立地條件並且配有照片,定期檢查,更新檔案資料,實行動態監管

2)所有古樹名木均需掛牌保護(但不準釘釘子、栓鐵絲),位於游路兩側及游覽景點內的古樹名木應設防護欄,嚴禁有人攀爬、劃刻、拆采、砍伐。

3)加強古樹名木周邊的小環境治理,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

4)加強古樹名木的病蟲害防治和養護管理,加強防雷、防火工作。對於衰老的古樹名木,應在專家的指導下進行古樹復壯。

(三)生物多樣性專項保護

1)嚴格保護火山群風景名勝區內的天然植物群落、現存的省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古樹以及優良植物物種資源。保護和使用鄉土樹種,加強引進物種的管理,防止「生物災害」。

2)禁止濫采亂挖活動。

3)嚴禁捕殺、販賣野生動物,保護蛇類、鳥類。擴大植物種植面積,為鳥類生息繁衍創造條件。

4)加強科研投入和科普教育。

Ⅷ 故宮歷史

1、名稱考義

故宮又稱紫禁城。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為受命於天的「天子」,其居所應象徵紫微宮以與天帝對應,《後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

2、營建原則

故宮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築布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

3、建造過程

北京本來是燕王朱棣的封地。靖難之役以後,永樂元年(1403年),禮部尚書李至剛等奏稱,燕京北平是皇帝「龍興之地」,應當效仿明太祖對鳳陽的做法,立為陪都。明成祖於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為北京,改北平府為順天府,稱為「行在」。

4、明朝時期

故宮建成後,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包含了帝後活動,等級制度、權力斗爭、宗教祭祀等。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宮殿竣工。次年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毀。

5、清朝時期

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大順永昌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但李自成很快被清軍在山海關擊敗。李自成向陝西撤退前焚毀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未焚,其餘建築全部被毀。五月初二,清軍進入北京,紫禁城被清軍接管。

6、民國時期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後,紫禁城宮殿本應全部收歸國有,但按照那時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愛新覺羅·溥儀被允許「暫居宮禁」,即「後寢」部分。侍衛人等照常留用;王公世爵仍其舊」等條款。

7、現代狀況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對故宮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同時整理出大量的文物。1961年國務院頒布故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宮博物院現存文物150萬件(套)。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辟為「故宮博物院」。

(8)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審批擴展閱讀:

故宮的建築布局:

1、整體格局

故宮位於北京城中心。布局依據《周禮·考工記》中所載:「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的原則,建築在北京城南北長八公里的中軸線上,南北取直,左右對稱。如今故宮左前面的勞動人民文化宮,明清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廟;右前面的中山公園是皇帝祭祀土神和穀神的社稷壇;前面有朝臣辦事的處所;後面有人們進行交易的市場。

2、外朝分布

外朝是皇帝處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為高大、輝煌,它寬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冊封、命將、出征等都要在這里舉行盛大儀式,其時數千人「三呼萬歲」,數百種禮器鍾鼓齊鳴,極盡皇家氣派。

3、故宮內廷

故宮建築的後半部叫內廷,內廷宮殿的大門——乾清門,左右有琉璃照壁,門里是後三宮。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之處也是皇帝與後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故宮

Ⅸ 玉泉山為什麼是禁山

玉泉山為風水寶地相。山勢西北向,狀如馬鞍,亦似元寶。山因水靈,山中泉潭星羅,清氣氤氳;玉泉垂虹更是名列燕京八景,以其水質輕,有「天下第一泉」之美譽。作為西山余脈,玉泉山有著更勝卧佛寺的靜穆,超然物外,得大自在。

玉泉山,是一座山,位於頤和園西五六里。這座六峰連綴、逶迤南北的玉泉山,是西山東麓的支脈,在「山之陽」,它最突出的地方是「土紋隱起,作蒼龍鱗,沙痕石隙,隨地皆泉。

Ⅹ 歷史文化街區 核心保護范圍 原樣復建可以嗎

第一章:總 則
太平街歷史街區保護與整治規劃,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為指導,通過對太平街歷史街區的文物古跡及傳統民居的實地調查,在詳細考察街區的歷史變遷,綜合分析街區區個性特徵,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的基礎上,按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頒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編制要求》制定。
保護與整治規劃的目的在於指導太平街歷史街區的保護整治工作全面展開,統籌安排歷史街區內的各項建設工程,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保持歷史街區的社會經濟活力,在整體保護的基礎上積極推進特色文化旅遊的開發和經營。
本規劃受長沙市人民政府委託,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心和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承擔編制任務。

1.規劃依據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2002年)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1989年)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細則》
1.4 《湖南省文物保護條例》
1.5 《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建設部(1994)14號令
1.6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編制要求》建設部、國家文物局(1994)533號文
1.7 《城市紫線管理辦法》(建設部令第119號)
1.8 《長沙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年)》
1.9 《長沙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送審稿)(2004年)
1.10《長沙市中心區E片控制性詳細規劃》
1.11長沙市規劃管理局《長沙市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設計要點》(長規函〔2004〕65號)
1.12長沙市文化局《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要點》

2.規劃范圍
2.1 本次規劃的范圍北至五一路、南到解放路,西至衛國街,東到三泰街、三興街,規劃總用地面積為12.57公頃。
2.2 其中重點規劃地段為沿太平街、西牌樓、馬家巷、孚家巷、金線街、太傅里兩側的歷史街區核心保護區,用地面積為5.07公頃。

3.規劃原則
在全面保護太平街歷史街區風貌的前提下,發揮歷史街區的潛在優勢,突出特色,充分利用現存的歷史遺產、人文資源,綜合發展旅遊事業,發展城市經濟,徹底改善居住環境,提高居民生活水準。
通過本次規劃,促進太平街歷史街區的保護更新和協調發展,統籌安排各項開發建設項目,為改造更新提供技術指導。
3.1 文化內涵導向原則
充分挖掘太平街歷史街區和長沙的傳統民俗文化,建立民間文化保護機構,全面提升太平街歷史街區的文化吸引力。
3.2 地域特色原真性保護
對傳統建築的修復以及新建建築的設計,應建立在對本地建築文化嚴謹調查的基礎上,充分體現地域文化真實而的獨特魅力。
3.3 保護與發展互動原則
在對歷史街區的物質性遺產保護的同時,應充分利用對本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並積極進行文化產業的挖掘,對傳統建築進行積極有效的保護性利用,在一定程度發掘歷史遺產的社會經濟價值。
4.規劃目標
4.1 規劃確定太平街歷史街區是以生活居住、旅遊觀光、商業服務、文化經營為主要職能,集中體現長沙民國傳統人文風貌的歷史文化街區。
4.2 本次規劃主要保護太平街歷史街區的清代街巷格局,民國的民居風貌,長沙市街的生活氣息,充分體現太平街歷史街區的三大文化特徵:
屈賈文化紀念地:主要通過對賈誼故宅保護與賈誼祠園林的恢復建設,以及相關文化設施如太傅書院等的建設,展現楚辭漢賦博大精深及屈原、賈誼、陶侃三人事跡中的人文魅力。
商業民俗傳承地:通過保護太平街、西牌樓的傳統商業建築,恢復若干老字型大小,以及對金線街兩邊長沙民俗作坊的開發展示來體現太平街歷史街區商業民俗的文化內涵。
辛亥革命策源地:保護太平街歷史街區中與辛亥革命有關的文物古跡,挖掘其在長沙近代史上的重要意義,建立建設小型的博物館。
5.規劃內容
5.1 本次規劃的內容包括保護與整治兩大部分。
5.2 保護規劃主要包括:分級保護的范圍劃定與保護要求,歷史街區的風貌景觀保護,歷史街區建築高度控制、各級文物古跡及傳統民居宅院的保護、土地利用與道路交通調整規劃等。
5.3 整治規劃主要包括:保護與更新模式、沿街重要界面立面整治、重點地段詳細設計等。
6.保護框架的構成要素
太平街歷史街區保護框架的構成要素由人工環境和人文環境兩部分組成。歸納如下表,需要針對各自的特點進行相應的保護。

太平街歷史街區保護要素構成表

人工環境 街巷格局 主要街道成魚骨狀,街巷普遍較窄,保持民國初年格局。
文保單位 賈誼故居、「四正社」舊址、魯班廟舊址、辛亥革命「共進會」舊址、孚嘉巷42號、乾益升糧棧
歷史建築 老通義油漆號、楊福和豆豉鞭炮庄、利生鹽號、楊隆泰釘子鋪、洞庭春茶館等
特色構築 金線街麻石路面、常懷井
景觀大樹 散布在各條街巷上的胸徑超過20厘米的大樹

人文環境 節慶習俗 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過小年、除夕、春龍節、花朝節、觀音菩薩誕辰、上巳節、龍王節、天貺節、乞巧節、中元節、灶王節、老郎神壽誕
革命事跡 兩湖暴動、長沙起義
地方特產 湘綉、湘菜、湘蓮、湘粉、菊花石雕、瀏陽豆豉、菌油、棕編、白沙液酒、銅官陶瓷、瀏陽夏布、瀏陽紙傘、瀏陽花炮、紅繼木
歷史人物 屈原、賈誼、陶侃、焦達峰
奇聞掌故 呂洞賓與金線街、陶侃射蟒
7.保護框架的空間構成
根據太平街歷史街區的價值及其環境要素構成,可以將太平街的空間框架劃分為「五街三片一點」,即以五條特色街道串起來的三片傳統居住街坊(見保護框架規劃圖)。
「五街」是指:
太平街傳統商業街、金線街傳統風貌街、西牌樓傳統餐飲街、馬家巷和孚嘉巷傳統居住巷。
「三片」是指:
馬家巷孚嘉巷傳統居住街坊:以馬家巷、孚嘉巷為中心,東面到太平街,西面到衛國街,南到金線街的以傳統居住風貌為主要特色的地塊。
三泰街傳統居住街坊:此居住街坊位於太平街以東,西牌樓以北,三泰街以西。
太傅里傳統居住街坊:此居住街坊以太傅里位於太平街以東,西牌樓以南,西興街以西。
「一點」是指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賈誼故居。
第三章:保護等級與范圍
8.歷史街區分級保護
根據現狀特徵以及國家對歷史街區保護的相關規定,在本次規劃中,將太平街歷史街區的保護范圍劃分為二個層次:歷史文化風貌區(包括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區和建設控制地帶)、環境協調區。

8.1歷史文化風貌區
歷史文化風貌區根據保護對象性質和措施的不同分為兩部分: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區和建設控制地帶。
8.1.1 保護范圍
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區是指從沿太平街(北起長沙食品城,南至金線街口)、馬家巷(東起太平街,西至衛國街)、孚嘉巷(東起太平街,西至長沙港務招待所)、西牌樓(西起太平街,東至三泰街)、太傅里兩側傳統民居集中的區域。以「保護范圍規劃圖」上的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區范圍劃定為准。本次規劃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區面積為5.07公頃。
建設控制地帶范圍包括北至五一路、南到解放路,西起衛國街,東達三泰街、三興街的整個太平街歷史街區,以「保護范圍規劃圖」上的建設控制地帶范圍劃定為准。本次規劃建設控制地帶面積為12.57公頃。
8.1.2 保護要求
對於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區,要求確保此范圍以內的建築物、街巷及環境不受破壞,如需改動必須嚴格按照保護規劃執行並經過上級城市規劃主管部門審定批准。各種修建需在城鎮建設部門及文管會等有關部門嚴格監督下進行,其建設活動應以維修、整理、修復及內部更新為主。其建設內容應服從對文物古跡的保護要求,其外觀造型、體量、色彩、高度都應與保護對象相適應,較大的建築活動和環境變化應由上級城市規劃主管部門組織專家評審會通過方可執行。
1) 古街市應保持原有的空間尺度,地面鋪裝應逐漸恢復傳統特色,採用麻石條鋪砌;原有電線桿、有線電視天線等有礙觀瞻之物應逐步轉入地下或移位;街道小品(如果皮箱、公廁、標牌、廣告、招牌、路燈等)應有地方傳統特色,不宜採用現代城市做法。
2) 街巷兩側建築功能應以傳統民居和傳統商業建築為主,鼓勵發展傳統商鋪茶肆和產商結合的手工作坊,建築的門、窗、牆體、屋頂等形式應符合風貌要求,色彩控制為黑、白、灰及黃褐色、原木色。
3) 傳統民居選擇相對完整地段成片加以維修恢復,保持原有空間形式及建築格局,古井、古樹及反映居民生活之特色庭院、應予以保留並清理恢復,不符合風貌要求的建築應予以改造或拆除。
4) 對本區內保留的傳統民居建築應加強維修,建築色彩應取黑、白、灰、黃褐色等其他長沙傳統民居的色彩加以統一控制,建築裝飾、建築形式應採用民居形式的坡頂青瓦白脊房,建築門、窗、牆體、屋頂及其它細部必須嚴格按規劃管理確定的長沙傳統民居特色細部做法執行。建築功能主要為居住建築或民居旅館。
5) 建築物一層檐口高度控制為2.8~3.5M,二層檐口高度控制為6.5 M。
對於建設控制地帶,此范圍內的各種修建性活動應在規劃、管理等有關部門指導並同意下才能進行,其建築內容應根據文物保護要求進行,以取得與保護對象之間合理的空間景觀過渡。在此保護范圍內的一切建設活動均應經規劃部門、文物管理部門等批准,審核後才能進行。
1) 建築形式以坡屋頂為主,體量宜小不宜大,色彩以黑、白、灰為主色調,最大建築高度為四層;對任何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新舊建築必須搬遷和折除,近期拆除有困難的都應改造其外觀和色彩,以達到環境的統一,遠期應搬遷和拆除。
2) 該范圍內各種修建性活動應在規劃、文物管理部門指導並同意下進行,其建築內容應根據文物保護要求進行,建築功能應以居住與公共建築為主。

8.2環境協調區
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證太平街歷史街區歷史風貌地完整性,根據歷史街區四個方向的不同情況,劃分出環境協調區。
8.2.1 保護范圍
環境協調區的范圍規劃為:西起湘江之濱,東到三泰街、三興街道路紅線外50米,北起五一路南側紅線,南至解放路紅線外50米。具體保護范圍以「保護范圍規劃圖」上的環境協調區范圍劃定為准。本次規劃環境協調區面積為23.98公頃。
8.2.2 保護要求
在此范圍內的新建建築或更新改造建築,必須服從「體量小、色調淡雅,不高,不洋、不密、多留綠化帶」的原則。其建築形式要求不破壞古鎮風貌的前提下,可適當放寬,該保護范圍內的一切建設活動均應經規劃部門批准、審核後方能進行。
對整個區域協調區,新建築應鼓勵低層,原則上不超過6層,街坊內部建築高度應嚴格按照「高度控制規劃圖」執行,禁止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任何新的建設行為,對不符合要求的已有建築,應停止其建設活動,並在適當的條件下予以改造。

9.建築及院落分級保護
經過對太平街歷史街區現存建築的詳細調查和評估後,將太平街歷史街區的優秀建築及宅院分為三級進行保護:一級——文物保護單位、二級——不可移動文物、三級——優秀歷史建築。

9.1文物保護單位(一級)
9.1.1 保護范圍
保護等級為一級保護的范圍:劃定已經公布批準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本身和其組成部分的四至界線以內為絕對保護區。太平街歷史街區內目前共有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賈誼故居。
9.1.2 保護要求
所有的建築本身與環境均要按文物保護法的要求進行保護,不允許隨意改變原有狀況、面貌及環境。如需進行必要的修繕,應在專家指導下按原樣修復,做到「修舊如故」,並嚴格按審核手續進行。絕對保護區內現有影響文物原有風貌的建築物、構築物必須堅決拆除,且保證滿足消防要求。
建築形式:不能隨意改變現狀,不得施行日常維護外的任何修建、改造、新建工程及其它任何有損環境、觀瞻的項目。在必須的情況下,對其外貌、內部結構體系、功能布局、內部裝修、損壞部分的整修應嚴格依據原址原樣修復,並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其它有關法令、法規所要求的程序進行,並保證滿足消防要求。
高度控制:保持現狀或根據原狀恢復。
9.1.3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
不容許在建設控制地帶內有超過文物保護建築的一般建、構築物,現狀存在的應堅決拆除。該范圍內各種修建性活動應在規劃、管理等有關部門指導並同意下才能進行,其建築內容應根據文物保護要求進行,以取與保護對象之間合理的空間景觀過渡。在此保護范圍內的一切建設活動均應經規劃部門、文物管理部門等批准,審核後才能進行。

9.2 不可移動文物
根據長沙市不可移動文物和長沙近現代歷史建築保護單位的劃定,及現場對歷史建築的調查審定,本次規劃共劃定不可移動文物6處。分別為馬家巷17號(共進會舊址)、孚嘉巷12號(四正社舊址)、太平街67號(乾益升糧棧舊址)、孚嘉巷14號(魯班廟舊址)、孚嘉巷42號、金線街麻石路面。
9.2.1 保護要求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規定,對於不可移動文物建築的立面、結構體系、基本平面布局、建築高度和有特色的內部裝飾不得改變,其他部分允許改變。建築維護修繕應優先採用舊料來更換損毀構建,修繕的原則是「只修不建,修舊如舊」。
附表:太平街歷史街區不可移動文物匯總表

編號 名稱 地址 建築面積 建築年代 房屋性質 進數 備注
13 共進會舊址 馬家巷17號 450 公私合用 二
18 四正社舊址 孚嘉巷12號 260 公房 二
09 乾益升糧棧舊址 太平街67號 500 公房 四
16 魯班廟舊址 孚嘉巷14號 270 清末民初 公房 一
14 孚嘉巷42號 孚嘉巷42號 480 民國 公房
37 金線街麻石路面。 金線街
9.3 優秀歷史建築
經過對太平街歷史街區的歷史遺存詳細踏勘和審核後,本次規劃共劃定優秀歷史建築25處。
9.3.1 保護要求
對於優秀歷史建築建築的立面、結構體系和建築高度不得改變,建築內部允許改變;建築修繕的重點是恢復其傳統建築與院落的布局,在細部做法上採用長沙地區的典型做法、樣式材質等,可以在對當地建築的特色提煉下,對無法恢復原樣的部分做一定的創意性設計。
第四章:高度控制規劃
10. 高度控制
為維護街區的歷史文化風貌,需要對街區的建設進行高度控制。具體如下:
文物保護單位:維持原有建築高度,不容許在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內有超過文物保護建築的一般建、構築物,現狀存在的應堅決拆除。
重點保護建築和優秀歷史建築:維持原有建築高度。周邊20米范圍內有高度超過重點保護建築和優秀歷史建築的建、構築物,應降低層高或拆除。
控高二層區域:建築高度控制為二層坡屋頂傳統建築。建築二層檐口高度不超過6.5m,屋脊總高不超過8m;結合現狀特點,允許建國以前傳統風貌建築維持原高。
控高四層區域:位於本次歷史街區規劃范圍內,建築高度控制在四層及四層以下,四層檐口高度在12.5米以下,總高度不超過14米。
控高六層區域:規劃范圍西向外至湘江岸邊,北至五一路南側紅線,東、南道路紅線外50米范圍內,建築高度控制在六層及六層以下,總高度不超過20米。
各控高區域的具體范圍詳見高度控制規劃圖。
附表:高度控制區域匯總表

區域名稱 面積(hm2) 比 例
維持原高 1.04 4.04%
控高二層 8.43 32.73%
控高四層 8.19 31.79%
控高六層 8.10 31.44%
11. 景觀視廊控制
為了保證湘江風光帶與太平街歷史街區的交融,新開辟的通向湘江的回龍街兩側應控制高度為二層。
為了保證金線街傳統風貌的完整性,金線街南側的新建建築須有一定的高度控制,即沿街道紅線南側15米的范圍內控制高度亦為兩層。
第五章:土地利用規劃
12.用地調整目標
根據保護與發展歷史文化風貌區的原則,通過對現狀土地使用的合理調整,以達到科學合理地使用土地,從而更好地保護歷史文化街區的風貌,同時改善居民生活環境,發展文化及旅遊事業,為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發展注入新的生機。
從用地功能結構上將整個規劃區劃分二個節點、三條軸線、五個區域。
節點:規劃有兩處,分別位於太平街的南北兩頭入口處。北節點規劃為公共服務中心節點,結合救火會舊址,設立一處「文夕」大火紀念廣場;南節點規劃為文化休閑廣場,主題為長沙市井萬象。
軸線:一條是太平街特色商業軸,以經營長沙傳統特產和展示太平街傳統特色經營為主;一條是金線街地方文化軸,以經營長沙傳統文化產品和手工作坊參與展示為主;一條是西牌樓休閑餐飲軸。
區域:分為三片傳統居住街坊,一片傳統園林區,一片文化創意區。傳統居住街坊有馬家巷傳統居住街坊、三泰街傳統居住街坊、太傅里傳統居住街坊。傳統園林區為結合賈誼故居進行更新復原的旅遊區。文化創意區為結合孚嘉巷西口的整治而新建的以文化創意產業為主的商業區位。
詳見功能結構規劃圖。
13.用地調整措施
太平街歷史街區仍以居住用地為主,恢復傳統民居街坊,商業用地主要沿太平街、西牌樓兩側布置。文化娛樂用地主要沿金線街兩側、孚嘉巷西側布置。廣場空間主要設置在太平街北頭、南頭。公共綠地均布於各居住街坊內部,調整設立一處新的幼兒園,各居住街坊內部設置托兒所和老年人活動中心,在太平街北部東側設小區級的老年人活動中心和診所一處。

附表:規劃用地平衡表

用地性質 面積(m2) 比例
居住用地 38864 30.91%
商住用地 8088 6.43%
餐飲服務業用地 3659 2.91%
公共服務設施用地 1437 1.14%
公園 2019 1.61%
醫療衛生用地 450 0.36%
商業用地 17853 14.20%
金融保險業用地 7320 5.83%
旅館用地 3146 2.50%
文化娛樂用地 6663 5.30%
影劇院用地 656 0.52%
圖書展覽用地 3166 2.52%
科研設計用地 913 0.73%
文化創意產業用地 3534 2.81%
文物古跡用地 9058 7.21%
市政公用設施用地 431 0.34%
綠化用地 2833 2.25%
廣場用地 2128 1.69%
道路用地 11429 9.09%
社會停車場庫用地 2072 1.65%
合計 125719 100.00%

第六章:社會生活規劃
14.人口規劃
太平街歷史街區現有常住人口7359人,暫住人口1569人,共2953戶,居住用地面積約5.7公頃,人均居住用地面積只有約14.1平方米,居住密度偏大。住宅建築面積約142000平方米,居住人口密度為6.3人/100平方米,達到了居住舒適標准中的經濟型標准:4-7人/100平方米,但偏擁擠。
用地規劃中約五分之二的街區作為市級公共設施用地、道路廣場用地和綠地,保留其它部分歷史街區作為居住用地,仍以居住為主,考慮到街區居住建築保留現狀多為二層,另有較多居住用地控高為四層,按容積率為1.5,人均居住建築面積25平方米(處於經濟型與舒適型標准之間,為4人/100平方米)的標准進行規劃,則街區人口規劃為約4500人,1500戶,人均居住用地面積約為16.8平方米。
根據規劃需遷出居民約4400人,1450戶。

15.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規劃對原來建築外部空間功能進行梳理打通,構成多級網狀的外部交往空間,形成主要道路 巷道 內部小廣場 私人院落的公共空間結構。
規劃安排一處新的幼兒園、一處新診所、一個老年人活動中心、一處小型影劇院。同時加強垃圾箱、公共廁所等公共設施的統一管理和標准化設置。
太平街和西牌樓街作為主要旅遊服務性質的商業街道,同時要保持一定的為居民日常生活服務的商業設施。

風貌的要求。
本著「方便居民生活、有利旅遊發展、提高環境質量、促進持續發展」的規劃思路考慮技術要求。結合長沙的歷史街區特點,因地制宜,尋找最佳的技術途徑,節省用地和投資及運行費用。技術上安全可行,維護管理方便,提高規劃的可操作性,便於專業部門實施。。

況統零售商業風貌軸、西牌樓為傳統餐飲服務風貌軸、金線街為傳統商業居住風貌軸。
強化歷史街區的入口標志空間,保護街區內部的標志性景觀。在西牌樓東口與三泰街交接處恢復原有的明藩王府西牌樓,孚嘉巷西巷口復原太平門,馬家巷和金線街的街巷口建坊門,太平街南、北入口建設廣場空間,作為歷史街區標志性入口。街區內部利用救火會舊址建設「文夕」大火紀念廣場,突出朱昌琳故居和賈誼故宅作為街區內部的標志性游覽景觀特徵。

第十章:建築保護與更新模式
30. 保護更新模式
建築的保護與更新模式規劃是本著保護太平街歷史街區風貌和傳統空間格局的要求,充分考慮現狀和可操作性的原則,按建築的等級分類及其質量、風貌等的綜合調查評估,對歷史文化街區內的建(構)築物提出分級保護和整治的方式措施:
修繕:針對文物保護單位和不可移動文物,對其殘缺損壞的部分進行修補,對文物整體進行日常的維護保養。原則是修舊如故、只修不建。具體辦法參照文物保護單位的管理辦法。
修護:針對優秀歷史建築,對其進行不改變外觀特徵和內部結構格局的修理維護,其使用性質的改變需報上級政府部門組織的專家評審通過方能進行。
改善:對一般歷史建築和歷史環境要素進行不改變其外觀特徵的維護、改建活動。
整修:針對一般建築中與歷史風貌有沖突的建構築物和環境要素進行的改建活動。
暫留:針對質量較好,但與古鎮風貌沖突很大且不處於核心風貌保護區的紫線范圍內的一般建築,由於經濟社會原因而暫時無法更新拆除的,暫時保留,建議遠期更新拆除。
拆除:針對風貌極差、質量極差的一般建築,或該建築原址曾經有重要的古跡遺址,則根據規劃需要將其拆除,進行新的建設活動或對古遺跡進行復建,或開辟為綠化及開敞空間。
對文物建築(包括文物保護單位和不可移動文物)、優秀歷史建築、一般歷史建築、一般建築、障礙建築等相對應的保護和整治措施列表如下:
附表:保護與整治策略表

類型 文物建築 優秀歷史建築 一般歷史建築 一般建築 障礙建築
保護與整治
方式 修繕 修護 改善 整修 暫留、拆除

附表:核心保護區范圍內的保護與整治模式

31. 規劃原則與目標
本著在社會中確認、尊重和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則,對享用這些遺產的特殊習俗做法予以尊重,努力確保和支持創造、保養和承傳這些遺產的社會群體以及物質性的承載環境,保證這些遺產不僅作為歷史資料得到靜態的保存,還要使其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得到應用與發展。

31.1 規劃原則
作為人類特殊的文化遺產,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目標,其保護應遵從以下原則:
1) 原真性原則,作為盛行於特殊歷史時期被特殊群體所珍視的文化遺產,因其獨特的內涵而受到人們的關注和保護,只有保證其內涵包括與內涵統一的形式的歷史真實性即原真性,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存在的依據。
2) 發展性原則,由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殊社會性,在其保護過程中必須注重遺產隨社會環境條件的變遷而進一步得到發展,從而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命力。
3) 尊重性原則,需要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於所依託群體的特殊性,在進行保護時,必須尊重享用這種遺產所必須遵從的習俗和儀式。

採納把 謝謝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