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執法 » 高校行政論文

高校行政論文

發布時間: 2020-12-18 01:42:50

Ⅰ 來一個電大行政管理畢業論文

電大行政管理畢業論文、電大行政管理畢業論文、 這方面。電大要求近年來也高了很多,有的學生自己寫多少次還過不了,原因,主要求有抄襲,非原創的,還是太理論化,沒有學術價值的,等等,因此,要寫達到專業水準,對電大生有點難,因此,你自己也尋找出路,想辦法,否則影響畢業!

Ⅱ 行政管理論文

公共管理的治理理論》
雖然一個社會的外部局限性在於它的經濟增長率,但經濟增長的正當性已成為壓倒一切的價值理念,成為現代各國的共同追求,並成為現代多元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合法性來源。因此,及時地調整公共權力的結構與運行機制,從而滿足經濟增長新形式的需要,避免政治合法性危機,這應當是現代政治學的一個基本命題。
這一抽象命題在全球化、市場化和分權化背景下的展開,則是作為國際社會科學前沿話語的治理理論與實踐問題。前沿孕育著未來。本文立足於政治科學知識體系的變革,說明這樣一個觀點:作為公共管理的治理理論,她是民主政治的一份科學研究綱領,是現代政治學本來就應該是的樣子。
一 、從上述事實性知識或判斷性知識來審理治理理論,這一理論興起的直接原因來自於公共權力結構和政府管理的破碎、僵化並出現危機,反映在治理話語中,則集中體現在三個論點上。其一是面對越來越復雜的社會,國家已經喪失應有的行為能力,也難於預測自己的行為後果,甚至難於避免產生有害的決策;並受落後的思想束縛,不時頒布不適宜的或無必要的合法性迫使各種群體接受。其二是社會結構急劇變化,地位危機、社會一致性分裂和文化分裂,公眾對公共權力的效能和未來越來越不抱幻想,公眾的心靈世界碎片化,行為邊緣化日趨嚴重。其三是作為社會一致性中樞的公共行政體系能力衰減,並進一步成為公眾的負擔,中央集權、分等論級的控制不再有效;科層系統陷入了官僚主義的怪圈,公共政策無力承受大量社會需求,無法對太多和太矛盾的公共問題做出裁決,超優政策真正的仲裁者是國際市場。對於這一總體性的危機,治理話語走向了積極的知識重建:在文化上返古希臘之本,在政治上重開自由主義之源,在實踐出路上擇定新制度經濟學,在技術上親和於管理主義,從而推出具有建設意義的政治學理論和分析方法。
從知識論的角度來看,治理理論是人類在尋求解決社會一致和有效性問題上做出的一次深刻的認識轉折與制度突破,在一定意義上,包括近代以來在內的一切政治學知識都在這一框架下實現了新的整合,無論是在事實上還是在判斷上,政治學知識體系都在悄悄地脫離統治這一核心而轉向個人對公共事物的關心這一主題,由此導致現代政治類型在三個維度上發生重大轉向:
第一,從高級政治向低級政治變遷。一般而言,高級政治首先是指那些在國際關系中意義重大、影響非凡的決策活動,如討論一國是戰爭還是結盟等等。其次高級政治是指在共同體層次上、有關民族國家問題的重大決定和政策制定,如號召種族或集團一體化,或是與產權制度有關的政治關系的變革,如私人產業國有化,或者對政府的體制和形式進行根本性變革等等。所謂低級政治也是一種政治類型,這類決策不涉及對國家或國際社會中社會、政治和經濟結構的變革,它涉及次要性的決策,如將大型社會系統保持在某種均衡狀態。低級政治通常由官員和管理者們在公共行政領域中實行,一般屬於官僚政治行為,功能是在不幹擾社會政治經濟現狀的條件下為貫徹高級政治決策所進行的活動。在國內層次上,低級政治包括通過有關防止環境污染法規;決定提高最低工資和社會福利標准;對外貿易、旅遊和投資往來的促進等等。現在應當已經到了把上述思維方式顛倒過來的時候了。
第二,從暴力政治向規勸政治變遷。戰爭或以戰爭相威脅,革命及各種規模的國內騷亂等等是暴力政治形式。個體或國家之所以發動戰爭或以戰爭相威脅,其目的總是在於改變或控制對手的行為。雖然只要暴力或暴力威脅仍被人們用於實現政治目的,那麼人們就不能否認暴力在政治中的地位,但是這種地位應當是有限的。相反,規勸政治應該是公共政治活動中的基本形式。規勸政治一般是指倫理的、道德的、合作的和相互依存的和交易性的政治,比如談判、協商、立法、集體討價還價,經濟、社會、文化和科學合作或激烈的競爭。當然,前提是這種競爭是普遍接受的,並且在預先規定其法則的基礎上進行。
第三,從等級政治向復合政治變遷。等級政治是權力和權能的增殖以金子塔結構為前提的,由等級政治所決定的政治關系表現為下級單位從屬於上級單位,每個等級社會當中的頂峰都是最高權威,但這一權威並不一定總是合法的,權威的下屬是各級權力層次,每一下屬權力層次又控制著更多的下級次層次,這一系統最後通到普通公民,最後為塔基部分決大多數的人民無所抗辯地承認。與之相反,復合政治是指平等或接近平等的行為者們之間的政治關系,在這種關系當中,社會由信息暢通的、積極的和自治的政治單位組成,這些政治單位對維護自身的獨立和幸福往往採取十分戒備的態度,然而它們也承認相互合作和秩序井然的共存既對自身利益有利,同時也是整個社會的利益所在。復合政治只有在具備充分的商品和服務以滿足其成員需求的社會中才能付諸實踐。進一步推斷,復合政治應有一套自由的和競爭性的教育和信息系統,該系統無需依賴於對大眾傳
媒介實行壟斷性控制,而等級政治的目的是通過發動具有強烈傾向性的宣傳運動來造成一種虛假的社會一致感。 政治學知識要具有真理性,她就必須客觀地、全面地、深刻地反映政治生活的本質與規律,但這是一件不太容易做到的事。因為它需要政治生活的充分的展開,真正成為符合人的本性的而不是同人相異化的日常生活。政治學知識的發展與人類思維的進步是聯系在一起的,只有當人類的思維已經進展到能夠充分把握自身生活的程度時,政治生活的神秘性、彼岸性才會消失。低級政治、規勸政治和復合政治的形成,使得政治學知識發生重大轉變,並為治理型政治學代替統治型政治學提供了基本概念。興起於現實公共政治生活危機中的治理理論,它之所以能引起政治學知識的轉向,根本原因就在於它以新的思維回應了當代人類生活的變革。從近代從統治―解放的政治到治理―生活的政治的變遷,體現了公共權力運動發展的內在規律,當公民權利真正成為公共權力唯一合法性源泉時,治理―生活的政治才真正有利於市場秩序,政府制度才會內生於市場秩序。應該說這才是民主政治本來應該有的樣子,換言之,主流民主政治學長期以來都未能到位。所以治理理論更體現了現代政治文明精神。
二 、從治理型政治學的應用或其實踐戰略來看,新公共管理的實踐是其必然的邏輯展開,是治理型政治學在現實中的具體表現形態。如果把治理型政治學看成是一種新的政治科學研究綱領,那麼按照拉卡托思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中有關硬核和保護帶的理論,治理和新公共管理之間的關系恰恰體現了科學研究綱領中硬核和保護帶的關系。因此,割裂這兩者之間的關系,不僅容易降低新公共管理的政治學科的性質,減弱治理理論在回應現實問題時的力度,而且也使治理理論在學術論戰中失去有效的保護帶。國外有些學者認為,新公共管理之所以和治理理論有關,是因為「掌舵」是<優麥電子商務論文>分析公共管理的核心,而「掌舵」是治理的代名詞,簡略分析一下新公共管理的原則框架,將有助於我們認識這一點。
作為新公共管理內容的主體,它有兩個基本學術支持:管理主義和新制度經濟學。管理主義在這里的應用是把私人部門的管理手段引入公共部門,強調直接的職業管理、明確的績效標准和評估標准、根據結果進行管理,以及更晚些時候所提出的接近消費者――公民的觀念。新制度經濟學則是把交易成本分析和激勵結構引入公共服務中,通過新的激勵制度安排削減官僚機構,通過承包和准市場的運作方式實現更有效的競爭以及消費者選擇。而關鍵也最具有質感的口號是用企業家精神的政府來代替受統治結構羈旁的官僚政府,以企業家精神的政府推動服務提供者之間的競爭,其基本的理論框架大致如下:(1)把控制權從官僚手中轉到社群手中授予公民;(2)推崇市場機制而不是官僚機制;(3)驅動政府管理者前進的是自己的目標――部門和角色的使命,而不是文本的規則和規定;(4)公共管理者重新把自己的公眾定義為消費者,並且為它們提供選擇的機會;(5)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而不是簡單地提供事後服務;(6)把精力放在贏利而不是簡單地支付財政撥款上;(7)實行分權制度,主張參與式管理;(8);公民評估自己的代理者的績效時,關注的不是投入而是結果(9)關注的目標不僅僅是公共服務的提供,還包括激勵所有的部門和公民,為解決他們社群中存在的問題採取行動。顯然,新公共管理的這些觀念和低級政治、規勸政治及復合政治都關心競爭、市場、消費者以及結果,公共部門圍繞這些主題的轉變就是脫離統治政治的、更小的政府,而另一方面則是更多的治理。
三 、在一個全球化和不確定性日益增加的大變革時代,各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在尋找一種更好地適應環境的新的治理形式,以便在經濟的競爭中贏得優勢並讓社會獲得有質量的增長,治理理論正成為回應這一變革的強勢政治理論話語,支持這一話語體系的價值觀和以之相一致的知識文本,修正了主流政治學的統治理論,並在全球范圍引起政治家、學者以及官員、實業家的共識。立於中國公共管理實踐理解治理理論時,我們深感這對重構中國民主政治知識體系,尋求善治的制度平台和有質量、有效率的公共政策制定模式,擺脫市場化進程中公共管理的低效甚至多方面的失敗,在新的合法 性基礎上重建社會信仰,均是十分重要的理論資源。從社會或區域之間競爭的可持續性來看,治理理論資源合法充足的利用,應當是十分重要的社會資本的一種提升途徑。中國正在發展公共管理制度,開始研究公共管理的知識,以便為有效地治理中國提供基礎性條件,這一努力要趨於最後的成功,可能需要在以下三點達成共識:
首先、要對政治學的知識類型的實行轉換,尤其在人為秩序與自然秩序、辯證理性與有限理性、意識形態與實證主義方法、形式主義運作和效率至上原則之間作出整合性選擇,從而使得政治科學知識在現代社會中的擔負真正來自於公民社會而不是意識形態。因為治理模式的選擇和善治目標的達成有一定的路徑依賴,而一個社會知識的狀況或稱之為存量結構總是形成發展與變革路徑的根本,知識狀況已成為制度學派分析社會問題時的一個重要變數。而不能掌握社會變革所需要的知識,其結果就會形成社會的創傷。因此當代社會發展的競爭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知識存量的長期性競爭。
通過政府制度重構推動政治制度二次正當性創新,這可能是需要達成共識的第二個重要方面。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的民主性從歷史類型來看可以說首先是<優麥電子商務論文>一種否定性民主,它否定了舊的專制政治而建立了新的人民的統治,實際上這一民主的功能僅僅在於明確由誰統治。而建設性的民主是以公民權利為邏輯起點,以公民福利和安全最大化為目的的,關注民主的憲政化即自由民主,這也是政治制度二次正當性創新的依據,因為從治理理論來看,政治制度只是公民福利和安全的一個變數。如果說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的奠基是以暴力政治為途徑,政府制度是作為統治工具而存在的話,那麼通過滿足善治目標的政府制度的重構推動政治制度二次正當性創新,才能使這一創新有較准確的方向感和現實感。
最後一個需要達成共識的是在公共理性基礎上,發展以公民文化為核心的政治文化。與治理型政治相一致的政治文化是建立在公共理性基礎上的,它以公民的權利與義務為底線,其主題是關懷基於基本正義問題的公共的善,而不是政治權威的價值偏好。自由、平等、寬容、互惠互利,以及理性公民內心真實的同意是在公共理性指導下公民文化的一般內容。離開這一公共政治文化,治理的政治仍無根基,這不僅是一個公共政治秩序建立的充要條件,也是治理模式轉變的倫理支持。要在這一方面達成共識、走向善治,可能要付出許更多的艱辛。

Ⅲ 求關於行政管理的畢業論文

參考下自己寫吧 天上不會掉餡餅的 都是要付出 才有回報 沒有免費蛋炒飯 別太天真

[摘要]本文闡述了目前高校行政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一系列困難和問題,對高校行政管理的特點進行歸納,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增進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對策。提出了高校行政管理建設的基本措施,以創新推動高校行政管理的發展。
[關鍵詞]高校行政管理特點 效率 創新

一、高校行政管理的特點

1.高校行政管理與學術管理相輔相成
高校內部事務可化分為學術事務和行政事務。與之相對應,高校教育管理可以劃分為性質不同,但二者又有關聯的學術管理和行政管理。高校是知識的殿堂,「學術性是大學的靈魂。」學術管理管理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高校學術管理的主體包括學術人員和學術組織。學術管理的客體是學術事務,包括教學活動、科學研究、學科建設、課程設置、師資培養、學位授予以及就業、招生等事務。高校具有學術屬性的同時,還具有行政屬性。「高校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科層制結構,有了自己的行政體系,具有行政屬性。」高校行政管理的主體是行政人行政機構,其客體是行政事務,主要涉及人事、組織、宣傳、基建、後勤等事務。
2.高校行政管理主體呈現專業化趨勢
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中,經常涉及大量專業性較強的管理工作,比如教學、科研、人事等部門的工作。這些部門一方面履行著指揮、組織、協調等職能;另一方面還承擔著一定程度的評價、認定工作,比如對教學過程中的質量監控、評估,對科研成果的篩選、鑒別,對教材、圖書資料及實驗器材的選擇等。這些工作都對行政管理者提出了一定的專業化要求。因此,高校各級管理人員除具備一般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技能外,還應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換言之,行政管理人員往往具備雙重職務行政職務與專業技術職務,以此保證行政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3.高校行政管理客體具有多樣性特徵
本文談及行政管理客體時,主要是從人的角度進行論述,即高校行政管理客體涉及到學生、教師和職工三大群體。學生是高校的立足之本。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學習需求、就業願望等既是行政管理者需要掌握的信息,又是其開展工作的重要依據。高校教師既是教書育人的主體,也是學術、科研的承擔者。教學條件、學風建設、學術氛圍、工資待遇、深造機會等因素極大地影響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高校職工的主要職責是向廣大師生員工提供各種類型的服務,解決師生員工的後顧之憂。

二、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管理思路陳舊、組織混亂
目前,我國的高校管理大多還秉承過去的老觀點、老辦法,對於管理的規范化和法制化建設做的很不夠。如有的高校領導官本位思想還比較嚴重,總喜歡用行政權力去命令人,而不是用制度和規范去約束人、服務人;有的高校領導想到什麼就要求做什麼,內部文件、政策朝令夕改,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愛指揮、瞎指揮的現象在當今高校管理者中也比較普遍。這就容易造成高校人事管理的混亂和效益低下,也容易導致教職工的主人翁意識淡薄和學校管理成本的增加。
2.高校管理者的整體素質不高
一方面,由於歷史的原因,長期以來我國高校的管理者的知識水平還比較低,管理者的文化素質有待提高。有的高校對管理者也存在某種誤解,認為高校文化素質主要是高校教師的事,因此不重視高管理層的整體文化素質。
3.用人制度僵化,缺乏競爭激勵機制
受到國家宏觀人事體制的影響和制約,目前高校的人事管理體制改革依然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專業技術職務和事業單位職工身份的「終身制」,職稱評定上的論資排輩、幹部能上不能下等現象在大部分高校依然存在。由於缺乏國家事業單位認識制度改革大背景的支持,各地高校的內部人事管理體制改革,普遍具有制度上的不徹底性。這些現象嚴重地影響了教職工尤其是青年教師和優秀人才積極性的發揮。 三、對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分析

1.協調好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的關系
目前,部分高校行政權力凌駕於學術權力之上,集中表現在行政意志、部門意識過分突出,學術人員參與決策和管理的機會不多,范圍有限,沒有充分發揮各專門委員會和專家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鑒於此,應適當提高學術權力在權力機構中的地位,增強和專家、學者在學術管理活動中的話語權。明確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各自發揮作用的領域、范圍,建立依法治校、依法行政的機制。與此同時,建立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關系的協調機制,形成有機的分工、合作與制約的關系。只有學術管理和行政管理協同一致,共同作用,才能保證高校穩定、有序、健康發展。
2.增強行政管理者的服務意識和業務水平
目前,部分高校行政人員自我定位失當,存在「官本位」思想,服務意識淡薄。因此,應該更新思想,改變觀念,「把原來『管』學生的工作觀念與作風轉變為為學生服務的觀念和作風。」通和完善有效的管理機制,加大宣傳、引導力度,促進高校管理者樹立「為師生服務,為教學科研服務」的意識。

四、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基本措施

1.轉變行政管理的觀念
(1)重崗位、輕職位的觀念。行政管理崗位的職責、權力、義務要進行嚴格界定;要引入競爭機制,按崗擇優聘用合適人員,並實行以崗定薪,優勞優酬的分配辦法。(2)重能力、輕權力的觀念。高校行政管理者必須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努力具備實施依法治校的能力, 具備面向市場、利用市場規律辦學的能力具備面向社會、廣泛合作交流的能力, 具備建立有效機制調動員工積極性,提高民主辦學的能力,具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行政管理的能力。
2.建立科學的行政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1)繼續加強集體負責制。在制定學校的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等方面,校黨委、行政集體發揮主導作用以利於克服個人經驗、知識、能力和社會關系等方面的局限性,有利於加強決策的科學、民主和公正。(2)切實落實行政管理上的校長負責制。校長是學校行政管理體制的主體對外代表學校對內全面負責本學校的教學、科學研究和其它行政工作。在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中黨委的領導作用體現在學校工作的重大事項上體現在責制中,決策過程中是原則的、間接的,校長的領導作用體現在執行過程中,是具體的、直接的。因而,必須保證黨委的集體領導,必須保證校長獨立行使職權。

Ⅳ 行政專業畢業論文

哦·

Ⅳ 行政管理畢業論文5000字

電大行政管理專業畢業論文
淺談服務行政
摘要:政府的產生源於人民的公意達成和公意授權,這就決定了行政管理的服務性質。21世紀,服務將是行政管理職能的必然選擇。為公民服務,為國家服務,為社會服務,將是行政服務的主要對象;而效率與效益,將是行政服務的價值取向。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判斷行政服務的標准,則看其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加國家的綜合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最終依據將是用「人民是否滿意」這個尺度來衡量。
關鍵詞:行政管理,服務,衡量尺度
21世紀,以服務為方向的中國政府職能選擇將成為一種必需和必然。政府將按照企業化的方式努力為公民、為國家、為社會服務,並自覺把「效率」和「效益」作為自身服務水平的內在評判尺度,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外在的評判尺度。
一、服務:21世紀中國行政管理的職能設計
管理在本質上就是服務,服務理所當然成為政府職能的必然選擇。21世紀中國政府必然也應樹立「小政府、大服務」的行政理念,進行職能的再設計。
1.管理就是服務 管理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本質上管理與服務是統一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社會主體產生分化,並逐步形成群眾組織(包括國家),各組織內部及各組織之間都存在著嚴重的利益沖突,各組織成員為避免無謂的消耗,以最少成本換取最大利益,相互訂立契約,把自身的一部分權利讓渡出來,形成公共權力,由全體成員選舉的少數代表掌握。掌握權力的少數人根據其成員的要求,管理公共事務,維護組織及其成員的利益。同時,各組織之間也基於同樣原因簽訂盟約,把部分權力交給凌駕於其他組織之上的組織(國家政府),管理全體社會的公共事務,維護社會秩序,進而維護整個社會的利益。管理的實質,就是利用組織及其成員賦予的權力為公眾利益服務。因此,從本質上講,管理就是服務。
2.服務是政府職能的必然選擇 政府是公民間契約的產物,它在本質上是一種為公民和社會共同利益服務的組織。隨著社會的發展,它日益脫離並凌駕於社會之上,但這種服務性質不可能改變,只不過是服務的對象不同而已。政府最根本的職能仍然是服務職能。政府作為眾多社會組織中的一種,也是為社會需要而存在,為社會利益而存在。因而,它必須為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服務,為社會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服務,而不是相反。政府行政在理論上不僅僅是單純的管理制行政,而應是為社會和公眾提供服務的行政。服務是政府的首要職能。現代西方各國政府的職能再設計也正是出於這種選擇。
20世紀70年代開始,西方各國行政管理陷入信任危機,引起了國際性的公共管理改革,要求政府的職能進行重新定位和設計。西方各國通過多方面探索,最終選擇了服務職能,實現了由過去重管理控制輕服務、「以政府為中心」到開始注重公共服務、「以滿足人民的需求為中心」的轉變。中國的行政管理,離不開國際公共行政發展的歷史背景和時代特殊性,更何況中國政府本身就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因此,最終實現政府職能的方向性選擇,就成為一種必需和必然。
3.轉變觀念:「小政府」與「大服務」服務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成為政府職能的必然取捨。但我們的政府仍然習慣於全面干預,強調行政管理。這首先是因為,我們的各級領導行政人員及公民本身還沒有意識到政府就是服務機關,政府的職能就是為公民、為國家、為社會服務。我們的政府仍然習慣於「全能」角色,不該管的也要管,結果什麼都管不好。我們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也習慣於政府的全面干預和行政控制,不僅不爭取自己應有的權利,而且對政府過分依賴。公民更是「勢單力薄」,一味指望政府能「為民作主」。一方面權力主體沒意識到自己的權力,自然也不對政府提出什麼要求;另一方面,政府最大限度地行使自己的權力,忽視了權力主體的權力。現代政府職能的轉變首先要求政府樹立新的行政理念,從制度和體制及運作機制上,使行政管理為公共利益服務。其次,還要求權力主體觀念也要有所轉變,要認識自己的權力,爭取自己的權力,限制政府的權力,主動要求政府提供服務,最終實現「小政府、大服務」的理想格局。
二、政府該為誰服務
既然服務是政府職能的必然選擇,那麼,政府到底該為誰服務呢?
1.為公民服務 從政治學角度理解:「契約理論」認為,政府的合法性是建立在公民與政府、公民之間的政治契約的基礎上的,政府的一切權力來自公民之間的契約或公民與政府之間的權能委託,政府應保護全體公民的公共利益,維護和平的社會秩序,充當公民的忠實「奴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否則,公民有權收回委託之權能,選舉出新的政府。眾所周知,政府機關本身並不直接創造社會財富,它們的運轉和活動靠公民所交納的賦稅支持,公職人員靠納稅人來供養,公民是公職人員的「衣食父母」。政府為公民服務,反映公民的意願,為公民利益盡心工作,完全是應有之義,應有之舉,而非政府單方面的「恩賜」。
經濟學尤其是制度經濟學和公共選擇理論,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理解模式。經濟學理論認為,政府管理過程就是基礎設施、治安、政策、法律等公共產品的生產過程。而公民則是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的消費者,政府存在的目的就是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以盡可能高效率、高質量的公共產品的生產與服務爭取消費者的支持〔1〕。 按照這種理解,政府不僅要為公民服務,而且要提供盡可能好的服務,否則,就難以贏得公眾的支持,從而失去存在的基礎。
各種理論雖然理解的角度不同,但它們都證明了這樣一個觀點:政府必須為公民服務。
2.為國家服務 行政管理是國家發展的產物,它通過自身的管理活動來發揮、實現國家的職能,執行國家的意志。它不可能脫離國家而獨立存在。任何行政管理活動都服從於國家、服務於統治階級。行政管理在本質上是為國家服務的,政府代表並為國家的利益開展活動。
任何國家都有安全的需要〔2〕,從內外兩個方面表現出來。 內部安全是統治階級維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防止政權喪失,保持國內穩定。政府為實現內部安全,維護統治,一方面要代表國家利用暴力工具強制被統治階級服從國家的意志、法律和政策,鎮壓被統治階級的反抗。另一方面則採取改善福利等措施協調和緩解與人民群眾之間的矛盾,保護內部的安全和穩定,為統治階級利益服務。外部安全就是要保證主權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受它國侵犯,維護國家的尊嚴。政府代表國家通過外交、戰爭等方式實現國家的這種安全需要。
在內外安全和穩定的政治環境下,統治階級還要努力發展本國的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事務,以鞏固自己的經濟基礎。政府通過執行經濟和社會事務的管理職能,為國家經濟文化等發展服務。當然,政府代表國家與它國開展經濟和科技等方面的競爭,進行綜合國力的較量,也是政府為國家服務的應有之義。
3.為社會服務 政府職能除了為國家服務和具有強制性的一面之外,還具有為社會服務的非強制性的一面,這是由國家和社會關系決定的。專
制社會,國家與社會的關系出現了顛倒,國家日益凌駕於社會之上,對社會超常控制。現代民主社會,才真正體現了社會決定國家,國家按照社會的指意運作的內在涵義。國家與社會的這種關系「具體化為政府與市場、政府與企業、政權組織與社會、國家機構與社會民眾的關系。一句話,是上層建築服務於經濟基礎的關系」〔3〕,所以, 國家要為社會服務。政府則代表國家執行這種服務職能,這種服務具體表現為政府為市場服務,如「培育市場體系、制定市場規則、維護市場秩序、進行宏觀調控、克服市場缺陷」等;為企業服務,即「統籌規劃、掌握政策、信息引導、組織協調、檢查監督」;為社會良性行為服務,如:環境保護、治理污染、維護生態平衡、制定法律和制度、保障公共安全、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為公民服務,如提供公共產品、保障公民權益。

Ⅵ 求公共管理學畢業論文題目,本人在高校中做學生管理的行政工作

行政管理學專業畢業論文題目 1.論在中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過程中行為的適度2.試論版激勵機制在中國公務員制權度中的確立與作用 3.關於職能轉變的幾點思考4.當前我國反腐敗問題研究5.近代西方「主權在民」思想的幾個主要理論6.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社會管理與服務職能的轉變7.中國行政體制改革若干問題研究8.論市場經濟條件下行為的適度9.論公務員的行政道德規范10.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思考11.建立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問題研究12.論市場經濟條件下職能轉變13.公共形象設計14.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人才管理思考15.機關後勤管理問題研究16.鄧小平政治思想研究17.我國所有制理論的突破與發展18.論經驗決策與科學決策19.民主問題研究20.鄧小平改革思想研究21.依法行

Ⅶ 高校學術管理和行政管理的關系研究碩士論文

在職藝術碩士即一直以來的單證藝術碩士。全日制藝術碩士同2009年招收的全日制工版程碩士,今後名稱均定為權全日制藝術碩士。 相同點:均有學位證、學費均為自籌,有學籍 。 不同點: 1、在職藝術碩士畢業僅獲得碩士學位證,全日制藝術碩士畢業可獲得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